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必备知识精选-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知识点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发展简史1、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史分为十大部分:夏商周时代—萌芽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框架阶段,秦汉时期—雏形阶段,魏晋南北朝及隋代—成熟阶段,唐代—昌盛阶段,宋代—妇产科新貌,金元时期—学术争鸣阶段,明代—学术深化阶段,清代和民国—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发展提高阶段。
2、春秋战国时期—框架阶段,《黄帝内经》记载了中医妇科第一个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的药方---四乌贼骨-藘茹丸。
3、秦汉时期—雏形阶段,《金匮要略》内有三篇专门论述妇科疾病,开创了中医妇科外治法的先河。
4、魏晋南北朝及隋代—成熟阶段,晋代王叔和的《脉经》,提出“并月”“居经”“避年”等月经的特殊现象。
5、宋代—妇产科新貌,妇产科学已发展成独立的专科。
宋陈自明著《妇人大全良方》,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妇产科综合性专著。
6、金元时期—学术争鸣阶段,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提出: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
成为少年治肾,中年治肝,老年治脾的理论根据。
朱丹溪对妊娠安胎提出“产前当清热养血,”“产前安胎,黄芩、白术为妙药也”。
7、清代影响较大的妇科学著作有《傅青主女科》《达生篇》《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沈氏女科辑要》1、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称子宫附件。
2、各种阴道炎的鉴别3、成年人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量约5ml。
宫体与宫颈的比例。
婴儿期为1:2.成年妇女为2:1。
4、子宫峡部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又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牯膜组织在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又称组织学内口。
5、子宫肌瘤的定义、分类及临床表现。
(1)病史:可有家族史、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史、尿急尿频史、排便困难史、和不孕不育史。
(2)症状:①.月经异常,子宫肌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引道出血。
2016年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妇产科学(必背)

第一部妇产科学第一单元绪论1、妇科第一张方剂是(四乌贼骨-蘆茹丸),出血(黄帝内经)2、我国现在的第一部妇产科专著、最早妇子生理和病理医书(经效产宝)3、最早记载异常胎位和纠正胎位手法的书(杨子建《十产论》)4、最早提倡节欲、晚婚的书(《褚氏遗书》)5、开创中医产科器械手术助产的先例(《儒门事亲》)6、我国最早的女医生(淳于意)7、将产科独立分科的朝代是(宋代)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一、骨盆1、骨骼构成:骶骨、尾部、左右两块髂骨2、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骶骨关节3、韧带: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和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
4、平面:入口平面:前后径11cm出口平面骨盆最大平面骨盆最小平面(中骨盆平面)――与分娩关系最密切横径10cm(坐骨棘间距离)前耻骨联合下缘,两侧坐骨棘,后骶骨下端。
5、后矢状径:坐骨结节连线中点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
6、骶耻外径的距离: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第5腰椎棘突7、直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二、内外生殖器(一)子宫及韧带1、子宫(1)组织结构子宫内膜:功能层――有周期变化基底层――无周期变化子宫肌层:外层多纵行,内层环行,中层多各方交织子宫浆膜层(2)子宫颈主要构成:结缔组织子宫颈管――粘膜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有脉体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覆盖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子宫峡部上端――解剖学内口下端――组织学内口(3)阴道: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无腺体,上宽上窄,前短后长。
2、韧带维持子宫正常位置:子宫4对韧带及盆底肌肉,筋膜支托(1)圆韧带:起于子宫双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下方→向前下方达两侧骨盆壁。
穿过腹股沟终于大阴唇前端――维持子宫前位的主要韧带(2)阔韧带:由子宫两侧开始,达骨盆壁――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从此基底穿过(3)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为固定宫颈位置的重要组织(4)宫骶韧带:从宫颈后面的上侧方,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
