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防裂措施方案

混凝土施工防裂措施方案
混凝土施工防裂措施方案

混凝土施工防裂措施方案

1、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工艺流程

进行预拌混凝土超长墙体施工期裂缝控制,必须建立全过程控制体系。该体系是在传统混凝土工程工艺流程的基础上,针对施工期裂缝防治完善而成。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基于裂缝防治的结构及构造措施优化→混凝土原材料优选→配合比体积稳定性优化设计→混凝土拌制及运输→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养护及拆模

(2)操作要点

1)基于裂缝防治的结构及构造措施优化

a)要求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较小的早期收缩变形及良好的抗裂能力;

b)较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是收缩裂缝的高发区,墙体中的钢筋除应满足强度要求外,应充分考虑混凝土收缩而加强,应有足够的配筋率,钢筋布置宜细而密分布。水平构造钢筋宜置于受力钢筋外侧,当置于内侧时,宜在混凝土保护层内加设防裂钢筋网片。

c)配筋率及间距应考虑混凝土收缩变形规律,结合结构计算和工程经验确定。

d)剪力墙中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部位,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宜适当提高。

e)墙中的预埋管线宜置于受力钢筋内侧,当置于保护层内时,宜在其外侧加置防裂钢筋网片。预留孔、预留洞周边应配有足够的加强钢筋并保证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2)混凝土原材料优选

为控制预拌混凝土施工期间收缩裂缝的发生,预拌混凝土供应方应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优化选择。

3)配合比体积稳定性优化设计

对要求施工期间不出现早期裂缝的结构(构件),预拌混凝土供应方应在优选原材料和常规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抗裂配合比优化设计,使混凝土除具有符合设计和施工所要求的性能外,还具有抵抗收缩开裂所需要的性能。

4)收缩、体积稳定性试验及评价

为提供有良好抗裂性能的混凝土,预拌混凝土供应方应在优选原材料、优化配合比的基础上进行收缩、体积稳定性试验及评价。

5)混凝土拌制及运输

2、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不宜过大,严禁在搅拌机外二次加水搅拌。

2)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振捣的时间和位置,防止漏振、欠振和过振。对已经初凝的混凝土不应再次进行振捣,避免破坏已形成的混凝土结构强度,应待其充分凝固、硬化后按施工缝进行处理。

3)对于墙与板等截面相差较大的构件或结构,应先浇筑较深的部分,根据气候条件静停0.5~1.5小时后再与较薄部分一起浇筑,以防止沉降裂缝的产生。

4)施工缝的留置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超长的墙体宜采用无缝跳仓施工技术,以有效控制其收缩、温度裂缝。

3、混凝土养护及拆模

1)混凝土初凝后应及时养护。墙体采用保温保湿效果较好的木模板时,可适当延缓拆模时间,或采用模板上口开小缝隙的方法,小水慢淋进行墙体养护。

2)模板拆除除应符合强度及外观的限定要求外,还应考虑混凝土水化温升、温降变化规律及混凝土收缩变化规律、自然环境温度、湿度、风速、日照等情况,合理确定拆模时间。不宜在混凝土温度峰值时拆除模板及淋冷水养护。

3)混凝土施工应根据天气情况,尽量避免雨中混凝土浇筑施工,防止刚浇筑完的混凝土被雨水浇淋。

4)在干燥、高温、暴晒或风力较大的环境条件下浇筑的预拌混凝土或泵送混凝土,应加强覆盖或保湿养护。

4、质量控制

1)墙体允许偏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