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沉降观测是指对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而产生的变形进行监测和分析。

通过本次实习,我旨在深入了解沉降观测的原理、方法和实际操作流程,掌握相关仪器的使用技能,提高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工程测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及工程概况我实习的单位是_____测绘公司,参与的工程项目是_____住宅小区的建设。

该小区位于_____市_____区,占地面积约_____平方米,由多栋高层住宅楼和配套设施组成。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沉降观测。

三、实习内容1、仪器准备本次沉降观测使用的仪器主要有水准仪、水准尺和尺垫。

水准仪采用的是_____型号,精度为_____毫米/千米。

在使用前,对仪器进行了常规的检验和校准,确保其性能良好、测量精度符合要求。

2、水准基点和观测点的布设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其稳定性直接影响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施工场地周围稳定的区域布设了_____个水准基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

观测点则布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沿外墙每 10 15 米处或每隔 2 3 根柱基上,共布设了_____个观测点。

观测点采用了预埋式的金属标志,便于长期观测和保护。

3、观测方法和精度要求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按照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进行。

测量时,严格控制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以减少测量误差。

每站观测高差的中误差不超过±05 毫米,闭合差不超过±10 毫米√n (n 为测站数)。

4、观测周期和数据采集根据建筑物的施工进度和荷载增加情况,确定了观测周期。

在基础施工阶段,每增加一层观测一次;主体施工阶段,每1 2 层观测一次;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每次观测时,认真记录观测数据,包括后视读数、前视读数、高差等,并现场进行初步计算和检核。

大学生沉降测量实习报告

大学生沉降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沉降测量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了解和掌握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方法和技术,学会使用相关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学会编写沉降观测报告。

通过实习,使我们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实习要求我们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沉降观测的过程中,包括观测、记录、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等各个环节,以达到全面理解和掌握沉降观测的技术和方法。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沉降观测的理论知识复习,包括建筑物的沉降类型、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水准仪、水平尺、测量尺等测量工具。

2. 实地勘察:在实习的第一天,我们前往实习地点进行了实地勘察。

我们选取了一个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作为实习地点,对该建筑物的各个部位进行了详细的观测和记录。

3. 设置观测点:我们在建筑物的各个关键部位设置了观测点,以便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点的位置和高度都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和标记。

4. 沉降观测:我们使用水准仪和水平尺进行了沉降观测。

每个学生都参与了观测过程,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如何进行观测和记录。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观测结束后,我们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

我们使用了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将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得出了沉降值。

6. 报告撰写:最后,我们根据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编写了一份详细的沉降观测报告。

报告包括了观测目的、观测方法、观测数据、数据分析结果等内容。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沉降测量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沉降观测的技术和方法,还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如何进行观测和记录,如何处理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编写报告。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沉降观测的重要性。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确保建筑物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建筑物存在的问题,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安全。

沉降测量实习报告

沉降测量实习报告

沉降测量实习报告沉降测量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用于测量土地或建筑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沉降情况。

通过对沉降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土地或建筑物的稳定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补或加固。

在本次沉降测量实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沉降测量的原理、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首先,我们了解了沉降测量的原理。

沉降测量主要是通过在土地或建筑物上安装测点,并将测点与参考点相连,利用高精度水平仪或全站仪测量测点的高程变化,进而计算出沉降量。

通过长时间的监测,可以得到一系列高程数据,从而分析沉降的趋势和变化。

其次,我们进行了测量仪器的使用。

在实习中,我们使用了高精度水平仪进行沉降测量。

首先,我们在测点上安装固定的测线,并与参考点相连。

然后,我们使用高精度水平仪对测点和参考点进行测量,记录下相应的高程数值。

测量完成后,我们需要将测得的数据整理和存储,以备后续处理和分析使用。

最后,我们学习了数据处理方法。

在实习中,我们首先将测得的高程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值或误差。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学运算和统计分析,得到沉降量的平均值、标准差等指标,进一步评估土地或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绘制沉降曲线或等值线图来直观地展示沉降的空间分布和趋势变化。

