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手法
诗歌修辞手法——白描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四:白描一、什么叫“白描”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
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
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
“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
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
“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
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
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如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
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
绘画角度描写技巧:工笔、白描

绘画角度描写技巧白描一、什么是白描手法?“白描”也叫“素描”,还叫“简笔勾勒”。
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源于古代的“白画”,即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顏色的画法。
也有略施淡墨渲染的,但决不加彩。
它相当于西洋画的速写、素描。
写文章时,借鉴国画中白描技法,不设喻,少修饰,寥寥几笔,勾勒出写作对象的特点,这种写作技巧,就叫白描手法。
具体来说,把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作精雕细刻、不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之感受。
其特征是:用简练的笔墨,简练的语言,不加铺叙、不大渲染或烘托,简单几笔,描摹写作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或描摹景物的特征,就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来。
白描手法,常用于写诗歌、小说和通讯。
二、怎样正确运用白描手法?运用白描的方法“有三”:一是,写人、叙事、绘景时,不追求面面俱到。
而是要视野开阔,摄取事物细部,选择最有特征的东西,加以概括集中,勾勒出形象或画面,要表现特定的思想感情。
二是,落笔追求精简,粗线勾勒。
不要在细节上停留,而是要表现出快速、流动的笔调。
三是,素描淡彩。
用朴素平直的语言,描摹事物,表现出事物的本来面貌。
请注意:运用白描手法看似容易,落笔却不那么简单。
白描手法,并非是把内容写得越简单,越好,那样便是“喝了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
白描手法,也不是要写成一个模子里浇铸出的铸件——“万物一形,千人一面。
”而是运用白描手法,必须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属性来。
三、怎样提高白描手法技巧呢?(要“三求”)我国古代作家施耐庵和现代作家鲁迅,均堪称白描大师。
那么,到底怎样提高白描手法技巧呢?要做到“三求”:一、求逼真:如《孔乙已》中,孔乙已出的形象。
二、求简洁:用画眼睛法刻画人物,如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刻画。
三、求神似:古代文学家就有“白描入化,骨相俱出”;“白描入骨,毛发皆动”等说法,即白描传神。
白描的特点和写作手法

白描的特点和写作手法白描的写作手法是:白描的写作手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一、白描的写作特点是什么?1.不需要写背景。
白描写作方式是不用写背景的,只需要作者去突出文章的主题即可,说简单点也就是要求我们不用很着重的去写背景,需要我们着重去刻画人物就行了。
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显出来。
2.不需要非常细致。
白描写作方式不求细致,只求传神,作者需要将所有的精力集中刻画描写人物的特征,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几句话或者是几个动作就能够写画龙点睛的表现出一个人物的精神世界。
3.不需要非常华丽。
白描写作的方式不需要作者描写得有多么的华丽,只需要朴实即可。
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一个优秀的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在文章中去抒发他最真实的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二、白描写作手法的作用是什么?1.我们运用白描写作手法,可以使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等,他们的情感流露得更加准确。
2.我们运用白描的写作手法,能够让我们刻画的人物更加鲜明、生动,在文字上更加简洁干练。
3.我们运用白描写作手法,也能够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存在感。
三、不同的场景运用白描写作手法所带来的效果是怎样的?1.写景可以使得景物描写的内涵更加的丰富多彩,能够让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一些性格变化,一同融入到环境当中,使得语言变得更加有韵味。
2.写人可以使得描写的人物更加富有神韵,并且可以从一些外貌的描写上触及到这个人物的本质以及灵魂。
也能够表达出来人物的内心活动,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准确、语言凝练。
3.写特定场景可以烘托当时的一些气氛,并且扩大视像体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我们需要了解到,白描类似于一些写意画,重在挖掘展现一些深层的内在的东西。
诗歌修辞手法——白描

