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3月统一测试(一模) 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3月北京石景山区高三语文高考一模统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3月北京石景山区高三语文高考一模统测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3月北京石景山区高三语文高考一模统测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3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什么是文明?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是什么?西方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标准是“三要素”,即冶金术、文字和城市,这是根据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和北非的埃及文明归纳出来的。

但是,世界上也不乏未同时具备“三要素”的文明,如中美洲的玛雅文明被公认为文明社会,但该文明就没有制造和使用金属器;而辉煌的印加文明是没有文字的文明。

可见,这“三要素”并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准。

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华文明的肇始,但其中关于炎黄时代的记述有不少带有神话色彩,并不能作为信史。

因此,学术界一直以来都有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者。

国内史学界很多人认为中华文明开始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国外部分学者和国内个别学者则怀疑甚至否定夏朝是真正存在过的王朝,认为古代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只能从符合国际学术界“三要素”标准的商朝后期开始算起。

要想消除学术界存在的疑问,非常重要的是依靠考古发掘获得的新资料来研究和证实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过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田野考古获得一系列重大发现,如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了大型宫殿,在辽西的红山文化区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坛庙家第。

加之考古学家夏鼐先生、苏秉琦先生提出了各自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思路,促使学术界进一步关注中华文明起源问题。

200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牵头,国内众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参与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探源工程”)正式启动。

探源工程以考古调查发掘为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目前研究工作已经进入第五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

这一工程所揭示的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统一练习语文试卷(一模)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统一练习语文试卷(一模)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届下学期高三年级统一练习语文试卷(一模)本试卷共5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人口普查是人口统计和人口调查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各国政府不同时期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最常用的调查方法。

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口调查的国家之一。

人口普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大禹时代。

据《史记》记载:“禹平水土,定九州,计民数”,但《史记》中并没有记录确切人数。

到了西汉末年,才有确切记载的人口统计数据。

《汉书·地理志》记载,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有户人。

东汉时,户口调查逐渐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制度,称为“案比”,案比每年定期举行。

从被称为中国档案界“四大发现”之一的《居延汉简》中留有的相关记载“戍卒南阳武当县龙里张贺年卅长七尺二寸黑色”来看,调查内容包括了个人的基本情况。

自明朝起,人口普查开始留有文物实证。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派军队协助地方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全国人户“点闸对比”(户口清查),给每户编制了户帖。

户帖类似今天的户口本,登载户主、人口姓名、年龄、家庭人口与户主的关系以及资产、职业等项目。

这场人口调查,被西方学者推崇为全世界最早的“人口普查”。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总结前期工作情况和试点经验,推出了“黄册制度”。

“黄册”统计内容更加详细,而且每十年就进行一次普查登记,成为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

清代因袭明代的办法,建立了户口黄册制度。

清康熙、雍正帝先后下诏把人头税并入田赋,即所谓“摊丁入亩”,此举引发了人口的激增。

乾隆六年(1741年)人口总数突破1亿,而到了道光年间,当时的人口据统计已经有4亿多人。

整个20世纪前半期,“四万万同胞”成为人们对中国人口数量的共识。

但确切的人口数量,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才有了准确统计。

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语文3月统一测试(一模)试题

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语文3月统一测试(一模)试题

语文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共18分。

文学功能的弱化韩少功①最近几十年来,文学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1980年代很多青年征婚者(zì xǔ)“爱好文学”,到今天“文青”在不少场合成为贬义词,可逆的和不可逆的变化交织在一起,让我们有必要看清文学的新常态。

②在没有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的时代,作家几乎是最重要的社会信息报告人。

比如汉赋的文体特征就是铺陈白描,写到场景多是其上、其下、其左、其右如何如何,面面俱到,不厌其详。

巴尔扎克写一条街道,托尔斯泰写一个修道院,也可以有几页甚至十几页的静态细节,使文学具有某种百科全书的性质,富含生物学、地理学、建筑学、民俗学等各科知识。

那时的文学相当于今天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或报纸的头条新闻,散文、诗歌、小说是读者了解世界和人生的主要信息工具。

但时至今日,我们了解彼得堡不一定通过托尔斯泰,了解巴黎不一定通过波德莱尔,虽然文学还有个性化、具象化、深度化、虚构化等不可替代的文体特长,但强大的新闻业和互联网呼风唤雨,已经使文学的认知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转移给新兴的信息媒体。

