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和人力资本对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双重机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双重机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一、概述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却没有同步增长,导致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
在这种背景下,探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双重机制——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于理解大学生就业现状、优化就业指导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个体通过教育、培训、工作经验等方式积累的知识、技能、能力等,是其参与劳动力市场并获取经济收益的重要资本。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人力资本的作用不言而喻。
在现实就业市场中,仅有优秀的人力资本并不能保证大学生顺利就业,社会资本的融入成为关键因素。
社会资本理论强调,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及其与他人的联系,对其获取资源、信息、机会等具有重要影响。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社会资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获取、资源整合、机会创造等方面。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这两种资本,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满意度。
研究背景: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与挑战在21世纪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就业市场对于这些新鲜血液的吸纳能力却并未同步增长。
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其中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等多重因素。
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
是结构性失业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他们在求职时难以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
是地区间的就业机会不均衡。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多,但生活成本也相对较高而二线及以下城市虽然生活成本较低,但就业机会却相对较少。
这种地域间的差异,使得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面临两难。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行业的工作岗位正在逐渐减少,这对大学生的就业也构成了挑战。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二、行业收入差距的理论解释(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由短期差异说和补偿性差异说两部分构成。
前者认为,行业收入差异只是一种短期现象,是劳动力市场对产品市场的需求变化做出的反应;而后者认为,劳动者在确定合适的工资水平时,不仅关心货币方面的收益,还重视非货币方面的收益。
工作的复杂程度、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等会给劳动者带来负效应的非货币特征,为了补偿这些负效应,这些行业通常会为劳动者支付相对较高的工资,即补偿性工资。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理论实际上指出了行业收入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行业产品需求的变化或行业非货币特征的差异。
如果一个行业的劳动程序复杂、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较恶劣,亦或者行业的产品需求增加,则该行业通常会为劳动者提供较高的工资水平。
(二)人力资本理论虽然早期的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90)等都在各自的著作中对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但是最早将其发展为理论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1960)。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行业收入差异反映了行业间劳动力质量的差异,高收入行业拥有更大比例的高质量劳动力。
由于先天禀赋的差异,所受教育的数量、质量和类型的不同,不同的劳动力往往拥有不同的人力资本存量结构,这使得劳动群体之间甚至是个人之间都不可能完全替代。
人力资本的差异使得人们具有不同的生产率,并最终导致工资差异。
(三)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1979)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通过支付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工资,即效率工资,可以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和失业的机会成本、增强工人对企业的忠诚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监督成本很高或偷懒会使雇主遭受很大损失的企业中,雇主将选择支付效率工资,从而降低为每一单位有效劳动支付的成本,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人力资本与资本存量对中国地区收入差异的影响

高 ,但 收入 分配却 成 了逐 渐突 出的 问题 。不 同地 区 、不 同 行业 、不 同阶层 的人体 收入差 异不断 扩大 ,基尼系 数也 不 断 攀升 ( 9 2年 低 于 0 4,19 19 . 9 3年 为 0 4 0 0 0年 为 . 2 ,2 0 0 4 8 0 5年 为 0 4 8 ,这个 问题 已经 引起 了广 泛 的关 . 2 ,2 0 .7 )
的 G P D 。
222 产业结构的影响 ..
东部地 区人 口分布 密集 ,第二 、第 三产 业发 达 ;而西
部地 区第一 产 业 比重 较 高 。 1 8年 东 部 地 区第 一 产 业 的 9 7 比重 为 2 . 6 ,西部 为 3 . 0 ;20 2 8% 7 1% 0 2年 东 部地 区第 一 产业 的 比重下 降为 1.7 ,而西 部地 区第 一产 业 的 比重 06 %
中国成立 以来到 2 0 0 5年 的收入 差异进行 了静 态面板 数据 的计 量 分析 。计量 结 果显 示 ,我 国各 个地 区之 间 的收入 差异 扩
大 的主要原 因仍 然是人 均资本存 量 的差别 ,但 改革 开放 以后人 力资本 的作 用显 著提 高,特别是 西部地 区的人 力资本弹 性
内维持 了相 对 稳 定 的快 速 增 长 ,人 均 收 入 水 平 也 不 断 提
21 收入差异 .
