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技术规范(V2.0)
旅客列车无线局域网系统技术要求内容

旅客列车无线局域网系统技术要求V1.8CRGT WiFi 建设组2018 年07 月28 日目录1. 术语表. (2)2. 系统组成. (4)3. 系统功能. 03.1 互联网接入. 03.2 车厢局域网. 03.3 站库WiFi 互通. 03.4 认证鉴权. 03.5 安全防护. 03.6 维护与管理. (1)4. 组网要求. (3)4.1 整体组网要求. (3)4.2 车厢局域网. (3)4.3 互联互通. (4)5. 车载设备技术要求. (5)5.1 中心服务器. (5)5.2 单车服务器. (6)5.3 AP 设备 (8)5.4 车载天线. (9)5.5 设备质量要求. (9)6. 安装部署要求..................... . 106.1 中心服务器. (10)6.2 单车服务器....................... . 116.3 AP 设备 (12)6.4 车载天线. (14)7. 参考文献. (15)1. 术语表2. 系统组成根据文献[5]的要求,旅客列车无线局域网系统包括列车网络、接入网、互联网、数据中心等部分,如图1所示。
其中列车网络及数据中心由CRGT建设并提供,接入网及互联网由接入运营商或电信运营商提供。
列车网络由车厢局域网互联组成,可选的互联方式包括通过光纤、以太网、无线桥接等方式进行互联。
接入网提供车地通信功能,可选的技术包括4G蜂窝通信网、卫星通信网、以及其它移动宽带网技术,例如802.11无线局域网[8]、802.16宽带无线接入系统[9]、EUHT超高速无线通信系统[10]、LTE专网或LTE-R[11]等。
现阶段考虑列车网络及接入网技术条件与成熟度、成本、高铁列车车型具体安装环境限制等因素,合理地取舍与合并设备的功能单元,尽量精简网络设备的物理部署。
针对列车网络及车地通信,采用以下技术途径:(1)跨车厢通信采用千兆以太网线连接各车厢局域网,车载服务器通过车载交换机VSW 接入车厢部的千兆以太骨干网,实现全列车的互联;(2)车地通信采用多路4G通道接入互联网及数据中心;(3)站场通信采用WiFi通道接入地面站场无线局域网。
简谈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综合网管NMS系统的应用

DOI: 10.3969/j.issn.1673-4440.2018.03.009
简谈信号系统安全数据有限公司太原电务段,太原 030006)
摘要 :安全数据网系统是高铁信号系统数据交换的核心部分,重点阐述安全数据网系统的核心 设备综合网管系统的功能及日常维护方法,包括功能原理、系统结构、技术要求和故障处理等 方面。 关键词 :安全数据网 ;NMS ;EMS ;故障分析 中图分类号 :U238 ;U285.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4440(2018)03-0046-05
2 总体要求
NMS 系统不能影响信号安全数据网的安全和 通信业务,不能降低原有系统的封闭性。N M S 系统 具备对不同品牌交换机的监测功能。N M S 系统应提 供图形化全中文界面。N M S 网管可以查看管辖范围 内所有 E M S 的状态。网管系统 N M S 服务器需要从 C T C 获得时间同步信号,实现网管系统时间同步。 N M S 系统接入信号安全数据网应加防火墙或网闸等 隔离设备。
NMS 网管只允许对告警事件进行监视,并可对告 警内容、节点位置进行监视和筛选。
NM S 网管软件应一次性显示告警事件不少于 30 天的告警历史记录,并以日志文件形式保存下来 ;支 持对设备、发生时间、事件原因、事件告警等级记录 的查询,支持以 p d f、c s v 表格、超文本等多种形式 导出。
3 技术要求
网管系统分为线路 EMS 网管级和路局 NMS 网 管级。E M S 网管负责监管所属线路信号安全数据网 网络设备的在线运行状态(包括相邻线路互联设备 的在线运行状态)以及 EMS 与信号安全数据网之
间设备的运行状态。NMS 网管负责监管路局内所有 线路信号安全数据网设备的运行状态及 EMS 与 NMS 之间的网络设备(含网络安全设备)的运行状态。 3.1 拓扑管理
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技术规范V0_2

3.10 CSM Centralized Signalling Monitoring System 集中监测系统。
3.11 CTCS Chinese Train Control System 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Part 1: Safety-related communication in closed transmission systems <铁道应
EN-50159-2:2001
用:封闭式传输系统中安全通信要求> Railway applications – Communication, signalling and Processing systems –
Safety related electronic systems for signalling <铁道应用:安全相关电子系统
EN-50159-1:2001
> Railway applications – Communication, signalling and Processing systems –
Part 2: Safety-related communication in open transmission systems <铁道应
用:开放式传输系统中安全通信要求>
C3组
RSSP-I铁路信号安全通信协议
C3组
RSSP-II铁路信号安全通信协议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5.1 系统构成 5.1.1 临时限速服务器子系统与 CTC、TCC、RBC 及 CSM 等子系统的关系,参见图 1 所示。
CTCS-2客专TCC技术规范