③我小时候旷课逃学,常常是因为迷上了一本《铁道游击队》或《林海雪原》。

那时候娱乐方式不太多,文学就经常成为美酒、节日、快乐大本营,让很多人沉醉其中。

《红楼梦》里的富二代读《西厢记》,在正人君子眼里是“不正经”,是“玩物丧志”。

朱熹曾誓言“决不写诗”,陆游曾自贬其诗是“闲言语”,大概都觉得诗歌属于不正当场所,“高大上”人士在那里偶然出入,一旦被曝光也很失体面。

但时至今日,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唐诗宋词等都被归入“严肃”文学,“严肃”得几乎像数学和哲学,连某些文科学子也觉得读这些东西是一种苦差事,一点都不high。

如果不是要应考升学,他们可能更愿意去打电游、蹦迪、自拍、K歌……以至2014年全国电游总产值一千多亿,相当于电影业全部产值的四到五倍。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届高三3月统一测试(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届高三3月统一测试(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2019年石景山区高三统一测试语文2019.3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中国园林。

”中国画与古代建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绘画和建筑的关系在“界画”这里形成了一个微妙的交汇点。

界画发祥之时带有建筑草图的影子,它以描绘建筑物或者各种精致器物为艺术表现形式,绘制过程中通常需要用界尺来辅助画笔,勾勒建筑物或者器物的轮廓线。

由于科学、形象地载录了以建筑及桥梁、舟车等为对象的古代生活原貌,早期界画的使用价值、档案价值或许更大于审美价值,一些早已消失于大火或历史云烟中的中国木质古建,得以如纸上纪念碑一样,被后世铭记、想象和怀念。

据《历代名画记》记载,唐朝时官至工部尚书的阎立本既亲自参与设计图的绘制,又熟谙于山水。

从他开始,建筑设计中的山水渐渐从原来的宫观效果图中独立出来,成为单纯的山水画。

中国古典园林正是以山水的画境为骨架的。

山水画与古典园林建造,都基于人们想要亲近自然的愿望。

造园大师计成为高官严嵩修建别墅庭院“积香炉”时,把严大人扔给他的两句宋词“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筑出满目风情。

唐代诗人王维,不仅创作了“画中有诗”的山水画、“诗中有画”的山水诗,还筑建了诗画结合的物质实体“辋川别业”。

所谓“善画者善园,善园者善画”,山水画和园林在创作手法和思想上相互交织。

中国园林重意境,重诗情画意,被称为“三维的中国画”,其美学境界与中国古代的文学、绘画、戏曲等艺术形态相契合。

在传统山水画中,画面的主次关系是很讲究的,如果喧宾夺主....,画面就会混乱、平板。

因此,山水画在构图时,首先要找出有特色的山和树作为主体。

如明代戴进《关山行旅图》,画家将主峰置于画面中心,以精细的笔法描绘出主峰挺拔陡峭、直入云天之势;把江渚、远山以及水景放在次要位置,画得简括、浅淡,烘托出主景的雄伟、挺拔。

整幅作品近浓远淡,富有层次,工细之中见豪放,雄伟之中见秀气。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届高三3月统一测试(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届高三3月统一测试(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8年石景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武术的概念却未能定性,我们或可从概念的变化中对其发展历史窥见一斑。

“武”的本义,泛指与武力、军事或技击有关的事物。

《礼记》上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这里的“武”就是指习练射箭、驾御战车等战斗技能。

到了春秋早期,“武”与“文”相对应,专指军事活动。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

请具左右司马。

”到了春秋末年,受到诸子百家思想及伦理观念的影响,“武”被释义为“止戈为武”。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夫武,定功戢兵。

故止戈为武。

”而实际上,“止戈为武”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和谐状态,要想威慑敌人或制止敌人的武力,必先建立强大的军事武备基础。

“术”有道路、方法和技艺的含义。

《说文解字》载:“术,邑中道也。

”这里“术”的意思是道路。

苏轼《教战守》记载:“役民三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

”这里“术”的意思是方法和技艺。

“武”与“术”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南朝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中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

庶士倾风,万流仰镜。

”其中的“武术”与军事技击相关,与“射御”“角力”等词语意思相近。

汉代以后,与武术相关的“武艺”一词开始出现,并被广泛使用。

民国时期,武术曾一度被称之为“国术”,并成立了中央国术馆,以发扬中华武术。

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武艺有关的“打拳”“使棒”等技艺统称为“武术”,与武术相关的称谓还有“功夫”。

由“武术”一词的发展历史可知,武术的本质涵义在于技击性。

(取材于刘巧芳、牛炎涛、姚亚行等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武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指习射箭、御战车等战斗技能。

