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历史

合集下载

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修建长城D. 以上都是2. 下列哪项不是唐朝的盛世?A. 贞观之治B. 开元盛世C. 康乾盛世D. 永乐盛世3. 明朝时期,哪位皇帝开创了“海禁”政策?A. 朱元璋B. 朱棣C. 朱厚照D. 朱由校4. 清朝末期,哪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甲午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第二次鸦片战争D. 太平天国运动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 国内军阀混战D. 国内经济危机6.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A. 陈独秀B. 胡适C. 鲁迅D. 曾国藩7.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主要活跃在哪个地区?A. 华北B. 华东C. 华南D. 西南8.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火药D. 指南针9. 以下哪位科学家发明了“地动仪”?A. 张衡B. 祖冲之C. 沈括D. 郭守敬10. “文化大革命”期间,以下哪个组织是被错误地批判和打击的?A. 红卫兵B. 造反派C. 四人帮D. 知识分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12. 描述一下“一国两制”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体现。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3.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模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B4. A5. A6. D7. A8. B9. A10. D二、简答题1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恢复民族独立;民权主义主张实现民主政治,保障人民权利;民生主义主张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社会公平。

12. “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澳门等特别行政区则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2023-2024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高考一模历史试卷含详解

2023-2024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高考一模历史试卷含详解
C.推动了全球航路的开辟D.加速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20.从1761年到1791年,利物浦附近裁缝 日工资从6便士增长到1先令2便士;屋顶匠的日工资从1先令增长到2先令;木匠造一副车轮的工资从18先令涨到1英镑15先令。这一变化( )
A.巩固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B.为技术革新创造条件
C.彰显了英国民主政治的优势D.使阶级矛盾趋于缓和
A.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B.反映了我国医疗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C.体现了新型大国外交关系战略布局D.推进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施
17.赛拉匹斯神是托勒密埃及王朝时期希腊和埃及文化融合 典型代表。作为一名混合型的神,他兼具了希腊神宙斯、狄俄尼索斯和埃及冥王俄塞里斯、阿庇斯的特征。这表明( )
A.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B.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
A.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具有强大的活力B.媒体宣传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C.知识分子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D.工农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11.下图所示的《妇纺小组》黑白木刻版画创作于陕甘宁边区,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画反映了陕甘宁边区( )
A.人民公社制度初步形成B.社会主义改造成果显著
C.妇女的参政意识增强D.生产组织化程度较高
A.反映了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升级B.推动了双方经济贸易的快速增长
C.旨在促进民众了解美国商品与价值观D.凸显了美苏在消费品市场的争夺
25.1982年,撒切尔夫人在保守党年会上宣称“国民健康服务是我们的安全阀”,“我们要坚持适当的原则,即根据我们的经济能力作出我们的安排。”据此可知撒切尔夫人试图( )
A.国家独立缺乏政治基础B.殖民地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C.政治精英注重语言改革D.殖民地本土语言逐渐消亡
24.1959年,美国在莫斯科举办博览会,6周时间里有近300万苏联民众进入展厅,惊讶于琳琅满目的展品,特别是速冻食品、精美的收音机、彩色电视机、照相机等家庭消费品。每位参观者的纪念品袋中都塞满了赠送的图书、儿童玩具、塑料餐具和各种甜点。这次博览会的举办( )

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一模历史试卷2023.12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一、人民创造历史(24 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先后涌现了许许多多值得称颂的少数民族历史人物。

将下列历史人物进行排序。

(填涂字母)(8分)2.在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上,不同领域呈现出了众多杰出人物。

将下列人物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填涂字母)(8分)A.徐光启B.希罗多德C.徐霞客D.伊本·西那3.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下面这组拍摄于20世纪初期的照片中“华工”所做历史贡献是(填涂字母,双选)(4分)农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医学家贾思勰王祯①裴秀②司马迁塔西佗③葛洪李时珍④图1在欧洲的华工图2华工在英国军官带领下去前线挖战壕A.为一战做出了巨大付出B.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C.为协约国胜利作出贡献D.帮助中国政府收回山东主权恩格斯强调认为:“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你对“人民创造历史”这一主题的理解。

(4分)二、船只承载历史(26 分)船是人类征服自然的工具,也成为人类文明的载体。

5.请将以上船只按时序填入下图。

(填涂字母)(10分)6.请将上述图片中序号为B、E、F的商船与其主要航行区域相匹配。

(6分)7.由于某些重大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船甚至会成为一种精神象征。

参考示例,对上述序号D代表的船只进行描述。

(6分)示例:“马尼拉大帆船”是新航路开辟后(16世纪),西班牙经营的横跨太平洋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它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运往墨西哥换回白银,再将白银运回马尼拉。

