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我们的中华文化课堂课件(高中政治)1-PPT精美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中国不同地区家庭院落的结构不同,说明在我国一方水 土、一方文化,各地文化具有差异性,①②正确切题,故选 A。③④ 与题意不符。
答案:A
考向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 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 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 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 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 角色,它(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 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亡而言
侧重于丰富厚重,表现为独 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关注 历程、动态、纵向
内涵、静态、横向
见证
汉字、史书典籍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地域 文化、民族文化
联系
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因为源远流长,所以中华文化 才有时间丰富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 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化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 有可能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
3.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方向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
文化传承 新、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
文化交流 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
[即时校对] ①重要标志 ②一脉相传 ③文学艺术 ④科学技术 ⑤区域 ⑥中华文化 ⑦民族特性 ⑧求同存异 ⑨各民族文化 ⑩自身文化 ○11其他民族文化
盲点排查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 )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2.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 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 )
答案:A
命题点三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民族性
3.(2015·海南卷,16)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 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 《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 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 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
解析:《台湾风物图卷》描绘了台湾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中华 文化的多样性,①说法正确。它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在 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说明两岸文化有共同的根源,② 说法正确。《台湾风物图卷》与《清明上河图》艺术风格相似,但 文化价值各异,③说法错误。文化既有共性也有个性,④说法否定 了文化的民族性,错误。
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决定力量。( × )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
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非决定力量。
考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017·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 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 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 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关系的几个注意点 (1)认为“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整合而成”是错误的。各民 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保留着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色,各 民族文化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整合”说法错误。 (2)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 关系。 (3)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不等于民族之间文化无共性。
解析:材料中的“吴楚”“北人”“南人”表明一方水土养育 一方文化,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应选 B 项;A、C、D 项中的源远流长、多元一体、自强不息都不符合题意,舍去。
答案:B
命题点二 正确认识汉字、史书典籍
2.东方卫视《时尚汇》栏目组以“薪火相传珍爱汉字”为主 题打造了一档汉字文化交流综艺节目,旨在倡导人们热爱汉字书 写,传承汉字文化。举办该活动,是基于汉字( )
Baidu Nhomakorabea
我所用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创新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
文化发展 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发展应该关注人民
的主体 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
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命题点一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 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 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 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 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 性。
6.澳门多元文化并存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 ) 地理环境是文化性质的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经济、政 治的性质决定文化的性质。
7.不同区域的文化在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过程中,会
渐趋同一、融合统一、特色消失。( × ) 会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而不会渐趋同一、融合统
一、特色消失。
8.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
来文化。( × )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
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
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9.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不断汲取世 界文明成果”,可见A符合题意;B、C虽然表述正确,但均与题 意不符;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D项错误。
答案:A
中华文化两大基本特征比较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角度
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从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上
上讲的
讲的
区 别
侧重 点
侧重于历史悠久,相对 于其他文明的衰落、消
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 志 ③具有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④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首要 标志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文字而不是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 不选。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而不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 首要标志,④说法错误。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D
失分点2 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 文化的关系
提醒 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 构成的,但不能认为是它们的简单相加。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 化既渐趋融合,但又保持各自特色。
矫正训练2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 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 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特色鲜明、异中有同,是 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这说明( )
答案:A
1.正确理解包容性
提醒:(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
睦相处,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也指中华各民族文化之 间能够和睦相处,彼此吸收、借鉴各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包容 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 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说融合 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 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 相处、完善结合、融入、借鉴等。
答案:B
失分点1 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
提醒: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角度
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
的角度来说的
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
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 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
侧重点 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 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
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命题点一 区分判断中华文化的两个特征
1.(2015·福建卷,30)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 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 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族的骄傲。
明方向 (1)把握两个方面知识:认识中 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包容性: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2)要认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和包容性;通过各民族丰富多 彩的文化认识中华文化与各民 族文化的关系,明确各民族文 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3) 强化训练测重点:原因意义类
选择题、认识类主观题
知考纲
1.中华文化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 包容性3.中华 各民族对中华文
化的贡献
背术语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2.汉字和史 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 流长的见证。3.中华各 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 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 的民族特性。4.各民族 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 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 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4.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 )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中华文化不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各民族文化个性与 共性的统一。
5.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 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 )
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的 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解析: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相关, 特色鲜明,体现了区域性特征,异中有同,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 化财富,说明了其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故B符合题意;A错 误,自然条件是影响文化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D“同 一”错误,文化要展现多样性而不是日趋同一;C本身正确但与题 意无关。
的特征
的特征
见证或 表现
汉字和史书典籍
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矫正训练1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 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 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故D 项符合题意,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C 项排除;A、B两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
考向一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1.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 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减少东厢 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 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 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 )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 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积累而成 ④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 的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①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 ②剧目创作坚持市 场至上的导向 ③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 ④对本土历史文 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根据题意“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说 明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体现了剧目具有地域文化魅力,也吸引 了观众的目光,深受观众喜爱,①符合题意入选;海南文艺工作者 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说明这些文艺工作者依托本地的文化 资源,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作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剧目,得到了 大家的认可和喜爱,④符合题意入选;文化产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 首位,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②表述错误,排除;③不 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