3.2.6 TCC 应实现无配线车站轨道电路的编码,当中继站管辖范围内包含无配线站时,中继站 TCC 设 备可实现所管辖无配线车站进、出站信号机的驱动采集功能。
3.2.7 TCC 应通过继电器与异物侵限系统接口,实现异物侵限灾害的防护,并将灾害信息传送给 CBI 设备和集中监测设备。
列控中心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列控中心设备的系统需求、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和运行环境要求等,适用于列控中心 设备的研制、生产、测试、工程设计、施工调试、运行试验、运营及维护。
本规范适用于 CTCS-2 级和 CTCS-3 级高速铁路,其他采用列控系统的线路应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3.3.8 TCC 辅助维护单元应配置显示器及键盘鼠标,统一安装于 TCC 机柜中。 3.3.9 LEU 设备安装在 TCC 机柜中,每台 TCC 设备最多控制 16 台 LEU 设备。 3.3.10 TCC 中的各单元设备应集中安装于标准尺寸的机柜中。
4 技术要求
4.1 系统启动
4.1.1 TCC 设备启动由系统自检、与外部设备建立通信和 TCC 初始化三个过程组成。
4.2.1 TCC 设备应采集轨道继电器状态,并同时通过通信接收轨道电路状态,仅当二者均为空闲时, 按照空闲处理,否则按占用处理;当两者状态不一致时,应向集中监测输出报警信息。
4.2.2 当 TCC 具备通信接口接收道电路状态时,可仅采集轨道继电器的前接点,当 TCC 无法通过通信 接口接收轨道电路状态时,应同时采集轨道继电器的前后接点。
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技术规范标准(V2.0)

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技术规范(V2.0)2010年8月目录1引言 (3)1.1目的和范围 (3)1.2术语和缩写词 (3)1.3参考文献 (4)2功能要求 (5)3组网要求 (6)4组网设备 (7)5网络结构 (11)5.1客运专线基本网络结构 (11)5.2客运专线划分子网网络结构 (12)5.3两个网络间连接 (14)5.4网络与独立设备间连接 (16)6组网光缆径路 (18)7网络接口 (19)8设备IP地址分配 (20)9网络管理 (25)10网络安全 (27)附件:IP地址配置举例 (28)1.客运专线1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IP地址分配举例 (29)2.客运专线2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IP地址分配举例 (33)1引言1.1目的和范围1.1.1.1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基于专用光缆(封闭系统)信号系统安全信息传输的CTCS-2级和CTCS-3级列控系统。
1.1.1.2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系统集成、工程设计、验收、运用维护及接入设备研发均应按照本技术规范执行。
1.2术语和缩写词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含义TCC Train Control Center 列控中心CBI Computer Based interlocking 计算机联锁RBC Radio Block Center 无线闭塞中心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 Temporary Speed RestrictionSeverTSR Temporary Speed Restriction 临时限速ODF 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 光纤配线架GBIC Giga Bit Rate Interface Converter 接口转换器SFP Small Form Pluggable 小型化接口转换器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局域网EMC 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兼容性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平均无故障时间1.3参考文献[1] 科技运[2008]34号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2] TB/T 3073 铁路信号电器设备电磁兼容试验及其限制[3] TB/T 3074 铁路信号设备雷电电脉冲防护技术条件[4] GB/T 21562 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5] GB/T24339.1 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第1部分:封闭式传输系统中的安全相关通信[6] YD/T 1099 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7] YD/T 1141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2功能要求2.1.1.1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接入设备包括:列控中心(TCC)、计算机联锁(CBI)、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无线闭塞中心(RBC)。
