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水泥烧成系统介绍&李安平
烧成系统

烧成系统1、系统简介:熟料煅烧系统作为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承担着将生料烧成熟料的重要作用,人们形象的称之为水泥厂的心脏。
近几十年来,水泥工业窑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现在以窑外分解技术的迅速崛起,它在提高生产效率有效降低熟料单位热耗方面的巨大优势,使之成为目前水泥行业的主要技术。
2、系统生产工艺过程生料喂入一级旋风筒进风管道开始,经预热、预分解后入回转窑煅烧成水泥熟料,通过倾斜推动篦式冷却机的冷却、破碎并卸到链斗输送机输入熟料库为止。
本系统分为:生料预热与分解、三次风管、熟料煅烧、熟料冷却破碎及输送熟料四大部分。
3、系统的组操作系统的启动是要依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否则会对设备造成伤害的。
①组启动顺序:窑中稀油站系统→窑头一次风机→油泵→间歇辅传翻窑→窑头喂煤空压机组→窑头喂煤螺旋泵组→窑头喂煤秤→熟料库顶收尘组→熟料输送组→窑头电收尘组→冷却机干油泵→冷却机拉链机锤破组→冷却风机(组)→窑尾收尘回灰及增湿塔回灰系统→启动高温风机稀油站及液力偶合器加油站→窑尾收尘后排风机→连续慢翻窑→启动高温风机→称重仓收尘组→喂料风机组(空压机组)→喂料组→入称重仓→生料库底风机组→分解炉喂煤组→用主传连续翻窑→分解炉喂煤→启动冷却机→窑头(窑尾)收尘高压送电→启动冷却机(二组)。
②组传顺序止料、止分解炉后的顺序基本与组启动顺序相反。
4、点火烘窑、投料A:点火升温①升温速度、窑盘车间隔时间严格按照升温曲线进行。
②点火前,启动冷却机一室1~2台充气梁篦板鼓风机,液压挡轮,窑头密封风机。
或通过调节窑尾收尘器排风机进口阀门开度来控制窑尾负压约-50~-100Pa.③点火。
有专人观察点火情况。
④升温初期的火焰容易熄灭,应特别注意拉风要适宜;如果熄灭,等2分钟后再点火。
⑤在升温过程中,如需调节一次风阀门开度,幅度要小,避免一次风机吹灭火焰。
⑥在整个升温过程中,应根据窑尾温度,用辅助传动慢翻窑,大体要求如下:*天气下雨时根据实际情况相应的缩短慢转时间间隔。
烧成系统简介讲解

窑 尾 密 封 装 置
2.2传动装置
主传动系统由主电动机、主减速器、小齿轮等组成, 主减速器与小齿轮之间采用膜片联轴器联接。主电动 机尾部带有测速发电机为显示窑速的仪表提供电源。
为保证主电源中断时仍能盘窑操作,防止窑筒体弯曲, 并便于检修,设有辅助传动装置:由电动机、减速器 等组成。辅助电动机上配有制动器,防止窑在电动机 停转后由于在物料,窑皮的偏重作用下反转。
二、烧成工艺流程简介及设备介绍
一、生料入窑
1 、生料入窑工艺流程 生料从生料入库提升机送入库顶输送斜槽或生料分配器后,
经过联结分配罐上的多条输送斜槽输送,喂入库中。库底 板上布满充气箱,依要求将库底分成若干个充气区。库中 心有一锥形中心室,中心室外为外环区,生料从外环区进 入中心室,再由中心室卸入库底卸料装置,由空气输送斜 槽、胶带斗式提升机、预热器顶部斜槽输送,经逆止阀、 气动闸板阀喂入窑尾预热器
大齿圈装置
大齿圈装置
2.5支承装置 2.5.1支承装置的作用 支承装置是回转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着窑筒体
的全部重量,并对窑筒体起定位作用,使其能安全平 稳地进行运转。 2.5.2轮带的作用(采用的为矩形轮带) 1)传递筒体重量至托轮 2)支承筒体在托轮上滚动 3)增加筒体截面刚度 轮带与垫板采用活套式,为适应筒体的热膨胀,轮带内 径与垫板外径留有间隙,一般情况下窑头处此间隙比 窑尾大一些,窑头为9mm,窑尾为6mm.当垫板磨损间隙 变大时,要及时更换,否则会因热膨胀过大导致筒体开 裂及耐火砖脱落.
