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2017届湖北省武昌区高三元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7届高三元月调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中,人文科学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积淀的精神文化为研究对象,运用意义分析和价值的解读方法来验证人类的情感、观念、精神和理念;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综合文化研究的各种方法,考究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其诸多表现,探索和发现人类社会及其诸领域的发展规律。
人文社会科学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尺,更是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催化剂,以其独到的价值理性的导向功能和工具理性的实效功能,探索指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道路,提炼升华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理念,探索着人类自身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人类历史的发展,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近代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工具理性、技术理性至上的观念也相应而生并逐渐膨胀,直至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传统人文精神,稀释了价值理性的本真意义,从而遮蔽了人类的双眼,使人类社会步入了物质越丰富、精神越匮乏的悖论和怪圈。
这种现象提醒我们要重视对新型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的塑造。
客观而言,大学既是知识的宝库,又是精神的殿堂,它具有追求真理和传承善德的双重使命。
大学不仅应成为国家强大的智力资源宝库,而且应成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精神灯塔。
追求知识、崇尚科学,无疑是大学的重要使命,但“知识”与“科学”难以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崇高性,无法解决其自身存在的意义问题。
“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只有得到大学之“道”的规范和引领,“知识”和“科学”才能成为人类的福祉。
同时,人文情怀是科学精神的不竭动力,唯有接受人文精神的引导,科学精神才能冲破功利主义的藩篱,摆脱唯我主义的束缚。
自古以来,那些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所具有的顽强的求真精神、崇高的献身精神、不懈的探索精神和无穷的创造精神,正是源于他们博大的生命情怀、无私的人生态度、高洁的人生志趣和崇高的人生理想。
2017湖北高考语文试题解析_湖北语文调研考试卷

湖北语文调研考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慰藉(jiè) 诳语(kuáng) 炽烈(chì) 安土重迁(zhòng)B.桑梓(zǐ) 拾级(shè) 罡风(gāng) 纵横捭阖(bǎi)C.隽永(juàn) 攻讦(jié) 粗犷(kuàng) 量体裁衣(liàng)D.熨帖(yùn) 僭越(jiàn) 甄别(zhēn) 曝背谈天(pù)2.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这次克里米亚事件的_____,是乌克兰前政府在最后关头突然搁置和欧盟签署的《联系国协议》,但在乌克兰问题上,美俄没有_____,媒体的骂战、军事情报的较量,已成为双方___的新看点。
A.策源地大动干戈对决B.导火索大动干戈博弈C.策源地大动肝火博弈D.导火索大动肝火对决3.下面四副贺联非别对应的场合是(3分)① 旭日临门早,春风及第先② 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③ 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④ 迨其吉兮毂我士女,式相好矣宜尔室家A.①乔迁新居②公司开业③过寿④新婚B.①公司开业②乔迁新居③新婚④过寿C.①过寿②新婚③公司开业④乔迁新居D.①新婚②过寿③乔迁新居④公司开业4.下面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通常的小说不允许离题,除非你是要另写一本小说。
_____。
作者便于把哲学、政治和道德融于小说之中,把一切用一条神秘的链条联接起来。
①因为所以人物都不是为了发表议论而集合在小说里的。
②小说中夹杂议论,有悖于作品的意图和性质。
③通常的小说也不能夹杂议论。
④所谈论的话题不受任何预先拟定的计划或提纲约束。
⑤但是,在书信这种形式中,登场的人物都不是预先挑选的。
A.③②①④⑤B.⑤①②③④C.③①②⑤④D.⑤④①③②5 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句话,要求与上文内容协调、句式一致。
湖北武汉市2017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湖北武汉市2017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缀段性叙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
胡适曾在评价《儒林外史》时对“缀段性叙事”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儒林外史》没有布局,全是一段一段的短篇小品连缀起来的。
拆开来,每段自成一篇;斗拢来,可长至无穷。
”这种叙事方式在现代影视传媒领域广受青睐,一些中外电视系列剧具有明显的“缀段性叙事”特点。
然而,在文学批评史上,“缀段性叙事”曾被指有“致命弱点”。
不少学者以西方小说的结构标准,借用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结构布局的论述,采论证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缺乏“结构”意识,认为这种结构上的缺陷,就在于叙事作品的“缀段性”。
殊不知,和西方叙事传统不同,中国的叙事结构自有其特点。
西方叙事观强调一以贯之的整体性,强调叙事的“头、身、尾”相统一,体现出结构的时间线性。
但中国叙事传统,自先秦的史传文学始,重心就在于以人物为中心搭建的空间结构,并且外在的结构形式往往和内在的精神紧密相联。
到了现代影视大行其道的时代,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叙事方式的评点,恰成了对当今电视系列剧叙事优点的阐述。
西方学者关注到的当代系列叙事的特征和要素,早在中国明清长篇叙事作品中就有所体现。
