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网络数据安全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网络安全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日常的社交娱乐到重要的商务交易,从便捷的在线学习到关键的政务服务,网络无处不在,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与之相伴的是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

网络安全就如同守护我们数字世界的大门,一旦这扇门出现漏洞,个人隐私、企业机密乃至国家安全都可能受到威胁。

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网络安全呢?简单来说,它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以及数据不因偶然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保障系统能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这其中涉及到诸多方面的技术和措施。

首先,我们来谈谈网络防火墙。

防火墙就像是一道城墙,位于计算机和它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用于控制进出网络的访问。

它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允许或阻止特定的网络流量。

比如说,我们可以设置防火墙阻止来自可疑 IP 地址的连接请求,或者禁止某些特定类型的数据包进入我们的网络。

这样一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外部的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接着是加密技术。

当我们在网络上传输重要的数据,比如银行卡密码、个人隐私信息等,加密技术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编码,使其在传输过程中变成一段看似毫无意义的乱码。

只有拥有正确解密密钥的接收方才能将其还原为原始的可读数据。

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即使被第三方截获,也难以理解其中的内容。

然后是入侵检测系统和入侵防御系统。

它们就像是网络中的警察,时刻监视着网络中的活动,寻找可能的入侵行为。

一旦发现异常,入侵检测系统会发出警报,而入侵防御系统则会直接采取措施阻止入侵。

除了这些技术手段,网络安全还离不开用户自身的安全意识。

很多时候,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并不是因为技术上的漏洞,而是用户自身的疏忽。

比如,使用过于简单的密码,随意在不可信的网站上输入个人信息,或者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

这些行为都可能给黑客和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1网络安全威胁隔离加密蜜罐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1网络安全威胁隔离加密蜜罐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可理解为: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所以,建立网络安全保护措施的目的是确保经过网络传输和交换的数据不会发生增加、修改、丢失和泄露等。

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以下5个基本要素:1机密性确保信息不暴露给未经授权的人或应用进程。

2完整性只有得到允许的人或应用进程才能修改数据,并且能够判别出数据是否已被更改。

3可用性只有得到授权的用户在需要时才可以访问数据,即使在网络被攻击时也不能阻碍授权用户对网络的使用。

4可控性能够对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和行为方式进行控制。

5可审查性当网络出现安全问题时,能够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二系统漏洞:系统在方法、管理或技术中存在的缺点(通常称为bug),而这个缺点可以使系统的安全性降低。

所造成的威胁:不安全服务指绕过设备的安全系统所提供的服务。

这种服务不在系统的安全管理范围内,所以会对系统的安全造成威胁。

主要有网络蠕虫等。

配置和初始化错误系统启动其安全策略没有正确初始化,从而留下了安全漏洞。

在木马程序修改了系统的安全配置文件时就会发生此威胁。

三线缆连接威胁借助网络传输介质(线缆)对系统造成的威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窃听是使用专用的工具或设备,直接或间接截获网络上的特定数据包并进行分析,进而获取所需的信息的过程。

窃听一般要将窃听设备连接到通信线缆上,通过检测从线缆上发射出来的电磁波来获得所需要的信号。

解决该数据被窃听的有效手段是对数据进行加密。

拨号进入指利用调制解调器等设备,通过拨号方式远程登录并访问网络。

当攻击者已经拥有目标网络的用户账户时,就会对网络造成很大的威胁。

冒名顶替通过使用别人的用户账户和密码获得对网络及其数据、程序的使用能力。

由于别人的用户账户和密码不易获得,所以这种方法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四有害程序威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是一段可执行的代码。

逻辑炸弹逻辑炸弹是嵌入在某个合法程序里面的一段代码,被设置成当满足某个特定条件时就会发作。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有很多,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重要的章节:1. 密码学技术密码学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主要包括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哈希算法等。

对称加密算法通过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例如DES、AES等;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一对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例如RSA、Diffie-Hellman等;哈希算法用于对数据进行验证和完整性检查,例如MD5、SHA等。

