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瞬态多道瑞利波勘探技术李哲生
瞬态多道瑞利波勘探技术在复合地基检测中的应用

关t词 复台地 基 瑞 利竣
瞬态瑞利波法
瞬态 多道瑞利波勘 探技 术
山东某 电厂 电除尘改造 工程 , 其基 础采用压浆
小 桩 加 固 地 基 。 由 于 厂 区 地 基 主 要 由 轻 亚 粘 土 组 成 , 表 以 下 5 0—1 . 范 围 内 为亚 粘 土 、 土 和 地 . 3 0m 粘
则
=2 c X A ̄ ,A / q r f
在 同一测点对应一系列频率 取 相应的 值 就可以得 出一条 一 ,曲线 , 即所谓 的频散 曲线 , 由 A = 一 厂可得 一 l线转换 为 — 曲线, ft l l A 曲 线的变化规律反映 了该点介质 深度 的变化 规律 , 拐 点、 突变点 等特 征点 反映 了地层 地 质的力 学特 征。 当瑞利波通过低速 软弱层时 , 其频 散曲线发生 低速
维普资讯
瞬态 多 道 瑞 利 波 勘 探 技 术 在 复 合 地 基检 测 中的 应 用
刘海青 任宝宏
( 山东正元地理信 息工程有限 责任公 司)
摘
要
通过 山东某 电厂电除尘改造工程 , 介绍 了瞬态 多道瑞利 嫒勘 探新技术在复台地基检测中的应用 ,
=砖,J( / 1—003 . 13d)
本 工 程场 地地 基 土 层 以 粉 土 为 主 , 用 49 5— 采 .. 6式 , 地 区 地 震 烈 度 为 Ⅶ 度 , 该 取 = 4 d 为 砂 层 2,, 剪切波速测点深度。 瞬 态 多 道 瑞 利 渡 法 是 在地 面 上 沿 着瑞 利 渡 传 播
u为 泊 松 比 。
瞬态面波勘探及应用

瞬态面波勘探及应用【摘要】瞬态面波勘探是一种新兴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通过传播在地表和地下介质界面上的面波进行探测。
本文从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原理、优势以及在地质勘探、地震监测和工程勘察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快速、准确等特点,在勘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瞬态面波勘探将在地质资源勘探和地下结构识别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研究和推广瞬态面波勘探及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勘探效率,增加勘探成功率,推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
瞬态面波勘探及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地球科学领域的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瞬态面波勘探、地质勘探、地震监测、工程勘察、技术原理、技术优势、应用、发展展望、重要性总结。
1. 引言1.1 瞬态面波勘探及应用的背景瞬态面波勘探是一种新兴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它利用地面震源激发出的高频瞬态面波来探测地下结构,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效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地震监测和工程勘察等领域。
随着地质勘探和地震监测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勘探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对地下结构细节的需求。
瞬态面波勘探技术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为地质勘探和地震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瞬态面波勘探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声源、接收器等技术的进步,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理论的不断完善。
通过对地下结构的高分辨率成像,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结构,为资源勘探、地质灾害监测等提供关键信息。