年中西医结合医师考试各科重点总结--妇产科学(必背)

(3)羊膜腔胎儿造影→胎儿体表畸形及消化管畸形
4、胎儿遗传性疾病诊断――羊水细胞培养
一、决定分娩的三因素:产力、产道、胎儿
(一)产力
1、子宫收缩力――是临产主要产力
迫使宫颈管短缩直至消失,宫口扩大
胎先露部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2、腹肌及膈肌收缩力――第二产程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促胎盘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
灌肠条件:初产妇宫口扩张<4cm,经产妇<2cm
禁忌: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
有剖宫产史,宫缩强估计1h分娩,严重心脏病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胎头拨露,着冠1-2h
会阴切开指征: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5-15分钟
阴道下段――腹股沟淋巴结
阴道上段、宫颈――闭孔淋巴结、髂内淋巴结
子宫体及底部、输卵管、卵巢――腰淋巴结
子宫体两侧――腹股沟浅淋巴结
2、外生殖器淋巴
腹股沟浅淋巴结:会阴,阴道下段,肛门部,下肢的淋巴
腹股沟深淋巴结:阴蒂,股静脉淋巴,腹股沟浅淋巴
(三)神经
1、外生殖器――阴部N
2、内生殖器――交感N与副交感N支配。
二、子宫内膜及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
(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生期(5-14天)
早期(5-7):腺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低柱状
中期(8-10):间质水肿明显,腺体数目增多增长,呈弯曲形。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细胞呈柱状,有分裂相
晚期(11-14):上皮细胞呈高柱状,腺体更长呈弯曲状,间质细胞呈星状,结合成网状
8、胎儿娩出
三、分娩的经过
1、临产的主要标志:规律宫缩,胎头下降,宫口扩张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知识点整理

1.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位于阴道口两侧,大阴唇后部,如黄豆大,左右各一。
腺管细长,为1--2cm,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
2.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包括内膜的腺体及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的病症。
3.异位妊娠,将受精卵在宫体腔以外着床的妊娠称为异位妊娠。
俗称宫外孕。
4.盆腔炎,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称为盆腔炎。
5.月经,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6.功血,由于调节月经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而非全身或生殖系统局部的各种器质性病变。
7.闭经,指年龄超过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者;或以往曾建立正常月经,但此后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月经停止6个月,或按自身原来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者。
8.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以雄激素过多和持续性无排卵为临床主要特征的内分泌综合症。
9.围绝经期综合症,指绝经前后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所引起的各器官系统症状和体征综合症候群。
10.底蜕膜,指囊胚植入深处的子宫蜕膜,将来发育成为胎盘的母体部分。
11.包蜕膜,即覆盖在囊胚上面的蜕膜。
12.真蜕膜,指底蜕膜与包蜕膜以外覆盖子宫腔的蜕膜。
13.胎盘,由胎儿与母体组织共同构成,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的重要器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组成。
14.妊娠剧吐,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以至发生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孕妇生命,称为妊娠剧吐。
15.妊娠期高血压,指生育年龄妇女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的症状。
16.流产,妊娠在28周前终止,胎儿体重<1000g者,其中发生在12周前者称为早期流产;发生于妊娠12--28周者为晚期流产。
17.前置胎盘,孕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其下缘甚至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2016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

中西医结合(jiéhé)妇产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在医师考试中占相对重要地位,复习此科目时要注意对相关概念、中医辨证论治以及关键性字眼的把握(bǎwò),比如“首选(shǒu xuǎn)”、“最重要(zhòngyào)”之类的字眼,这些字眼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属于高频考点,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有助于切实提高(tí gāo)考试成绩,因此特做了以下总结,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定义1、妊娠剧吐:妊娠早期,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以致出现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者,称妊娠剧吐。
