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宜兴市

宜兴市市场调研报告一、宜兴市宏观环境宜兴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江三角洲,江苏省南端,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沪宁杭三角中心,是太湖风景区的重点旅游城市。
宜兴东濒太湖,西邻溧阳,南交浙江长兴,北接武进,西北、西南分别与金坛和安徽广德毗连。
全市总面积2039平方公里,有14个镇、4个街道(园、—区)和5个市属场圃,下设259个行政村、96个社区居委会,共有106.05万人。
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1月撤县建市。
1、行政区划全市总面积2039平方公里,共有106.05万人。
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1月撤县建市。
14个镇:张渚镇: 面积175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0.5万亩。
常住人口7.5万西渚镇: 面积6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8万。
太华镇: 面积9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5万。
徐舍镇: 面积7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568万。
官林镇: 面积104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2万亩,常住人口7.2万.杨巷镇: 面积86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1.4万亩,常住人口4.9万。
新建镇: 面积44.3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1.55万亩。
常住人口2.6万。
和桥镇: 面积96.71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3.2万亩,常住人口6.921万。
高塍镇: 区域面积109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1个社区,人口58064人。
万石镇: 面积4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8万亩,常住人口2.6万。
周铁镇: 面积71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0.5万亩,常住人口5.8万。
芳桥镇:面积47.81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0.9万亩,常住人口3万。
丁蜀镇:区域面积205平方千米,辖28个行政村、18个社区,户籍人口149650人。
大浦镇:面积45.5平方千米,水面面积0.6万亩,常住人口3.4万。
4个街道:新街街道:区域面积69平方千米,辖11个社区、7个行政村,人口2.9万人。
新庄街道:区域面积42.83平方千米,辖7个行政村、3个社区,户籍人口33626人。
紫砂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紫砂壶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紫砂壶产业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探讨紫砂壶产业目前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紫砂壶产业的现状紫砂壶产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工艺流派和风格。
目前,中国的紫砂壶产业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宜兴市,这个地区因为地理环境和土壤特点适宜紫砂壶的生产,使其成为紫砂壶产业的集聚地。
宜兴市除了拥有众多的紫砂壶制作工艺师傅外,还建立了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环节。
紫砂壶产业已经成为宜兴市的特色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紫砂壶产业的发展趋势1. 产品多元化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紫砂壶产业也在逐渐实现产品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茶壶类型,现在还有一些艺术家创作出具有装饰性和收藏价值的紫砂壶,如观音壶、茶宠壶等。
这些新型产品的问世丰富了紫砂壶的文化内涵,也拓宽了市场需求。
2. 文化价值的提升紫砂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提高,紫砂壶的文化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加强紫砂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紫砂壶文化的认同和欣赏,将有助于推动紫砂壶产业的发展。
3. 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紫砂壶产业也开始借助科技手段进行生产和设计。
例如,通过CAD软件进行设计,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具,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
同时,一些企业还尝试将互联网和电商等技术应用于紫砂壶销售渠道,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效益。
4. 国际市场开拓紫砂壶作为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品,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艺术价值,具有很大的国际市场潜力。
目前,部分紫砂壶已经进入了海外市场,并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未来,紫砂壶产业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知名品牌和销售平台的合作,开展国际化营销,提升国际市场占有率。
5. 保护与传承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面临着文化传承的问题。
宜兴市场分析

宜兴市场分析宜兴市场分析(上)宜兴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苏南经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陶都”之称。
宜兴的市场环境有着独特的魅力,对于企业来说,了解市场状况和趋势是制定战略和决策的基础。
本文将对宜兴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
首先,宜兴市的人口结构和消费能力是了解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宜兴市的人口规模稳步增长,同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比例逐渐提高。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消费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宜兴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增加,消费意愿也逐渐增强。
