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书信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汉代简牍书信的形制特征

汉代简牍书信的形制特征

汉代简牍书信的形制特征郭炳洁(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洛阳471934) 摘 要:书信是汉代民众已经普遍使用的交际工具,其物质载体的制作样式和书写样式比较规范,具备一定的制作和书写规则:整齐划一的书牍长度;简短精练的篇幅;具有一定范式的格式用语。

这些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当时物质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以及人际交往礼俗等息息相关,是恢宏灿烂的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汉代;简牍书信;形制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70(2019)06-0046-05 见字如面,书信在汉代已经是民众普遍使用的交际工具。

传世文献中的书信大多是内容节选,那些习以为常的固定格式、习惯用语、载体形式等湮没不见。

20世纪以来出土的汉代简牍中保存了大量当时的书信原本,其形制包括物质载体的制作样式以及书写样式比较规范。

以往学者多把研究的视野聚焦在简牍书信内容上,其形制特征鲜有人关注。

笔者认为,汉代简牍书信的形制具有一定规律,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当时的物质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以及人际交往礼俗等息息相关,是恢宏灿烂的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整齐划一的简牍长度宋朝以后,人们习惯用“尺牍”作为书信代称,这是汉代书信写作载体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尺牍之称明确了书信写作载体简牍的长度以及样式,即是汉一尺①的长方形木板,这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中都可以得到证明。

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曰:“牍,专谓用于书者……《蔡邕传》注引《说文》而曰长一尺。

按汉人多云尺牍,《史记》缇萦通尺牍,此臣得用于君也。

《汉书》陈遵与人尺牍,主皆藏去。

此施于齐辈者也。

”[1]318出土的书信牍长度基本约为汉一尺。

胡平生先生在列表统计了出土的西北边塞秦汉文书简牍长度后得出结论:“秦汉时期公私文书,不论竹、木简或木牍,长度大多为一秦汉尺(西北边塞屯戍简牍略不足一尺与超过一尺者,应看作当时尺度与制作的误差)。

”[2]笔者统计了近年来出土的安徽天长汉墓和长沙东牌楼简牍中完整的书信牍共计24枚,其长度在22厘米到24厘米之间。

东汉书信研究综述

东汉书信研究综述

c o n n o t a t i o n a n d s c h o l a r s ’p s y c h e w h i c h a r e r e f l e c t e d i n t h e E a s t e r n Ha n Dy n a s t y l e t t e r s n e e d f u th r e r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 Ke y wo r d s : t h e E a s t e r n Ha n Dy n a s t y l e t t e r s ;b e q u e a t h d o c u me n t s ;u n e a r t h e d d o c u me n t s
张 榕
( 华侨 大学 文学 院, 福建 泉 州 3 6 2 0 1 1 )
摘 要: 作 为 一 种 实用 性 很 强 的应 用 文体 , 书信 的发 展 和 演 变 引 起 了广 大 学者 的 兴 趣 。针 对 书 信 的 起 源 、 演变、
艺术特 色等方面进行 研究的专著和论 文层 出不穷 , 对具 体某一朝 代或某人 的 书信 研 究也蔚 为大观 。然单论 东 汉一朝 而言 , 对 书信的研 究还存在 着空 白。研 究者们 多关注东汉书信 的 内容、 艺术特 色、 汉代 邮驿制度等 方面 ,
书, 有奏 记 , 有状, 有简 , 有疏, 有笺 , 有札; 而 书记 则其 总称
也。 ” 吴讷在 《 文章辨体 序说 》 中指 出 : “ 昔 臣僚敷 奏 , 朋 旧往
复, 皆总 日书 。近世 臣僚上 言 , 名为表奏 , 惟 朋旧之间则 曰书 而已。 ” 可见 书信的体制有 着很 大的变化 。前 人对 书信 的称

