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诊疗进展
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从妇科恶性肿瘤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妇科恶性肿瘤的常见类型、诊断方法以及治疗进展。
一、妇科恶性肿瘤的基本概念妇科恶性肿瘤是指发生在女性生殖器官内的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
这些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妇科恶性肿瘤的常见类型1. 宫颈癌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发生在宫颈的上皮细胞。
早期宫颈癌的症状较为隐匿,常常被忽视。
因此,常规的筛查方法如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和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对于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2. 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第二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更年期后的女性。
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包括异常子宫出血和不规则阴道流血。
目前,子宫内膜活检和刮片细胞学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方法。
3. 卵巢癌卵巢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最具侵袭性的一种,常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导致很多患者在晚期才被发现。
早期的卵巢癌常通过超声波检查和CA-125血液检测进行筛查,但这些方法并不十分准确。
目前,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为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手段。
三、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1. 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超声波检查是常用的妇科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手段。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侵袭程度,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确诊妇科恶性肿瘤的金标准。
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并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3. 基因检测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因在妇科恶性肿瘤中被发现与预后评估相关。
通过对肿瘤组织或血液中的基因进行检测,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提高治疗效果。
四、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进展1.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

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一、概述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好发于老年女性,主要是绝经后妇女或围绝经期妇女,约占全部子宫内膜癌病例的75%以上。
子宫内膜癌中位发病年龄为60~65岁,绝经前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的比例<25%,而年龄<40岁的患者则更少。
但是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绝经前的女性发病率逐渐增加。
二、诊断1.症状和体征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症状是异常子宫出血,少数患者以阴道排液为首发症状。
盆腔检查发现早期子宫内膜癌常无明显异常,约占40%的患者子宫体大小和性状往往正常,而子宫体增大与肿瘤扩散和伴有肌瘤或宫腔积脓有关。
2.辅助检查子宫内膜癌的辅助诊断技术包括经腹或经阴道超声、CT、MRI 及PET/CT检查等。
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也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但最终确诊需要依赖病理学检查。
(1)超声检查目前比较强调绝经后出血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作为初步检查,已有许多超声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厚度<5mm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1%。
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2)核磁共振成像(MRI)M R I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是其最大的优点,对分期的准确性可达83~92%。
正确率优于B超检查,也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3)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较卵巢癌低,但可有助于预示子宫外转移,并有助于判断分期、提示预后和监测复发。
三、分期表1: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FIGO,1970年修订)表2: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FIGO,2009年修订)注:腹腔冲洗液需单独报告。
四、子宫内膜癌的播散与转移子宫内膜癌发展缓慢,扩散和转移较晚,但这主要指的是Ⅰ型子宫内膜癌(也即占绝大部分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对Ⅱ型子宫内膜癌而言,扩散和转移几率较高,尤其是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高级别内膜癌和癌肉瘤,临床早期即可出现子宫外播散和淋巴结转移。