B.与“文”相对,专指军事活动。

C.其本质是制止暴力,追求和谐。

D.“国术”“功夫”是武术的别称。

北京石景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石景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2013年北京市高考石景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2013.04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养老券整齐化一吞噬.(shí)失之东隅.(yú)B.经纪人寥若辰星窈窕.(tiǎo)自怨自艾.(ài)C.跑龙套耳濡目染烘焙.(bèi)暴殄.(tiǎn)天物D.破天慌锱铢必较忖.(cǔn)度叱咤.(chà)风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监督官员是人民的权利和职责,法律允许人民监督官员的限度就是民主的尺度,只有在专制的社会中民众才会噤若寒蝉....、三缄其口。

B.好莱坞商业片中的中国面孔正日渐增多,如《环形使者》中的许晴,《敢死队2》中的余男。

尽管她们的戏份有限,却足以让影片蓬荜生辉....。

C.在实际生活中拙于交往的人,多精于事业。

他们不善应酬,只想着把工作干好。

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潜心钻研,挖井见泉,是获得成功的不二法门....。

D.电视剧《老严有女不愁嫁》讲述老严退休后监控女儿感情生活的故事。

为了这个掌上明珠,老严真是操碎了心,就怕女儿遇人不淑....,嫁给一个不靠谱的男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奥巴马的第二任期内,枪支管理成为他不得不尽力解决的问题。

国事千头万绪,禁枪成为必须处理的急务,这倒也颇具美国特色。

B.为了应对雾霾天气给驾驶员带来的行车干扰,交通管理部门在绕城快速路两侧设置了用波纹钢制成的防冲撞护栏,并种植了防眩绿化。

C.去年年底,一位名叫奇尔布莱德的英国男子在其任职公司组织的圣诞聚会上狂跳“骑马舞”时,因急性心力衰竭突然猝死,真可谓乐极生悲。

D.坎比亚索在阿根廷国家足球队中司职中场,凭借充沛的体能和全面的技术被很多前辈看好。

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是一道屏障,深得主教练倚重。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墨翟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家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

2020年石景山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石景山区2020年高三一模语文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传记文学古已有之,最初属于史学家的领域,有“史传文学”之称。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一般认为始于汉代司马迁《史记》中的纪传体篇章。

20世纪30年代,我国传记文学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在此,梁启超、胡适功勋卓著。

前者推动传记文学的现代转型,重视塑造民族性格,后者倡导传记文学的创作,“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革命英雄传记、革命回忆录得到了蓬勃发展,作品讴歌工农兵英雄模范人物,反映了新中国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给人以震撼与激励。

“文革”十年,传记文学发展缓慢,但仍有作家坚持写作,一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后来传记主题的开掘。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行进脚步,传记文学创作也开启新进程。

社会思想解放,文化趋向多元,传记作家发扬现代传记文学的优秀传统,记录真实的生活,表现中国社会发展中典型人物个性的丰富与复杂,创作数量大增。

据统计,1949年至1983年国内出版各类人物传记图书共计3400多部,而1984年至1990年则出版了3700多部。

1990年,我国进入转轨换型的市场经济社会,传记文学创作热点不断,呈现出千帆竞发的多样化艺术格局。

可以说,任何一种类型的传主都有作家写,一个作家写多部传记,一个传主拥有多部传记的现象屡见不鲜。

传记文学在题材内容开掘的广度与深度、艺术手法表现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远远超过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以及更早的现代传记文学30年。

同时,中国传记文学研究会等学术组织成立,促进传记文学研究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研究人才辈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成果丰硕喜人。

当代传记作家创作热情高涨,记录改革开放的步履,讴歌体现时代精神的杰出代表人物。

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为时代立传、为国家立传、为人民立传,真实生动地讲述了中国故事。

(取材于全展、李炳银等人的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我国传记文学发展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传记文学始于司马迁的《史记》,最初有“史传文学”之称。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届高三3月统一测试(一模)语文试卷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9届高三3月统一测试(一模)语文试卷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成语、俗语及节日名,恰当的一项是(3分)汉字的语义在变化,但没有脱离本义变化. 如“巧”,技也,本义为“技艺高明”,“①”中的“巧”用的就是本义;“②”中的“巧”是由本义引申出的“灵巧、能干”之意。