古代书信资料

古代书信资料

竹简
• 竹简是古代书信的主要书写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书写
性能和携带便利性
• 竹简表面光滑,适合书写,但容易磨损,不易保存
02
木牍
• 木牍是古代书信的主要书写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书写
性能和携带便利性
• 木牍表面较粗糙,适合书写,但容易磨损,不易保存
03
纸张
• 纸张是古代书信的主要书写材料之一,具有良好的书写
• 竹简书信具有轻便、易携带的特点,但篇幅有限,书写速度较慢
木牍书信
• 木牍是用木板制成的薄片,用于书写和记录
• 木牍书信在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广泛使用,是古代书信的主要形式之一
• 木牍书信具有较大的篇幅,书写速度较快,但较为笨重
纸质书信的发展与演变
纸质书信的起源
纸质书信的演变
• 纸质书信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纸质材料逐渐取代竹
友谊书
• 友谊书是朋友之间交流的书信,主要用于传递友谊、情感等
• 友谊书在历代都有很高的地位,被视为友谊的重要载体
公务书
• 公务书是政府官员之间交流的书信,主要用于传递政务信息、公务往来

• 公务书在历代都有很高的地位,被视为公务的重要载体

⌛️
03
古代书信的书写材料与技艺
书写材料的选择与特点
01
• 古代书信与现代书信都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方式,具有沟
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通、传递信息等功能
• 古代书信更注重礼仪、规范、艺术性,现代书信更注重
• 古代书信与现代书信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不
实用性、简洁性
同时代的文化特点
古代书信在现代的应用与传承
应用
• 古代书信在现代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如家书、友谊书等

汉代私人书信的传播研究综述

汉代私人书信的传播研究综述
李 新 科
( 南城 建学院 基础科 学部 , 河 河南 平顶 山 4 7 0 ) 6O 1
[ 关键词 】 密封 ; 邮驿 [ 摘 要] 汉代私人 书信 的传播 系统是与 官文书 的传播 系统有 着很 大区别的。经过 对传 世文献 与地 下 出土文
献, 文物 的考查发 现 , 汉代 书信 的封检 包括杖 、 、 函三种 方式, 囊 木 汉代 书信 的邮驿也 包含 了一些官吏利用职务
U I —k Xi l e
( ai C us ea et, nIU ie 0 U brC Tt t nPn dnsa 6 o 1 C i ) B s ore pmn nsHea nvr 8 D l s f ra 0s i ,igighI4 7o ,hn I lmco l a
tm g s fl 嘴i0 eP s t sn r a 0. pne c. 圭 u hmeue0 i p t nt t 0t0 e dpi t cn s0dne l l s i oh ve e
书信是人们 向远方 的亲人友朋表 达个人情感 的一 种方
式, 由于 距 离 的 限制 , 们 只 能将 其 密 封 , 他 然后 交 给 专 门 的 人 员 邮递 、 带 实 现 这 一 交 流 。 在 官 文 书 发 达 的 汉 代 , 人 书 捎 私
信的来往是与官文书传播系统有着重大的 区别 的。


Hale Waihona Puke 汉代私人书信的密封状况 学 者原 田淑人在《 东方 学报》 上发 表了《 关于 中国古代 简札
编缀法》 一文 , 叙述 了对检 的见解 , 识与王 国维 基本相 同 , 认 但他第一次指 出, 出土 汉简 中亦有 王 国维 所说 的斗 检封 实 物 。 劳 干在 《 居延汉简考证》甲中认为检有两种 : 一种 为封 函检署 , 制同普通简 , 种为书囊检 署 , 形 一 比普 通简 宽 , 长 但 度短 。 …永 田英正 氏《 书契 》 文认为 , 单 独的简 牍和策 书 一 “ ‘ 除分别加检 于其 上以作 为封外 , 具有文献性质 的文 书还 要

简牍所见汉代私人书信致送信息试探——以天长纪庄汉墓书信木牍为中心

简牍所见汉代私人书信致送信息试探——以天长纪庄汉墓书信木牍为中心

簡牘所見漢代私人書信致送信息試探——以天長紀莊漢墓書信木牘為中心发布日期:2015-06-30 原文刊于簡牘所見漢代私人書信致送信息試探——以天長紀莊漢墓書信木牘為中心莊小霞摘要:書信是人們傳遞信息和交流感情的方式,本文主要圍繞天長紀莊漢墓書信木牘探析漢代私人書信致送信息,討論了諸如私人書信致送中“謁”的使用及書寫方式。

并討論了漢代私人書信致送中的一些風俗,如寫信中的客套禮節、以及隨信致送禮物等情況,希望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瞭解漢代社會的風俗人情面貌。

