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配合力恢复系明恢2155的选育与应用
三系籼型杂交稻中优215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最新文档

三系籼型杂交稻中优215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中优2155是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采用中九A与恢复系明恢2155配组而成的三系籼型杂交稻新组合,2008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8 002)。
2005年参加省早籼稻迟熟组区试,比对照威优77增产9.15%,达极显著水平。
我镇2006年引进试种,2007年进行早季生产试验示范,经实割测产,平均产量7 747.5 kg/hm2。
该组合在我镇(北纬25°20′、东经116°,海拔300~450m)种植表现出丰产稳产性好、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抗性中等、生育期理想等特点,适合在我镇推广种植。
1主要特征特性1.1生育期中优2155属基本营养感温性组合。
据福建省2005年和2006年早稻区试,2年平均全生育期128.3d,比对照威优77迟熟3d;2007年在我镇种植,3月10日播种,6月16日始穗,7月18日成熟,全生育期130d,比T78优2155迟熟1d。
1.2主要农艺性状该组合株高106~115cm,主茎总叶片数15.5叶,有效穗数234.0~271.5万穗/hm2;穗长23.1~24.2cm;平均穗粒数139.2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7.2g。
植株叶鞘、叶耳及谷粒稃尖无色,叶色淡绿清秀,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
1.3适应性和抗性经我镇2年多试种,表现高产、稳产,适宜在平洋田和排田种植。
秧苗期抗寒性等抗逆性较强,田间调查纹枯病轻发,中抗稻瘟病,抗倒伏性中等。
1.4米质较好稻米外观品质较好,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1%,精米率73%,整精米率57.8%,粒长6.6mm,长宽比2.9,垩白94%,垩白度16.4%,透明度3级,碱消值4.6级,胶稠度74.0 mm,直链淀粉含量20.8%,蛋白质含量8.2%,米饭清香可口,口味佳。
2高产栽培技术2.1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3月10日前后,选晴天播种,采用湿润育秧加薄膜覆盖。
一种粳稻高配合力香型恢复系选育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粳稻高配合力香型恢复系选育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1586a0e652ea551811a68784.png)
专利名称:一种粳稻高配合力香型恢复系选育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亓娜,李志彬,刘欣,朱崴,刘桂林,章莹
申请号:CN201511003895.5
申请日:20151230
公开号:CN105638434A
公开日:
201606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粳稻高配合力香型恢复系选育方法,属于结合生物技术的水稻育种领域。
为了能选育出作为香型三系法杂交水稻使用的恢复系,提高资源利用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粳稻高配合力香型恢复系选育方法。
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①供试材料DNA的提取;②利用专利中的分子标记InDel-Rfla和GRFM04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③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进行恢复基因和香味基因检测后,以基因型为aa的香型三系不育系I作为母本,以三系恢复系II作为父本进行测交、种植,获得杂交Fl种子,种植F1植株,以具有香味、优质、恢复力强、配合力高为选择标准,测定、筛选出基因型为aa的香型恢复品种III。
申请人: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300457 天津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睦宁路11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恢复系选育的方法

恢复系选育的方法
恢复系选育的方法主要包括测交筛选和杂交选育法。
1. 测交筛选法:曾为配制强优势组合,发展我国的杂交水稻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随着生产的发展,仅靠对现有的品种进行简单的测交筛选已难以满足杂交稻育种新的要求,还必须依靠杂交配组,通过基因重组把多个优良性状聚合在一起,以筛选出新的恢复系。
2. 杂交选育法:也就是育种者通常所说的人工制恢。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书籍或者咨询专业人士。
优质杂交早稻中优2155高产栽培技术

福建 省 早 稻 组 区 试 , 生 育期 2a平 均 18 3 全 2 . d 比对 照威 优 7 熟 30d , 7迟 . 。据 20 07年 沙 县双 季
m/ gL多效唑 , 培育矮壮多蘖秧苗 。 早稻苗情观 察点 ( 海拔 10m) 2 观察 , 3月 1 0日播 4 2 合理密 植 . 种, 4月 3 日移 栽 , 5月 2 日进 入 幼穗 分 化 , 3 6月 2 2 秧龄 2 3 5— 0d及时移 栽 , 充分 延 长本 田营养 生
作 双 季 早 稻 栽 培 示 范 , 般 产 量 40 —50 k/ 一 5 0 g 67 高 的超过 50k/ 6m 。 6m , 5 g6 7
2 特 征特 性
平, 说明有效穗多的每穗粒数会显著减少 , 在增穗的 同时 , 要注 意施好穗 、 粒肥 , 确保 大穗 多粒 。
4 1 培 育壮秧 .