2024届河北省部分示范性高中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届河北省部分示范性高中一模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届河北省部分示范性高中一模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山东、苏北一带现已发现的大汶口至龙山文化的大型遗址通常建有城垣等大型公共工程,绝大部分都经过一至二次的扩建。

但在中原地区发现的几座城址的使用时间相对较短,看不出扩建的迹象,群落中往往还有规模更大却无城防的聚落,部落中心经常发生转移。

据此推知,中原地区当时()A.文明的领先地位日益明显B.社会等级差异显著C.财富和权力争夺斗争剧烈D.早期国家形态成熟2.东汉前期,士大夫有理想化的情绪,恪守节操,“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

但到东汉末年,拒绝出仕而选择留在田园,接受辟举再解职,或者当朝做官却保持一种对政事的疏离,这些都会给士大夫带来社会声望。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清议起到激浊扬清作用B.官员选拔标准发生变化C.主流价值观念受到冲击D.社会舆论影响士人地位3.如表为唐代史学家杜佑所著《通典》中收集的前人的论述(部分),表中的论述()论述著作“礼生于有而废于无”“人富而仁义附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民哉”晁错《论贵粟疏》“(食货)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班固《汉书·食货志上》A.反映了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的关系B.认为社会教化与发展经济应该并重C.强调政府应放松对商业活动的管控D.阐释了经济基础对社会治理的作用4.宋代绘画突破了中唐之前的“咫尺千里”式强调“量”的广延的思想,在许多画家看来,无边的世界就在一草一木之中,大多数人都醉心于微小的世界中,他们期望在一枝枯木,一片树叶,一拳顽石,一竿青竹中,去创造一个大境界。

这一观念()A.体现了崇文抑武政策B.反映了“偏安一隅”的时代特征C.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D.表明绘画艺术呈现世俗化的趋势5.如表为1619—1631年间中国输入马尼拉商品状况一览表(单位:白银万两),表中所述史实,推动了当时中国()年份中国大陆价值%葡澳价值%其他地区价值%总值161914.961 1.567.93324.3162037.05411.81719.72968.516218.92512.93613.83935.6162210.7329.82912.93833.41623 2.313 5.73110.25618.21624 4.0307.254 2.21613.4162514.6419.22611.43235.2162630.15213.72414.22458.0162727.26610.826 3.1841.11628 3.92012.163 3.11619.11629 5.3209.03312.64726.916308.41915.53520.64644.5163127.55010.01817.13154.6总计194.841121.227148.831472.8 A.工商业市镇的发展B.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C.对外关系缓慢转型D.对外贸易格局的改变6.1880年,北洋海军驻守旅顺,加强了大连地区的防务建设,使这一地区迅即成为北洋海军的重要基地。

2024广州一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word版)

2024广州一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word版)

2024广州一模历史试题+参考答案(word版)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考古发现,二里头陶质酒礼器中的鬶、盉与爵都是以大汶口——山东龙山文化的鬶为原型创造出来的,玉璋等礼器也源自山东龙山文化。

这些二里头文化的陶盉、爵等礼器,后来在长江流域、黄河上游等地皆有发现,玉璋也见于四川盆地、红河三角洲等地。

这可说明A.南北经济存在差异B.中华文明由多元走向一体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二里头周边贸易网络发达2.据载,郑弘少为乡夫,被太守第五伦举为孝廉。

元和元年(84年)郑弘为太尉,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郑弘之下。

“每正朔朝见,郑弘曲躬而自卑。

帝问其故,遂听置云母屏风,分隔其间。

由此以为故事(定例)。

”这反映了A.豪强势力的膨胀B.君主专制日益加强C.察举制存在隐忧司D.官僚体制逐步健全3.公元3世纪,鲜卑开启了姓氏和婚制改革,将族众分为十个族氏,规定十氏百世不通婚。

此后,鲜卑十氏与外姓族广泛通婚。

这一改革A.推动了鲜卑步入早期国家阶段B.保证了氏族贵族的政治优势C.旨在打乱原有的民族部落布局D.构建了长幼有序的伦理秩序4.唐代初期,政务事项原则上都要先向尚书省申报,再以尚书省的名义奏报皇帝。

唐高宗和武则天之后,却逐渐形成了“事无大小,皆悉闻奏”的局面,比如有太学生直接向武则天告假回家,还得到了武则天应允。

这一变化可以说明A.监察制度日趋完善B.官僚机构对皇权的限制愈加艰难C.行政效率不断降低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强5.宋代,政府明确了土地交易的程序,在典卖田宅议定价钱之后的三日内,经官纳“定帖钱”(定贴,即产权证明),然后纳税买“钞旁”(纳税凭证)。