1.2 瞬态面波勘探及应用的意义瞬态面波勘探及应用的意义在于提高地质勘探和地震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工程勘察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通过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可以更准确地探测地下结构和地质特征,帮助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地下情况,提高勘探和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
瞬态面波勘探技术的优势在于其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能够有效识别地下介质的变化和异常,为地质勘探和工程勘察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持。
多道瞬态瑞雷波法在管线探测中的应用

滚动采集的工作方式将一维瞬态瑞雷波勘探变为二维勘探,通过对地下管线位臵和埋深的探测,证明了瞬态瑞雷波
勘探效果较好。
关键词:多道;瞬态;瑞雷波法;面波分析;工程勘探
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8)05-0217-02
瑞雷波勘探方法是国外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浅层地 震勘探方法,与以往的地震勘探方法差别在于:它应用的不 是纵波和横波 ,而是以前视为干扰的面波。众所周知,面波 具有频散的特性 ,即其传播的相速度随频率的改变而改变, 这个频散特性可以反映地下构造的一些特性[1-5]。
(5)
式中,为泊松比;E 为弹性模量;为密度;VS 为剪切 波速度;VR 为压缩波速度。
通过不同的算法从实测信号中得出瑞雷波的频散曲线,即
视速度曲线,而工程中所需要的是岩土体的层速度,因此需将
视速度转换成层速度并给出剪切波速,主要采用如下计算方法。
视速度 VR 随深度 H 增大而增大时:
VR,m
第 18 卷 第 5 期 2018 年 5 月
中国水运 China Water Transport
多道瞬态瑞利波超前探测技术在煤矿的应用与分析

d i 1 .9 9 j i n 1 0 2 9 . 0 . 2 0 7 o:0 3 6 / . s . 0 5— 7 8 2 1 0 . 0 s 1
多道 瞬 态 瑞 利 波超 前 探 测 技 术 在 煤 矿 的应 用 与分 析
李 可 , 勇 , 刘 江成 玉
( 州 大 学 矿 业 学 院 , 州 贵 阳 5 00 ) 贵 贵 50 3
L IKe , I n L U Yo g,JANG h n -u I C e gy
( nn o eeo u huU i rt, u a g 50 0 ,hn ) Mii C lg g l fG i o nv sy G i n 50 3 C i z ei y a
Absr c Th sa tce i to c st e p i cpls a d m eh ds o li— c n l r n in a li h wa e dv n e e e tng tc oo y t a t: i ri l nr du e h rn i e n to f mu t ha ne ta se tr y eg r a a c d d tc i e hn lg a a e a y a l ssby d tc in e m p e a ur d i a mi e o uiho r v n e , o e h tt e tc oog a fe tv l nd m k sm n nay i e e to xa l sme s e n n fg z u p o i c Pr v n t a h e hn l y c n beef ci ey u e o prditt n e lgc la o ais s d t e c he mi e g oo ia n m le .
瑞利波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瑞利波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李锦飞;李人厚
【期刊名称】《煤炭学报》
【年(卷),期】1997(022)002
【摘要】对国内外瑞利波勘探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
介绍了瑞利波勘探在工程地质领域的应用及瞬态法探测煤矿井下地质构造所取得的研究及应用成果。
对今后瑞利波勘探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次提出了多分量瑞利波勘探的思想。