中国地域 广 阔 ,东部 、中部 与西部 的经 济差异 历来 存
在 。早 在新 中 国成 立之初 ,东 部沿海地 区和部分 中部地 区 的经济 发展水 平 和 人 均 收 入 就 高于 西部 地 区 。15 9 0年 东 部地 区的人 均 收 人 为 1 3 2元 , 中部 和 西 部 分 别 为 7 . 5. 81 元和 6 . 6 8元 ;19 9 0年东部地 区 的人均 收入为 2 5 元 ,中 81 部和 西部 分 别为 14 4 9元 和 1 3 2 6元 ,而 到 了 2 0 0 8年 ,东 部地 区 的人 均 收 入 达 到 4 8 6元 , 中 部 和 西 部 分 别 为 27
成长环境的城乡差异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基于CGSS2008数据的一项研究

Vo 1 . 2 4, No . 4
西 部 经 济 管 理 论 坛
We s t F o r u m o n E c o n o my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2 0 1 3年 1 0月
Oc t . 2 0l 3
成 长 环 境 的城 乡差 异 对 个 人 收 入 的影 响
方面 , 并 深 刻地渗 透 到社会 生 活 的各 个 方面 。 j 所以, 本 文使 用 成长 环 境来 作 为能 力 和社会 网络价 值 的 代理 变量, 引入个 人 l 4岁 以前 的主 要居住 地 作为虚 拟 变量 , 研究成 长环 境 的城 乡差异 与收人 的关 系 。
最后 , 本 文还 指 出 了成 长环 境 的城 乡差 异 导 致 收入 差 距 的 原 因 , 并提 出 了提 高 不发 达 地 区 , 特 别 是 农 村 基 础教 育 投
入的政策建议 。 关键词 : 个人 收入 ; 成长环境 ; 城 乡差 异
中图分类号 : F 1 2 6 . 2
文 献标 志 码 : A
6 1 0 0 7 4)
摘 要 : 本文采 用 2 0 0 8年 C G S S数据 , 从城 乡差异的角度 , 研究 了个人成 长环境与个人收入之 间的关 系。 实证 研 究结果表 明 : 越 良好 的成 长环境 ( 1 4岁 以前的居住环境 ) 对个人 收入越 有正的促进 作用 , 即在其 它影 响收入 的变 量相 同的情况下 , 1 4岁以前 生活在城 市的个人比 1 4岁 以前 生活在 农村 的个人的 收入 高出 2 9 %左 右; 并且 与成 长 在农村相 比, 该收入 差距随着城市发达程度的增加 而增加 。但是 , 这种 差距也 随着个体受教 育程度的 变化 而变化。
流动人口收入代际差异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流动人口收入代际差异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了流动人口收入代际差异的影响因素。
分析了流动人口收入水平与代际差异的关系,发现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家庭背景、教育水平、职业选择等因素也对代际差异产生影响。
特别是教育水平在不同代际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城市化进程也对代际差异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研究发现,流动人口收入代际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教育水平和职业选择。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加强教育投入和完善职业培训制度,以缩小代际收入差距。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其他可能影响因素,为流动人口收入代际差异的解决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流动人口、收入水平、代际差异、家庭背景、教育水平、职业选择、城市化进程、影响因素、政策建议、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流动人口是指在城乡间或者地区间流动的人口群体,他们常常是为了谋生、工作或者学习而迁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成为中国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
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生活遭遇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之一就是收入代际差异问题。
收入代际差异是指不同代人群之间在收入水平上的差异。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差距不断加大,流动人口作为弱势群体,往往面临着更大的收入代际差异。
这不仅影响着流动人口个体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深入研究流动人口收入代际差异的影响因素,对于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和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家庭背景、教育水平、职业选择以及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入手,探讨流动人口收入代际差异的形成机制,旨在为政策制定和社会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流动人口收入代际差异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政府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与不同代际之间的关系,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经济结构对个体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而引发对收入公平和社会稳定的思考。
研究家庭背景、教育水平、职业选择等因素对代际差异的影响,有助于揭示个体收入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为减少代际贫富差距提供依据。
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劳动力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就业者就业者这一概念在技术上被定义为正在受雇佣的那一部分劳动力,它包括:第一,正在工作者;第二,有职业但并未工作者。
3.失业者失业者这一概念在技术上被定义为在调查周内没有工作,但在此以前四周内曾做过专门努力寻求工作,而在调查周内本人又适于工作的一切人。