關鍵字:漢代簡牘書信致送書信是人們傳遞信息和交流感情的方式,秦漢時期私人書信往來已頗為密切,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不僅有傳世的秦漢書信,如著名的司馬遷《報任安書》等,出土的秦漢書信簡牘也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一手的實物資料,如雲夢睡虎地四號秦墓出土的兩件秦國士兵“黑夫”和“驚”的家書,可以說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私人書信實物,再如居延地區出土的《宣與幼孫少婦書》,長沙地區出土的東牌樓漢簡《侈與督郵書》等等,都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

[1]正如研究者已經指出,傳世的秦漢書信“大多只保留了正文,或者正文的一部分,書信的首尾款式皆被刪除,其封緘題署、文本結構、平闕制度均無法看到,所以不能據以研究書信的形制和格式。

”[2]因此,自上世紀初以來陸續出土的各地秦漢簡牘書信,對於研究秦漢書信的形制、格式、傳遞方式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3]秦漢時代擁有發達的官文書傳遞系統,由政府設置郵傳,進行傳遞,並制定了相應的法律,如《傳書律》、《行書律》等都對官文書的傳遞有詳細地規定,而學者們對漢代官文書的傳遞也已經有了比較深入的瞭解和研究。

[4]至於漢代私人書信的傳遞致送情況又是如何呢?學者多認為是採用托人攜帶或是專使致送,而不是依靠政府驛遞的傳遞方式。

[5]近年來尹灣漢墓簡牘、天長紀莊漢墓簡牘的出土為我們研究漢代私人書信相關問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本文就是圍繞天長紀莊漢墓木牘,並利用尹灣漢簡、西北漢簡中的出土書信簡牘資料,對漢代私人書信相關問題進行考察。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从汉简书信看汉代的邮政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从汉简书信看汉代的邮政

