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人口问题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6题 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第6题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1、洛伦兹曲线模型反映地理事象的分布均匀程度。
本题用其反映人口与经济分布的相互关系,下图各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出该变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曲线越弯曲,表示该变量分布越不均衡。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安徽省人口、GDP分布的状况是( )A.人口集中度大于GDP集中度B.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C.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高度一致D.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完全背离2. 图示安徽省人口与GDP洛伦兹曲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安徽省有大量民工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②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③安徽省经济核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够④安徽省地形差异大⑤淮河横贯安徽北部,南北气候差异大⑥安徽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比重不高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③⑥D.①③⑤2、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1-2016年人口增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最小的一年是( )A.2012年B.2013年C.2014年D.2016年2.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城市房价增长快B.计划生育政策调整C.产业升级和转移D.生活水平大幅提高3、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量来表示。
正常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102至107之间。
下图示意我囯2011年与2016年不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2011年之前与之后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经济水平B.传统文化C.生育政策D.自然灾害2.根据2011年与2016年人口性别比变化可推测出我国( )A.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B.男性平均寿命短于女性C.男性平均寿命等于女性D.男性平均寿命长于女性4、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5、黑龙江黑河一云南腾冲一线是反映我国东南半壁地狭人稠、西北半壁地广人稀这一显著差异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高考地理】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人口的数量变化docx

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人口的数量变化(2022·河北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某省2020年人口总数为7461万人。
据学者预测,该省人口规模即将达峰,之后到2030年将降至7437万人,下图示意该省2020年和2030年的人口金字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30年与2020年相比,该省人口结构呈现出()A.少儿人口占比增加B.劳动力人口结构老化C.老年人口占比减少D.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减少2.面对该省未来人口结构问题,建议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包括()A.放开生育、延迟退休、推进社会养老B.适度生育、提前退休、推进社会养老C.适度生育、延迟退休、倡导健康养老D.放开生育、正常退休、倡导健康养老【答案】1.B 2.C【解析】1.在少儿人口中,0~4岁、5~9岁、10~14岁的人口占比都在减少,故少儿人口占比总体上在减少,A错误;在劳动力人口中,较高年龄段的人口占比增幅大于较低年龄段的人口,如30~34岁人口占比大幅减少,导致劳动力人口结构逐渐老化,B正确;老年人口中各年龄段占比都有增加,故老年人口占比整体增加,C错误;老年人口中,高龄人口占比增加幅度大于80岁以下的老年人口占比,故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的占比增加,D错误。
故选B。
2.放开生育可能会导致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A、D错误;推进社会养老会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影响国家可持续发展,B错误;适度生育既可以缓解老龄化,又不会造成人口的过度增长,延迟退休可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健康养老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C正确,故选择C项。
(2022·江苏卷)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
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A.京、沪B.黑、吉C.粤、鄂D.渝、黔4.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A.向城市群集聚B.向中西部迁移C.沿长江带集聚D.分布更加均衡【答案】3.C 4.D 5.A【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位于图中虚线上的粤、新、苏、鲁、鄂等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C正确;京、沪、黑、吉、渝、黔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不相等,ABD错误。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 学案:人口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备考学案:人口问题前言:①从命题趋势看,命题者常以某小区域或某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探究人口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试重点是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②考核能力要求是判读人口统计图表,解读图表信息,展开人文要素之间的逻辑推理。
③因此,在复习中首先是理解人口相关概念,其次要发挥数学计算能力,从量的增减,量的变化趋势、量的变化率,到极值意义等方面思考问题。
再次是强化图表解读训练,在训练中提升解题能力。
一、人口基础概念1.人口增长模式①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的增长要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社会生产力水平深刻影响着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的关系。
②3种人口增长模式a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3%右右。
自然增长率<1%b传统型:出生率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
c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1%左右。
自然增长率<1%,接近0,甚至负值。
④相关计算a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b人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十迁移率(机械增长率)c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当人口增长率(自然+机械)>0,人口净增长。
d2021年中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中国人口共14.1178亿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e几个国家的人口参数美国:美国是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美国2022总人口数为 3.349亿人,美国的人口增长率为0.59%,而且每年有将近100万人口迁入。
俄罗斯:总人口1.46亿人。
人口增长率-0.72%日本:1.257亿人,人口增长率-0.3%印度:14.07088亿人,人口增长率0.99%巴基斯坦:2.29亿人,人口增长率2%越南:9733.86万人,人口增长率0.9%韩国:5106.9万人,人口增长率0.5%巴西:2.16亿人,人囗增长率0.72%2.人口老龄化①区域人口老龄化: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7%。