诗歌手法赏析难点讲解四:白描一、什么叫“白描”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二、“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1、刻画人物,不绘背景,只突出主体。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在这首小型叙事诗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卖炭老翁的感人形象。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十四个字的肖像描写,不仅准确地表现了卖炭翁的职业和年龄特征,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劳作和痛苦生活。
长期受烟火熏烤使皮肤变色,终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两鬓苍苍”又表现出卖炭翁的凄楚和衰老。
这样拚死拚活的苦干,只不过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挣点钱勉强度日。
“可怜身上衣正单”,“夜来城外一尺雪”。
作者又以对照的写法来表现卖炭翁的困苦生活。
“心忧炭贱愿天寒”,是更深入一层的心理刻画。
一般人在衣单不能御寒时,总想天气暖和,可是卖炭翁却在“衣正单”时“愿天寒”,一怕天气暖,炭卖不掉,衣食无所出,二想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
这两句诗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卖炭得钱”的殷切期望,反映了他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
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2、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如聂夷中的《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属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
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
白描手法

来自星星的我们: 潘赠伊、王艺颖、沈罗以 李曼玲、申屠斯文
定义
古诗白描
散文白描
小结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 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 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 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 生动的形象。
3、叙写事件,不求细致,只求简明。
观刈麦
白居易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欣赏经典白描
• 白描手法写人,如见其人。
• 白描手法写景,抓特征,寄感情。 • 白描手法叙事,线条明晰,言简意真。
1、刻画人物,不绘ຫໍສະໝຸດ 景,只突出主体。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 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2、描写景物,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 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Thank you!
专题05 白描手法-中考语文之从课文中学习写作

【名师点评】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是比较成功的。他没有用细致的描写,没有用华丽的辞 藻,没有花费过多笔墨刻画人物与事件,但父亲刚毅不屈、重视教育、勤劳致 富的性格跃然纸上。自然环境的勾勒,体现了火灾的严重;社会环境的点染, 体现了人间的温馨。文章言简意赅,中心突出。
(第二次妈妈的描写,更加注重了细节,动作描写用词开始讲究,神态描写 更加细腻。又适时地插入自己心理活动描写,丰富情感,并有深化,前者是迷惑, 现在开始反思。)
我的心中止不住地开始翻腾,记忆又追溯到了过去。 小时候,我总喜欢拉着妈妈,坐到沙发上。自己就拎着小木凳,依偎在妈妈 怀中。任凭妈妈用一根狗尾巴草般粗细的棉签掏耳朵,她轻轻地提着我的小耳廓, 慢慢地将棉签旋进。我似乎感受到耳朵里的小绒毛伴着棉签倒下去,又淘气地仰 起来,就像秋日中风拂过的麦田。那时候是黄昏,余晖拂过我们的身子,在地上 留下了我们的剪影。
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⑦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 ⑧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⑨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 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事实证明的确是这样。 2013年,如我所愿离开了老妈,我终于不用再在她的天空下苟延残喘了,那 时,我每天呼吸着自己天空下的清香,享受着属于自己的芬芳。这,可能就是所 谓的逆反心理吧!果然,连第一个学期都没熬过,离家的危机感已悄然而至。 路漫漫,经过千重万水之后,我游荡的心终于有了归宿。 (交待起因。尽可能略写。) 一到家,一股温暖的芳香涌流到全身,仿佛观音瓶中的一捧圣水浇灌着我, 洗净了旅途的辛劳,洗净了心上的尘土。妈妈一看见了我,欣喜地接过行李,一 会儿要帮我拿鞋,一会儿又嚷嚷着要来端水,后来居然说要帮我盛饭。 哎呦,这是怎么回事几?我一下子就傻了,内心有些潮潮的热流在心际涌动。
诗歌手法赏析:白描

诗歌手法赏析:白描诗歌手法赏析:白描一、介绍白描手法白描是一种描绘事物形象的手法,以细腻、准确的笔触表现事物的特征和细节。
它通过生动、逼真的描绘方式,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描写对象的形态、色彩和质感,给人一种鲜活的感觉。
二、白描手法的特点1:注重细节描写:白描手法通过对事物细节的特别关注和细致入微的描绘,使读者能够看到事物的细微之处,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