西方系列剧和中国传统叙事的“巧合”,勾勒出的是中国传统叙事在经历“西学东渐”遭遇“迷茫”后,又在当代与世界的接轨,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叙事蓬勃的生命力。
这恰恰反映出一种“必然”:在全球化、现代和后现代的背景下,随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整理和挖掘,它将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事实上,中国传统叙事原本即有着不同于西方叙事的独特魅力和审美特征,没有任何一种西方文论能够直接拿来套用在中国叙事作品上。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更是如此,它看似体系性不强,实则形散神聚,在貌似随意、自由的评点中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凸显了评论者的主体意识和情感,更着重于阅读的同感与共鸣。
湖北省八所名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八所名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黄石二中荆州中学孝感高中襄阳四中襄阳五中考试时间:2017年3月15日上午9:00~11:30【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时期文的自觉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
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确乎是魏晋新风。
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
”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
他依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两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可能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够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生产的东西。
“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曹丕《典论•论文》)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词章并不依附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
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
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
在当时,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
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
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
湖北省武汉市高三语文毕业班2月调研测试试题(扫描版)

武汉市2016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1.C(中国古代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其基本特点是宗法性社会)2.D(“形成于周代”有误。
原文“重孝不仅体现为殷商时期....繁盛的祖先祭祀”)3.A(“更有价值和意义”缺乏依据)4.D5.A(隶书汉朝时通行)6.B(“他对当时的现实十分不满”缺乏依据)7.(1)齐世祖与张欣泰早年就已经有诚挚的交往,等到自己登上帝位,就让张欣泰担任直阁将军,统领禁卫军。
(译出大意给2分;“即位”“以为”“领”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陷于绝境的士兵,不可以轻视(他们);战胜他们已不值得称作勇猛,败给他们就白白地使前功尽弃。
(译出大意给2分;“死地”“为武”“徒”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8.①从时间的角度,分为两个层次来描写:前三句是第一个层次,写白天所见;后两句是第二个层次,写入夜后的情景。
(2分)②从“听觉─视觉”转换的角度,也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句写听觉,第二句写视觉,构成第一层“听觉─视觉”转换;第三、四两句写听觉,最后一句写视觉,构成第二层“听觉─视觉”转换。
(3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①表现了作者去职闲居、壮志难酬的烦躁和无奈。
(2分)②作者用乐景来反衬内心的烦乱。
(2分)借酒浇愁之后,似醒未醒之中,词人围着室内的屏风转个不停,说明心绪不宁,烦躁不安。
正在此时,窗外一枝鲜花映入眼帘,花蕊上还带有晶莹的露珠。
作者透过花之美来衬托情之哀。
(2分)(意思答对即可)10.(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11.(1)BE(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
A项大体正确,“刚到部队时水土不服”表述欠严谨。
C项“战士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不妥。
D项“内涵相同”有误:第一次表现回忆往事时的激动;第二次除了激动之外,还含有发自内心的敬仰、感恩和不舍)(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2)①副班长是一个硬汉子。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高三语文试卷命题学校:武汉外国语学校命题教师:张灿军、赵文清审题教师:李亮考试时间:2017年1月19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南商道的嬗变:从南方丝绸之路到茶马古道杜韵红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与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日用器皿等,在横断山的高山深谷间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日趋繁盛,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现在的人们对于西南早期商道的开通时间已难以考证,然而从中外资科中不难查阅到相关记载。
英国人哈维的《缅甸史》、霍尔的《东南亚史》等著作中谈到,公元前二世纪以来,中国经缅甸的商业通道有:循伊洛瓦底江为一道,循萨尔温江为一道,尚有一道循亲敦江经曼尼坡至阿富汗.商人以中国丝绸等名产换取缅甸的翡翠、木棉,印度的犀角、象牙和欧洲的黄金等珍品.学者方国瑜据战国楚墓出土的“料珠两件”推断,此类物品应是从道由印度传来,古道最迟于公元前4世纪已开通。
