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儿科学】
新生儿黄疸教(学)案

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授课教师王琳课程名称儿科护理学授课容新生儿黄疸选用教材《儿科护理学》第5版,人民卫生参考教材《儿科护理学》〔双语教材〕,人民卫生《儿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人民卫生《中华儿科杂志》2001,39:184-187儿科护理学教案目的与要求掌握1、掌握新生儿胆红素代特点2、掌握新生儿黄疸的分类与护理熟悉3、熟悉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要点了解4、了解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新进展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PBL、抛锚式〔建构式〕教学。
2、课堂讲授、自学与互动式讨论。
3、临床病例教学视频联系临床和进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媒体课件、黑板板书和视频资料相结合,以图、文、声等多角度介绍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本次容教学时间约40分钟。
具体容时间分配如下1.引入新课展示教学图片提出问题请2个学生回忆胆红素代相关知识,进入本次课,介绍本次课教学容、教学目标、学习方法 2分钟2.详细讲解介绍新生儿黄疸的概述、分类与治疗护理要点,共计40分钟,其中:●教学展示临床病例、提出问题3分钟●教师讲授+图片展示+启发讨论疾病概要20分钟●师生共同讨论病案中病史要点、质疑释疑、共同建构 5分钟3.小结复述新生儿胆红素代特点、新生儿黄疸的分类与护理要点 5分钟重点、难点与临床应用重点1.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的区别2.黄疸患儿的护理措施难点新生儿胆红素代特点临床应用光疗方法的临床护理应用。
主要外语词汇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儿黄疸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肠肝循环physiological jaundice 生理性黄疸pathologic jaundice 病理性黄疸phototherapy 光照疗法复习与总结1.新生儿胆红素代特点2.新生儿黄疸的分类与护理要点课后思考题见临床病例分析。
备注1.突出重点容的教学方法,讲稿中采用“☆〞标示。
2.突破难点容的教学方法,讲稿中采用“△〞标示。
教案(新生儿黄疸)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专业:14临床
课程:新生儿黄疸
教案编号:
1、新生儿黄疸概述2分钟
2、新生儿黄疸代谢特点5分钟
3、新生儿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及鉴别要点15分钟
4、新生儿黄疸实验室检查5分钟
5、新生儿黄疸诊断5分钟
6、新生儿黄疸治疗及随防13分钟
课后思考题: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境、教具、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活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板书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课室。
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参考资料:人民卫生出版社,孙锟,沈颖主编《儿科学》,第五版,2014 年。
教学过程:
一.联系学习委员,检查人数,观察教学秩序。
二.讲授教学内容
1、新生儿黄疸概述2分钟
2、新生儿黄疸代谢特点5分钟
3、新生儿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及鉴别要点15分钟
4、新生儿黄疸实验室检查5分钟
5、新生儿黄疸诊断5分钟
6、新生儿黄疸治疗及随防13分钟
教学小结与检测: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教学后记:
注: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包括:实验原理介绍、基本操作(仪器介绍)、实验重要步骤、实验中应注意事项。
见习、社会调查、专题讨论、病例分析等的教案内容可参照理论课教案内容编写。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
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儿科学指导:新生儿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约50%~60%的足月儿和80%以上的早产儿可于生后出现生理性黄疸。
①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症状。
②一般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后逐渐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消退;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5~7天达高峰,7~9天后逐渐消退,最长可延迟至3~4周消退。
③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μmol/L(12mg/dl);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早产儿血清胆红素<257μmol/L(15mg/dl)。
但需注意有些胎龄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171μmol/L (10mg/dl)时也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④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
——总结:一般情况好;2-5日出现;出现晚,消退快(1-2周);胆红素指标涉及两个数据,小于205或12.
2.病理性黄疸特点
(1)一般情况不好,毕竟是病理性的。
(2)黄疸出现过早:黄疸可出现在生后24小时以内。
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
(3)血清胆红素程度过重:足月儿>205μmol/L(12mg/dl),早产儿>257μmol/L (15mg/dl);或每日升高>85μmol/L(5mg/dl);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或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Omg/dl)。
(4)黄疸退而复现或进行性加重。
(5)此外,还可伴有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疾病表现。
——总结:一般情况差;一般于24小时内出现;出现早,消退慢(>2周);胆红素大于205或12.
出现(2)(3)(4)(5)中任何一项者均可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科普文章

