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甲烷
三氯甲烷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 LD50:908mg/kg(大鼠经口) LC50:47702mg/m3(大鼠吸入,4h) 2、刺激性 家兔经皮:500mg(24h),轻度刺激。 家兔经眼:20mg(24h),中度刺激。 3、亚急性与慢性毒性 大鼠吸入2ppm本品,每天7h,每周5d,共6个月,有肝和肾组织损伤。 4、致突变性 DNA抑制:人Hela细胞19mmol/L。 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10mmol/L。
三氯甲烷
有机化合物
01 管制信息
目录
02 理化性质
03 分子结构数据
04 计算化学数据
05 毒理学数据
06 生态学数据
07 用途
目录
08 急救措施
09 消防措施
010 泄漏应急处理
011 操作处置与储存
012 安全信息
三氯甲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Cl3,为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味甜,高折光,不燃,质 重,易挥发。对光敏感,遇光照会与空气中的氧作用,逐渐分解而生成剧毒的光气(碳酰氯)和氯化氢。可加入 0.6%~1%的乙醇作稳定剂。能与乙醇、苯、乙醚、石油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和油类等混溶、 25℃时1mL溶于 200mL水。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 容器密封。应与碱类、铝、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安全信息
安全术语
风险术语
S7:Keep container tightly closed. 保存在严格密闭容器中。 S9:Keep container in a well-ventilated place. 保持容器在通风良好的场所。 S23:Do not breathe gas/fumes/vapour/spray. 不要吸入气体/烟雾/蒸汽/喷雾。 S25:Avoid contact with eyes. 避免眼睛接触。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眼睛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三氯甲烷 CHCl3 119

三氯甲烷 CHCl3 119.4别名:氯仿,哥罗仿。
危规分类及编号:GB6.1类61553。
原铁规:有机有毒品,84002。
UN No.1888。
规格:试剂级GB682-65,含量(气相色谱法):分析纯99-99.4%,化学纯99-99.4%。
工业级GB4118-83纯度,一级≥99.0%,二级97.0%。
用途:致冷剂R22和工程塑料的制造。
医药上用作麻醉剂。
也用作萃取剂和溶剂。
物化性质: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
高折光率,质量,有特殊的香甜气味。
相对密度1.489。
熔点-63.6℃。
沸点61.2℃。
折光率1.447。
临界温度263.4℃。
临界压力5.45×106Pa。
蒸气压21.3kPa。
蒸气密度4.36。
稍溶于水。
能与乙醇、乙醚、苯、石油醚混溶。
溶于丙酮。
在光的作用下,能被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氯化氢和剧毒的光气,通常加入1-2%乙醇,使生成的光气与乙醇作用而成碳酸乙酯,以消除其毒性。
危险特性:不燃,但在高温与明火或红热物体接触时,产生剧毒的光气、氯化氢等气体。
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可加入醇类作稳定剂)。
氯仿有很强的麻醉作用。
大鼠经口LD50:800mg/kg;兔经口LD50:909mg/kg。
吸入高浓度蒸气时,开始刺激眼、口腔、鼻孔粘膜、发生流泪、流涎、感觉麻痹、呕吐、痉挛、直到昏睡、不省人事,停止呼吸而突然死亡。
人口服最小中毒剂量为28g,蒸气浓度120g/m3吸入5-10分钟死亡。
应急措施消防方法:氯仿在火场高温下能放出极毒的烟雾,施救时须戴好氧气防毒面具,以防中毒。
急救:应使吸入蒸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臵休息并保暖。
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并就医诊治。
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救治。
储运须知包装标志:毒害品。
包装方法:(Ⅱ)类。
玻璃瓶外加木箱并内衬不燃材料或镀锌铁桶,储运条件: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含量的测定

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含量的测定简介生活饮用水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
然而,水中可能存在一些有害物质,需要进行监测和测定。
三氯甲烷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它可能存在于自来水和饮用水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含量的测定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
三氯甲烷的危害三氯甲烷,也称为氯仿,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
它常用作溶剂和工业原料,在化学实验室和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三氯甲烷环境中可能导致一些健康问题,例如肝脏损伤和神经系统问题。
因此,准确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的含量对于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测定方法1. GC-MS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三氯甲烷测定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气相色谱仪将样品中的三氯甲烷分离出来,然后通过质谱仪测定其相对浓度。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和分析速度快的优点。
