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费下载

合集下载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1.长江之歌教材分析[题解]《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教学要求:教学目标: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19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19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揭题: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课文先写……接着写……然后写……最后……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义:厄运:厄,困苦,灾难。

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从容:不慌不忙摇曳:摇荡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1、抄写词语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读读、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

谁能根据屏幕提示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2、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引入新课。

交代: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合作、探究把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分三场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三、学习第一场戏。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一习作一教案1苏教版(最新整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一习作一教案1苏教版(最新整理)

习作一教学目标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3、教师简要提示.①要突出“趣”字。

(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②要根据我们农村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玩泥巴,可以是帮父母干农活……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爸爸逗我玩》。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按以往快速作文的惯例,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1.长江之歌教材分析[题解]《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

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被誉为“母亲河”。

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结构分析]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教学要求:教学目标: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费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费下载
教学设想:
教学这篇课文要抓住三点: 1、形象;2、感情;3、活动。
1、形象
教学这篇课文,一定要让长江的形象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树立起来。
这篇课文是《话说长江》这个电视栏目的主题歌曲,而《话说长江》这栏目的主要创作思想,是为了人们能够了解长江、认识长江,明白长江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关系:血脉之江,民族之魂,母亲河!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让孩子们了解长江的沧桑历史,了解人们对于长江的情感。
理解"尘埃"在此处意为什么。
相机指导朗读 ,再齐读第2节。 指导背诵第2节。
(2)这一句在诗歌中出现了几次? 两次
介绍诗歌的手法之一:反复,并简单介绍这种手法的作用。
(3)诗歌还有其他特点(相机介绍押韵等简单知识)
四、练习朗读背诵全诗
教学目标:
1、朗读、想象、感悟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体会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并在朗读中产生共鸣,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读中探究现代诗的特点,感受拟人、反复、比喻等方式的表达效果,并能模仿某一句段进行创造性想象仿写。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1)作者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你能从诗歌中找到答案吗?
学生分别找到第一节二节的句子,根据回答加以引导点拨理解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课文第1、2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能听懂、朗读、默写课文《钟楼》。

2.理解课文《钟楼》的简要内容,领会文字意境,回答问题。

3.学会运用想象力,朗读、写作小段落,描述钟楼所在的环境和自己对钟声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1.相关词汇和表达。

2.学生阅读难度较高,有些生僻的文言词汇和繁琐的句子构造需要老师有耐心地讲解。

教学准备1.课文《钟楼》。

2.教学PPT。

3.实物或图片展示钟楼相关文物。

4.准备默写和写作的作业。

教学过程任务一:导入1.真实钟声的播放。

2.展示钟楼相关文物,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任务二: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一遍课文《钟楼》,理解大意并标出不认识的生字生词。

2.提问:本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主人公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让学生口头回答。

任务三:集体阅读1.安排几个学生进行课文朗读。

2.点读、逐句解析生字生词,理解句子意思。

3.带领学生逐段理解文意,强化对生字生词的记忆。

任务四: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大家对钟楼的看法,盘点出他们所知道的钟声的含义,以及钟声带来的感受。

2.每组推选代表进行展示。

任务五:自由写作1.委婉表达,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钟声的理解和感受。

2.以钟楼为中心,体现出自己的写作特点,写出三条左右的小段落。

任务六: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并提供建议和改进。

2.鼓励多人发言,扩大参与度。

任务七:默写、作业检查1.让学生默写课文部分内容并检查,强化记忆。

2.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的询问和检查。

教学总结1.引入学生这篇情境下的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

2.及时的词汇和句子解析,将大大提高学生对生词生字的理解。

3.多种策略的运用,如小组讨论、自由写作、课堂讨论以及家庭作业检查等,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文学作品的魅力。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学会生字 26 个,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和练习 2 里诵读与积累中的词语。

3. 在语境中,品味词句的表现力,感受课文写作的方法。

4. 能读懂老师在“眉批”和“总批”中提出的修改意见,明确习作怎样才能做到有详有略,培养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二、学习内容:有感情的朗诵《长江之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朗读《三亚落日》,品味描写传神的言语,感悟写作的方法。

感受《烟台的海》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把握叙述的层次,体味传神的词句。

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记叙双龙洞的。

《习作 1》:本次习作的要求是选择一件童年的趣事写下来,并能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另外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练习 1》:1、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当小导游。

