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马关条约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马关条约

名词解释马关条约

名词解释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指1895年日本和清朝签订的《马关条约》,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不平等且丧失主权的条约之一。

以下是对马关条约的详细解释:马关条约是以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为背景,于1895年9月17日在中国山东省马关签订的。

这次战争是因为中日两国在对朝鲜半岛的势力争夺中产生矛盾,最终爆发战斗。

战争结果是中国声望受损,失去了对朝鲜的影响力,并且被迫接受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件。

马关条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正式承认朝鲜独立:马关条约确认朝鲜王室独立,中国放弃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接受朝鲜独立的事实。

2. 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使得中国失去了对台湾岛的控制。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领土割让。

3. 赔款:中国需要向日本支付大量赔款,数额相当巨大,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重大压力。

4. 开放通商口岸:中国同意向日本开放多个沿海城市作为贸易口岸,包括上海、天津、大连等。

这样,日本可以在中国建立势力和控制贸易。

5. 不平等条款:马关条约中的许多条款都被视为不平等条款,给予日本在贸易、司法和领事等方面的特权,剥夺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领土丧失:中国失去了对台湾的控制,并且这一领土割让成为后来其他国家割让中国领土的借口和先例。

2. 经济困境: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3. 社会不满:马关条约导致中国社会的不满情绪高涨,加剧了国内政治动荡和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埋下了伏笔。

4. 不平等条约的悲剧:马关条约被视为中国遭受不平等对待的象征,而其他的不平等条约也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相继签订,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国家尊严的损失。

总的来说,马关条约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不平等和丧失主权的条约之一,对中国的领土、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引发了中国国内的不满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为中国日后的抗争和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和追求独立自强的起点。

马关条约的内容

马关条约的内容

马关条约的内容当年,清朝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

其中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如下: 1。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

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

3。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5。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6。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

7。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8。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9。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日运动。

10。

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1。

日本的赔款由清政府用关税来支付。

其中,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成为半殖民地国家。

鸦片战争时,日本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那时中国只是一个领土面积很小的国家,领土被大国分割得支离破碎,只剩下台湾还有一点孤零零的中国人,四周都被大海包围着。

我们多么想收回祖国的领土啊! 1860年10月,日本强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不平等条约--- 《北京条约》。

就是这一个条约,我国又丧失了五口通商,使得日本各种不法分子纷纷来到中国,而我国也丧失了很多财产。

我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国家。

《马关条约》是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久,外国侵略者利用中法战争,再次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最不平等的条约--- 《中法新约》。

内容为:割去越南的北部六个省,赔偿白银50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

我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些条约的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同时也对中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那个时候,总感觉中国像是个“农村妇女”,遭受别人的欺凌。

然而,西方列强却以其高傲的姿态肆无忌惮地践踏着中国人的尊严。

英国人在华的领事、商务代理、驻兵等官员则从此直接向中国政府交涉,甚至英国政府还“任意划定租界,恣意捕杀中国百姓”。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高中 历史
谢谢观看
请继续关注!
高中 历史
2020年高考周年热点盘点
(十)1895年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知识链接
2020年是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签订125周年。
(1)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大片领土 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杭州、苏州 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 免收内地税。 (2)影响:《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 失。巨额赔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新通商口岸的开辟, 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 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 大加深了。
练习
3.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 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 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越孤独。 但战争大败,“成中国之巨祸”,它促成了中国民族认识 的变,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这里的“战争“指的应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练习
1. 漫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 有较强的社会性。下列反映《马关条约》签订所带来后果的漫画是
练习
2. 有学者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列强对中国经济 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支持该观点的最有力证据是 A.“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B.“台湾一省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个月内交接 清楚” C.“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 艺制造” D.“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 立为通商口岸”

高一历史辛丑条约知识点

高一历史辛丑条约知识点

高一历史辛丑条约知识点辛丑条约是指1895年《辛丑和约》(又称《马关条约》)的简称,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份非常重要的不平等条约。