【总页数】5页(P122-126)
【作者】李锦飞;李人厚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2
【相关文献】
1.石油地质类型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作用及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J], 刘洋
2.瞬态法瑞利波勘探技术在桃山煤矿的应用 [J], 陈维新;关显华;聂文波
3.利用瑞利波法勘探技术预测煤层瓦斯赋存 [J], 王勋章;张延顺;李吉祥;曹明世
4.瑞利波勘探技术在探测瓦斯聚集区域中的应用 [J], 赵兆;王勇;张仲礼
5.瞬态多道瑞利波勘探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探究 [J], 芦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瞬态法瑞利波勘探技术在桃山煤矿的应用

能 量 主要集 中在 介质 的 自由表 面 附近 , 其深 度在 一个 波 长范 围内 。 由半波 理论 可 知 , 所 测瑞 利波 的平 均速 度 V 可 以认 为 是 1 深 度 处 介 质 的平 均 弹 性 性
生产过程 中,常因急倾 斜煤层开采上覆岩层垮落不 充分 、 不规则 , 易 形 成 直 接 沟 通 地 表 的张 开 裂 隙 , 成 为汛 期 大量 降水 的临 时泄 洪 通道 。因此 , 浅 部小 窑 积 水、 上 部水 平 空 区及 巷 硐 积 水 、 汛 期 降 水成 为 危 及 矿 井深 部 煤炭 开 采安 全 的重 大 隐患 。 为此 , 研 究 一套 简单 、 有效 的地质 构造 勘探 技术 , 是保 证 长沟 峪煤 矿安 全 高效 生产 的 主要 技 术前 提 。 瞬 态 法瑞 利 波 勘探 技 术 可 以探 测 地 表 以 下 或水 平 前 方 3 8 0 m地 质 构 造 的岩 性界 面 , 可 以为 矿井 生 产部 署 , 瓦斯突出 、 水患等灾情预报和治理提供可靠 的地质资 料『 l 1 。Y T R ( D) 瑞 利波 探 测仪探 测 点状 目标 好 , 可用 于 井下 全方 位 探测 , 如 掘进 头前 方 、 巷道 侧 帮 、 煤层 顶 底 板探 测 等 , 具 有 良好 的推 广应 用价 值嘲 。
一
1 应 用 背 景
龙 煤 集 团 桃 山 煤 矿 九 采 一 井 地 处 七 台 河 桃 山 区, 地 表成 丘 陵 地 貌 , 采用片盘斜井开拓方式 , 开 采 煤层 大 部分 为 急倾 斜 煤层 , 且 地 质条 件极 为 复 杂 。在
在非 均 匀半 空 间 , 波 的频率 与 波 长 相对 应 , 即 与 定 的地层 深度 相对 应 。根据 弹性 波理 论 , 瑞利 波 的
瞬态多道瑞雷波原理及在碎石土强夯地基检测中的应用

瞬态多道瑞雷波原理及在碎石土强夯地基检测中的应用摘要:瞬态瑞雷波最近几年来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具体实例阐述了瞬态多道瑞雷波勘探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瞬态瑞雷波在强夯检测中的应用。
关键词:强夯;地基检测;剪切波速度;瞬态多道瑞雷波勘探技术在建筑行业逐渐发展的同时,多种勘探技术面世并用于实际工程。
在上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瞬态瑞雷面波勘探方法,其属于浅层地震勘探方法之一,最近几年来在新疆岩土工程检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采用此方法进行检测时,可选用不同材质、不同重量的锤或者物体将其由高出落下形成激振。
检测过程中,需在被检测现场设置多个拾震器,科学设置面波接收窗口以接收震动,在多道面波叠加情况下,频谱能力增高,干扰量降低。
依据以往的工程实例可发现,此检测方式可用于区别建筑场地土层类型、评估地基加固情况等,且此种方式具有速度快、结果准确性高等优点。
瞬态瑞雷面波勘探中充分利用了瑞雷波在分层介质中传播频散、传播速度与介质物理力学性质联系紧密的特征。
一、瞬态瑞雷波法原理分析瞬态瑞雷波法利用锤击或炸药在地面形成涉及所需频率的瞬态激励。
在距离震源一定距离位置设置一个观测点(以A表示),并在此观测点检测瑞雷波(以(t)表示),在瑞雷波前进方向、距离A观测点一定距离(以△s表示)的位置f1设置另一个观测点(以B表示),并检测此观测点瑞雷波(以f(t)表示)。
经2检测发现,瑞雷波由A点至B点的变化是由于频散产生的,可依据两个观测点之间的距离、每一频率之间的相位差,可准确计算每一频率的相速度,进而准确绘制勘察地点频散曲线。
在计算瑞雷波的速度时,利用以下公式计算。