2. 认证和授权技术认证和授权技术用于确保网络中的用户身份和权限,防止未授权的访问。

常见的认证技术包括基于密码的认证、数字证书和双因素认证等。

授权技术则用于管理用户的权限,例如访问控制列表(ACL)和角色基于访问控制(RBAC)等。

3.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网络攻击的重要技术。

防火墙用于过滤网络流量并控制网络访问,例如包过滤防火墙和应用层防火墙等。

IDS用于检测、报告和阻止入侵和恶意行为,例如基于规则的IDS和基于行为的IDS等。

4. 虚拟专用网络(VPN)和远程访问技术VPN和远程访问技术允许用户在不受限制的网络上安全地访问远程资源。

VPN通过建立加密隧道来保护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例如IPSec VPN和SSL VPN等。

远程访问技术包括远程桌面协议(RDP)和虚拟桌面基础设施(VDI)等,使用户可以远程连接到主机或虚拟机。

5. 网络安全管理和监控技术网络安全管理和监控技术用于监控和维护网络安全的运行。

它包括安全事件和日志管理、漏洞扫描和安全审计等。

这些技术帮助管理员及时发现和响应网络安全事件,并对网络进行持续监控和改进。

6. 无线网络安全技术无线网络安全技术主要用于保护无线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其中包括无线加密技术(如WEP、WPA、WPA2)、MAC地址过滤、无线入侵检测系统和无线集中管理等。

7. 社交工程和网络欺诈技术社交工程和网络欺诈技术是攻击者获取非授权访问或敏感信息的一种手段。

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安全技术一、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难以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虽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也面临着安全问题,如用户的隐私泄露,数据被窃取等。

数据传输的安全技术因此显得格外重要。

数据传输的安全技术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身份认证、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介绍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技术。

二、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是网络中数据传输安全的重要环节。

身份认证技术主要由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口令认证方式,一种是数字证书认证方式。

1.口令认证方式:这种方式最广泛使用,也是使用最简单的方式。

用户在登录时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系统验证用户的身份。

但这种方式容易被黑客攻击,比如字典攻击、暴力破解等。

2.数字证书认证方式:数字证书是一种由权威机构颁发的文件,用于证明用户的身份。

用户需要向权威机构申请证书,证书包含用户的公钥和一些用户的信息,当用户向其他人发送数据时,用户的身份就可以被验证和确认。

三、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将原来的明文信息通过加密算法转换成密文信息,以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当前使用的加密技术主要包括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

1.对称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就是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的技术。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加密速度快,但有一个主要的问题是密钥管理。

因为加密和解密都需要同一把密钥,如果密钥泄露了,就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

2.非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是使用一对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的技术。

一把是公钥,一把是私钥。

公钥可以公开,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来进行加密,但私钥只能由拥有者使用来进行解密。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安全性好,但缺点是加密速度慢。

四、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是确认数字文件是否是原始文件的一种技术,类似于手写签名的作用。

数字签名技术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实现。

数字签名技术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同时可以确认数据的来源和真实性。

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是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损坏或攻击的技术方法和策略。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

1. 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监控、过滤和控制网络流量。

它通过根据预设的安全策略,允许合法的数据包通过,阻止潜在的恶意数据包进入网络。

2. IDS/IPS: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预防系统(IPS)是用于监控网络和系统活动的安全措施。

IDS检测和报告潜在的安全违规行为,而IPS则主动阻止和应对入侵行为。

3.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可将敏感数据转化为密文,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常见的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如AES、DES)和非对称加密(如RSA、ECC)。

4. 虚拟专用网络(VPN):VPN通过使用加密隧道来建立安全的远程连接,使用户能够安全地访问公共网络(如互联网)上的资源。

VPN可以提供数据加密、身份验证和数据完整性保护。

5. 密码策略:密码策略是指制定和实施强密码要求和管理规则,以增强访问控制和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密码策略可能包括要求密码长度、强制定期更换密码、禁止使用常见密码等。

6. 漏洞管理:漏洞管理是指监测和修复计算机系统和应用程序中的漏洞。

漏洞管理包括漏洞扫描、漏洞评估和漏洞修复等操作,以减少系统被黑客利用的风险。

7. 多因素身份认证:多因素身份认证要求用户提供两个或更多的身份验证因素,以增强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常见的因素包括密码、指纹、声音、智能卡等。

