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标准.doc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要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学生的网络安全管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完成中小型网络的安全管理和维护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胜任网络安全管理工程师等岗位工作。
本课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将企业的教育资源融入到教学体系中,确保学生学习到最先进和实用的网络技术,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素质(思政)目标1.培养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3.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热爱劳动的劳动精神;4.培养学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科技强国的工匠精神;5.培养学生标准意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服务质量职业意识;6.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踏实耐心、团队协作、表达沟通的职业素质。
(二)知识目标1. 掌握常见网络安全攻防技术;2.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原理及防范技术;3. 掌握密码学的原理及应用;4. 掌握防火墙工作原理、配置及使用;5.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体系和安全配置。
(三)能力目标1.具备使用安全软件防御常见网络攻击的能力;2.具备使用防病毒软件完成系统的防病毒能力;3.能够利用加密软件实现日常的数据保护;4.能够使用防火墙完成常见的安全策略;5.能够按照需求对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安全的配置。
(四)素质目标1. 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基础与常见工具的使用;3.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4.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5. 培养学生标准意识、操作规范意识、服务质量意识、尊重产权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6. 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协作意识、表达能力和文档能力;。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以企业实际网络安全应用案例为载体,以企业网络中涉及的网络安全技术为核心,以“职业岗位—学习领域—项目任务—工作任务(子任务)”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认证为抓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和项目,从而整合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简介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ComputerNetworkSecurityTechno1ogies)
总学时:32学时理论:24学时实验(上机、实习等):8学时
学分:2
课程主要内容: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特别是计算机互联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应用及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实现。
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网络安全有关的协议、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网络安全相关技术(如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网络攻击与侵入技术、反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系统平台安全,网络信息安全方案设计等。
先修课程: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适用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
教材:
潘瑜.《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教学叁考书:
[1]石志国,薛为民,江俐.《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袁津生,吴砚农.《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张小斌.《黑客分析与防范简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张小斌.《计算机网络安全工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林柏钢.《网络与信息安全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岑贤道.《网络管理协议及应用开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7]龚俭,陆晟,王倩.《计算机网络安全导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8]袁家政.《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北京:邮电出版社,2002。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是现代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更显得至关重要。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有哪些呢?一、网络安全威胁网络攻击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1、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指那些通过修改、破坏计算机程序、数据或者文件运行机制来再生自身并感染下一个对象的程序。
病毒使计算机系统资源被耗尽,造成业务中断,甚至可能严重损害数据文件。
2、网络钓鱼网络钓鱼是指通过伪装成合法机构或者组织发出虚假请求,骗取用户在虚假网站登录真正网站的用户名和密码,从而获取机密信息或者在后台执行恶意操作。
3、拒绝服务攻击拒绝服务攻击是指攻击者向目标主机的网络资源不断发送请求,从而使其超负荷或者奔溃,导致网络瘫痪。
二、网络安全防护技术1、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它可以监视和控制网络流量来保护计算机免受不良网络流量的影响。
通过配置网络规则和安全策略,可以限制内部用户访问外部网络,也可以限制外部用户访问内部网络。
2、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转换,以便可以在未经过授权的情况下防止读者的访问。
常见的加密算法有DES、AES、RSA等。
