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材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曹冲称象》1. 教材分析1.1 《曹冲称象》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课文情节简单有趣,充满了童真童趣,同时也展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
1.2 从语文知识角度来看,这篇课文包含了许多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很重要的知识点。
例如,生字的学习,像“称、象、柱、杆”等生字,需要学生掌握其读音、书写和基本意义。
还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如“议论、到底”等词语,通过课文的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1.3 在句子结构方面,文中有一些简单但表意明确的句子,如“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让学生初步接触到简单的陈述句,了解句子的基本构成。
同时,故事的叙述顺序也是一个学习点,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展开,有助于学生学会按照一定顺序讲述事情。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2.1.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称、象、官、腿”等,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1.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2.2.1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模拟操作等方式,理解曹冲称象的步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2.2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3.1 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古代智慧人物的崇敬之情。
2.3.2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3.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3.1.1 识字写字。
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识字写字的关键阶段,课文中的生字是教学的基础。
例如“秤”这个字,它与“称”字容易混淆,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区分它们的字形和用法。
在教学中,通过展示实物秤,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秤”是一种测量工具,而“称”有称量、称呼等多种意思,从而准确掌握这两个字。
3.1.2 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
这是课文的核心内容,曹冲称象的步骤较为复杂,需要学生清晰地理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图文讲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曹冲称象》图文讲解01我会写称chēng(称象、称一称、自称)柱zhù(柱子、石柱、支柱)底dǐ(底层、到底、底下)杆gǎn(笔杆、枪杆、杆子)秤chèng(秤杆、大秤、称秤)做zuò(做工、做事、做衣服)岁suì(岁月、几岁、周岁)站zhàn(站起、站立、站队)船chuán(轮船、大船、船只)然rán(然后、忽然、当然)02我会认曹cáo(曹操、曹冲)员yuán(员外、队员、人员)根gēn(树根、根本、根治)议yì(议论、商议、提议)论lùn(言论、论文、论述)重zhòng(重量、重力、举重)砍kǎn(砍伐、砍柴、砍树)线xiàn(画线、线条、直线)止zhǐ(停止、阻止、截止)量liàng(力量、重量、数量)03多音字杆gǎn (一杆秤)gān(旗杆)称chēng(称呼)chèn(称心)04近义词高兴——开心议论——讨论办法——方法微笑——浅笑果然——果真05反义词高兴——难过下沉——上浮06理解词语官员:经过任命的、担任一定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
议论: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船舷:船两侧的边儿。
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07句子解析1.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
”有的……有的……,说明官员们想出了很多的办法。
2.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这句话中的“才”强调了曹冲的年纪小。
他小小年纪却能想到称出大象重量的办法,说明曹冲不仅聪明,而且善于思考。
3.曹操点头微笑。
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事实证明曹冲提出的果然是个好办法。
08问题归纳1.曹操和大臣们看到的大象什么样?官员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含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简介《曹冲称象》这篇文章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
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爱动脑筋想出了秤大象的办法的故事。
全文围绕“称象” 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敢表达的品质。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的能力。
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需要点拨运用词语来表达理解。
遵循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到底”、“才”等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通过朗读、交流、看动画、结合课后题等多种手段,根据步骤,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2.通过朗读、探究、表达等多种方式,体会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开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交流、看动画、结合课后题等多种手段,根据步骤,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能说出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探究、表达等多种方式,体会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开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课前演讲1.由侯睿敏同学为大家带来今天的课前演讲《盲人摸象》。
2.抽生对同学的课前演讲予以评价。
二、激趣导入孩子们,想要摸象很简单,伸出双手即可。
可是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想要称象,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曹冲称象》,去领略古人的智慧,看看在古代是如何称象的。
(板书课题:4、曹冲称象)三、民主导学(一)了解大象1.从刚才趣味的课前演讲中,可以看得出大家都是聚精会神在听故事,有哪位同学可以向大家说一说在《盲人摸象》故事中,盲人们摸到的大象身体部位分别像什么呢?预设:盲人们摸到了大象的鼻子像水管、耳朵像扇子、身子像一堵墙……评价:你都会用上比喻句表达大象的各个部位了,为你点赞!2.那在我们这篇课文中的大象长什么样子呢?(1)学生反馈交流。
[全]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课文讲解
![[全]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课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4a311d2a98271fe900ef961.png)
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课文讲解学习目标1.会认“曹、称”等10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4个生字。
2.借助课后习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整个过程。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4.学习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品质。
