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合集下载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的第二节。

包括两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这两部分是有内在关联的统一的`整体。

本节课安排学习呼吸道对空气处理之后,仅凭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本课有挑战性。

另本节上承消化系统,后续循环系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这本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2.三维目标2.1知识与能力(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2.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3.教学重难点3.1教学重点(1)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概述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3.2教学难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二、学情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看,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由于先前已经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等相关知识,但是形不成逻辑体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

三、教法学法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应该“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改革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具体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各种方法相结合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

教学重点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原理。

教学难点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原理。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呼吸系统由什么和什么组成?生:肺和呼吸道。

师:呼吸道可以对空气进行怎样的处理呢?生:可以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温暖、清洁和湿润。

师:那么这些温暖、清洁和湿润的空气进入呼吸道后最终在那里进行交换?生:肺。

师:那么我们吸进去和呼出来的气体是否相同呢?生:不相同。

师:说明气体在肺内发生了交换,那么到底气体在肺内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47页PPT1)本节内容包括两个大的内容(PPT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换气)和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我们今天先学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肺。

(展示图片肺PPT3)同学们请观察一下肺的结构。

肺分为左右两个,右肺分为3叶,左肺分为两叶。

肺位于我们体腔的什么位置呢?生:胸腔中。

师:好!(PPT4)人的体腔由膈分为胸腔和腹腔。

肺位于胸腔中。

胸腔的支架是胸廓,胸廓由肋骨、胸骨和一段胸椎组成(PPT5)。

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感受呼吸PPT6)。

起来,站直身体;双手轻放在胸部深吸气,深呼气(两次)。

请坐下,有什么感觉?生: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师:这是我们的感觉,感觉是否符合事实呢?生:不一定。

师:在科学探究中,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不一定是科学事实。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案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案

第⼆节发⽣在肺内的⽓体交换教学案第⼆节发⽣在肺内的⽓体交换教学案第⼀课时明确⽬标1、能概述肺与外界⽓体交换的过程。

前置⾃学1、外界的空⽓经过的处理后进⼊,在肺⾥与进⾏⽓体交换。

2、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腔内,左右各⼀个,左肺有叶,右肺有叶。

3、胸腔底部是,主要是肌⾁组织。

4、在吸⽓时,膈肌,膈顶部,使胸廓。

呼⽓时,膈肌,膈顶部,胸廓。

5、吸⽓时,肋⾻间的肌⾁和膈肌,使胸廓容积,肺随着肺内⽓体压⼒相应,⽓体被吸⼊。

呼⽓时相反。

6、测量胸围差时,先让受测者尽⼒深吸⽓,记录终了时的胸围长度。

再让受测者尽⼒深呼⽓,记录终了时的胸围长度。

然后计算两次胸围长度之间的差数。

连测三次,算出值。

⼀般情况下,胸围差越(⼤,⼩),肺的⽓体交换能⼒越强。

展⽰交流合作探究根据右图(模拟膈肌的运动⽰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模型此时模拟的状态是(吸⽓还是呼⽓)。

(2)图中A表⽰,图中B表⽰的是,图中C表⽰的是。

图中D表⽰的是,图中E表⽰的是。

(3)⽤⼿下拉E,⼩⽓球,表⽰过程。

(4)⽤⼿上推E,⼩⽓球,表⽰过程。

(5)此模型不能演⽰胸廓的径的变化,因此不能完全演⽰呼吸运动。

基础巩固1、⼈体内与呼吸有关的主要肌⾁是( )A.胸部的肌⾁B.腹部肌⾁C.肋⾻间的肌⾁和膈肌D.背部肌⾁2.当我们呼⽓时,肋⾻间的肌⾁、膈肌的活动状态是( )A.收缩、舒张B.舒张、收缩C.收缩、收缩D.舒张、舒张3.当我们进⾏体育活动时,呼吸活动会( )A.呼吸⽐较深,呼吸频率不变B.呼吸⽐较浅、呼吸频率增加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强D.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会增加4.下图是某⼈在⼀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压的变化曲线。

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此⼈的呼吸状态和膈肌的舒缩状态分别是()A 吸⽓,膈肌收缩。

B 呼⽓,膈肌舒张C 呼⽓,膈肌收缩D 吸⽓,膈肌舒张5、某夫妇被怀疑害死了⼀⼥婴。

法医在鉴定时,将死婴的肺部剪下⼀块,投⼊⽔中,结果肺块下沉,法医判断婴⼉为产前死亡,这对夫妇⽆罪。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实验,增强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通过演示实验,增强观察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增强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测量、比较肺活量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概述肺泡与血液的交换过程。

【难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二)新课展开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出示胸廓结构示意图)胸廓包括哪些结构?(肋骨、胸骨、肋间肌、膈肌和肺)(2)构成胸廓的肌肉在呼吸中有何作用?在呼吸时,胸廓容积是否变化呢?(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的吸气呼气,体会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及肋骨如何运动。