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名词术语

确认列车司机的唯一代码。
车载设备遵守的速度距离监控曲线。
允许列车到达的最远位置。当目标速度 为零时目标点,EOA 即为停车点,参考 “开口速度(Release speed)”的图例。 当车载设备具备列控系统所需的基本数 据(行车许可、列车数据、线路数据等) 时,车载设备生成目标距离模式曲线, 并能通过 DMI 显示列车运行速度、允许 速度、目标速度和目标距离等,控制列 车安全运行。 仅当列车通过地面特定点时才发生的地 面和车载之间的信息传输。 对列车运行方向而言,如果列车在 B 点 之前通过 A 点,则 B 就称之为 A 的运行 前方。 对列车运行方向而言,如果列车在 B 点 之前通过 A 点,则 A 就称之为 B 的运行 后方。
ERTMS/ETCS 功能需求规范
[9] ERTMS/ETCS SUBSET 026 ERTMS/ETCS System Requirements
V2.3.0
Specification(SRS)
ERTMS/ETCS 系统需求规范
V1.0
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名词术语
第3页
CTCS-3 级列控系统标准规范
Balise linking 应答器链接
通过应答器组/RBC,在其报文中描述另 一个应答器组位置和通过方向的方法。
V1.0
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名词术语
第5页
CTCS-3 级列控系统标准规范
序号
术语
Balise transmission module
12
应答器传输模块
Block
13
闭塞
Braking curve
两个连续链接应答器组之间的距离。
C3技术规范汇总

科技运〔2006〕93号《既有线提速CTCS-2区段车站列控中心接口协议(V1.0)》-----PDF 扫描/viewthread.php?tid=402694科技运〔2007〕43号《既有线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暂行)》-----PDF 扫描/viewthread.php?tid=138042科技运〔2007〕43号《既有线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规范(暂行)》-----阅读权限: 70/viewthread.php?tid=402699科技运〔2007〕158号《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列控中心技术规范(暂行)》-----PDF 文字/viewthread.php?tid=451601科技运〔2008〕34号《客运专线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233621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科技运〔2008〕34号《客运专线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PDF课件/viewthread.php?tid=494558科技运〔2008〕34号《客运专线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PDF文字/viewthread.php?tid=498988科技运〔2008〕34号《客运专线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PDF课件,文件一样,重复/viewthread.php?tid=523893科技运〔2008〕114号《CTCS-3级列控系统功能需求规范(FRS)(V1.0)》-----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277355科技运〔2008〕127号《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名词术语(V1.0)》-----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326096科技运〔2008〕127号《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名词术语(V1.0)》-----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426828科技运〔2008〕127号《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名词术语(V1.0)》-----PDF文字/viewthread.php?tid=516283科技运〔2008〕143号《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0)》-----PDF文字/viewthread.php?tid=355677科技运〔2008〕143号《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0)》-----PDF文字,文件一样,重复/viewthread.php?tid=449991科技运〔2008〕143号《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0)》-----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504106科技运〔2008〕143号《CTCS-2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0)》-----PDF文字/viewthread.php?tid=534855科技运〔2008〕144号《CTCS-3级列控系统应答器应用原则(V1.0)》-----PDF文字/viewthread.php