在实习中,我们还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沉降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如土地的固结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地质构造等。

这些知识对于沉降测量的实施和数据分析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评估土地或建筑物的安全性。

通过本次沉降测量实习,我对沉降测量的原理、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认识到沉降测量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土地或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和修复措施,保证土地和建筑物的安全运行。

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学习和应用沉降测量技术,为工程项目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摘要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要的测量工作之一。

本文通过对一次沉降观测实习的详细记录和分析,介绍了沉降观测的目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

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际观测和计算,全面了解了沉降观测的重要性和技术要点,提高了测量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1. 引言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过程中评估地基工程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准确地预测和监测土地的沉降情况,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依据,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通过一次沉降观测实习,总结了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2. 沉降观测方法和步骤沉降观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建立观测点、测量沉降和解译观测数据三个步骤。

建立观测点是为了确定测量的位置和范围,一般选择在工程施工开始前和施工结束后进行观测。

观测点的选择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如位于工程附近、地质条件相似等。

测量沉降是通过测量固定点的高程变化来确定土地的沉降情况,可以使用水准仪、GPS等工具进行测量。

解译观测数据是利用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具体的沉降情况。

3. 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观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沉降观测的关键步骤。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使用了Excel和SPSS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观测数据进行了清理和整理,剔除了异常数据和误差。

然后,我们使用了统计学方法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通过分析观测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土地的沉降速率和趋势,为工程的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4. 实习心得与体会通过本次沉降观测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沉降观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沉降观测涉及到许多测量技术和数据处理方法,需要准确地掌握和应用。

同时,沉降观测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知识和工程背景,才能全面地理解和解释观测数据。

通过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测量和数据处理能力,也对土地沉降的原理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结论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依据。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一、引言沉降观测是一项重要的工程监测手段,通过对土地或建筑物沉降情况的观测和记录,可以评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本次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一项沉降观测工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了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意义。

二、实习背景本次实习项目是一个建筑物的地基沉降观测。

建筑物由于所处地质条件的影响,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沉降,导致建筑物不稳定或者产生破坏。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进行沉降观测是必要的。

三、实习过程1. 仪器设备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首先了解了沉降观测所需的仪器设备。

主要包括水准仪、三角板、激光测距仪等。

这些仪器设备的准备是确保我们能够准确测量建筑物的沉降情况的重要前提。

2. 观测点的选择在确定了观测的建筑物后,我们需要选择观测点。

观测点应该位于建筑物的关键部位,以便掌握建筑物的整体沉降情况。

我们在选择观测点时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和土质等因素,确保选点合理。

3. 观测的方法和流程在实际进行沉降观测时,我们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进行操作。

首先,我们需要进行基准点的测量,以确定观测的参考基准。

然后,我们用水准仪进行高差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最后,我们使用激光测距仪对建筑物进行距离测量,并与之前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沉降的数据。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沉降观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选择观测点,并合理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测量。

其次,我了解了实际操作中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比如在测量时要保持仪器的平稳和准确,避免误差的出现。

最重要的是,我认识到沉降观测的重要性,只有通过观测和记录,我们才能及时了解建筑物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五、结论沉降观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监测手段,对于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实习,我进一步了解了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意义,并通过实践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技巧。

未来,在实际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在工程监测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本次沉降观测实习是本人在某土木工程公司实习期间的任务之一。

该公司正在进行一处建筑物的扩建工程,需要对原建筑物周围的地基进行沉降观测,以保证扩建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沉降观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技能,并能够准确地记录和分析测量数据。

三、现场实习过程1.现场探查在进行测量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现场探查,以了解周围环境和地形地貌,确定测点位置和布设方式。

我们还需要查看原建筑物的设计图纸和相关资料,了解原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等信息,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2.设备调试在开始实测前,我们需要对测量设备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其中,重点是调试自动水准仪和全站仪,校准平台和三角桩的水平度和垂直度。

