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七 农业区位选择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限时集训-课件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七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件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国经济以农业为主,全国半数人口从 事农业生产,说明劳动力丰富廉价;满足全球市场需求,表 示有机香蕉市场需求量大;设立相关机构,说明政策支持力 度大;加大投入以提高品质,可知资金、技术投入大;由材 料可知该地自然环境优美,并设立了环境保护的机构,故环 境污染小。 答案: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丰富,政策支持,资金、技术 投入大,环境污染小。
易错警示:华北地区纬度要低于美国玉米带,则热量更充足。 推迟收获期与技术水平关系不大,但会延长玉米在耕地里的 生长时间。 第3题,四个备选项中的地区,豫南纬度最低而热量条件更 好,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更长。豫南在玉米成熟后推迟收获, 即下一季作物播种时间延后,气温还能满足其发育生长需要, 故最适宜推广的地区是豫南,则A正确。 答案:1.C 2.C 3.A
(1)A区域是世界范围内纬度最高的水稻种植区。说出该地区 适宜种植水稻的主要自然条件。 (2)B区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借 鉴美国“玉米带”的经验,指出该地区今后的发展策略。 (3)C区域有“北大荒”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该 地区大力开垦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成为“北大仓”,而现 在“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说出其主要原因。
()
A.豫南
B.鲁东
C.冀北
D.皖北
解析:第1题,图示陕西西部播种时间要晚于河南东部,陕 西西部为高原地形,而河南东部为平原,因地势因素导致气 温不同,而影响播种时间,故C正确。两地纬度相差不大, 都在内陆地区,则纬度、海陆位置影响不大;播种时间主要 受气候影响,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第2题,华北地区在现 有种植模式下推迟收获期力度有限,说明关键在于种植模式 差异使该地不宜推迟;华北地区复种指数较高,一年两熟或 两年三熟,若推迟收获期,会影响下一季作物种植。故C正 确。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辅导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3.分析某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的方法: 一般要从农产品品种、质量、上市时间、生产和运输 成本等角度分析: (1)地形、气候多样,品种丰富。 (2)纬度低(高),上市时间早(晚)/与其他主产区季节 相反(反季节生产),错开上市时间。
(3)自然条件优越(技术含量高),品质优良。 (4)土地、劳动力价格较低,生产成本低。 (5)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价格较低。 (6)交通运输便利,保鲜冷藏技术发达,物流成本低。 (7)(环境质量优良,化肥、农药施用量少),农产品绿 色、生态、安全。
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注解:英国是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发展资本主义需要大量的海外市场和原料。)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原因: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服务要做到精致化,声音表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讲会选择声音甜美、语调亲切、耐心细致的人来提供声讯服务。普通人在面对 亲人的时候,情绪和感情会显得亲切、饱满、有诚意。如果能够把这种情绪体现在行销工作中,那么取得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强。因此 ,要树立这样的观念“顾客是衣食父母”,让客户听到真诚的声音,看到亲切的表情。因此,企业的服务要树立良好的观念,然后再 精致化服务内容。
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噤未能言”是颤抖地不能说话,不能从中间断开,排除BC,“使得尽技”和“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两句的主 语不一致,排除D项。
1.农业区位分析方法: 9、如何评价秦始皇?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 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四项当中只有一项是不正确的,所以在做文言文阅读理解时,一定要先文言文阅读第12题的各个选项,这有助于你理解文章。那么以 何依据来划分文言文的层次呢? 张某: 张某不知道怎么办了,有人说找仲裁委员会寻求帮助。也有人说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A项,动词,践行;介词,对。 目标导学二:规范权力运行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法治观念。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1、国际背景 1、管仲改革---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军;尊王攘夷,扩充疆界。作用:为齐桓公称霸奠定基础。 秦始皇派兵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南征北百越,设置三郡; 汉武帝派卫青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东汉 派甘超出使西域; 开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东汉、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 北朝后期我国出现了民族的大交融 古代处理民 族关系的两种方式是和平与战争; 主要方式应该是和平友好; 应该树立平等、团结、互相尊重的民族意识。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课件(63张)(全国适用)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解析:第 1 题,庄园经济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 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和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的前提, 是当地拥有知名品牌的特色农产品。第 2 题,传统茶园以茶树 的种植为主,产品主要是茶叶,而现代茶庄园将茶树种植、茶 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等活动融为一体,其产品既包括各类 传统农产品,也包括特色旅游产品等,产品附加值更高,种类 更多元,效益更高。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角度 农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2015·高考全国卷Ⅱ)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
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 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 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 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 1~2 题。
答案:3.C 4.A
5.(2017·高考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
