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2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优秀课件

24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优秀课件
—1936年 毛泽东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要求在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 开展土地制度改革,以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 然而当时中国农村的土地占有情况如何?毛泽东认识到什么问题?
材料一:
1947年中国农村人口与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存在问题: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知道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了解三大战役的基本情况,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的影响。 3.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4.从解放战争的结果中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柯鲁克夫妇《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
材料2: 最后一把米,用来作军粮, 最后一尺布 ,用来做军装, 最后的老棉被 ,盖在担架上, 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
——解放区民谣
革命》
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国民党
淮海战役
(1948.11.7 -1949.1.10)
中间突破
解放区农民踊跃支前
斯大林说:“奇迹!奇迹!60万打败80万 ,这真是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结合统计表与图片说 说“奇迹”的原因?
淮海战役的胜利, 是与人民群众的全 力支持分不开的。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中国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土地制度不合理
认识:
材料二:“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 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三大战役 PPT课件

三大战役 PPT课件
而国民党军队能用于第一线的只有170万人,虽然在 数量上、装备上还有一定的优势,但士气极为低落,战斗 力已大为下降。与此同时,国统区经济危机日益严重,人 民民主运动不断发展,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呈现摇摇欲 坠之势。
研读教材P123 《三大战役》
试设计一 份表格,概括 三大战役的简 况。
《三大战役简况表》
客观方面如蒋介石政府政治上孤立、失去民 心,军事上军队士气不高,经济上横征暴敛、 导致崩溃,还有统治的腐败等。
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场景
“ “
中 中国 国人 人民 民从 站此 起站 来起 了来 ”了

时间: 1949年9月 地点: 北平 参与者: 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等 内容: (1)制定《共同纲领》
思考:这个材料从一个侧面告诉们, 三大战役取得 胜利的依靠力 量是谁?为什 么这么说?
《三大战役中群众支援前线概况表》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人天不宜天虎百钟 间若可将翻踞万山 正有沽剩地龙雄风 道情名勇覆盘师雨 是天学追慨今过起 沧亦霸穷而胜大苍 桑老王寇慷昔江黄
国内意义: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中国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屈辱历 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C、中 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 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 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新生活。
(2)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国旗.国徽.国歌.首都.公元纪年
(4)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国共产党
红色代表革命 黄色代表光明

《战略决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战略决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材料二 1948年,1亿人口的解放区内,近9 000万农民分得了土 地。这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大变动,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当时 许多解放区的农民表示:“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
材料三 早在1945年,人心的天平就开始倾斜,国民党在抗战中 赢得的支持,却在接收大员(大批国民党军队接收被日军占领的各大城 市)的腐败中一点点消失。……但蒋介石没有认识到:人心向背,将成 为国共两党较量的核心。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战略决战
-.
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 役和南京解放;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 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1949年4月23日夜,人民解放军第35军先头部队解 放南京。4月24日上午,第35军主力从浦口渡江,在夹 道人群的欢呼声中开进南京城(见右图)。码头的里里 外外拥满了欢迎的人群,人们欢呼着:“欢迎人民解放 军!”“解放军同志辛苦了!”“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主席万岁!”庄严整齐的解放军队伍,沿着中山马路阔 步行进。南京换了人间,昔日“总统府”门楼上的青天 白日旗被扯下,换上了鲜艳的红旗。这里曾是蒋介石卖 国求荣、祸国殃民的罪恶策源地。解放军踏进这个大门 ,满目是朱红油漆的柱子和华丽的长廊,俨然一个封建 王朝的皇宫。地上、走廊上,铺满碎纸,一片狼藉。走 进最里头的一座房子,便看见蒋介石的“宝座”。写字 台上的日历,翻开到“4月23日”。这就是蒋家王朝的 末日!
人心向背,成为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国民党的 腐败;中共给老百姓分田地,赢得人心等。
(3)你能举出历史上的例子说明“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吗? 提示:查找资料,比一比看谁找得多。
国共两党战略对决指的是哪几场战役?“百万雄师 过大江”是怎么回事?中国人民为什么能取得解放战争 的伟大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PPT课件 图文

《解放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PPT课件 图文

北地区
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被歼。
农民踊跃参军
农民担架队准备上前线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
淮海战役中陈毅说: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三、渡江战役
1、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跨台
湖口
江阴
500多公里
时间:1949年4月21开始
4月23日,南京解放,南京国民政府 22 年 统治结束
5月27日,中国最大城市 上海 解放。

