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类文阅读-23 带刺的朋友(附答案)

合集下载

带刺的朋友语文阅读理解答案

带刺的朋友语文阅读理解答案

带刺的朋友语文阅读理解答案知道什么朋友是带刺的吗?作者哪位神秘的带刺的朋友,是一只小刺猬。

想知道这位朋友干了什么事吗?下面由店铺为你带来关于带刺的朋友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带刺的朋友阅读材料一天晚上,新月斜挂、朦胧的月光透过枝叶,斑斑驳驳地洒在地上。

我刚走到后院的枣树旁边,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我惊愕地忙贴到墙根,注视着它的行动。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技杈。

挂满枣的枝杈,慢慢地弯下来。

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枣树哗哗作响,红枣“噼哩啪啦”地落了一地。

我还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树上那家伙“噗”地一声,径直从树上掉下来。

听得出来,摔得还挺重呢!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

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向四周,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在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起的那堆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胀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走了。

哎这不是刺猬吗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带刺的朋友阅读题目1.给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2.解释句中的词。

它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在一起。

归:朦胧的月光透过枝叶照下来。

朦胧:3.从文中摘抄四个描写声音的词语。

4.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5.文章描述刺猬活动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离去。

带刺的朋友阅读答案1.,?:,!2.归:合并、归并。

朦胧:月光不明。

3.哗哗、辟哩啪啦、噗、扑噜。

4.聪明的小刺猬(小刺猬偷枣……)5.上树→摇树→下树→归枣→扎枣→离去刺猬简介刺猬是食虫目猬科刺猬亚科的通称。

又名刺球。

体背和体侧满布棘刺,齿36~44枚,均具尖锐齿尖,适于食虫;受惊时,全身棘刺竖立,卷成如刺球状,头和4足均不可见。

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的森林、草原和荒漠地带。

中国有2属4种。

在二十一世纪的英国,刺猬取代猫狗成为人们最为喜爱的宠物。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课《带刺的朋友》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课《带刺的朋友》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课《带刺的朋友》课后作业及答案一、基础再现。

1. 看拼音,写词语。

hēi àn shēn chū cōng míng hú rán zhuī gǎn()()()()()2.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扎在(zhā zhá)馋嘴(cán chán)缓慢(fǎn huǎn)斑驳(bān pān)3.词语综合练习。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①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

()②神秘,隐秘。

()③一下子明白过来。

()(2)选字组词【匆忽】()视()忙【钩沟】鱼()山()4.课文内容我知道。

“带刺的朋友”指的是。

文中“我”对它的称呼先是,接着是,最后是。

从称呼的变化中,我体会到了作者。

5. 品读句子,做练习。

(1)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①把描写刺猬动作的词语用“○"圈起来。

②用自己的话夸一夸“它”吧:(2)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①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把比作。

②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和句中加点词写一句话。

二、阅读提高。

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带刺的朋友(节选)那么,它干吗晚上才出来呢?”我又开始刨根问底儿了。

“按书上说,它是夜行性动物,和猫头鹰、黄鼠狼一个样,白天休息,专在晚上才上工呢,就像专打夜班似的。

”“它都吃什么呀?”“嗬,它的胃口挺好的,吃的样儿可多了,什么花生、枣儿、青蛙、田鼠、蛇、昆虫、草根……有的说它是益兽,也有说它是害兽的。

实际上,它是益多害少哩。

”“那么,它会叫吗?“听人说,有的时候,它会发出·吭吭’的声音,就像老头儿咳嗽一样。

要说叫嘛……对了,我小时候,有个伙伴捉到一只刺猬,用棍子使劲按它的脚,你猜怎么着?刺猬就‘啊啦、啊啦’地叫起来了,声音又细又长,跟刚生下来的小孩儿哭一个声儿。

《带刺的朋友》课内阅读练习及答案

《带刺的朋友》课内阅读练习及答案

《带刺的朋友》练习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我恍然大悟:这不是刺猬吗?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选文第三段写了刺猬偷枣的过程,请从中找出描写刺猬偷枣动作的词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作者一开始称刺猬是“那个家伙”,后来变成“小东西”,从中作者对刺猬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参考答案:
1.归拢、打了一个滚儿、扎、驮着、跑去了
2.作者对刺猬的情感是由讨厌到喜欢。

3.选文具体写了刺猬偷枣的过程。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课后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带刺的朋友》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23课《带刺的朋友》课后习题含答案
一、轻松找朋友。

huǎn chán zǎo huǎng
恍馋枣缓
二、仿写词语。

黑洞洞:
斑斑驳驳:
噼里啪啦:
蹑手蹑脚:
三、重点段落品析。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cōnɡ cōnɡ( )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nà duī( )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钦佩:cōnɡ mínɡ()的小东西,tōu zǎo()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看拼音,把文中的词语补充完整。

2.请用文中的句子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朗读。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要读出的语气。