固相反应(固体状态下进行的放热反应) 粘土及石灰石分解的氧化物进行反应,形成铝酸三钙 ( C3A),铁铝酸四钙( C4AF)及硅酸二钙( C2S).
熟料烧成(1300℃的液相情况下进行) C2S+ CaO = C3S
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新型干法生产线烧成系统窑头工艺设计

关键词:物料平衡、新型干法生产、篦冷机、电收尘、
ABSTRACT
This designisone 5000tons of cementclinkerproductionlines burningdrykilnsystem ofsome ofthe design.In order todesign morereasonable and perfect,I revieweda lot of information, and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daily output of5,000 tons ofcement clinkerproduction line ofnew drykilnsystempractical examplesto makehis owndesign results.But has very many Shortcoming existence, therefore looks forgiveness. Under I introduce my design mentality. 1.Kiln choice:in the selection process of Kiln, Icalculate thetheoretical formulausedkiln, and I alsofindthe actualmanufacturerof thesituation, finally, Isetmycombination;2.Mass balance computation: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formula(limestone saturation coefficient, silicic acid rate, alumina rate)calculates, obtains the appropriate rate value.Determinethe finalratio of raw materials;3.Material balancecalculationsbased on previousresults, combined withtheoretical formulaand the application ofselectedmodelsderivedinstance;4.Appurtenance shaping: The appurtenance includes,Clinkercrusher,clinkerzippermachines,centrifugal fans,pulverized coal burner.The equipment although is small, but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lso is essential.
第三部分 烧成系统

第三部分烧成系统烧成系统包括四个子系统: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篦冷机。
水泥熟料的煅烧指将水泥生料喂入窑系统,经干燥、预热、分解、烧成反应,最后冷却成水泥熟料的过程。
干法生产就是将原料烘干后粉磨或同时烘干与粉磨成生料粉,而后喂入干法窑内煅烧成熟料称为干法生产。
水泥熟料煅烧的关键是:碳酸盐的分解和水泥熟料矿物烧成反应。
在水泥熟料的煅烧过程中,900℃以下主要是吸热反应,可视为预热阶段;1000~1450℃则以放热反应为主,称为烧成阶段。
物料在悬浮预热器内的停留时间约30s左右,而在炉子内的停留时间只有6s左右。
大部分时间都在窑内,约30min左右。
第一节预热器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均采用旋风预热器,(其结构如右图)物料从上一级下料管下来后,被下一级管道上来的热气流吹上去,在管道内迅速换热,然后进入旋风筒内进行气固分离,气体从内筒上升到上一级管道,物料则被分离下来,进入下一级。
二、它的热交换主要发生在管道中,而分离则完全是在旋风筒内。
众多的资料表明,气固间80%以上的热交换是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热交换方式以对流换热为主。
物料在转向被加速的起始区段内完成换热。