在确定瑞雷波速度频率为f时,它相应的波长R 为:R=VR/f依据弹性波理论可知,瑞雷波能量大多存在介质自由表面周围,且这些能量存在的深度在一个波长深度范围以内。
依据半波长理论可发现,我们可将瑞雷波平均速度VR视为1/2波长深度处介质的平均弹性性质,即勘探深度:H=R/2= VR/2f。
多道瞬态面波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_李大虎

多道瞬态面波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X李大虎,李才明,邵昌盛(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都 610059) 摘 要: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工程物探方法,将它应用于工程勘察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本文介绍了面波的主要特性和勘探原理以及资料的整理解释方法,最后列举了具体的勘察实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面波勘探;多道瞬态面波法;弹性波;频散曲线 多道瞬态面波法(以下简称面波法)勘探是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勘察中一种新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利用其频散特性和传播速度与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的相关性可以解决诸多工程地质问题。
常规的面波勘探只是一次采集一点的资料,而多道面波勘探技术则是通过连续的排列移动,同时收集面波资料和反射资料。
处理的结果是一个剖面的信息。
近几年,随着面波勘探中软件和硬件的发展及面波勘探软件技术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多道瞬态面波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由于面波勘探与常规的地震勘探相比具有现场场地工作条件要求不高、不受各地层速度的影响、对浅部地层分辨率高等特点,使得面波勘探技术在水利工程勘察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1 面波的主要特性由于瞬态面波是在弹性分界面处基于波的干涉而产生,并且沿界面传播,波动现象集中在界面附近的一种弹性波,其具有以下几种主要特性:¹面波在自由表面附近传播时,质点在波传播方向的垂直平面内振动,振幅随深度呈指数函数急剧衰减,质点的振动轨迹与波传播的方向或反方向的椭圆轨道运动;º面波的水平和垂直振幅从弹性介质的表面向内部呈指数减小,大部分能量损失在二分之一波长的深度范围内,这说明面波某一波长的波速主要与深度小于二分之一波长的地层物性有关;»在多层介质中,面波具有明显的频散特性。
面波沿地面表层传播,影响表层的深度约为一个波长,因此同一波长的面波的传播特性反映了地质条件在水平方向的变化情况,不同波长的面波的传播特性反映着不同深度的地质情况;¼瑞雷波速度(V R)与横波速度(V S)具有相关性,即瑞雷波速度主要与介质的密度或介质的松散度、紧密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瞬态多道瑞利波勘探技术的原理方法、仪器设备和应用实例李哲生(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提要本文阐述了瞬态多道瑞利波勘探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适用该方法的仪器和设备工程为实例,介绍了这种方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关键词 瑞利波 稳态法 瞬态法 瞬态多道瑞利波勘探技术一 前言在进行折射法和反射法地震勘探时,由纵波激震震源产生的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瑞利波,为了取得折射波的初至或反射波的同相轴,需要选择合适的窗口和滤波,将瑞利波作为干扰波设法排除。
但近些年来,人们已成功地利用瑞利波传播过程中的频散特性,将其应用于岩土工程勘察中来。
瑞利波勘探法根据震源形式不同可分为二大类:一为稳态法,另一为瞬态法。
前些年,主要以稳态激振方法为主,其代表为日本VIC 株式会社的GR-810、GR-830地下勘探机。