参考答案:
一、zǎo chán huǎn huǎng
枣馋缓恍
二、绿油油白茫茫黑乎乎明明白白高高兴兴大大方方叮叮咚
咚叮叮当当滴滴答答碍手碍脚毕恭毕敬独来独往
三、1.聪明的小东西 2.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3.钦佩。

部编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背 调 23 带刺的朋友课时1一、看拼音,写词语。

hóng zǎo b ǎi dòng xīn yuè hòu yuàn()()()()zhù shì cōng míng wān y āo qiáng gēn()()()()二、给下面的字换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猜 ()()()沟 ()()()三、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四、读句子,写出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1.我赶忙贴到墙根,惊愕地注视着它的行动。

()()2.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3.我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家伙“扑”的一声,径直掉下来。

()()五、选词填空。

推测 猜测1.大家不要随意()了,结果明天就会出来。

2.“是猫,还是别的什么”我暗暗地()着。

3.根据这些化石,科学家们()一种带羽毛的恐龙最终变成了鸟类。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句中把红枣比作,这样比喻写出了红枣的特点。

2.小刺猬“偷枣”共分三步完成,分别是、、。

七、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读了课文,你体会到“我”对刺猬有着。

2.你是怎么理解“带刺的朋友”这一题目的课时2一、课文理解。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

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1. 圈出文中表示刺猬动作的词语。

2.这段话写了刺猬和的过程。

部编版【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含答案)

部编版【教案】语文三年级上册:23带刺的朋友(含答案)

23 带刺的朋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今天还要介绍一位神秘的朋友给你们认识,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起说出这位朋友的名字?(刺猬),(课件出示2)它有什么特点?(浑身长满刺)刺猬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人们都喜欢它,甚至有人称它为——(带刺的朋友)(板书:23 带刺的朋友)(课件出示1)2.(课件出示3)刺猬的资料,学生阅读了解。

刺猬是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猬形目。

最普遍的刺猬种类是学名为“欧洲刺猬”的普通刺猬,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北部,在中国的北方和长江流域也分布很广,这种刺猬冬天冬眠,在江苏又被叫做“偷瓜獾”。

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消灭害虫因此有利于农业。

刺猬的主要天敌是貂、猫头鹰和狐狸等食肉动物。

【设计意图:出示课件,介绍刺猬的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跟这位“带刺的小动物”交个朋友吧。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在整体感知中“走近”刺猬。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23 带刺的朋友(含答案)(统编版教材)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作业23 带刺的朋友(含答案)(统编版教材)

23 带刺的朋友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轻松找朋友。

huǎn chán zǎo huǎng
恍馋枣缓
二、仿写词语。

黑洞洞:
斑斑驳驳:
噼里啪啦:
蹑手蹑脚: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重点段落品析。

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了,看样子,劲头比上树的时候足多了。


cōnɡ cōnɡ( )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

你猜怎么着,归拢的nà duī( )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

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我暗暗钦佩:cōnɡ mínɡ()的小东西,tōu zǎo()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1.看拼音,把文中的词语补充完整。

2.请用文中的句子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朗读。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要读出的语气。

参考答案:
一、zǎo chán huǎn huǎng
枣馋缓恍
二、绿油油白茫茫黑乎乎明明白白高高兴兴大大方方叮叮咚咚叮叮当当滴滴答答碍手碍脚毕恭毕敬独来独往
三、1.聪明的小东西 2.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3.钦佩。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23课《带刺的朋友》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23课《带刺的朋友》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

第23课《带刺的朋友》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

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1.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

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可爱的小动物,人们都喜欢它,甚至有人称它为——(带刺的朋友)(板书:23 带刺的朋友)(课件出示1)2.(课件出示3)刺猬的资料,学生阅读了解。

刺猬是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猬形目。

最普遍的刺猬种类是学名为“欧洲刺猬”的普通刺猬,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北部,在中国的北方和长江流域也分布很广,这种刺猬冬天冬眠,在江苏又被叫做“偷瓜獾”。

刺猬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消灭害虫因此有利于农业。

刺猬的主要天敌是貂、猫头鹰和狐狸等食肉动物。

3.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跟这位“带刺的小动物”交个朋友吧。

(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在整体感知中“走近”刺猬。

1.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打开课文,快速浏览一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刺猬的什么事?2.交流展示:本文主要写刺猬夜晚在我家后院偷枣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文阅读-23 带刺的朋友
猫娃搬家(节选)
宗介华
我家养的那只狮子猫,谁见了都夸。