这有助于A.抑制大土地所有制发展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推动南北经济的交流6.明初,广西思恩府土司岑瑛因“筑城池,创廊宇,立学校,建祠庙,政绩大著”,被明政府升任“都指挥同知”,给予流官职位。

2024年合肥一模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4年合肥一模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4年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考试时间: 75 分钟满分: 100 分)注意事项:1. 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1. 考古发现,在距今约 7000 年姜寨遗址的公共墓地里,没有夫妻合葬墓,每个人都单独地按辈分高低、血缘关系远近以及去世的先后顺序埋葬。

这反映出A. 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力状况B. 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C. 当时氏族聚落的社会风貌D. 国家的初始形态已经具备2. 汉武帝初平岭南时,其地“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民如禽兽,长幼无别”,后派官吏到岭南“教其耕犁,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

这些措施A.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B. 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平衡C.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 建立了完备的教育体系3. 陈寅恪认为,在北朝时代汉人与胡人的分别,“凡汉化之人即目为汉人,胡化之人即目为胡人,其血统如何,在所不论”。

这凸显出当时A.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B. 民族间的文化交融C. 世家大族逐渐瓦解D. 黄河流域走向统一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4. 宋太宗派遣内侍八人携带诏书、金帛前往南海诸国,招谕各国来朝,博买香料、药材、犀角、象牙、龙脑。

南宋统治者更加留意此事,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卑通货贿”。

这反映出宋朝A.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B. 抛弃厚往薄来的传统观念C. 中华文化圈开始形成D. 实行开放的海洋贸易政策5. 图1为明代画家陈洪绶创作的《水浒叶子》(叶子即纸牌,也用于行酒)。

2022北京东城初三一模历史(含答案)

2022北京东城初三一模历史(含答案)

2022北京东城初三一模历史1.本试卷共12页,24道小题,满分70分。

考试时间为7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教育ID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木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10000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

此后,农业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以下遗址中,能为我们了解祖先的农业活动提供证据的是①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的70万—20万年②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③良渚遗址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④陶寺遗址陶寺都城遗址距今4300—4000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殷墟出土的文物对人们识别甲骨文提供了一些帮助。

通过以下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出A.甲骨文是刻写在青铜器、陶器上的文字B.甲骨文记载的内容仅仅涉及祭祀和饮食C.象形是甲骨文使用的重要造字方法之D.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周朝开始的3.有学者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英明果断,完成了汉王朝的政治重建和文化重建。

其史实依据有A.分封制、百家争鸣B.郡县制、焚书坑儒C.休养生息、无为而治D.“推恩令”、尊崇儒术4.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时间471年490年494年499年事件年幼即皇帝位,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正式亲政,受冯太后影响,继续推行改革力排众议,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崩、葬于长陵A.该帝王即位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该帝王亲政标志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皇帝苻坚任用汉人为相锐意改革D.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5.二十四节气历法起源于黄河流域,为农民准确把握农作物耕、种、收的农时提供保障。

下列著作中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误农时的是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大唐西域记》D.《红楼梦》6.以下是某一专题知识示意图,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B.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C.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7.下侧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024年青岛市高三一模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2024年青岛市高三一模高考历史模拟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2024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孟子提出“人之有德也,劳焉如仁”;墨子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他们两者都()A.提倡仁德B.重视劳动C.崇尚安民D.追求公平2.董仲舒认为,人性分三品,大多数人持“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孵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缫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

其主张()A.宣扬了孟子人性善学说B.强调了社会教化的重要性C.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D.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3.唐代散官番上制度是指获得文武散官者,需按固定分组和时间,到吏部、兵部为国家服役,服役期满后可参加吏部、兵部考试,合格后才有资格参加铨选,从而正式迈入仕途。

这一制度()A.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B.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标准C.缘于科举制度的僵化D.有利于后备人才的培养4.下表为宋神宗时期商税数与户数统计。

对其理解合理的是()地区商税数户数户均北方3633392贯5676606640文南方4114751贯10893868377文全国7748143贯16570474467文(注:商税数为熙宁十年额,户数为元丰初年额,两者统计时间接近。

)A.北方商人的社会地位更低B.南北方经济差距继续扩大C.北方商业活动依然较为活跃D.全国商业重心已转移到南方5.鸦片战争以后,苏州地区地方士绅设立义庄重构宗族,致使该地区义庄数量增长。

到1911年,共设有义庄128个,而尤以道光咸丰同治时期居多,占比近70%。

该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A.社会政治局势动荡B.政府赋税压迫沉重C.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列强侵略程度加深6.甲午战争之后,张之洞在“奏议”中提出九条自强措施(内容见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开卷) (一)
注意事项: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70分。

