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生物必修3课件:第一章第二节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1章_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1节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1章_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1节

溶质微粒数目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高低
越多
_越__大__
越高
越少
越小
_越__低__
③决定血浆渗透压的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无要机与盐、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N来a+源和于Cl-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答案
(2)酸碱度
7.35~7.4
5 HCO-3 、HPO24-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3持7 ℃在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解析答案
12345
5.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12345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内为环境 ,其中A血代浆表 ,组B代织液
表 淋巴 ,
C代表 。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
活学活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解析答案
一题多变
识图填空:
①单向输入——消化 系统;
②周转媒介—循环 系统;
③单向输出—— 系统(有时呈现“重吸收”双向箭头); 泌尿
④双向交换—
系统。
呼吸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答案
课堂小结内环 境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答案
返回
对点训练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解析答案
方法链接
组织水肿的成因分析
肾营小养球不肾良炎 →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下降

组织水肿

局部组织代谢增强

→组织液溶质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章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课件(共27张PPT)(完美版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章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课件(共27张PPT)(完美版课件)

实验三
实验四
生长,不弯曲
生长,向光弯曲
比较实验三和实验四,发现:
胚芽鞘的向光弯曲和尖端接受 单侧光的照射刺激有关。
达尔文的实验结论:
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 会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 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 生长快。使胚芽鞘出现向光弯曲。
詹森的实验(1910年)
詹森的实验说明:
极性运输 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方向
向光侧 单侧光 背光侧
运输
横向运输 横放 近地侧多,远地侧少
方式 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尖端

(感光,横向运输)
尖端下部 (不感光,极性运输) 从植物形态学上端运 输到形态学下端。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
习题:
1.下图示三盆燕麦幼苗。A、C盆中是正常幼苗,B 盆中是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将A、B 分别放在 缓慢匀速旋转的圆盘上,将C盆放在不旋转的圆盘 上,三盆均有单侧光照射。几天后,A盆的幼苗 __直__立___生长;B盆的幼苗____不___生长;C盆的幼苗 _弯_向__光__源_生长。
胚芽鞘:单子叶,禾本科植物
胚芽外面透明的锥形套状物, 是胚体的第一片叶,胚芽鞘有 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 点的功能,在种子萌发时,胚 芽鞘首先穿出地面,保护胚芽 出土时不受损伤。
胚芽鞘 (大麦属)
琼脂:是海藻的提取物,通常
先将条状琼脂溶于热水,再让 其冷却,就可以得到琼脂块。
琼脂块不提供其他营养元素以 干扰试验。琼脂块具有凝固性、 稳定性,可以在试验中吸收、 传递化学物质。
3.1 植物的激素调节
生长素的发现
向着窗外生长的植物 葵花朵朵向阳开
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PPT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PPT
反射弧结构只有保持完整才能完成反射
2.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 位—神经元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髓鞘
模式图
神经纤维
神经末梢
一定刺激
----++++---- ++++++++++++ ++++----++++ ------------ ----++++---- ++++----++++ ------------ ----++++---- ++++----++++ ++++++++++++ ++++----++++ ----++++----
性 卵巢 腺 睾丸 肾上腺
胰腺 胸腺
血糖平衡的调节
B细胞
胰岛素 作 用
升血糖
A细胞 分泌 胰高血糖素 作用
降血糖
食物中 的糖类 消化,吸收 肝糖原 脂肪等 非糖物质
氧化分解
血糖
合成
CO2+H2O +能量
分解
0.8~1.2 g/L
肝糖原 肌糖原
脂肪、某些 氨基酸等
转化
转变
人体中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正常情况下)
必修3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内液 占2/3
体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内环境
细胞外液
占1/3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 淋 巴 血 浆 组织处的 毛细血管
3.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特性:
血浆:90%以上是水,是蛋白质, 10%是糖类,
无机盐类,代谢产物等
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但组织
• 概念:
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 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 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具破坏性;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资料6: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
质如乳酸,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 如碳酸钠。这些酸性的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就会 使血液的pH发生变化,实际上正常人血液中的pH 变化范围很小,这是为什么?
▪ 解释:血液中有很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 物质——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
▪ H2CO3 和 HCO3▪ H2PO3- 和 HPO32-
缓冲物质:
H2CO3/NaHCO
3
剧烈运动时:
NaH2PO4/Na2HPO4
乳酸+NaHCO3 乳酸钠+H2CO3
H2O+CO2 由肺将CO2排出 碳酸钠进入血液:
Na2CO3 + H2CO3 NaHCO3 由肾脏排出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一)、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 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项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肌酐
尿素氮 血清葡萄糖
甘油三脂 总胆固醇
ALT CRE BUN GLU TG TCH
测定值 单位
17 IU/L 1.9 mg/dl 14.6 mg/dl 223 mg/dl 217 mg/dl 179 mg/dl
参考范围
0~45 0.5~1.5
6~23 60~110 50~200 150~220
资料4:血清葡萄糖是血液中血糖浓度的 一项指标,对于诊断以及指导治疗糖尿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因) 2、问题探讨:血液生化六项化验单分析
病具有重要意义。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资料5: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是衡量血液中血脂水平的一项指标。 注:人体各部位的体温可能不同,应选择相同部位(如腋窝)进行测量,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特点: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课件(共49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课件(共49张PPT)
上节回顾
1.为什么生物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 单细胞生物依靠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2.一棵桑树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3.下列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是( A.池塘中的一只青蛙
B