5、学写毛笔字。

三、学习重点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

注意积累词语,把词语归类进行正确的搭配。

2、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

掌握句子的不同表达方法,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

复习比喻、排比、拟人等句式,进一步加深认识。

3、重点抓阅读、作文的训练,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4、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

5、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四、课堂教学实施策略(学习方法习惯)1、以《课标》为指导,在中年级词句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训练要求。

加强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把三者有机地整合起来。

2、注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费下载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费下载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培训内容(第一单元)单元解析本单元主题为"壮丽山河",教材中安排了4篇课文(即《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和一篇习作、一个练习。

四篇课文虽表达的主题一样,但写作方法却各有特色。

《长江之歌》以诗歌的形式出现,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三亚落日》运用拟人的手法,动态地展现了落日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烟台的海》是一篇写景散文,按季节顺序描写了烟台海四季独特的海上景观。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篇游记,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主要写了路上、外洞、孔隙以及内洞的不同景色特点。

习作1要求写童年趣事。

练习1结合本单元课文特点,以"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口语交际"三个板块为重点拓展学生对拟人句的运用,通过积累描写风雪美景的词语、争当导游角色介绍自己的家乡,意在教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本知识延伸到生活实际,发现大自然的美,感受家乡的可爱。

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生词,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相应的段落。

3、感受祖国山河的博大与壮美,升腾起强烈的爱国情怀。

4、学会用比喻和拟人写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5、结合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把家乡的名胜古迹、民风民俗介绍给大家。

