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研究_修复模式_汪雯

合集下载

河流水环境与生态修复研究

河流水环境与生态修复研究

河流水环境与生态修复研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水资源的供需关系已经越来越紧张,水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河流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水源,其水环境的质量也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现实中,很多河流都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导致了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大量堆积,形成了严重的水环境问题。

为改善这些环境问题,需要进行生态修复研究。

一、水环境问题的原因城市污水、农业农村的浸泡、废水的排放、工业污染、大气气体的排放等一系列的因素都会导致河流的水湖质量遭受严重的影响。

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农田灌溉和废弃物的排放。

其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情况较为常见,在这种情况下,会形成水华、藻类繁殖、水中氧气严重不足等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大大影响当地的人们居住和生产。

二、生态修复研究的方法为解决这些问题,通常需要采取生态修复研究的方法。

通过生态修复,既可以保护河流的生态系统,又可以改善水环境问题,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态修复研究主要分为4个步骤:1、河流管理:为了解决河流污染的问题,要进行一个全面的河流管理。

这些管理措施包括进行水质评估、监测和分析;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农田管理;建设城市垃圾处理设施。

2、生态修复:水资源的保护与生态修复,不仅仅在于植被的种植和保护,还有包括滩涂、湿地、水草等局部生态的调整。

通过这些生态修复研究,可以大大提高河流自身的生态系统自我平衡能力,使它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

3、环境治理:为了解决河流污染的问题,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环境治理措施,包括加强河流的监管、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垃圾处理设施的效率等。

4、技术支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技术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河流的生态系统才能够得以更加科学的构建和管理,同时也能够更加有效的运行和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三、生态修复研究的挑战虽然生态修复研究这个领域的技术和方法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但是依然存在许多挑战。

其中,生态建设难度大、成本高,还需要进行跨部门合作等问题。

浅论海河流域的生态恢复

浅论海河流域的生态恢复

浅 论 海 河 流 域 的 生 态 恢 复
尹 发 能 2 梁 新 贤2 ,
(. 1华东 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 科学学院 , 上海 206 ; 2 襄樊 学院 地理 系 , 002 . 湖北 襄 樊 4 15 ) 4 03
摘要: 海河流域 由于长期 过度地开发利用 , 生态环境 出现严 重危机 , 必须在 全流域 实施 生态恢 复过程 。通 过水 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适 当的工程 、 管理措 施 , 并结合 河流的 自然恢 复功 能, 改善 河流的水 文过 程和 河流地貌 学特 征, 恢复濒危或特殊物种 。从 而改善 河流生态 系统的结 构与功 能 , 增加 生物群 落 多样性 , 争取到 23 00年 , 海 将
1 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危机
()河道断流 , 1 功能丧失 。入海水 量大 幅度 减少 , 口生态 河 恶化 。2 世纪 6 0 0年代 中期 以来 , 地表水 被大量 开发利用 , 除北 部 的滦河常年有水外 , 0 多千米 的平原河道 已全部成为 季节 40 0 性河流。河道的干涸使水 生动植 物失去 了生存 的条件 , 大量 的 水生物种灭绝。同时 , 的 自然循 环系统遭到破坏 , 水 丧失 了补 给 地 下水 、 输沙 、 排盐、 航运 、 景观等功能。 ( )湿地萎缩 , 2 作用衰退 , 生物多样 性受到严 重破坏 。由于
覆盖率仅 1% , 国水土流失最 严重 的 区域之一 。据全 国第 0 是全
2次遥感调查结果 , 海河流域 目前水 土流失 面积为 1 . 0 6万 ,
的地 质灾难 。 目前 , 全流域地下水超采 范 围已近 9万
洼淀现 已大多干涸 。“ 华北 明珠” 白洋淀 , 6 年 代 以来 出现 7 自 0
次干淀 , 时间最长 的 1 次是 18 9 8 , 94—18 年 连续 5a 。作为“ 球 地

七招修复海河流域水生态

七招修复海河流域水生态

七招修复海河流域水生态作者:暂无来源:《环境与生活》 2018年第5期海河流域由九大水系构成海河流域位于东经112至120度,北纬35至43度之间,东临渤海,南界黄河,西靠云中、太岳山,北依蒙古高原,流域面积约31.8万平方公里。

海河流域气候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0至14摄氏度,多年平均降水量547毫米,75% 至85% 集中在6至8月。

1998至2010年,流域年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18亿立方米,水资源严重匮乏。

海河水系从南到北呈扇形分布,具有水系分散、河系复杂、支流众多、过渡带短、源短流急的特点。

海河流域由滦河、北三河、永定河、大清河、海河干流、子牙河、黑龙港运东、漳卫河以及徒骇河- 马颊河九大水系构成。

流域内人口密集,大中城市众多,包含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和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20多座城市,还是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所在地,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劣五类水质断面超四成海河流域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其中的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