3.测量过程测量过程包括测量前、测量中和测量后三个阶段。

在测量前,需要检查仪器、测量标志、测点位置等。

在测量中,我们需要按照预定的方案和流程进行实测,注意数据的准确、规范和连贯性。

在测量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和分析,并及时处理异常数据。

4.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是沉降观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准确评估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和稳定性,为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我们需要注意:一是把握好时间和空间尺度,比较不同时间点和不同位置的数据;二是排除和处理异常数据,使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三是结合地质和水文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沉降观测实习,我对土木工程中沉降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也对土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和难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测量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技能,还锻炼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为我今后从事土木工程实践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储备。

也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沉降观测的重要性和难度。

沉降观测报告实习心得

沉降观测报告实习心得

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大型基础设施等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建筑物的沉降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沉降观测成为了建筑行业的重要环节。

在此次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沉降观测工作,通过实际操作,我对沉降观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实习心得总结如下。

二、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是在我国某市一栋高层住宅楼施工现场进行的。

该住宅楼共25层,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

在工程前期,施工单位对地基进行了处理,为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沉降,需要进行沉降观测。

三、实习内容1.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方法。

根据建筑物特点和地质条件,在建筑物四周和内部布设沉降观测点。

本次工程共布设了20个沉降观测点,其中基础观测点8个,墙体观测点12个。

2. 沉降观测仪器及方法实习中,我们使用了电子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

该仪器具有操作简便、精度高等特点。

观测方法为:将水准仪置于基准点,通过望远镜观察沉降观测点,读取水准尺上的读数,然后计算沉降量。

3. 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在观测过程中,我们记录了每次观测的数据,包括观测时间、仪器读数、气温、气压等。

观测结束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出每个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速率等指标。

4. 沉降观测结果分析通过对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在工程前期,地基处理效果良好,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较小。

(2)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部分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有所增加,但均在正常范围内。

(3)工程竣工后,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逐渐趋于稳定,建筑物整体沉降情况良好。

四、实习心得1. 沉降观测的重要性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沉降观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沉降观测不仅可以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还可以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2. 沉降观测技术的严谨性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沉降观测技术具有严谨性。

从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仪器的选择到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测量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测量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测量沉降观测实习报告一、实习任务与目的本次实习的任务是对一栋建筑物进行为期一周的沉降观测,以及进行场地平整测量。

通过这次实习,我希望能够熟悉沉降观测和场地平整测量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测量学理论知识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建筑物沉降观测首先,我们在建筑物上选择了几个能够代表整体结构的观测点,并在这些点上设置了沉降观测装置。

然后,我们使用电子水准仪对观测点进行定期的高程测量,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在观测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测量规范,确保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场地平整测量在场地平整测量阶段,我们使用全站仪对场地进行测量,以确保场地的平整度。

我们选取了几个关键点作为控制点,通过测量这些控制点的高程,计算出其他地方的高程,从而判断场地的平整度。

三、实习成果与分析通过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和场地的平整测量,我们得到了以下成果:1. 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通过为期一周的沉降观测,我们得到了建筑物各个观测点的沉降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判断是否存在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我们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2. 场地平整测量成果通过场地平整测量,我们得到了场地的高程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判断场地的平整度,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依据。

如果发现场地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我们需要对场地进行进一步的整改,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四、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沉降观测和场地平整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对测量学理论知识的掌握。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谨性,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测量技能和理论知识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继续努力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测量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工程测量事业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毕业实习报告学生姓名:包韬昌学号:专业:工程测量与监理指导教师:王建强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江西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东华理工大学高职院目录3345789578绪论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是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兴建了大量、复杂和精密的工程建筑物,为使这此工程建筑物安全、可靠地运行,为民造福而兴起的。

近20年来,高层建筑如春笋般兴建。

在这些建筑物及其设备运营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形边。

这种形变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与运营期间,必须对它们进行监视观测。

了解建筑物变形的成因非常重要。

建筑物变形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建筑物的自重、使用中的动荷载、振动或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附加荷载,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地下水位的升降和它对基础的侵蚀作用,地基土在荷载与地下水位变化影响,产生的各种工程地质形象,温度的变化,建筑物附近新工程对地基的扰动等。