南方这些早期的商道,主要以丝绸贸易居多,因此,学界习惯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当然,南方丝绸之路不只是一条运输丝绸的商贸通道.晚期,南方的商道则更多以茶叶、马匹等贸易为主。
在民间,“茶马互市”雏形约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唐代形成了特定规则,互市的情形也多见于史书记载.唐宋时期,喝茶之风日盛,茶叶也逐渐进入藏区及周边地区人们的生活。
因康藏属高寒地区,平均海拔在三四千米以上,人体需要摄入大量高脂食物以补充热量,藏民主要以糌粑、奶类、酥油、牛羊内为主食,蔬菜极少,肉食的消化成了很大的问题,且糌粑性燥热。
而茶叶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茶叶既解油腻,又防止燥热,在长期的生活中,藏民形成了喝酥油茶的习俗。
宋初沿边州郡“市马”成为定制,大规模的茶马交易形成,西北藏族地区成为宋朝马源的主要基地,北宋前期先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茶司、买马司,后合为茶马司,其后又在成都设都大提举茶马司。
2017届武汉市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

武汉市2017届高中毕业生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樵夫愀然翘首以待巧言令色B.厘定俚语风光旖旎管窥蠡测C.篆刻杜撰晕头转向有赔有赚D.巡视驯熟循规蹈矩寻章摘句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塑身灰烬摆渡车绵里藏针B.砥砺屏蔽拌脚石张皇失措C.签署沉缅莫须有繁文缛节D.和蔼眺望缔造者一偌千金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与古老的丝绸之路,同时,这一构想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特点,沿途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诉求。
②老宅的屋檐下,有燕子飞过。
院子四周有一些花草,如太阳花、满堂红之类,虽不名贵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们在墙角处地绽放着。
A.如出一辙聚合忽而惬意B.一脉相承契合倏忽恣意C.一脉相承聚合忽而恣意D.如出一辙契合倏忽惬意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乌篷船转了一个弯,前面出现了一个挂满绿藤的石桥。
抬眼望去,仿佛看到有马车的铃声轻轻响过,车内檀香氤氲,轻烟袅袅,徒增了一层古朴与神秘的色彩。
B.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3D打印机成了‚万能制造机‛,大到房子,小到微米级的产品,甚至茶杯、拉链、汽车模型等都能打印出来。
C.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更喜欢能够网络点餐、手机支付的餐饮服务,以麦当劳为代表的传统连锁快餐服务模式正在经历着痛苦的转型。
D.父亲与徐先生在文艺思想上存在较大的分歧,但两个人并未中断友谊。
父亲一方面与徐先生积极沟通,另一方面,徐先生也非常关注父亲的创作。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大意是说,作为君子不要在意物质享受,而应勤勉做事,谨慎说话,到有道之人那里去匡正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说得上是好学。
B.林黛玉年龄不大,但在贾府事事谨慎,处处留心。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2卷2017及语文调研考试试卷

语文调研考试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孙犁在给贾平凹的散文集《月痕》作的序中,更是▲ 地指出: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
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 和寂寞,忍受得污蔑和凌辱。
要之,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
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 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
这样的文字,不啻为人为文的至理名言。
A. 一语破的清贫偃旗息鼓B. 一针见血清苦销声匿迹C. 一语破的清苦偃旗息鼓D. 一针见血清贫销声匿迹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每年春运都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春运期间,用最简单便捷的方式购得一张回家的车票显然成为了在外务工人员的最大心愿。
B.国际互联网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交通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怀疑。
C.毋庸置疑,原生态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具体分析,辩证看待,因此,王冰认为赵亮关于原生态艺术的那篇文章有错误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D.相关统计数字表明,全球手机用户年平均增长率为22%,今年全球手机使用者数量已超过33亿左右,在全球人口中的普及率达到49%。
3. 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其它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青花瓷》)B. 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
(《夕阳红》)C. 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大中国》)D.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赞》)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任何书写,自然无法脱离时代,时代让诗歌话语发出现实的诗意回声。
▲ ,▲ 。
▲ ,▲ ,▲ 。