2、流产:不足28周,胎儿体重少于1000g而终止者称流产。
其中发生在妊娠12周前者称早期流产;发生于妊娠12~28周者称晚期流产。
3、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下腹痛或腰背痛。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经治疗及休息后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
中医称“胎漏”、“胎动不安”。
若阴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
4、难免流产:一般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阴道流血增多,阵发性腹痛加重,或胎膜破裂出现阴道流水。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已扩张,有时宫颈口可见胚胎组织或羊膜囊堵塞,子宫与妊娠周数相符或略小。
中医称“胎动欲堕”。
5、不全流产:由难免流产发展而来,部分妊娠物已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在宫腔内或嵌顿于宫颈口处,影响子宫收缩,出血量多,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
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子宫颈口妊娠组织堵塞及持续性血液流出,一般子宫小于停经周数。
中医称“堕胎”、“小产”。
6、完全流产:妊娠物已全部排出宫腔,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逐渐消失。
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关闭,子宫接近正常大小。
属中医“堕胎”、“小产”或“暗产”范畴。
7、稽留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内未及时自然排出,又称过期流产。
2016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必备知识精选-妇产科

【女性生殖系统】必备考点1:大阴唇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含丰富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伤后易形成血肿。
必备考点2:阴道壁自内向外由黏膜、肌层和纤维组织膜构成。
黏膜层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无腺体;有多横行皱襞,伸展性较大;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肌层由内环和外纵两层平滑肌构成。
纤维组织膜与肌层紧密粘贴。
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出血或形成血肿。
必备考点3:成人子宫的正常位置呈轻度前倾前屈位,主要靠子宫韧带及骨盆底肌和筋膜的支托作用。
必备考点4: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非孕时长约1cm,其上端因解剖上狭窄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的子宫内膜转变为宫颈黏膜称组织学内口。
必备考点5: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必备考点6:子宫圆韧带有维持子宫呈前倾位置的作用。
必备考点7:坐骨棘间径是衡量中骨盆大小的径线,又是分娩过程中衡量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
必备考点8:卵巢主要功能有产生卵子和产生性激素。
必备考点9: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必备考点10:造成宫颈粘液涂片干后镜下见羊齿状结晶的激素是雌激素。
必备考点11:由于纤维蛋白溶酶对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所以月经血不凝。
必备考点12:胎儿脐带断面中央有脐静脉一条;两侧有脐动脉两条。
必备考点13:卵圆孔生后多在胎儿生后6个月完全闭锁。
必备考点14:胎儿血循环特点:胎儿体内无纯动脉血,而是动静脉混合血。
必备考点15:早期妊娠时阴道黏膜和宫颈阴道部充血呈紫蓝色。
停经6~8周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款,感觉宫颈与宫体之间似不相连,称黑加征。
为咚咚样强音响,两种杂音均与孕妇脉搏数一致。
脐带杂音为与胎心率一致的吹风样低音响。
必备考点19:推算预产期:按末次月经第1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
必备考点20:枕先露时,胎心在脐右(左)下方;臀先露时,胎心在脐右(左)上方;肩先露时,胎心在靠近脐部下方听得最清楚。
必备考点21:骨盆外测量:①髂棘间径:正常值23~26cm;②髂嵴间径:正常值25~28cm;③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
中西医结合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妇科学》考点