4.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劳动力参与率是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一项总指标,它也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因而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人口的分布情况。
5.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工资增加后使劳动者感到休息的时间比以前更加昂贵,从而增加劳动供给的行为。
收入效应:一个社会发达了,工资增加时劳动者感到更加富有,从而减少劳动供给的行为。
6.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在求职过程中,因未能与市场劳动力的需求相衔接导致的失业类型,通常与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信息不充分以及市场机制不健全有关。
结构性失业是指寻求就业的劳动者因技能等人力资本与市场上的需求不相适应时产生的失业类型,通常在产业结构变化剧烈而劳动者技能与之不相适应时升高。
7.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利润最大化,即增加一单位劳动的使用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成本”即劳动价格相等。
公式表示为: VMP = W8.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指增加一个单位劳动的使用所能带来的产出的价值。
等于产品价格乘以边际产出。
9.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10.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一般培训: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多个雇主同样有用特殊培训: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够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
社会资本和家庭背景对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

收入 的因素呈现不 同特点。总体来看 , 中 国个体 收入 差距 既有市场 性 因素影响 又避 免不 了非市场 性 因素影 响, 克 服这 些问题 的有效办法还在于合理发挥政府作用 。
的“ 网络关 系 ” 正 如雅 各 布 ( J a c o b o s , 1 9 6 1 ) 所研 究 的 “ 网络 ” 社会 资 本 ( N e t w o r k S o c i a l C a p i t a 1 ) , 她认 为 “ 网络
( N e t w o r k ) ” 是城 市 中不 可或 缺 的社会 资 本 , 具 有很 强 的经 济 效 应 , 所 以 目前 对社 会 资本 的研 究 都 是 从 社
会 网络 ( 关系 ) 角 度进 行 。
社 会 资本 具有 强 大 的经济 效应 , 它 与物 质资 本 、 人 力资 本 并行 , 与特 定社 会 群体 相 结合 对 人 的行 为和 经
济 社会 发 展产 生重 大作 用 。社 会 资本 有利 于缓 解 贫 困 , 充 当着 “ 穷 人 的资 本 ” ] , 并 在 促 进 就业 、 金 融信 贷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3—0 2
基金项 目: 山东大学社会科 学重大课题 “ 中国垄断性行业收入分配改革研究 ” ( S D 0 0 1 5 )
作者简介 :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 士研究 生 , 反垄断规 制经 济学研究 基地成 员 , 济南 市 , 2 5 0 1 0 0 。
量 和结构 、 居住地等 因素属 于家庭背 景 。家庭 背景 对 于一个 人 的工 作机 会有 着 重要 作用 , 家庭 背 景有 优 势 的 子 女更容易 找到高 收入 的工 作 , 使他 们 的人 力 资本得 到 有效 利用 , 收 入相 对也 会更 高 。家庭 背景 对个 体 收入 的 贡献 , 目前 专 门对 此问题进 行研究 的并 不 多见 。陈钊 ( 2 0 0 9 ) l o ] 在分 析 高收入 行业 进 入时 , 使用 “ 配偶 父亲 土改 时的政 治身份 ” 作为工具 变量来 减少 可能 存在 的估 计 偏误 ; 岳希明( 2 0 1 0 ) 探 讨 行业 间收 入差 距 时 , 采 用“ 父母 的受 教 育 年 限 ” 作 为 个 体 能 力 的代 理 变 量 以更 准 确 地 估 计 个 体 行 业 收 入 差 距 的影 响 因 素 ; 王 忠
社会流动性与收入分配的相互影响

社会流动性与收入分配的相互影响社会流动性和收入分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社会流动性指的是个人或家庭在社会地位、财富和收入等方面的变动能力,而收入分配则描述了一个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收入的分配情况。
这两个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社会流动性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首先,社会流动性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机会均等方面。
一个社会中,如果存在着较高的社会流动性,那么每个人都有更多的机会去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状况。
这就意味着无论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他们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
相反,如果社会流动性较低,那么一个人出生在一个贫富差距较大的环境中,他们很难通过个人努力来改善自己的状况。
因此,社会流动性的程度直接决定了不同个体之间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其次,收入分配也会影响社会流动性。
如果一个社会中存在着较为不公平的收入分配,贫困和财富的集中现象比较严重,那么社会流动性就会受到限制。
因为社会地位和财富几乎完全由出生时的家庭背景和条件所决定,这将导致一个人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机会十分有限。
与此相反,如果一个社会中收入分配相对较为均等,贫富差距不太大,那么社会流动性就会得到提高。