辐 占 比较 , 全生 育期 长 5d 活动积 温高 12 3C, , 8 . ̄ 茎
总叶 片数 多 0 2 .5叶 。
2 2 农艺 性状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般掌握 每 67 施纯 氮 1 6m O一1 g过 磷酸 钙 2k ,
2 3 g氯化钾 1. 1 g 5— Ok , 25— 5k 。氮肥基、 、 蘖 穗肥 比例为 44 2 磷肥基 、 :: , 蘖肥 比例 5 5 : 。钾肥基 、 、 蘖
收稿 1期 :0 8—0 3 20 5一l 3
经化 验 , 主要米 质指 标为 : 整精 米率 5 . % , 7 8 垩 白率 9 % , 白度 1. % , 明 度 1级 , 稠 度 7 4 垩 64 透 胶 4
在福建沙县作早稻栽培宜掌握在 3月上、 中旬 播 种 。在做好 合理施 肥 、 管水 、 时防治 病虫 害等培 及
优质、高产早籼新组合T78优2155的选育与应用

与 四川 内江地 区农科所选育 的抗病 、 强优势 、 市区试。20 04年该组合参加福建省早稻迟熟 高配合力的中迟熟恢复系多系一号进行配组。 组续试 , 广东省早稻 区试 , 广西早 稻中熟组 区
《 三明农业科技) 06年第 1 ( 14期 ) 20 期 第 0
组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 位。20 03年 、 0 2 4年分别参加广西 质量监督检验站分析 : 0 其糙米率 7 .% , 7 9 精米
区早 稻桂 中北 中熟组筛选试验和桂 中北 中熟 率 7 .% , 16 整精米 率 5 .% , 76 粒长 6 2毫米, .
19 96年冬在海南种植 F 代 , l 成熟后全部混收 试 。
留种。19 9 7年晚季 , 沙县种植 F 在 2代 10 2 产量表现 00
株, 群体性状分离 , 留 5个早 熟单 株。19 选 98 20 年、0 3 0 2 20 年参加三明市早稻 区试 , 平
年早季 , 在沙县将选留的 5 个早熟单株按株系 均亩产分别为 4 7公斤 、9 . 7 40 8公 斤 , 分别 比 种植 F 3代 , 同时在病区进行鉴定 , 5个株系 对照威 优 7 在 7增 产 6 9 % 、 . 3 , 量 均居 .5 8 7 % 产 中选择了表现较好的 F 代株系 g 3 3 , 1 3 m 0 1并按 参试组 合第一位 , 产达极 显著 水平 。20 增 03 单株收取 3 单株 的种子。19 个 99年早季 , 在 年 、 0 年参加福建省早稻迟熟组 区试 , 2 4 0 平均 沙县将收取的 3 个单株的种子按株系种植 F 亩产分别为 4 0 1 斤 、l. 1 4 9 .7公 57 4 公斤 , 分别 7增产 5 2 %、 . 3 , . l 6 0 % 产量均 代, 其中 g 4 1 m 04株系群体较整齐, 生长量大 , 比对照威优 7 从 中选 2 个单株用珍汕 9 A进行测交 。20 居参试组合第二位, 7 00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 02
中国杂交水稻的成功经验

一、引言杂交水稻是现代农业科技的重大成就之一。
1964年,袁隆平受一株具有显著杂种优势的天然杂交水稻的启发,率先在籼稻中开展雄性不育的研究,并于1966年首次报道“水稻的雄性不育性”,提出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育种设想,开启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
之后,相继研究成功了三系法和两系法杂交水稻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不仅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杂种优势提供了有力佐证。
中国杂交水稻经过50多年的创新发展,成为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本文客观、系统、全面地回顾并解读了杂交水稻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可作为一部杂交水稻发展简史呈现给读者。
二、杂交水稻概述杂交水稻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朝着应用方法由繁到简、效率越来越高、优势水平由品种间到亚种间,甚至远缘杂种优势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
三系法是通过细胞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配套实现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
雄性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物质基础,保持系用于繁殖不育系,恢复系用于给不育系授粉来生产雄性恢复且有杂种优势的杂交水稻种子[图1(a)]。
中国三系法杂交水稻于1973年成功实现“三系”配套,是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经典方法。
“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于1981年获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特等奖。
图1 三系法(a)和两系法(b)杂交水稻示意图两系法是指只需不育系和恢复系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方法,最为成功的方法首推光温敏核雄性不育(photo-thermo-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 PTGMS)系。
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在长日照高温下表现雄性不育,在短日照低温下表现可育,在不育期内制种,在可育期内自交繁殖不育系,同时不需要保持系[图1(b)]。
