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陟,字殷卿,亳州人也》阅读答案翻译
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高三专项综合演练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高考试题

黔西北州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2021届高三语文最新专项综合演练文言文阅读文言翻译高考试题1.〔202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原文见“文言实词〞高考试题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21·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原文见“文言实词〞高考试题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奏〞〔上奏〕、“罢〞〔罢免〕、“辈〞〔人〕、“列部〞〔所部〕、“肃清〞〔严肃清正〕。
第二句重点词语是“使〞〔使者〕、“裘帽〞〔裘皮衣服和帽子〕、“复〞〔又〕、“召〞〔召回〕。
请注意,此句翻译最易错处是把“慰劳,赐裘帽〞的对象误作“熊鼎〞,把句子翻译成“皇上派遣使者慰劳熊鼎,赐给熊鼎裘皮大衣和帽子〞;实际上,皇上“遣使慰劳,赐裘帽〞是针对朵儿只班的,目的是想先稳住朵儿只班。
【答案】〔1〕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
〔2〕皇帝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旧唐书 奚陟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奚陟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原文:奚陟,字殷卿,亳州人也。
少好读书,登进士第,又登制举文词清丽科。
授弘文馆校书,寻拜大理评事。
佐入吐蕃使,不行,授左拾遗。
丁父母忧,哀毁过礼,亲朋愍之。
车驾幸兴元,召拜起居郎、翰林学士。
辞以疾病,久不赴职,改太子司议郎。
历金部、吏部员外郎、左司郎中,弥纶省闼。
又累奉使,皆称旨。
贞元八年,擢拜中书舍人。
是岁,江南、淮西大雨为灾,令陟劳问巡慰,所在人安悦之。
中书省故事,姑息胥徒,以常在宰相左右也,陟皆以公道处之。
时中书令李晟所请纸笔杂给,皆不受;但告杂事舍人,令且贮之,他日便悉以遗舍人。
前例,杂事舍人自携私入,陟以所得均分省内官。
又躬亲庶务,下至园蔬,皆悉自点阅,人以为难,陟处之无倦。
迁刑部侍郎。
裴延龄恶京兆尹李充有能政,专意陷害之,诬奏充结陆贽,数厚赂遗金帛。
充既贬官,又奏充比者妄破用京兆府钱谷至多,请令比部勾覆,以比部郎中崔元翰陷充,怨恶贽也。
诏许之。
元翰曲附延龄,劾治府史。
府史到者,虽无过犯,皆笞决以立威,时论喧然。
陟乃躬自阅视府案,具得其实,奏言:“据度支奏,京兆府贞元九年两税及已前诸色羡余钱,共六十八万余贯,李充并妄破用。
今所勾勘,一千二百贯已来是诸县供馆驿加破,其余并是准敕及度支符牒,给用已尽。
”陟之宽平守法,多如此类。
元翰既不遂其志,愤恚而卒。
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为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奚陟传》)译文:奚陟,字殷卿,亳州人。
奚陟年轻时爱读书,考中进士,又在皇帝亲自选拔人才的“制举”考试中,登文词清丽科。
被授予弘文馆校书,不久担任大理评事。
(朝廷曾让他)担任出使吐蕃的使者的副手,他没有接受,被授予左拾遗的职务。
他的父母去世,他异常悲伤以至毁损坏了身体,(他为父母守丧)超过了常礼,亲戚朋友都哀怜他。
皇帝到兴元视察,下诏授予他起居郎、翰林学士的职务。
他以患病为理由推辞,很久不赴职,(朝廷于是)改任他为太子司议郎。
韦陟,字殷卿阅读训练及翻译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陟,字殷卿,京兆万年人。
陟甫十岁,授温王府东阁祭酒。
风格方整,有文采,善隶书,一时名士皆与游。
开元初,丁父忧,杜门不出八年,与弟斌探讨典坟,俱有盛名。
张九龄一代辞宗,为中书令,引陟为中书舍人,时人以为美谈。
后为礼部侍郎,陟好接后辈,喜鉴于文,后生秀士,靡不谙练。
陟于鉴裁尤长,曩者主司取与,故事,取人以一试为高下。
陟令举人自通所工诗笔,先试一日,知其所长,然后依常式考核,片善无遗,关声盈耳。
迁史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誉为公平。
李林甫忌之,出为襄阳太守,寻移河东太守,充本道采访使。
十二年,入考华清宫,右相杨国忠恶其才望,恐其践台衡,阴使拾遗吴豸之诬劾陟以馈遗事,陟贬桂岭尉。
会安禄山陷洛阳,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
州豪杰皆说曰:“遁去,事宁乃出,不亦美乎?”陟慨然曰:“命当尔,其敢逃刑?”因谢遣,坚卧不出。
肃宗即位于灵武,有诏令陟赴行在,深器之,拜御史大夫。
杜甫上表论房琯有大臣度,辞旨迂诞,肃宗怒,令陟讯之。
陟奏曰:“杜甫所论房琯事,不失谏臣大体。
”上由此疏之。
会永王兵起,委陟招谕,乃授江东节度使。
与高适、来瑱会安州,陟曰:“今中原未平,若不斋盟质信以忠,以示四方,知吾等协心戮力,则无以成功。
”乃推瑱为地主,为载书,登坛曰:“皇天后土,实鉴斯言。