要求会写的字称(称呼、称赞)柱(柱子、水柱)底(海底、底部)杆(秤杆、笔杆)秤(秤砣、秤钩)做(做事、做客)岁(岁月、年岁)站(站立、车站)船(船只、小船)然(然后、然而)要求会认的字曹(姓曹)员(员工)根(根本)议(议论)论(言论)重(重量)砍(砍柴)线(直线)止(停止)量(力量)多音字称:①chèn对称;②chēng称呼。
重点词语称重、柱子、到底、秤杆、做事、几岁、站立、大船、然后、又高又大。
近义词到底——究竟、果然——果真、议论——讨论。
反义词下沉——上浮词语积累又X又X式词语:又大又红、又大又圆、又白又胖、又香又脆、又高又壮、又说又笑。
形容人聪明的词语:冰雪聪明、智勇双全、聪明伶俐、神机妙算。
段落大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曹操得象,众人观看。
第二段(2、3自然段):官员议论,称象无策。
第三段(4、5自然段):曹冲提议,称出象重。
主题归纳本文讲了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办法称大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文全解第一自然段: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
第三自然段:本段写官员们提出造大秤杆的方法,但是都行不通。
“有的……有的……”写出了官员们对称象这件事议论纷纷。
第四自然段:曹冲从官员的话中受到启发,用船当秤、石头代替大象。
他的方法具有创造性,也符合实际情况。
第五自然段:“微笑着点了点头”与前文“直摇头”形成鲜明对比,可见曹操对儿子的办法很赞同,也能看出曹操对儿子的喜爱之情。
“果然”说明曹冲称象的办法很管用。
读后感想曹冲利用浮力解决了称象的难题,科学是多么神奇啊!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遇事都动脑筋、勤于思考,我们也能想出科学的办法。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第四课《曹冲称象》的知识点及讲义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第四课《曹冲称象》一、会认字。
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二、会写字。
称(名称)(称号) 柱(石柱)(柱子) 底(到底)(水底) 杆(笔杆)(枪杆) 秤(秤盘)(秤杆) 做(做工)(做事) 岁(岁月)(年岁) 站(站立)(车站) 船(小船)(船长) 然(然后)(果然)三、重点字的笔顺。
(红色加粗的字,为书写易错字。
)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四、形近字。
称(称呼)(名称)柱(柱子)(石柱)底(水底)(到底)你(你们)(迷你)住(住房)(居住)低(低头)(低下)五、多音字。
称chēng(称谓)(称赞)chèn(匀称)(称职)chèng(称锤)(四称)量liàng(音量)(容量)liáng(测量)(丈量)▲练习:在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1.海明威常用第一人称.()写作。
2.母水牛是非常称.()职的母亲。
3.自从他离开家乡,就称.()锤落井没有任何消息。
4.野外测量()要量()力而行。
5.经测量(),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六、近义词。
高兴——开心议论——讨论果然——果真七、反义词。
高兴——难过下沉——上升八、词语搭配。
一头大象一堵墙四根柱子一杆大秤一艘大船一条线九、重点句。
1.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这句话中的“才”强调了曹冲的年纪小。
他小小年纪却能想到称出大象重量的办法,说明曹冲不仅聪明,而且善于思考。
)2.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3.官员们一边..议论。
..看一边▲练习: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解释,并用加点字造句。
曹操听了直.摇头。
() A.直线 B.不停地造句:。
十、课文结构。
曹冲称象:1.官员们:造大秤2.曹冲:(1)赶象上船→画线;(2)赶象上岸→装石头;(3)称石头→得出象的重量。
→曹冲爱动脑筋,观察仔细。
十一、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叙述七岁的曹冲想到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体现了他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的优秀品质。
部编版2019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曹冲称象》教材理解【精品】

《曹冲称象》教材理解教材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历。
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
这段是本课的重点。
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3)称船上的石头;(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就是大象的重量。
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
第一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
教学目标(一)认识本课14个生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会写10个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以及“议论、柱子、官员”等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准备进行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重量)、小石块等。
(二)识字写字1.识字。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
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的“主”“干”是它们的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柱”读第四声,“杆”读上声。
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知识全解

《曹冲称象》知识全解我会写的字我会认的字我会多音字(gǎn )秤杆 笔杆 (liàng )重量 大量杆 量 (gān )杆塔 旗杆 (liáng )量杯 测量【串句记忆】这个量(liáng )杯只能盛少量(liàng )的水。
课文结构课文中心课文通过描写一个七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们更好的称象的办法,从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的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1.朗读课文。
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点拨】朗读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分角色朗读,注意每个角色的身份和语气。
曹操说话的时候气势强;其他人提出称象的办法的时候,语气应该是恭敬的;曹冲的语气是稚嫩且活泼的,要体现出小孩子善于思考且敢于表达的样子。
【参考答案】曹冲的办法好是因为他提出的称象的办法既能通过人力做到,又能知道大象的重量。
2.读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赶象上船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在船舷上做记号称石头的重量【参考答案】①赶象上船②在船舷上做记号③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④称石头的重量过程: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再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一直装到水达到画线的位置;最后称船上的石头。
3.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大象有多重呢?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参考答案】“才”“到底”在句子中都有强调的作用。
他才上四年级就获得了全国作文大赛的特等奖。
这次的夏令营,你到底参不参加?。
部编版2019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曹冲称象》教材理解【精品】

《曹冲称象》教材理解教材说明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历。
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
这段是本课的重点。
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3)称船上的石头;(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就是大象的重量。
