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关系论文

合集下载

浅析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浅析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浅析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摘要:在社会分工出现之后经济学理论逐步分化,逐渐形成了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两种不同的理论。

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理论,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效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Abstract: in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economics theory after gradually appear differentiation, and gradually formed a western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economics two kinds of different theories. Western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economics hav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in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ics theory, the western economics effective experience, promot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Key Words: western economics, political economics从17世纪初开始,经济学理论逐步分化。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17世纪得到了充分发展。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逐步出现,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为了研究各种经济活动现象,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并分化出了专业性较强的经济学分支。

最先分化出来的经济学分支是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最早于1615年在蒙克莱田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被提出,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也提及了政治经济学,他将政治经济学定义为一门研究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学问。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一向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出于马克思主义特殊的历史与政治地位,很多人倾向于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割裂开来,认为它们分属两套不同的系统,应该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学习。

而笔者认为,这两种经济学体系之间虽有区别,但相互联系,我们应该用综合的眼光看待这两种体系,挖掘其中的共性,才能更好地摸清两者的实质。

以下,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两套体系之间的联系。

一、发展历史:相同的起源,不同的轨迹现代西方语言中,“经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家庭管理”,后来这个词慢慢脱离了它的原意。

而无论西方经济学还是政治经济学,都在沿用“经济”这一词语,这就说明了两者从根源上仍然是相同的。

事实上,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同样起源于古典经济学1,其代表人物是英国人亚当·斯密。

在他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亚当·斯密从劳动的分工出发,细致地研究了资本主义初期的生产模式和分配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将亚当·斯密认为是自己的鼻祖,只是他们在继承和发展他的经济思想的道路上产生了分歧。

马克思认为,亚当·斯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描述是准确的,但他囿于时代背景,未能看出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是将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

马克思对亚当·斯密的学说做了改进,使之能够随着历史进步而不改变正确性。

而西方经济学家们在亚当·斯密的基础上,把他的思想具体化、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模型;同时也对古典经济学中的缺陷不断做着修补。

外部性、不对称信息等理论的提出都是对古典经济学的补充;凯恩斯主义则是对经济失灵现象做出的回应。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在同一源头发展出的两套分支,后来,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亚当·斯密的理论做了修补,到今天发展成为不同的理论。

从起源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两套体系具有紧密联系。

浅析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

浅析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

微观经济学姓名:胡冉学号:2015073121 班级:20150731浅析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异同[摘要] 经济学说就是人们对自己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生产关系的认识。

因此,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学说。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西方经济学占据统治地位,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却一直奉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情况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两种学说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协调发展并逐渐发生演变,共同指导国家经济朝着健康、快速、稳定的方向前进。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一角度对这两[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生产关系资源配置稀缺性市场机制一、引言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始于17世纪中叶。

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等国已经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同时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这时,代表产业资本家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便应运而生,它的历史任务就是批判封建主义,证明封建制度必然要被资本主义制度所代替,阐述资本主义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运动规律。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企业和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分析的是资源配置问题。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决定因素。

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因素。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方面。

例如: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处于统治和支配的地位,决定了劳动产品的分配形式有利于资本家。

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关系

01-04 许道冉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关系*原作者:郭广迪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自: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在我国,改革开放前,生产关系被认为是经济学唯一的研究对象,因而政治经济学[1]被认为是唯一科学的经济学。

在当时高校经济学学科门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政治经济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之一,而且也是最主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我们现在称之为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则是作为批判对象而开设的,其名称为“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在高校经济学学科门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地位也开始逐步发生变化:一方面,西方经济学由被批判对象而成为了经济学学科门类各专业的一门主要基础理论课程,其重要性表现在它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事实上是其它很多后续课程(如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等)不可缺少的基础;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学虽然在名义上仍然是经济学学科门类各专业的一门主要基础理论课程,但在后续课程中实际上却很少运用到或涉及到其基本理论(如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

与此同时,由于西方经济学由被批判对象转变为正面讲授的主要基础理论课程,这两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矛盾或冲突也就产生了[3]。

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采取了回避矛盾或冲突的办法[4],但无论这种冷处理办法的主观愿望如何,实际上并没有也不可能达到互不干扰的效果。

目前高校经济学学科门类各专业的学生都要修这两门课,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公共政治理论课中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而且也有可能会选修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

当学生在修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课程的时候必然会对这两课程之间的关系提出疑问,如,商品的价值到底是由劳动创造的还是由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共同创造的,工资到底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还是劳动的价格,失业到底是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现象等等。

如果讲授这两门课程的教师对这些问题不作回答或不能给予令人信服的答复,学生就会感到我们的经济学教学是在“既卖茅又卖盾”,从而对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1、解释+核心理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

其核心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和它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西方经济学是以个别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学说。