?tid=221389科技运〔2008〕151号《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技术规范(V1.0)》-----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403616科技运〔2008〕151号《客运专线列控系统临时限速技术规范(V1.0)》-----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451490科技运〔2008〕168号《CTCS-3级列控系统GSM-R网络需求规范(V1.0)》-----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307259科技运〔2009〕19号《CTCS-3级列控系统与GSM-R网络接口规范》-----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307257科技运函〔2004〕14号《CTCS技术规范总则(暂行)》《CTCS2级技术条件》-----PDF文字/viewthread.php?tid=105812科技运函〔2004〕14号《CTCS技术规范总则(暂行)》《CTCS2级技术条件》-----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233354科技运函〔2004〕14号《CTCS技术规范总则(暂行)》《CTCS2级技术条件》-----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516285科技运函〔2004〕114号《应答器技术条件(暂行)》-----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301893科技运函〔2004〕114号《应答器技术条件(暂行)》-----PDF扫描,文件一样,重复/viewthread.php?tid=402701科技运函〔2004〕114号《应答器技术条件(暂行)》-----PDF扫描,文件一样,重复/viewthread.php?tid=528140铁集成〔2007〕124号《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Word 文字/viewthread.php?tid=232885铁集成〔2007〕124号《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Word 文字,文件一样,重复/viewthread.php?tid=535661铁运〔2005〕21号《既有线200km/h动车组ATP车载和地面设备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帖子文字/viewthread.php?tid=38932铁运〔2005〕21号《既有线200km/h动车组ATP车载和地面设备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233354铁运〔2005〕21号《既有线200km/h动车组ATP车载和地面设备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Word文字,文件一样,重复/viewthread.php?tid=429553铁运〔2005〕118号《既有线200km/h动车组ATP车载和地面设备配置及运用技术原则(暂行)补充规定》-----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233354铁运〔2008〕19号关于客运专线信号系统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137502铁运〔2008〕19号关于客运专线信号系统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Word扫描/viewthread.php?tid=328252铁运〔2008〕19号关于客运专线信号系统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502590铁运〔2008〕19号关于客运专线信号系统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502591铁运〔2008〕19号关于客运专线信号系统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502592铁运〔2008〕19号关于客运专线信号系统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502593运基信号〔2005〕224号《既有线CTCS-2级区段应答器报文定义及应用原则(暂行)》-----Word 文字/viewthread.php?tid=233354运基信号〔2005〕224号《既有线CTCS-2级区段应答器报文定义及应用原则(暂行)》-----Word 文字/viewthread.php?tid=306281运基信号〔2005〕316号《既有线200km/h车站列控中心运用技术原则(暂行)》-----Word 文字/viewthread.php?tid=233354运基信号〔2005〕316号《既有线200km/h车站列控中心运用技术原则(暂行)》-----Word 文字/viewthread.php?tid=306278运基信号〔2005〕431号《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技术条件(暂行)》-----Word文字,不详细/viewthread.php?tid=233354运基信号〔2005〕431号《应答器数据传输电缆技术条件(暂行)》-----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368063运基信号〔2006〕14号《既有线提速200kmh区段应答器用户数据表编制规定》-----Word 