B.表皮细胞中的蛋白质分子
真核生物
定义: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真核 生物
类型:除原核生物外,所有的动、植 物以及真菌
真菌类有哪些呢?
酵母菌
霉菌
蘑菇
木耳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 蘑菇、木耳等
原核细胞
1、不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其余的 均没有 3、细胞核没中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
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细胞具有多样性
细胞形态多样,结构多样,功能也多样。
2.细胞具有统一性
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 胞核。因此,细胞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
大肠杆菌与酵母菌是微生物。 肌肉草 衣细履 藻胞属虫于和原变生形神生虫经物是细界动胞,物除。了一噬种中衣性藻粒没白有细叶胞 绿体外,其他的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拟核
核孔 核膜 核仁 染色质
真核细胞细胞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可分为:
真核细胞
有成形细胞核:动、植物细胞
原核细胞
无成形细胞核:细菌、蓝藻
真核细胞
1、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细胞质中有核糖体、内质网、线粒体等细 胞器 3、细胞核中有染色体(DNA+蛋白质)

生物高中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课件3

生物高中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课件3

作业
单细胞生物- 草履虫
back
体液
体 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细 胞 内 液
细 胞 外 液
注意: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1.为专有名词。 2.仅对动物和人体的细胞而言。 3.与“细胞液”区分 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
back
血 液 循 环 系 统
作用: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血浆pH的调节:
解决碱性物质
解决酸性物质
缓冲物质: 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H 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许多酸性 弱酸/相应强碱盐 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 剧烈运动时: 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的、 乳酸+NaHCO3 乳酸钠+H2CO3 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发 生变化,实际上正常人血液中的pH变化范 排出 H2O+CO2 由肺将CO2 围很小,这是为什么? 碳酸钠进入血液: NaCO3 + H2CO3 NaHCO3 由肾脏排出
分相同。
back
内环境概念的内涵
1.
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界环境 提出,细胞外液是相对于动物和人的细胞内液提出的。 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 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 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 的组成。
D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淋巴
第二关:
1、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
A 消化道内 B 血液 C 细胞内 D 肾脏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课件(共35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课件(共35张PPT)

细胞核 细胞质
2、功能:支持和保护。 3、结构特点:全透性。 4、无生物活性
4Leabharlann 细胞:含有细胞核、 细胞质等复杂结构, 比气泡颜色暗淡。
气泡:里面只有空气, 比较光亮,边缘的颜色 较深。
光镜下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
哪些是动物细胞,哪些是气泡?
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细胞膜吗?
5
• 实际上,在用电镜观察到细胞之前,科学家便已经确 定了细胞膜的存在。其方法为:
( B)
A. C、H、O、N B. C、H、O、N、P
C. C、H、O、P D. C、H、O、Mg、Fe
将红细胞放在质量分数为9%的食盐溶液中制成装
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红细胞的状态变化
是( C)
A.不能判断
B. 细胞膜涨破
C.细胞皱缩
D. 正常状态
3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C)
胚乳

