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传节选阅读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备战2020中考语文(上海)三年真题分类汇编 含解析

专题04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析版)【2019·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一日,携榼①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
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佣耕。
少曾读书。
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
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②瞳:村庄。
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少.曾读书(________)(2)故.尝歌(________)【答案】(1)年幼(2)所以【解析】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少曾读书”:年幼时读过书。
少:年幼。
“故尝歌”:所以吟唱过。
故:所以。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异日”:过几天,几天后。
“度”:到。
“过”:拜访。
“其”:他的。
“庐”:家。
所以选B。
其它几项都文言词语翻译的有误。
3.张远度来到“ ____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颖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32

[首发]江西省宜春中学【精品】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
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
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
”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
”拱喜曰:“得之矣。
”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
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
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
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
继以荒旱,饿莩枕籍。
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
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①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
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
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
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
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
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
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
民困赔累②者,以其赋抵之。
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
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
卒于家。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注】①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
②赔累:赔钱亏累。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2020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文二)(含答案)

2020年初三一模语文汇编(古诗文二)徐汇区(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4题(12分)京师诸司库务,皆由三司举官监当。
而权贵之家子弟亲戚,因缘请.托,不可胜数.,为三司使者常以为患。
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
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因缘请.托()(2)不可胜数.()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被三司使者常常当作是忧心之事。
B.担任三司使的人常把这当作忧心之事。
C.这成为三司使者常认为的疾病。
D.担任三司使的人常把这当作疾病。
13.文中“三司”的工作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4.士大夫们认为田元均有“德量”是因为他(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答案】11.(4分)(1)请求,(2)计算(查点、计数)12.(2分)B(2分);A(1分)13.(2分)举官监当京师诸司库务(举荐掌管京师各司库的官员)14.(4分)(1)遣干请者/不走后门(坚持原则)【“深厌干请者”得1分】(2)温颜强笑/态度温和(为人宽厚、委曲求全)松江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书斗鱼予客建业○1,见有畜波斯鱼者。
其大如指,鬐鬣②具五采。
两鳃有大点如黛,性矫悍善斗。
人以二缶③畜之,折藕叶覆水面,饲以蚓蝇,鱼吐泡叶畔,知其勇可用。
乃贮水大缶,合之。
各扬鬐鬣,相鼓视。
怒气所乘,体拳曲如弓,鳞甲变黑。
久之,忽作秋隼击④,水泙然鸣,溅珠上人衣。
连数合,复分。
当合,如矢激弦,绝不可遏。
已而相纠缠,盘旋弗解。
其一或负,胜者奋威逐之。
负者惧,自掷缶外,视其身纯白云。
予闻:有血气者,必有争心。
无锡市锡山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14.11(本试卷分试题和答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颓(tuí)唐懵(měmɡ)懂 B.女红(hónɡ)琐屑(xiè)C. 蹒(pán)跚瞭(liáo)望D.遁遁(xún)善诱祈(qí)祷2、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为了能够拿个差强人意....的分数,小刚放弃了深爱的围棋,尽量多花时间在学习上。
B.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C.我们就是要虚张声势....,把大家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
D. 我们决不能因一事的成功而沾沾自喜....,就此满足。
3.选出下面文言文语段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A.徒:只。
B.然:这样。
C.熙:同“嬉”,开玩笑。
D.病:生病。
4.下面语段空格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人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自然,遵循规律;人与人的和谐在于人要有一种的心态:待长辈、待平辈、对晚辈谦逊,心胸似海,志存高远。
A.谦卑谦和谦让谦恭B.谦让谦恭谦卑谦和C.谦卑谦和谦恭谦让D.谦恭谦让谦和谦卑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①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和丰富无悔的回忆,②最温暖的,是纯洁无瑕的真挚感情;③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
④最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A.④②③①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6、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生活中,现代人智商的提高还是大量依赖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并适应社会的发展。
丽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

丽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模拟试题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
父天复,行太仆卿。
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
太仆释归,先生如京讼冤。
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
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
万历己卯,教习内书堂。
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
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
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
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乙】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
安人①怜之,戒无溺苦于学。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总角时,岳岳②负意气,数矢口谈时政得失,人物减否。
太仆公故抑之,不答也。
会杨忠慜③谏死,公遥为诔④词,慷慨泣下沾衿。
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尝读书至朱子《格言篇》,辄乙⑤其处而沉思。
……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属公。
公扮⑥之,恩义隆备。
居常饭脱粟,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
盖公行益,力追古人。
(选自《续藏书》,有删减)【注】①安人:指张元忭之母。
②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
③杨忠慜(mǐn):明代大儒,谏臣。
④诔(lěi):致悼词。
⑤乙:读书时勾画记号。
⑥扮(fěn):合并。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因取《中鉴录》________②三月卒官________③安人怜之________④病以属公________(2)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3)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
【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
①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②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4)明代政治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尔贞尔介,而表正儒林。
式如玉,式如全。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_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8年中考广西梧州卷】课外文言文阅读卫南之战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
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注释】①泽:宗泽,南宋将领。
②云:报告。
③生兵:新兵。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今日进退等.死()(2)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17.用“/”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答案】16.(1)同样(2)考虑17.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18.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
【解析】选自《宋史》作者:脱脱年代:元参考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
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
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
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
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
”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退却几十里。
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今天一战而出其不意,他们势必会再来。
假如金兵全部触动夜袭我军,就危险了。
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
金人当晚到达,只剩下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开始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了。
16.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来划分即可。
1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上海2020年初三一模课内文言文汇编