文字/viewthread.php?tid=233354运基信号〔2006〕14号《既有线提速200kmh区段应答器用户数据表编制规定》-----PDF 课件/viewthread.php?tid=457881运基信号〔2006〕27号《应答器编号规则(暂行)》-----废止于运基信号〔2010〕532号-----Word 文字/viewthread.php?tid=233354运基信号〔2006〕27号《应答器编号规则(暂行)》-----废止于运基信号〔2010〕532号-----PDF 文字/viewthread.php?tid=268465运基信号〔2006〕27号《应答器编号规则(暂行)》-----废止于运基信号〔2010〕532号-----PDF 文字,文件一样,重复/viewthread.php?tid=363928运基信号〔2006〕27号《应答器编号规则(暂行)》-----废止于运基信号〔2010〕532号-----PDF 课件/viewthread.php?tid=457884运基信号〔2007〕20号《CTCS-2级列控车载设备DMI显示规范(V1.0)》-----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402704运基信号〔2008〕670号《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人机界面(DMI)显示规范(V1.0)》-----PDF 文字/viewthread.php?tid=303731运基信号〔2008〕670号《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人机界面(DMI)显示规范(V1.0)》-----标题党/viewthread.php?tid=347552运基信号〔2008〕670号《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人机界面(DMI)显示规范(V1.0)》-----PDF 扫描/viewthread.php?tid=447866运基信号〔2009〕223号《客运专线信号安全数据网技术方案V1.0》-----PDF文字/viewthread.php?tid=403599运基信号〔2009〕716号《无配线车站信号系统技术方案》-----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391716运基信号〔2009〕716号《无配线车站信号系统技术方案》-----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451417运基信号〔2009〕716号《无配线车站信号系统技术方案》-----PDF扫描,文件一样,重复/viewthread.php?tid=455304运基信号〔2009〕719号《信号系统与异物侵限监控系统接口技术条件》-----Word文字/viewthread.php?tid=391716运基信号〔2009〕719号《信号系统与异物侵限监控系统接口技术条件》-----PDF扫描/viewthread.php?tid=455304运基信号〔2010〕537号《基于光通信的站问安全信息传输系统应用技术条件(暂行)》-----Word扫描/viewthread.php?tid=537441CTCS-3级列控车载人机界面显示规范/viewthread.php?tid=556786更多铁路评论请登陆中国铁道论坛(/)。
北京市重点营运车辆数据交换接口规范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颁发的机动车车牌号,如“粤A12345”。
3.1.6疲劳驾驶fatigue driving
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 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
3.1.7最新数据newest data
指上一次上传了数据之后的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采集的数据。
原则上运营商平台通信网关应7*24小时运行。
本标准以满足北京市营运车辆的日常监管需求作为根本出发 点,对交通部通信中心制定的《全省重点营运车辆部省动态信息公 共交换平台接口规范》进行了细化。
本标准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负责解释。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 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3.1.3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3
3.1.4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met
protocol 3
3.1.5J.5车牌号carplate3
3.1.6疲劳驾驶fatigue driving3
登录成功后,运营商平台应每1-2分钟发送一个心跳数据包来进 行链路保持。连续10分钟内没有接收到心跳数据包或其他数据包, 运营商平台将认为该运营商平台的连接己经发生异常中断,将主动 中断运营商平台的数据链路。运营商平台如连续10分钟未收到监管 平台的心跳数据回复包或其他数据包,则认为与监管平台的连接发 生异常中断,应主动断开数据链路,并在不超过5分钟内重新启动连 接尝试。