然而,海河流域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整个流域劣五类水质断面比例超过40%。

“十一五”期间,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河流主题- 海河项目的成功实施和国家在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上的大量投入,河流COD(化学需氧量)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氨氮成为目前流域水污染的首要污染因子,这为河流生态恢复提供了可能。

在非常规水源主导补给背景下,如何恢复河流生态完整性,关系到海河流域区域经济能否持续发展,对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滦河水系生态状况较好“十二五”期间,《海河流域河流生态完整性影响机制与恢复途径研究》课题组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完整性入手,系统研究了海河流域生态完整性影响机制与恢复途径。

生态完整性,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是生态系统维持各生态因子相互关系并达到最佳状态的自然特性。

水与生态修复与恢复活动方案

水与生态修复与恢复活动方案

水与生态修复与恢复活动方案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利用、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全球范围内许多水域生态系统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些受损的水域生态系统,需要制定有效的修复与恢复活动方案。

一、问题分析在制定水与生态修复与恢复活动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水域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仔细分析。

这包括水质与水量的评估,湖泊、河流、湿地等生态系统的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状况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源,我们才能制定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修复目标确定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我们需要制定明确的修复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保护和恢复水域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相一致。

例如,我们可以设定减少污染物排放、恢复湿地和河流连通性、提高水质等具体目标。

修复目标的设定应该具有可衡量性,以便后续的监测和评估。

三、修复措施选择基于问题分析和修复目标,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修复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物控制通过减少工业、农业和城市排放的污染物,可以有效改善水体质量。

在此过程中,需要建立严格的排污标准和监测体系,加强对污染源的管控和监督。

2. 湿地恢复与保护湿地对于水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恢复湿地的自然状态,提高它们的生态功能,并建立湿地保护区来限制不必要的人类活动,确保湿地系统的完整性。

3. 河流与湖泊管理通过恢复河流和湖泊的连通性,可以促进水生生物的迁徙和繁殖。

此外,对于存在过度养殖和过度捕捞等问题的水域,需要加强管理措施,确保可持续利用水资源。

4.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是修复与恢复活动方案中的重要内容。

这包括保护湖泊中的鱼类、河流中的水生昆虫等关键物种,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禁渔区等措施来限制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

四、实施与监测计划在确定了修复措施后,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与监测计划。

该计划应包括活动的时间表、资源的分配、参与者的角色和责任以及监测指标的选取等方面。

水域生态修复技术及其效果评价研究

水域生态修复技术及其效果评价研究

水域生态修复技术及其效果评价研究水资源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剧,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

水域生态修复技术的出现,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水域生态修复技术1.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将污染的水体通过过滤和生物作用进行净化的技术。

通过设置人工湿地,可以模拟自然湿地环境,通过湿地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使水质得到改善。

人工湿地技术不仅可以处理污水,还可以改善河湖水环境,增强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河湖生态修复技术河湖生态修复技术是通过恢复和改善河湖本身的生态系统,实现水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该技术主要包括水生植物修复、水生生态工程修复、水工修复等。

水生植物是河湖水环境修复的重要手段,通过植物的吸收和生物作用,可以有效地净化水质和改善水环境。

3.光催化技术光催化技术是通过光催化剂吸收紫外线和可见光,产生高活性自由基,分解有机污染物和杀灭微生物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和可控性强等特点。

在水环境治理中,光催化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浓度,改善水环境质量。

二、水域生态修复技术效果评价指标为了更好地评价水域生态修复技术的效果,需要明确有效的评价指标。

以下是常用的几个评价指标:1.水质指标水质指标是评价水域生态修复技术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

常用指标包括水的透明度、溶解氧、酸碱度、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

2.水动力学指标水动力学指标是评价水域生态修复技术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指标包括水深、水流速、水位、水温等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水环境生态系统的运行状态。

3.水生态指标水生态指标是评价水域生态修复技术效果的综合指标之一,常用指标包括水生植物丰富度、水生动物种群多样性、水环境景观等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4.经济、社会指标经济、社会指标是评价水域生态修复技术效果的重要补充指标。

常用指标包括修复成本、社会效益、应用前景等指标。

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

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

河流生态修复相关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河流生态修复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梳理和探讨河流生态修复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的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将对河流生态修复的定义、目标和重要性进行概述,然后介绍当前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实践案例,最后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河流生态修复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理解,共同推动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二、河流生态修复的基本理论河流生态修复,作为一种旨在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健康与完整性的策略,其基本理论主要基于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原理。

在生态学的框架内,河流被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了水、土壤、生物群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恢复生态学则强调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逆转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整体性原理: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其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水、土壤、生物等)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因此,在修复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整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避免片面地关注某一单一要素。