两系法杂交水稻是中国独创的农业科技成果,于1995年研究成功,当前年种植面积占杂交水稻品种的50%以上。
早籼恢复系明恢2155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3讨论3.1水稻不同籼粳分化类型光合特性的差异已有研究认为品种间净光合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籼稻光合速率偏高者居多,粳型光合功能期偏长者居多;籼稻的净光合速率大于粳稻;粳稻比籼稻更耐光抑制;籼稻和籼粳杂交稻的气孔频率高于粳稻。
本研究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吻合,证实了水稻籼粳分化类型之间光合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即齐穗期单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逐渐升高,表现为籼型﹥偏籼型﹥偏粳型﹥粳型;而成熟期则正好相反。
3.2光合特性的遗传效应翟虎渠等对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等性状的研究表明,光合性状在后代遗传中的稳定性较差,非加性的遗传作用较大。
本研究表明,杂交稻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差异主要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而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率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
因此,在育种上要重点考虑光合性状受显性效应的影响,不应过多地强调亲本的高光效,而应重视选择杂交稻本身单叶净光合速率高的组合,结合亚种间杂交稻形成高的群体叶面积优势,才能显著提高杂交稻产量。
早籼恢复系明恢2155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卓伟1郑师伟2许旭明1张受刚1马彬1杨旺兴1(1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福建建瓯种子管理站)恢复系的配合力表现是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育种实践证明,应用高配合力的优良恢复系进行测交配组,是选育强优杂交水稻新组合的一条重要途径。
明恢2155是三明市农科所通过利用籼粳杂交选育的中间材料K59与抗稻瘟病亲本多系一号杂交,导入部分粳稻优势基因,选育成的早熟优质籼型三系恢复系;具有适应性广、恢复力强、配合力强、抗性强等优良特性。
目前,应用明恢2155已配组育成T78优2155、金优2155、中优2155、特优2155等杂交稻组合通过审定,并在生产上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本研究通过对明恢2155系列杂交组合的遗传分析,深入揭示了籼粳杂交育成恢复系明恢2155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表现,为今后进一步开发和应用该恢复系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杂交稻新品种M优2155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稻新品种M优2155高产制种技术罗起柳【摘要】M优2155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与福建省三明市农科院合作,用水稻三系不育系M20A与早熟恢复系明恢2155配制而成的杂交稻新品种,于201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通过近几年对该品种父母本特征特性的观察和在福建省沙县的试制种研究,总结出其高产制种技术。
%M you 2155, derived from the CMS line M20A and a restorer line Minhui 2155, was a new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developed by Shanm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It was registered and released for commercial production by Fujian Crop Variety Appraisal Committee in 2014.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d planting performance and high-yielding 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Myou 2155.【期刊名称】《福建稻麦科技》【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22-24)【关键词】杂交稻;M优2155;制种技术【作者】罗起柳【作者单位】福建省沙县夏茂镇农业服务中心,福建沙县365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038;S339.5M优2155是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与福建省三明市农科院合作,用通过分子标记和常规方法相结合育成的水稻三系不育系M20A与明恢2155配制而成的杂交稻新品种,于2014年5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1400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种植 ,进一步表明明恢 2155所 配组合 有着 2003年续试 ,平均单产 501.44kg/667m ,比对