这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宜兴市的产业结构也对市场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传统产业是宜兴市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中陶瓷、茶叶、花木等产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升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也在宜兴市迅速崛起。
近年来,宜兴市政府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落户。
这为宜兴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和机遇。
再次,宜兴市的消费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随着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宜兴市的零售业不断创新和转型。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在宜兴市迅速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商业模式逐渐崭露头角。
同时,个性化需求也促使宜兴市的特色商品和定制服务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追求。
这为市场的竞争带来了新的格局和机会。
最后,宜兴市的市场竞争状况也值得关注。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宜兴市的企业数量众多,各行各业竞争同行不无压力。
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声誉。
同时,创新和差异化也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只有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宜兴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商机。
了解市场状况和趋势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宜兴市的人口结构和消费能力、产业结构、消费市场特点和竞争状况都需要引起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宜兴的发展历程简介

宜兴的发展历程简介
宜兴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东南部,是中国陶瓷之都和苏南经济中心城市之一。
下面将对宜兴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介绍。
宜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地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在古代,宜兴隶属于吴、越、楚等不同的政权管辖。
明代开始,宜兴成为了制瓷业的重要地区。
当时,宜兴的紫砂陶艺术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一。
宜兴的制瓷业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以陶瓷为主导的特色产业。
近代以来,宜兴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宜兴的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
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
宜兴逐渐成为江苏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热点。
政府加大了对宜兴经济的支持力度,吸引了大量的外部投资。
宜兴的制造业、建筑业、纺织业以及服务业等各个行业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同时,宜兴也致力于打造文化旅游产业。
宜兴各具特色的名胜古迹如太湖风光、古运河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紫砂陶瓷艺术作为宜兴的特色文化产业,也成为了宜兴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
目前,宜兴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
宜兴的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宜兴也加强了与国内外其他城市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宜兴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各种机遇和挑战。
宜兴人民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不断追求进步,为宜兴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未来,宜兴将继续秉持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城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宜兴简介介绍

张公洞
溶洞景观
张公洞是宜兴著名的溶洞景区之 一,拥有独特的溶洞景观和神秘 的地质奇观,如石笋、石幔、石
花等。
地下河探险
张公洞内设有地下河探险项目,游 客可以乘坐小船穿越溶洞,欣赏地 下河的美景和神秘地质奇观。
历史文化
张公洞内保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 迹和传说,如张果老的修炼遗迹、 神仙洞府等,让游客了解宜兴的历 史文化。
创新驱动
宜兴将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 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和便利性,降低交 通拥堵。
宜兴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 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
宜兴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打造宜居的生 态环境。
06
社会文化活动与节日
社会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
宜兴有着丰富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文化展览、民间 艺术表演等,这些活动旨在展示宜兴的多元文化和艺术。
体育活动
宜兴的体育活动也非常丰富,包括各种球类运动、游泳、 健身等,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市民的体质,也丰富了他们 的业余生活。
教育活动
宜兴非常重视教育,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包括公 开课、讲座、培训班等,这些活动旨在提高市民的文化素 质和技能水平。
传统节日与习俗
春节
春节是宜兴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如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02
经济发展与产业特色
经济发展概况
总体经济规模
宜兴市的经济总量在江苏省内 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GDP达 到了2000亿元左右。
经济结构与增长