物料与气体完成换热后,必须进行气固分离,分离出的物料向高温区(下一级预热器,分解炉或回转窑)运动,进行进一步的预热、分解或煅烧。
否则,物料将随气流一起流向低温区,使预热效果降低,甚至起不到预热作用。
小结:预热器不仅仅是预热作用,还有有一定的分解功能(MgCO3的分解温度为600℃)。
第二节分解炉一、分解炉的主要作用就是碳酸盐的分解。
碳酸盐的分解热耗最大,因此在该阶段增设喷煤管(或叫火嘴)以提供足够的热量。
二、碳酸钙的分解特点强吸热反应:900℃时分解吸热1660KJ/Kg烧失量大:每100Kg CaCO3分解,排出44Kg CO2气体,留下56 Kg CaO。
在不过烧(低于900℃)的情况下,燃烧产物体积变化不大,比原来仅收缩10~15%,因此所得石灰具有多孔结构,对于在固相反应中加快CaO与其他组分的化学反应速度是有益的。
水泥烧成系统工艺简介

水泥烧成系统工艺简介煤粉制备一、燃煤预均化的目的和意义目的:由于购进燃煤供应厂商的不同,供应厂商开采方式和时间的不同,使购进燃煤的质量存在一定差异,为了减轻燃煤发热量和灰分、挥发分波动对熟料煅烧过程的影响,所以需对燃煤进行预均化。
意义:预均化堆场能均化原料成分,减少质量波动,以利于生产质量更高的熟料,并稳定烧成系统的生产;可以扩大资源的利用;可以放宽质量控制要求,降低购入成本;对粘湿物料适应性强;为工厂提供长期稳定的原料,为稳定生产和提高设备运转率创造条件;自动化程度高。
二、预均化堆场的布置形式和堆取料方式1、预均化堆场的布置形式通常采用矩形和圆形两种布置方式。
2、堆料方式通常有人字形堆料法、波浪形堆料法、水平层堆料法、横向倾斜层堆料法、纵向倾斜层堆料法、chevcon堆料法。
3、取料方式通常采用端面取料和侧面取料。
三、燃煤堆取料设备1、堆料机可分为天桥(顶部)带堆料机、悬臂式带堆料机、桥式带堆料机和耙式堆料机。
按取料方式可分为端面取料机和侧面取料机。
(1)桥式刮板取料机A、工作原理B、结构特点(2)耙式取料机(悬臂式耙式取料机)A、工作原理四、影响均化效果的因素1、原料成分波动2、物料离析作用3、堆料端部锥体的影响4、堆料机布料不均5、堆料总层数二、煤粉制备工艺流程三、煤粉与一次风的关系及煤粉燃烧机理(一)煤粉与一次风的关系什么是一次风?就是输送煤粉的空气,并提供煤挥发分燃烧的风。
一次风对煤粉起输送作用,同时还供给煤挥发分燃烧所需的氧。
喷煤管内风速要保证煤粉在输送的过程中不会在管内沉落下来,一般控制在20~30m/s,过大则阻力损失太大。
喷煤管出口处一次风流速必须大于火焰传播速度,以防回火。
煤的火焰传播速度一般为14m/s 左右。
在保证喷出速度大于火焰传播速度的同时还必须保证煤粉颗粒有一定射程,并在射程内呈悬浮状态,以保证火焰有一定长度,喷出口风速控制在50~70m/s。
煤粉流股喷出后,流股截面积逐渐增大,速度也逐渐降低,当降至火焰传播速度后,维持一定焰面,便是火焰根部的位置。
2012年水泥烧成系统介绍

提高分离效率的措施
K I S E N
增加旋风筒内的切向速度,提高气体外旋流强度, 提高分离效果; 采用合适的内筒直径,降低内旋流强度,防止已 分离的物料再次被带走; 在旋风筒的出料口上方装设防扬尘隔板,避免二
次飞扬,提高分离效率; 避免环形空间的纵向环流、排气管下口附近的短 路流、排尘口附近的偏流,提高分离效率; 采用高效、灵活、可靠的翻板阀,达到有效的锁 风,防止旋风筒内漏风、串风,提高分离效率; ……………………
K I S E N
南京凯盛培训材料 2019年
物料的换热时间
颗粒表面温度或气体温度(%)
100
K I S E N
40 m
80 60
50 m
100 m 120 m
40 20 0 0 0.05 0.1 0.15
加热时间(sec)
大小不同的石灰石颗粒悬浮在气流中的加热时间
预热器的换热
预热器系统换热主要发生在管道内; 管道内气固换热效果关键取决于物料分
K I S E N
散状况;
设计、安装的关键:
旋风筒之间的连接管道高度;
撒料板、撒料箱
B.Vosteen认为:悬浮状态下,颗粒大小和级配对传
热速率有很大影响,且比较充分分散的生料粉在管道内的传 热相当快。
Zurakowski.S认为:在悬浮状态中,气体对生料颗
粒加热所需的时间是很短的。
预热器阻力损失
采用结构合理、运行可靠的旋风筒,追求高换热 效率; ……………………
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
K I S E N
采用不对称五边形进风口设计,防止物料在进风 口处堆积而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 对于高温区的旋风筒,通常采用不对称的偏心锥 斗,破坏物料因高温而发生粘结、结拱,保证旋
水泥烧成系统余热回收采暖换热器研制、开发与应用
接处 的影 响 22 计 算 举例 .