上海2020年初三一模课内文言文汇编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810题(8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甲文选自《》,乙文选自《醉翁亭记》,作者都是(朝代)的文学家。
(2分)9、翻译文中的划线句(3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0、甲文追求“先忧后乐”崇高境界,乙文则表达的思想情感。
乙文“乐”与甲文加点的“乐”字,含义最接近的一句是()A、游人去而禽鸟乐B、禽鸟知山林之乐C、人知从太守游而乐D、醉能同其乐8、岳阳楼记宋9、(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10、与民同乐 D徐汇区(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810題(8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月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本文的作者是,我们还学过他的其他作品,如《》等。
(2分)9、作者夜寻张怀民同游承天寺,一方面是因为,另一方面是因为。
(3分)10、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中“欣然”9题(8分)【甲】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15篇阅读理解及答案非常的简单

15篇阅读理解及答案非常的简单月影夜航的轮船前面,月影在平滑的水面上嬉戏。
它忽而泛着银色的光波,忽而闪着绿色的磷光,忽而左右扩展,忽而如游虫蜿蜒,忽而像一只蝌蚪在跳跃,忽而像一只伶俐的蜥蜴在奔窜。
我焦急地等待,我相信,轮船马上就会追上这活泼的月影,制服它,用船头劈开它……但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过了一小时又一小时,远方月亮在水面上的反光却一直向前奔跑,在轮船的前头奔跑,在紧张工作的机器前头轻快地奔跑。
这夜景与生活是多么相似啊你不是总觉得眼看就会捕捉住生活的真谛理解并揭示它永恒的奥秘吗1.给短文的最后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嬉戏:(2)真谛:3.第一自然段中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它们在文中各起什么作用?4.找出文中描写“月影”动态的词抄写在横线上。
5.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月影》答案1.!,?2.(1)指月影跳跃、闪动的样子。
(2)真实意义和道理。
3.①拟人,生动;②比喻,形象;③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节奏感,形象描绘月影形态变化多样。
4.嬉戏泛着闪动扩展跳跃奔窜5.在生活中,永远有着值得追求的真理之光,人的一生就要不断地有所进取,有所探索,有所追求。
日照①古人说条条江河归大海,大海是那般宏阔的胸怀,在这样的胸怀里升起一轮红日,该是什么样的景象?②现在我正走向海。
我知道有一个叫做日照的地方,日照的名字多么直白,又是多么神秘,日照香炉就会升起紫色的烟尘,日照大海会升起什么?我仰望着那个地方,我穿越齐鲁大地,走过孔子的曲阜,走过泰山沂蒙。
③大海终于展现在我的眼前,它就像中原的千里沃野,麦浪赶赶地涌,散发出浓郁的味道。
白云似一群从远方跑来的绵羊,我听到了它们的喧嚷。
很长很阔的沙滩,我小成了沧海一粟。
④我还没有看到日出,但是我知晓了这里是“勿忘在莒”的古莒国,莒同齐鲁曾构成山东的三分天下。
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也是人类最早的先祖。
他们使用的工具,同黄河流域先祖使用的没有什么两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张元传节选阅读答案篇二:张元传节选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0分)张元传(节选)张元,年六岁,其祖以夏中热甚,欲将元就井浴。
元固不肯从。
祖谓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浴?”元对曰:“衣以盖形,为覆其亵④。
元不能亵⑤露其体于白日之下。
”祖异而舍之。
南邻有二杏树,杏熟,多落元园中。
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元所得者,送还其主。
村陌有狗子为人所弃者,元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曰:“有生之类,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是以收而养之。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未几,乃有狗母衔一死兔,置元前而去。
【注释】①谦谨:谦虚谨慎。
②微:稍微,稍稍。
③释典:释,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
释典,佛教的典籍。
④亵:指家居所穿的便服。
⑤亵:轻慢,亲近而不庄重。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
(4分)(1)元固不肯从( ) (2) 祖谓其贪戏( )(3)诸小儿竞取而食之( ) (4)遂许焉( )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其祖以夏中热甚”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乃以杖击其头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吾欲辱之,何以也d.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衣以盖形,为覆其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听从 (2) 认为 (3)吃 (4)答应2.d3.①衣服是用来遮盖形体的,是为了覆盖隐秘之处的。
②现在被人抛弃而导致它的死亡,这不符合自然规律啊。
【解析】1.试题分析:⑴“从”在这里是“听从”的意思。
⑵“谓”认为的意思。
《爱莲说》中有“予谓菊”,谓是认为的意思。
⑶食在这里是动词,“吃”。
《马说》“食不饱”,食即是“吃”的意思。
⑷“许”在这里是答应的意思。
《出师表》中有“遂许先帝以驱驰”,许是答案的意思。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
点评: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还要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迁移,先想一想课内有没有学到这个词语的解释。
2.试题分析: “其祖以夏中热甚”中的“以”是因为的用法,d句中的“以”也是因为。
a 中的“以”是用,b中的“以”是认为,c中的“以”是用。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的辨析。
点评:“以”字在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含义和用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作动词,译为“认为、以为”。
例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介词,相当于“用”。
例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三、介词,相当于“把、拿”。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四、介词,可译成“因、因为”。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五、有时与“是”连用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为“因此”。
例如: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六、介词,可译为“凭借”。
例句: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七、介词,相当于“从、由”。
例如: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
《隆中对》八、介词,译为“按照”。
例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九、连词,相当于“用来、以便”。
例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十、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而”,也可不译。
例如: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小石潭记》十一、连词,译为“以致”。
例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十二、通“已”,已经。
例如: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总之,“以”字在文言文中用法颇为灵活。