)(当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感觉到的胸廓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间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教师演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随着膈的上下运动,胸腔体积怎样变化?气体流向是怎样的?)(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气流内流,即吸气;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上下径缩小,气流外流,即呼气。

)(4)(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膈肌的.收缩和舒张。

)归纳总结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缩小,气体入肺;呼气时正好相反。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课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1.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2.理解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机制3.掌握血液和肺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4.分析肺病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教学内容:一、肺的结构和功能1.肺的位置和形态2.肺的外观和内部结构3.肺的主要功能二、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机制1.气体交换的定义和意义2.气体交换的地点和方式3.气体交换的驱动力和机制三、血液和肺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1.氧气的运输和释放2.二氧化碳的转运和排出3.血液和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四、肺病对气体交换的影响和处理方法1.呼吸系统疾病的类型和症状2.肺病对气体交换的影响3.肺病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入气体交换的概念和重要性2.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肺的结构和功能吗?二、肺的结构和功能(20分钟)1.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肺的位置和形态2.讲解肺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强调肺的组织结构和支气管分布3.引导学生讨论肺的主要功能,如呼吸、气体交换和排除废气等三、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机制(30分钟)1.讲解气体交换的定义和意义,强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转运过程2.分析气体交换的地点和方式,包括肺泡和毛细血管的接触3.介绍气体交换的驱动力和机制,包括浓度梯度和扩散等四、血液和肺之间的气体交换原理(30分钟)1.描述氧气的运输和释放过程,包括氧气的结合和解离2.解释二氧化碳的转运和排出机制,包括二氧化碳的溶解和运输3.详细阐述血液和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包括氧合和脱氧过程五、肺病对气体交换的影响和处理方法(30分钟)1.分类介绍呼吸系统疾病的类型和症状,如哮喘和肺炎等2.分析肺病对气体交换的影响,比如肺炎导致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等3.提出处理肺病的方法和预防措施,如药物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等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总结气体交换的过程和机制2.回顾肺的结构和功能3.让学生分享课程中的收获和疑问教学资源:1.图片或模型展示肺的位置和形态2.电子白板或投影仪展示肺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图像3.PPT或教案纸质副本评估与延伸:1.课后布置阅读材料,巩固学生对气体交换的理解2.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分析一种肺病及其对气体交换的影响和处理方法3.利用在线资源或实验室设备进行相关实验,观察气体交换的过程和结果教学反馈:1.课后对学生的课程反馈进行分析和总结2.修改和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概述气体交换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主要发生在肺部。

肺部通过气道将外部的空气引入,经过气管、支气管最终到达肺泡。

在肺泡中,氧气经过肺泡膜进入血液,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通过肺泡膜排出体外。

本文将详细探讨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气体交换步骤肺内的气体交换主要包括以下步骤:2.1 气体吸入外部的空气通过鼻腔或口腔进入到呼吸道,经过气管、支气管进入到肺部。

在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生长着纤毛和粘液腺,它们的作用是阻止异物进入肺部,同时也能够帮助清除呼出的废气。

2.2 气体运输进入肺部的空气继续通过支气管分支到达肺泡。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关键部位,它们被环绕着微血管。

氧气在肺泡内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进入到微血管中的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在体内被输送到各个组织细胞。

同时,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沿着相反的方向扩散到肺泡中,并随着呼出气体排出体外。

2.3 气体再吸入经过气体交换后,肺泡中残留的氧气被重新吸入,二氧化碳被重新排出。

这个过程是持续的,保证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三、气体交换的调节肺内的气体交换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确保机体的气体供应满足组织和细胞的需求。

3.1 呼吸中枢呼吸中枢位于脑干的延髓部分,它通过感受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来调控呼吸频率和深度。

当血液中氧气浓度下降或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呼吸中枢会发出信号使呼吸加快或加深,以增加氧气供应和排出二氧化碳。

3.2 血液的运输能力血液中的氧气主要通过与血红蛋白结合来进行运输,因此血红蛋白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影响气体交换的效率。

同时,血液的循环速度也会影响气体交换的效率,过快或过慢的血液流速都会对气体交换产生影响。

3.3 肺泡表面积和厚度肺泡的表面积越大,气体交换的面积就越大,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效率也会增加。

肺泡膜的厚度过大会影响气体的扩散,所以保持肺泡膜的正常厚度对气体交换非常重要。

3.4 体温和酸碱平衡体温和酸碱平衡对气体交换有一定影响。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教学设计2篇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教学设计2篇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教学设计《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2. 理解气体交换在肺内的过程;3. 了解肺通气和肺换气的特点。

教学重点:肺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肺通气和肺换气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学PPT、肺模型、解剖图。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引导学生回顾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肺的结构有一个初步了解。