课时安排: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在教学中本单元每课预设了两个课时。

教学参考书中《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和练习1安排了3个课时。

这个我认为应根据学情来定。

课文解析《长江之歌》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也是一首抒情诗歌。

全文围绕"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这一中心,从空间、时间两个不同的纬度来讴歌。

在作者笔下,长江是一位力大无比的巨人,挽起高山大海,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长江是一位慈祥和蔼的母亲哺育各族儿女,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计划表周次起止时间授课内容重点及难点课时12.20/2.2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1、长江之歌2、三亚落日(第一课时)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与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522.27/3.22、三亚落日(第二课时)3、烟台的海练习一533.5/ 3.95、卢沟桥的烽火6、半截蜡烛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感知课文的内涵2、能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人物感情543.12/3..16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练习二553.19/3.238、三打白骨精9、词两首1、了解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2、背诵指定的课文563.26/3.3010、螳螂捕蝉11、读书要有选择☆我读书我快乐574.2/4.6练习三12、夜晚的实验1、学习名人的好学精神2、学会合作584.9/4.13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14、学会合作594.16/4.20练习四期中复习前四单元的教学内容5104.23/4.27期中测试及评讲5114.30/5.4五·一放假125.7/5.1115、天游峰的扫路人16.最大的麦穗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人物语言所蕴含的道理5135.14/5.1817.山谷中的谜底练习五5145.21/5.2518.广玉兰19.夹竹桃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植物的美激发学生对植物、对大自然的热爱5155.27/5.3120.古诗两首练习六5166.1/6.521.莫泊桑拜师22.理想的风筝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的意思5176.8/6.1223.孔子游春24.明天我们毕业186.15/6.19练习七☆学和做(4)5196.22/6.26期末复习梳理课文知识点/加强背诵学生成绩册序号学生姓名平时成绩期中期末总评备注12345678912 3 45 6 78 9 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3242526272829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备课主备人:任桥小学马海燕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仍然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这几部分组成承接前11册"习惯篇"的内容本册教材安排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两项习惯培养并能从整册教材编排及教学实施中得以具体的体现入选的24篇课文(其中韵文3篇)分7个主题单元安排分别是"壮丽山河"、"正义必胜"、"诗文精粹"、"探索与发现"、"感悟人生"、"咏物抒情"、"师恩难忘"并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本册教材所编写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人文内涵丰富从内容看既有反映历史人物的课文如《孔子游春》又有颂扬现代英雄人物的课文如《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既有描写著名自然景观的课文如《烟台的海》、《三亚落日》又有蕴含人生哲理的课文如《学会合作》;有的课文主要介绍学习语文的方法如《读书要有选择》有的课文则引领我们走近名著如《三打白骨精》等从体裁看不但有记叙文还有诗词、故事、说明文等从单元主题线性串联来看第七单元是"师恩难忘"尤其是《明天我们毕业》最后一篇课文既符合毕业前夕六年级学生当时的心理情感实际又是对学生感谢师恩情怀的启迪教育而习作教材及综合练习(各7个)仍然单列编排体系依旧整册教材这样编排既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多方面的教育又可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真正使大语文教育观得以有效渗透课后众多的练习安排能让学生感受、把握、体味、领悟语言丰富的内涵在品评中增强语感二、课标要求: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培养预习课文的习惯(6)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7)继续培养留心观察的习惯;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的习惯(8)继续培养写日记的习惯;能够做到爱护图书并养成习惯(9)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学会使用工具书并养成习惯(10)继续培养自己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11)继续培养勤于搜集资料和不懂就问的习惯(12)培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语文的习惯2、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3、识字写字(1)准确认读147个生字(2)能够按笔画顺序正确默写生字125个能够按字的结构把字书写端正、写匀称(3)继续学习用钢笔书写写得正确、端正、整洁(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知道各种类型汉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特点4、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4)能当众说话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有礼貌(5)乐于参加讨论问题敢于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5、阅读(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5)继续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的习惯(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6、作文(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2)学习有顺序、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3)能修改错误明显的句子(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三、全册教学重难点:重点:1、坚持不懈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之一也是本套教材的一项主要目标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套教材所安排的一系列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一生都大有好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有着重要的责任目前学生已初步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如预习的习惯作笔记的习惯查字典的习惯但还需要引导学生长期深入的去坚持还有一些习惯学生做的并不好如读写的姿势本学期安排的习惯训练--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无疑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总之培养新的习惯巩固已有的好习惯将是本学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2、抓好朗读背诵复述和字词句的基本功和训练引导语言积累和运用积累和运用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本套教材把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视为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编选的课文"语言规范篇幅短小"课后始终突出朗读背诵复述和字词句训练;单元练习中常设读读背背说话熟记成语等练习这些安排都是为了积累和运用难点:1、作文教学:本册的作文教材与课文配合巧妙从不同的角度实现了读写结合本册作文注意联系旧知引导学生在原有的训练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延伸本册作文安排了多种类型的作文训练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课本其作文训练面广有深度是对全套教材的总结和概括因此作文教学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2、我班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因此说话为难点之一3、少数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有一定的难度还应教给方法的指导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四、课时安排:培养良好的习惯(12)..................................................................2-3 课时课文...........................................................................2-3 课时/每篇习作 (4)课时/每篇综合练习...........................................................................2-3 课时/每个学和做...........................................................................2-3 课时第一单元壮丽山川主备人:任桥小学马海燕一、单元分析本单元的4篇课文围绕主题"壮丽山川"来组织由《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四篇课文组成本单元的"壮丽山川"与前面各册中写台湾的蝴蝶谷、南沙群岛、庐山云雾、沙漠绿洲、高原、草原等文勾勒出一幅气势恢弘、景象万千的河山长卷图长城、运河、秦兵马俑等历史文化遗产更是辉映其间虽表达的主题相同但写作的方法却各有特色《长江之歌》以诗歌形式出现表达强烈的热爱之情《三亚落日》则以拟人化的手法动态地展现落日美景可以引导学生如临其境地品读熟读背诵积累内化《烟台的海》是按季节的顺序描写景色的不同的教学时可以把了解和学习按时间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作为重点《记金华的双龙洞》具有按游览顺序写的特点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清描述的顺序学习、借鉴这种写法二、单元目标:1、学会2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相应的段落3、感受祖国山河的博大与壮美升腾起强烈的爱国情怀4、学会用比喻和拟人写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5、口语交际:结合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把家乡的名胜古迹民风民俗等介绍给大家6、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三、单元重难点: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与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四、课时划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2 课时1、长江之歌.............................................................................. ... 2 课时2、三亚落日.............................................................................. ... 2 课时3、烟台的海.............................................................................. ... 