经济史讲课讲稿
(中国经济史课件)第一讲 中国经济史导论

主讲:张连辉
第一讲 导论
❖ 一、什么是经济史 ❖ 经济史就是经济发展的历史,是研究历史上
各个时期的经济是怎样运行的,以及它的运 行机制和绩效。 ❖ 经济史研究的视野不能仅限于经济发展的规 律本身,而且要包括制约经济运行的自然环 境、国家、社会和文化。
❖ 实际上,关于经济史学科的目的、方法和作 用还未有定论,至今没有统一的经济史定义。
❖ 1904年,梁启超出版《中国国债史》,偏 重史论。1917年贾士毅的《民国财政史》、 1924年曾鲲化的《中国铁路史》、1926年 陈向元的《中国关税史》已具专史规模,惟 以叙述沿革和纪事本末为主。
❖ 1927年南开大学何廉的《三十年来天津外 汇指数及循环》,以经济理论和统计学方法 研究汇价变动,已是完全意义上的经济史著 作。南开经济研究所成为经济史研究的一个 中心,迄1937年出版专著45种。
❖ 5、J.U.Nef认为经济史不应当只是经济的历 史,而应当研究历史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historical interrelationships),不同历 史现象(时期、体制、制度)之间的相互关 系,甚至于探索历史的主旨(中心意义), 即essence of history。
❖ 6、Douglass C.North是美国新经济史的创 始人之一。认为,经济史主要研究两个方面 的问题:(1)一国经济增长、停滞、衰退的 决定因素;(2)收入分配,即阶级关系。换 言之,也就是生产与分配。
❖ 1、以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大师布罗代尔于 20世纪40年代完成的结构主义整体观经济 史学;
❖ 2、以美国福格尔为代表的20世纪60年代出 现的计量史学;
❖ 3、美国诺斯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新制度 经济学派经济史学。
❖ (二)中国经济史学史 ❖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史学是在引进西方史
2024版中国经济史学PPT课件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古代 中国出现了定期集市、草市等商 业场所。
古代中国通过陆路和海路与周边 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如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等。
04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革
Chapter
晚清时期经济变革
洋务运动
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推动了中国近代 化的进程。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在洋务运动的刺激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 始兴起,出现了一批近代民族工商业。
手工业技术
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发达,如丝织、陶瓷、冶金 等,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商业时代
古代中国使用金属货币,并出现 了纸币等金融工具,促进了商业 流通。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 业发展,但同时也采取了一些促 进商业发展的措施,如放宽市场 准入、减轻商税等。
古代市场 货币与金融 商路与贸易 商业政策
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的比 较,揭示中国经济史的独特性和普遍性。
研究意义探讨
揭示经济发展规律
通过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可以揭 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为 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历史借 鉴和启示。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中国经济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通过对经济史的研究和传承, 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 感和文化自信心。
中国经济史学PPT课件
目录
• 引言 •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 •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历程 •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革 • 中国当代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 • 中国经济史学研究方法与意义
01
引言
Chapter
目的和背景
研究中国经济史的重要性
01
专题一经济史专题知识讲座

水旱从人, 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 三世纪,是中国 战国时期秦国蜀 郡太守李冰及其 子率众修建旳一 座大型水利工程 ,是全世界至今 为止,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以 无坝引水为特征 旳宏大水利工程 。2200数年来 ,至今仍发挥巨 大效益,
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旳提议 开凿。全长300余里,浇灌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 代最大旳一条浇灌渠道。
(2)农具:
耒耜—青铜(少许)—铁农具(曲柄锄、大镰、铁铧犁)
(3)浇灌工具:陶灌—戽斗—翻车—筒车 (4)水利技术:
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2、战国:李冰-都江堰 郑国-郑 国渠;3、井渠; 4、汉代:王景治黄河; 5、唐代:设渠堰使 官职;6、明清:浇灌工具改善
怎样认识古代农耕工具改善旳问题?
