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5章12节第一节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
2.通过实例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自主学习: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三、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合作探究: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地理环境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
如下表:三、例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达标检测:一.择题读图,回答1~3题:1.图中若A是绿色植物,则图示含义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分解作用D.化合作用2.图示内容可以反映的森林功能是()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D.过滤空气,净化大气3.图示过程的意义在于()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③改变了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空间位置④把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1.A 2.D 3.D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
高中地理知识手册——自然地理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知识手册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目录第一单元地球———————————————————3 第一讲地球地图———————————————————4第二讲宇宙中的地球—————————————————10第三讲地球运动———————————————————12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18 第一讲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19 第二讲大气的受热过程————————————————20 第三讲大气运动———————————————————23第四讲气候————————————————————28第五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5第六讲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36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40 第一讲陆地水————————————————————41第二讲海洋水———————————————————45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49 第一讲地球的内部圈层及板块构造学说——————————50第二讲板块构造学说—————————————————51第三讲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地质作用——————————53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56 第一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56第二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57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知识框架:第一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二、整体性原理的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相应(好或坏)的改变。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第二讲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1.自然带的形成2.自然带的分布3. 记忆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参照课本70页):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陆地自然带气候热量水分植被土壤呈带状一定宽度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整体性(课本P85案例1,P87~89案例2和案例3)⑴形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大气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整体性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如在生态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生产功能各要素共同参与,依赖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平衡功能①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的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的溶解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是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途径;②氧气的平衡: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的呼吸和燃烧消耗氧气;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陆地自然带1.概念: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自然带的标志),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环境自然带,既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又反映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环境的综合表现。
2.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地域分异规律图示变化规律形成基础成因典型地区延伸方向更替方向水平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方向(纬线方向)南北方向(经线方向)热量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非洲大陆沿20°E自然带的变化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方向(经线方向)东西方向(纬线方向或沿海→内陆)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降水减少中纬度的地区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大陆东西两岸从沿海向内陆分别是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水分热量随海拔的变化,由山麓到山顶水热组合不同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山体所处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生物循环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整体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 (1)生产功能: 的能力。
(2)平衡功能: 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 换,使自然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 的能力。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整体性的具体 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 一个要素的变化伴随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牵一发而动全身” 生物、水 地理环境各要素受人类 易受影响: 活动影响的差异性 不易受影响: 岩石
(1)指出自 A 地至 B 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 的主要过程。 (3)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
解析
第(1)题,新疆罗布泊水面缩小,湖岸线发生相
应变化, 而不同时期湖岸线的海拔是随着水面缩小而逐 渐降低的,故由 A 地到 B 地地势是逐渐降低的。第(2) 题,要紧扣影响三角洲位置变化的因素,运用地理环境 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 要注意三角洲的位置主要取决于 河流入湖口的位置和河流水量等因素。第(3)题,新疆 罗布泊的干涸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结果, 因 此干旱区流域开发必须围绕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这 一核心来进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 一变化的过程
黄土高原(流水侵蚀 ) 形成( 沟谷 )地貌 气候(变干) 黄河下游(泥沙沉积) 土壤肥力(下降 ) 植被( 稀矮 )
河道( 淤高 )
河流( 改道 )
形成了( 泛滥平原 )地貌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 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海南岛湿热的环境特征)
相应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陆地自然带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3)形成正确的差异性观点:如“差异”和“分异”,“差异”是一 个名词,而“分异”则是一个动词,地域差异表示自然环境的差异性现 象,而地域分异则表示地域差异现象背后的形成机理、演变过程以及一 般规律。所以在学习时可遵循“差异现象—地域差异性—地域分异的原 因—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思路。
2.学习技法
矿产资源;②改
质和化学元素的
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变了地表形态,
迁移运动,以及
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
塑造了各种自然
能量的流动、转
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
景观;③实现了
化;②联系自然
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地区之间、圈层
地理环境中的有
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之间的物质交换
机界和无机界
和能量传输
3.对比分析自然环境整体性的两种新功能
B.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中
C.如果⑤环节循环速度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迁移导致流水地貌的演化,其过程如下: □13 流__水__侵__蚀__→高原的峡谷不 断拓宽→高原面萎缩→□14 _山__地___→丘陵→平原。
(2)统一性: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 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
2.意义: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 环境要素组合。
(3)读图分析法:结合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理解陆地水平地带性 分异规律;结合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等典型山脉的垂直分异示意图, 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并 结合实例, 分析自然环 境的整体性 规律。
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我国西北、青藏等典型区域,解释区域内 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与影响,理解自然环境特征的形成。 [综合思维]以植物光合作用、碳循环为例,分析自然环境 的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理解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 和能量交换。 [人地协调观]联系藏羚羊数量的变化、森林的过度采伐等 案例,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明确人类活 动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树立人地协调观。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1/4/17
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8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生产功能是自然地理
平衡功能是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
环境的整体功能,而
特点
用形成的,单个自然地理要素本身
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
不具备平衡功能
能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1/4/17
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0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温 馨 提 示] 云贵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就反映了气候、水文、植被等要素 对地貌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1/4/17
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1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物质 循环 简图
太阳能(蒸发、水汽
光合 太阳能―作―用→化
能量 输送)、重力能(降水、
径流)
分解 学能―呼―吸→热能
地球内部热能、太 阳能、重力能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1/4/17
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5
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复习课件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 体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021/4/17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 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 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新学指南)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梳理】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与能量交换(1)类型: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2)意义: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地球圈层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地理环境整体发展演化的基础,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三大循环简图3.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生物循环: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2)根本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主要体现。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性质指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保持环境稳定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稳定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特点(1)变化性: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①含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②表现:某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演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意义: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共101页

1.(2019·浙江高考)读“我国Fra bibliotek区域示意图”,成都
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
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
()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地理(广东专版)
目 录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 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难度较小。 解析:成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A、C错误;从宝鸡至酒泉途中,依次经过温带季风气候 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随水分逐渐减少,地带性植被也由落叶 阔叶林变为草原再变为荒漠,D正确。针叶林主要为高纬度地区 的地带性植被,B错误。 答案:D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地理(广东专版)
目 录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
护林,宜选择
()
A.①
B.②
C.③
D.④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作用和地理环境的差
异性,难度中等。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地理(广东专版)
目 录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3.(2019·安徽高考)《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
2019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