1 从语言角度来看,诗歌作为文本为时代提供了一种更具艺术效果的深度现实2 语言作为文化的产物,也无法剥离与时代复杂的纠缠联系3 对文化、时代产生某种建构、影响功能4 诗歌必须对现实发出回声,自身也会烙上时代的印痕5 而作为认知思维的语言,诗意书写提供了一种切近时代、观照自我与世界关系的体悟可能A. 2 1 5 4 3B. 4 3 5 2 1C. 2 4 1 3 5D. 4 1 3 5 25. 下面是一段乞丐和路人的对话,对其寓意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乞丐:“能不能给我一百块钱?”路人:“我只有八十块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2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武汉市2017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2017.2.16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缀段性叙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
胡适曾在评价《儒林外史》时对“缀段性叙事”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儒林外史》没有布局,全是一段一段的短篇小品连缀起来的。
拆开来,每段自成一篇;斗拢来,可长至无穷。
”这种叙事方式在现代影视传媒领域广受青睐,一些中外电视系列剧具有明显的“缀段性叙事”特点。
然而,在文学批评史上,“缀段性叙事”曾被指有“致命弱点”。
不少学者以西方小说的结构标准,借用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结构布局的论述,采论证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缺乏“结构”意识,认为这种结构上的缺陷,就在于叙事作品的“缀段性”。
殊不知,和西方叙事传统不同,中国的叙事结构自有其特点。
西方叙事观强调一以贯之的整体性,强调叙事的“头、身、尾”相统一,体现出结构的时间线性。
但中国叙事传统,自先秦的史传文学始,重心就在于以人物为中心搭建的空间结构,并且外在的结构形式往往和内在的精神紧密相联。
到了现代影视大行其道的时代,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叙事方式的评点,恰成了对当今电视系列剧叙事优点的阐述。
西方学者关注到的当代系列叙事的特征和要素,早在中国明清长篇叙事作品中就有所体现。
西方系列剧和中国传统叙事的“巧合”,勾勒出的是中国传统叙事在经历“西学东渐”遭遇“迷茫”后,又在当代与世界的接轨,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叙事蓬勃的生命力。
这恰恰反映出一种“必然”:在全球化、现代和后现代的背景下,随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整理和挖掘,它将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事实上,中国传统叙事原本即有着不同于西方叙事的独特魅力和审美特征,没有任何一种西方文论能够直接拿来套用在中国叙事作品上。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更是如此,它看似体系性不强,实则形散神聚,在貌似随意、自由的评点中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凸显了评论者的主体意识和情感,更着重于阅读的同感与共鸣。
明清评点派对具体作品的点评和各种批注与其说是对其他阅读者的一种指导,不如说更像是评点家在阅读上的一种个人体验和交流期待,这和时下流行的弹幕与微信点赞等网络评点在形式上不无相通,可谓是中国传统批评与当代的接轨。
当前,各种新媒介平台的搭建或设置,可以使读者和读者之间、读者和作者之间直接进行交流。
可以在作品留言区留言,可以在论坛发帖跟帖,可以在微博畅所欲言,可以开启弹幕想说就说,可以在微信中尽情点赞评论……然而,多元化和便捷化的同时,也使占主体的大众评点趋向于快餐化。
因此,就文学作品而言,网络上的大众评点未必真正发挥了批评的功能。
很多时候,具体评点内容的简单化甚至口水化、粗俗化,似乎只能反映出被评点对象是否受大众欢迎及其程度。
文学阅读不应该完全由商业利润来做主,文学批评也应该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在经典的流传和推送上奉献自己的力量。
(摘编自卢普玲《中国传统叙事与批评的当代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缀段性叙事”是中国传统的叙事模式,采用这种叙事方式创作的长篇小说往往由一段一段的短篇故事连缀而成,这些故事拆分后可以独立成篇。
B.“缀段性叙事”虽然广受青睐,但其弱点也很突出,导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章回小说在叙事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缺陷。
C.西方叙事观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体现出结构的时间线性;而中国的叙事传统则注重空间结构,作品的外部结构形式与内在精神联系紧密。
D.虽然有不少学者质疑中国传统的“缀段性叙事”,但西方系列剧和中国传统叙事“巧合”的事实展示了中国传统叙事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西学东渐”之风的兴起,为中国传统叙事合理借鉴西方叙事观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使得中国传统叙事在当代顺利实现了与世界的接轨。
B.在评论中国叙事作品时,无法直接套用任何一种西方文论,这是因为中国传统叙事有着不同于西方叙事的独特魅力和审美特征。
C.明清评点派用点评和批注的方式来表达个人的阅读体验和交流期待,这与当下流行的网络评点有相通之处,可以视为中国传统批评与当代的接轨。
D.以大众评点为主体的网络评点借助新媒介的技术平台而异军突起,当代批评方式更加多元和便捷,但与此同时,网络评点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电视系列剧可以借鉴长篇章回小说的“缀段性”结构,即总体上由相对固定的几个主要人物贯穿全剧,而每一集的故事则相对独立、完整。
B.胡适等人对《儒林外史》叙事方式的评点之所以可以用来阐述当今许多电视系列剧的叙事特色,是因为这些电视系列剧体现出“缀段性叙事”的特征。
C.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在审美情趣上与西方文论有很大的不同,评论者在评点中不仅体现出主体意识和情感,而且更注重表达阅读同感和共鸣。
D.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看,网络上的大众评点不可能真正实现批评的功能,因此,不能把在网络上是否受欢迎作为衡量作品价值高低的唯一依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散步”中体验美宗白华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并称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但宗白华是从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学而转到美学研究中来的。
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心的萌动在童年时期就已有之。
宗白华自认为他后来写诗同年幼时的性情特点有一定的关系。
少年时的宗白华耽于幻想,对于山水风景的酷爱为一般人所不及。