宜兴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 为主导,第三产业也呈现出快 速发展的趋势。经济增长率保 持稳定,年均增长率在6%左 右。
宜兴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宜兴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宜兴市位于江苏省南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优
秀的生态宜居城市。
近年来,宜兴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采取
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
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宜兴市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农民使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
产水平。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
和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其次,宜兴市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同时,
大力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培育了一批规模化、特色化的农业龙
头企业,带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再次,宜兴市加强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
生态补偿力度,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和农业
面源污染治理,提高了农田生产环境质量,保障了农产品的安全和
品质。
此外,宜兴市还注重了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引
导农民增加种植业、养殖业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同时,加强了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提高了农民的
收入水平。
总的来看,宜兴市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民收入持
续增加。
未来,宜兴市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两年500亿!宜兴崛起“新高峰”!2024

引言概述:宜兴市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素有“陶都”之称。
近年来,宜兴市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宜兴市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实现了500亿元的经济增长,展现出了崛起的新高峰。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宜兴市经济崛起的原因和影响。
正文内容:一、政府扶持政策1.宜兴市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如给予企业税收减免、提供土地优惠等,吸引了大量投资。
2.政府积极推动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的加入,为宜兴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二、优越的地理位置1.宜兴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便利,与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相邻,地理位置优越。
2.宜兴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丰富的陶矿和特色的茶叶产区,为发展陶瓷和茶叶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产业升级升级1.宜兴市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提高了陶瓷和茶叶产业的竞争力。
2.宜兴市积极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如高科技制造业和互联网+产业,为宜兴市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四、文化旅游推动1.宜兴市将文化旅游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开发和推广宜兴的陶瓷文化和山水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
2.宜兴市打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为市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稳定的收入。
五、全面开放与国际合作1.宜兴市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海外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吸引了大量外资投资。
2.宜兴市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为外贸企业提供便利条件和税收优惠,提升了宜兴市的国际竞争力。
总结:以两年500亿元的经济增长为例,展示了宜兴市在经济崛起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政府扶持政策、优越的地理位置、产业升级、文化旅游推动以及全面开放与国际合作等因素为宜兴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宜兴市今后仍将继续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着力打造宜兴的经济新高峰。
《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宜兴,这座位于江苏省南部的美丽城市,拥有着独特的产业经济魅力。
接下来,咱就好好聊聊宜兴市的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我记得有一次去宜兴的一家陶瓷厂参观,那场面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一走进厂区,就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设备,忙得不亦乐乎。
在烧制陶瓷的车间里,温度高得吓人,但是师傅们却丝毫不受影响,专注地盯着窑炉,确保每一件陶瓷都能完美出炉。
先来说说宜兴的陶瓷产业。
宜兴可是著名的“陶都”,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这里的陶瓷种类繁多,从精美的紫砂壶到实用的日用陶瓷,应有尽有。
紫砂壶那可是宜兴陶瓷的招牌,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独特。
一把好的紫砂壶,不仅是泡茶的利器,更是一件艺术品。
宜兴的陶瓷企业不断创新,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让宜兴陶瓷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备受欢迎。
除了陶瓷产业,宜兴的电线电缆产业也是相当厉害。