4、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工艺和珐琅瓷。 (康熙、雍正)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旳特征:
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 2.部门逐渐增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分工日益细密, 技术水平不断进步; 3.多种经营模式长久并存,有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 ;
4.手工业与农业旳发展紧密结合,并受农业生产旳制约 ;
5.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春秋 战国
石器锄耕(耜耕) 铁犁牛耕
开始阶段:刀耕火种
1、耕作 方式
(一直至西汉时中国南方还是)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逐渐成为
中国老式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以小农户(家庭)个体经营为主
2、农耕工具旳革新 (1)牛耕技术: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牛耕技术 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推广 汉代: 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出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
工业
主经营 旳产品
人民版历史经济史讲座

14、19世纪中期开始的100年间,我国社会 经济结构的变化:
①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近代民族资本 主义。 ③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封建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并存,这是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 ④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形成了官僚资本。 ⑤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 底消灭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1953~1 956年又完成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形成过程: 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 原因: ②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 ③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 原因: 2、世界市场的作用(评价)
三、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确立原因: 丧失原因: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 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年代以后, 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 原因:
四、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
(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重大事件: 3、发展——蒸汽时代 (19世纪初-1870年) 重大事件: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 (1918-1945年) ①一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 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 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 对稳定繁荣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 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④二战时期(1939--1945),二战爆发,法 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 盾
中国经济史:第一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近代西方史学受兰克(1795-1856)实 证主义史学影响深重,尽管19世纪后 期经济理论的发展促成了经济史学科 的形成,但直到二战之前,经济理论 对经济史研究的影响仍很有限。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二战后,西方史学界发生革命性变化,实 证主义受到批判,历史主义几乎被打倒, 社会科学方法用于史学,叙述的史学变成 分析的史学。同时,西方经济学也发生革 命性变化,宏观经济学兴起,增长理论成 为研究重点,结构主义代替线性发展,模 型法凌驾于因素分析。
■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高时,失业率低; 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库兹涅茨的倒“U”型理论:在经济发展过 程中,收入分配差别变动的长期趋势是先 扩大,再缩小,即长期变动轨迹呈倒“U” 型
■ 威廉姆森的倒“U”理论:区域经济增长 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
■ 诺斯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是新制度经济 学的理论基石之一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经济史是社会制度史的一部分,是研究一 个社会以往(或历史上的)经济方面的社 会制度。在方法上,经济史的特点主要着 眼于量的研究,因此经济史应是最精确的 历史。
■
——John H.Clapham,19世纪30年代
初英国剑桥大学第一位经济史教授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J.U.Nef认为经济史不应当只是经济的历史, 而应当研究历史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historical interrelationships),不 同历史现象(时期、体制、制度)之间的 相互关系,甚至于探索历史的主旨(中心 意义),即essence of history。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导论
■ 南开经济研究所(何廉) ■ 1932年北平社会调查所(《中国近代/(社会)
中国经济史课件

海外贸易的拓展
古代中国积极开展海外贸易,与东南亚、 南亚、中东等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
财政与金融制度的演变
财政制度的变革
古代中国财政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如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唐宋时 期的两税法等,这些变革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融制度的萌芽
古代中国金融制度处于萌芽状态,但已经出现了类似银行的金融机构 和信用工具,如钱庄、票号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融入全球 化进程。