另外,还有源于牛郎织女传说的“③”,这里的“巧”也与其本义密切相关。

A. ①巧夺天工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③乞巧节B. ①巧立名目②无巧不成书③巧女节C. ①巧夺天工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③巧女节D. ①巧立名目②无巧不成书③乞巧节2. 多年来邻居奶奶一直很关心李明,奶奶生病了,李明带着礼物去看望。

进门后,李明说了很多问候的话,下列各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奶奶,听说您得了很重的病,我来看您了。

B. 奶奶,我家水果太多,没人爱吃,您就吃吧。

C. 奶奶,您一直很硬朗,怎么一下子就病成这样了!D. 奶奶,我还带了您最爱吃的点心,您一定要多吃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

一场秋雨,一层凉意。

东京大学校园里的银杏开始①、进校门便是一地金黄。

如果恰逢正午的太阳,景色更为壮观。

报载北京前两天下雪,想来北大校园里的银杏早已②。

银杏有大小,—地金黄的时间也有先后,可两座校园确有不少相似之处,难怪刚来时老有梦里曾相见之感。

客居异国,不免思乡。

忽忆起杜牧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并无牧之之才气,也难得“烟花三月下扬州”,只是凭空觉得“十年一觉”四字惊心动魄。

曲指算来,从我第—次到北大寻梦,到今秋东渡访学,刚好十年。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更何况适逢从“而立”走向“不惑”?倘若不是此次偶然的出游,造成—种时空的距离和陌生化的效果,或许不会如此清醒地“追忆逝水年华”,也不会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十载燕园梦的③。

3. 文中画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确有B. 薄幸C. 曲指算来D. 东渡4. 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凋零飘落飘逝B. 飘落飘逝凋零C. 飘落凋零飘逝D. 飘逝凋零飘落5.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2分)A. 一场秋雨,一层.凉意B. 一盏.明月静悬高空C.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D. 一缕.花香浸润心间6. 扬州三月美,瘦西湖景最佳。

石景山区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石景山区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辛弃疾不像陶渊明那样,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

(2)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

《林琴南致蔡孑民书》是他讲得最为的一篇。

(3)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

A . 半途而废眉开眼笑栩栩如生B . 浅尝辄止眉飞色舞惟妙惟肖C . 半途而废眉飞色舞栩栩如生D . 浅尝辄止眉开眼笑惟妙惟肖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云”就是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其中的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保证“云”长生不老。

B . 甲流危害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因为不仅甲流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了发展。

C . 广东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擅长生活环境的描摹,旋律流畅明快、悠扬悦耳,表现手法丰富多变,流露着活泼的南国生活情趣的状况。

D . 李、王两家有很深的家族矛盾,但是经过村委会的多次调解协商,两家的矛盾不但没有得到半点缓和,反而越闹越大。

3. (2分) (2016高三上·龙江期中)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电外科设备、激光刀、超声手术刀等工具在手术中广泛使用,使得现代医学工作更加便捷有效,但同时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手术烟雾也给广大医务人员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隐患。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等权威机构,已证实手术烟雾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北京石景山2022高三一模测试-语文

北京石景山2022高三一模测试-语文语文试题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终止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注啬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流线型金榜提名纤.(xiān)维司乘.(chèng)人员B.坐谈会不落窠臼提供.(gòng) 既往不咎.(jiù)C.敝篷车毋庸置疑间.隔(jiàn) 风尘仆.(pǔ)仆D.打前站按部就班剔.除(tī) 咄.(duō)咄逼人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句是A.在距今年欧洲杯开赛不到四个月的时候,卡佩罗教练与英足总因队长人选问题一亩不合,拂袖而去,他的辞职令英足总陷入尴尬境地。

B.为了吸引年轻观众,提高收视率,本届春晚导演组真是大动干戈,不但通过新栏目“我要上春晚”高调选秀,更换调整主持人也毫不手软。

C.阅读是生命的光合作用,生命的质量需要用阅读来锻铸,人的精神因阅读而蓬勃葱郁,气象万千。

至乐无如读书,生命若无阅读,便味同嚼蜡。

D.《焦点访谈》报道了苏泊尔不锈钢炊具锰含量超标并可导致帕金森症后,苏泊尔一度成为众矢之的,而部分消费者几乎到了谈“锰”色变的程度。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经济学者撰文指出:关于中国来说,徘徊于廉价势工模式的外向型经济的潜力已全部开释殆尽,低技术经济进展模式已走到末路。

B.成人歌曲音调较高、音域较宽,经常唱如此歌曲的小孩,会对声带造成严峻损害。

此外,迎风唱歌或唱歌后喝冷饮,也会损害声带。

C.贾平凹的获奖小说《秦腔》以细腻平实的语言,表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乡村的价值观念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