2:准确传神:白描手法追求准确地表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和形态,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描写对象的形象。
3:注重质感:白描描绘的物体不仅仅是形态和特征,还包括物体的质感,如光影效果、触感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事物的真实存在。
三、白描手法的运用1:人物描写:白描手法在人物描写中的运用,可以刻画人物面部特征、肢体动作和服饰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2:物体描写:白描手法在物体描写中的运用,可以表现物体的形状、纹理和光影效果,使物体形象更加真实、细腻。
3:自然景观描写:白描手法在自然景观描写中的运用,可以表现自然景观的细节特征、变化过程和气息感受,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四、白描手法的实例赏析1:人物描写实例:描写人物的面容特征时,白描手法可以准确地表达其眼睛的神采、笑容的弧度以及皮肤的白皙等特征。
例如:“他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慈祥的笑容温暖了整个房间,他的皮肤白皙如同少女般娇嫩。
”2:物体描写实例:白描手法在描绘物体时可以表达纹理的细腻和光影的变化。
例如:“那只水杯沿着边缘有着精致的花纹,从上方透过来的阳光在杯壁上泛起一道道金色的光线,使整个杯子显得异常亮丽。
”3:自然景观描写实例:白描手法在描绘自然景观时可以表达大自然的壮丽和纷繁多样。
例如:“山势雄伟,云雾缭绕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山顶上一片花海,万紫千红的花朵像海浪一样荡漾,使人陶醉其中。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可以提供相关的白描作品示例,供读者参考。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未涉及法律名词及注释。
白描手法——记叙文写作之入门欣赏和侧面描写——记叙文写作之想象要素

白描手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语言朴实,却传 神入微
“而我,是世上最呆的人,喜欢静静地坐着,静静地思
想,静静地作文。村人知我脾性,有了新鲜事,跑来对我叙 说,说毕了,就退出让我写,写出了,嚷着要我念。我念得 忘我,村人听得忘归;看着村人忘归,我一时忘乎所以,邀 听者到月下树影,盘脚而坐,取清茶淡酒,饮而醉之。一醉 半天不醒,村人已沉睡入梦,风止月瞑,露珠闪闪,一片蛐 蛐鸣叫。”(贾平凹《静虚村记》)
这段话写作者与乡村居民相处之乐。表现手
法也是叙述中掺杂白描,尤其是最后两句,白描 更加突出,写风景、人物的行为与表情极为自然 而简单,寥寥数笔却营造了一副和谐的乡村夏夜 图景,人物形象隐约可见,令人神往不已。
再看本段的白描语言。虽然用语质朴,但由
于作者对语言的敏感性,硬是从朴实的语言中提 炼出了难以名状的美感。这主要体现在语句形式 和语感上。整段出现了大量短句,不时抛出一两 个长句,这样长短句巧妙的搭配,既体现了语言 节奏美,又避免了过多的整齐带来的呆板单调感。 同时,由于运用了反复和顶针修辞,读起来文气 贯通,情感流畅无阻,充满了回环跌宕的语感美。
侧面描写,顾名思义,与正面、直接描写相对应,指写人状物 时,不从正面入笔,而是从不为人关注的其它面着笔,衬托出事物 的本来面目。
常见的侧面描写体现在以物衬物,以物衬人。其主要原理是通 过对所写对象的侧面描写,激起读者的想象力,产生言在此而意在 彼的诗意效果,实现要表现主体对象的最终突显。
侧面描写的极端便是反衬手法的运用,即用相反的事物来表现 本要表述的事物。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 子里,也发出一阵咳嗽。
“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 “你给我罢”。
作者以白描手法为主,对景物、场景、人物进行描写 ,人物的动作、语言,寥寥数语,却耐人寻味,其中的 内蕴则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白描手法描写的语段“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
白描手法,不仅可以运用于小说的描写中,还可以运用于散文、诗词的创作中。
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在作品中,作者有时用白描勾勒人物肖像,如峻青的《黎明的河边》,对年轻战士小陈的肖像作了如下的描写:“他长得很矮,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八岁。
圆的脸,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显然是子弹掠过时留下的纪念。
”作者将战士小陈的体态特征与战斗中留下的伤痕联结起来描写,以突出表现他的勇敢精神。
这灰白描的人物肖像,在鲁迅小说中比比皆是,如对阿Q、祥林嫂、闰土等的描述。
不仅如此,有时还有白描叙述人物的身世,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身世的介绍:“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
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
”作者抓住他“没有进学”、“不会营生”、“好喝懒做”的性格特点,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所造成的悲惨遭遇。
有时,还可用白描手法描述人物对话与行动细节,以表现人物性格。
如《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回中,写曹操担心日后刘备可能成为与他争夺天下的劲敌故意在饮酒之际对刘进行试探,问他谁是当世英雄?刘备此时正寄居曹操处,深怕曹操识破他夺取天下的雄心,对曹所问,故施韬晦之计,先是推托不知,继而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但当曹操指明:“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他闻言吃了一惊,将手中匙箸,掉落于地。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巧妙地借雷声惊心将闻言失箸的缘故,轻轻掩饰过去,表现了刘备善于应变的性格。
文学表现手法之一。