自我恢复原理: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即当受到干扰时,系统内部会进行自我调节和恢复。

在修复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种自我恢复能力,通过适当的干预,促进系统的自然恢复。

适应性管理原理:由于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修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预期之外的情况。

因此,需要采取适应性管理的策略,即在修复过程中不断学习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复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流域综合管理原理: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流域尺度的系统,其健康状况受到流域内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修复过程中,需要从流域整体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实施综合管理的策略。

基于以上基本理论,河流生态修复的实践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自我恢复能力、适应性管理以及流域综合管理等多个方面。

海河平原水环境的演变及思考

海河平原水环境的演变及思考

海河平原水环境的演变及思考
海河平原水环境的演变是由近期十几年来,迅猛的经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以及人口增加等因素所导致的。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拓展,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河流水位下降,河床淤积,河水质变差,河道堤坝和渡槽受到破坏,河流萎缩,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恶化,污染物进入水体,河道环境发生明显变化。

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通过治理水源污染,改善河道排放标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行水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完善水土保持和水利建设,实施有效的水质管理,改善河流水环境,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实施河流生态修复,改善海河平原水环境。

河流生态修复的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

河流生态修复的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

河流生态修复的规划与设计方法研究董哲仁,孙东亚,赵进勇(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摘要:本文阐述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目标、任务以及时空尺度等基本问题,并对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原则、设计方法和规划技术工具进行了总结和发展,同时提出了河流结构功能整体模型作为河流生态修复的科学基础,最后介绍了河流生态修复工程案例。

关键词:河流生态修复,规划,设计1 概述人们对于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效应反思和总结以后,认为应试图缓解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压力,对于各种胁迫因素给予补偿,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原有面貌,于是出现了“河流恢复(river restoration)”的概念和相应工程技术。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 对于“河流恢复”有以下定义:“河流恢复是这样一种环境保护行动,其目的是促使河流系统恢复到较为自然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河流系统具有可持续特征,并可提高生态系统价值和生物多样性。

”(ASCE,2003)。

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一百多年对于河流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工程建设以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把重点从开发利用转向对河流的保护。

从50年代开始以水质恢复为第一阶段,到80年代初期转入第二阶段即河流生态恢复阶段。

80年代初期的特点是建设小型河流的生态恢复工程,到80年代末进入以单一物种恢复为标志的大型河流恢复行动。

90年代开始规划流域尺度的河流生态整体恢复工程并开始若干示范工程建设。

目前发达国家的河流生态恢复建设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形势中。

我国的河流生态修复工作起步较晚。

90年代末我国水利部门开始探索通过应急调水的方法恢复急剧退化的河流生态系统并取得初步成功,这些试点包括塔里木河、黑河和扎龙湿地等。

应急输水缓解生态系统急剧退化是修复河流生态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到21世纪初水利部门开展了水域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试点,这些试点包括海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水资源保障规划、桂林漓江、武汉、无锡的水生态修复规划。

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型河流的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陆续开展,包括北京市、浙江省、重庆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水电技术 第40卷 2009年第4期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研究Ⅰ———修复模式汪 雯1,黄岁樑1,张胜红2,林 超2,刘德文3,车洪军3(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水环境数值模拟研究室,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1;2.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天津 300170;3.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天津 300170)摘 要:由于水量不足、水质恶化及河流天然形态遭到破坏,海河流域大多数平原河流生态健康受到相当程度破坏。

因而,对它们进行生态修复,需要建立相应生态修复模式体系对其进行指导。

文中总结了现有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从中筛选出13种适宜于海河流域的修复技术。

依据功能不同,将其分为水量调整技术、水质净化技术和生境改善技术3类。

在此基础上,从影响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健康的关键因素———水量入手,综合考虑河流水质与生境现状,提出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体系。