高考地理复习 中国人文地理 第2节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笔记归纳总结

第二节中国的人口和民族1、中国的人口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人口(2000年)为12.95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人口密度在135人/平方千米以上,人口密度远大于俄、加、美、巴等国家。
[注意]2005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我国人口(包括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是高考试卷经常涉及的内容。
⑴人口分布:(掌握腾冲-黑河一线):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城乡分布: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我国约有三千多万华侨和华人生活在国外。
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⑵人口增长: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⑶人口问题: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目前,人口已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有:①人口增长过快。
每年国家所产生的新增财富很大一部分为新增人口所抵消。
国家、社会、家庭面临沉重的负担,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
资源、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
②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目前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大约占1/3,仍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但同时我国又是世界上城镇人口最多的国家。
今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还将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又要防止城市人口膨胀所带来的城市问题。
所以,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有特色的新型乡镇。
使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③人口迁移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目前,我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特殊的“民工潮”。
民工流动一方面使城乡差别缩小,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与繁荣。
【2021高考地理微专题一】 中国人口问题含答案

微专题一中国人口问题(2020河北张家口摸底)高龄化是指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群体占全体老人(大于60岁或65岁)的比例趋于上升的过程。
是一种狭义上的高龄化,是人口的系统性高龄化的重要表现,按照高龄人口比重可将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划分为4个类型:高龄人口比重低于10%的称为未高龄型、10%~13%的为高龄型Ⅰ期、13%~16%的为高龄型Ⅱ期、超过16%的为高龄型Ⅲ期。
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高龄化情况空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东北地区高龄化空间分布特点是()A.由西北向东南减轻B.由东南向西北减轻C.由西南向东北加重D.由东北向西南加重2.影响高龄化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资源丰富程度C.环境污染程度D.养老保障制度3.高龄化加重的最直接影响是老年人()A.养老金增加B.消费需求下降C.照料服务需求增加D.住房需求下降(2020陕西重点中学联考)“婚姻贫困”是我国在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及传统生育思想等影响下产生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可婚男性将过剩2 400万,贫困地区该问题会更加突出。
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婚姻贫困”的原因不包括()A.生育率较低B.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C.年龄结构失衡D.“养儿防老”的思想5.缓解我国“婚姻贫困”的主要途径是()A.限制城乡人口流动B.适度调整生育政策C.严控城市人口增长D.加强胎儿性别选择(2020晋冀鲁豫中原名校联考)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为2013年以来最低。
下图示意我国2010年以来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2010年以来,我国的()A.总人口数不断减少B.离婚人数持续上升C.结婚人数大幅减少D.人口性别比大幅上升7.我国结婚率、离婚率的变化,对现阶段产生的可能影响是()A.劳动力数量减少B.人口死亡率上升C.孤儿的数量增加D.加快老龄化进程(2020湖南长沙质检)甲、乙是“两地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口金字塔图”。
专题07 人口-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通用)(原卷版)

专题07人口考情概览:解读近年命题思路和内容要求,统计真题考查情况。
2024年真题研析:分析命题特点,探寻常考要点,真题分类精讲。
近年真题精选:分类精选近年真题,把握命题趋势。
知识速记:归纳串联解题必备知识,总结易错易混点。
名校模拟探源:精选适量名校模拟题,发掘高考命题之源。
考向考查统计命题解读考向一人口的分布2024·浙江卷(1月),1~2题,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考查形式多为图文结合形式来表现某种人口现象,重在考查学生看图识图能力和对人口模块知识点概念的理解。
重点考查人口的迁移和人口的增长,侧重原因、特点和影响类的题目。
考向二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迁移2024·湖南卷,4~5题,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年龄结构2024·广西卷,3~4题,人口迁移(流动)产生的原因及影响2024·北京卷,4题,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拉力作用)2024·浙江卷1月,28题,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考向三人口容量2024·北京卷,11题,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命题分析人口是我国最重要的国情,尤其近年来我国人口问题日趋严重,呈复杂化、多样化,是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所以在高考中是避不开的一个点。
2024年高考地理,重点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迁移方面的知识点,如湖南卷4~5题,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年龄结构;广西卷3~4题,人口迁移(流动)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北京卷4题,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拉力作用);浙江卷(1月)28题,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分布于人口容量部分的知识点考查较少,浙江卷(1月)1~2题,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北京卷11题,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考查形式多为图文结合形式来表现某种人口现象,重在考查学生看图识图能力和对人口模块知识点概念的理解,侧重原因、特点和影响类的题目。
试题精讲考向一人口分布(2024·高考·浙江卷1月)西安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拥有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该基地位于阎良。
重难点19 人口问题与城镇化(原卷版)-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重难点19 人口问题与城镇化(2022·江苏·统考高考真题)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
