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10《纸的发明》教案及课后练习题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携、蔡等生字。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3.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难点】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书积累知识吗老师有几个小问题要考一考大家,看看谁平时积累的知识最丰富。
谁发明了电灯。
(爱迪生);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地动仪是中国古代的(张衡)发明的。
看来大家平时的积累着不少呢,我们发现这些问题都与什么有关(发明)我们今天的课就与发明有关。
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纸的发明》。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学习词语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明确:第一部分(1):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二部分(2-4):纸发明的过程。
第三部分(5):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
文章主要内容明确:3.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明确: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
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
(三)深入研读1.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明确: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
我从中体会到了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
我很敬佩他,赞叹又自豪。
2.文章第1、4自然段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关系明确:一个总起,一个总括,是前后呼应的关系。
3.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明确: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0《纸的发明》(教案) 2023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0《纸的发明》(教案)2023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过程,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阅读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技,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纸的发明背景:介绍古代书写材料的发展,以及纸的发明对书写材料的影响。
2. 纸的制作过程:详细讲解纸的制作过程,包括原料的选择、制作工艺等。
3. 纸的发明对社会的影响:讨论纸的发明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理解纸的制作工艺。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纸的发明对社会的影响,激发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用于展示纸的发明过程和制作工艺。
2. 学具:纸、笔,用于学生记录笔记和进行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书写材料的发展,引发他们对纸的发明的好奇心。
2. 讲解:使用PPT展示纸的发明过程和制作工艺,详细讲解每个步骤。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纸的发明对社会的影响,分享他们对科技创新的看法。
4. 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纸,体验纸的制作过程。
5. 总结: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纸的发明过程的理解,总结纸的发明对社会的影响。
板书设计1. 板书《纸的发明》2. 板书内容:纸的发明背景、纸的制作过程、纸的发明对社会的影响。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纸的发明的小作文,要求包括纸的发明过程、制作工艺和纸的发明对社会的影响。
2. 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纸的发明的历史资料,进行分享和讨论。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应反思学生对纸的发明过程的理解程度,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教学补充。
3. 教师应反思学生对纸的发明对社会的影响的理解程度,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教学引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0课《 纸的发明》(教案)

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纸的发明过程,懂得纸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2)教育学生珍惜纸张,节约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纸的发明过程、纸的用途、纸的制作方法。
2. 生字词:蔡伦、东汉、宦官、树皮、麻头、破布、渔网、改进、便宜、携带、学问家、普遍、珍惜、伟大。
3. 传统文化知识: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理解纸的来之不易。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2. 教学难点:(1)纸的制作方法及原理。
(2)教育学生珍惜纸张,节约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材。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实物:一张纸。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张纸是怎么来的吗?(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纸的发明过程的了解。
(3)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纸的发明》,了解一下纸的由来。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纸的发明过程、纸的用途、纸的制作方法。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巩固提高(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纸的发明过程。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优秀教案

10纸的发明▶教学目标1.会认“创、携”等10个生字,读准“累、切、便、鲜”4个多音字,会写“术、伟”等12个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自然段大意。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策略1.理解关键词语理解词语可以分两步进行。
首先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自主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养成借助工具书理解难懂字词的良好习惯。
接着再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将词语的理解融于课文的学习之中,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提取关键信息,充分了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感受纸的发明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2.关注积累表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一自然段是围绕着某一句话写的,找到这句话就能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收集造纸术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创、携”等10个生字,读准“累、切、便、鲜”4个多音字,会写“术、伟、录、册、保、存”6个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等15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你知道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吗?2.互动交流。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3.板书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
你知道一些关于纸的知识吗?4.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自读要求。
:请大家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教案
以下是针对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生应通过自学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
特别是要理解纸的发明过程和纸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2. 学生需要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如“纸、蔡伦、竹简”等,并能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让他们了解祖国的伟大发明。
4. 让学生从文中体会到科技的力量,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描述纸的发明过程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祖国的伟大发明。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需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则需要查阅关于纸的发明的相关资料,充分预习。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纸的发明》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远古的时候,人们没有纸,他们用兽皮、树叶等做书写材料。
这样很不方便,因为树叶或兽皮不太容易保存,还不如直接在地上写。
在古代,纸是一个非常值钱的东西。
刚开始也不是这样,中国的发明家蔡伦在东汉政府做事的时候,发明了造纸术。
他将桑树、麻和棉花的纤维加水混合,再压平晾干,就得到了一张薄薄的纸,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纸张,便于保存和书写。
从那以后,造纸术就传遍世界,变成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课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纸张的历史发展,了解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过程。
2.学生能够理解造纸术的发明过程。
3.让学生认识纸张的重要性,并学会正确的使用,珍惜文化资源。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
2.相关图片和材料(如工艺图等)。
3.教师的讲解内容需要提前准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或者实物,引出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询问他们对这些物品的使用和历史知识。
2. 学习教师让学生跟随原文的讲解,了解纸张的历史发展和造纸术的发明过程,重点讲解蔡伦的发明过程。
3. 讨论学生们可以根据教师的问题,讨论纸张的重要性以及珍惜文化资源的意义。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其他文化资源的认识。
4. 总结教师让学生简单总结所学内容,重点强调纸张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
5. 作业让学生上网查找并了解其他文化资源的历史发展和相关知识。
教学评价1.教师通过学生的言行,了解他们对课文所学历史知识和文化资源的认识程度。
2.认真完成作业,了解更多文化资源的发展历史,便于学生更好地书写和表达。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0《纸的发明》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课文《纸的发明》,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节。
2. 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纸的发明过程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3. 通过学习,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并运用新词汇。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讨论、合作学习,提升理解文本、获取信息的能力。
2. 学会运用历史眼光,从发展的角度看待科学技术进步。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激发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珍惜纸张、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重点1. 课文《纸的发明》的阅读理解,包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节。
2. 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3. 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难点1. 纸的发明过程中的技术变革及其历史意义。
2. 学生对古代科技发明的深入理解与讨论。
3. 如何引导学生从纸的发明中汲取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纸的发明过程和相关历史资料。
2. 课文《纸的发明》的文本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学习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书写材料,引发学生对纸的起源和重要性思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人是用什么来书写的吗?纸是如何发明的呢?”新课内容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纸的发明》,并标记生字词。
2. 教师领读,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3. 讨论课文中纸的发明过程,强调其技术变革和影响。
深化理解1.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纸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实践应用1. 设计一个节约用纸的创意活动,如制作手工艺品或进行环保宣传。
2.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
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纸的发明过程及其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纸的发明》2. 主要内容:纸的发明过程、技术变革、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最新2020年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10 纸的发明(教案+反思+课时练习及答案)