现 在 以 25 0 d级 水 泥 厂 办公 区 采 暖 换 热 器 验 0 t / 证 计 算举 例 :
温度 的变 化 带来 的热 膨胀 . 使管 道 的连 接处 容 易造 成 开 裂漏水 。 须解 决和 消 除 由于 系统 热变 形对 管道 连 必
司设 计 的 山西 中条 山新 型建 材 有 限 公 司 25 0 d生 0 t / 产 线 公 司 的余 热 采暖 系统 主要用 于 其办 公室 的冬 该
本产 品于 2 0 0 6年初 天 津朴诚 科 技 有 限公 司提 出
换 热 系统要 求水 质必 须是 软 化后 的水 . 以防 止在 水流 动 过程 中结 垢 , 堵塞 管 道 。 在水 进入 系统 之 前 , 须设 必 置水 质 软化 装置 。
() 4 关键 技术 之 四— — 管道 连 接处 防漏 。 由于本
构想 ,并 与朝 阳重 型矿 山机 器有 限公 司 联合 开 发 , 由
后 者 负责 制 作 。经 过 工 程 技 术 人 员 的艰 苦 劳 动 . 于 20 0 6年 8月开 发成 功 .并 于 当年应 用 于 天津 朴 诚公
系统 属 于热 工设 备 . 备在 运行 过 程 中必 然产 生 由于 设
1 干 法烧 成 系 统 余 热 采 暖 简 介
本 装 置 适用 于水 泥 干 法烧 成 系 统 。主要 是 用 于
回 收水 泥烧 成 系统 尾 气 中 的算 验 证
21 几项 关键 技术 .
本换 热 系统包 括 以下 几部分 :给水 循 环 系统 、 换
水泥烧成系统设计简介
水泥作业班级:B080406学号:B08040622姓名:王永州水泥烧成工艺概述生料在旋风预热器中完成预热和预分解后,下一道工序是进入回转窑中进行熟料的烧成。
在回转窑中碳酸盐进一步的迅速分解并发生一系列的固相反应,生成水泥熟料中的矿物。
随着物料温度升高近时矿物会变成液相,溶解于液相中的和进行反应生成大量(熟料)。
熟料烧成后,温度开始降低。
最后由水泥熟料冷却机将回转窑卸出的高温熟料冷却到下游输送、贮存库和水泥磨所能承受的温度,同时回收高温熟料的显热,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和熟料质量。
一.水泥烧成系统工艺流程1)生料由生料库内经气动闸板阀、电动流量阀、斜槽进入喂料缓冲仓,入窑生料从喂料缓冲仓卸出经气动闸板阀、电动流量阀、斜槽后,经冲击固体流量计计量后至喂料斜槽、再进入斗提提升至预热器顶部,通过分料阀、斜槽进入预热器;从喂料缓冲仓卸出的生料,也可经旁路系统:即经气动截止阀、电动流量阀、斜槽后,至喂料斜槽,再经斗提提升至预热器顶通过分料器分料至斜槽进入预热器内。
旁路系统采用斗提功率计量。
2)均化好的生料在预热器顶部喂入一级筒与二级旋风筒之间的风管,开始生料的预热和气固分离;分解炉的废气进入底层旋风筒,生料与热气体渐次逐级交换热量;旋风筒中分散的生料通过生料溜子进入下一级热交换器,气体则流入上一级热交换器。
物料最后到分解炉的温度约为800℃,安装在生料溜子下部的撒料箱确保物料分布均匀;安装在各级旋风筒的空气炮装置是为了有规律地或者非经常性地喷吹旋风筒的锥部。
3)分解炉:为了提高入窑物料分解率,将四级筒下料溜管通过分料阀一分为二的双溜管入分解炉;确保入炉生料充分混合与分解,三次风入炉方向为径向;出窑废气入炉方向为轴向;入炉煤粉采用两根三通道喷煤管;由两侧入炉燃烧;这为燃料的充分燃烧及降低废气中的Nox浓度创造了条件;喂入分解炉的生料在最低一级旋风筒内分离后经下料溜子及窑尾烟室,以840-860℃的温度喂入回转窑内煅烧。
水泥烧成系统工艺简介
煤粉制备一、燃煤预均化的目的和意义目的:由于购进燃煤供应厂商的不同,供应厂商开采方式和时间的不同,使购进燃煤的质量存在一定差异,为了减轻燃煤发热量和灰分、挥发分波动对熟料煅烧过程的影响,所以需对燃煤进行预均化。
意义:预均化堆场能均化原料成分,减少质量波动,以利于生产质量更高的熟料,并稳定烧成系统的生产;可以扩大资源的利用;可以放宽质量控制要求,降低购入成本;对粘湿物料适应性强;为工厂提供长期稳定的原料,为稳定生产和提高设备运转率创造条件;自动化程度高。
二、预均化堆场的布置形式和堆取料方式1、预均化堆场的布置形式通常采用矩形和圆形两种布置方式。
2、堆料方式通常有人字形堆料法、波浪形堆料法、水平层堆料法、横向倾斜层堆料法、纵向倾斜层堆料法、chevcon堆料法。