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战略,如“863计划”、“973计 划”等。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水利设施的兴建
古代中国重视水利建设,修建了许多 大型水利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 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手工业的发展
古代中国手工业种类繁多,如纺织、 陶瓷、冶金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与手工业的结合
古代中国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形成 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
商业与贸易的兴起
货币与金融的发展
古代中国货币制度不断完善,出现了铜钱、 银两等货币形式,金融活动也逐渐活跃起
来。
商业城市的出现
古代中国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如 长安、洛阳、开封等,这些城市商 业繁荣,吸引了大量商人和手工业
者聚集。
A
B
C
D
商帮与商会的形成
古代中国商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扩大商 业网络,形成了各种商帮和商会组织。
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在经济史中积累的治理经验,如稳定货币政 策、财政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等,对全球经济治 理产生了积极影响。
2024中国经济史完整版电子课件

件•引言•古代中国经济•近代中国经济•现代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中国经济史的影响和启示引言01目的和背景目的介绍中国经济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框架,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提高对中国经济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了解中国经济史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经济史概述古代中国经济01包括夏商周时期的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变革、秦汉时期的经济繁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衰退和恢复、隋唐时期的经济繁荣、宋元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等。
近代中国经济02包括晚清时期的经济转型、民国时期的经济困境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等。
当代中国经济03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发展等。
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包括历史文献研究法、考古发掘法、经济计量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
资料来源包括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经济统计数据、政府文件、企业档案等。
同时,也可以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著作。
古代中国经济0203经济发展状况随着青铜器的使用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奴隶社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0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使用石器、木器等简单工具,以采集、狩猎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低。
02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经济封建社会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被迫租种地主土地,受到地主的剥削。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主要经济形式。
这种经济形式下,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自主权,但生产规模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经济发展状况随着铁器牛耕的推广和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封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特别是在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地区成为封建经济的重心。
经济历史教案范文

精选经济历史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经济历史的发展脉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学生对经济历史的认识,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概况1.1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演变1.2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1.3 古代经济政策及影响第二章: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与变革2.1 鸦片战争后的经济变动2.2 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2.3 民国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实践第三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经济发展3.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2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3.3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第四章:中国现代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挑战4.1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政策与实践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3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应对第五章:经济历史的启示与展望5.1 经济历史发展的规律与启示5.2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5.3 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其原因。
3. 经济历史发展的规律与启示。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3. 史料分析:运用史料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经济历史的发展过程。
4. 案例教学: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历史案例,进行分析与讲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经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式道路的特点