其核心理论是均衡价格理论。

2、在生活中的运用: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中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关系。

如价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的过程、资本的循环等,重在于解释资本主义的剥削。

西方经济学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如(1)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2)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更大满足;(3)单个生产者的产量、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3、区别:(1)研究对象不同:政治经济学是以社会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是以个别经济单位和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

(2)研究角度不同:政治经济学从社会生产的大范围宏观把握;西方经济学从个别的小角度微观分析。

(3)研究方法不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总量研究方法、哲学研究方法等;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个凉研究方法、实证法、基本假设法等。

(4)研究目的不同:政治经济学为无产阶级的觉醒和无产阶级斗争提供理论依据;西方经济学为解释经济行为、为发展生产和经济合理运转、维护资本阶级利益提供依据和保障;(5)成果的应用不同:在当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应用范围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应用广泛。

(6)前提假设不同:在政治经济学的假设中,理性人只有资本家;在西方经济学的假设中,所有个体都作为理性人而存在。

4、联系:虽然二者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同属经济学范畴,所有它们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

(1)二者拥有共同的起源——古典政治经济学(2)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因果古典经济学的抽象演绎性,而这也一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重要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比较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比较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比较研究●张金鑫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 表他的《政治经济学导论》(1827)第一次系统论述经济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 学方法论之前,经济学家们就已经对经济研究的方法论习,习近平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 原理进行过探讨和运用,如中世纪托马斯·阿奎那的演绎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 法、重商主义的经验总结法、威廉·配第的归纳法、大卫·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 休谟的经验主义和怀疑论方法、亚当·斯密的归纳和演绎成果”。

方法论作为一个哲学术语,是人们认识世界、改 二重方法论、大卫·李嘉图的维理主义和抽象演绎等等。

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指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 之后,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论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及其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韦德·汉兹在《开放的经济学方法 适当的研究方法》(1836)、《逻辑体系》(1843)、《政治经29论》中指出,如果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经济学是科学,并 济学原理》(1848)等一系列著作,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哲且确实能够发现社会活动和经济世界的因果结构,那么 学基础上得出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不仅贯它也必须遵守正确的科学方法的规则。

经济学方法论是 彻归纳法,更要注意演绎法的作用。

随后,约翰·埃雷特·分析经济问题的视角、工具和框架,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凯尔恩斯发表的《政治经济学的特征和逻辑方法》和起点。

本文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 (1875)一书,进一步肯定了演绎法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比较研究,厘清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 演绎法也成为了 19 世纪古典经济学方法论的穆勒传问题,为学者研究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和构建创新中国特 统。

浅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一向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出于马克思主义特殊的历史与政治地位,很多人倾向于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割裂开来,认为它们分属两套不同的系统,应该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学习。

而笔者认为,这两种经济学体系之间虽有区别,但相互联系我们应该用综合的眼光看待这两种体系,挖掘其中的共性,才能更好地摸清两者的实质。

以下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两套体系之间的联系。

现代西方语言中“经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家庭管理”后来这个词慢慢脱离了它的原意。

而无论西方经济学还是政治经济学都在沿用“经济”这一词语这就说明了两者从根源上仍然是相同的。

事实上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同样起源于古典经济学1其代表人物是英国人亚当·斯密。

在他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亚当·斯密从劳动的分工出发细致地研究了资本主义初期的生产模式和分配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将亚当·斯密认为是自己的鼻祖只是他们在继承和发展他的经济思想的道路上产生了分歧。

马克思认为亚当·斯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描述是准确的但他囿于时代背景未能看出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是将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代。

马克思对亚当·斯密的学说做了改进使之能够随着历史进步而不改变正确性。

而西方经济学家们在亚当·斯密的基础上把他的思想具体化、建立起系统的数学模型同时也对古典经济学中的缺陷不断做着修补。

外部性、不对称信息等理论的提出都是对古典经济学的补充凯恩斯主义则是对经济失灵现象做出的回应。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在同一源头发展出的两套分支后来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亚当·斯密的理论做了修补到今天发展成为不同的理论。

从起源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两套体系具有紧密联系.如前所述两套体系都使用了“经济”一词这就意味着两者都着眼于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经济学现象。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关系的几点认识(精)

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关系的几点认识(精)

2010年 5月刊改革与开放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关系的几点认识朱黄莉 (湖北民族学院财经政法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摘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在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但学生对二者的关系认识还存在诸多困惑。

论文在辨证分析二者异同点的基础上, 从发展的视角提出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二者关系所应坚持的科学态度, 以期对教学实践有所裨益。

