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恰如人在旅途

合集下载

3.废墟的召唤 精品作业课件(课程配套练习)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3.废墟的召唤 精品作业课件(课程配套练习)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5.古今异义。(8 分) (1)开张 圣听 ..
2.重点词语解释。(11 分)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 死亡 ) .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也( 时候 ) . (3)诚宜开张 圣听( 开扩,扩张 ) .. (4)以光 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 . (5)不宜妄自菲薄 ( 轻视 ) .. (6)陟罚臧 否,不宜 异同( 好;应该 ) . . (7)臣本布衣,躬 耕于南阳( 亲自,自身 ) .
D.清冷
开阔
呼啸
凄清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C )(5 分) A. 《茶是故乡浓》 这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 抑扬顿挫 , ....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由于司机的快速反应, 高速行驶的汽车在悬崖边戛然 .. 而止 ,避免了灾难的发生。 .. C. 所有正直的人都会对一次次的暴力事件义愤填膺 , 希 .... 望早日制止这种行为。 D. 优秀的演员, 总能把剧中人物内心世界表演得惟妙惟 ... 肖 。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5 分) 崩殂 ( cú ) . 裨 补( bì) . 苟 全( ɡǒu ) . 夙 夜( sù ) . 咨诹 ( zōu ) . 恢弘 ( hónɡ ) . 阙 漏( quē ) . 菲 薄( fěi ) . 陟 罚臧否 ( zhì pǐ ) . .
以遗 陛下( wèi ) 攘 除( rǎnɡ ) . . 驽 钝( nú ) . 祎 ( yī) . 猥 自枉屈( wěi ) . 以彰其咎 ( jiù ) .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衣 练紫之衣( 穿 ) . (2)而 群臣衣服舆马甚汰( 但,却 ) . 15.翻译句子。(3 分) 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
你想禁止奢侈,为什么不先从自己开始呢? 16.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文中画线部分的内容,这个短 语是:上行下效。(2分) 17.这段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人要学会以身作则。

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作文

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作文

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我爸爸妈妈常常和我说,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可是什么叫"对国家有用"呢?我经常会思考这个问题。

我们生活在当代中国,这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国家。

从我出生到现在,中国变化真的很大!爸爸妈妈小时候,家里可穷了,经常吃不饱饭。

而现在,我们不但吃得很好,还可以上学,看电视,玩手机游戏。

这都要感谢改革开放,让中国发展得这么快!中国不但在发展,而且越来越强大了。

我们有很多高楼大厦,有高铁能快速穿梭,甚至还有航天飞机可以去太空!中国制造的东西越来越多,不单卖到国内,还远销到很多国家。

我们国家的经济、科技、国防都很强大,在世界上有了越来越大的地位和影响力。

虽然中国很强大,可是我们并不是独立的。

对于整个世界来说,每个国家都是相互依存的。

我们需要别的国家提供资源和技术,别的国家也需要我们的产品和市场。

所以我们必须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平相处,互相理解,互利共赢。

有时我也会看到,有些国家对我们存在一些误解和偏见。

可能是由于文化的差异,或者缺乏了解而产生的。

不过我相信,只要大家多沟通交流,就能增进理解,消除隔阂。

我们应该以包容、友好的心态,欢迎世界各国人民来中国旅游观光,了解我们的文化和现状。

世界那么大,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

了解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

我很想将来能到不同的国家去看看,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不过无论到哪里,我都会以一颗虚心向学的心去了解当地文化。

因为只有互相尊重,才能真正增进友谊。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化根源,要好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其他文明中吸收有益的营养,与时俱进。

这样,才能更好地立足于这个世界,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需要包容、开放、理性的态度。

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信心满满地融入世界;也以平等、尊重的心态欣赏地球村里的五彩文化。

深山藏古刹 松掩法王寺

深山藏古刹 松掩法王寺

102时代报告法王寺群山环拱,峰峦迭翠,溪水长流,古柏、丛林、群峰、宝塔构成了秀美靓丽的自然景观,可谓“深山藏古寺,风光美如画”,一派“世外桃园”之景象,被誉为“嵩山第一胜地”深山藏古刹 松掩法王寺法王寺位于登封市区北五公里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北依嵩岭,含抱如椅。