通过加密技术,可以保护网络数据的隐私和完整性,防止数据在传输中被窃听和篡改。
3、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检测网络中恶意行为的网络安全设备。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分为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两种。
它们可以检测和报告未经授权的访问、恶意软件、端口扫描等活动,帮助网络管理员及时发现和阻止网络攻击。
4、智能识别技术智能识别技术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网络的攻击和威胁进行智能识别和预测。
智能识别技术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自动化地监测网络流量,发现和防止网络攻击,保障网络安全。
5、虚拟专用网络虚拟专用网络是一种通过公共网络连接的安全私有网络。
VPN使用加密和其他安全机制,以保护和维护网络中的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利用VPN技术,网络管理员可以在多个分支机构之间安全地传输数据,同时保护网络免受来自不受信任网络的攻击。
计算机中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有哪些技术

计算机中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有哪些技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变得尤为重要。
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在保护个人隐私、维护国家安全以及促进网络正常运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中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技术,并分析其应用。
一、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保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通过设置网络边界来限制对内网的未授权访问,有效防止黑客入侵和恶意软件攻击。
防火墙技术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对进出网络的数据进行过滤和验证,从而实现对网络流量的控制与监测。
二、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保护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密,可以将其转化为一种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被他人破译的形式。
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速度较快;非对称加密算法则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更加安全可靠。
三、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可以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进行实时监测,并发现和阻止未经授权的入侵行为。
它利用行为分析、模式识别等技术手段,对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
一旦检测到入侵行为,系统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御,如封堵攻击来源、断开威胁连接等。
四、访问控制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用于限制用户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
它通过身份验证、访问权限管理和安全策略等手段,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可以访问受保护的资源。
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包括口令验证、指纹识别、智能卡等。
五、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技术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技术用于监控和记录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安全事件。
通过分析和管理系统日志,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攻击行为,为调查和追溯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安全审计和日志管理技术还可以用于合规审计和数据泄露防范,保障信息安全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六、漏洞扫描技术漏洞扫描技术用于主动检测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的漏洞和隐患。
它通过自动化的扫描和测试方法,定期对系统和网络进行安全扫描,并生成扫描报告。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有很多,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重要的章节:1. 密码学技术密码学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主要包括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和哈希算法等。
对称加密算法通过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例如DES、AES等;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一对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例如RSA、Diffie-Hellman等;哈希算法用于对数据进行验证和完整性检查,例如MD5、SHA等。
2. 认证和授权技术认证和授权技术用于确保网络中的用户身份和权限,防止未授权的访问。
常见的认证技术包括基于密码的认证、数字证书和双因素认证等。
授权技术则用于管理用户的权限,例如访问控制列表(ACL)和角色基于访问控制(RBAC)等。
3.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免受网络攻击的重要技术。
防火墙用于过滤网络流量并控制网络访问,例如包过滤防火墙和应用层防火墙等。
IDS用于检测、报告和阻止入侵和恶意行为,例如基于规则的IDS和基于行为的IDS等。
4. 虚拟专用网络(VPN)和远程访问技术VPN和远程访问技术允许用户在不受限制的网络上安全地访问远程资源。
VPN通过建立加密隧道来保护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例如IPSec VPN和SSL VPN等。
远程访问技术包括远程桌面协议(RDP)和虚拟桌面基础设施(VDI)等,使用户可以远程连接到主机或虚拟机。
5. 网络安全管理和监控技术网络安全管理和监控技术用于监控和维护网络安全的运行。
它包括安全事件和日志管理、漏洞扫描和安全审计等。
这些技术帮助管理员及时发现和响应网络安全事件,并对网络进行持续监控和改进。
6. 无线网络安全技术无线网络安全技术主要用于保护无线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其中包括无线加密技术(如WEP、WPA、WPA2)、MAC地址过滤、无线入侵检测系统和无线集中管理等。