”辞旨慷慨,士皆陨泣。
陟早有台辅之望,间被李林甫、杨国忠所挤。
及中原兵起,天下事殷,陟常自谓经纬之器,遭后生腾谤,明主见疑。
乃叹曰:“吾道穷于此乎?有志不伸,得非天命乎?”常郁郁不得志,因遘疾,卒于虢州,时年六十五,赠荆州大都督。
(节选自《新唐书.韦陟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D)A.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誉为公平B.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誉为公平C.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誉为公平D.迁吏部侍郎/选人多伪集/与正调相冒/陟有声望/擿辨无不伏者/黜正数百员/铨综誉为公平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A.隶书,始创于秦朝,传说程邈作隶,汉隶在东汉时达到顶峰,上承楷书(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影响极大,书法界有“汉隶唐草”(“汉隶唐篆”)之称。
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高考二轮复习专题09文言文翻译与断句练含解析 试题

黔西北州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文言文翻译与断句〔练〕一练高考一、【2021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假设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HY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HY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闻其二孙HY事未觉察,即穷诘其奸,收考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HY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HY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HY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HY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HY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
《奚陟字殷卿》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奚陟字殷卿,其先自谯亳西徙,故为京兆人。
少笃志,通群书。
大历末,擢进士、文辞清丽科,授弘文馆校书郎。
德宗立,谏议大夫崔河图持节使吐蕃,表陟自副,以亲老辞不拜。
杨炎辅政,召授左拾遗。
居亲丧,毁瘠过礼。
朱泚反,走间道及车驾于兴元,拜起居郎、翰林学士,不就职。
贼平,改太子司议郎,历金部、吏部员外。
会左右丞缺,转左司郎中。
贞元八年,迁中书舍人。
于是江南、淮西皆大水,诏陟劳问循尉,所至人人便安。
中书史倚宰相势,常姑息,独陟遇之无假借。
先是,右省杂给视职田禀,主事与拾遗等,陟以奉稍为率,由是吏官有差。
中书令李晟有纸笔猥料积于省,它日以遗舍人,而杂事舍人常私有之,陟均舍寮无厚薄。
虽细务,皆身亲其劳,久益强力,人以为难。
迁刑部侍郎。
京兆尹李充有美政,裴延龄恶之,诬劾充比陆贽,数遗金帛,当抵罪,又干没京兆钱六十八万缗,请付比部钩校。
时郎中崔元翰怨贽,揣延龄指,逮系搒掠甚急,内以险文。
陟持平无所上下,具狱上,且言“京兆钱给县馆传,馀以度支符用度略尽”。
充既免,元翰不得意,以恚死。
陟寻知吏部选事,迁侍郎。
铨综平允,时谓与李朝隐略等,不能擿发清明如裴行俭、卢从愿也。
十五年,病痈,帝遣医疗视,敕曰:“陟,贤臣,为我善治之。
”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陟少自厎厉,著名节。
常荐权德舆为起居舍人知制诰,杨于陵为郎中,其后皆有名。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奚陟年轻时做事专心,并十分孝顺父母。
大历年间,考中进士,授任弘文馆校书郎。
德宗时期,皇帝诏令他出使吐蕃,但他都因为父母年老而辞不接受。
B.奚陟判案依据实际情况,不徇情枉法。
裴延龄诋毁京兆尹李充,用诬告的手段检举李充,但奚陟坚持公正审理,使李充得以免罪。
C.奚陟十分忠诚,面对危险也不退缩。
朱泚谋反时,很多将官因害怕而逃跑,而奚陟却抄小路追赶上皇帝,保护皇帝的车驾,后担任了起居郎、翰林学士。
D.奚陟选拔人才公平得当,深得人们的称赞。
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每日一题周末培优2含解析选修试题

黔西北州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周末培优【202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文言文,答复以下问题。