但由于设备价格昂贵,对于一般的实验室来说可能不太实际。
2.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测定三氯甲烷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三氯甲烷分子所吸收的红外光的特征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法操作简单、高效,并且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
然而,由于红外光谱法对于样品的较高浓度要求,对于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含量的测定可能不太适用。
3. 气体扩散法气体扩散法是一种传统的三氯甲烷测定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三氯甲烷扩散到空气中,然后使用气相色谱仪或气体检测器测定其浓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快速测定较高浓度的样品。
然而,气体扩散法的灵敏度相对较低,不太适用于低浓度下的三氯甲烷测定。
测定注意事项在测定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含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采集:确保样品是代表性的,并且避免样品与外界环境污染。
2.样品保存:样品应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并在较低温度下保存,以防止挥发和分解。
3.校准曲线:建立合适的校准曲线,并在测定过程中对仪器进行定期校准,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三氯甲烷

三氯甲烷1、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61553 CAS号 67-66-32、对环境的影响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
其污染行为主要体现在空气和水中,但对食品及蔬菜也能造成污染。
在水环境中很难被生物降解。
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
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粘膜有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向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并可有肝、肾损害。
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
慢性中毒:主要引起肝脏损害,此外还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人吸入30~40g/m3,呕吐,眩晕的感觉;人吸入10g/m3,15分钟后眩晕和轻度恶心;人吸入1.9g/m3,能耐受30分钟,无不适。
亚急性慢性毒性:动物慢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肝肾损害。
人长期职业接触三氯甲烷的慢性中毒症状主要是呕吐、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神经过敏、失眠、抑郁,直到神经错乱。
血液中三氯甲烷浓度增高是三氯甲烷中毒的确证。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对人可能致癌。
致畸:三氯甲烷对哺乳动物引起DNA损伤,对人淋巴姐妹染色体发生变化;三氯甲烷能引起肌肉、骨骼、肠胃系统及颅面部发育不正常;三氯甲烷有高度的胎毒,但是显然还不是强的致畸物质。
危险特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
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光气。
3、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检查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⑴常温下的三氯甲烷为无色液体。
对于发生在地面上的污染事故及处置技术主要有:①迅速用土、沙子或其它可以取到的材料筑成坝以阻止液体的流动,特别要防止其流入附近的水体中,用土壤将其覆盖并将其吸收。
三氯甲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2、对环境的影响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
其污染行为主要体现在空气和水中,但对食品及蔬菜也能造成污染。
在水环境中很难被生物降解。
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
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粘膜有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向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并可有肝、肾损害。
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
慢性中毒:主要引起肝脏损害,此外还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908mg/kg(大鼠经口);LC5047702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120g/m3,吸入5~10分钟死亡;人吸入30~40g/m3,呕吐,眩晕的感觉;人吸入10g/m3,15分钟后眩晕和轻度恶心;人吸入1.9g/m3,能耐受30分钟,无不适。
亚急性慢性毒性:动物慢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肝肾损害。
人长期职业接触三氯甲烷的慢性中毒症状主要是呕吐、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神经过敏、失眠、抑郁,直到神经错乱。