下面将就高一历史辛丑条约的知识点进行论述。

一、历史背景19世纪末,清朝由于内外交困,国力日渐衰落。

在这种背景下,1894年至1895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

战争以中国的惨败而告终,清朝无法与日本相抗衡。

因此,1895年1月,辛丑条约在日本驻中国的大使馆中签订,条约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二、割让领土辛丑条约是一份频繁割让领土的不平等条约。

根据条约的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对于中国来说,这是对国土完整的严重侵犯。

三、支付赔款除了割让领土,辛丑条约还规定中国支付给日本巨额赔款。

中国需要支付给日本2.6亿两白银的赔款,给当时的中国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四、开放通商口岸辛丑条约还规定了中国需要开放一些通商口岸给外国。

这进一步削弱了中国的主权,扩大了外国势力在中国的影响。

五、开放沿海城市辛丑条约还规定,中国需要开放北京、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给外国。

这一规定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屈辱感,也加速了中国社会的不满情绪。

六、不平等条约的启示辛丑条约是中国被迫签署的一份不平等条约,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事件启示我们要重视国家的强盛,要努力学习和发展自己的实力,以免被他人欺凌和剥削。

七、著名抵制运动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爆发了一系列的抵制运动。

这些运动包括了学生运动、商人罢市等,人们通过这些方式表达对不平等条约的抗议。

这些运动也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推动力。

八、倡导民族振兴辛丑条约的签订让中国人民深感屈辱,这加深了中国人民对民族振兴的渴望。

这一时期涌现出很多有志于振兴中华民族的思想家和爱国志士,他们为中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九、国际关系的重要案例辛丑条约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案例之一,也为后来的中国外交政策奠定了基础。

中国在辛丑条约之后积极探索新的外交途径,寻求恢复国家的尊严和权益。

马关条约4个字记忆

马关条约4个字记忆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马关条约》的4个字可以记作“失利和约”。

具体来说:
* “失”代表失去土地和主权,因为该条约割让了辽东半岛(包括旅顺、大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领土;
* “利”代表利益受损,条约规定中国海关税必须用于支付战争赔款,严重影响了中国财政;* “和”代表和平谈判,但实际上是清政府屈服于日本压力而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件;* “约”代表不平等条约,因为该条约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另外,可以从该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记忆,其主要内容包括:
* 割让台湾岛给日本,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增加了中国民众的负担;
*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 中日共同勘定并遵守朝鲜自主专政体制,加强了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一个极其屈辱的不平等条约,对于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马关条约。

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

1895年4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主要是: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中国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及所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这个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使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合法化,并使日本国力大增。

辛酉政变。

1861年11月,在外国公使驻京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即“北京政变”(又称“辛酉政变”),肃顺等顾命八大臣被清除,恭亲王奕 和慈禧太后掌控政权。

奕 等人因为由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列强进行交涉并签订《北京条约》而受到外国侵略者的赏识,从此清政府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外国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

黄祸论。

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炮制了所谓“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甚至亲自构思了一幅《黄祸图》,西方还出现了一批关于“黄祸论”的文章和专著。

有的黄祸论鼓吹者说:“一旦中国人民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时,将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和毁灭。

”他们宣扬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

领事裁判权。

历史上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在亚非国家的领事按照本国法律对本国侨民实行司法管辖的特权。

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以亚非国家的法律制度劣于或异于他们的制度为由强迫亚非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将领事裁判权强加于许多亚非国家。

从资本—帝国主义侵华历史看,英美两国曾分别于1843年和1844年通过中英《虎门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在中国攫取领事裁判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领事裁判权在世界范围内不复存在。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从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中,认识到必须冲破闭关自守的牢笼,改变盲目排外的态度,向西方国家学习,以实现富国强兵。

他受林则徐之托,编成《海国图志》。

在《海国图志序言》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知识,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马关条约是指1895年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也称甲午条约),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一份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主要内容:1.割地: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给日本。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失去大片领土的事件。