王涣字稚子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进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HY特选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
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王涣字稚子/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王涣字稚子/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王涣字稚子/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王涣字稚子/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推荐】旧唐书·殷峤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旧唐书·殷峤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殷峤,字开山,雍州鄠县人,司农卿不害孙也。
其先本居陈郡,徙关中。
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
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宫,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峤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
方庆善《三礼》之学,苟有疑滞,常就峤质问,必能咸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日:掌制诰之选也。
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
峤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峤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给事中。
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
时方盛夏,上表日: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
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
谨按《月令》: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不熟。
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戮,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公其思之,伏愿详依国典。
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
中宗纳峤所奏,遂令决杖,配流岭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
峤以蛮夷生梗,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
独建议以为不便。
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
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路由是历年不通。
峤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峤以与羲近亲,固辞机密,乃转太子詹事,谓人日:非敢求高,盖避难也。
及羲诛,峤竞免坐累。
峤多识典故,前后修撰格式、氏族及国史等,凡七入书府,时论美之。
十七年卒,年七十余,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曰节。
(摘编自《旧唐书殷峤传》)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掌制诰之选也。
新唐书崔隐甫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崔隐甫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新唐书崔隐甫传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新唐书崔隐甫传崔隐甫,贝州武城人。
解褐左玉钤卫兵曹参军,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浮屠惠范倚太平公主胁人子女,隐甫劾状,反为所挤,贬邛州司马。
玄宗立,擢汾州长史,兼河东道支度营田使,迁洛阳令。
梨园弟子胡雏善笛,有宠,尝负罪匿禁中。
帝以他事召隐甫,从容指曰:就卿丐此人。
对曰:陛下轻臣而重乐工,请解官。
再拜出,帝遽谢,与胡雏,隐甫杀之,有诏贳死,不及矣。
赐隐甫百缣。
孙佺败绩于奚,擢隐甫并州司马护边,会兄逸甫疾甚,未及行,诏责逗留,下除河南令。
累拜华州刺史、太原尹,入为河南尹。
居三岁,进拜御史大夫。
初,台无狱,凡有囚则系大理。
贞观时,李乾佑为大夫,始置狱,由是中丞、侍御史皆得系人。
隐甫执故事,废掘诸狱。
其后患囚往来或漏泄,复系之厨院云。
台中自监察御史而下,旧皆得专事,无所承谘。