宜兴的电线电缆企业众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这些企业注重技术研发,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我有个朋友就在一家电线电缆企业工作,他跟我说他们公司经常会组织技术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就是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再说说宜兴的环保产业。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宜兴的环保产业发展迅猛。
各种环保设备、环保技术层出不穷。
宜兴的环保企业不仅为本地的环境治理做出了贡献,还将业务拓展到了全国各地。
有一次我在宜兴的一个环保产业园里,看到了各种各样先进的环保设备,那些高科技的玩意儿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宜兴在环保产业方面的实力。
宜兴的机械装备产业也不容小觑。
这些企业生产的各类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他们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
我听说有一家机械装备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成功推出了一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一下子打响了品牌,订单不断。
宜兴的产业经济发展能够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兴市产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报告一、宜兴市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宜兴是无锡“一体两翼”中的重要一翼,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三角中心,是江苏省四个重点发展的三级一类中心城市之一,全市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总人口107万,下设14个镇、4个街道、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环保科技工业园)和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宜兴经济开发区、江苏陶瓷产业园)。
从产业区域集聚分布来看,呈现以下三方面特点:一是三大主体园区特色鲜明。
环科园、陶瓷产业园区分别凸现环保和陶瓷发展主题,聚优成势加快发展;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为1000亩的光电产业园成功启动。
二是四大产业集群强势起步。
电线电缆、化纤纺织、环保设备和陶瓷等四大产业集群跻身于“江苏省百家产业集群”,为江苏省内县级市中最多的。
同时官林“中国电缆城”、高塍“中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新建“中国化纤纺织名镇”、西渚“中国亚麻纺织名镇”4个“国字号”区域品牌相继授牌;“江苏省电线电缆出口基地”正式授牌,成为全省重点发展的10个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水处理设备已占据了1/6左右的国内市场份额和1/2以上的省内市场份额,环保装备的产销规模和竞争实力在全国县市中排名第一。
三是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悄然兴起。
周铁镇以天乾科技为龙头的大型铸钢件生产基地正在迅速崛起,涌现出天乾科技、兴达文具、格兰特干燥设备、巨能机械等一批国内同行业颇具影响力的非化工“单打冠军”。
张渚镇注重培育、扶持新兴产业,其电子器件行业异军突起,LED数码管生产企业已有近30家,年生产能力达10亿只,成为国内LED生产基地之一。
新庄街道按照“巩固提高耐火保温行业、裂变发展灯具行业”的思路,以行业骨干企业为载体,瞄准世界知名制造商,精心组织包装,积极向外推介,其灯具产业由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延伸,为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灯具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环保装备基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为我市首家获此殊荣的产业集群;电线电缆基地被列为第二批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及省首批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张渚LED产业基地通过省级论证。
从产业经济总量和发展结构来看,2010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增长27.2%;工业销售收入2220亿元,增长30.2%;工业利税总额177.1亿元,增长15.4%。
其中1189家超汇企业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944.1亿元,利税157.2亿元,分别增长30.2%和16.5%,分别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7.6%和88.8%。
同时,琉璃瓦、化工、铸造、水泥等行业整治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工业后劲投入尤其是装备投入再创新高,全年超过60亿元。
全市工业行业发展主要呈现五大特点:一是六大行业全面增长,纺工冶金增幅较高。
得益于大规模的装备投入和市场价格的飚升,纺工行业后程发力,增幅从2010年上半年的第四位,一跃成为行业增幅首位,全年累计销售增幅达到39.7%,其中化纤产业的增长势头强劲,增幅达53.3%,遥遥领先其他行业。
由于铜价稳步回升,冶金行业在占比高达24.3%的基础上,仍实现39%的增幅,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幅近11个百分点。
建材、轻工增势较缓,比重进一步下降。
二是特色产业不断壮大,转型发展步伐加快。
铜材加工、化纤亚麻、机械铸件三大传统特色产业,得益于产品产量显著提升、原材料价格稳步回升、大规模后劲投入和装备改造等因素,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730.1亿元,利税47.8亿元,分别增长38.4%和29.2%,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平均增幅8.1个和12.7百分点;所占比重分别达到37.6%和30.4%,分别比2009年提高3.2个和1.4个百分点,支撑作用进一步得到体现。
三是新兴产业增势强劲,规模优势开始凸现。
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是我市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共实现销售收入1025亿元,利税79.9亿元,分别增长27.6%和5.38%,所占比重分别达到52.7%和50.8%。
其中高端线缆产业实现销售530.1亿元,同比增长25.2%,销售超10亿元的企业有10家,龙头企业远东集团完成应税销售141亿元,增长40.6%,位列全市第一;节能环保产业实现销售80.8亿元,增长29.9%,销售超亿元的企业有22家,比2009年新增11家,有17家企业成为全国环保百强骨干企业,整个产业技工贸总收入达到354.5亿元;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8.4亿元,增长96.5%,全市光伏产能超过1500兆瓦;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332.7亿元,增长25.1%,销售超10亿元的企业有3家;光电子产业实现销售53.7亿元,增长2.8%,销售超10亿元的企业有2家。