8. 社会工程学防御:社会工程学是指通过欺骗、操纵和误导人员来获取机密信息的行为。

社会工程学防御措施包括员工培训、警觉性提醒和安全感知测试等,以增加人员对潜在威胁的认识。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为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组织和个人可以采取和整合这些技术措施。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在ISO 7498-2中描述了开放系统互联安全的体系结构 (如图2-2所示),提出设计安全的信息系统的基础架构中应 该包含以下几点。
安全服务:可用的安全功能。 安全机制:安全机制的实现方法。 OSI安全管理方式。
2.2.1 安全服务
安全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认证服务。 访问控制服务。 数据保密服务。 数据完整性服务。 抗抵赖性服务。
3.传输层(TCP/IP)安全协议
TCP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UDP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
4.应用层安全协议
由于它是基于底下各层基础之上的,下层的安全缺
陷就会导致应用层的安全崩溃。此外,各应用层协议层自
身也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如Telnet、FTP、SMTP等应用 协议缺乏认证和保密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需求、风险、代价平衡分析的原则。
综合性、整体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 易操作性原则。 适应性、灵活性原则。 多重保护原则。
2.2 OSI/ISO7498-2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图2-2 ISO7498-2安全架构三维图
网络安全对于保障网络的正常使用和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网络安全的研究还不成熟,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并不 统一。到目前为止,只有ISO提出了一个抽象的体系结构,它 对网络安全系统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在的许多网络 安全模型都是参照此来开发和研制的。
第2章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2.1 安全体系结构 2.2 OSI/ISO7498-2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2.3 基于TCP/IP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2.4 IPDRRR安全模型 2.5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防范建议
2.1 安全体系结构
安全策略
用户责任 病毒 防治 计算机网络安全
信息 服务

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数据安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各种恶意活动和网络攻击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保护数据、信息和网络安全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首先,数据安全是指对数据的保护和防护措施,以防止其被泄露、丢失、被盗用或被恶意篡改。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包含了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公司财务数据、国家安全数据等。

泄露这些数据可能会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和风险。

因此,确保数据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不被非法获取、使用和传播的措施。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容易被获取和滥用。

这些个人信息可以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号码等,如果落入恶意分子手中,将会给个人的人身财产和隐私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保护信息安全需要加强隐私保护意识和技术手段。

最后,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和数据免受网络攻击和非法侵入的防护措施。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攻击和黑客行为也在不断演变和高度复杂化。

黑客可以通过病毒、木马、钓鱼等手段入侵他人的计算机系统,对个人和组织进行网络窃取、破坏和敲诈勒索等恶意行为。

为了保护网络安全,在建立网络系统时,需要考虑安全防护的相关措施,及时更新和升级网络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加强对网络安全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总之,数据安全、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保护数据、信息和网络安全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立法和监管,推动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企业应加强自身的数据安全管理和技术升级;个人应加强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注意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保护个人隐私和国家利益。

什么是网络安全技术

什么是网络安全技术

什么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保护计算机网络和其中的数据不受非法访问、破坏、修改和滥用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种网络设备或软件,用于监控和控制网络通信的流量。

它可以在网络边界上建立一道防护墙,阻止来自外部网络的非法访问和攻击,确保网络中的数据安全。

2.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用于监控和检测网络中的入侵行为,及时发现潜在的攻击,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分析网络流量、检测异常行为和利用漏洞的攻击,防止网络被黑客入侵和攻击。

3.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一种将信息转化为密文的技术,通过使用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使得他人无法解读数据内容。

加密技术可以在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过程中使用,确保敏感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4.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用于管理和控制网络中用户和设备的访问权限,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通过使用身份验证、授权和审计等手段,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和设备可以访问网络资源和数据,并对其行为进行监控和控制。

5.安全策略和管理:安全策略和管理是一种对网络安全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它包括制定网络安全政策、规范和流程,培训和教育员工,建立安全意识和文化,及时更新和修补系统漏洞,保证网络安全工作的有效进行。

网络安全技术的重要性在于保护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愈发突出,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保护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网络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为保护网络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保障了信息的安全传输与存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 换
it
bit