隐甫始一切令归禀乃得行,有忤意辄劾正,多贬绌者,台吏侧目,威名赫然。
帝尝诏校外官岁考。
异时必委曲参审,竟春未定。
隐甫一日会朝集使,询逮检实,其暮皆讫,议者服其敏。
帝尝谓曰:卿为大夫,天下以为称职。
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夫累封清河郡公,卒,赠益州大都督,谥曰忠。
始,帝欲相隐甫也,谓曰:牛仙客可与语,卿常见否?对曰:未也。
帝曰:可见之。
隐甫终不诣。
他日又问,对如初。
帝乃不用。
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隐甫所至挈介自守,明吏治,在职以强正称云。
(选自《新唐书崔隐甫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梨园弟子胡雏善笛善:擅长 B.始置狱狱:案件C.隐甫执故事故事:旧例 D.多贬绌者绌:罢免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夫/B.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夫/C.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夫/D.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夫/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崔隐甫执法严正,无所回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奚陟,字殷卿,亳州人也。
少好读书,登进士第,又登制举文词清丽科。
授弘文馆校书,寻拜大理评事。
佐入吐蕃使,不行,授左拾遗。
丁父母忧,哀毁过礼,亲朋愍之。
车驾幸兴元,召拜起居郎、翰林学士。
辞以疾病,久不赴职,改太子司议郎。
历金部、吏部员外郎、左司郎中,弥纶省闼。
又累奉使,皆称旨。
贞元八年,擢拜中书舍人。
是岁,江南、淮西大雨为灾,令陟劳问巡慰,所在人安悦之。
中书省故事,姑息胥徒,以常在宰相左右也,陟皆以公道处之。
时中书令李晟所请纸笔杂给,皆不受;但告杂事舍人,令且贮之,他日便悉以遗舍人。
前例,杂事舍人自携私入,陟以所得均分省内官。
又躬亲庶务,下至园蔬,皆悉自点阅,人以为难,陟处之无倦。
迁刑部侍郎。
裴延龄恶京兆尹李充有能政,专意陷害之,诬奏充结陆贽,数厚赂遗金帛。
充既贬官,又奏充比者妄破用京兆府钱谷至多,请令比部勾覆,以比部郎中崔元翰陷充,怨恶贽也。
诏许之。
元翰曲附延龄,劾治府史。
府史到者,虽无过犯,皆笞决以立威,时论喧然。
陟乃躬自阅视府案,具得其实,奏言:“据度支奏,京兆府贞元九年两税及已前诸色羡余钱,共六十八万余贯,李充并妄破用。
今所勾勘,一千二百贯已来是诸县供馆驿加破,其余并是准敕及度支符牒,给用已尽。
”陟之宽平守法,多如此类。
元翰既不遂其志,愤恚而卒。
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为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奚陟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父母忧,哀毁过礼过礼:遵循常礼B.又累奉使,皆称旨称旨:符合上意C.陟以所得均分省内官均分:全都分给D.京兆尹李充有能政能政:治政才能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为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B.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为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C.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为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D.陟寻以本官知吏部选事/铨综平允/有能名/迁吏部侍郎所莅之官/时以为称职/贞元十五年卒/年五十五/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奚陟才学出众,深受皇帝信任。
虽然他曾多次推辞朝廷对他的任命,但皇帝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让他改任别的官职,如左拾遗、太子司议郎等。
B.奚陟恪尽职守,不负皇帝重托。
贞元八年,江南、淮西等地连降大雨造成灾害,朝廷令他前去巡视慰劳,他尽心尽力,使灾区的老百姓安居乐业。
C.奚陟勤于职事,不怕杂务缠身。
身为中书舍人,他常亲自处理中书省的纸笔等杂物,甚至亲自下到菜园劳作,这些琐屑之事,别的官员很难做到。
D.奚陟宽平守法,纠正冤假错案。
裴延龄勾结崔元翰,蓄意陷害京兆尹李充。
刑部侍郎奚陟查明案情,据实上奏。
崔元翰阴谋未能得逞,活活气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中书省故事,姑息胥徒,以常在宰相左右也,陟皆以公道处之。
(2) 府史到者,虽无过犯,皆笞决以立威,时论喧然。
【答案及解析】4.【答案】 A【考查点】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解释文言文中常用实词的能力。
【解析】A项,过礼:超过常礼,过,超过、超出(范围)。