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 16 ℃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 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 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如 图)。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与哥伦比亚相比,墨西哥开拓美国鲜切花市场的优势在于( )
A.运费低
B.热量足
高中地理课件-专题7 农业区位选择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备用习题 3.番茄的生产过程包含播种 育苗期、栽培生长期、采摘 收获期三个主要阶段。其种 植方式主要有温室内栽培和 温室外的露地栽培两种。图 B7-3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 区部分地区番茄生产活动示 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B7-3
教师备用习题
■ 高考全景
命题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
角度一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例1 [2019•全国卷Ⅱ]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
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
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
播种 —— —— —— —— —— —— 收获
秋作马铃薯
播种 —— —— —— 收获
(1)西南地区每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 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A ) A.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B.光热充足,降水丰富 C.国内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D.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
[解析]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多样, 山地垂直气候类型多样,适合不同 种类马铃薯生长,可保证每个季节 都有时鲜马铃薯上市。光热充足、 降水丰富并不能保证每个季节都 有时鲜马铃薯上市。国内市场需 求量大与每个季节都有时鲜马铃 薯上市关系不大。西南地区经济 落后,种植技术较落后。
(3)发展分析法: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 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4)比较分析法:找出两种农业生产活动或两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 人类活动的影响。
■ 新题预测
考向一 农业区位分析
1.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新鲜马铃薯的需求越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PPT课件(69张PPT)

1.青川县种植茶叶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开阔
B.气温年较差大
C.春季降水丰沛
D.土壤呈微酸性
2.为了让“扶贫茶”真正成为“致富茶”,安吉县的工作重点是( )
A.改良茶叶品种
B.落实销售渠道
C.持续提供资金
D.提高机械化水平
3.青川县茶叶生产基地的建设,将( )
①吸引农民回乡就业
②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9.近年来,“认养农业”蔚然兴起,主要得益于( )
A.消费者高品质的需求
B.生产者拥有先进的科技
C.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D.乡村与城市的产业融合
10.与南方地区相比,盘锦市大洼区所产稻米品质高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热条件充足
B.土壤肥力高
C.生产历史悠久
D.光照时间长
11.大洼区实施“互联网+认养农业”新模式可以( )
③提高甘蔗的产量
④使甘蔗免遭冻害
⑤增加甘蔗田的通透性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6.B 7.B 8.A 第6题,由甘蔗的生长习性可知,其适合我国南方24°N以南地区 种植。北方种植:春季气温低育苗需保温,成本较高;水热条件差,甘蔗汁较少;冬 季气温低,病虫害较少。播种期一般要求气温13 ℃以上,纬度较高,春季气温回 升慢,播种时间较南方晚。第7题,注意关键词“城市郊区”,易联系城郊农业的 特征分析,城郊农业是为城市居民提供新鲜农产品的农业。制糖业属于原料导向 型工业。种植农作物主要是为了获得农产品。第8题,注意题中信息:地点是南方, 时间是甘蔗生长后期,方式是剥掉枯黄脚叶。据此分析可以得出,剥掉枯黄脚叶
可以增加甘蔗田的通透性,易通风,⑤正确;增加光照,易使土壤水分蒸发,不易保 持土壤湿润,②错误;南方秋季,剥掉枯黄脚叶易使夜晚温度较低,使甘蔗遭受冻害, ④错误;增加甘蔗田的通透性,利于增加光照,增加昼夜温差,提高甘蔗的品质和产 量,①③正确。
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课件

解析:第4题,根据图文信息,甲公司可以让产品销售到全国,受到消费者欢 迎,并且精细加工和注册商标也提高了商品的受欢迎程度,最终目的是投放市场 获利;牧民家庭可以通过出租牧场获取租金;牧民通过牦牛入股获得分红,为公 司打工也能领取工资,所以牧民家庭收入来源明显增加,D正确;A、B、C是公 司增加的,故错误。
5.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①扩大放牧规模 ②延长产业链条 ③创建产品品牌 经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④实施多种
答案:B
解析:第5题,在示意图中,明确提出精细加工,注册商标,对应着延长产业 链、提高附加值,商标的存在意味着创建了品牌,②③正确;并没有从中看出多 种经营,也没有明确说明主要途径是扩大放牧规模,①④错误。故选B。
专题七 农业区位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核心考点
微专题 7
热点聚焦 7
核心考点
构建知识网络
扩大
水源 土壤 规模
科技
高
低
混合 农业
高 专业化
集约化
解读高考四层
(一)核心 价值
以农业区位条件分析为情境,培养考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考查考生理性面对社会经济、 环境等伦理问题的品德修养。
1.人地协调观:农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可持续发展,反映了人
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观念。
2.综合思维:高效的农业活动需要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的综合;各因素的变化、农业活动的发展,需要从时间和空
(二)学科 间两个角度进行因果联系的推理,是时空综合。
素养 3.区域认知:不同区域农业活动差异很大,需要从区域位置、
对点精练 考法一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1.[2022·合肥市模拟]青蒿是草本植物,忌干旱、怕渍水,喜湿润、 光热要求充足。重庆酉阳(下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青蒿生产基地。读 图,回答下题。
高考复习方案(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七 农业区位选择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限时集训

专题七农业区位选择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一、选择题1.图Z71是我国双季稻(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图。
下列描述符合双季稻种植区特点的是( )图Z71A.形成双季稻种植区的主要因素是饮食习惯B.M界线西段折向西南主要是受地形影响C.N界线内种植双季稻的主要有利条件是光照充足D.对双季稻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寒潮图Z72为农业地域类型分类示意图。
读图,完成2~3题。
图Z722.甲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C.乳畜业 D.混合农业3.美国某个以生产小麦为主的农场,其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A.甲 B.乙 C.丙 D.丁槟榔喜高温多雨,当气温低于5℃时植株开始出现寒害;要求降水充足且分布均匀,忌积水。