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在小说中的白描是抓住所描写的人物或事物最主要的特征,用简练的笔墨描绘形象的手法用白描手法描写的语段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描写更富神韵。
1、在外貌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由貌触及本质、灵魂。
看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一句白描:“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虽然就朴朴实实的一句,但其内涵却极其丰富。
它把孔乙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性格一针见血的展现了出来。
站着喝酒,是短衣帮的人,他们的生活贫困,而生活穷愁潦倒的孔乙己只得和他们为伍,已经挤不进长衫客的房间了。
然而,他又不肯脱掉长衫,仍要维持那读书人的架子,以显示他在精神上还是比短衣帮略高一筹,足见他的迂腐和虚荣心。
孔乙己这种拮据的经济状况和迂腐的精神生活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使他成了咸亨酒店唯一的上不接天,下不着地的特殊人物。
2、在语言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传神表达人物内心,展现情操品质。
王愿坚《七根火柴》中有两段文字,一段是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交给卢进勇时:“ 同志,你看着… …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另一段是,卢进勇赶上部队,把火柴交给指导员时:“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
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本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 …’”两段中,通过简简单单的两个“一、二、三、四… …”的白描,使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能真切的感受到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读第一个“一、二、三、四… …”我们仿佛看到无名战士要把自己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火柴交给卢进勇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心里在说,我有火柴呀,七根呢,你看!说出了一。
在数二时伤口一疼,声音很低,很短。
数三时他在跟疼痛做斗争,也在积聚所有的生命的力量,他尽可能的深吸了一口气,把三四由低到高的挤了出去,而且说四时他声音坚定,目光坚定。
他仿佛看到了,围着火堆,战士们在养精蓄锐;枪林弹雨中,战士们在冲锋杀敌… …说完四后他嘴角有笑,面容安详。
第二个“一、二、三、四… …”是卢进勇赶上部队,完成了无名战士的重托,把火柴交给了组织时说的。
说一时他的心情是神圣的,庄重的。
说二时,想起无名战士在草地牺牲的情景,他两眼噙满泪水,声音发颤。
数三时,卢进勇语气中充满了完成任务的放松与欣慰。
数四时,想到红军北上抗日的大业,这火柴将点燃轰轰烈烈的抗日烽火,语气高昂奋进。
相信,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的“一、二、三、四… …”3、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准确、语言凝练。
看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中的描写:“仅仅有一次,他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他也笑了。
”就在这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蔡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如一股涓涓细流,从每名读者的心中涓涓流出,绵长深远。
描写手法类——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白描/工笔、虚实/动静描写手法类——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白描/工笔、虚实/动静诗人抒情言志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方法又是复杂多样的。
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近景、形色声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手法类——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白描/工笔、虚实/动静诗人抒情言志离不开景物描写,而景物描写方法又是复杂多样的。
从景物描写手法上来鉴赏,一般要注意作者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正面和侧面、实写和虚写、动景与静景、远景与近景、形色声味等),要把握和分析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烘托和渲染、白描和工笔、对比和衬托、比兴手法、象征手法等),要理解和辨析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用典、对偶等)。
在以上所举术语中,下面几组是考生在鉴赏中经常混淆的,现具体辨析如下:1、烘托/渲染烘托和渲染原都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前者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烘托,使物象的特征更加突出;后者一般在需要强调突出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中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现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也是两种为突出事物特征的迥然不同的描写手法。
烘托主要指用乙物来托甲物,使甲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是侧面描写的一种方式。