7. 社交工程和网络欺诈技术社交工程和网络欺诈技术是攻击者获取非授权访问或敏感信息的一种手段。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应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及其应用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应用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计算机网络安全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概念、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概念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指通过技术手段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服务免受网络攻击、病毒、恶意软件、非法入侵等各种威胁及危害。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网络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关键属性,确保网络系统的正常运作。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分类根据保护对象不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一)主机安全技术主机安全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保护计算机主机系统及其服务免受各种安全威胁和危害。
主要包括安全策略的制定和执行、入侵检测和防范、病毒和木马清除、加密、防火墙等技术手段。
(二)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服务免受网络攻击、病毒、恶意软件、非法入侵等各种威胁及危害。
网络安全技术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网络拓扑规划和设计、信息隐藏技术、加密技术、数据完整性检测技术、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访问控制技术等。
(三)应用安全技术应用安全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保护应用系统及其服务免受各种安全威胁和危害。
应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Web应用安全、电子邮件安全、数据库安全等技术手段。
(四)物理安全技术物理安全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保护计算机硬件及其环境免受各种安全威胁和危害。
物理安全技术主要包括门禁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设备保护系统等。
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非常广泛,以下将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网络安全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网络系统免受各种网络攻击和入侵。
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网络访问控制系统、虚拟专用网络等。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愈发重要。
网络安全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不被恶意攻击者破坏或者非法入侵。
面对如此多样、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网络安全技术,它可以检测和过滤入侵者和病毒、蠕虫等恶意攻击者,并阻止其将攻击者的计算机网络感染到网络系统中。
防火墙技术主要有硬件和软件两种类型,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常用的是硬件防火墙技术。
2、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一种将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的技术,能够保护被传输的数据不被窃取或者篡改。
这种技术通常是通过使用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来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
3、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可以监测网络安全事件从而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工具。
这种系统可以实时对网络事件进行分析,识别和记录需要进行防范的事件,提供有效的网络安全保护。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领域1、企业系统企业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很大的吸血槽,也是一个很大的漏洞。
企业的信息系统如果没有良好的网络安全保障,很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和漏洞利用。
因此在企业内部使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企业内部的机密信息,减少信息泄漏等安全隐患。
2、金融领域金融领域非常注重信息的保护和隐私权的保障,因此金融行业是网络安全保障方面的热门领域。
金融领域普遍使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和病毒防护技术,而且这些技术在传输保障和安全保证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政府机构政府机构是一个高度敏感和重要的机构,因此政府机构非常重视网络安全和防御工作。
政府机构应用网络安全技术来保护机构内部的信息,防止计算机系统被外部恶意攻击者和其他破坏者入侵。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意义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在许多方面都非常的意义重大。
一方面,它能够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不被恶意攻击者破坏或入侵。
另一方面,在企业和政府机构中采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机构内部的信息,减少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购物、学习和娱乐,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利。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从个人隐私泄露到企业商业机密被盗,从网络诈骗到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受到攻击,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利益的重要问题。
因此,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措施,对于保护我们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1、黑客攻击黑客通过各种手段,如网络扫描、漏洞利用、恶意软件植入等,入侵他人的计算机系统,窃取敏感信息、篡改数据或者破坏系统。