3、取料方式通常采用端面取料和侧面取料。
三、燃煤堆取料设备1、堆料机可分为天桥(顶部)带堆料机、悬臂式带堆料机、桥式带堆料机和耙式堆料机。
按取料方式可分为端面取料机和侧面取料机。
(1)桥式刮板取料机A、工作原理B、结构特点(2)耙式取料机(悬臂式耙式取料机)A、工作原理四、影响均化效果的因素1、原料成分波动2、物料离析作用3、堆料端部锥体的影响4、堆料机布料不均5、堆料总层数二、煤粉制备工艺流程三、煤粉与一次风的关系及煤粉燃烧机理(一)煤粉与一次风的关系什么是一次风?就是输送煤粉的空气,并提供煤挥发分燃烧的风。
一次风对煤粉起输送作用,同时还供给煤挥发分燃烧所需的氧。
喷煤管内风速要保证煤粉在输送的过程中不会在管内沉落下来,一般控制在20~30m/s,过大则阻力损失太大。
喷煤管出口处一次风流速必须大于火焰传播速度,以防回火。
煤的火焰传播速度一般为14m/s 左右。
在保证喷出速度大于火焰传播速度的同时还必须保证煤粉颗粒有一定射程,并在射程内呈悬浮状态,以保证火焰有一定长度,喷出口风速控制在50~70m/s。
煤粉流股喷出后,流股截面积逐渐增大,速度也逐渐降低,当降至火焰传播速度后,维持一定焰面,便是火焰根部的位置。
水泥公司烧成系统岗位培训教案
水泥公司烧成系统岗位培训教案第一章:烧成系统概述1.1 烧成系统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作用1.2 烧成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3 烧成技术的演变与发展第二章:原料准备与预处理2.1 原料的选择与配比2.2 原料的预处理工艺2.3 原料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第三章:生料煅烧与熟料冷却3.1 生料煅烧过程的控制参数3.2 熟料冷却工艺及设备3.3 煅烧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第四章:熟料储存与输送4.1 熟料库的类型与结构4.2 熟料输送设备及运行维护4.3 熟料储存与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第五章:预分解窑的操作与维护5.1 预分解窑的工作原理与结构5.2 预分解窑的操作要点5.3 预分解窑的维护与检修第六章:预分解窑的故障分析与处理6.1 预分解窑常见故障类型6.2 故障原因分析与诊断6.3 故障处理方法与预防措施第七章:烧成系统的节能与环保7.1 烧成系统节能技术途径7.2 环保要求和标准7.3 环保设备与措施第八章:烧成系统设备的运行维护8.1 设备运行条件与要求8.2 设备维护保养内容与周期8.3 设备故障处理与预防第九章:烧成系统的生产管理与优化9.1 生产计划与调度9.2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9.3 生产效率与成本控制第十章:安全操作与职业健康10.1 安全操作规程10.2 应急预案与事故处理10.3 职业健康与防护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烧成系统概述难点解析:理解烧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同作用,以及烧成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原料准备与预处理难点解析:掌握原料配比对水泥质量的影响,以及预处理工艺的操作要点。
三、生料煅烧与熟料冷却难点解析:了解煅烧过程中各种参数的调节和控制,以及熟料冷却技术的应用。
四、熟料储存与输送难点解析:熟悉熟料库的设计和操作要求,以及输送设备的维护保养。
五、预分解窑的操作与维护难点解析:掌握预分解窑的操作流程,以及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方法。
六、预分解窑的故障分析与处理难点解析:识别和分析预分解窑的故障原因,以及采取有效的故障处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风筒出口压力(kPa)