10 纸的发明教学导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发明发现发觉
2.技术伟大记录书册保存欧洲
3.保存不在大约吃药社会杜鹃经验洗脸
4.(1)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其习俗有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
(2)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
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其习俗有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
(3)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4)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
“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纪念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5)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
中秋节还要吃月饼。
:
(6)重阳节:阴历九月初九。
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
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10《纸的发明》教案及课后练习题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创、携”等11个字,其中两个多音字“累鲜”,会写“术、伟”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板书设计】
10 纸的发明
伟大贡献之一发明过程影响了全世界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本文首先“学习生字词,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通过课件展示比较难读的以及与课文理解有直接帮助的字词,在指读当中发现不正确的字词读音,随即把它们进行正音。
然后“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课文段落大意,从而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由初读到品读的过渡。
不足之处:放手给学生,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异常活跃,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
【课时目标】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纸的发明过程。
2.感受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为做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板书设计】
10纸的发明
竹片:笨重
帛:轻便、太贵不能普及
麻纸:粗糙
蔡伦纸: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传承下来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除了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外,在主要内容的把握上,还通过主要内容填空、
理清课文的条理,从而为品读课文奠定基础。
在对比阅读蔡伦发明的纸和他之前的那些纸,了解蔡伦纸发明的伟大,以及被传承普及的原因,从而自然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由衷的赞叹之情。
教师在最后又设计了写话训练,这样就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文章把握,并训练了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不断进步,对语文产生兴趣。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的巨大贡献。
远古时代没有纸。
商朝时,将字刻于龟甲、兽骨之上(既甲古文)。
周朝时,用竹简(即竹片)、木简、帛写字著书。
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用丝絮造纸,后来用麻纤维造纸。
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采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为原料造纸。
从此,纸的产量大增。
唐朝时,造纸术开始外传朝鲜、日本和阿拉伯、欧洲等地。
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2、3、4、自然段是重点,讲述的是纸的发明和造纸方法的传播,赞颂我们祖先的创造业绩。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蔡伦(?-121 )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
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的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纸神”。
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其他资料】
中国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一种观点,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是古代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创造,一般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课后作业
一、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创(chànɡ chuànɡ) 蔡(cài chài) 伦(lún nún)
册(cè chè) 洲(zōu zhōu) 录(lù lǜ)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恰当的动词。
()文字()发展()在水里
()造纸术()经验()欧洲
三、重点段落品析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用“”画出蔡伦的造纸过程的句子。
2.用“”画出蔡伦的造纸术为什么被传承下来的原因的语句。
3.用“既……又……”造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习了本课,你想对蔡伦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一、创(chuànɡ) 蔡(cài) 伦(lún) 册(cè) 洲(zhōu) 录(lù)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创造)文字(促进)发展(浸)在水里
(改进)造纸术(积累)经验(传到)欧洲
三、重点段落品析
1.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张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2.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3.这件衣服穿在身上既漂亮又舒适。
四、蔡伦,你真了不起,为祖国争光,为世界人们造福。
我要向你学习,长大学会发明创造。
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