血液中三氯甲烷浓度增高是三氯甲烷中毒的确证。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对人可能致癌。
致畸:三氯甲烷对哺乳动物引起DNA损伤,对人淋巴姐妹染色体发生变化;三氯甲烷能引起肌肉、骨骼、肠胃系统及颅面部发育不正常;三氯甲烷有高度的胎毒,但是显然还不是强的致畸物质。
污染来源:三氯甲烷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用于制作氟里昂、脂类、树脂、橡胶、油漆、磷和碘的溶剂。
也用于合成纤维、塑料、干洗剂、杀虫剂、地板蜡、氟代烃冷冻剂、氟代烃塑料等的制造。
医药行业还用作溶剂和萃取剂提取抗生素。
在以上提及的行业中生产或使用三氯甲烷或在贮运三氯甲烷时的意外事故均可能造成三氯甲烷对环境的污染。
三氯甲烷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三氯甲烷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三氯甲烷,化学式为CHCl3,又称氯仿,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作为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三氯甲烷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普遍使用。
然而,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毒性和易燃性,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建立事故应急处置原则,以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一、三氯甲烷的安全措施:1.实验室、工业生产场所应备有扇式排风装置和局部排风装置,以保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三氯甲烷浓度过高;2.在使用三氯甲烷的实验室或生产现场,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气体积聚;3.使用三氯甲烷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适合的化学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面具和穿着防护服等;4.禁止在有明火或高温源的环境中使用三氯甲烷,以免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5.三氯甲烷属于易燃物品,应储存在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并远离火源和氧化剂;6.在明确三氯甲烷的性质和使用方法后,才能进行操作。
对实验室或工业生产中未受过培训或无相关经验的人员,禁止进行携带或操作三氯甲烷的工作。
二、三氯甲烷的事故应急处置原则:1.中毒事故应急处置:(1)立即将中毒人员迅速转移至通风场所,并保持呼吸道通畅;(3)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或皮肤吸收,可使用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设备进行处理;(4)如有条件,可进行氧气吸入,以提供充足氧气浓度,促进有毒气体的排出;(5)对中毒人员要保持安静、保暖,直至专业医疗人员抵达现场。
2.火灾事故应急处置:(1)发现火灾时,应立即向火灾警报系统报警,并进行紧急疏散;(2)尽量关闭与火点相邻的阀门和开关,切断火源供应;(3)在没有安全威胁的情况下,进行初期消防,采取灭火器等进行扑救,但切忌使用水进行灭火;(4)如火势失控无法控制,应立即撤离现场,寻找安全区域,并向消防部门报告。
3.泄漏事故应急处置:(1)一旦发生泄漏,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周围人员,确保人员安全撤离;(2)封闭泄漏源,以防止进一步泄漏,切勿直接接触泄漏物;(3)根据泄漏情况选择合适的应急物资进行清理,如干砂、干土或无反应性吸附材料等;(4)在处理泄漏物品时,应注意避免火源和剧烈摩擦,切勿直接倾倒至下水道或污水处理系统中。
三氯甲烷分析纯,氯仿)

三氯甲烷分析纯,氯仿)三氯甲烷(简介)trichloromethane甲烷分子中3个氢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分子式 CHCl3 。
又称氯仿。
无色易挥发液体,稍有甜味。
熔点-63.5℃,沸点61.7℃,相对密度1.4832(20/4℃)。
微溶于水,溶于乙醚、乙醇、苯等。
难燃烧。
三氯甲烷在光照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成氯化氢和有剧毒的光气:2CHCl3+O22COCl2+2HCl三氯甲烷应贮于密封的棕色瓶中。
工业产品中通常加1%~2%的乙醇,以使生成的光气与乙醇作用生成无毒的碳酸二乙酯。
用前可加入少量浓硫酸振摇后水洗,经氯化钙或碳酸钾干燥,即可得不含乙醇的三氯甲烷。
在强碱作用下,三氯甲烷可消除一分子氯化氢,生成二氯卡宾,它可用于制备二氯环丙烷衍生物。
氯仿与乙醇和水可以分别形成二元共沸混合物或三元共沸混合物。
三氯甲烷于1832年首次采用三氯乙醛被碱分解的方法制得。
工业上可用甲烷氯化的方法,或利用含有乙醛基的醛或酮与次氯酸盐作用来制取,还可在高温下用铁和水还原四氯化碳制取。
三氯甲烷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医疗上曾用作吸入性全身麻醉物,因毒性较大,已很少使用。
它的蒸气对眼粘膜有刺激性。
三氯甲烷(毒性)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
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粘膜有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向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并可有肝、肾损害。
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