如何判断预热器塌料
-2 C5 C4
-3 C3 C2
-4 C1
-5
-6 t
P
燃尽时间与细度和挥发分
分解炉如何适应烧无烟煤
① 分解炉有效容积(包括分解炉及炉出口管道);
② 有效容积能满足气体停留时间的要求(通常大于 7s);
③ 通过分解炉的分料,控制炉下部及中部温度不致过 低;
18
16
14
y = -5E-08x2 + 0.0015x + 9.8507
R2 = 0.7828
12
10 0
2000
4பைடு நூலகம்00
6000
8000
产量 t/d
10000
12000
单位截面热负荷 GJ/㎡.h
物料在窑内的停留时间
停留时间 min
90
80 70
t 1.77L a SDi n
60
50
40
30
理论烟气生成量
1、利用元素分析的理论计算法 2、利用工业分析的经验估算法
3、利用发热量的经验估算法 发热量越高,烟气量越小(平均1.16Nm3/1000kcal)
生料分解放出气体量
0.265Nm3/kg熟料
氧含量与过剩空气系数
5000t/d废气量计算
热耗=720kcal/kg 预热器出口氧含量=2.5%(a=1.2)
温差 压力差
炉-C5 C5-C4 C4-C3 C3-C2 C2-C1 10~30 70~80 110~120 140~160 180~200 0.5~0.7 0.6~0.8 0.6~0.8 0.7~0.9 1.1~1.4
预热器基本参数
出口温度 出口压力 进口风速 出口风速 截面风速 高径比 落料点高度 内筒高径比
旋风筒分离效率与热效率
为使预热器热效率较高,旋风筒的分离效率与系统阻 力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匹配,研究表明旋风筒分离效率 对预热器热效率的影响顺序为:
h1>h5>h2、h3、h4
旋风筒分离效率推荐值
旋风筒 推荐值%
C1 C2 C3 C4 C5 95 80~84 83~86 85~87 85~88
降低预热器阻力措施
C1
C2
C3
C4
C5
分解炉
290~330 490~550 650~700 760~810 850~880 860~900
-4.2~-4.6 -2.9~-3.3 -2.3~-2.7 -1.7~-2.1 -1.2~-1.6 -0.8~-1.2
14~18
15~20
15~20
15~20
15~20
14~18
15~20
预热器出口温度高
① 预热器出口氧含量高(正常在2~3%); ② 煤质差,有不完全燃烧现象; ③ 生料易烧性差,煅烧要求温度高; ④ 熟料产量过低; ⑤ 撒料板有问题,物料分散效果差; ⑥ 旋风筒分离效果差; ⑦ 喂料点距旋风筒进口太短,换热时间不够; …………
预热器出口飞灰量大
① 翻板阀锁风不好,内漏风大,分离效率下降; ② 旋风筒进口速度太小; ③ 涡壳太小; ④ 旋风筒出口速度太大; ⑤ 内筒插入深度太小; ⑥ 旋风筒高径比小; ⑦ 旋风筒锥部有二次杨尘(加杨尘隔板); ……………
25 10
60 40
350
400
窑内各带长度
分解炉窑 超短窑
分解带
2~4D 1-2D
过渡带
5~6D 4~5D
烧成带
4~6D 3.5-4D
冷却带
0.5~1.0D 0.4~0.8D
回转窑内各带的长度与入窑分解率、窑速、喂料量、物料成 分、火焰长短等因素有关。 ① 入窑分解率越高,分解带越短; ② 窑速越快,烧成带、冷却带越短; ③ 物料量越大,过渡带越长; ④ KH越大、SM越大、IM越大,烧成带越短; ⑤ 火焰越长,烧成带越短。
备注 0.8~0.9 比例8~15%
单颗粒冷却数学模型
1999年B.Bentsen和B.P.Keefe采用单 颗粒传导对流换热原理,推导了单个熟 料颗粒的换热模型:
TTg
n
3B2i
e2nF0
T0Tg n1B22iBi2n24n
单颗粒冷却速率
熟料温度 ℃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降低进风速度,减少旋涡应起的阻力损失; 增加涡壳直径,在风速较低的情况下提高气体切
向速度,提高气体的旋流强度; 适当减少内筒插入深度,减少出风阻力损失; 加大内筒直径,降低出风速度,降低阻力; 流线型涡壳设计,减少局部回流和涡流,降低阻
力; 采用不对称五边形进口设计,减少局部阻力损失; 在旋风筒内筒上装设减阻器,减少阻力损失; 合适的旋风筒结构形式,降低局部阻力损失;