图Z73显示某海岛区域。
据此完成4~5题。
图Z734.关于该海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中低周髙B.年太阳辐射量周多中少C.年降雨量北多南少D.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较大5.图中槟榔生长最易受寒害影响的种植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土豆为喜光作物,图Z74所示岛屿的居民以独特而传统的方式种植200多种本地土豆,因而被列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
据此完成6~7题。
图Z746.土豆种植区主要位于该岛( )A.东部 B.南部 C.西部 D.北部7.该岛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化 B.水土流失C.酸雨危害 D.气候变暖图Z75中的图(b)为图(a)M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图Z758.M区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①洪涝灾害频率增加②气候由暖干变为冷湿③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④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剧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9.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①扩大开垦面积,提高湿地生产能力②退耕还湿,恢复自然生态环境③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④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图Z76图Z76为丹麦两种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
【高考】总复习配套课件【高考】热点题型七农业区位及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ppt课件

高考热点
题型七 农业区位及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20分)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资源丰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下列问题。
材料二 下图为尼日利亚物产分布图。
答案 特征:主要分布在北部河流沿岸。
51、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培根 47、原来那么深的爱恋,也有烟消云散的那天。 37、让我们享受人生的滋味吧,如果我们感受得越多,我们就会生活得越长久。——法朗士 7、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65、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观点三:偏颇。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2)针对郑和下西洋出现的评价分析培养提升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的全面性 。 48、交之道,犹素之白也;染以朱,则赤,染以蓝,则青。——谯周
(3)你对该国农民重新种植棉花是否支持? 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支持。理由:种植棉花的自然 条件优越;劳动力丰富;可增加就业机 会,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发展民族工 业;摆脱国际市场的依赖;政府支持。 (答出3点即可) 或反对。理由:国内纺织品成本高,导 致对棉花需求量小;农民种植棉花的积 极性不高;该国棉花种植技术落后,产 量较低;棉花种植导致水资源紧张,加 剧生态环境恶化。(答出3点即可)
高考热点
1
目录
➢题型七 农业区位及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目录
设问类型
本题型2008~2017年全国卷考查情况(考查概率:33%)
情境模型
答题模型
考查概率
特征类
农业生产的时空变 化
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特征多据图并结合地 形、气候等自然因素考虑;时间变化多从 社会经济要素变化的角度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农业区位选择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
一、选择题
1.图Z71是我国双季稻(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图。
下列描述符合双季稻种植区特点的是( )
图Z71
A.形成双季稻种植区的主要因素是饮食习惯
B.M界线西段折向西南主要是受地形影响
C.N界线内种植双季稻的主要有利条件是光照充足
D.对双季稻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寒潮
图Z72为农业地域类型分类示意图。
读图,完成2~3题。
图Z72
2.甲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乳畜业 D.混合农业
3.美国某个以生产小麦为主的农场,其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
A.甲 B.乙 C.丙 D.丁
槟榔喜高温多雨,当气温低于5℃时植株开始出现寒害;要求降水充足且分布均匀,忌积水。
图Z73显示某海岛区域。
据此完成4~5题。
图Z73
4.关于该海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中低周髙
B.年太阳辐射量周多中少
C.年降雨量北多南少
D.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较大
5.图中槟榔生长最易受寒害影响的种植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土豆为喜光作物,图Z74所示岛屿的居民以独特而传统的方式种植200多种本地土豆,因而被列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
据此完成6~7题。
图Z74
6.土豆种植区主要位于该岛( )
A.东部 B.南部 C.西部 D.北部
7.该岛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危害 D.气候变暖
图Z75中的图(b)为图(a)M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图Z75
8.M区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
①洪涝灾害频率增加②气候由暖干变为冷湿③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④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
①扩大开垦面积,提高湿地生产能力②退耕还湿,恢复自然生态环境③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④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图Z76
图Z76为丹麦两种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A农业区域的重要出口农产品有( )
A.牛肉、面粉
B.葡萄酒、红肠
C.乳酪、奶粉
D.花卉、水果
11.影响丹麦A与B农业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水源 B.科技 C.劳动力 D.热量
图Z77为我国某地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下表为当地气温与降水统计资料。
读图,完成12~13题。
图Z77
1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地形区是( )
A.横断山区 B.山东丘陵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江南丘陵
13.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该地农业应该发展( )
A.立体农业 B.淡水养殖业