“上⾔长相思,下⾔久离别”:从汉简书信看汉代的邮政所谓历史不妨看做就是每个⼈的⽣活史,个⼈的经历在历史中往往更具真实感。

在出⼟的居延汉简⾥,有两封当时在居延地⽅戍边的两名下级官吏写给各⾃妻⼦的书信。

⼀封是名叫“赏”的写给妻⼦“⼦卿”。

现存原信⽂字约50字。

开头为:“赏伏地再拜请⼦卿⾜下”,内容是感谢在家的贤妻恪尽孝道,代他敬事⽗母,并嘱她冬寒要注意⾝体,多穿⾐服,按时酒饭。

⼀封是名为“宣”的候长⼀类官员写给家中名叫“幼孙”的妻⼦的信。

开头为:“宣伏地再拜请幼孙少妇⾜下”,内容是让妻⼦代向妻兄和岳⽗请安,并告诉妻⼦寒暑时节“强⾐⾜⾷”,注意⾝体。

还谈到妻兄幼都曾乘便来到边境探望⾃⼰,可惜幼都⾏时仓促,未曾见到幼孙,故写此信告知此事。

信中还提及宣以前曾通过邮亭另写信给妻弟幼孝⼀事。

这两封书信可能是因为没发出去,才能让我们得以⼀窥当时很多信息。

⾸先汉代⼈即便是两⼝⼦也很客⽓,写信都很讲究。

由此我们对汉代⼀些称谓有所了解。

另外赏和宣⾝为边境⼩吏,给家⾥发封信也没那么容易。

汉朝古乐府诗《古诗⼗九⾸》中就有⼀⾸写道:“客从远⽅来,遗我⼀书札,上⾔‘长相思’,下⾔‘久离别’。

置书怀袖中,三年字不灭”。

⼀封信在袖中藏了三年,⾜见书信的珍贵和通信之难。

居延汉简敦煌汉简中有⼀件⼀个叫“政”的⼈致“幼卿”、“君明”的书信,说道五年多来由于⾃⼰的“官薄⾝贱”,书信不通。

可见,即使是边防⼩吏,也由于⾝份低下,不能随便的发邮件。

在秦汉时期,邮递与军事密切相关。

刘邦政权建汉之初,就着⼿对战争时遭到破坏的邮驿设施进⾏恢复。

西汉帝国的巩固,邮传起到了重要作⽤。

⽐如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就有效利⽤了英布⼿下将领贲赫“乘传”(即乘坐驿车。

传(zhuàn)即驿车,也指传达命令的马车)到长安及时递送的情报。

解除樊哙兵权,也是因派陈平“乘驰传”(可理解为快递),带着周勃去接收了樊哙的部队。

景帝时七国之乱,⼤将周亚夫奉命讨伐,得益于乘了“六乘传”(汉⽂帝从代王为天⼦做过,应该是⼀种专⽤⾼级快车)迅速到达前线。

东汉帝王习《书》师承特点分析

东汉帝王习《书》师承特点分析

东汉帝王习《书》师承特点分析作者:崔琦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6期摘要《尚书》作为儒学中最古老的“政事之纪”,东汉帝王自身也研习《尚书》,形成了悠久而连续的习《书》传统。

现拟将结合东汉《尚书》之学及东汉社会的整体情况,对东汉帝王习《书》及师承特点作以简要分析。

关键词东汉帝王师承特点中图分类号:K221 文献标识码:A《尚书》作为儒学中最古老的“政事之纪”,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体现治国之道: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春秋之世,圣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于虐政,备受痛苦。

为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史官作《书经》一书,希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尧、舜、禹、汤、文、武之治。

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周室东迁之后,人臣之事君,远不如往古,乱臣杀君之事屡见不鲜。

史官作《周书》,记古贤臣事君之道,以使后世取法。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被封建统治者奉为圭臬,东汉帝王也不例外,他们积极开展《书》教,充分发挥它在治政、牧民等方面的功用,借以巩固其统治。

为了更好地发挥《尚书》的资政作用,笔者在《东汉帝王习简论》一文中已将东汉各帝《习》书及师承情况作以简单交代,现拟将结合东汉《尚书》之学及东汉社会的整体情况,对东汉帝王习《书》及师承特点作以简要分析。

1东汉帝王《习》书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根据范晔《后汉书》记载,东汉帝王习《书》传统始于光武帝,自光武以后共有五位帝王保有此统。

除去继任和帝之位的殇帝由于过于年幼,且仅践祚一年之期便中道崩殂无法习《书》外,明帝、章帝、和帝、安帝、顺帝皆习《尚书》。

自光武始至顺帝终,两百余年间帝王习《书》之传统从未中断(殇帝较为特殊,此处忽略),由此可见东汉帝王习《书》历史十分悠久且具有良好的持续性。

古代书信漫谈

古代书信漫谈

古代书信漫谈作者:韩枫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4期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文卷轶中,书信体散文是一朵姹紫嫣红的奇葩。

我国书信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名家辈出,佳作不断。

历代书信作品,是今天可以尽情享用的文化宝藏。

徜徉其中作美的巡礼,必将是一次难得的精神盛宴。

自从有了文字,人们就开始了书信交流。

随着人们社交活动的频繁,书信这种社会必需的应用文体,以它独物的魅力,日益为人们所青睐。

书信有“书”、“简”、“札”、“启”、“笺”、“帖”、“表”、“疏”、“函”、“封事”、“尺牍”、“尺素”等不同的称谓,经历了从朝廷官府到寻常百姓生活,从公函国书到一般文人沟通交流的的演变过程。

亲朋故旧间的私人书信往来,强烈的个性风格、自主意识、真情实感达到了新的思想境界与审美高度,为书信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两汉在我国书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书信冲破以往王公贵胄垄断的局面,真正成为抒发个人情感的工具。

魏晋南北朝是书信蓬勃发展时期。

不仅以书信论时事、谈文学、荐人才、叙友情、寄山水,还可以逞才气、草华章。

骈文的兴起,使书信在表达上更注重艺术性,语言优美,对仗工整。

唐宋是书信的成熟时期。

逐渐摆脱六朝骈俪浮艳文风,把叙事、议理和抒情融为一体,使书信的写作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受韩柳古文运动的影响,书信实用性增强了。

书信中频多论文艺、论学术、论政治的内容,特别是许多进步文人把自己的悲欢和当时的政治联系起来,直陈时弊,使书信成了揭露黑暗、邪恶的犀利武器。

明清至近代,政治专制,大兴文字狱,文学上复古,书信的发展进入低潮。

但在明末清初近百年间抒发性灵的小品文兴盛,对书信产生影响,出现了不少传世之作。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一时期对前人书信的整理、刊行,为后世书信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贡献巨大。