建筑物变形的主观原因主要有:地质勘探不充分与结果不准确,设计错误,施工质量差,施工方法不当等。

一.实习名称:沉降观测实习二.实习目的及要求: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实验课堂理论外,还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

通过控制网的建立、数字化成图软件的应用。

可以增强测绘地面点的概念,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习时间: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四.实习单位:江西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五.实习内容:主要做过地形测量,土方测量,工程放样,水管长度测量,沉降控制点布设以及沉降观测。

建筑物地基和基础变形观测(1) 基坑回弹观测在基坑开挖前、中、后期,测出事先埋设在基底面上的观测点,由于基坑开挖引起的高程变化。

开挖前和开挖后两次的高程差为基坑的总回弹量。

(2) 地基分层沉降观测测出埋设在不同土层上的观测点因荷载增加而引起的高程变化,以求得各土层的沉降量和受压层的最大深度。

(3)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测出建筑物或基础上的观测点,因时间推移或因地基发生变化所引起的高程差异,比较不同周期的观测值即得沉降量。

以上内容都属于以垂直位移为主的变形观测,其方法是首先按建筑场地地形、地质条件和对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合理布设变形控制网点。

高程变化值的测定通常采用精密水准方法,也可用液体静力水准仪、气泡倾斜仪、电子水准器等进行测量。

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特点与一般工程测量相比,变形观测具有以下特点:(1)变形观测属于安全监测,有内部观测和外部观测两方面。

内部观测内容有建构筑物的内部应力、温度变化的测量,动力特性及其加速度的测定等,一般不由测量工作者完成。

外部变形观测的内容主要有沉降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和挠度观测等。

内部观测与外部观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同时进行,以便在资料分析时可以互相验证与补充。

(2)观测精度要求高。

由于变形观测结果直接关系到对建构筑物的安全稳定性做出正确判断,影响对变形原因和变形规律的正确分析,因此,和其他测量工作相比,变形观测必须具有很高的精度。

(3)需要进行重复观测。

建构筑物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变形都有个时间过程,而变形观测的任务是周期性地对观测点进行重复观测,计算出建构筑物上同一观测点在两个观测周期间的坐标差和高程差(坐标和高程的变化量)。

有时为了求得瞬时变形,则应采用各种自动记录仪器记录其瞬时位置或瞬时状态。

(4)要求采用严密的数据处理方法。

建构筑物的变形量一般都较小,有时甚至难以与观测误差区分开来;同时,人量重复观测使原始数据增多,要从不同时期的人量观测数据中精确获得变形信息,必须采用严密的数据处理方法。

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精度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

再未有特除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工程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a-∑b≤l√n—,表示测站数。

(或△h=∑a-∑b≤√L—, L表示观测路线距离);(2)前后视距:≤30m ;(3)前后视距差:≤;(4)前后视距累积差≤;(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6)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级别。

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取决于该工程建构筑物预计的允许变形值的大小和观测目的。

如何根据允许变形值来确定观测的精度,国内外还存在着各种不同看法。

我们倾向于采用国际测量工作者联合会工程测量组比较早提出的:“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使变形值不超过某一允许的数值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则其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3;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研究建构筑物变形的过程,则其观测中误差应比这个数值小得多”。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变形观测中,由于其主要观测内容是基础沉陷和建筑物本身的倾斜,其观测精度应根据建筑物基础的允许沉陷值,允许倾斜度和允许相对弯矩等来决定,同时还应考虑其沉陷速度和倾斜速度。

一般来讲,从实用的目的和需要出发,对于有传动设各、连续生产的人型车间(钢结构、钢筋混凝上结构的建筑物),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上人坝,通常要求观测工作能反映出1 mm的沉陷量,那么沉陷观测的精度则要求达到;对于不是连续生产的一般工业)房、民用建筑、高层房屋建筑,以及上工建构筑物,要求观测工作能反映出2mm的沉陷量,则沉陷观测的精度要达到lmm的要求。