俯瞰二熊诸山,排列如拱,山峰罗列,溪水潺流,苍松翠柏,景色秀丽。

寺东有峡,形若丰园形大门,位嵩山顶端为“嵩门”,是登封八大景之一。

明朝洪武年间,上党郑大原游览中岳,观罢此景,曾挥笔赞曰:嵩门胜迹冠中州,幸此登临值中秋。

皓魄初悬苍谷口,清光满射碧山头。

祗园暂息尘劳梦,民社宁忘国计忧。

徒倚欲归情不厌,松涛钟韵两悠悠。

帝王赐名法王寺 法王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比被称为释源的洛阳白马寺仅晚三年,比驰名中外的少林寺要早424年。

据《魏书•释老志》和《洛阳伽兰记》等书记载:汉明帝刘庄,夜梦法王寺金人,身长丈六,项有白光,飞绕殿庭。

昼问群臣,大臣傅毅对刘庄说:“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形如陛下所梦。

”于是,在永平八年(公元65年),汉明帝就派遣郎中蔡音、中郎将秦景等10余人去印度拜求佛经佛法,历经三年时间,取回经卷42部。

印度著名的佛教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也随同来到中国,汉明帝对摄摩腾、竺法兰非常敬重,亲自诏见,并将他们安置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居住(后来,因负经的白马死于寺中而尸体不坏,鸿胪寺便改为白马寺),鸿胪寺虽然条件优越,但位于京都洛阳,近在伊、洛河岸,既不便于高僧译经传法,又不便于存藏经卷。

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汉明帝就在嵩山腹地最优美的地方为摄摩腾、竺法兰修建寺院,专供二人译经传教、存藏经卷,它虽比白马寺晚建三年,但白马寺起初并非专为僧人修建的寺院。

所以说,法王寺乃我国专门修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

长期以来在汉传佛教界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法王寺的名称,历史上曾有多次变更,但寺名的每次更换,都是经帝王御赐命名的。

由此可见,法王寺的历史地位是非常高的,它在隋唐前曾长期领导嵩山地区佛教。

行测每日一练1.17

行测每日一练1.17

行测每日一练1.17选词填空1.当前的中国,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这让道德领域呈现复杂______,也让人们面临更艰难的选择。

在扶起跌倒老人或许惹上官司、爱心捐赠恐被挪作他用的疑虑中,善念在负面的想象中_______,善行因利益的考量而________。

一个经历着深刻转型的社会,有这样的道德困惑可以理解,但更应主动正视、积极引导。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景象迟钝拖延 B.图景迟疑延宕C.景观生疑延缓 D.景况消失延误2.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各种思想呈现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似乎没有什么思想观念可以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脱颖而出B.一以贯之C.不绝如缕D.鹤立鸡群3.文学评论中,对形式的模仿与内容的抄袭,不应____;对早期的作品和现在的创作,不可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相提并论等量齐观B.等量齐观混为一谈C.混为一谈同日而语D.同日而语相提并论4.欧债危机在2012年继续恶化,_____了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

美国虽然没有像欧洲那样陷入第二轮的经济衰退,但美国的经济增长仍然非常______,只有2%左右。

欧债危机、美国的“财政悬崖”及由于钓鱼岛问题导致的日趋恶化的中日经贸关系,有可能_____一场新的全球性衰退。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阻碍脆弱诱发B.影响缓慢导致C.拖累疲软引发D.逆转乏力催生5.中国自古就有浓烈的宗法传统,_____宗族血亲之内的彼此关照,互相提携,并一致对外,上自帝王下至百姓,______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讲究前赴后继B.讲求概莫能外C.寻求无一幸免D.追求百喙如一6.“扶老人”的争议背后有深刻的社会道德因素,也____了医保制度的不完善带来的养老之痛。

老人们“摔不起”“病不起”,一些老人及其亲属承担不了老人住院的后果,加剧了一些无责任人的“扶不起”_____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影射窘迫B.揭露尴尬C.折射窘境D.暴露困境7.近些年,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经典,正在重新出场。

2019年省考公务员考试选词填空练习题(11)

2019年省考公务员考试选词填空练习题(11)