西汉人马援,又称“伏波将军”。

很有口才,说话有哲理,他的一些精彩言论“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都给后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o n n o t a t i o n a n d s c h o l a r s ’p s y c h e w h i c h a r e r e f l e c t e d i n t h e E a s t e r n Ha n Dy n a s t y l e t t e r s n e e d f u th r e r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s . Ke y wo r d s : t h e E a s t e r n Ha n Dy n a s t y l e t t e r s ;b e q u e a t h d o c u me n t s ;u n e a r t h e d d o c u me n t s
Co mme nt o n t h e Re s e a r c h o f Le t t e r s o f t he Ea s t e r n Ha n Dy na s t y
Z H ANG Ro n g
( C o l l e g e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 H u a q i a o U n i v e r s i t y , Q u a n z h o u F u j i a n 3 6 2 0 1 1 , C h i n a )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Q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S o c S c i )
2 0 1 5年 6月 J u n e , 2 0 1 5
东汉 书信 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究 综 述
而 东汉 书信 的保 存 、 流 传 及 其 体 现 的社 会 内涵 和 士 人 心 态等 问题 还 有 待 进 一 步 考 察 。
关键词 : 东汉 书信 ; 传世文献 ; 出土 文 献
中图分类号 : I 2 0 7 . 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2 6 3 8 ( 2 0 1 5 ) 0 6— 0 1 4 7— 0 3
A bs t r a c t: As a pr a c t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t y l e, t he d e v e l o pme n t a nd e v o l u t i o n o f l e t t e r s a t t r a c t s c ho l a r s’ a t t e n t i o n. M o no g r a p hs a n d
t o t h e c o nt e n t ,a r t i s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po s t s y s t e m o f t h e Ea s t e r n Ha n Dy na s t y l e t t e r s . Ho we v e r,t h e p r e s e r v a t i o n,d i s s e mi n a t i o n,s o c i a l
张 榕
( 华侨 大学 文学 院, 福建 泉 州 3 6 2 0 1 1 )
摘 要: 作 为 一 种 实用 性 很 强 的应 用 文体 , 书信 的发 展 和 演 变 引 起 了广 大 学者 的 兴 趣 。针 对 书 信 的 起 源 、 演变、
艺术特 色等方面进行 研究的专著和论 文层 出不穷 , 对具 体某一朝 代或某人 的 书信 研 究也蔚 为大观 。然单论 东 汉一朝 而言 , 对 书信的研 究还存在 着空 白。研 究者们 多关注东汉书信 的 内容、 艺术特 色、 汉代 邮驿制度等 方面 ,
她在汉代简牍汉代的亭与邮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4也对军事体系中的亭和文书传送体系中的邮驿进行过区02期中具体说明了汉代私文书所反映的三方面社会现即汉代边塞吏卒的艰苦生活和他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女性二对具体书信的内容格式的研究作为妻子和母亲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尊重以及一些社会人际陈直的两汉书札研究结合出土汉简对汉代书信的交往的现象
a r t i c l e s a b o u t t h e o r i g i n,e v o l u t i o n,a n d a ti r s t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l e t t e r s e me r g e i n a n e n d l e s s s t r e a m,S 0 d o t h e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t h e l e t t e r s
o f s p e c i f i c d y n a s t y o r p e r s o n .As f a r a s t h e E a s t e n r Ha n Dy n a s t y ,t h e r e s t i l l e x i s t s r e s e a r c h b l a n k s .Re s e a r c h e r s p a y a l o t o f a t t e n t i o n
在 通讯不便的古代 , 书信是古 人传 递信 息、 交 流情 感 的 重要 工具 , 在 日常 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 的作用 。人们 对书信 的实用 价值和审美价值有着深刻 的认 识 , 这可 以在 人们编纂 文集 时体现出来 , 《 明二百名家尺牍 》 、 《 雪鸿轩尺牍 》 、 《 秋水 轩 尺牍 》 、 《 小仓 山房尺牍 》 的问世都 可显 出古 人对 书信 集 的 重视 , 而今天亦有 许多书信 集。王安 功在 《 浅谈 古代 尺牍 的 档 案文献价值》 ( 《 档案与建 设》, 2 0 0 8年 0 3期 ) 中指 出古代 尺牍可 以印证古代文人精神 和心态 , 有助 于研究古代 文学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