1946年8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中,提出了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图为1947年4月 的《美亚杂志》和5月的上海《文萃》杂志刊登此谈话的 期刊封面 。
一、挺进大别山
1、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 突破黄河防线,千里跃进大别山,建立根据地.揭开了人 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图为部队夜渡黄河。
在职场中,凯勒时常告诫自己的手下:“永远不要丢弃你的同伴,尤其是在火场中。”许多次,他为了保护战友,工作时都是自己率先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去。然而,他却没有将这句真理应用在自己的婚姻生活中,在经历过了无数次激烈的争吵冷战后,离婚似乎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凯勒的父亲不忍心看着他们婚姻破裂,他给了儿子一个《爱的挑战40天》的手抄本,恳请儿子按照上面写的做法,花40天的时间修复一下夫妻感情,为挽救自己的婚姻做最后的努力。他告诉儿子,他并不是不爱妻子了,只是忘记了怎样去爱。凯勒答应了,在工作之余,他照本宣科地做起了笔记上的事,在妻子发火的时候不抱怨、为妻子准备一顿早餐,在妻子生病时,贴心倒水喂药,泡咖啡、洗碗、打扫卫生、买鲜花、烛光晚餐…… 凯勒原本对这段挑战很抵制,后来却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悟出了婚姻的真谛,他重新审视了一切,明白了自己婚姻破碎的原因,是因为不懂得如何维护两人之间的感情。面对丈夫的点滴变化,凯瑟琳最初不为所动,认为那些不过是丈夫不想离婚暂时使出的小伎俩。凯勒并不放弃,依旧打起12分精神继续坚持着,他一点一点填补着夫妻之间的鸿沟,慢慢融化着妻子被尘封的心,后来,妻子终于重新戴上了婚戒。两个人回到了往昔的甜蜜时光,经历这次婚姻危机,他们学会了在婚姻中要有爱的表达,才能守住幸福。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PPT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PPT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经过
为什么选择中原地区作为反攻的突破口?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多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向大别山挺进。根据中共中央的不要与敌纠缠、下决定不要后方的指示,8月8日,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经过艰苦行军和激烈战斗,进入大别山地区,十几万主力部队转至外线作战,它像一把利剑插入了敌人心脏。
土地改革理念:贫雇农占农村人口的70%以上,雇农(他们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贫农(只有较少土地)是半无产阶级。他们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土改中的主力军。中农是农村中的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很不稳定,一部分人还受别人剥削。在土改中把贫雇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就是农村90%的人口结成的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牲 畜
76.7万头
船 只
8500只
筹 粮
9.6亿斤
挑 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
结果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经过
北平、天津、张家口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2.经过——平津战役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毛泽东等人曾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大战役的具体经过和意义吗?
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革命圣地之一。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虽然仅驻留了10个月的时间,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却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西柏坡也因此像井冈山、瑞金、延安一样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国共对峙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打倒地主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 交租交息。
没收地主土地,耕者 有其田,按照农村人 口平均分配土地。
拉拢地主 消灭地主
千里跃进大别山
(3)综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并且 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原 因: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 性和参战热情; 国民党统治崩溃,不得人心。
启 人心向背是战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执政者应当执政为民; 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 奋斗的信念。(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 讨革命精神的内涵、意义及影响,
命胜利的意义。 证、历史解释)
交流学习体会。
教学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教学难点: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学习目标
1.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 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 京解放,认识其各自史实历史意义。 2.观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形势示意图,从中获 取有效信息,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3.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人 430万

370万
365万
280万
190万
127万
358万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204万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1949年1月
三大战役后,不管是军队人数还是军队士气,人民解放军都远胜国 民党军队……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历史图表-完整版PPT课件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历史图表-完整版PPT课件
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 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 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 力保障
知识点图表
三 辽 沈 战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
大役
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

放东北全境
役 淮 海 战 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
役,歼灭大量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
广大地区
平 津 战 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

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

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
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知识点图表
决战的条件: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
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 决战的时机来到。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图表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 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内容 意义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 地,废除封建剥方
装备
兵力
共产党 巩固 大大改善 280万
国民党 危机 略占优势 365万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优秀课件资料]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优秀课件资料]

背景:
1.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领域 濒于崩溃,美国也不愿意再提供军事援助; 2.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4月,国 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形成了《国内和平 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字。
人民解放军占领渡南江京战国役民政府总统府 1949年4月21日
共产党方面:
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灵魂: 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方向: 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中坚: 有一支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保障: 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基础: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课堂小 结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