主要是指车辆的位置状态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技术规范(V2.0)2010年8月目录1引言 (2)1.1目的和范围 (2)1.2术语和缩写词 (2)1.3参考文献 (2)2功能要求 (4)3组网要求 (4)4组网设备 (6)5网络结构 (9)5.1客运专线基本网络结构 (9)5.2客运专线划分子网网络结构 (10)5.3两个网络间连接 (12)5.4网络与独立设备间连接 (14)6组网光缆径路 (15)7网络接口 (16)8设备IP地址分配 (17)9网络管理 (21)10网络安全 (22)附件:IP地址配置举例 (24)1.客运专线1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IP地址分配举例 (24)2.客运专线2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IP地址分配举例 (27)1引言1.1目的和范围1.1.1.1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基于专用光缆(封闭系统)信号系统安全信息传输的CTCS-2级和CTCS-3级列控系统。
1.1.1.2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系统集成、工程设计、验收、运用维护及接入设备研发均应按照本技术规范执行。
1.2术语和缩写词缩写英文全称中文含义TCC Train Control Center 列控中心CBI Computer Based interlocking 计算机联锁RBC Radio Block Center 无线闭塞中心TSRS Temporary Speed Restriction Sever 临时限速服务器TSR Temporary Speed Restriction 临时限速ODF 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 光纤配线架GBIC Giga Bit Rate Interface Converter 接口转换器SFP Small Form Pluggable 小型化接口转换器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局域网EMC 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兼容性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平均无故障时间1.3参考文献[1] 科技运[2008]34号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2] TB/T 3073 铁路信号电器设备电磁兼容试验及其限制[3] TB/T 3074 铁路信号设备雷电电脉冲防护技术条件[4] GB/T 21562 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5] GB/T24339.1 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和处理系统第1部分:封闭式传输系统中的安全相关通信[6] YD/T 1099 以太网交换机技术要求[7] YD/T 1141 以太网交换机测试方法2功能要求2.1.1.1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接入设备包括:列控中心(TCC)、计算机联锁(CBI)、临时限速服务器(TSRS)、无线闭塞中心(RBC)。
2.1.1.2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应满足以下设备间的安全信息可靠传输:1)TCC与TCC2)TCC与CBI3)TSRS与RBC4)TSRS与TCC5)TSRS与TSRS6)RBC与CBI7)RBC与RBC8)CBI与CBI2.1.1.3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应确保车站和中继站设备间及其与中心信号设备(如RBC、TSRS)间的安全信息可靠传输。
2.1.1.4网络设备(交换机或中继器)的单节点信息传输时延不应大于50微秒;单网络(子网)内数据通信自愈时间不大于50毫秒;网络间数据通信自愈时间不大于500毫秒。
2.1.1.5客运专线安全数据网设备应设置网络管理系统,实现网络连接状态和设备状态监测和记录、故障报警、设备维护等功能。
3组网要求3.1.1.1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应采用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设备(后简称交换机设备)构成冗余双环网,双环网间物理隔离,交换机设备间应采用专用单模光纤连接。
3.1.1.2交换机设备功能应满足参考文献[6]和[7]的技术要求。
3.1.1.3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中双环网的互联光纤(设备端-设备端)应采用不同物理路径;同一环网中交换机设备间互联光纤与迂回通道使用的光纤应采用不同物理路径。
3.1.1.4连接相邻交换机设备的光纤长度最长不宜超过70公里,通信距离大于交换机设备通信距离时,应增加中继设备。
3.1.1.5采用8芯光纤构成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其中4芯光纤由线路一侧光缆提供,另4芯光纤由线路另一侧光缆提供,每侧光缆中应另增加2芯以上光纤作为备用。
3.1.1.6根据业务需求,应划分虚拟局域网(VLAN):(1)业务VLAN,用于承载数据业务;(2)管理VLAN,用于网络管理。
3.1.1.7信号电源屏应为交换机设备独立提供两路经过UPS的直流电源,电源指标满足交换机设备需求。
4组网设备4.1.1.1交换机的环网接口应为100M或1000M光接口,数据业务接口宜为100M电接口。
4.1.1.2交换机设备性能应满足表4.1和表4.2的要求。
表4.1 二层交换机设备的性能要求三层交换机设备的性能要求表4.24.1.1.3交换机设备用于组网的光通信接口为GBIC或SFP接口,可以通过配置不同传输距离的通信模块以适应组网的需求。