其转移途径主要有直接蔓延扩散、淋巴转移和血路播散。
子宫内膜癌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及进展

Di n sca T eaet rgesnE d mer l ac o LUXnl n M a l g,Dp r vtf a ot i h rpui ors i no ti C ri ma I i i , A C ii ( eat e g i m cP a n -o -n nno Gncl y t it l dHsi l x n dcl n e i Uu q 30 4 C i yeo g ,h Fr 蛳 i opa , i o e s 毗e t gMei i rt rm i 05 , hn a U v sy, 8 a
Ab t a t T e e d me r m a c ri n fc r an mai sr c : h n o t u c n e so e o oa o l  ̄mn u r n d p r n fg n c lg , p r x— i n ttmo i e a t s me to y e o o y a p o i n aey tk n p 2 ktl a ig u 0% ~3 0% o e fmi ie g n t r c li ft e n n e ia t t h l a ma  ̄mn u r T e icd n e r t s nl ̄ t e t n tt mo h n i e c a e a s lc h r d l e
hg s oe e d gn u n xg n t )t e d m tu f e e ,t l , em r l d t r e s u i et g n( n o eo sa deo eei o n o e im Sil n e s re t e t o , e f t n t — h r e r nu e i h i bo h i m s r
最新子宫内膜癌前病变与子宫内膜癌诊疗进展幻灯片课件

分颈管和宫体 刮出物分别送检 宫 腔 镜 用于诊刮阴性的异常子宫出血 膨宫剂致扩散,宫腔压力<50mmHg B 超 了解病灶大小 是否侵犯子宫肌层 是否累及宫颈 有无子宫肌瘤 癌血清标记物 无特异性标记物 CA125升高有一定意义
鉴别诊断
更年期功血——诊刮 老年性阴道炎,宫腔积脓——细胞学 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癌——诊刮,腔镜,B超
病史
高龄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 患有与雌激素水平相关疾病 宫体癌综合征
症状与体征
早期可无症状 病程进展可出现
经量 经期延长 阴道出血
绝经后阴道出血 阴道排液,多见于阴道出血前,晚期可合并感染 疼痛,宫腔积液,宫外转移 子宫增大,变软,晚期固定 全身症状,腹腔转移,腹腔痛,贫血,消瘦,恶液质
辅助检查
子宫内膜增生治疗
遵循个体化治疗(年龄,生育,有无高危因素) <40岁,外源性E所致,停用或E、P合用 内源性雌激素所致,安宫片10mg/日×10d
妇康片 40mg/日×10d >40岁,孕激素治疗3-6月无效,子宫全切术
非典型增生治疗
<40岁 60mg/日×3M 促排卵,待内膜转至正常后用孕激素 无效,子宫全切
概论
子宫内膜癌发病呈持续增高趋势 占欧美生殖道恶性肿瘤第一位,我国第二位 好发生绝经后妇女,58-60岁为高峰,较宫颈癌晚 常与HRT、肥胖和子宫内膜增生有关 为雌激素依赖性疾病
年龄分布
绝经后占60%,50-59岁居多 40岁以下仅占2-5% 25岁以下极少
高危因素
与雌激素相关疾病相伴随
子宫肌瘤 无排卵性功血
子宫内膜样腺癌 纤毛状腺病 分泌型腺癌 乳头状腺癌 腺癌伴鳞化
子宫内膜癌怎样治疗,治疗方法

子宫内膜癌怎样治疗,治疗方法子宫内膜癌是指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的恶性肿瘤,是妇女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
如果未及时发现和治疗,子宫内膜癌可能会导致死亡。
因此,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方法包括手术、辅助放疗和辅助化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方法,适用于早期、中期和晚期子宫内膜癌。
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完全切除癌组织,并在需要的情况下切除淋巴结。
手术的方式包括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
术后组织学检查可以确诊子宫内膜癌并确定其分期。
术前一般需要完成一些必要的检查,如B超、CT等。
术中应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并做好麻醉管理。
手术后需加强护理,注意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长期的随访也是必要的。
二、放疗放疗是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肿瘤复发和减轻症状,同时可降低复发和死亡的风险。
放疗的方式包括内、外放射治疗和回声定向放射治疗等。
内放射治疗:包括子宫腔内放疗和子宫颈放射。
子宫腔内放射治疗主要适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它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防止其扩散。
而子宫颈放射适用于分型为Ⅱ型的子宫内膜癌。
外放射治疗:适用于晚期子宫内膜癌或高危复发患者。
其作用是消灭患者体内癌细胞,防止癌细胞扩散。
回声定向放射治疗:是一种新型放射治疗方法,通过通过回声定向设备将剂量定位在癌组织区域进行深部放疗,减少了副作用和并发症等。
三、化疗化疗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癌晚期、复发和转移。
其主要目的是消灭体内残余的癌细胞,从而降低复发和死亡的风险。
化疗有多种方法,如单药化疗、多药化疗、靶向治疗等。
单药化疗: 使用单种化疗药物。
多药化疗:使用两种或三种化疗药物在一定时间内交替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在标靶分子的基础上,选择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由于具有较高的疗效和特异性,越来越受到了关注。
四、注意事项1.尽早发现: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治愈的关键,需要积极开展常规的专业检查和筛查。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

网络出版时间:h04)-3-2316:29网络出版地址:htt p s://ki.nePkcms/dePiA34.1073.R.20414324.0915.015.html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支文雪1,2,刘红刚0摘要:子宫内膜癌(endometriei carcinoma,EC)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异质性大,传统组织病理学评价可重复性较低,各型之间组织学特点常存在重叠,在临床诊疗实践中的劣势日益凸显。