胚的中线
切面的结构
21
家庭迷你实验
实验步骤
将2组玉米粒用刀沿胚
切:的中线纵向切开,放回
原烧杯
泡: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分别浸
泡2分钟(以没过种子为宜)
洗:倒去红墨水,用水冲洗数
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
看:观察切面的颜色
胚的中线
胚乳 胚 切面的结构
(示右半)22
家庭迷你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前
未煮过的 B组
用显微注射器将一种叫做伊红的物质注入 变形虫体内,伊红很快扩散到整个细胞,却 不能逸出细胞。
伊红为什么不会逸出细胞?
细胞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有自己的 边界。这就是细胞膜。
6
• 每个活细胞都可以看作一个独立的生命王国,在 我们要深入探寻这个生命王国的运行机密之前, 就必须跨越它的边界---细胞膜,这层神秘的屏障 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高二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新人教ppt

高二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新人教ppt

淋巴
细 胞 内 液
小结: 人体内的体液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消化道 D液体
A液体 B液体 C液体
血浆、组织液、 (1)A、B、C和D 液体分别为________ 细胞内液、淋巴 (2)A和B 液体的交换通过组织中的 毛细血管 结 构完成。 (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渗透(自由扩散) 。 (4)A液体中的水分排放到外界去主通要 过 肾、皮肤、肺 和消化道四种结构完成。
H2CO3——→H2O+CO2
呼吸运动排出
2、当碱性物质增多时(如[Na2CO3]) Na2CO3 + HCO3
-——→2NaHCO
肾脏排出
3
稳态的维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 液共同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协调活 动的结果。
四. 内环境作用: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的媒介
图1-3
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体液各部分之间既是彼此隔开又是相互联系
水分,一切能透过细胞膜的物质
细胞内液
水分,一切能透过 毛细淋巴管的物质
组织液
水分,一切 能透过毛细 血管的物质
淋巴
锁骨下静脉
血浆
2.内环境: 1) 概念: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 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 组成: 包括: 血浆—血细胞内环境 组织液—大多数细胞内环
探究实验 血液中含有钙,它与血液凝固有关,如果设法除去血液中的钙, 可阻止血液凝固。(柠檬酸钠能去除血液中的钙)。请你协助 设计一份探究计划,证明这一结论。 钙对血液凝固有没有影响 (1)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 钙对血液凝固有影响 (2)做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器具:试管架、试管2支、标签2张、新鲜动物血液、柠 檬酸钠溶液、生理盐水 (4)实验步骤: ①先用标签“甲”和“乙”对两支试管进行编号。 加等量生理盐水 ②在“甲”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 “乙”试管中_______. ③取新鲜动物血液10mL,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并轻轻震 荡,然后将试管静置于试管架上。 不凝固 ④15分钟后,可见“甲”试管中的血液_______,“乙”试管 中的血液_______。 凝固 钙与血液凝固有关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尝试解答】 C 【解析】 这是一道实验设计题,考查能否用科 学的实验思想方法对生物学事实进行简单的验证 和分析的能力。实验中得到目的细菌后需要进一 步验证,要培养该细菌,注入实验动物中看能否 产生同样的疾病,获得同样的细菌。
实验探究创新
实验设计中变量的控制 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张华同学设计 了一个实验。在①和②两个花盆中种了大豆,并 对阳光、温度、水加以控制(见下表)。王明同学 看了设计后提出了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 花盆 阳光 温度 水 ① 向阳处 20 ℃ 充足 20 ℃ 不充足 ② 暗室
A. 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两个花盆的温度都应维持在0 ℃ C.两个花盆都应保持充足的水分 D.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 【解析】 选C。在实验设计中,实验组和对照 组的处理,应按照“单一变量原则”,只能有一 项条件不同于其他条件。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 影响,阳光是变量,应控制两个花盆都保证充足 的水分,并且温度保持适宜、一致。