国内也有一些类似的仪器设备,它们的勘探原理都相同,即利用扫频仪和功率放大器发出的谐波电流推动电磁激振器对地面产生稳态面波,由相隔一定距离的拾振器将接收到的面波振动转换为电压量送入计算机(频谱分析仪)进行相关计算,得出频散曲线。
由于稳态激振面波勘探方法设备较为复杂,重量也大,随之根据其原理,出现了瞬态面波勘探方法,其设备较为轻便,测试速度快。
但也有许多缺点,其一是瞬态激振的功率密度谱分布不均,许多频率能量大小,随机干扰大,以致于频散曲线与理论相差太大,常常无法利用。
其二是仍按照稳态激振面波勘探方法接收地面震动波,致使所有的波,如反射波、折射波、直达波等均作为干扰波而与面波混在一块,有可能导致误差较大的结果,这也是稳态激振面波勘探方法主要缺点之一。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目前发展了一种新的面波勘探方法--瞬态多道瑞利波勘探技术。
它的激振可采用不同材料和质量的锤或重物下落激振,在地面布置多个拾震器,并选择最佳面波接收窗口接收震动,通过多次迭加多道和相关迭加,使得频谱能量加大,干扰减小。
据此,北京水电物探研究所(原北京华水物探研究所)研制了SWS 多功能面波仪,并将分析处理软件装入计算机内。
经过许多工程应用表明,这种方法在地基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建筑场地土层的划分、地基加固效果评价、灾害地质体调查等方面应用具有轻便、快速、准确等特点。
二 方法原理在地面施一适当的竖向激振力(可用大锤敲击地面或吊高重物自由下落),地下介质中可产生纵波、横波和瑞利波,可用如下的波动方程来描述它们的运动。
2221t V p ∂Φ∂=Φ∇ 2221t V s ∂∂=∇ϕϕ其中φ,ϕ为质点位移场的势函数,Vp 和Vs 分别为纵波和横波的速度。
对于平面波可得(1)式的一个解为:ϕ(X ,Y ,Z ,t )=A )(1Vt x ik KV e z e-- ϕ(X ,Y ,Z ,t )=B )(2Vt x ik Z KV e e --式中:V1= [1-(V r/Vp)] V2= [1-(V r/Vs)]K 为波效,V r 为瑞利波速,A 、B 为常数。
由(2)式可得到为瑞利波传播的二个特性:一是瑞利波振幅随深度衰减,能量大致被限制在一个波长以内;二是由地面振动波的瞬时相位可确定瑞利波传播的相速度。
瞬态面波法即根据这二个特性,在相距一定距离的地面二点安置拾振器,接收面波振动,通过频谱分析,作出波长—波速频散曲线,从而算出地下土层的瑞利波速V r 。
瑞利波速和横波波速的关系为 Vs= Vr νν12.187.01++ (ν为泊松比) 当ν从0.25至0.5时,V r/Vs 从0.92至0.95。
由此可将瑞利波波速换算成横波波速。
瞬态多道瑞利波是在地面上沿着面波传播的方向布置间距相等的多个拾振器,一般可为12个或24个。
选择适当的偏移距和道间距,以满足最佳面波接收窗口和最佳探测深度。
将多个拾振器信号通过逐道频谱分析和相关计算,并进行迭加,得出一条频散曲线,从而消除了大量的随机干扰,信号中各频率成分能量大为增强,使得地质体在频散曲线上的反映更加突出,判断准确性大大增强。
三 瞬态多道瑞利波的采集方法在时域内,面波采集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计算出的频散曲线。
与反射法地震勘探方法相同,瞬态多道面波勘探也存在一个最佳窗口问题。
弹性波在时间空间域内传播时,其各种波型(直达波、折射波、反射波、声波和面波)均遵循各自的传播规律,在应用瞬态多道瑞利波方法时应注意;1.各道采样必须设计排列在面波域内,且采集到足够长的记录2.尽量使采集到的波型单一,即;不使直达波的后续波或反射、折射波干扰面波,同时避免周围的干扰振动。
3.采集的波形不能失真。
根据以上原则,在设计排列时,应按照不同的探测深度选择不同的偏移距和道间距,偏移距较小时,产生的高频分量就大些,由之,浅部的信息就强些;若需突出深部信息,应使偏移距放大些,致使高频分量衰减,而低频分量突出。
同样也根据探测深度选择道间距。
对于同样的道间距,反映深部的信号频率较低,传感器之间该频率的相位差较小,而为了突出有效信号,必须使相位差有一定的值,所以必须使道间距加大些。
反之,减少道间距,避免相位差超过360度。
瞬态多道瑞利波法的激震可采用大锤或吊高重物自由落下,一般地,对于深度在20—30米内,土质不是很软,采用24磅大锤敲击地面即可获得不错的频散曲线,如果深度加大、土质较软或提高探测质量,也可吊高重物自由落下,这种方法可获得较好的低频震动。
在产生撞击振源时,常常不可避免地产生二次撞击,如重物碰地回弹后再次撞地,有些人想方设法控制此二次震动,以获得干净的面波资料,结果影响了工作效率,其实这大可不必。
我们知道,对于时域中分析的反射法或折射法地震勘探,二次激发必须排除,因为第二次激发波会迭加在第一次激发的波上,形成干扰。