根据甲物和乙物的关系,烘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形式;根据甲、乙物的对象特征,烘托又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1)以人烘托人。
如乐府诗《陌上桑》中诗人分别借“行者”“少年”“锄者”等人的反应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2)以物托物。
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全诗除了首句点明描写对象“微雨”外,其余都是通过描写其它景物来写“雨”的,诗人成功运用以物托物的艺术手法,仿佛使人感觉到船帆上、鸟羽上、天际上、大树上全都笼罩着蒙蒙细雨。
又如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中描写的对象是夜雪,但诗人却从触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烘托出雪之大、之猛。
(3)以物托人。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的前两句通过对冬天恶劣环境的烘托,刻画了钓叟的独特个性及其乐观豁达的情怀。
又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三次描写月光,分别烘托出了琴声的美妙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渲染在文学创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对环境、场景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等细节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表达效果,它主要是从正面来描写对象的。
如乐府诗《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图。
后四句以东西南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活动为中心,显得活泼、自然、有趣。
采用复沓句式而略有变化,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
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渲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有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联想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又如杜甫《兵车行》中的第一段,作者着意描绘了送别的场面,从而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2、衬托/对比/烘托诗词中描写的景物往往不止一个,其地位也不是并列的。
“衬托”“对比”“烘托”这组术语就反映了景物描写的角度和主次关系。
高考中经常考查考生对景物描写的分析,但考生不明白这三者的区别,往往混为一团。
衬托和对比都是把一些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突出另一事物的特征。
但二者有着鲜明的差异:对比主要强调事物间的差异性,所列举的事物都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
如姜夔的《扬州慢》、李白的《越中览古》等怀古、凭吊类的诗歌大多通过古今对比来表达物是人非的伤感或黍离之悲。
而衬托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所列举的事物间有主有次,并非平等、并列关系。
如白居易的《夜雪》一诗中,描写的主要对象是“夜雪”,诗中还描写了冰冷的衾枕,明亮的窗户、折断竹子的声响,所举事物间有主有次,采用的就是衬托手法。
衬托和烘托手法的异同:相同点是所列举的事物间都有主次之分,都是为强调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
当二者所列举的事物不止一个时,这两种手法可以通用。
但衬托只是烘托的一种具体形式,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主要事物不一定交待出来;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得交待,二者相互映衬。
烘托必须采用多个次要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而衬托可以是一对一的映衬,也可以是多对一的映衬。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正衬和反衬的异同,这两个述语是衬托手法的两种具体运用。
正衬是指用相同性质或特点的事物来衬托。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颜色与景物相映成趣。
反衬是利用事物的对立面来衬托另一事物。
这种手法在借景抒情诗中运用十分广泛而典型,一般分为:以乐景写哀情和以哀景写乐情。
前者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借春日的美景来反衬词人的离别情感;后者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借助天山恶劣的环境来表达戍边战士的乐观的革命情怀。
3、白描/工笔白描本是中国画技的一种,一般用墨线粗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移用到文学创作上,即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
采用白描手法写的诗歌,看似平淡,细细品味,却意味深长。
如孟浩然《春晓》、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都惜墨如金,分别粗线条的勾勒出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归隐田园的情景。
而工笔则是对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对之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
如王维的《待储光羲不至》:“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