一、科学家不断研究:征服致病病毒路漫漫 1.伊凡诺夫斯基的烟草实验 伊凡诺夫斯基在发现病毒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是 细菌还小的生物 “世界上是不是存在一类比_________________”; 细菌 作出的假设是“该病也可能是由_______引起的”; 浆液 设计实验的变量是“对患病烟草叶片______是否 控制变量 过滤”;设计对照实验的关键是____________, 即分别用过滤后的滤液和未过滤的叶片浆液去侵 染健康的烟草植株,同时注意除变量外的其余因 保持不变 子都应始终____________。
第二轮探索:实验创新→换一种实验方法获取 证据(用一种非常精密的过滤器过滤患病烟草 叶片的浆液,然后再去侵染烟草)→实施实验 (烟草仍患病)。 第三轮探索:提出新问题(世界上是不是存在 一类比细菌还小的生物呢?)→通过探索发现 了比细菌还小的、能引起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 (滤过性病毒)。
例1
(2011年新疆昌吉高二检测)伊凡诺夫斯基
究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导引 席卷全球的可怕的瘟疫——甲流感的病原体 H1N1是一种病毒,其危害程度比上一世纪初 的大流感爆发要小的多。病毒是如何被人类发 现和征服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又是怎样的?
基础自主梳理
核心要点突破
第二节
实验探究创新
知能过关演练
基础自主梳理
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1.提出问题 科学研究是从提出一个科学探究的问题开始的。 科学探究的问题是指能够通过收集证据而回答的 问题。 2.作出假设 假设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是对问题作出的尝试 性解释;假设必须以已有的知识、既往的经验或 证据为依据;假设的真实性能够被检验;假设通 常采用“如果……那么……”的句式陈述。
A.青霉菌能产生有利于人类的物质
B.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C.青霉菌可能产生了有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D.青霉菌可能产生了不利于细菌繁殖的物质
(2)为了证明青霉素确实由青霉菌产生而不是培养液 和培养基产生的,则应进一步设计________实验, 其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结 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能充分证明 青霉菌确实能产生可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解析:探究的第一步观察现象提出具有研究性的问 题是进行科学。对于所作的假设正确性的检验,需 通过实验来完成,通过安排对照实验加强实验的可 靠性。 答案:(1)D (2)对照 把没有放青霉菌的培养液加 入培养基中,观察对细菌的影响 细菌正常生长
(5)实验准备是实验的起始步骤;控制变量的方法 步骤是主要方面;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是终结。 4.实施实验 实施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阶段之一。按照设计 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细致而客观地收集实验 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和测量到的数据。有时需要 重复实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分析证据 搜集足够的实验数据是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
【尝试解答】
B
【解析】
①、②、 ③是三个假设,其中伊凡
诺夫斯基在考察患病烟草地后,首先作出的假
设是①,接着④进行观察,没有发现病原菌,
说明①假设是错误的,重新作假设②,做实验 并没有得到验证(即⑤),再作③假设,从而得出 结论⑥。
跟踪训练 为证明烟草花叶病是由病毒引起而非 细菌引起的,伊凡诺夫斯基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 ( )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磨碎叶片,提取浆液 C.使用精密的过滤器 D.设计了对照实验 解析:选C。烟草花叶病是由病毒引起而非细菌 引起的,伊凡诺夫斯基使用精密的过滤器过滤患 病烟草叶片浆液,能够滤过比细菌小的物质。
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收集证据
作出假设
观察
验证假设
按照设计的实验步骤 实施实验
是否支持假设 表格 曲线图
重复实验Βιβλιοθήκη 心要点突破病毒的发现 1.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毒 伊凡诺夫斯基的发现:能引起烟草花叶病的病原 体是一种滤过性病毒,简称病毒。 其发现过程如下:
2.伊凡诺夫斯基在“烟草的怪病”研究中是如 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变量和对照 实验的 第一轮探索:1892年,俄国发生烟草花叶病, 提出问题(病因是什么?)→作出假设(猜想病原 体一定是某种细菌)→设计实验(把患病烟草叶片 磨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寻找细菌)→实施实 验(显微镜下观察)→分析证据(没有找到细菌, 没有获取到证据)。