2.赔款:中国需要向日本支付2亿两白银作为赔款。

这是对中国国力的巨大削弱,给中国经济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3.开放港口:中国同意开放东三省的多个港口给日本,包括旅顺、大连、烟台等。

这使得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严重侵犯,加强了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力。

4.安全保障:中国同意不与其他国家签订有损日本利益的条约。

这限制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合作和发展关系的自主权。

5.平等待遇:条约规定日本在中国享有最惠国待遇,取消了中国的关税独立权,加大了对中国贸易的压迫。

二、影响:1.领土丧失: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首次在近代历史上丧失领土。

此后,中国的领土问题成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的重要议题。

2.民族屈辱感:马关条约及其后续条约对中国的民族感情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中国人民因此产生了深深的屈辱感,激发起了民族主义运动。

3.国际地位下降:通过马关条约,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进一步下降,被其他大国视为弱国。

这为后来列强的侵略提供了温床。

4.经济压迫:马关条约使得中国的国家财政陷入严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此后,中国陷入了一段长期的半殖民地状态,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继续加重了中国的经济负担。

5.民族觉醒: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民众感受到了列强的威胁和侵略,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抵抗意识,民主和革命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6.中国变革:马关条约促使中国内部产生了新的思潮和思考,中国开始对外国文明和科学技术进行反思与吸收。

此外,条约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

总的来说,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份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条约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深的伤痕,成为中国近代国家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马关条约》内容

《马关条约》内容

《马关条约》内容《马关条约》是指1895年由清朝和日本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也称《马关条约》。

该条约内容涉及中国和日本两国的政治、经济、领土等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耻辱,它是中国在与列强的斗争中所遭受的一次重大失利。

该条约的签订是在中国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政府不得不接受日本的无理要求。

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领土完整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根据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并支付巨额赔款。

这使得中国失去了重要的海岛领土,对国家的领土完整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马关条约》还规定了中国对日本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使得中国市场受到了限制,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一条款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陷入了经济的困境。

除了经济方面的不利影响,《马关条约》还限制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根据条约,中国必须接受日本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这使得中国在司法领域失去了独立和自主权。

这对中国的国家主权产生了严重的侵害,使中国成为了列强的附属国。

《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和不满情绪。

这一条约成为了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中国人民自此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富强而奋斗。

值得一提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世界各国纷纷对中国的遭遇表示关切,并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表示谴责。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列强侵略的反思和批评,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同情。

尽管《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而严重的,但它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一个重要经验教训。

中国人民从中深刻认识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富强的重要性,不断努力实现国家的振兴。

近年来,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国际秩序的改革和建设,为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马关条约
【什么是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

【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有什么】
马关条约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具体表现一下四点:
①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同时,加速了的发展。

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③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④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的发展。

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马关条约内容】
①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
③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
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⑤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马关条约赎辽费】
《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

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器强迫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

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作为“赎辽费”。

【课后练习题】
1、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辛丑条约》在影响上有何特点(B)
A、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
2、清政府与哪国签定条约中,最早涉及开设工厂(c)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3、近代中国有一不平等条约规定:“第二款中国将管理下列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二、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三、澎湖列岛……”上述引文应出自(c)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某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投资、生产、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

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该条约的哪项条款密切相关?(c)
A、与英国商定关税
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5、阅读下列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和李鸿章的一段对话:
伊藤: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订条款节略……中堂(指李鸿章)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

李鸿章:难道不准分辨?
伊藤: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

李鸿章:既知我国为难情形,则所求者,必量我力所为。

伊藤:日限既促,故将我所能做到者,直言无隐,以免多方辩论。

请回答:
(1)指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对话的时间和地点。

(2)伊藤博文谈话时咄咄逼人的原因是什么?
(3)结果签订了什么条约?它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答案:
(1)1895年;日本马关。

(2)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

(3)《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七子之歌·台湾》
(1)诗歌中的“郑氏”“酷炎的夏日”“母亲”各指什么?
(2)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郑成功。

日本侵略者。

祖国大陆。

(2)表达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回归祖国的
渴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