它那圆溜溜的眼睛,就像狮子头上镶着两颗大珍珠,闪闪发着金色的光;浑身的绒毛,蓬蓬松松,又像披了一身金线衣。

白天,它总是懒洋洋地躺在炕上,或闭目养神儿,一动也不动;或戏弄根花布条儿,玩得津津有味。

走起路来,它把长长的尾巴翘得高高的,一步一步地往前摇,一点不着急。

可是,只要太阳一落山,夜幕降临后,它就像听到了上夜班的铃声似的,立刻抖起了精气神儿,屋里屋外来回地窜。

我家的老鼠早就被它捉光了。

后来,它的肚子渐渐地大起来。

妈妈悄声告诉我,有时间,多给它弄点好吃的,注意别让孩子们打它——它快要生娃娃了。

呀!原来是这样!放学后,做完作业,我改变了与伙伴去玩打仗的常规,赶忙跑到村北大河边,捉来欢蹦乱跳的小鱼和小虾,让狮子猫美美地饱餐一顿。

猫妈妈的肚子越来越大了。

我心中的愿望就像塘里的荷苞,慢慢开放着——猫娃娃就要降生了。

(选自《春之会飞的伙伴》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大眼睛()的尾巴()的鱼虾
2.“它那圆溜溜的眼睛,就像狮子头上镶着两颗大珍珠”是一个句。

请你仿写一句。

3.“呀!原来是这样。

”这句话里的“这样”指的是。

4.“我心中的愿望就像塘里的荷苞,慢慢开放着——猫娃娃就要降生了。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A.无奈
B.郁闷
C.难过
D.兴奋
【参考答案】
1.圆溜溜长长欢蹦乱跳
2.比喻示例:松鼠的大尾巴毛茸茸、蓬松松的,可以当成被子盖。

3.狮子猫快要生娃娃了
4.D
森林乐队
【苏联】维•比安基
五月里,夜莺亮起了歌喉,它的歌声日夜不停,时而尖利,时而婉转。

孩子们纳闷了:它们就不睡觉啦?原来,鸟儿们春天是不睡大觉的,要睡也是忙里偷闲,在唱歌间歇的半夜或中午打个盹儿。

清晨和黄昏是森林乐队的演出时间,它们各尽所能,各尽其才。

有的放声歌唱,有的拉琴,有的击鼓,有的吹笛。

或低吟浅唱,或高歌亮嗓,各有各的唱法,好不热闹。

放声歌唱的是莺和鸫(dōnɡ)鸟;拉琴的是甲虫和蚂蚱;打鼓的是啄木鸟;吹笛的是小巧的黄鸟和白眉鸫;唱小调的是狐狸和白山鹑(chún);浅吟的是牝(pìn)鹿;吼叫的是狼:哼曲的是猫头鹰;低唱的是丸花峰和蜜蜂;不停地变调的是青蛙。

那些五音不全的动物也毫不气馁,一个个弹奏着它们心爱的乐器。

啄木鸟挑选的是能发出响亮声音的枯树枝,这就是它们的鼓,而它坚硬的嘴就是好用的鼓槌(chuí)。

天牛的脖子扭动起来会嘎吱嘎吱作响,这不就是一把小提琴吗?
蚂蚱的爪子上带钩,翅膀上有锯齿,用爪挠翅膀,不也奏出乐来了吗?
这就是森林乐队。

(选自《森林报·春》长江文艺出版社)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四字词语。

(1)在繁忙中抽出一点空闲时间。

()
(2)指各人把自身的能力毫无保留地施展或贡献出来。

用来指每个人都尽了自己的全力。

()
(3)形容小声哼着抒情歌曲。

也形容小虫在夜里鸣唱。

()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天牛的脖子扭动起来会嘎吱嘎吱作响,这不就是一把小提琴吗?
3.这篇选文中写了动物开的森林乐队,和“有的放声歌唱,有的拉琴,有的击鼓,有的吹笛”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在选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森林乐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5.“那些五音不全的动物也毫不气馁,一个个弹奏着它们心爱的乐器。

”这句话表现了动物们的什么?“心爱的”能够去掉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忙里偷闲各尽所能低吟浅唱
2.天牛的脖子扭动起来会嘎吱嘎吱作响,这就是一把小提琴。

3.放声歌唱的是莺和鸫(dōnɡ)鸟;拉琴的是甲虫和蚂蚱;打鼓的是啄木鸟;吹笛的是小巧的黄鸟和白眉鸫。

4.森林乐队最大的特点是集体参与,各尽所能。

我从中感受到大自然中勃勃的生机。

5.这句话表现了动物们在兴致勃勃地参加森林乐队的演唱会。

“心爱的”不能够去掉,因为去掉之后,就不能表现出动物们对自己乐器的珍惜。

4、古诗三首(必背)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晩,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7、古诗三首(必背)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6、秋天的雨(2自然段必背)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21、大自然的声音(必背2、3自然段)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
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

滴滴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24.司马光(必背)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园地一(必背)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园地二(必背)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
园地三(必背)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园地四(必背)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全。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园地六(必背)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园地七(必背)
采莲曲[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截,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园地八(必背)
爱人若爱其身。

《墨子》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