2010年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提出的TCGA分子分型,为预测患者预后及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该文就近年来各分子亚型的研究进展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优化检测流程进行综述,以期将传统病理学诊断与分子分型相结合,为更精准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预后评估及疗效预测提供信息。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检测流程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01-7369(2041)03-036)-04doi:10.13315/ki.cjcep.2041.03.015子宫内膜癌(endometriei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1]。
目前组织学分型和分级是EC分类的基石[],是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
然而由于EC异质性大,传统组织学分型和分级可重复性低,各型之间组织学特点常存在重叠,有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对于预测预后和精准治疗的需求。
因此,寻求一种重复性更高、对治疗更有指导意义的分类方法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2010年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研究将EC分为POLE超突变型、微卫星不稳定(mhnswUho in-sPki/tp p MSI)高突变型、低拷贝数型(copy number kw, CNL)/微卫星稳定型(mic/wOeUito sPOlo,MSS)和高拷贝数型(copy number high,CNH)/类浆液样型[],其中POLE超突变型预后最好,高拷贝数型预后最差。
2020年国际权威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解读(最全版)

2020年国际权威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解读(最全版)子宫内膜癌作为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呈升高趋势。
据报道,2018年全球预计新发子宫内膜癌病例数为382069例,新增死亡例数为89929例[1]。
美国作为子宫内膜癌高发病率地区,2018年预计新发病例为63230例,新增死亡例数为11350例[2]。
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治中,高危、复发及转移性子宫内膜癌一直是诊治的难点及重点。
目前,国际权威子宫内膜癌指南有3个: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子宫肿瘤临床实践指南[3]、国际妇产科联盟(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and Obstetrics,FIGO)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4]及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Oncology,ESMO)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5~7],本文综合分析这三大国际权威指南的异同,解读三大指南的临床诊治要点。
1 诊断及筛查对于怀疑子宫肿瘤患者,应常规行血常规、肝肾功检查、生化检查、内膜活检及影像学检查,晚期患者可检查血CA125水平以监测病情及随访。
子宫内膜癌活检病理报告需包含肿瘤的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同时完善胸腹部影像学检查以评估病情程度,决定后续治疗方式。
按照《第4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组织学分类》[8],子宫内膜癌分为以下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黏液性癌、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未分化癌、去分化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及混合性癌。
其中子宫内膜样腺癌按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分为高、中及低分化(G1、G2和G3),按照二分类法,G1和G2属于1型内膜癌,为雌激素依赖型,预后良好,而G3及其他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类型的肿瘤均属于2型内膜癌,为非雌激素依赖型,预后较差。
子宫内膜癌在普通人群的筛查意义不大,出现绝经后出血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症状后,阴道超声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子宫内膜癌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探索更加精准的诊断方法,如基因检测、分子诊断等,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关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康复和长期管理,建立完善的患 者随访体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THANKS
感谢观看
对策
加强子宫内膜癌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和医生的警惕性;推广子宫内 膜细胞学检查等筛查方法,提高早期诊断率。
挑战
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模式尚未普及,部分医院缺乏相关经验和资源。
对策
加强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的培训和推广,建立区域性的协作网络,促 进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 药物。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 术后感染。
处理出血和疼痛
对术后出血和疼痛等并发症及时处理,减轻患者 痛苦。
预防深静脉血栓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给予药物预防深 静脉血栓形成。