而在频域中则无此问题,这从以下推导可得佐证;设地面上A 点接收到第一次激振产生的振动为 ),(t x f y =地面上A 点接收到第二次激振产生的振动为 ),(t t x Cf y ∇-=C 为小于1的比例系数,合成振动为),(),(t t x Cf t x f y ∇-+=将上式进行富里埃变换,并注意到富里埃变换的延时定理,可得)],(),()],(),([t t x Cf t x f iV t t x Cf t x f U X Y m m m ∇-++∇-+∑=∑=m U 和m V 分别为频谱的实部和虚部,令⎪⎩⎪⎨⎧=+==m m m m m m m U V arctg V U X A φ22|| 则 t fm i m i m m i m m e e t x f A C e t x f A X ∆-⋅⋅+=πφφ2)],([]),([令-2πom t fm φ=∆ 则m i m i m m i m i m m e B e t x f A Ce e t x f A X 10)],([)1()],([φφφφ⋅⋅=+⋅⋅= 其中⎪⎩⎪⎨⎧+=++=m m m m m C C arctg C B 00102220cos 1sin sin )(cos 1φφφφφ 则对于A 点 )1()],([m ma i A A mA mA e B t x f A X φφ+⋅⋅=同理,对于B 点 )1()],([m mb i B B mB mB e B t x f A X φφ+⋅⋅=对于计算某点频率的相位差时,mB mA m mB m mA φφφφφφϕ-=--+=∆11因此,二次激发造成的延时迭加被减去了,所以它们在频率域中并不对相位差造成影响。
四 仪器、设备的要求1. 仪器:瞬态多道瑞利波的数据采集必须选用多道数据采集系统,最少12道以上,以24道为好。
由于面波分析是在频率域中进行,各种频率成份能量差异很大,要想取得尽可能多的地下信息,尤其是地下深部的信息,而上部的信息又不能产生失真,仪器的动态范围必须要大,AD 转换一般要在16位以上,最好达20位,本机的噪音水平一定要低,折合输入端的噪音要小于或等于5微伏峰值电压;并且频响范围要宽,尤其低频频响要好,频率下限应小于1Hz ,上限应大于1000Hz .这几项要求均高于普通浅层地震仪,因此可以这么说,浅层地震仪可以做的工作,面波仪均适用,而面波仪所做的工作,浅层地震仪的指标往往2. 拾振器:由于面波频率成分较低,所以必须选择低频拾振器。
究竟频率下限是多少的拾振器可达到要求,则可根据场地地层波速值和探测深度确定,若以探测深度以波长一半计,则fV 22=λ 如果波速为200m/s ,2λ为20m ,则f 为5Hz 。
这时,拾振器的下限频率至少要选择在5Hz 以下。
五 工 程 应 用福建东部沿海地区普遍为软土地层,利用瞬态多道瑞利波勘探技术划分20—30m 以内的土层分布仅用18磅大锤激振即能产生相当不错的效果。
在场地抗震参数测试中,使用这种方法确定地面下层15—20m 范围内平均剪切波速,进而确定场地类别效果尤佳。
福州某处场地上拟建20层楼房,我们承担勘察任务,鉴于福州市为七度抗震设防城市,我们在钻孔边地面进行了瞬态多道瑞利波测试,并在钻孔中进行了土层剪切波速测试。
面波测试采用12道,道间距为2米,振源采用18磅大锤敲击地面,采样间隔为10ms,采样点数为1024点,拾振器为25Hz 垂直检波器,接收和处理仪器为SWS面波仪,处理软件采用FKSW20面波处理系统。
图1为采集的面波记录,图2为经过计算机处理过的频散曲线和钻孔柱状图。
从频散曲线算得地面下15米内平均波速V r=135m/s,换算为剪切波速为Vs=142m/s,钻孔剪切波速测得Vs=147m/s,两者基本上是相同的。
瞬态多道瑞利波勘探方法用于建筑场地地层划分亦是一种低成本、快速的物探方法。
某拟建的18层建筑物位于河漫滩冲积平原上,勘察要求划分强风化及中风化岩面深度。
我们进行了瞬态多道瑞利波勘察,在频散曲线上根据拐点划分出了层面深度,经钻探验证,推断深度与实际深度相符。
图3为频散曲线及钻孔柱状图。
六结束语瞬态多道瑞利波勘探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它对于土层波速测试、场地类别划分、土层划分、不良地质体的探查等具有快速、灵活、准确的优点,地层分层的准确度常可达到分米级。
但在应用中应选择恰当的工作布置和采集参数,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注意避开地面振动干扰,才能得到好的频散曲线。
在解释过程中,可根据瑞利波在成层地层中的传播特性,进行频散曲线的正反演计算,准确地获得土层波速、深度等参数。
参考文献[1] SWS-1多功能面波仪使用说明,北京华水物探技术研究所,1994年5月。
[2] FKSWS2.0面波软件使用说明书,北京华水物探技术研究所,1994年5月。
[3] 地震学中的计算方法,朱介寿,地震出版社1988年。
[4] 瑞利波勘探,杨成林,地质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