该体系包括4种修复类型(即管理保护、直接修复、补水修复和生态系统替代)和9种修复模式。

关键词: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水环境;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X 1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0860(2009)04-0014-06S t u d y o n e c o -r e s t o r a t i o n m o d e s f o r p l a i n r i v e r s i n H a i h e R i v e r B a s i n I :e c o -r e s t o r a t i o n m o d e W A N GW e n 1,H U A N GS u i -l i a n g 1,Z H A N GS h e n g -h o n g 2,L I NC h a o 2,L I UD e -w e n 3,C H EH o n g -j u n3(1.C o l l e g e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N a n k a i U n i v e r s i t y ,T i a n j i n 300071,C h i n a ;2.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P r o t e c t i o nB u r e a u ,H a i h e R i v e r W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C o m m i s s i o n ,M WR ,T i a n j i n 300170,C h i n a ;3.I n s t i t u t e o f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P r o t e c t i o n ,H a i h e R i v e r W a t e r C o n s e r v a t i o nC o m m i s s i o n ,M WR ,T i a n j i n 30017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e c o -h e a l t h o f t h em o s t o f t h e r i v e r s o n t h e P l a i n o f H a i h e R i v e r B a s i na r e c o n s i d e r a b l y d a m a g e dd u e t o t h e w a t e r s h o r t a g e ,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o f w a t e r q u a l i t y a n dd e s t r u c t i o n o f t h e n a t u r a l p a t t e r n ;f o r w h i c h t h e r e l e v a n t e c o -r e s t o r a t i o n m o d e s y s t e m s a r e t h e r e f o r e n e c e s s a r y t o b ee s t a b l i s h e df o r g u i d i n g t h ee c o -r e s t o r a t i o n t h e r e i n .B a s e do nt h es u m m a r i z a t i o no f t h ee x i s t e de c o -r e s t o r a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 s ,13r e s t o r a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 s s u i t a b l et oH a i h eR i v e r B a s i na r e s c r e e n e do u t a n dd i v i d e di n t o t h r e ek i n d s ,i .e .w a t e r a m o u n t r e g u l a t i o n ,w a t e r p u r i f i c a t i o n a n dh a b i t a t i m p r o v e m e n t r e l i e d o nt h e i r f u n c t i o n s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i s ,a ne c o -r e s t o r a t i o ns y s t e mf o r t h e r i v e r s o n t h e p l a i n i s p u t f o r w a r db a s e d o n t h e s t u d y s t a r t i n g w i t h t h e k e y f a c t o r —w a t e r a m o u n t t h a t i m -p a c t i n g t h e e c o -h e a l t h o f t h e r i v e r s t h e r e i n u n d e r 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o n t h e w a t e r q u a l i t i e s a n d h a b i t a t s t a t u s o f t h e r i v -e r s .T h e s y s t e m c o n s i s t s o f 4t y p e so f r e s t o r a t i o n s ,i .e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p r o t e c t i o n ,d i r e c t r e s t o r a t i o n ,r e s t o r a t i o nw i t hw a t e r s u p p l e m e n t a n dr e p l a c e m e n t o f e c o -s y s t e ma s w e l l a s 9r e s t o r a t i o nm o d e s c o n c e r n e d .K e yw o r d s :H a i h e R i v e r B a s i n ;p l a i nr i v e r ;e c o -r e s t o r a t i o n ;w a t e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e c o -e n v i r o n m e n t收稿日期:2009-01-10基金项目:水利部科技创新项目(X D S 2007-05);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和天津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重点项目(05Y F S Z S F 02100)。

作者简介:汪 雯(1984—),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

1 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概况海河流域人口众多而水资源极其短缺,人均水资源量305m 3,仅为全国平均值1/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一系列为保证防洪和供水安全的大规模水利工程兴建,流域内河流生态系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出现河道断流、湿地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水污染及河口生态恶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海河流域平原河流普遍断流干涸,部分河段沙化D OI :10.13928/j .cn ki .wrah e .2009.04.001汪 雯,等∥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研究Ⅰ———修复模式严重。

据统计,2000~2005年,流域内23条主要平原河流,年均断流216d,年均断流天数大于300d 的河流有11条;3883k m的总河长中,河道年均干涸长度1721k m,占总河长的44%。

长期干涸使平原河流(段)逐步沙化,沙化趋势明显的有永定河、大清河及子牙河水系、滏阳河及漳河。

由于河漫滩部分被开垦和人为采砂活动进一步破坏河漫滩植被,加剧河道沙化,造成河流自身的生态系统发生退化且成为区域风沙源。

由于流量匮乏和大量污水排入,海河流域平原河流水污染极其严重,大部分河段水质为劣V类,部分河流或河段已经成为或退化成为城镇排污河流。

据2005年水质调查,主要平原河流27个代表断面中, 21个断面水质为劣V类,仅有滦河下游、永定河卢沟桥段和南拒马河张坊段3个断面水质达到Ⅲ类。

主要的超标项目有氨氮、C O D、B O D5、挥发酚和总磷,部分河段氟化物、镉、汞、铅等超标。

由于防洪减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海河流域河流人工化严重,河流天然形态遭到破坏,自然水文节律逐步消失。

水库和供水渠道的修建使进入下游平原河道的流量逐步减少;流域内2846座闸坝多处于平原地区,河流被分割截断,部分河段蓄水形成静止水面;城市河流渠道化严重;中东部子牙新河、永定新河等一系列人工减河的开挖改变海河流域原有的汇流入海自然流势,中西部平原区天然河道也由于防洪堤防的加固失去大水泛滥、小水归槽的天然河道特性。

由于以上三方面共同影响,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健康恶化。

河道内水生生态系统和河岸生态系统均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量锐减。

为修复受损河流生态系统,改善流域水环境现状,必须对其进行生态修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