新生儿黄疸科普文章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皮肤和巩膜黄疸。
黄疸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紊乱、排泄障碍或消化吸收不良引起的。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对新生儿的健康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黄疸的发生机制是这样的:在新生儿出生后,体内大量的胆红素会通过进入肝脏、结合葡萄糖醛酸鼓糖苷转化为无毒、有溶水性的胆红素,然后通过胆汁排出体外。
但是,在新生儿身上,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造成胆红素代谢速度较慢,从而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的积聚,这就是黄疸的发生原因。
黄疸的症状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皮肤、巩膜发黄。
在日光照射下,可见到黄疸范围的皮肤呈现出草绿色。
黄疸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生理性黄疸:大约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由于新生儿肝功能未能完全发育,加之分娩时婴儿与母亲分离,新生儿的胆固醇和非胆固醇类胆红素在输送和代谢过程中受到了一些抑制,从而导致黄疸的发生。
大约在出生后一周内,黄疸就会逐渐减退,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2.产科黄疸:这种黄疸大约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发生,这是由于母亲与胎儿的血液产生了免疫反应,引起胆红素的释放,进而导致胆红素在胎儿体内积聚,引发黄疸。
3.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这种情况下,母亲的抗体攻击胎儿的红细胞,使红细胞溶解释放出大量胆红素,从而导致黄疸的发生。
黄疸的诊断主要通过仔细观察新生儿的肤色和精细的检查。
如果黄疸超过了一周还未消退,或者出现其他症状,就需要及时就诊医院。
黄疸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光疗来加快胆红素的转化和代谢。
光疗可以通过特殊的灯管照射,以提高胆红素的转化效率。
在治疗过程中,婴儿的眼睛和生殖器要被保护起来以免受到伤害。
治疗期间,孩子需要穿着特殊的眼睛保护器,以防止光线对眼球造成损伤。
除此之外,对于母亲来说,合理的哺乳也是非常重要的。
母乳喂养能促进婴儿排便,从而排除体内的过剩胆红素,有助于缓解黄疸。
总之,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虽然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性黄疸,但仍然需要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重视。
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

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的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在出生后的2-4天内开始出现,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和眼睛变黄。
黄疸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不良导致的,而胆红素是由红细胞分解而来的一种黄色色素。
在新生儿体内,由于肝脏功能尚未成熟,无法有效地排除体内的胆红素,因此容易出现黄疸的现象。
针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儿科学会都提出了相应的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主要依据于新生儿出生后的24小时内是否出现黄疸,以及黄疸的程度。
对于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的新生儿,需要根据其出生后的小时数和黄疸的程度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而美国儿科学会则根据新生儿出生后的小时数和黄疸的程度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血清胆红素检测,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黄疸的治疗。
除了血清胆红素检测外,医生还会对新生儿的肝功能、血红蛋白水平等进行全面的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治疗。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新生儿,例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患有糖尿病或者新生儿出生后出现其他并发症的情况,医生会更加谨慎地对待黄疸的诊断和治疗。
除了临床诊断标准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关注新生儿黄疸的情况。
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黄疸的症状,家长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同时,家长也需要了解一些预防黄疸的知识,例如母乳喂养对预防黄疸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观察新生儿的黄疸程度等。
总的来说,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于新生儿出生后的小时数和黄疸的程度。
临床医生会根据这些标准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黄疸的治疗。
家长也需要关注新生儿的黄疸情况,及时就医并了解预防黄疸的知识,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儿科学新生儿黄疸PPT课件

其他疾病引起的黄疸。
治疗方法
光照疗法
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轻黄疸症 状。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或 白蛋白等药物治疗。
其他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可采取换血疗法、纠正酸中毒等 措施。
预防措施
孕期保健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确保孕期健康,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等 引起黄疸的疾病。
儿科学新生儿黄疸ppt课 件
• 新生儿黄疸概述 •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与预防 • 新生儿黄疸的案例分析
01
新生儿黄疸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 和黏膜黄染的现象。
分类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 峰,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可能伴随其他症状。
够的液体和营养。
保持大便通畅
适当按摩腹部,促进肠 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 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
避免感染
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 燥,避免脐部感染,注
意室内空气流通。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早期开奶
新生儿出生后尽早开奶,刺激 肠道蠕动,促进胎便排出。
合理饮食
孕妇在孕期和哺乳期应合理饮 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量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奶,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同时注 意保暖和卫生。
健康宣教
向家长宣传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对黄疸的认知和警惕性, 及时发现并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一、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新生儿黄疸是指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并导致皮肤和眼结膜呈现黄色。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肝功能未完全成熟,胆红素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差所引起。
以下是新生儿黄疸发生的常见原因:1. 生理性黄疸:这是最为常见的类型,约有60%左右的新生儿会在出生后数天内出现轻度至中度的黄疸。
这种情况通常在出生后第2至3天开始,之后逐渐消退,而不需要特殊治疗。
2. 产房窒息: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窒息时,身体氧供不足会导致肝功能受损,使得胆红素代谢能力下降。
3. 胎红细胞溶解:有些情况下,在母亲血液中存在与胎儿红细胞血型不配合的抗体。
这些抗体可以穿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红细胞溶解并释放出大量的胆红素。
4. 母婴血型不兼容:当母亲是Rh阴性,而父亲是Rh阳性时,胎儿可能会继承到Rh阳性基因。
如果母体在第一次怀孕或分娩过程中接触到Rh阳性胎儿的血液,她的免疫系统将会产生抗抗体。
这些抗体会穿过胎盘进入胎儿的循环系统,导致红细胞溶解并引起黄疸。
5. 母乳喂养黄疸:新生儿从母乳中摄取的不同种类的物质可能干扰肝脏对胆红素代谢和排泄的正常功能。
某些情况下,这种影响会导致新生儿发生黄疸。
二、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1. 光照治疗:对于轻度至中度的新生儿黄疸,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通过特殊波长的蓝光光源进行光照。
这样可以将皮肤中的胆红素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并排出体外。
一般情况下,光照治疗需要持续数天至一周左右。
2. 血浆交换:对于严重黄疸的新生儿,或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重度溶血性疾病导致的黄疸等特殊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血浆交换治疗。
这种方法通过将患儿的血液与健康供者的血浆进行置换,以清除过多的胆红素和抗体。
3. 药物治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选择使用药物来帮助促进胆红素代谢和排泄。
典型的例子是使用苯巴比妥钠(Phenobarbital)来刺激肝脏酶系统。
4. 解决母婴血型不兼容:如果母婴之间存在血型不兼容问题导致黄疸,医生通常会给接受Rh阴性母亲产后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来预防潜在问题。
儿科学会最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