在学习中,要仔细阅读认真体会,并注意结合上下文来辨析它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3.试题分析:①注意落实“以”的翻译,是“用来”的意思,“亵”是“轻慢,亲近而不庄重”的意思,在这里引申为“隐秘”。
②“为……所”是被动句的标志,翻译为“被”。
“道”在这里指的是“自然规律”。
前文有提示“自然之理”。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点评: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句式一致。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临安於潜第一初级中学初一10月单元练习语文卷(带解析)题型: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一)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二)处慎其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④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丹:丹砂.矿物名.红色.[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徐喷以烟b.与善人居c.鞭数十d.如入鲍鱼之肆[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相同的两项是a.如入鲍鱼之肆见藐小之物b.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以丛草为林c.项为之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d.久而不闻其香必细察其纹理[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小题4]从这故事中.你认为作者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中你获得什么启示?[小题5]中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结合自己的生活.写出读了这段话后的感想.来源:2011-201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题型: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知伯索地于魏桓子知伯①索地于魏桓子②.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 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 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知伯必憍③.憍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④.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 君曰:“善. 乃与之万家之邑一.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遂亡. 选自 [注]①知伯.即智伯,春秋末期晋国执政.为人飞扬跋扈.②魏桓子.又称魏宣子.是春秋时期晋国魏氏的领袖.③憍.骄傲.④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您为什么放弃让诸侯共同图谋知伯的做法.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知氏之命不长矣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 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1) 魏桓子弗予( ) (2) 重欲无厌( ) (3) 以骄知伯( ) (4) 知氏遂亡( )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 (2)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 4.知伯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分别从魏桓子和知伯角度加以分析)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临安於潜第一初级中学初一10月单元练习语文卷(解析版)题型: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二)处慎其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④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徐喷以烟 b.与善人居 c.鞭数十 d.如入鲍鱼之肆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相同的两项是 a.如入鲍鱼之肆见藐小之物 b.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以丛草为林 c.项为之强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d.久而不闻其香必细察其纹理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从这故事中.你认为作者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5.中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结合自己的生活.写出读了这段话后的感想.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太炎中学教育集团初三10月质量检测语文卷(解析版)题型: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①.徐令彪之少子也②.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③.兄固被召诣校书郎④.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 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注释]①扶风平陵:地名.在今陕西省.②徐令:班超的父亲班彪曾任徐州令.③永平:东汉明帝的年号.“永平五年即公元62年.④固:班固.班超的兄长.诣:前往.校书郎:汉朝宫廷中专司校勘图书的官职.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陈涉少时 b.苟富贵.无相忘 c.不耻劳辱 d.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辍耕之垄上左右皆笑之 b.佣者笑而应曰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c.然内孝谨然足下卜之鬼乎 d.以取封侯杀之以应陈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张骞立功异域-- ②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 4.短文(二)中的班超与陈涉有什么共同点?又比陈涉多了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概括回答.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临安於潜第一初级中学初二10月单元练习语文卷(带解析)题型: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一)选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陶侃惜谷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 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小题1]下列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a.仿佛若有光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c.汝既不田d.执而鞭之[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豁然开朗然数年恒不一见b.乃大惊蒙乃始就学c.执而鞭之何陋之有d.而戏贼人稻出淤泥而不染[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②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小题4]选文(一)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选文(二)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篇三:张元传节选阅读答案内容提示:《张元传(节选)》阅读答案《张元传(节选)》阅读答案课外文言文阅读与探究【本题满分 8 分】张元传(节选) 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