(1)数据是实验观察和测量结果的统称。 (2)测量必须依照国际标准计量单位。 (3)描述和绘图是搜集数据的主要方法。 (4)数据记录在事先准备的表格中。 6.得出结论 (1)结论就是对实验研究所得的总结。 (2)进行交流评价,就是与他人交换看法、分享 信息的过程。
罗伯特· 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 是一名内科医生,我们今天的许多培养、染色、 灭菌和处理细菌的技术都是他设计的。他第一 次应用动物胶作为固体培养基,从而使分离和 培养纯种细菌成为可能。1881年,他第一个发 现了人类结核杆菌。科赫采用一定的步骤来鉴 定细菌,这个程序是用来证明一种疾病是由特 定的细菌引起的,叫科赫原理。其步骤包括: ①注入细菌以产生同原来一样的疾病;②从许 多病例中分离到同样的细菌;③从感染的动物 体得到同原来一样的细菌;④将这种细菌进行 纯培养。以上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第二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
课标领航 学习目标:1.列举说出一个科学研究的事例
2.了解病毒研究的历程
能力目标:1.概述科学家探究的基本过程
2.学会根据实例总结科学家探究的基本过程
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生
物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愿望
2.通过学习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事实,使 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 和严谨性,领悟出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 而充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像力 和创造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
3.设计实验 (1)设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假设。 (2)实验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控制变量。变量是指 实验中可以变化的因子,其中人为改变的因子称 为调节变量,随着调节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因子称 为应变量。应变量是为了得到实验数据而需要观 察或测量的指标。 设置对照实验,即除单因子变量外,其他因素保 持不变的实验组合。 (3)必要时,设置平行重复的实验。 (4)确定实验步骤要完整、有序、可操作。
进行实验:把青霉菌放在培养液中培养后,观察 这些培养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结果:培养液阻止了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结论:青霉菌可产生一种阻止细菌繁殖的物质。
弗莱明在持续的研究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分析
出它的特征并将之命名为青霉素。
据上述探索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这一实验的假设,下列最为恰当的是 ( )
跟踪训练 (2011年陕西渭南高二检测)下面是最 早发现抗生素——青霉素的弗莱明先生所进行的 探索过程。 观察及对问题的认识: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偶然 生出青霉菌,在其周围的细菌没有生长。为什么 出现这种现象? 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病毒的过程是从研究烟草花叶病的过程中发 现的,其实验步骤有如下各步组成,顺序正确的 是( )
①假设病原体是某种细菌 ②假设病原体是由某种细菌释放的毒素引起的 ③假设病原体是比细菌还要小的生物,可以通过 过滤性的细孔
④把患病叶片磨碎,显微观察,始终没有观察到 病原菌 ⑤一代一代接种,毒素致病作用应该越来越小, 但实验结果不支持 ⑥实验证明存在能通过过滤性细孔,比细菌还小, 能引起烟草花叶病的病原体,并把这种致病因子 叫做滤过性病毒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④②⑤③⑥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⑤②⑥③④
【实验链接】 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通常要把研究探讨的条件作为 单一变量,其他条件应完全一样。如所用生物 材料的数量、质量、长度、体积、来源和生理 状况等要尽量相同,所用实验器具要相同,试 剂的成分、浓度、体积(等量的问题)要相同。处 理方法要相同。 【名师点睛】 关于处理方法,有时尽管某种 处理对对照实验来说似乎是无意义的,但依然 还是要做同样的处理。
2.伊凡诺夫斯基的创新之处 伊凡诺夫斯基在多次采用常规的显微镜观察未发 现病原菌的情况下,采用了一种非常精密的过滤 器(滤孔比细菌还要小)过滤患病烟草叶片浆液, 病原菌 目的是除去患病烟草叶片浆液中的_________。 思考感悟 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如艾滋病病毒,很难 研制出疫苗来进行预防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基因 突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