C.水稻种植业 D.放牧业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Z78为东北地区≥10℃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
图Z78
材料二图Z79示意东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和谷物单产比较。
(a)
(b)
图Z79
材料三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1)估算图Z78中①②两地≥10℃积温的差值范围,并分析与②地比较,①地≥10℃积温高或低的原因。
(2)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据材料分析其原因。
(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
15.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马铃薯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的适温是16~18℃,地下薯块的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
我国甘肃定西马铃薯质优价廉、产量大,种植技术在国内首屈一指。
目前该地借助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优势,为图Z710所示国家培育种薯,并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帮其种植。
图Z710
(1)分析A地适宜种植马铃薯的优势自然条件。
(2)甘肃定西在该国发展马铃薯种植,简要说明其对该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专题限时集训(七)
1.B [解析] 种植双季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
我国西南云贵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势高、气温低,不利于双季稻生产,种植面积较小。
2.A [解析] 结合图示知,甲农业地域类型生产对象以农作物为主,劳动力密集程度高,产品以自给为主,据此推知该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
3.B [解析] 结合美国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和农产品类型知,该农场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据此结合图中信息和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特点即可确定结论。
4.D [解析] 结合图示知,该岛河流呈放射状,说明地势中高周低;结合经纬网知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东多西少;太阳辐射受天气影响,为西多东少;该岛地处低纬度大洋西岸,夏秋季节受台风影响较大。
5.A [解析] 甲地地势高,气温较低,最易受寒害影响。
6.A [解析] 结合该岛所处地理位置,知其终年受西风带控制,该岛东部地处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阳光充足,适于土豆生长。
7.B [解析] 该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大面积种植土豆容易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8.D [解析] 结合图示知,M区域位于三江平原,该区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农田和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从而使湿地调节自然环境的能力不断减弱,导致气候恶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加重,洪涝灾害频率增加。
9.C [解析] 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应退耕还湿,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绿色农业生产发展。
10.C [解析] 结合经纬网知,丹麦的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为乳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饲料,乳酪和奶粉成为该国主要出口农产品。
11.D [解析] A、B两农业区纬度差异明显,B农业区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谷物生产比重较A农业区的大。
12.D [解析] 从当地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该地1月均温大于0℃,应位于亚热带;该地坡地比例较大,说明地势起伏较大。
综合以上分析即可确定正确选项。
13.A [解析] 该地为丘陵地形,应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发展立体农业,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起到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环境效益。
14.(1)500~1500℃。
原因: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①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①地≥10℃积温高于②地的。
(2)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
自然原因:东北平原,平坦开阔;夏季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松花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3)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气候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所以单产低。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或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粮食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所以粮食的商品率高。
(4)(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解析] 第(1)题,根据等值线图判读方法读图知,①地积温为3000~3500℃,②地积温为2000~2500℃,根据交叉相减方法即可得出二者差值范围。
从地形和冬季风的影响说明①地积温较高的原因。
第(2)题,结合图示农作物分布知,东北地区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
从地形、气候、水源和土壤等方面说明自然原因。
第(3)题,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复种指数低,单产较低。
但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水平和
劳动效率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
第(4)题,从良种培育、基础设施建设、产品深加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措施。
15.(1)靠近河流,灌溉水源较充足;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热量适宜,昼夜温差较大;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
(2)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土地资源;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促进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解析] 第(1)题,结合经纬网知,该区域地处中亚,A地位于阿姆河流域,结合当地气候特征,从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等方面分析原因。
第(2)题,从土地利用、增加收入、加强交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等方面进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