• 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出让国有土 地,盗窃公有地,用掠夺方法和残 暴手段把封建地产转变为现代私有 财产,通过这些方法为农业夺得土 地,使土地与资本合并。
专题: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1.从圈地运动开始前后到18世纪20年代 --农民被迫离开家园,以流民的形式 进入城市--惩罚(“血腥立法”)、 救济(救济院)、移民(北美、南非、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流放犯人 (1788-1868年到澳大利亚15.5万人、 佐治亚殖民地)-1601年伊丽莎白法- 对无劳动能力者进行救济,为失业者提 供工作。
• 2.从18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到19世 纪末-1834年新济贫法(贫苦者必须进 入济贫院,才能得到救济、“斯宾汉姆 制度” )、劳动移居地
• 3.从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普及中学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等措施- 张伯伦“市政公共工程计划”-国家福 利政策(威廉.贝弗利奇:英国福利国家 政策设计师)-1905年英国工党成立 《失业工人法》
护消费者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C. 制定了保护发明者的专利法;D.制定了保护投 资者的《取缔证券投资法》;E.建立了保护劳 动者的评定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
2. 工业革命的进程
十
英 纺织 国
改良 蒸汽机
九 世
纪
工
上
业
革 命
采矿 冶金
半
运输业
期
基
本
完
成
*棉纺织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飞梭(1733年取得专利)
• 在国外,先后战胜了西、葡、荷、 法,消灭了竞争者,取得了海上,积累了发展资本主义 大工业所必要的货币资本。所有这 些,就为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创 造了必要的前提。
工业革命的准备:
• 1.资本原始积累。 • 2.政府行为的界定。 • 3.市场制度的创新。 • 4.竞争有序化。 • A.制定了保护财产和合同的法律;B.建立了保
• 4.从二战后至今
• 主动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把他们转 移到非农部门去,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 加大农业投资、扩大农场规模、促进农 业机械化、重视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 建立“农工结合体”、发展第三产业等。
分析
中国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转移 以及“农民工” 这一特殊群体。
• 三、对外贸易、海盗掠夺和殖民扩张 • 四、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和阶级分化 • 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水压抽水机的草图
骡机(1779年)
发明者: 克隆普顿 (工人)
水力
吸取了以上两种纺纱机的优点,能同时转动几百 个纱锭, 纺出的纱既细又结实。
水力织布机(1785)
发明者: 卡特莱特 (牧师)
水力
提高织布效率40倍,大规模的织布厂很快出现。
正在研究蒸汽机的瓦特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应用于纺织业
• 2.人口革命:突破人口周期变化的特征
• 3.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广大的国 内市场。
• 16世纪-17世纪是英国历史上从封建制 度急剧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时期,是 开始大规模地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 是剥夺农民土地、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和 工场手工业开始大发展的时期。对农民 土地的剥夺是原始积累全部过程的基础。 圈地运动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大 批的雇佣劳动者和国内市场。而对外掠 夺和殖民扩张,给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 造了国外市场和巨额资本。
发明者: 约翰凯伊 (机械师)
“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 荒”
珍妮纺纱机(1765)
发明者: 哈格里夫斯 (木匠)
人力
可同时纺出十几根纱,但纺出的纱较细,而且易断
水力
发明者: 阿克莱特 (钟表匠)
1769年
纺出的纱结实,但比较粗。这种机器不用人力就 能转动。 此后,英国第一家棉纺厂出现,用水力 带动纺纱机运转。
二、圈地运动与土地私有化
• 革命前:“羊吃人”、宗教改革和价格 革命-公有地和租佃持有农土地-1455 -1607年,圈地516675英亩。
• 革命后:拍卖国王和保皇党人土地、议 会圈地-1760-1844年圈地631万英 亩。
19世纪中叶,英国土地私有制确立 P29-36
后果:
• 1.农业技术革命:轮种制、新作物、农 具(布拉班特犁、播种机、脱粒机、牛 奶搅拌器、乳酪积压机)-耕地面积- 饮食结构-农产品产量
经济史
2、庄园经济的瓦解
• A.农奴和领主的契约由于劳动力和 土地价值比的变化而不断修正(人 口增减)
• B.黑死病、农奴起义与终身租约以 及永久继承权的获得。
• C.养羊业的发展、“折算制度”的 推行以及农奴制度的放弃
3.小农经济的产生
• A.公簿持有农(copyholder)-份地-缴纳固 定的货币地租,并履行若干义务,封建主无权 加租夺佃;
• B.自由持有农(freeholder)-自有世袭土地 -只交少量实物和货币地租,同时租种别人土 地;
• C.茅屋农(cotter)-公有地-在公共地上放 牧,兼营家庭手工业维持生活,有时打零工, 有人身自由;
• D.租佃持有农(leaseholder)-富裕自由农 -租种领主庄田,部分使用雇佣劳动
• 六、争夺世界霸权和资本原始积累
• 资本原始积累: • 对外:商业战争、殖民掠夺和奴隶贸易 • 对内:增加捐税和发行公债
七、工业革命
• 1.前提条件: • 从15世纪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社会经济
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在国内,通过圈地运动实 现了对农民的彻底剥夺,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农 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 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劳动力和国内市场;大 力发展了以毛纺织业为主的工场手工业,为过 渡到机器大生产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 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专政, 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前提。
蒸汽机人是类第社一个会真进正入性了的国“际蒸发汽明时——代恩”格斯
冶金、采矿等部门也采用机器生产和蒸汽动力
18、19世纪英美等国修运河、建大道
*交通运输的革新
汽船(1807)
发明者: 美国人 富尔敦
➢汽船以蒸汽机作动力
铁路交通的面貌也大大改观
11188912世45年 年纪发驾早明驶期第自一己英台 设国蒸 计人汽 的史机 蒸车 汽蒂, 机芬时 车孙速,发时6千速明米2火。4千车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