3 课时4、记金华的双龙洞........................................................................ 2 课时☆习作一 ............................................................................ ..... 4 课时★练习一 ............................................................................ ..... 3 课时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2)教学内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重点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难点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预案再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一)指导观察第一页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二)指导观察下两幅图1、学生自由观察插图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思考:图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义?2、同组相互交流感受体会(三)学生交流:观察了这些图画你有什么想法?三、教师小结四、练习介绍自己的家乡1、自由练习2、台前介绍3、教师评价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指导看图教师带领学生依次观察插图弄清图中内容1、第一行两幅(1)教师简单介绍(2)学生讨论: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3)班级交流2、第二行左图(1)提问: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表情如何?(2)教师小结:第二行右图:(1)学生仔细观察回答:从图中得知演讲要注意什么?(2)请一位同学作一次简短的演讲学生评价(3)教师总评3、第三行左图(1)观察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2)自由练习朗诵体会方法第三行右图(1)观察插图回答:图上的人在干什么黑板报出的怎样?(2)教师补充:办黑板报要先选择好内容确定栏目设计图案4、左上图学生观察谈谈怎样编手抄报?5、右下图1)教师简介2)学生交流:他们演的怎样?怎样才能演好课本剧?3)教师小结:参加课本剧演出可以锻炼自己运用语文的能力陶冶艺术情操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情感三、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1、长江之歌教学内容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教学目标1.学会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难点理解诗歌语言背诵课文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预案再设计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2.检查自学效果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三、指导写字1.指导写字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词二、指名朗读课文三、精读训练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3.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4.交流、讨论5.精读第一节:(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2)交流:出示: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3)默读第一小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4)交流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6、精读第二节(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2)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4)指导朗读第2节(5)指导背诵第2节四、练习朗读全诗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3.练习朗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2、三亚落日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3、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美丽景色的句子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在对课文诗一般语言的朗读中品味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中国地图、小黑板2、布置预习★教学预案再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在我国的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叫做三亚(出示中国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三亚?板书:三亚落日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是观看日出的好地方而我们今天要欣赏的是"三亚落日"在三亚看到的落日是怎样的呢?二、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⑴指名读⑵齐读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同时弄清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预习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些什么?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描绘三亚落日美景的?2、这样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四、精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画出最能概括全文的句子(板书:真有诗意)2、你是怎么理解"真有诗意"的?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五、精读第二段过渡: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那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呢?1、自由读第2段说一说三亚是怎样一个地方?(板书:热带风情)2、课文中写三亚美丽的热带风情写到了哪些景物?(海水、天、白鸥、椰子树和海滩上的细沙)3、课文中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4、三亚的海那么蓝鸥那么白树那么齐沙那么亮这样美丽的景色在你的面前你的心情如何呢?(喜爱、由衷赞美)5、指名读请读出这种喜爱之情6、指导背诵六、作业1、抄写词语2、背诵第一、二段第二课时一、齐读第一、二段二、精读第三段过渡: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在这样的地方看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夕阳滑落的景象1、自由轻声读3、4自然段思考:两个自然段描绘了几幅日落的画面?板书:像孩童、像灯笼、像跳水员2、在这三幅画面中你最喜欢哪一幅?把它选出来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它?4、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是怎样看落日的找一找有关语句("不敢眨眼"、"生怕"、"瞪大双眼")5、为什么要写这些?(突出作者对三亚落日景象的赞赏和惊叹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落日的美妙绝伦)6、读到这儿同学们知道三亚落日的全过程吗?出示填空金红一色→收敛光芒→慢慢下沉→顽皮地蹦跳→悄然地入水7、日落是个完整的过程想不想把这三幅画面完整地欣赏一遍?再读三、四自然段8、看到这么美的日落景象我们不得不发出赞叹齐读第五自然段9、背诵第三段愿背哪一节就背哪一节三、总结课文三亚的落日是那么美丽作者描绘的语言是这样美好你们想不想来赞美它呢?板书设计2、三亚落日像孩童真有诗意像灯笼像跳水员教学反思课题3.烟台的海教学内容学习课文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预案再设计第一课时一、看图导入揭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 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2 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3 检查自学:1)读生字及词语2)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3)理解词语看录象有关轮船、锚及起锚的过程4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5 分清段落层次三、学习第一段:1 齐读2 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四、写字指导1 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2 用钢笔描红、临写五、作业:1 抄词2 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1 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分层(海人)2 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题头的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突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3 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突出"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4 通过读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5 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6 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整体读想想讲了那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背诵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1 学生自学(读、说、背)2 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3 各小组成员分工读、说、背向全班汇报评议结果四、布置作业1 朗读课文2 背诵第1-4自然段3 造句第三课时一、复习1 在冬、春、夏三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2 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2-4自然段二、继续学习第二段1 自渎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2 找出句子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3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背诵5 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介绍呢?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又显的那么凝重(理解凝重)冬天烟台的海景象尤为独特所以一开始就介绍它三、细读第三段:1 齐读第6自然段2 联系全文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3 欣赏画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说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四、总结全文:1 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你来做导游向游客作一介绍比谁介绍得好?2 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能把那里的景色给同学们介绍吗?五、作业:1 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蓬勃、充实2 写一个片段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板书设计3、烟台的海海人冬凝重不畏严寒春活泼勤劳播种夏宁静人海相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