2019年省考公务员考试选词填空练习题(11)1、这本书虽然以心理学经典理论为基础,但其主要内容都是年轻人非常_______的话题,再加上轻松的语言、丰富的事例,使得年轻人在阅读时总能找到自己的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敏感收获B. 熟悉影子C. 热衷答案 D. 时髦榜样2、诚然,我们的民族经历了难以计数的_______,可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气神和自信力从来都没有_______过,它犹如一座巍峨壮丽永不倒的万里长城,屹立在中华儿女的心里,并_______不绝,纵然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内外交困、熄灭、横亘B. 走投无路、消灭、耸立C. 山穷水尽、绝灭、伸展D. 内忧外患、泯灭、绵延3、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自觉的经济形态,需要公共部门、经济主体和金融界的三方转变观念,共同_______,在全社会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营建环境B. 努力氛围C.营造局面 D. 建造局势4、毫无疑问,在今日武断批判中医的人中,不乏以“科学”代言人自居者,将各种自己不懂的知识系统一棍子打死,归入_______。

这种态度不能不使人怀疑其言论与知识的讨论无关,另有用意。

不过,在抗拒这种学霸的同时,我们也不必非要陷入相反的_______。

坦率地说,身为一个“中医”,我以为目前的中医面临的最大危机不是外来的,而是内在的。

中医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一定程度上可谓是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邪说境地罪有应得B. 异端泥潭咎由自取C. 异己泥潭责无旁贷D. 异类困境作茧自缚5、我走进牧场,看到漫步其中的牦牛从身边从容经过,那_______的眼神,好像早已熟悉了陌生人的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司空见惯、访问B. 熟视无睹、到访C. 习以为常、来访D. 漫不经心、造访1.B.【解析】先看第一空,“年轻人非常”后面需填一个动词性词语,“敏感”“时髦”为形容词,排除A、D;‘’这本书‘’讲的“心理学经典理论”是研究人自身的学问,且文段并没有“问题”“疑惑”等字眼,所以“答案”与文意不符,排除C。

2024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B类)

2024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B类)

2024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B类)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为将我国建设成为面向全球的国际商事仲裁新目的地,两年来()开展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A.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B.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海南省C.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湖北省D.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海南省【答案】:D2.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3·15”晚会于3月15日20时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晚会聚焦“()”主题,重点关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A.共筑诚实共享健康B.共筑健康共享诚实C.共筑安全共享诚信D.共筑诚信共享安全【答案】:D3.2024年3月19日从全国爱卫办了解到,今年4月是第36个爱国卫生月,主题是()。

A.改善环境共享健康B.宜居靓家园健康新生活C.健康城镇健康体重D.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答案】:C4.2024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

A.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B.水和生物多样性1/ 15C.生物多样性助推可持续发展D.岛屿生物多样性【答案】:A5.中国石化2024年1月17日发布消息,经自然资源部专家组审定,()新增探明地质储量超133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A.柴达木盆地B.准噶尔盆地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答案】:D6.《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而“四库”是指()。

A.金,木,水,火B.风,雅,颂,易C.礼,乐,书,诗D.经,史,子,集【答案】:D7.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说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B.对象性C.任意性D.能动性【答案】:D8.()产生于两宋时期,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人物哲学流派,称为“程朱”。

高考作文主题训练:过程与结果

高考作文主题训练:过程与结果

作文主题训练-------过程与结果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9天时间,走过18个城市,途经1000多个公交站,坐了80多趟公交车……一位22岁的大三学生终于完成了从上海搭公交到北京的旅程。

他的“别样进京”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支持。

有的则不以为然,认为他是在浪费时间,放着省时省力的现代交通工具不用,“自己找罪受”,这不是拒绝现代科技吗?也有网友认为,如果没有合理规划过程,这种行为只是在博眼球和攒流量,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

你如何看待这名大三学生的“别样进京”?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过程与结果”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历书》记载了“小满”节气的由来:“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

”从字面上理解,小满而未满,预示着饱满但又未到顶峰的终结。

小满之后没有对应的节气大满,是因为古人认为水满则溢,日满则亏,月圆则缺,器满则倾。

满则溢,亏则损,旺极而衰,按照满招损的原则,太满了就不好,所以是小满,而不是大满,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在旅途,总会有看不完的景致,走不完的坎坷,说不完的感受。

岁月如歌,人生的意义,不应该仅仅重视结果,应该咀嚼生命的每一个过程:学习中的一次探索,科技制作中的一次发现,绿茵场上的一次次拼搏,与家长、老师、同学心灵的一次次碰撞……我们的知识在求索中收获,才能在创造中提升,意志在磨砺中坚强,情感在交流中融合。