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
第一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
教学目标(一)认识本课14个生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量;会写10个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以及“议论、柱子、官员”等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准备进行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重量)、小石块等。
(二)识字写字1.识字。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
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的“主”“干”是它们的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柱”读第四声,“杆”读上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冲称象》教材理解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
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来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
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
这段是本课的重点。
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
(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
(3)称船上的石头;
(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本课有两幅插图,图的内容分别与课文第4和第5自然段文字相对应。
第一幅画的是曹冲正在讲称象的办法,曹操和官员便微笑着听;第二幅画的是大象站在船上,有一位官员正在船舷上画线做记号,岸上站着的是曹操、曹冲和官员。
教学目标
(一)认识本课14个生字:曹、称、员、根、柱、议、论、重、杆、秤、砍、线、止、
量;会写10个字:称、柱、底、杆、秤、做、岁、站、船、然,以及“议论、柱子、官员”等词语。
(二)朗读课文。
(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通过读读比比,体会“直”“才”“到底”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准备进行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重量)、小石块等。
(二)识字写字
1.识字。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音和字形。
曹:平舌音。
称、秤:这两个字的偏旁相同,读音相近,声母都是翘舌音(ch),韵母都是后鼻音(eng),只是声调不同,要注意区别。
柱、杆: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声旁的“主”“干”是它们的读音,只是声调不同,“柱”读第四声,“杆”读上声。
左边表义,都与“木”有关。
2.写字。
指导写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字。
杆、柱:这些字是左右结构,都是左右各半。
“杆”字的第6笔横要在横中线上起笔。
岁:上下结构。
“岁”字上面“山”的中间一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要提醒学生在写字时要正确握笔,正确姿势,做到“一尺、一寸、一拳头”。
(三)朗读指导
要重点指导学生读好第3、4自然段,朗读时要提醒学生边读边想,曹冲提出怎样的称象办法,这个办法好在哪里,他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四)理解感悟
读第4自然段要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四个步骤。
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理解。
做实验时,要按照曹冲说的办法,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进行。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不用把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
体会曹冲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课后思考题第2题,这是一道扩展思维的思考题,旨在培养学生从小爱动脑筋的习惯。
要让学生在读完全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讨论的形式处理。
教师启发学生把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与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曹冲想出的办法好,因为这个办法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必杀了大象。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曹冲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一是他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得到启发,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接着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说说你还有什么称象的办法。
学生的答案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从中肯定想得比较合理的办法。
对于不切合实际的办法,让学生自己通过议论、争辩,达成共识,教师不要求全责备。
课后第3题,旨在培养学生正确遣词造句的能力。
是让学生理解句子中用上“直”“才”“到底”这样的词语,与句子不加上这样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
第1小题用“直”,表示曹操一直在摇头,表示很不满意;第2小题用上“才”,强调曹冲年纪很小;第3小题用上“到底”,起到加重语气的作用。
要引导学生多读几遍句子,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在读中领悟。
(五)实践活动
1.做称象的实验。
(做曹冲想的称象实验,也可做自己想出的称象实验。
)
2.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从课文中摘抄几个你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花朵上。
(六)教学时间
2—3课时。
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题激趣
齐读课题,导入新课:这篇课文写了谁称象?是用什么办法称象呢?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语句要读通顺。
2.检查自学生字和读课文情况。
3.练习把课文读熟练。
(三)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画出写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写曹冲称象的办法的语句。
2.读第3自然段,讨论:曹操听了官员们的称象办法,为什么直摇头?
3.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曹冲提出的称象办法可以分作几个步骤,怎么称?演示理解。
4.讨论:(1)曹操听了曹冲提出的办法,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你认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2)曹冲为什么会提出这么好的办法?
5.有感情地读3、4、5自然段。
体会曹冲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
结合完成课后第3题:读一读,比一比。
(四)讨论
要是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
(五)识字、写字教学
(六)布置实践活动题
课后小知识
--------------------------------------------------------------------------------------------------
小学生每日名人名言
1、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
------卡耐基
2、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 -------列宁
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4、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