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A.京、沪B.黑、吉C.粤、鄂D.渝、黔2.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A.向城市群集聚B.向中西部迁移C.沿长江带集聚D.分布更加均衡(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2010-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万人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变化/万人上海30.3-30.25215.42北京59.7-72.8300.9广州39.7129.12468.46深圳34.0116.88596.734.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5.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A.相似的空间形态B.趋同的主导产业C.一致的功能定位D.相近的等级规模6.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比例大致为:A. 70%陆地,30%海洋B. 30%陆地,70%海洋C. 50%陆地,50%海洋D. 90%陆地,10%海洋答案:B2. 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B.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C. 地球自转产生的季节变化D.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答案:D3. 世界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阿拉伯沙漠C. 戈壁沙漠D. 塔克拉玛干沙漠答案:A二、填空题4. 地球上的五大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印度洋。
答案: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冰洋5. 亚洲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三、判断题6.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答案:正确7.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8. 简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答案: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以及人类活动等。
9. 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答案:世界人口分布呈现出不均匀性,主要集中在中纬度地区,特别是亚洲东部、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东部等地区。
人口稠密区通常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条件以及交通便利程度等因素有关。
五、论述题10. 论述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地形地势影响人类的居住和农业发展,例如平原地区适宜农业耕作,而山区则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其次,气候条件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如热带地区适宜种植热带作物,而寒带地区则发展冰雪经济。
再次,水资源的分布对农业灌溉、工业用水以及居民生活用水至关重要。
此外,矿产资源的分布也是影响工业布局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最后,人类活动也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如城市化进程中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破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地理试题汇编:人口问题(2000年广东地理卷)13.图2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 家是A .①B .②C .③D .④31.分析表1,判断正误,在每项陈述前括号里用“√”表示正确,用“×”表示错误。
(10分) 表1我国国情资料[ ](2)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增加。
[ ](3)城镇化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呈正相关。
[ ](4)继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
[ ](5)1998年城镇人口达3.04亿。
31.(1)√ (2)× (3)√ (4)√ (5)× (每选对一题得2分)(2001年粤豫综合卷)一、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图11.图中所示a 国家可能是 AA 印度B 新加坡C 美国D 德国 2.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A ①B ②C ③D ④3.图中a 所示国家,取得独立的方式是 BA 武装斗争B 政治运动C 议会斗争D 军事政变 (2001年粤豫地理卷)34.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9),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km 2的省有(写简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密度最低的直辖市是(写简称)______________。
(2)AB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3%,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3%,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B线西北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人口、资34.(1)鲁豫苏台(2分)渝(1分)(2)气候干燥,有大面积干旱区(2分);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2分)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2分)(3)乌鲁木齐兰州包头(3分)(2001年上海综合理科卷)9.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BA 93%B 23%C 13%D 60%10.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
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BA 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2001年上海地理卷)1.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是DA 北京B 天津C 上海D 重庆7.世界上除新加坡外,华人与华侨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是BA 泰国B 马来西亚C 缅甸D 印度尼西亚(02广东地理卷)31.(8分)阅读表1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表1 20世纪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与GDP占世界比重的变化(l)1900年,在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中,人均GDP最高的是,最低的是。
(2)20世纪,人口占世界百分比上升的大洲或地区有;GDP占世界百分比下降的大洲或地区有。
(3)1995—2000年,非洲和欧洲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4%、0.0%,试分别说明非洲和欧洲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
答案:31.(l)北美,非洲。
(2)亚洲、非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
(3)非洲人口增长过快(加剧了人口贫困化),欧洲人口停止增长(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
(02上海地理卷)(八)当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或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不相适应时就会出现各种人口问题。
读图表回答:49.读“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
1994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当年非农业人口数是亿。
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
50.从“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中截取1960年至1990年30年间非农业人口变化资料,完成下列表格和相应曲线图。
年份(年)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全国人口606 8.3 9.2 9.9 10.5 11.4非农业人口 1.4 1.3 1.3 1.4 1.7 3非农业人口21 18 16 17 21 26比例(%)1960~1990年非农业人口比例曲线图51.人口增长过快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根据下列表中数据,分析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A.;B.。