至于观测的频率决定于变形值的人小和变形速度,以及观测的目的。

通常要求观测的次数既要能反映出变化的过程,又要不遗漏变化的时刻。

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频率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水准测量法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则是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是目前沉降观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

(1) 水准基点的布设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因此水准基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①要有足够的稳定性水准基点必须设置在沉降影响范围以外,冰冻地区水准基点应埋设在冰冻线以下。

②要具备检核条件为了保证水准基点高程的正确性,水准基点最少应布设三个,以便相互检核。

③要满足一定的观测精度水准基点和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适中,相距太远会影响观测精度,一般应在100m范围内。

(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进行沉降观测的建筑物,应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满足以下要求:①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建筑物沉降情况的部位,如建筑物四角、沉降缝两侧、荷载有变化的部位、大型设备基础、柱子基础和地质条件变化处。

②沉降观测点的数量一般沉降观测点是均匀布置的,它们之间的距离一般为10~20m。

③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如图2-1所示。

图2-1沉降观测点的设置形式(3) 沉降观测①观测周期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程的性质、施工进度、地基地质情况及基础荷载的变化情况而定。

a.当埋设的沉降观测点稳固后,在建筑物主体开工前,进行第一次观测。

b.在建(构)筑物主体施工过程中,一般每盖1~2层观测一次。

如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时进行观测。

c.当发生大量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或几天一次连续观测。

d.建筑物封顶或竣工后,一般每月观测一次,如果沉降速度减缓,可改为2~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②观测方法观测时先后视水准基点,接着依次前视各沉降观测点,最后再次后视该水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mm。

另外,沉降观测的水准路线(从一个水准基点到另一个水准基点)应为闭合水准路线。

③精度要求沉降观测的精度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而定。

水准仪,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进a.多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可采用DS3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nmm(n为测站数)。

0.2b.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则应采用DS 1精密水准仪,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其水准路线的闭合差不应超过n 0.1 mm (n 为测站数)。

(4) 沉降观测的成果整理① 整理原始记录 每次观测结束后,应检查记录的数据和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调整高差闭合差,推算出各沉降观测点的高程,并填入“沉降观测表”中。

② 计算沉降量 计算内容和方法如下:a.计算各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沉降观测点的本次沉降量=本次观测所得的高程-上次观测所得的高 程 b.计算累积沉降量:累积沉降量=本次沉降量+上次累积沉降量将计算出的沉降观测点本次沉降量、累积沉降量和观测日期、荷载情况等记入“沉降观测表”中。

③绘制沉降曲线 如图2-2所示,为沉降曲线图,沉降曲线分为两部分,即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和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

a.绘制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048101234F /(t/m 2)t图2-2 沉降曲线图首先,以沉降量s 为纵轴,以时间t 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

然后,以每次累积沉降量为纵坐标,以每次观测日期为横坐标,标出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最后,用曲线将标出的各点连接起来,并在曲线的一端注明沉降观测点号码,这样就绘制出了时间与沉降量关系曲线,如图2-2所示。

b.绘制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首先,以荷载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组成直角坐标系。

再根据每次观测时间和相应的荷载标出各点,将各点连接起来,即可绘制出时间与荷载关系曲线,如图2-2所示。

一般建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建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观测点的偏移值,再根据建筑物的高度,计算建筑物主体的倾斜度,即 HD i ∆==αtan (2-1)式中 :i ——建筑物主体的倾斜度;D ——建筑物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观测点的偏移值(m );H ——建筑物的高度(m );α——倾斜角(°)。

由式(2-1)可知,倾斜测量主要是测定建筑物主体的偏移值ΔD 。

偏移值ΔD 的测定最简单的可采用吊垂线法。

此法的基本思路是:如图2-3(a )所示,从'A 处下放一锤球线至B 处,量取B 点到锤球线的水平距离,即为D 。

此法显然极为简便,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如下困难:一是建筑物上难以找到能悬挂锤球线的地方;二是当建筑物教高时,锤球线难以稳定,特别是有风天气,锤球线的大幅摆动给观测精度带来严重影响,即使是利用阻尼装置或采用测定逆转点后求平均值的办法也难以从根本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