人们有更多机会通过自身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
此外,教育机会也是影响社会流动性和收入分配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
教育被视为社会流动性的重要推动力和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社会中如果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社会流动性将受到限制,而且这些少数人将更有可能获得高收入。
相反,如果一个社会中教育机会相对均等,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社会流动性会得到增强,并且收入分配也更加平等。
因为人们在按照自身潜力进行发展时,会更有机会从教育中获益,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
综上所述,社会流动性和收入分配是相互影响的。
社会流动性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稳定性,而收入分配也会影响社会流动性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响 程 度 进 行 比 较 分析 。 结果 表 明 , 了个 人 教 育 水 平 外 , 除 家庭 背景 因素 也 是 造 成 收 入 差 异 的 重 要 原 因 , 个人 教 育 水 平 能 解 释 收 入 差 异 的 2 - 父母 的教 育水 平 和 职 业 地 位 能 够 解 释 收 入 差 异 的 1 . 劳 动 力 市 场制 度 的 完善 , 缩 小 家庭 背 景 发挥 作 用 的 空 间 , 而 减 少收 63 %, 38 %。 会 从
性较低 , 家庭背景在决定个人 收入方 面起着重要作 用。H c m n ek a
家庭背景是 通过 三种途径影响个人收入水平 的, 一是上代人 的竞争结果影响下代人 的可观测能力 , 例如影响下代人 的受教育 水平 , 父母 的收入水平较高 , 就有能力支付教育费用 , 不至于 因为 交不起学费或因为需要子女尽早挣钱补贴家用而辍学 ; 二是家庭 背景能通过生活和学 习习惯影响下代人 的内在特征 ,如毅力 、 勇 气、 气质等等 , 这也能 影响一个人 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 , 但是个 人 的内在特征往 往是难 以测量 的。 三是 由于社会 经济 地位 高的家 庭, 往往具有较高层 次的社会关 系网络 , 子女求 职或晋升过程 在 中可 以被利用。这三种途径都能够强化 收入 阶层 的代 际传递性 , 前两种途径有其合理合法 的一 面, 每个 社会经济地位较高 的家庭
入差异和增进经济效率。
关键词 : 家庭 背景 ; 力 资本 ; 人 个人 收 入 ; 因素 分 解
Ab t a t: o t g t e sr cs Ad p n h meh d f d c mp s g Gii i d x b s d o e r si n e u t n ,t i p p r c mp r t ey a ay e e i t o s o e o o i n n e ae n r g e s q a o n o i h s a e o aa v l n lz s t i h fco s c u i g i df r n e o d vd a n o n t f ci g e t n n a c u t o e CGS d t e f 2 0 .Th eu t i dc a t r a s n i e e c f i i i u l i c me a d i a e t x e t o c o n f t n n s n h S aa t o 0 5 s e rs l i  ̄e sn ta a l a k o n s t e i o tn e s n f r t e i e e c o n o ,i d i o O e u a o a e e.Th ef c mpo me t h t fmi b c g u d i h mp ra t r ao o h df rn e f i c me n a dt n t d c t n l l v 1 y r i i e p re t e l y n
中图分类号 :2 4 C 1 F4 ,92 问题 的提 出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1 88 (0 00 - 0 3 0 1 7 - 0 9 2 1 )2 06 - 4
一
、
来衡量家庭背景。D v ai R bn 利 用 巴西 的调查数据 , d和 oe p 发现在 工资决 定方程中加入父母 的教育水平 因素 , 会使估计 的私人教育 收益率下降 1 / 13 4到 /,他认为这是 由于发展 中国家 的代 际流动
sse woud r d c t e pe ai sope ytm l e u e h o rtng c of fm iy a k ou a l b c g r nd, S a t n ro t e a of nc m e nd m pr ve t e e on O s o a r w h g p i o a i o h c omi c e ii n y. f ce c
2 1 年 第9卷 第 2 总第 13 ) 00 期( 4期
6 3
家庭背景和人力资本对个人收入差异的影响
谢 周 亮
( 河南大 学工商管理学院, 河南开封
摘
450) 7 0 4
要 : 用 20 使 0 5年 的 中 国综 合 社 会 调 查 ( S ) 据 , 用基 于 回 归 方 程 的 因素 分 解 方 法 , 造 成 个 人 收 入 差 异 的 因 素及 其 影 CG S 数 采 对
机 会 嘲 。
国内学者也就家庭背景对就业 或收入 的影响进行 了研究。 岳
般都会首先保证 自己的子女接受较好 的教育 , 学 “ 和 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 ” 课题组
20 0 3年高 校毕业 生就业状况 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回归结 果显示 ,父亲受教育年限对毕业生的起薪有显著 的正 向影 响 , 文
Ke r s F mi a k o n ;Hu n c ptl n v d a e r i g ;a t r d c mp s g m e o s y wo d : a l b c g u d y r ma a i ; d i u an n sF co e o aIi l oi t d n h
一
和 JmeI a s1 4 的实证结果 也表明父母 的教 育水 平每提高一年 能使 子 女 的收入增长 3 5 ~ %。与就业有关的信息和机会并不只是通过劳 动力市场来 流动和传递 , 反地 , 相 它们更 多地是通过人们 的社 会
关 系网络来 传递 的 ,家庭社会关 系有 助于解决劳动力市 场中的 “ 息不对称” 信 问题 , 促进信 息流动 , 助个 人获得就业 的信息和 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