重点关注内容—预拉伸
冷态未预上拉
热态膨胀变形
冷态已预上拉
热态恢复常态
膨胀节的安装三要点
浇注料
填充料
浇注料
膨
胀
工作前
节
工
作
前
后
工作后
膨胀节的错误安装
膨胀节方向装反了
上
下
膨胀节间隙太小
未起到支撑作用
料管内浇注料接缝有问题
预热器出口温度安装位置
位置1
位置2
锥部环形测压管
如何判断预热器堵料
20
1.0
1.5
2.0
2.5
3.0
3.5
4.0
窑速 rpm
物料填充率
回转窑内物料的截面面积与窑的横截面面积之比为窑的填充率。填充率与窑 的直径无关,大约为517%。窑的填充率过高,会削弱窑内热传递。在窑的 实际操作中,窑的填充率不应超过13%。
填充率
0.0376G SD3i
a n
——窑内物料填充率,% G——单位时间通过窑内物料量,t/h
分解率与分解带长短
分解率% 40-50 60-70 80
85
90
95
100
3.0- 2.0-
分解带长度 6-6.5D 5.0D 4.0D
1.6D
0
3.5D 2.5D
单位容积产量
窑内风速
窑皮厚度与筒体温度
筒体表面温度
表面散热损失
项目 窑筒体 冷却机 预热器 分解炉 三次风管 窑头罩及窑尾烟室
优化翻板阀设计,使其做到动作灵活、锁风效果 好、安装检修方便,防止内漏风、串风,减少物 料浓度或多或少,稳定生产操作;
……………………
预热器出口风量的计算
理论空气需要量
1、利用元素分析的理论计算法 2、利用工业分析的经验估算法
3、利用发热量的经验估算法 发热量越高,需要空气量越小(平均1.08Nm3/1000kcal)
15~20
15~20
15~20
17~19
3~5
4~6
4~6
4~6
4~6
8~12
~3
~2
~2
~2
~2
5~6
5~6
5~6
5~6
1.4~1.7 0.8~1.1 0.8~1.1 0.8~1.1 0.8~1.1
热耗
Q = 1 68 -56 .× 9 G + 2 0 .0 59 0× 3G 2 4 Q = 1 06 -15 .× 6 G + 2 0 .01 08 × G 2 5
热耗与废气量的关系
Q Vo=0.26+51.37
1000
高温风机选型风量
7× 3 [1 .1 0 + ( 1 6 .4 - 1 ) 5 × 1 .0 ]+ 0 8 .2= 6 1 .4 5 N 6 3 /k 6 m .cg l
1000 1 .4× 6 56 0 × 10 0 × 3 0 0 + 5 2 00 × 713 .3 0× 1 1 .2 = 89m 7 3/h 00
合计
kcal/kg 30~40
2~4 10~20 8~15 10~18
1~4 60~100
各点风量
预热器出口 冷却风 冷却机废气 二次风 三次风 煤磨用风 送煤风 一次风
Nm3/kg.cl 1.20~1.60 1.90~2.20 1.10~1.40 0.26~0.30 0.50~0.65 0.10~0.15 0.04~0.05 0.02~0.03
……………………
提高分离效率的措施
增加旋风筒内的切向速度,提高气体外旋流强度, 提高分离效果;
采用合适的内筒直径,降低内旋流强度,防止已 分离的物料再次被带走;
在旋风筒的出料口上方装设防扬尘隔板,避免二 次飞扬,提高分离效率;
避免环形空间的纵向环流、排气管下口附近的短 路流、排尘口附近的偏流,提高分离效率;
24 271 3- 0 5 .50
其中1.45为对应于5%氧含量时的空气过剩系数。 富余系数取20%
正常温度、压力分布
C1
C2
C3
C4
C5
出口温度 290~330 490~550 650~700 760~810 850~880
出口压力 -4.2~-4.6 -2.9~-3.3 -2.3~-2.7 -1.7~-2.1 -1.1~-1.5
✓ 不得出现明火
预热器出口压力过高
① 旋风筒规格小,截面风速高(包括进口,出口); ② 内筒插入深度过大; ③ 窑尾烟室缩口过小(分解炉中部以上负压高); ④ 分解炉出口管道弯头结料严重(分解炉出口以上
负压高); ⑤ 旋风筒进口平管道过长,内部结料严重; ⑥ 三次风管阀门开度过小或结料多; ⑦ 旋风筒及风管漏风严重; ⑧ 烟室及缩口等部位结皮严重。
预热器级数和出口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