美国儿科学会破新新生儿黄疸诊疗指南黄粗玷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约60%新生儿可出现不同程度黄疸.大部分黄疸可自然消退,但由于胆红素的毒性,少数强儿可出现产虫高胆红素血在达至引起胆红素脑病,炉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找疾,对社会和家庭造成极大危杏,对新生儿黄疸进行适时、有效、安全、经济的干Bi,避免胆红素腑病发’1.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和医疗资源浪费,是国内外医学年来努力的方向.美国儿科学会(AAP)于1994年制定了首个新生儿黄通干预指南[I],我国在2000年广州召开的新生儿黄1«与感染学术研讨会上,也制订了我国的黄报干预推荐方案(2)。
尽管从理论上讲,胆红素脑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但从人的So年代开始认识到该病以来.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经过了许多努力,胆红素脑病尽管已很少见.但仍在发生[3J.美国儿科学会在复习大年文献的基础上,以循证医学为依业;.对1994年指向进行了更新审机和修订,2004年制定了新的35周及以上胎龄新生儿黄也够床诊疗指南[4、51,该指两演濯了成功母乳喂养、黄妇出现时间、黄疟高危因泰评估、严密随访和适时干预的重要性,制定了黄疸干货的流程图和不同时段光疗及换血治疗的胆红索水平曲线,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值得我的借鉴.一、指南的关键部分指南认为,只要按照推荐意见执行,大部分的胆红素脑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指南强调了对发生严重跖胆红素肌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进行紧密的前访和在有指征时及时有效的处理的期要性,对临床医生提出了以下建议:I)促进和支持成功的母乳喂祭:2)建立格定和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方案:3)生后24小时内测法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TSB)水平或经皮胆红於(饮B)水平;4)应该认识到目测黄痘程度容垮出现误差.特别是在深肤色新生儿:5)应该按照出生后不同时间认识旭红来水平:6)应该意识到早产儿,特别是母乳嘤养的H产儿,容易发生严很高胆红素血症,应该予以更严密的监测:7)在出院前,应该时发生产虫高胆红素血流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估;8)应该对新生儿父母进行书面或口头的新生儿黄疸知识宣教:9)依据出院时间和风险评估结果对患儿提供合适的随访:10)对有指征患儿.立即进行光疗或换血治疗:二、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图20(耳年指南中制定了个非常口.观的新生儿黄疸管理流程图,见图1,该流程图中,对TSB和TcB 的监测和对高服红素血症高危因素的评估贯穿始终,并强调严密的随访和适时的干预.二、关于胆红素脑病与核黄疸概念的区别核黄疸坳初是一个病理学名词,用来形容脑干神羟核和小脑被胆红素浸锹的情形,在给床上核黄疗和急、慢性胆红素脑病常常混为一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h
本节内容结束
肠肝循环
肠道重吸收
葡萄糖 醛酸
间胆 细菌
粪、尿胆原
肝脏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间胆
葡萄糖 醛酸
直接胆红素
间胆(脂溶性,无法从胆汁、尿
液中排出)
直胆(水溶性,可从胆汁、尿液
中排出)
至少记住
总胆红素界值 (mg/dl)
20
15
足月>2500g 1000~1500g
10
5
0 脐血
~24h
~48h
~72h
不同胎龄、日龄和出生体重的患儿黄疸光疗推荐标准
新生儿可见黄疸
成人可见黄疸
成人隐性黄疸
成人正常值
0
2
4
6
8
10
12 14 胆红素mg/dl
新生儿 胆红素代谢
间接胆红素(游离)
白蛋白
胎儿乏氧
转运
红细胞多且大 生后
过多破坏 易被破坏
红细胞的血红蛋白
肝细胞Y、Z蛋白摄取
肝脏 直接胆红素
β葡萄糖醛酸酶 肠道
生成多, 转运相对少。 肝脏发育未完善, 肠酶活力特别高。 循环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