中西医结合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妇科学》考点1、睡忍痛;慢临盆生理特点:经孕产乳月经初潮从青春期开始2、《金匮要略》最早妇科专篇3、《诸氏遗书》提出节育晚婚4、女性骨盆入口呈椭圆形耻骨弓90度较宽;骶骨切迹呈圆形5、主韧带行于子宫颈两侧与骨盆侧壁间骨盆漏斗韧带固定输卵管伞圆韧带起于子宫前角止于大阴唇前宫颈为结缔组织;宫颈外口称子门6、孕激素——使宫颈闭合粘液减少变稠拉丝度减少——分泌期——上皮脱落加快7、雌激素——子宫内膜增生8、黄体功能不足——周期缩短频发;月经先期9、孕妇尿中与胎儿胎盘关系密切的是雌三醇E3测定——胎盘功能10、氯霉素-灰婴综合症;氨基糖苷类——第八对脑神经11、正常枕先露——衔接下降俯曲内旋转仰伸复位外旋转;产后子宫复旧入骨盆腔 10天12、缩宫素引产——2.5U13、胎盘剥离征象:宫体变硬阴道少量出血外露脐带延长压耻骨联合上方脐带不回缩14、软产道:子宫体下段宫颈外阴阴道15、溴隐亭——抗催乳素作用;外阴肿痛——贴覆法16、正常胎心120—160次流产治则:治病与安胎并举17、妊娠合并心脏病最危险时间 32—34周18、正常胎位—枕前位枕后位处理—宫口开全待先露达+3时手转成枕前位后助产19、妊娠合并肾炎——最易引起胎盘早剥20、胎膜早破阴道流液体 PH>6.521、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最常见途径—子宫颈管粘膜的静脉22、胎儿死亡的原因—脐带脱垂正常脐带长50—60cm23、暑入阳明型产后中暑——白虎汤产后高热不退烦渴便燥恶露——无味消毒饮产后血瘀腹痛—生化汤产后恶露不绝—冲任损伤气血运行失常产后小便不利-膀胱气化—济生肾气丸产后风寒身痛—独活寄生汤外阴瘙痒-湿热-萆�Z胜湿汤血瘀崩漏——四物汤合失笑散24、慢性盆腔炎:湿热-银甲丸寒湿-少腹逐瘀汤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气虚血瘀-理冲汤25、雌激素——排卵——孕激素——经期26、无排卵型功血无规律下丘脑闭经最常见阴虚血燥闭经—加减一阴煎小腹隐痛腰酸—肝肾阴虚37、气血虚闭经——人参养荣汤痛经——八珍益母汤38、行经吐衄——肺肝肾——热者清之逆者平之39、多囊卵巢综合症LH/FSH大于等于2.5—339、经前综合征——肝肾阴虚-知柏地黄围绝经综合症-左归丸肾阴虚-崩漏-左归丸+二至丸40、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知母黄柏当归41、闭经肾虚-归肾丸;肝肾亏虚-调肝汤42、卵泡期出血气虚——举元煎;阳盛血热-清经散43、肝肾不足闭经-归肾丸;痛经-调肝汤44、痛经气滞血瘀-隔下逐瘀;寒湿凝滞-少腹逐瘀汤45、痰湿阻滞子宫肌瘤-开郁二陈;闭经多囊卵巢不孕-苍附导痰汤;妊娠剧吐-小半夏加茯苓汤46、放射疗法适用于各期宫颈癌47、较大的肌壁间肌瘤导致月经过多桂枝茯苓丸:贵妇单吃桃----桂枝茯苓丹参赤芍桃仁48、卵巢浆液性腺瘤:单侧多见球形表面光滑恶变率5-10% 少见细胞型及核分型49、卵巢囊肿蒂扭转——手术切除宫颈管柱状上皮具有分化和增生潜能50葡萄胎重要组织特征——滋养细胞增生蜂窝状追踪目的早发现恶变肺转移避孕两年定期查HCG X线51、绒癌转移——肺-阴道-脑-肝52、子宫内膜异位-痰瘀互结-桃红四物合丹溪痰湿方- 达那唑53、子宫脱垂主要原因为——盆底松弛2度:轻、宫颈出阴道体在阴道内重、宫颈及部分宫体脱出阴道湿热——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老年高血压患者——阴道纵膈成形术54、Manchesre手术——经阴子宫全切术——2度重以上55、原发性不孕——全不产肾虚不孕——麟珠56、盆腔瘀血综合症:下腹痛性感不快月经失调易疲乏气虚血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57、短效避孕药月经干净5-22天输卵管结扎:5-12天61、4:3:2液四盐三糖二水即2/3张液治疗低渗性脱水60、补液轻度30-50ml/kg中度 50-100 重 100-120。
中西医妇产科复习资料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复习资料LYJ1、妇产科疾病的常用治法(中医)答:补肾滋肾、疏肝养肝、健脾养胃、调理气血。
2、月经产生的机理(中医)答:肾气盛、天葵至,任通冲盛,督脉调约,协调作用于胞宫,使子宫血气满盈,应时而至。
3、胎儿附属物包括什么?正常羊水量是多少?预产期的推算方法答:胎儿附属物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正常羊水量:羊水深度(DVP)3~8cm。
预产期的推算方法有以下几种:根据末次月经计算:末次月经日期的月份加9或减3,为预产期月份数;天数加7,为预产期日。
孕妇也可以从末次月经第一天起向后推算到第280天就是预产期。
根据胎动日期计算:如你记不清末次月经日期,可以依据胎动日期来进行推算。
一般胎动开始于怀孕后的18-20周。
计算方法为:初产妇是胎动日加20周;经产妇是胎动日加22周。
根据基础体温曲线计算:将基础体温曲线的低温段的最后一天作为排卵日,从排卵日向后推算264-268天,或加38周。
根据B超检查推算:医生做B超时测得胎头双顶间径、头臀长度及股骨长度即可估算出胎龄,并推算出预产期(此方法大多作为医生B超检查诊断应用)。
从孕吐开始的时间推算:反应孕吐一般出现在怀孕6周末,就是末次月经后42天,由此向后推算至280天即为预产期。
4、痛经的分类、原因、处理方法答:分类: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因:①子宫颈管狭窄;②子宫发育不良;③子宫位置异常;④精神、神经因素;⑤遗传因素;⑥内分泌因素;⑦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⑧子宫的过度收缩;⑨子宫不正常收缩;⑩妇科病。
处理方法:①饮食均衡;②补充矿物质;③避免咖啡因;④运动。
5、功血的定义、分类、治疗答: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而非生殖器官或其他系统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分类: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排卵性月经失调。
治疗:青春期及生育年龄无排卵性供血:止血、调整周期、恢复排卵。
绝经过渡期功血: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必备考点1:骨盆的组成
1)骨盆的骨骼包括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
2)骨盆的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及骶尾关节;
3)骨盆的韧带包括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和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
必备考点2:骨盆的分界:以髂耻线为界,将骨盆分为假骨盆(又称大骨盆)和真骨盆(又称小骨盆、骨产道)。
必备考点3:骨盆的类型:包括女型、男型、类人猿型、扁平型四类。
女型最为多见。