长期随访与复发监测
制定随访计划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复发风险,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确保随访 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病理分期
在手术切除后,根据肿瘤浸润深度、侵犯范围、淋 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进行分期,有助于指导后续治 疗。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 瘤分期及病理类型,制定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
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 手段的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和患者生存率。
随访与监测
定期会诊制度 紧急联络机制 信息共享平台 协同工作流程
各学科专家定期会诊,共同讨论 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 高危 因素 【 2 I 3 】 : 包 括单 纯雌 激素的长期刺 激 、 肥胖、 糖 尿 病、 高血 压 、 不孕和绝经延迟 等 ; 遗传倾 向, 如有卵巢癌 、 乳 癌、
中快速病理 检查 。P E T—C T对 淋 巴结及 远处 转 移诊 断价 值 高, 准确率高 , 通常情况下 高达 7 0 %[ 8 1 , 可 最大程 度地减少不
与大量雌激素的长期刺 激有关 , 绝经后 阴道 流血是主要 症状。 1 . 4 . 4 超 声检 查 : T V s是子 宫 内膜癌 首 选 的影 像学 检 查方
法。以子 宫内膜厚度 ≥5 m m为 界值 , T V s诊 断子 宫内膜癌 的
敏感性为 8 0 . 5 %[ 6 1 , 对判 断子 宫 内膜 癌的浸 润程度 准确率达
目前诊断方法包括 细胞 学检查 、 吸取 内膜法 取材 、 官 腔镜与诊 断性刮宫 、 阴道超声 、 磁共振成像 、 血 清学检查 , 组织病理学等 。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人群 中常见的一 种恶性肿瘤 , 尤其好发 于老
年女性身上 , 现阶段其发病率有越来越 高的发展趋 势 , 且有 年 轻化的特点。现就子宫 内膜癌的诊疗进展综述如下 。
・
51 6・
吉林医学 2 0 1 5年 1月第 3 6卷第 3期
一
o r T O R在胰腺癌 中的表达及意义 [ J ] . 胃肠病学 和肝病 学杂
相关性研究进展 [ J ] . 中华胰 腺病杂志 , 2 0 1 2, 1 2 ( X ) : .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0 7—1 6 编校 : 徐强 ]
1 诊 断进 展
6 6 . 9 %, 其中深肌层浸 润( > 1 / 2 ) 的阳性预测值为 8 6 . 9 %。
1 . 4 . 5 磁共 振成像 ( MR I ) : MR / 可精确地描述子宫肌层浸 润
深度和宫颈受累情况 , 与术 中剖视 大体标 本所 见差 别不会很 大, 而且其 能够 为是 否行盆 腔淋 巴结清扫 提供 重要 的参考 依 据 。国外有报道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 MR . I 结果与术后病理 比较 , 发现 MR / 对肌层 浸润 、 宫颈受 累、 淋 巴结转 移的诊 断符 合率 分别为 7 7 %、 8 1 %和 8 9 %p J 。但 即便 如此 , 仍 需要行 术
1 . 4 辅 助 检查 1 . 4 . 1 细胞 学 方 法 : 从 阴道 穹 窿 、 宫颈或宫颈 管采集 细胞 , 判
诊断子宫内膜癌病理类 型 、 病 理分 级及肌层 侵 袭深 度的病 理 检查方法 , 其结果帮 助术 中判 断是 否有必要 实 施详 细的手 术
病理分期 , 即盆 腔 淋 巴结 清 扫 以及 术 后 辅 助 治 疗 , 但 展成为子宫内膜癌 的筛查工具 。
1 . 4 . 2 吸取内膜法 : 其 原理是通过负压收集子宫 内膜组织 用
于诊断 。与分段 诊刮术 相 比, 此方法 具有创伤 小 , 安全 易行 , 无需扩宫 , 患者无 疼痛感 等优点 。子 宫内膜厚 度是 影响 吸取 内膜取样诊断准确性 的重 要因素。最近 国内盛京 医院冷旭 等 报道了对超声检 查提 示子 宫 内膜 厚度 > 0 . 4 c m 的患 者应 用 P i p e l l e取样器 获取子宫 内膜组织 , 标本 取材成 功率与 常规
1 . 4 . 7 病 理组 织 学 结 果 : 术 中 冰 冻 切 片 是 唯 一 能 够 在 手 术 中
非息 肉性结肠综合症家族史。
1 . 2 临床症状 : ① 主要 临床表 现为绝经 后 阴道 流血 , 或少 量 阴道血性排液 ; ② 围绝经期主要 以不规则 阴道 流血 、 经 期延长
2 . 1 手 术 治 疗
2 . 1 . 1 最新 F I G O 2 0 0 9分期 系统 与 F I G O 1 9 8 8分期 系统相 比
有 以下更改 】 : ①子宫 内膜癌与 子宫 肉瘤 的分期 系统均各 自 独立开来 ; ②原 I A期“ 病 变局 限于子宫 内膜 ” 有 了新 的变化 , 新分期包括 I A期 “ 肿瘤浸 润 <1 / 2肌 层” 和I B期 “ 肿瘤浸 润 >1 / 2肌层 ” 两个分期 ; ③原 ⅡA期 “ 仅宫颈腺 体受 累 ” 归类 于
必要 的淋 巴结 切除及手术并发症 。 1 . 4 . 6 血清标 志物 : C A1 2 5是上 皮性 卵巢癌 的肿 瘤标 志物。 在2 0 1 1 年指南 中 C A 1 2 5检测仅作为可选项 目, 原 ⅢA期诊断 标准之一“ 腹水或腹腔 冲洗 液发现癌 细胞 ” 被删 除 , 不再 影响 分期 引。
断子宫内膜癌阳性 率 , 其 范 围介 于 5 0 % ~7 5 %之 问。采用 子
冻病理检查 中,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 , 不可避免 地影 响了诊 断 的准确性。肿瘤细胞分化越 差 , 肌层侵袭越 深 , 术 中冰冻 与术 后子宫病理诊断符合率就越高。
2 治 疗
宫内膜 冲洗 法 、 擦 拭法 和吸收方法 , 检测率有所 提高 , 上升 至
或经 量增多为具 体表现 ; ③合并 积脓时 , 会产生 阴道排液 , 且
有恶臭发生 ; ④ 疼痛 在晚期患者身上表现最为明显。 1 . 3 体征 : 早期患者双合诊 检查 时无太多异常表 现。晚期患 者会有 子宫增大 的现象 , 甚至扪及肿大 的腹 股沟淋 巴结 , 官 腔 积脓者 可伴 有子宫压痛 。
志, 2 0 0 9 , 1 8 ( 8 ) : 6 8 8 .
[ 1 5 ] 张宝明 , 黄鹤光 , 谢捷 明 , 等. N o t c h信 号通路 与胰 腺癌
子 宫 内膜 癌 的诊 疗进 展
杨振茹 ( 天津市西青区妇女儿童保健 中心 , 天津 3 0 0 3 8 0 )
[ 关键词] 子宫 内膜癌 ; 诊疗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我 国仅次 于宫颈癌 , 其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