Step 2:讲解肺的结构和功能使用PPT和肺模型,详细介绍肺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肺叶、肺泡、气管、支气管等。

强调肺的主要功能是气体交换。

Step 3:气体交换过程讲解气体交换在肺内的过程。

通过PPT和图示,解释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交换过程,包括:氧气的吸入、肺泡表面与肺毛细血管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二氧化碳的排出等。

Step 4:肺通气与肺换气讲解肺通气和肺换气的特点。

通过对比,解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强调肺通气是指新鲜空气进入肺部,肺换气是指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流入肺泡。

Step 5:巩固与拓展抛出问题,让学生回答:为什么需要气管和支气管?气体交换发生在肺的哪个部位?Step 6:总结与展望总结肺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气体交换发生的过程。

展望下节课将进一步学习呼吸系统的功能与相关疾病。

Step 7: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肺内气体交换的总结,包括肺的结构、功能和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讲解PPT和图示,提供相关知识点;2. 提问互动法:通过问题和回答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

教学资源:1. PPT;2. 肺模型;3. 解剖图。

评价与反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肺内气体交换的理解程度。

对于理解不深入的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解答。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的教学设计精选2篇(二)教案设计课题: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1.了解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2.掌握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机制;3.了解肺部的结构及其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

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升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3.通过分析资料等活动,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由于学生未学到物理课中的扩散作用,且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比较抽象)教学重点1.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2.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导人新课方案一: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看能维持多久,体验气体交换的意义。

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方案二:联系自身的身体结构,对照模型或挂图,观察肺在人体中的位置,描述肺的功能。

出示模型或挂图,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方案三:观看录像,小组交流讨论。

播放录像,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了解肺的功能。

方案四: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明确提出的问题。

复习旧知识,明确提出问题: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肺有什么功能?2.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2.1测量胸围差方案一:阅读关于的课文后,一组同学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进行科学的操作,其他同学观察操作过程。

课后每位同学测量自身的胸围差。

提供软尺,引导学生阅读和观察组织交流,并做出评价。

方案二:上讲台演示的同学故意进行错误的操作,让其他同学找出错误并纠正。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强调要仔细观察,引导学生纠错。

方案三:学生课前测量自身的胸围差,上课时小组成员将测量结果展示出来,并果进行交流讨论。

(课前布置,上课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分组讨论分析提纲中的问题,得出正确结论。

2.2在测量结束后,尝试明确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

测重出示讨论提纲,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讨论提纲如下:你和其他同学的胸围差有区别吗?你认为你们的胸围差的差别和什么关于?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积的转变吗? 胸围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呼吸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的转变活动:将手置于肋骨处,感受呼吸时胸廓的转变,交流讨论,归纳出由于肋间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的增大和缩小的结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和政二中马军
一、课程标准:
本章位于《新课标》的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3.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二、教材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人体内的细胞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探究空气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概述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以及肺部通过呼吸运动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

本章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测量、取样和测算等基本方法,这些都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应当学会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②通过测量胸围差,该书费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③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②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是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有好处。

四、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五、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六、教学方法: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七、教学安排:2课时
八、教学准备:软尺、模型
九、教学过程:
十、课堂练习:
1.测定胸围差时,被测者要自然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均匀呼吸,还要做到( )
A 不挺胸、不屏气
B 挺胸、不屏气
C 挺胸、屏气
D 不挺胸、屏气
2.氧气进入人体最终要到达()
A 肺
B 血液
C 细胞 D心脏
3.做人工呼吸进行口对口吹气时,每分钟吹气的次数应是( )
A 12~14次
B 16~18次
C 60~70次
D 100次以上
4.在学校体检中,强强同学的肺活量三次测试结果分别为3100毫升、3800毫升、3600毫升。

请问肺活量应是( )
A 3100毫升
B 3500毫升
C 3600毫升
D 3800毫升
5. 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是()
A氧气 B 二氧化碳 C氮气 D水蒸气
6.人在溺水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煤气中毒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
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7.某夫妇被怀疑害死了一女婴,法医在鉴定时将死婴的肺部剪下一块,投入水中,结果肺部下沉,法医判断婴儿为产前死亡,这对夫妇无罪。

法医判定的理由是( )
A 肺泡内充满了痰液
B 肺会吸水呈海绵状
C 肺泡充满了血液 D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
8.适应于肺泡与外界空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
A鼻腔内有鼻毛
B 气管、支气管都有软骨支架
C肺泡壁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 肺泡外保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9.体育课进行100米赛跑后,同学们出现的现象是( )
A 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
B 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
C 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
D 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十一、作业:书51页练习题1题.2题。

附:板书设计: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肋间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大→吸气
肺内压缩小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缩小
肺内压扩大→呼气
气体交换的原理: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血液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组织细胞
20XX年9月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