2、病毒和恶意软件病毒、木马、蠕虫等恶意软件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感染计算机系统,导致系统运行缓慢、数据丢失甚至系统崩溃。
3、网络诈骗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各种诈骗活动,如虚假网站、网络钓鱼、电话诈骗等,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财产。
4、数据泄露由于系统漏洞、人为疏忽或者恶意攻击,企业和个人的大量数据可能被泄露,给用户带来严重的损失。
5、拒绝服务攻击(DoS 和 DDoS)攻击者通过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的请求,使其无法正常处理合法用户的请求,导致服务中断。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位于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它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对网络流量进行过滤和控制,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流量进入内部网络。
2、加密技术加密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得只有拥有正确密钥的用户才能解密并读取数据,从而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IDS 可以实时监测网络中的异常活动,并发出警报;IPS 则不仅能够检测,还能主动阻止入侵行为。
4、防病毒软件和反恶意软件这些软件可以实时扫描计算机系统,检测和清除病毒、木马、蠕虫等恶意软件。
5、虚拟专用网络(VPN)VPN 可以在公共网络上建立一个安全的私有网络通道,使得用户在远程访问时的数据传输得到加密和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对称密钥技术的双向认证
A→KDC:IDA‖IDB‖N1; // A向KDC申请要和B通信。明文消 息中包含一个大的随机数N1。
KDC→A:EKa[KS‖IDB‖N1‖EKb[KS‖IDA]];
//KDC发送一
个使用A和KDC之间共享的密钥Ka加密的消息,消息包括:由KDC分
发的、A与B的会话密钥Ks;B的名字IDB(保证了第一条明文消息
10.1.4 零知识身份认证
零知识证明的思想是:在不将知识的任何内容 泄露给验证者的前提下,使用某种有效的数学 方法证明自己拥有该知识。假设P是证明者,V 是验证者,P试图向V证明自己知道某知识。一 种方法是P说出该知识使得V相信,这样V也知 道了该知识,这是基于知识的证明;另一种方 法是P使用零知识证明。
身份认证是计算机网络 系统的用户在进入系统 或访问不同保护级别的 系统资源时,系统确认 该用户的身份是否真实 、合法和唯一的过程。 数据完整性可以通过消 息认证来保证。而数字 签名则可用来证明消息 发送者的身份、消息的 真实性及抗否认。密码 技术一直在认证技术中 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10.1 身份认证 10.1.1 身份认证概述
虹膜 面孔 声音 笔迹 步态识别
DNA
10.1.3 身份认证协议
分为双向认证协议和单向认证协议 双向认证协议:使通信双方确认对方的身
份,适用于通信双方同时在线的情况 . 基于对称密钥技术的双向认证协议
➢ Denning 认证过程
基于公开密钥技术的双向认证协议
-mail)不需要双方同时在线。一 方在向对方证明自己身份的同时,即可发送数据;另一方收到 后,首先验证发送方的身份,如果身份有效,就可以接受数据 。
单向认证协议工作过程
➢ A→KDC:IDA‖IDB‖N1;//A向KDC要求和B通信,同时发给KDC 一个随机数N1。
身份认证系统的组成
➢ 认证服务器(Authentication Server) ➢ 认证系统用户端软件(Authentication Client Software) ➢ 认证设备(Authenticator)
10.1.2 物理认证
口令认证
➢ 用户帐号+口令=某人的身份
智能卡
➢ 一般由微处理器、存储器及输入/输出设施构成。微 处理器中有一个惟一的用户标识(ID)、私钥和数 字证书
身份认证的作用
➢ 身份认证就是为了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合法和唯一。这样, 就可以防止非法人员进入系统,防止非法人员通过违法操作获 取不正当利益、访问受控信息、恶意破坏系统数据的完整性的 情况的发生
身份认证的分类
➢ 从身份认证所用到的物理介质来分 ➢ 从身份认证所应用的系统来分 ➢ 从身份认证的基本原理分类 ➢ 从身份认证所用的认证协议来分 ➢ 按照认证协议所使用的密码技术来分
中的B未被更改,即确认A是与B通信);A的随机数N1(保证了该
消息是新的而不是攻击者重放的);一个只有B能看懂的许可证
EKb[KS‖IDA](因为使用了B和KDC之间共享的密钥Kb加密)。
A→B:EKb[KS‖IDA];
// A将许可证EKb[KS‖IDA]发给B。
B→A:EKs[N2]; //B解密许可证EKb[KS‖IDA]获得会话密钥 Ks,从而认证了B的身份(因为只有B才能对使用了密钥Kb加密的 消息进行正确的解密);然后产生随机数N2,B向A发送消息 EKs[N2]。
A→B:EKs[f(N2)]。
// A向B发送消息EKs[f(N2)]以证明
是真正的A与B通信,从而认证了A的身份(因为只有A也知道KS)
。
Denning 认证过程
A→KDC:IDA‖IDB; KDC→A:EKa[KS‖IDB‖T‖EKb[KS‖IDA‖T]] A→B:EKb[KS‖IDA‖T]; B→A:EKs[N1]; A→B:EKs[f(N1)] ∣Clock-T∣<Δt1+Δt2 其中,T是时间戳,记录了KDC发送消息②时
生物特征认证
➢ 通过自动化技术利用人体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进 行身份鉴定。目前利用生理特征进行生物识别的主 要方法有指纹鉴定、虹膜识别、手掌识别、视网膜 识别和脸相识别;利用行为特征进行识别的主要方 法有声音识别、笔迹识别和击键识别等。
指纹鉴定
➢ 独特性 ➢ 稳定性 ➢ 方便性
手掌识别 视网膜
第10章 认证技术
本章学习目标
身份认证的作用、分类,身份认证系统的 组成
身份认证协议 利用MAC进行消息认证的过程、将散列
函数用于消息认证的基本过程 数字签名的原理
定义
认证(Authentication )是证实实体身份的 过程,对传输内容进 行审计、确认的过程 ,是保证计算机网络 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 之一。
➢ KDC→A:EKa[KS‖IDB‖N1‖EKb[KS‖IDA]]; //KDC发给 A一个用A的密钥加密的消息,包括一个会话密钥、A发的随机 数N1、一段用B的密钥加密的消息;同时A解密得到KS。
➢ A→B:EKb[KS‖IDA]‖EKs[M]。 //A将用B的密钥加密的那 段消息和用KS加密的数据M一起发给B;B收到后首先解密得到A 的身份标识和KS,然后就可以解密A发来的数据M了。
的时间;Δt1是KDC时钟与本地时钟(A或B) 之间差异的估计值;Δt2是预期的网络延迟时间 。
WOO92b协议
A→KDC:IDA‖IDB; //A向KDC提出和B通信。 KDC→A:EKRkdc[IDB‖KUb]; //A得到B的公钥。 A→B:EKUb[Na‖IDA];//A向B提出通信要求,包含一个随机数Na B→KDC:IDB‖IDA‖EKUkdc[Na];//B向KDC询问A的公钥。 KDC→B:EKRkdc[IDA‖KUa]‖EKUb[EKRkdc[Na‖KS‖IDA‖IDB]]
; //B得到A的公钥和一段KDC签名的消息。 B→A:EKUa[EKRkdc[Na‖KS‖IDA‖IDB]‖Nb]; //B将这段消息
和随机数Nb发给A,A在KDC签名的消息中找到Na,知道这不是一个 重放。 A→B:EKs[Nb]。 //A使用刚得到的会话密钥回答B 其中,KUa是A的公钥;KRa是A的私钥;KUkdc是KDC的公钥; KRkdc是KDC的私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