慢性中毒:主要引起肝脏损害,此外还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908mg/kg(大鼠经口);LC5047702mg/m3,4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120g/m3,吸入5~10分钟死亡;人吸入30~40g/m3,呕吐,眩晕的感觉;人吸入10g/m3,15分钟后眩晕和轻度恶心;人吸入1.9g/m3,能耐受30分钟,无不适。
三氯甲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氯甲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1.背景介绍三氯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品,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广泛使用。
它具有低毒性和挥发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毒性和危险性。
因此,正确使用和管理三氯甲烷至关重要,可避免事故和人身伤害等安全问题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三氯甲烷的基本性质、安全使用方法和应急处理方法等内容。
2.三氯甲烷的基本性质三氯甲烷,化学式为CHCl3,又称氯仿。
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在常温下具有挥发性和强烈的臭味。
三氯甲烷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如醇、醚、苯和石油醚等,与水的相溶性较差。
3.三氯甲烷的安全使用方法3.1 储存注意事项三氯甲烷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和远离火源和氧化剂的地方。
储存时应避免日晒雨淋和高温,防止容器破裂和泄漏。
在储存之前,应先了解三氯甲烷的储存要求和容器材质,选用符合标准的容器进行储存。
3.2 操作注意事项使用三氯甲烷前,应先了解其物化特性和危险性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在操作过程中,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以减少暴露风险。
禁止吸烟、饮食和随意更换容器,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和污染。
3.3 废弃物处理方法使用三氯甲烷后,产生的废弃物应妥善处理。
废弃物中不应含有三氯甲烷和其他有毒化学品,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废弃物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可选用焚烧、填埋或回收等方式进行处理。
4.三氯甲烷的应急处理方法当三氯甲烷泄漏或产生事故时,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理。
具体方法如下:4.1 泄漏处理方法(1)切断泄漏源:首先应尽快切断泄漏源,减少泄漏量和范围。
(2)避免扩散:尽快封闭室内外通风设备,避免泄漏气体进一步扩散。
(3)疏散人员:通知场所内的所有人员迅速撤离泄漏现场,以避免人员伤亡。
(4)制止火源:三氯甲烷易燃,应立即禁止使用明火或火花等有火源的设备,以避免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5)清理污染:对泄漏现场的污染区域应采取相应的清理措施,防止环境和人体接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 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 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 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 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 存 运 输
包装标志:有毒品。 包装类别:Ⅱ类包装。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 口玻璃瓶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表3-1:三氯甲烷
中文名:三氯甲烷;氯仿 标
危险性类别:第6.1 类 毒性物质
识
英文名 trichloromethane;chloroform
次要危险性:/
UN号:1888
包装类别:Ⅱ 类
性 状:无色透明重质液体,极易挥发,有特殊气味。
溶解性:不溶解于水,溶于醇、醚、苯。
熔点(℃):-63.5
相对密度(水 =1):1.50
爆炸极限(V:V%): 义
理 沸点(℃):61.3 化
性 闪点(℃):无意义 质
燃烧性:不燃
蒸汽密度(空气 =1):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5.47
最小点火能(MJ): 无意义
临界温度(℃):263.4
稳定性:稳定 饱和蒸汽压(KPa): 13.33(10.4℃)
聚合危害:不聚合
燃烧产物:氯化氢、 光气
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 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 水、二氧化碳、砂土。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
15分钟。就医。
消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
引燃温度(℃): 义
燃烧热(KJ/mol):无 意义
禁配物: 碱类、铝
建规火险分级:无资料
毒接触限值:无意义 性 急性毒性:LD50;908mg/kg(大鼠经口)
危险性概述健慢康性危影害响::主害主状要。要,作引少用起数于肝有中脏 肾枢损损神害害经,及系并嗜统有氯,消仿具化癖有不。麻良醉、作乏用力,、对头心痛、、肝失、眠肾等有症损
防
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与 食 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护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
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