1914年年初,宗白华在浙江上虞姨父家度寒假。
浙东的山水秀丽清奇,如梦似烟,湖光山色的美让他心中的诗情犹如泉涌。
但他开始诗歌创作是移居上海之后,当时他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诗人,每天早晨在家中小花园里高声吟唱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唐人的绝句,宗白华深受感染,他说:“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
”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和思想集中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里,以这部经典著作为标志,宗白华成为我国美学界“散步美学”的代表人物。
这是一种不做严格的逻辑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的方法。
宗白华认为艺术意象是完整的,不可破坏,这种从总体上把握的方法更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符合美感把握的内在规律。
他徜徉于中国古典艺术优美的意境之中,显得是那样自由自在,游刃有余,如同他晚年在繁花似锦的未名湖畔悠然散步一样。
他是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开始自己的“散步”的,20世纪30年代就写了《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等美文。
如果说这几篇文章属于宗白华美学研究的试笔之作,那么《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则是他在西方与东方两种大文化背景下圆融的比较之作,表明他已从研究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并开始辐射到中国书法、建筑、园林等艺术领域。
到40年代,宗白华发表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标志着他的美学理论日趋成熟。
这种“散步”方法决定了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
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的、独特的,要以自然和艺术品为研究的中心,就需要认真地一一体验其真美所在。
宗白华“散步”式体验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独树一帜。
这种“散步式”研究方法与那些重逻辑统一的美学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使得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各种各样以逻辑为基点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建国以后,中国的美学研究形成了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统一派;后来又形成了以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以周来祥为代表的和谐美学派。
这些成熟于当代的各种美学流派虽观点各异,但都是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
他们与宗白华的以生命美学为内蕴的“散步派美学”相互争鸣。
宗白华从感性的视角去观照中国艺术精神,与他深厚的精神底蕴有关。
青年时代的宗白华醉心于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时空观、叔本华对现象世界本体的思考,构成了宗白华意境学说的理论和思维基础。
同时,宗白华把老庄思想以及禅宗学说等结合起来,从具体的艺术品出发,运用精密的思辨,拓开了中国艺术中的时空境界,阐发了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绝妙思想。
(摘编自邹士方《宗白华传略》、李剑清《被遗忘的宗白华》等)【相关链接】①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
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
(宗白华《美学散步》)②与西欧古代以来的美学相较而言,中国古代美学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够哲学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美学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着凭借某种特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而不至于隔靴挠痒,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召唤:生命的灵光。
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
(邹其昌《散步者的灵光》)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之路与其他美学家有不同之处,他最初研究的是哲学和文学艺术,在此基础上转而从事美学研究。
B.早年的成长经历和性情特点是宗白华走上诗歌创作之路的决定因素,而他的诗歌多为短诗,则是受到了唐人绝句的影响。
C.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起步,并最终发展到以东方和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为背景来比较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
D.以自然和艺术品为中心进行美学研究,需要认真地体验每一个研究对象的真美所在,这是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和独特的。
E.中国古代美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缺乏上升到哲学层面的研究,因而人们很难把握其特色,而宗白华的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美学散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集中展示了“散步美学”的研究成果,渗透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意趣。
B.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涉及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他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感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