D.电梯在运行中突然发生故障,乘客应赶忙通过警铃或紧急通知监控人员,切勿采取拍打按钮、厢体以及强行撬门等行为,以免发生意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3月统一测试(一模)语文试卷本试卷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17分。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成语、俗语及节日名,恰当的一项是(3分)汉字的语义在变化,但没有脱离本义变化. 如“巧”,技也,本义为“技艺高明”,“①”中的“巧”用的就是本义;“②”中的“巧”是由本义引申出的“灵巧、能干”之意。

另外,还有源于牛郎织女传说的“③”,这里的“巧”也与其本义密切相关。

A. ①巧夺天工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③乞巧节B. ①巧立名目②无巧不成书③巧女节C. ①巧夺天工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③巧女节D. ①巧立名目②无巧不成书③乞巧节2. 多年来邻居奶奶一直很关心李明,奶奶生病了,李明带着礼物去看望。

进门后,李明说了很多问候的话,下列各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奶奶,听说您得了很重的病,我来看您了。

B. 奶奶,我家水果太多,没人爱吃,您就吃吧。

C. 奶奶,您一直很硬朗,怎么一下子就病成这样了!D. 奶奶,我还带了您最爱吃的点心,您一定要多吃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7题。

一场秋雨,一层凉意。

东京大学校园里的银杏开始①、进校门便是一地金黄。

如果恰逢正午的太阳,景色更为壮观。

报载北京前两天下雪,想来北大校园里的银杏早已②。

银杏有大小,—地金黄的时间也有先后,可两座校园确有不少相似之处,难怪刚来时老有梦里曾相见之感。

客居异国,不免思乡。

忽忆起杜牧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并无牧之之才气,也难得“烟花三月下扬州”,只是凭空觉得“十年一觉”四字惊心动魄。

曲指算来,从我第—次到北大寻梦,到今秋东渡访学,刚好十年。

人生能有几个“十年”?更何况适逢从“而立”走向“不惑”?倘若不是此次偶然的出游,造成—种时空的距离和陌生化的效果,或许不会如此清醒地“追忆逝水年华”,也不会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十载燕园梦的③。

3. 文中画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确有B. 薄幸C. 曲指算来D. 东渡4. 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凋零飘落飘逝B. 飘落飘逝凋零C. 飘落凋零飘逝D. 飘逝凋零飘落5.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2分)A. 一场秋雨,一层.凉意B. 一盏.明月静悬高空C.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D. 一缕.花香浸润心间6. 扬州三月美,瘦西湖景最佳。

在瘦西湖公园东北门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风生碧涧鱼龙跃”,下面对句是其下联的一项是(2分)A. 山色迎人秀可餐B. 松排山面千重翠C. 月照青山松柏香D. 地辟天开指顾中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 杜牧是晚唐杰出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贺并称“小李杜”。

他以七言绝句著称,且擅长文赋,有《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B. “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盂浩然是李白非常欣赏的诗界名士,李白曾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诗句称誉之。

C. “而立”、“不惑”出自《论语》,是古人形容年龄的词语,与之相类的词语还有“弱冠”“耳顺”“花甲”“古稀”“耄耋”等等,今人也时有使用。

D. “追忆逝水年华”一语,恰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代表作之名,《追忆逝水年华》这部小说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训蒙大意示教读注明·王守仁古之教者,教以人伦。

后世记诵词章之习起,而先王之教亡。

今教童子,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

其栽培涵养之方,则宜谚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乌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故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

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

讽乏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

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

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

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

偷薄庸劣,日趋下流。

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凡吾所以教,其意实在于此。

恐时俗不察,视以为迂,且吾亦将去,故特叮咛以告。

尔诸教读,其务体吾意,永以为训,毋辄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

念之念之!注:教读,社学的教师。

8.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心..喜悦中心:内心B. 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而:却C. 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渐:接近D. 改废其绳墨..绳墨:规矩9.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也用来在吟唱诗歌中消耗他们蹦跳呼喊的精力B. 日惟督以句读课仿每天只是用标点断句、课业练习督促他们C. 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伺机逃避、掩饰遮盖来达到他们嬉戏玩耍的目的D. 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一定能成就“蒙以养正”的功效了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作者对重视道德培养的古代教育十分推崇,并依其意提出自己的儿童启蒙教育理念。