Abstract: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Western economics has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higher education.B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courses existed a lot of confusion towards student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courses by dialectical analysis, and states acientific attitude, which guide stud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 between bwo courses from development point of view. This papaer aims to benefit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关系Keywords: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Western economics relations作者简介 :朱黄莉, 女, 出生年月:1983年 2月, 土家族, 籍贯:湖北省恩施市 ; 学位:经济学学士, 工作单位:湖北民族学院财经政法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摘要:在社会分工出现之后经济学理论逐步分化,逐渐形成了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两种不同的理论。

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理论,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效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economics theory after gradually appear differentiation, and gradually formed a western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economics two kinds of different theories. western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economics hav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our country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ndition in the socialist political economics theory, the western economics effective experience, promote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key words: western economics, political economics
从17世纪初开始,经济学理论逐步分化。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17世纪得到了充分发展。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逐步出现,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为了研究各种经济活动现象,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并分化出了专业性较强的经济学分支。

最先分化出来的经济学分支是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这一概念最早于1615年在蒙克莱田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被提出,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也提及了政治经济学,他将政治经济学定义为一门研究国民财富性质和原因的学问。

在马歇尔之前,“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同义的,它们是对同一门学科的不同称谓,“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生活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关的那一部分内容。

”在马歇尔之后,出现了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分野。

19世纪中期经济学的分化加快,逐步形成两个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对于“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名称的使用上,罗宾斯和熊彼特坚持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到了20
世纪初,西方经济学家用“经济学”这一概念取代了“政治经济学”。

在中国,“政治经济学”特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西方经济学”是指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一、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共同点
第一,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都是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性发展。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其理论体系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

西方经济学利用严格的逻辑推理和计量检验,形成了具有科学性的研究规范,对古典经济学的部分理论做了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揭示资本主义
经济制度运行的本质的同时,也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中合理的部分,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成为全新的理论。

第二,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市场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分工条件下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两者的理论存在一部分交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核心的部分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均衡价格理论
存在共通性。

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在其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都从对方的理论得到了有效的启发,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

第三,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在具体的分析方法和结论上存在共同点。

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采用了许多相同的分析方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数学分析方法。

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中存在大量求解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例如以最小的生产成本获得最大产量、最优的资源配置、最节约成本的生产流程布局等问题;同时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都引入了大量的计量模型,例如投入产出分析。

同时,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例如对通货膨胀的研究。

二、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不同点
第一,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具有对立的阶级性。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不同,它具有阶级利益、意识形态以及价
值判断,因此社会科学具有阶级性,而作为社会科学之一的经济学也具有阶级性。

不同的经济学家对于相同的经济问题有不同的解释,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并提出不同的政策建议,这是因为经济学家代表了各自所在的阶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公开承认自己的理论具有阶级性,并且明确指出代表的是工人阶级的利益。

同时,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代表,凯恩斯也承认过“如果当真要追求阶级利益,那我就得追求属于我自己那个阶级的利益。

在阶级斗争中会发现,我是站在有教养的资产阶级一边的”,也就是说,西方经济学是服务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学科。

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代表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阶级的利益,因此两者具有对立的阶级性。

第二,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存在私有制和公有制的对立。

西方经济学认为私有制是最有效率的,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潜能,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在微观经济领域的基本结论是,在私有制条件下市场经济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基本结论是,在市场失灵的条件下,通过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市场经济依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也就是说私有制是最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它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人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只有适应当前生产力水平要求的所有制才是最有效的,并不能简单地说公有制优于私有制,而是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所有制才能起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因此即使当前社会存在个人主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渐被公有制下的社会主义所代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的是集体主义和集体的共同力量。

第三,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具有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西方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唯心主义的,对经济现象的分析不触及现象所掩盖的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灭亡的命运,更多地是对经济现象进行数量分析,揭示经济现象的量的变化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其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第四,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存在效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的对立。

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是效用价值论。

马斯洛提出了效用价值论来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商品的价值是根据消费获得的效用来衡量的,经济中的参与者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这种效用的生产和消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

政治经济学认为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构成了商品的价值,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可以体现社会生产关系,劳动价值论构成了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它是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与运动等理论的基础。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既有共通性,又有独立的个性。

分析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
系有利于寻找适合我国经济现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

目前我国的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西方经济学形成了关于市场经济的成熟的经验和理论,对于西方经济学中合理的理论我们进行批判地继承,对于解决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培荣,杨坤.浅议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谷书堂.论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位置和功能.经济纵横,2008(5).
[3]刘文超,李辉.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特征比较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当代教育论坛,2009(10).
[4]盛正国.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信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5]吴江.对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关系的认识.暨南学报,2007(6).
[6]赵宗康.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个性和共性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1).
[7]余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在科学逻辑上的区别.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6).
[8]周世良.两个范式的不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
经济学之差异.中国科技信息,2007(1).
[9]刘文雯,姜薇.浅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法制与社会,2008(12).
[10]张国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再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