蒋家王朝江覆灭 苏 南京 江阴
毛泽东
上海
朱德

湖口


江西
人 间 正 道 是 沧 桑 。
天 若 有 情 天 亦 老 ,
不 可 沽 名 学 霸 王 。
宜 将 剩 勇 追 穷 寇 ,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
虎 踞 龙 盘 今 胜 昔 ,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
长春
黑山、大虎山
沈阳
锦州
廖耀湘
营口
1948年9月
林 彪
罗 荣 桓
辽沈战役
东北全境解放,解放军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国 民党的军队。
思考探究 解放军为何首先选择在东北决战?
东北战场是解放军兵力超过敌军的唯一战场; 东北敌军分散,蒋介石对是否从东北撤军举棋不定;
东北解放区面积大,进行了土地改革,政权巩固,支 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
A.辽沈战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1947年10月 土
地 改
措施: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意义: 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极大地调动
了他们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掀
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
辽沈 时间: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 战役 结果: 解放了东北全境,解放军在数量上首
次超过国民党。

淮海 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
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极大地调动了他们革 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
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 农民组成担架队积极支援前线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430

万 人
130
373 万 195 人 万
360 280 多 万万 人人
战 时 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48年秋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22课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
新课讲 授
土地改革
原因:
土地制度的变革一直是中国民主革命
的基本任务之一;农民问题解决得好坏直
接关系着中国革命的成败。
时间: 1947年10月 措施: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制度: “耕者有其田”
《中国土地法大纲》
•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 财产;
1948年11月
徐州
淮 海
陈官庄

碾庄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双堆集
淮海战役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 区,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丧失殆尽。
淮海战役人民群众支前统计表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共产党方面:
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灵魂: 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方向: 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中坚: 有一支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保障: 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基础: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课堂小 结
三大战役与全国解放

蒋家王朝江覆灭 苏 南京 江阴
毛泽东
上海
朱德

湖口


江西
人 间 正 道 是 可 沽 名 学 霸 王 。
宜 将 剩 勇 追 穷 寇 ,
天 翻 地 覆 慨 而 慷 。
虎 踞 龙 盘 今 胜 昔 ,
百 万 雄 师 过 大 江 。
钟 山 风 雨 起 苍 黄 ,
关门打狗
解放东北 全境
淮海战役
刘、陈、 中原、华 邓、粟、 东解放军 谭
基本解放长
中间突破 江以北的华 分割歼灭 东和中原地

平津战役
林、罗、 东北、华 先打两头

北解放军 后取中间
华北全境 解放
想一想 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敌我双方力量发生逆 转;淮海战役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 区;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解放。
陈毅说:“淮海战役 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 小车推出来的。”
张家口 新保安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北平
天津
塘沽
聂荣臻 罗荣桓 林彪
北平国民党守军出城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
三大战役概况
名称 指挥者 参战部队 作战方针 结果
辽沈战役 林、罗
东北 解放军
• 按乡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 土改前的土地契约、债约一律缴销; • 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他营业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到1948年底,大约1.5亿解放区人口完成了土地 改革的任务,使1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想一想
土地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使长期遭受地主阶级残酷压迫和剥削的农民翻 身做了主人;

结果: 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
决 战
时间: 1948年,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平津 战役
结果: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
渡江 战役
时间: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
结果: 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 22年的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课后练 习
1.下列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 A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攻占( B )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上海
3.解放战争中,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策略的
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0多万,基本上消 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 胜利的基础。
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 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把握决战时机,正确选定 决战方向,有利地保证胜利;
• 解放军广大官兵英勇作战; • 解放区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援,国统区的中共地下
党和革命群众也为战争的胜利,积极贡献力量。
毛 泽 东
人 民 解 放 军 占 领 南 京
从1946年7月至1949年9月,人民解放军共歼敌625 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地方政权,建立了各级地 方民主政权,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国民党 退据台 湾,台 湾与祖 国大陆 分隔。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 1949年3月 地点: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
内容:• •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 党在全国革命取得胜利后的总任务是迅速 恢复和发展生产,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 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 义社会; 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 的作风。
思考探究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国民党方面:
➢ 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 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 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背景:
1.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在军事、政治、经济各个领域 濒于崩溃,美国也不愿意再提供军事援助; 2.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4月,国 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形成了《国内和平 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国民党政府拒绝签字。
人民解放军占领渡南江京战国役民政府总统府 1949年4月21日
长春
黑山、大虎山
沈阳
锦州
廖耀湘
营口
1948年9月
林 彪
罗 荣 桓
辽沈战役
东北全境解放,解放军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国 民党的军队。
思考探究 解放军为何首先选择在东北决战?
东北战场是解放军兵力超过敌军的唯一战场; 东北敌军分散,蒋介石对是否从东北撤军举棋不定;
东北解放区面积大,进行了土地改革,政权巩固,支 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