我们的生活因此而丰富,我们的青春因此而精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宁海事业编招聘2019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三》

《宁海事业编招聘2019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三》

体积,引力场 规模,磁力场 质量,质量场 面积吸引力 12:燕子:春天() 单项选择题 知了:夏天 山鸡:高原 蟋蟀:冬天 白药:云南 13:决策:执行() 单项选择题 组织:监督 计划:实施 总结:改进 合同:制定 14:物权的客体是特定的独立的()。 单项选择题 行为 物 知识 发明
15:研究者受萤火虫的启发,用合成生物技术将荧光基因重组到一 种农杆菌中,利用与其一种名为拟南芥的微小植物传递 DNA,来培育 发光的拟南芥。他们认为如果这项技术应用在树木上,将会使未来的 树木发光,并作为路灯使用,这将极大地节约能源。以下哪项为真, 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德语 英语 意大利语 9:下列各项中,不需要证人在场即为有效的是()。 单项选择题 口头遗嘱 录音遗嘱 自书遗嘱 代书遗嘱 10:荷兰作家布鲁马指出:“德国人理解二战的关键不是在斯大林 格勒战役或柏林之战,而是在发现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那一刻;日本人 的理解则不在珍珠港或中途岛之战,而是广岛原子弹。”对这句话理 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项选择题 德国能够反思二战给别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日本能够认识到二战给本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日本认识到二战中美国人给自己带来的灾难 日本在回避二战给别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11:在太阳系中,土星是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________是地 球的 100 多倍,其巨大的________可达 1300 万公里。依次填入划横 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单项选择题
发展科技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每年有大量农民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28: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单项选择题 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为了 QQ 升级,长期把 QQ 上线挂上 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将垃圾分类回收 为了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 29: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于 2009 年 12 月 20 日就职。 单项选择题 何厚铧 董建华 崔世安 曾荫权 30:在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里,一直存在着按照儒家的理念而 构想的一个道德乌托邦。这既是他们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是他们衡量 一个社会或文化的道德尺度。合之则取,不合则去。正是这样一把道 德尺子的威力,使其发动的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方向性的转化并最终走 向失败。自此,保守主义再度热闹起来,激进主义更是异军突起,而 自由主义声音愈来愈弱,甚至还时常遭到批判和嘲笑。 通过本 段文字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恰如人在旅途,转型期就一定要跟传统脱离吗——现代化,不能“找不到回家的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核心提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民日渐富裕——当代中国千变万化,万众瞩目,一切皆有可能发生,不仅外国人看不太懂中国,国人也并非完全了解中国。

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明体国家,有着独立文化发生的渊源,其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定带有自己的特点。

传统文化并不是现代化的障碍,现代化建设需要传统文化来支撑,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坛主小传:刘梦溪,文化史研究专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文艺学和艺术学两学科的博士生导师。

兼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文化杂志社创办人,《中国文化》暨《世界汉学》杂志主编。

主要著作有《传统的误读》、《中国现代学术要略》、《红楼梦与百年中国》、《学术思想与人物》、《庄子与现代和后现代》等。

时下的中国是“人在旅途”如果当代中国是一部交响乐的话,可以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命运》来命名——交错、互动、变奏,呈现出中国现代与未来的命运。

当代的中国有点像一个正在走红的明星,注意的人多了,谈论的人多了,称赞的人多了,挑剔的人也多了,报刊、传媒、网络对她的影响力大有增加。

问题是该怎么解读中国,当代中国复杂多变的形势如何解读?在早期,十六十七世纪,欧洲的传教士刚来到中国时,认为中国是“谜”一样的国家。

我想现在没有人说中国是谜,但真正了解中国不容易。

外国人不了解中国,中国自己也不一定对自己有真的了解。

因为真了解很难,就像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了解的很少,知音很少。

刘勰在《文心雕龙》的《知音》篇里,开篇第一句话就说:知音其难也。

国家也是如此,找知音不容易。

当代中国确实有不容易被了解的一面: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富人与穷人、白领与流民,差异判若两极:当代中国呈现给世界多种面孔——高速发展、全民皆商、世界工厂、大工地,等等,每个人都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侧面,但不能说这样就读懂了中国。