必备考点4:外生殖器的组成:包括阴阜、大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口、阴道口及处女膜)。
必备考点5:内生殖器及其功能:
1)子宫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2,成人为2:1。
子宫体壁分为三层,外层为浆膜层,即脏腹膜,中间层最厚,为肌层,最内为黏膜层,亦称子宫内膜。
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2)输卵管为卵子与精于结合的场所及运送受精卵的管道。
分为4部分:①间质部;②峡部;③壶腹部;④伞部。
必备考点6:中医对女性生殖器的认识:外阴,中医古籍称之为阴户,又名四边;阴道,称之为子肠、产道、地道;子宫,称之为女子胞,又称胞官、胞脏、子脏、子处、子宫、血室;子宫颈外口,称为子门、子户;处女膜,称为玉门、龙门、胞门。
必备考点7:月经血的特征:经血为暗红色,其成分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且呈不凝状态。
必备考点8:正常月经的临床表现:典型特征是周期性。
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相邻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是21~35日,平均28日。
每次月经持续天数称经期,一般为2~7日,多为3~5日。
经量是指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为30~50ml,若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
必备考点9:卵巢的功能:卵巢具有两大功能,即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分泌女性激素。
卵巢产生的激素主要为雌激素、孕激素及少量雄激素。
必备考点10:卵巢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1)子宫肌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使肌层增厚;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
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2)子宫内膜使腺体及间质增生、修复;
(3)宫颈使宫颈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易拉成丝状;
(4)输卵管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的分泌活动,加强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阴道上皮促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黏膜变厚,并能增加细胞内糖元储存量,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
(6)卵巢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7)外生殖器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
(8)第二性征促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
(9)代谢作用促进水钠潴留。
2)孕激素的生理作用(通常是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效应)
(1)子宫肌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
(2)子宫内膜使增生期内膜转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
(3)宫颈使宫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稠;
(4)输卵管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阴道上皮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6)乳房促使乳腺腺泡发育;
(7)体温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5℃.
必备考点11:特殊月经生理现象:月经两月一潮的称“并月”;三月一潮的称“居经”或“季经”;一年一潮的称“避年”;终生不潮而能受孕的称“暗经”;受孕之初,按月行经而无损于胎儿的,称为“激经”、“盛胎”、“垢胎”。
必备考点12:中医有关月经产生及调节相关理论
月经是脏腑、天癸、经络、气血协同作用于胞宫而产生的生理现象。
其中尤其是肾气、天癸、冲任二脉与月经有着直接的关系。
1)五脏肾、肝、脾(胃)、肺、肾与月经的产生与调节均有关系,其中关系最密切的一个脏腑是肾,三个脏腑是肾、肝、脾;
2)天癸是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阴精。
天癸来源于先天肾气,并藏之于肾,但要在肾气旺盛的前提下,且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支持,到一定阶段才能蓄积而生。
必备考点13:决定分娩的三因素:产力、产道、胎儿
(一)产力
1、子宫收缩力――是临产主要产力迫使宫颈管短缩直至消失,宫口扩大,胎先露部下降和胎盘胎膜娩出;
2、腹肌及膈肌收缩力――第二产程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促胎盘娩出;
3、肛提肌收缩力——协助胎先露部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作用;协助胎头仰伸及娩出;有助于胎盘娩出。
(二)产道
1、骨产道: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
2、软产道: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
(三)胎儿:大小,胎位,有无畸形;双顶径――胎头最大的横径。
以上为新东方在线医学教研组整理的部分高频考点举例,下载全部考试必备知识点精选请关注微信号“新东方在线医学”微信号,回复“医考必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