世界中国美国俄罗斯A.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0.24 0.08 0.76 0.87B.1998年人均GDP(美元)5020 775 31520 2300是:。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这种现象已有显著改善。
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八)49.11.21‰ 3.4亿 28%50.填表;绘图年份(年)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全国人口7.3非农业人口 2.2 非农业人口比例(%)1551.A.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仅占世界人均数的1/3B.我国人均GDP远低于世界人均GDP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少,与实现现代化要求不适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03全国卷一)41.(45分)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2)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了1.2亿,读图6并分析:①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A 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 从城市流向乡村C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D 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②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后果。
41.答案要点:(2)①、C②、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人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人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人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03江苏地理卷)12.30年间该地区BA 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B 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C 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 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13.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CA 大幅提高B 略有提高C 没有变化D 略有下降(03江苏文综卷)39.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7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年份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1)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画出1920年至2000年发达国家(用——线表示)和发展中国家(用------线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拆线图。
(2分)(2)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水平。
(2分)(3)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称为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3分)39.(共7分)(1)(每画对一条折线得1分,共2分)(2)晚(1分)低(1分)(3)逆城市化(1分)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2分)(03上海地理卷)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中,平均人口密度最高是AA 南亚B 欧洲C 亚洲东部D 北美洲东部(2004全国卷三)下表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10~11题。
10.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B)A.①B.②C.③D.④11.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B)A.①B.②C.③D.④(2004上海地理卷)16.进入新世纪,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A 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C.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二)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8分)26.分析图一,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27.分析图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28.分析图三,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洲。
29.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地区、纬度地区和地区的趋向性。
30.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A.恒河平原B.亚马孙平原C.西欧平原D.美国阿拉斯加E.朝鲜半岛F.青藏高原G.刚果盆地H.加拿大东南角答案:26.平原(或平原、盆地)27.海洋面积大(或陆地面积小)南极大陆至今无人定居28.南美29.低平中低沿海30.ACEH(2004上海大综卷)26.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
和平时期,控制人口数量的唯一办法是;提高人口素质可以通过、优育和来实现。
26.降低出生率(或计划生育)优生优育(04广东大综)45.(4分) 我国现有13亿人口.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到2030年总人口可能达到16亿.全国现有耕地1.3亿公顷.今后耕地可能会进一步减少.试说明如何协调我国人口与耕地的关系. 45.控制人口数量; 保护现有耕地;适度进口粮食以缓解国内耕地的压力;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05全国卷二)图1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
据此回答1—2题。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C )A .Ⅰ期B .Ⅱ期C .Ⅲ期D .Ⅳ期2.在Ⅰ期( D )A .人口急剧膨胀B .人口老龄化C .人口增长停滞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05江苏地理卷)图4是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18~19题。
18.关于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A .1937~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B .1961~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C .1999年,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D .1999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19.1980年~1999年,泰国产业人口数量变化最大的是AA .农业B .工业C .商业D .旅游业 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 .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C .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可能扩大的D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21.图5是1978~2004年我国人口总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D16141210 8 624年) (亿人)20 15 10 50 (‰)A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同期达到高峰B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正值生育率的高峰C .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D .1978年~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05上海大综卷)五、人口问题己成为世界性问题,它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