4.1.1.4同一子网内的交换机设备应支持相同环网协议。
4.1.1.5不同客运专线安全数据网采用不同品牌交换机接口时,交换机通信接口参数应匹配。
.5 网络结构5.1 客运专线基本网络结构5.1.1.1 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的基本网络应按图5.1所示方案组网。
右侧光缆左侧光缆右环网左环网图5.1 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基本组网结构图.5.1.1.2每一独立环网络中(左环网或右环网)用于交换机串接的光纤和用于迂回通道中继器(交换机)连接的光纤应取自通信专业提供的两条不同路径的干线光缆,干线光缆与交换机连接的尾缆或尾纤应采用不同的引入路径。
5.1.1.3用于两个独立环网迂回通道中继器(交换机)串接的光纤应取自通信专业提供的两条不同路径的干线光缆。
5.1.1.4两个独立环网中迂回通道使用的中继器(交换机)不应在同一站点处同时设置。
5.2客运专线划分子网网络结构5.2.1.1同一线路中划分子网的组网结构应按图5.2所示方案组网:.右侧光缆左侧光缆图5.2 具有子网的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组网结构图.5.2.1.2每一独立子网中接入的网络设备(交换机、中继器)超过60台时,或网络中接入设备所配置的IP地址数量超过一个网段的容量(254个IP地址)时,应将网络环路分割成不同子网。
5.2.1.3子网划分应在网络分界点处设置三层交换机实现,三层交换机间采用双冗余光缆进行链路聚合连接,双通道冗余光缆应采用不同路径铺设。
5.2.1.4左右两侧的子网分界点不应设在同一车站或中继站。
5.2.1.5网络中接入设备间通信路径中不宜跨越3个以上三层路由,接入设备间信息传输总延时不应大于50ms。
5.2.1.6设置三层交换机的站点与迂回中继不应同站设置。
5.3两个网络间连接5.3.1.1对于相邻的两条线路的接口车站,连接相邻网络的设备应采用三层交换机,如图5.3所示:.图5.3 相邻网络的连接图5.3.1.2不同线路的网络连接应在线路分界处附近车站设置三层交换机实现,三层交换机间采用双冗余光缆进行链路聚合连接,双通道冗余光缆应采用不同路径铺设。
5.3.1.3左右两侧的三层交换机不应设在同一车站或中继站。
5.3.1.4网络间连接的光缆通道由各自线路的工程集成单位负责铺设至线路接口车站,并由后期实施的线路工程集成单位实施网络间的光缆连接。
5.4网络与独立设备间连接5.4.1.1一侧为客运专线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另一侧为独立的信号设备,应通过二层交换机连接,如图5.4所示:图5.4 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与独立信号设备的连接图5.4.1.2网络连接应在独立信号设备处设置交换机,通过交换机与相邻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连接。
5.4.1.3应采用不同路径的双通道冗余光缆连接线路1和线路2的设备。
6组网光缆径路6.1.1.1网络中单个子网使用的光纤必须由两条不同路径的干线光缆构成。
6.1.1.2从通信机房引入到信号机房的光缆应采用两条不同径路铺设,且光缆在通信机房应采用光纤熔接后直接引入信号机房专设的信号ODF子架。
对于箱式机房,则通信光缆引入至通信机柜中的ODF子架。
6.1.1.3通信信号施工分界在信号机房ODF子架或箱式机房通信机柜的ODF子架处。
6.1.1.4引入信号机房的光纤芯数应按干线光缆相同比例预留备用。
7网络接口7.1.1.1TCC、CBI、RBC和TSRS设备(后简称应用设备)都通过电接口接入到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各应用设备和交换机的电口连接电缆应采用6类标准屏蔽双绞电缆,电缆长度不宜超过50米。
7.1.1.2TCC、CBI、RBC和TSRS设备的A、B机都配置以太网接口(接口1和接口2),接口1接入左环网,接口2接入右环网,连接方式如图7.1所示:图7.1 交换机和应用设备的连接方式7.1.1.3RBC设备和TSRS设备不应接入同一台交换机中进行通信,接入同一台交换机中的RBC设备或TSRS设备不宜超过4台。
7.1.1.4应用设备应统一采用IEEE 802.3以太网帧格式进行数据通信。
7.1.1.5交换机设备和应用设备端口应采用固定分配的IP地址。
8设备IP地址分配8.1.1.1IP地址应采用统一规划原则,充分考虑地址空间的合理利用,满足网络发展的需要。
8.1.1.2设备IP地址分配包括应用设备地址、交换机设备地址、网间互联地址以及网管服务器地址。
8.1.1.3不同子网间应用设备应划分为不同的网段。
8.1.1.4左环网(应用设备接口1)IP地址采用奇数网段,右环网(应用设备接口2)IP地址采用偶数网段,信号系统安全数据网中的网段应连续分配。
8.1.1.5每个网段中的IP地址x.x.x.1~x.x.x.14预留给网关使用,应用设备IP地址从x.x.x.15开始分配。
缺省网关为x.x.x.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8.1.1.6应用设备IP地址分配顺序为:每个站内设备按照先TCC设备后CBI设备的次序分配IP地址,车站间按照下行方向一次分配,RBC设备和TSRS设备最后分配。
8.1.1.7车站或线路所按一套TCC设备、一套CBI设备分配IP地址;中继站按一套TCC设备分配IP地址。
对于安装RBC和TSRS设备的车站,按照实际应用设备数量分配IP地址。
8.1.1.8对于大型枢纽站按应预留必要的IP地址,满足计划内准备实施的项目。
8.1.1.9TCC、CBI、RBC和TSRS的IP地址分配范围为x.x.x.15~x.x.x.234,按照车站为单位依次分配。
8.1.1.10预留IP地址范围为x.x.x.235~x.x.x.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