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你可以参考教书和其他资料。

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1.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A.活字印刷术
B.交子
C. 指南针
D.造纸术
2.小明在百度搜索“中国近代工业”词条时会出现张謇的名字。

张謇对近代工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有
A.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
B.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
C.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
D.提出“师夷长技”,兴办洋务运动 3.大型战争史诗《中国远征军》热播荧屏,被周恩来誉为“黄埔之英,民族之雄”的是 A .冯玉祥 B .罗炳辉 C . 戴安澜 D .张治中
4.语汇出现的频率高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国家政治经济的主题。

1952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是 A .大字报、红卫兵、“造反有理” B .“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土改完成 C .解放军、西藏和平解放、合作社 D .“大跃进”、“一大二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 2012年某人六十岁生日时,朋友们决定以歌曲联唱的形式来表示祝贺。

如果朋友首先唱的是他童年时的一首歌,这首歌是 A .《在希望的田野上》 B .《走进新时代》 C .《北京欢迎您》 D .《学习雷锋好榜样》 6. 实物资料是一种历史证据。

二战中,日本侵略者对人类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下列可用来证明日军所犯罪行的史料包括
①731部队相关遗址 ②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 ③南京大屠杀惨案相关遗址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照片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7. 某校准备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 A .雅典的民主政治 B .印度的种姓制度 C .汉谟拉比法典 D .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8.林肯在签署某文件后庄严宣布:“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

”林肯签署的这份文件应是 A .《全国工业复兴法》 B .《人权宣言》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废除农奴制法令 9.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输入的关键词是“二战、转折点”。

你判断他们想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A.珍珠港事件
B.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斯
D.柏林战役 10. 右面地图展示了当今世界某一热点地区,之所以动荡不安因素有 ①战略位置 ②历史遗留问题 ③宗教问题 ④大国介入问题 A .①④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组合列举(大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1.音乐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⑴ 冼星海创作的________ __作为中华民族的音乐经典,震撼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扉。

⑵ 贝多芬创作的________ __热情颂扬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英雄业绩。

⑶ 法国狄盖特谱曲的__________唱遍世界,成为一首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

12.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⑴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主张“________”,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⑵ 隋唐创立并逐步完善的__________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⑶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7年我国恢复了__________制度。

三、 辨析改错(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3.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6分) 【 】⑴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改正:
【 】⑵ 伏尔泰等著名思想家倡导的启蒙运动吹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号角。

改正:
【 】⑶ 俄国1917年爆发的十月革命所依据的理论来源于《独立宣言》
改正:
14.下面是某同学撰写的关于民族团结的一篇小论文,其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6分) 汉朝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在西域设立行省,从此新疆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唐朝时文成公主进藏,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往。

元朝时在西藏设立了驻藏大臣,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一个行政区域。

新中国成立后确定以实行民族平等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⑴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共21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断探索,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10分)
材料一85年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培育了带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

一一摘自人民网【红色丰碑】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革命道路?(2分)
【英明决策】
材料二‚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健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 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2)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走上了什么样的正确道路?“南方谈话”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4分)
材料三‚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

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邓小平(3)为解决国家统一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创造性构想?为什么说祖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4分)
16.中国近现代外交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11分)
材料一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

但正是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茫然不知。

——温家宝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请回答:
(1)“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产业革命,”指什么?材料一中中国对“历史性大变革茫然无知”带来了什么结果?(3分)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
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2)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什么?(2分)
材料三 4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两国至关重要,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至关重要,宽广的太平洋两岸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习近平接受美媒采访 (3) 40年前推动中美关系改善的重大事件是什么?(2分) 请举例说明中美两国在亚太这个宽广的舞台上合作共赢的事例。

(2分)
(4)请你谈谈对“合作共赢”的认识。

(2分) 五、分析与探究(11分)
17.自2011年上半年以来,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局势动荡,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乱花渐欲迷人眼,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我看世界风云”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回眸历史】
图一:1919年巴黎和会 图二:1945年雅尔塔会议 图三:1991克林姆林宫升起俄罗斯国旗
(1)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格局是 ;二战后确立的国际政治格局是 ;图三事件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朝着 方向发展。

(3分) 【论从史出】
(2)同学们通过探究“世界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分别得出“任人宰割”、“ 洗雪耻辱”、“ 和平崛起”的结论。

请结合上述图片和所学历史知识简要说明。

(6分) “任人宰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洗雪耻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平崛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思索】
(3)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你认为我国应当如何积极应对?(2分)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