中国人好像是有钱了,但是经济学家并不容易讲得清这些钱是从哪里来。

在13亿人面前,一切问题都有理由,任何事情发生都非偶然。

中美刚建交时美国总统卡特访问中国,说中国的迁徙权、流动权不能得到保证,很多人要到美国来,中国政府就不允许。

邓小平说:“你要多少,一百万够吗?”别说是一百万,十万、八万,美国也肯定受不了。

当代中国人口多,也给人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机会,很多留学在国外的人,慢慢感觉到中国是他们活动的舞台,用流行的话说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但我们关注的是当代中国要到哪里去,一切皆有可能的中国是百变的中国,百变的中国要往什么方向变。

总的看来,中国是往富强、现代、文明的方向而变。

梁启超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把中国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从黄帝到秦朝统一是上世史,是“中国之中国”,中国局限在自己的版图上;从秦统一到乾隆末年,是中世史,是“亚洲之中国”,中国在亚洲有极大的影响;从晚清到后来,是近世史,中国已经进入世界的关注点,是“世界的中国”。

我认为现在的情况是“世界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

中国社会最凸显的特点是正处于转型期,包括传统向现代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自我的运行机制向与国际接轨转型,长期贫困的国家向小康社会的转变等等。

转型期就是过渡期,是一个未完成时,一切都处于建构的过程,借用一部电影的名字,当代中国是“人在旅途”。

许许多多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

有人说现代化是一个陷阱,可是我认为在当今世界,即使现代化是陷阱,但如果这个陷阱可以让中国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我们也不能因为怕走陷阱而回头不走现代化之路。

墨西哥诗人巴斯说过:“发展中国家是命定的现代化”。

现代化建设不能“找不到回家的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艰难的旅程,中间曾经一再被打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三十年的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努力,被中日甲午战争打断了;第二次是国民政府基本上建成了国家工业,国家的实力也日渐增强,但是1937年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再次打断。

我们现在进行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现代化的努力,成果最显著,但是到现在为止还在现代化过程当中。

鉴于百年以来的痛苦经验,中国人不能不有所警惕,不能让这次现代化再次被打断。

所以邓小平说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不动摇”的口号就说明我们有时候动摇过,过去曾经很长时间以阶级斗争为中心。

如果动摇,不一心一意,中国宝贵的现代化进程会由于自己的原因打断甚至延后。

当然,被他人打断的话是更可怕的。

现代化难道只有一种模式吗?现在的现代化模式基本是欧洲和北美的模式,以美国的模式对世界的辐射力最强。

学术上讲,没有唯一的模式。

事实上,东亚走的现代化之路也不全是欧美模式,比如日本。

更不用说中国这样的大国。

现代化过程照搬是不可能的,所以要走自己的路。

中国作为一个独立不间断的文明体国家,有独立文化发生的渊源,是一个成熟的文明。

这样的国家,现代化的模式一定带有自己的特点。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证明,我们走的是一条既不同于美国,也不同于欧洲的道路,当然现代化的一些最基本指标,无论东方、西方,是有共识的,所不同的是现代化的形式。

现代化的多元模式主要是文化的民族内涵和现代性之间的张力问题。

当一个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间出现的很多问题常常离不开文化的思考。

从文化的角度来解读现代社会,才能把很多问题说清楚。

我的看法是,社会的问题在经济,经济的问题在文化,文化的问题在教育,教育的问题在文化,这是一个循环圈。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育更有可操作性,是可以实施的,而文化的精神层面更多是传承的,构建的,摸不到什么东西。

我不是一个文化决定论者,之所以强调文化,是因为当代中国在文化上的欠账太多。

其实文化是不需要排斥的,文化恰恰是一种包容,而文化建设需要依赖社会。

经济的市场化是现代化的必然之路,但社会不能市场化,教育和学术尤其不能市场化。

总之一句话,经济强国的鉴定不能以牺牲文化的基本价值作为条件。

现代化与眼下的文化问题,有一个自我的文化身份与他者的关系问题。

走向现代,那么传统呢?走向世界,一切方面都与国际接轨,那么自己呢?所以就有一个对自我角色辨认的需要,而角色的辨认离不开自己的文化传统。

所以现代化有时候像围城,但走现代化却不能不进来这个“城”,哪怕是陷阱,也只能毫不犹豫地走下去。

如果说一百年前或三十年前,还会有学者认为现代化建设与传统是不相容的,可现在已经很少听到这种声音了。

我们重新反思的结论是:不能完全丢开自己的文化传统,不能离开自己的文化出发点,不能找不到“回家”的路。

传统文化从辉煌到“缺氧”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五千多年的文明,三千多年的文字历史,我们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