B. 作者认为顺应儿童天性,以歌诗、习礼等熏陶渐染,才能真正实现先王立教之深意。

C. 作者对当时功利化的教育方式深恶痛绝,指出其导致儿童厌学甚至犯罪等现象出现。

D. 作者的教育理念,当时人难以认同,但今天看来,他的启蒙之道具有超时代的价值。

11. 作者提出了进行儿童启蒙教育的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共同的导向是什么?(4分)12. 作者认为“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联系现实谈一谈。

(不少于200字)(12分)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3.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5分)村居遇雨,来往绝人。

自晨昏侍食之外虽妻子罕见居植修竹间有鸟鸣女墙低槛疑近山岫昼则雠校史书夜则屈伸一榻谢绝肥甘疏远苦醴胸中无思或会古今得失一顿足而已。

如此数日,天亦将晴,人亦将至,我亦将出,不可以不记也,因就灯书之。

(宋懋澄《与范大》)14. 阅读下面的宋词与诗评,完成①、②题。

(7分)【宋词】踏莎行宋·秦观晓树啼莺,晴洲落雁。

酒旗风飐注村烟淡。

山田过雨正宜耕,畦塍处处春泉漫。

踏翠郊原,寻芳野涧。

风流旧事嗟云散。

楚山谁遣送愁来,——夕阳回首青无限!注:飐(zhǎn),风吹使颤动。

【诗评】周汝昌说:“秦郎这词,通篇精彩全在结尾一句,真好一个‘夕阳回首青无限’!”认为它足可媲美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一诗结尾“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二句,堪称千古名句。

①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开篇三句,以晓莺、晴雁、酒旗、村烟描绘出一派田园春景,令人迷醉。

B. “山田”二句写雨后土润、泉流活活,“漫”字更令春之气息溶漾而出。

C. 词人踏青拾翠之际忆及旧事,见美景依旧,而自身孑然,不由感伤嗟叹。

D. 全诗写景平实,用语自然,氛围恬淡,表现了词人闲适悠然的避世情怀。

②对“夕阳回首青无限”一句,你如何评价?请与钱起诗句对比赏析,说明理由。

(4分)15.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8分)①梦游天姥,仙境消失,李白返回现实,此刻最能抚慰心灵的是“且放自鹿青崖间,____________”。

②李清照的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化用了《国殇》中“身既死兮神以灵,”一句,展现出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

③在《书愤》中,陆游借评价诸葛亮的“出师一表真名世,”之句浇胸中块垒,抒报国之志。

④这个简朴甚至有些寒酸的老旧院子之所以被人们称为“最美县委大院”,是因为这里的党政机关有务实清廉之风,正可谓“斯是陋室,”。

⑤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中都有对英雄人物的精彩描绘:周瑜“雄姿英发,,谈笑间,”;曹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①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提笔忘字”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很多字我们能认,却搞不清楚如何来写。

②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刚刚普及的时候,社会存在—种焦虑;英文26个字母很轻易就解决了输入问题,汉语怎么办?当时很多人包括语言学家都很悲观。

但现在汉字输入问题已经彻底解决,所谓“汉字危机”也就不存在了。

现在汉字的问题主要在使用层面,如“提笔忘字”,这样的问题的确对汉字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但总体上危机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汉字作为一种文字的前途状况现在看来是一片光明。

③现代以来,汉字经历了两次书写工具的巨大变革。

一次是硬笔取代了软笔。

这次变革在整个20世纪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对于书写的理解,也使书法艺术变为毛笔存在的理由。

一次是电脑普及带来的汉字输入方式的变革。

这使笔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被淡化。

两次变革都带来了汉字书写方式的改变,使书写更加方便的同时,也使书法由一种普及性的文化变为一种独特的“小众”艺术,写字的传统境界受到了冲击。

我们应该在承认和尊重变化的同时,也珍惜和传承书写文化这弥足珍贵的遗产。

④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个字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文字经历了很长的演变,里面包含着很多文化的意蕴,需要我们终身学习。

手写汉字是接触中国文化核心的重要方式,也是最直接面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是丰富多彩且博大精深的。

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有汉字的贡献和影响,即所谓的“书同文”。

⑤另外,汉字的书写本身是一门艺术,方块字造就了一种文化上的美感,在艺术上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光是一个文化的符号,本身还具有独特的、独立的价值。

书法和绘画等同样是重要的中国艺术形式。

这是其他文字,比如拼音文字很难达到的。

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划,精妙组合。

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

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⑥书写对我们来说就好像练跑步一样,要是老不跑步就会四肢懒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