四是龙头企业不断涌现,中坚力量逐步形成。
2011年新评定的中国企业500强中,我市有2家企业入围,分别是江苏金辉集团公司、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列第444、489位;入围2011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企业分别是江苏金辉集团公司、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三木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天地龙集团有限公司、无锡江南电缆有限公司,分列第242、272、286、351、423位;这批企业去年全年的营业收入超过了630亿元,今年前7个月,工业应税销售近300亿元。
华亚化纤总投资16.8亿元的年产30万吨直纺FDY差别化纤维项目已全面投产,标志着华亚化纤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FDY细旦丝生产企业。
莱顿集团总投资6亿元的聚苯乙烯树脂三期扩能工程已正式投产,年产能达46万吨,跃居国内第一。
目前我市共拥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60家,2010年实现销售853.6亿元,增长28.8%,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8.8%,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五是产业集聚水平提升,优势园区发展加快。
线缆、环保、化纤、亚麻、节能灯、LED等产业均已达到了一定产出规模和竞争优势,环保装备基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成为我市首家获此殊荣的产业集群;电线电缆基地被列为第二批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以及省首批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张渚LED产业基地通过省级论证。
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
8条交通重点公路工程建设进度较快,集中区内外路网日臻完善,5个污水处理厂的新建扩建工作有序推进,并启动新建了60公里污水主管网和3座污水提升泵站,集中区污水管网实现全覆盖。
2010年集中区拆迁民房超过30万平方米,腾出净地超过2500亩,创历史新高。
同时,工业地产项目也在全力推进之中,将为广大中小型企业和科创型企业提供较好的投资创业平台。
二、今年以来宜兴市产业经济运行状况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
1—7月份,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344.7亿元,增长32.4%;工业应税销售1486.4亿元,同比增长33.5%;利税总额108.3亿元,同比增长28.2%。
随着同期基数的持续抬升,规模工业产值增幅一改连续3个月保持在33%的运行态势,增速略有放缓。
2、发展后劲稳步增强。
1—7月份,在建工业项目408只,一期计划投资389.9亿元,完成工业后劲投入140.9亿元,增长12.9%,其中,完成技改投入92.3亿元,占工业后劲投入总量的67%。
56只市定重点项目已有43只开工建设,完成工业后劲投入28.8亿元。
3、新兴产业稳步提升。
1—7月份,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五大新兴产业完成销售收入672.7亿元,同比增长34.1%,产出份额达48.3%,比去年年底提升2.3个百分点。
在建的五大新兴产业项目151只,一期计划投资217.7亿元,增长53.9%,占全市总量的56%,其中,新能源产业一期计划投资增长114%。
4、产业整治稳步推进。
6台直径3米以下及手续不齐的水泥磨机全部拆除到位,50家化工、水泥、铸造企业已进入关停并转程序,对保留大象瓦企业和2012年关闭琉璃瓦企业的提标升级工作全面展开。
大力开展节能竞赛活动,加快推进远东光电等9只重点节能项目,积极组织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1—6月份,我市规模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209吨标煤,同比下降21.65%。
三、下半年产业经济发展目标1、进一步狠抓有效投入,努力在项目建设上掀起新热潮。
始终把项目投入作为推动发展最直接的力量,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迅速形成新一轮大投入、大发展之势。
一是抢抓进度快投入。
全力抓好第一批市定工业重点项目的建设推进和第二批计划项目的排定实施,组织开展集中开工、现场观摩等活动、全面造浓项目建设氛围,确保全年工业投入超26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在18%以上。
二是突出技改抓投入。
引导规模骨干企业强化“固本强身、抗压制胜”的主体意识,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力争年内全市装备投入超70亿元,技改投入占比达68%以上。
三是优化服务促投入。
建立健全“绿色通道”、“服务直通车”等制度,协调解决用电、用地、融资等突出要素制约,竭力以优良服务环境促投入、助发展。
2、进一步构筑现代产业,努力在经济转型上抢占新高地。
积极构建更强现代产业体系,致力推动宜兴经济在转型提升中实现跨越发展。
一是促使新兴产业集聚更快。
确保全年高端线缆、节能环保、新能源、光电子、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出规模达1350亿元,占工业经济比重超过50%。
二是促使现代服务业能级更强。
积极推动麦德龙落户和城东八佰伴开工,大力推进长三角金属物流园三期、国际环保城二期、万达广场建设,确保红星美凯龙一期10月开业。
三是促使生态文化旅游业名气更响。
精心筹办生态文化旅游节、首届两岸素食文化博览会,完成云湖景区一期建设、善卷洞景区二期改造,确保年接待游客突破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20亿元。
四是促使现代农业效益更高。
加快建设官林临津、徐舍田浪、周铁渎区、杨巷中兴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力促农业提速增效。
3、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在借力发展上谋求新突破。
全力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力求实现高水平的借力发展。
一是着力招重大项目。
认真筹划“秋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集中全力主攻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力争下半年新签超亿元项目20只以上。
二是着力建重点园区。
深入推进环科园“园街一体化”进程,致力打造以“环保”为主题的现代一流园区。
加快经济开发区科创新城建设,切实优化功能配套、促进产业集聚。
三是着力推资本经营。
切实抓好企业上市和股权融资工作,确保下半年5-6家企业成功上市,全年引进协议融资70亿元以上。
四是着力抓战略合作。
继续开展与高端主体的战略合作,吸引其投资一二三产、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
不断深化创新合作,力争国家环保设备检测中心成功落户,年内新注册“530”企业超20家。
四、目前我市产业创新发展中还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1、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非常紧迫。
传统产业结构偏重、新兴产业层次偏低、自主创新技术偏少,仍然是当前产业转型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