32 32 bit bit
SBB 2

32 32 bit bit
K16 48 bit
SBB1 6


始 变 换
IP-1
一组密 文
64 bit
共计16次迭代运逄 图4-6 DES加密方框图
下面,将详细讨论DES算法,其算法流程图
64 bit初始密钥 去掉8个校验位(第8、16、24、32、…、64)
概率为p(kj) , j=1,2,…,n。由于收端是从收到的Y和已
知的密钥解出明文, 因此解密变换
必是加密
Ekj 变换的惟一可逆变换,故有:
1 E1 kj
Y
E 1 kj
E 1 kj
X
X
k j Ekj 其中,Ekj1 是加密的逆变换算子。由于
事件出现概率可用明文出现的概率和密钥的概率 p kkj 来联合表示。
表4-2 混合同余密码例表
表4-3 随机代换密码例表
明文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密文 E H J K M Q S U W C X B O A F I G L N P Z Y R V D T
随机代换密码
为了增大密钥量,增强保密程度,可将英文字母表进行 随机抽取并排列成如表4-3代换密码表。由于26个字母是随机排 列的,所以共有261种不同的排列,亦即有261个密钥。
种密码,其加密的
数学公式为
明文
a bcd ef ghi jkl mno pqr stu vw xyz
a
ZYXWVUTSRQPONMLKJIHGFEDCBA
b
AZYXWVUTSRQPONMLKJIHGFEDCB
Y=ki-xi(mod 26)
c d
ABZYXWVUTSRQPONMLKJIHGFEDC ABCZYXWVUTSRQPONMLKJIHGFED
表 4-5
维 吉 尼 亚 方 阵 表
维吉尼亚密码
维吉尼亚(Vigenere)密码是典型的多表代换密码。其密码原理是
:设密钥 K k1, k2 ,, km ,明文
X x1, x2 ,, xn ,则
Y满足
Y Eki ( X )=xi+ki(mod 26) i=1,2,…
(4.4)
式(4.4)表示第 i个明文字母 xi加上密钥
e
ABCDZYXWVUTSRQPONMLKJIHGFE
f
ABCDEZYXWVUTSRQPONMLKJIHGF
g
ABCDFEZYXWVUTSRQPONMLKJIHG
h
ABCDFEGZYXWVUTSRQPONMLKJIH
i
ABCDFEGHZYXWVUTSRQPONMLKJI
j
ABCDFEGHIZYXWVUTSRQPONMLKJ
信宿 明文X
4.2 网络传输数据加密概述
4.2.1 加密层次与加密对象
计算机网络的加密可以在网络的不同层次上进行,最 常见的是在应用级、链路级和网络级上进行加密。计算机网 络的数据加密可分为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硬件实现数据加密, 二是通过软件实现数据加密。
4.2.2 硬件加密技术
通过硬件实现网络数据加密的方法有三种:
密钥56 bit
明文64 bit DES
密文64 bit
EDS分组加密示意图 48 bit子密钥
左半32 bit 右半32 bit
SBB
左半32 bit 右半32 bit
图4-3 DES的标准模块
一组明 文
64 bit
56 bit 密 钥
子密钥产生控制器
48 k1 bit
初 32
32
始 bit
bit
链路加密 节点加密 而端对端加密
4.2.3 软件加密方式
1.分组密码加密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 IDEA(Internation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 RC2和RC4(Rivest code) SkipJack
2.公开密钥加密
公开密钥加密方法有3种,即Differ-Hellman加密 方法、RSA算法、PGP加密算法。其详细情况将下面各节进 行讨 论。
置换选择Ⅰ,PCⅠ
C1寄存器(28 bit)
i k k i 进行模26运算可得相应的第 个密文字母 Y,i 其中
i
利用维吉尼亚方法加密和解密时,首先需选定一个密钥字,然后将要 加密的消息分解成长为密钥字的长度,每一节再利用密钥加密,加密中再 按维吉亚方阵对明文进行代换加密,解密过程也利用该表进行。
博福特密码
博福特(Beaufort)密码是与维吉尼亚密码相类似的一
w
ABCDFEGHIJKLMNOPQRSTUVZYXW
x
ABCDFEGHIJKLMNOPQRSTUVWZYX
y
ABCDFEGHIJKLMNOPQRSTUVWXZY
z
ABCDFEGHIJKLMNOPQRSTUVWXYZ
维纳姆密码
若代换密码的密钥是随机的字符序列且永不重复, 则没有足够的信息使这种密码破译。当一个密码只用一次 时,这种密码称之为一次一密钥密码体制。该种体制可用 如下所示数学模型来描述。
图 4-1 一般保密通信系统原理框图
截取者
只监听
篡改信 息
信源 明文X
加密算法 Encryptio
n
信道
Y=Ekj(X)
X={xi},i=1,2,…,n K P{xi},i=1,2,…,n 密钥源
K
K={kj},j=1,2,…,n P{xj},j=1,2,…,n
解密算法 Decryptio
n
密钥源 K
乘法密码
若对字母表进行等间隔抽取以获得密文,则形成乘法密码,
乘法密码的数学公式为
Y=X·a(mod 26)
(4.2)
式中:为乘数因子,且满足和26是互素的任意整数,即
(a,26)=1
(4.3)
a就是密钥,对于表4-1所示的乘法密码表,a=5是选择乘数时
得到的。由于这类代换是按式(4.2)同余乘法完成的,所以称为
F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4.4 分组(块)密码 4.4.1 分组加密的基本概念
输入
输出
m m1
m2
m3
c1
c2
c3
c
0
0
0
0
0
1
0
2
1
0
0
1
1
1
0
6
2
0
1
0
0
0
1
1
3
0
1
1
0
0
0
0
4
1
0
0
1
1
1
7
5
1
0
1
1
0
0
4
6
1
1
0
0
1
1
3
7
1
1
1
1
0
1
5
图4-3 n=3时分组加密图
4.4.2 数据加密标准
第4章 网络数据安全
4.1 信息保密通信的模型 4.2 网络传输数据加密概述 4.3 传统密码体制 4.4 分组(块)密码 4.5 公钥密码体制 4.6 密码技术的应用实例 4.7 数据备份
4.1 信息保密通信的模型
加密过程可用数学公式Y=Ekj(X)来描述,其中,
Ekj为加密变换算子,下标为所选用的密钥,其选用