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的时候,唐代就迎来了自由歌唱的历史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记忆。

多元共生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中华文化可以概括为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不同的两元。

过去讲的中国文化都是以黄河文化为基础,因此农耕文化、内陆文化、写实主义的文化等成为人们概括中华文化的常用词,但是长江文化为我们提供了不同于黄河文化的范例,长江自古以来航运方便,东边还有出海口。

如果说黄河文化是一种内陆文化,那么我认为长江文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一些海洋文化的特点。

因此不可以简单讲中国文化是内陆的、保守的。

中国人不一定都是保守闭塞的,长江文化往南的闽南文化、珠江三角洲文化,更是直接与外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这样的文化不能简单说成是一种内陆文化。

就文化的发生来说,中华文化是多元的。

学术思想也呈现多元互补特点,我们有儒、释、道三家,思想观点上很不相同。

从历史上看,哪个地区都有宗教战争,但是中国从来没有宗教战争,这就由于中华文化的思想有很大的包容性。

儒释道三家“合作”得很好。

儒家的思想给人以上进的力量,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

在仕途不顺利的时候,道家的思想又可以给以很好地支撑,道家主张自然、无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所以三家的思想互补互动,是多元的互补,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大特点。

中国传统社会还有一个特点,即有发达的民间组织。

民间组织可以给社会造成一些“通气孔”。

过去很多人说中国传统社会是专制社会,每个人都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其实民间组织的透气孔是很大的。

儒、释、道三家的互补让人有精神扩大的空间。

而民间组织的发达,空隙也很大,甚至受朝廷通缉的犯人,只要在民间藏起来,慢慢的也就不追究了。

传统文化有在朝在野之分。

而民间信仰的歧义性又形成了民间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交错。

中国民间信仰没有固定的拜式,草木皆可为神,随处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信仰。

人类学家把文化传统区分为大传统和小传统,大传统就是社会的主流文化,比如儒家文化在传统社会就是主流文化。

小传统主要是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

大传统和小传统是互动、互补、互相依赖的。

当大传统遭遇危机时,我们依然可以在民间文化中寻找到一些大传统的碎片。

今天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华裔,他们对传统信仰的坚决,有时比内地还好,有的礼仪大陆已经没有了,可他们还在继续。

中国文化有令人自豪的不间断的文化传统。

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其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华文明不间断的有功之臣。

但我们也要看到,清朝中叶之后,中国发展落后于世界文明。

我们有汉朝那样的大国气象,有唐朝那样的多元繁荣,有宋朝那样的思想文化高峰,但是清中叶之后中国落后了。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在世界文明的后面。

1911年,帝制解体,最后一个皇帝被赶下了龙椅。

以三纲五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也就是传统社会的“大传统”还能继续发挥作用吗?实际上,晚清、民国以来的百年中国,是自己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走向解体和重建的过程。

一百年来一直隐含着、存在着两个真实的问题。

一个是我们怎样重新诠释自己文化传统的价值?二是民族文化的重新认同问题。

至今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因为从清末到民初到“五四”,长时期唯西方是听,只知有西,不知有东。

中国自己固有的文化传统严重流失,流失到自己不能辨认自己的地步。

香港中文大学的前校长金耀基先生说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年代“不想看”,八十年代“看不见”。

因为二十年代,“五四”时期最时髦的口号就是“反传统”,大家都在反传统,自己文化是好是坏都不想看。

结果到了八十年代想看传统文化时,却看不见传统文化了。

日本人身上的传统文化我们看的很明显,但中国的文化传统在我们身上自己能看见的很少。

所以中国和自身脱离是很大的问题。

法国的《费加罗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讲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城市不断把过去的古建筑拆掉、改掉,于是发出疑问:中国为什么要跟自身脱离呢?现代化一定要跟自身传统脱离吗?上世纪五十年代后,特别是“文革”时期,遭受破坏最严重的是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有一两代人是在大传统、小传统齐遭破坏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没有机会接受传统文化典范的熏陶,许多人都是民族固有文化的“缺氧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