对该项的判断,要注意前后语境,“毁”、“愍”,是重要信息点:“毁”,伤害身体;“愍”,同情、哀怜。
说明父母去世,奚陟的悲伤超过了常礼,以至伤害了身体,亲戚朋友都哀怜他。
5.【答案】B【考查点】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进行断句、准确把握阅读节奏的能力。
【解析】 B项读起来有节奏感,文从字顺。
其他三项均有因组合不当而节奏不和谐之处,A项将官职名“吏部选事”断开,C项将官职名“吏部侍郎”断开,D项将官职名“吏部侍郎”与“所莅之官”混为一谈。
【技巧点拨】用抓“官职名”的技巧应对。
本题涉及的官职名称较多,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判断其断句的正误。
运用这个技巧应注意两点:一是官职名不能断开,断开必错;二是将官职名和其前面的动词紧密结合起来,如“知吏部选事”、“迁吏部侍郎”、“赠礼部尚书”等,这些固定短语读起来节奏感很强,不能断开,断开必错。
其中,“赠礼部尚书”押后,不易出
错,各选项相同,可不再考虑。
6.【答案】 C【考查点】本题考查整体把握文意、概括传主事略及其品质的能力。
【解析】“亲自下到菜园劳作”不符合文意,奚陟亲自下到菜园,是细心地清点查看菜蔬之类细小的事物,而不是进行种菜之类的劳作。
判断该项,“皆悉自点阅”是关键,“点阅”,清点查看。
7.(1) 中书省有惯例,对某些官吏姑息迁就,因为那些人常在宰相身边,奚陟都以公平的态度对待他们。
(2) 府史每到一地,即使查不出(对方的)罪行,也都要用严刑判决案子来显示自己的威风,当时议论哗然。
【考查点】考查理解文意、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析】关键词:(1)故事(惯例、老规矩)、胥徒(某些官吏)、以(因为)、处(对待);(2)过犯(过错、罪行)、笞(笞刑,用板子毒打的酷刑,译为严刑拷打)、决(断案、判决案子)。
【技巧点拨】翻译文言句子,要抓好两个环节,一是抓住关键词,突破难点,带动全句;二是整合语句,使语意贯通。
这是应对此类试题的一般规律。
但不同的句子,解题技巧也有所不同,应因句而异,用不同的方法破解难点。
就本题而言,(1)句用“推导法”,该句难点是“姑息胥徒”,而“胥徒”又是难中之难。
在难点之后,有“以常在宰相左右也”,不难看出这个分句的意思是“因为他们常在宰相身边工作”,这样即可推导出“胥徒”是常在宰相身边的人,于是将其译为“某些官吏”“某些工作人员”等,进而可以看出,“姑息”意义不变,译为“姑息迁就”。
突破这个难点,即可对全句进行疏通、整合。
(2)句用“迁移法”破解难点。
该句难点是“笞决”。
《过秦论》中有“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意思是“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百姓”,将“鞭笞”迁移过来,即可译出“笞决”是“用严酷的刑罚来判决案子”。
“笞决”被破解,全句的意思就显豁了。
【译文】奚陟,字殷卿,亳州人。
奚陟年轻时爱读书,考中进士,又在皇帝亲自选拔人才的“制举”考试中,登文词清丽科。
被授予弘文馆校书,不久担任大理评事。
(朝廷曾让他)担任出使吐蕃的使者的副手,他没有接受,被授予左拾遗的职务。
他的父母去世,他异常悲伤以至毁损坏了身体,(他为父母守丧)超过了常礼,亲戚朋友都哀怜他。
皇帝到兴元视察,下诏授予他起居郎、翰林学士的职务。
他以患病为理由推辞,很久不赴职,(朝廷于是)改任他为太子司议郎。
他曾经担任过金部员外郎(掌天下库藏出纳、权衡度量之数等)、吏部员外郎、左司郎中等职,统摄宫中各种政务。
他又多次奉诏行使使命,都符合皇帝的心意。
贞元八年,他被提拔为中书舍人。
这年,江南、淮西下大雨造成灾害,朝廷命令奚陟去巡视慰劳,使那里的百姓安居乐业。
中书省有惯例,对某些官吏姑息迁就,因为那些人常在宰相身边,奚陟都以公平的态度对待他们。
当时中书令李晟前来谒见送给奚陟纸笔等杂物,奚陟都不接受;只是告诉管理杂事的舍人,让他暂且把这些杂物贮藏起来,后来就把这些杂物全都送给了中书省的各位舍人。
以前的规定是,管理杂事的舍人可以携带私人物品进入中书省,(后来)奚陟把这些东西都分给了中书省的内官。
奚陟还亲自处理各种杂项事务,以至田园里的菜蔬之类细小的事物,他都要亲自细心地清点查看,人们认为这样做很困难,奚陟处理这类事物却乐此不倦。
朝廷升迁他为刑部侍郎。
裴延龄嫉恨京兆尹李充有治理政事的出色能力,专门蓄意陷害他,诬奏他勾结陆贽,多次用丰厚的金帛对陆贽行贿。
李充被贬官后,裴延龄又奏李充先前随意花费京兆府的钱谷非常多,请朝廷下令让职掌赋敛、经费核算审计等的比部进行稽考核查,(裴延龄这样做)是因为比部郎中崔元翰构陷李充,怨恨陆贽。
朝廷下诏同意他的请求。
元翰曲意巴结裴延龄,让府史弹劾处治李充。
府史每到一地,即使查不出(对方的)罪行,也都要用严刑判决案子来显示自己的威风,当时议论哗然。
奚陟于是亲自披阅审查府史判决的这个案子,全部掌握了这案子的真实情况,他上奏说:“根据掌管财赋统计与支调的官员所奏,京兆府贞元九年两税及以前各种多余的钱,共有六十八万余贯,李充全都随意花费。
现今所勘查的真实情况是,一千二百贯一直以来是各县供馆驿的花销,其余的都是诏命准许以及有关官署开具符牒(才支出的费用),这些多余的钱都用完了。
”奚陟宽厚公平依法办事,多像这样。
崔元翰不能达到陷害李充的目的,他愤恨不已,活活气死了。
不久,奚陟凭中书舍人的官职掌管吏部选拔官员的事务,他选拔罗致人材公平合理,有能干的好名声,朝廷升迁他为吏部侍郎。
那些到任的官
员,时人都认为很称职。
贞元十五年奚陟去世,享年五十五岁,朝廷追授他礼部尚书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