优 良的抗病性 。 2.3 稻米品质
照威优 77增产 7.62% ,增产达极 显著水平 , 产量居参试组第 一位 ;福建省两年 区试结论 ,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 品质量监督检验 中心 金优 2155米质优于对照威优 77。2005年通
量和经济产量降低 ,但并非呈线形关系,因此, 左右 ,株高 104.0em,植株整齐 ,生长势 旺,分
早熟品种在产量和品质上也可以达到一个较 蘖力强 ,株 型紧散适 中,茎杆粗壮 ,抗倒性 较
高的产量水平 和较优的质量水平 。并且根据 强 ;叶色绿色 ,剑叶厚长 直立 ,剑 叶叶片无 曲 袁隆平 院士提 出的选育 高产 亚种 间杂 交稻 度 ,主茎 叶片数 l4.2叶,穗伸 出度为正好抽
料 K59(来源为 777/CY85—41)与配合力好 、 院植保所 和稻瘟病抗性鉴定点抗性鉴定结果
抗性强的多系一 号进行杂交 ,1997年 在本所 为 :
种植 F2,选择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早熟单株 5 金优 2155 两年 田问 自然诱 发鉴定,叶
个 ,1998年早季 ,在本所继续种植 乃 代 ,从中 瘟 0 ~3级 点 数 占 鉴 定 点 数 :2002 年 为
“远中求近”的原则 ,三 明市农科所利用大穗 出,穗粒型为中间型 ,第二次枝梗数较少 ,穗粒
型 、米质较优 的籼粳 中间材料 K59与配合力 形状为下垂,颖壳茸毛数中等,颖尖色为秆 黄
好 、抗性强的多系一号进行杂交 ,逐步聚合双 色 ,平均每穗 170..180粒 ,结实率 85.6% ,千 亲优势基 因,协调好早熟与丰产、优质的矛盾 , 粒重 25.5g,落粒性中,颖壳色为黄色 ,谷粒细
度、胶稠度 、蛋白质等4项指标符合 1级标准 , 稻 区 晚 籼 高 产 组 品 种 区 试 ,平 均 亩 产
3级 。碱消值 4.2级 ,胶稠度 81mm,直链淀粉 量居参 试组第 二位 ;2003年续试 ,平 均 亩产
含量 11.4%,蛋 白质 10.0%。依据部颁《食用 525.94kg,比对照粤香占增产 7.6% 。2004年
稻品种品质)NY/T593—2002,整精米率 、垩白 通过广西区农作物 品种审定。参加 国家南方
。
菌鉴定抗 菌株率 :2003年为 12.5%表 现为感 2002年参加 福建省早稻迟熟组 区试 ,平
(s),2004年为 85.71%表现 为抗 (R)。两年 均单产 499.31kg/667m ,比对 照威优 77增产
鉴定结果综合评 价为感 (s)。经过多年 的大 2.81%,增产达极显著,产量居参试组第二位 ;
8
维普资讯
综合评价为感(S)。
好 、盛花期较集 中,晴天 9:30始 花 ,盛花 时为
178优 2155 两年 田间自然诱发鉴定 ,叶 l1:30,花期 12d左右。根据在福建、海南等地
瘟 0—3级点数占鉴定点数 :2003年为 33.3% 制种实践 ,明恢 2155系列组合制 种产量 可达
维普资讯
《三明农业科技}2006年第 3期 (第 106期)
高配合力恢复系明恢 21 55的选育与应用
杨旺兴 许旭明 卓伟 张受刚 马彬林 杨腾帮 邹文广 范祖军
三明市农科所
回顾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不难看 出,恢复 强等 ,于 2001年定名为明恢 2155。
选收优 良单株 3个 ,于 1999年春在本所种植 16.67%表现为感 (S),2003年为 33.3%表现
F4代 ,并与珍汕 97A进行测交,同时在病区进 为感(s)。穗茎瘟 0~3级点数 占鉴定点数 :
行抗性鉴定 ,2000年早季进入测交谱种植 F5 2002年为 50%表现 为 中感 (MS),2003年为
通过多年研究 ,选育出适应性广、配合力强、恢 长型,后期转色佳 。
复力好 、花粉量大,并含部分粳源优势基因的 2.2 抗性 表现
早籼恢复系明恢 2155。
经多年在福建省三 明市稻瘟病重病 区进
1 选 育过程
行诱发鉴定 ,表明明恢 2155具 有较强 的抗稻
1996年秋 ,利用大穗型优质籼粳 中间材 瘟性。其所配组合在省区试中,经福建省农科
代 ,结果代号为 20gmk56(gm4014一1)的恢复 66.7%表现为中抗 (MR)。苗期 室 内人工接
系单株表现稳定 ,所配后代杂种优势突 出,大 菌鉴定抗菌株率 :2002年为 93.75%表现为抗
穗大粒,结实率高、丰产性好 ,稻米 品质 、抗性 (R),2003年为 81.25%表现为抗(R)。两年
测 定,明 恢 2155糙 米 率 79.7%,精 米 率 过福建省农作物 品种审定 。2002年参加广西
72.1% ,整精米率 63.1% ,粒长 6.5r am,长宽 区早稻中熟组区试 ,平 均亩产 555.9kg,比对
tt2.8,垩 白米率 1l% ,垩 白度 1.3%,透 明度 照粤香 占平均亩 产 492.5kg,增 产 12.9% ,产
系的选育在三系杂交水稻 的发展 中起着很重 2 特征特性
要的作用 ,而且大量研究也表明,品种 的早熟 2.1 植物学特性
与丰产、优质 的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定 明恢 2155属基本 营养型,在三明作早稻
的矛盾,随着 品种生育期 的缩短 ,水稻生物产 种植播始期 94天左右 ,作 中、晚稻种植 ,75天
表现
为感
(s),2004 年
为
50%
表现
为
中感 2.50
3.75t/hm0 。
高的可达 4.5t/hm ,具有
(MS)。穗茎瘟 0—3级点数 占鉴定点数:2003 较高的制种产量 ,因此有利其开发利用 。
年 为 66.7% 表 现 为 中抗 (MR),2004年 为 3 应用 配 组
66.7%表现为中抗 (ran)。苗期室 内人工接 3.1 金优 2155(金 23A/明恢 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