k
ABCDFEGHIJZYXWVUTSRQPONMLK
l
ABCDFEGHIJKZYXWVUTSRQPONML

m
ABCDFEGHIJKLZYXWVUTSRQPONM
n
ABCDFEGHIJKLMZYXWVUTSRQPON
o
ABCDFEGHIJKLMNZYXWVUTSRQPO

p
ABCDFEGHIJKLMNOZYXWVUTSRQP
ahnnnos shannon
1234567 7213465
表4-8 以Shannon为密钥字进行加密
s
h
a
n
n
o
n
7
2
1
3
4
6
5
1
a
m
a
t
h
e
m
2
a
t
i
c
a
l
t
3
h
e
o
r
y
o
f
4
c
o
m
m
u
n
i
5
c
a
t
i
o
n
表4-9 解密图形表
s
h
a
n
n
o
n
7
2
1
3
4
6
5
A
M
A
T
H
E
M
A
T
I
C
A
L
T
H
E
O
R
Y
O
表4-4 密钥词组密码例表
4.3.2 多表代换密码
明文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 bcd ef ghi jkl mno pqr stu vw xyz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A CDEFGHIJKLMNOPQRSTUVWXYZAB DEFGHIJKLMNOPQRSTUVWXYZABC EFGHIJKLMNOPQRSTUVWXYZABCD FGHIJKLMNOPQRSTUVWXYZABCDE GHIJKLMNOPQRSTUVWXYZABCDEF HIJKLMNOPQRSTUVWXYZABCDEFG IJKLMNOPQRSTUVWXYZABCDEFGH JKLMNOPQRSTUVWXYZABCDEFGHI KLMNOPQRSTUVWXYZABCDEFGHIJ LMNOPQRSTUVWXYZABCDEFGHIJK MNOPQRSTUVWXYZABCDEFGHIJKL NOPQRSTUVWXYZABCDEFGHIJKLM OPQRSTUVWXYZABCDEFGHIJKLMN PQRSTUVWXYZABCDEFGHIJKLMNO QRSTUVWXYZABCDEFGHIJKLMNOP RSTUVWXYZABCDEFGHIJKLMNOPQ STUVWXYZABCDEFGHIJKLMNOPQR TUVWXYZABCDEFGHIJKLMNOPQRT UVWXYZABCDEFGHIJKLMNOPQRTU VWXYZABCDEFGHIJKLMNOPQRTUV WXYZABCDEFGHIJKLMNOPQRTUVW XYZABCDEFGHIJKLMNOPQRTUVWX YZABCDEFGHIJKLMNOPQRTUVWXY ZABCDEFGHIJKLMNOPQRTUVWXYZ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