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手巧我做的乐器小学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小学美术六上《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案

人教小学美术六上《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案

第10课我做的乐器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2、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

4、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评议。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2、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用自制的小乐器演奏儿童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制作简单小乐器。

难点:知道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关系。

三、教具学具:塑料杯3个、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3根、小鼓、排萧、饮料吸管4支、塑料堵塞8个、塑料固定架2个、剪刀。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 引入1、播放一段音乐,问:这是什么声音?是用什么奏出来的?(乐器)。

2、板书课题:5、自制小乐器(二)探索研究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乐器。

(1)、什么是乐器?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乐音,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2)、出示各种各样的乐器样图,问:你认识这些乐器吗?会弹奏吗?(钢琴、笛子、板鼓、古筝、小提琴、二胡、音叉等)(3)、老师出示几个用不同材料做鼓面的小鼓。

并演示,讲解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小鼓活动。

(1)、制作材料:牛皮纸1张,塑料布1张、气球薄膜1张,橡筋圈3根,纸杯或塑料杯3个(自备)(2)、制作方法:①、分别用提供的鼓皮材料蒙在杯口上,并用橡皮圈绷紧固定。

②、试试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3、讨论:①、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②、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弹性好的材料)4、课堂小结。

(三)、板书设计5、自制小乐器牛皮纸鼓面塑料布发出声音不同气球薄膜第10课我做的乐器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我做的乐器-人教新课标(2023秋)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我做的乐器-人教新课标(2023秋)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部分学生似乎还有点迷茫。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通过更多具体的例子和对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乐器的制作原理和创意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而不是主讲者。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讨论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们也从中收获了不少。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乐器的基本概念和制作原理。乐器是通过某种方式发声的器具,它在音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乐器的结构和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创作出有特色的乐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出一个独特的乐器。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学习到乐器制作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举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图案等元素,使乐器更具艺术性。
-跨学科整合:学生在结合音乐知识进行乐器制作时,可能难以把握音乐与美术之间的平衡。
-举例:教师可提供相关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从音乐角度考虑乐器的制作,如音阶、节奏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做的乐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或玩过哪些有趣的乐器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3.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审美情趣;
4.结合音乐学科,让学生体验自己制作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我做的乐器》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美术表现: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剪贴等手法表达创意,提高造型表现力和视觉传达能力;

第10课 我做的乐器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10课 我做的乐器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10课我做的乐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乐器的造型特点,掌握制作乐器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会运用生活中易得的材料进行乐器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乐器的历史与文化:介绍乐器的发展历程、分类及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乐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乐器造型特点:分析各种乐器的造型特点,如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等,引导学生关注乐器的外观设计。

3. 制作乐器的材料:介绍生活中易得的材料,如纸、塑料、竹子等,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的资源。

4. 制作乐器的方法:教授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粘、系等,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独特的乐器。

5. 乐器演奏与欣赏:让学生尝试演奏自己制作的乐器,感受音乐的魅力,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制作乐器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关注乐器的造型美和音色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乐器实物或图片、制作乐器的示范视频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塑料瓶、竹子、吸管等制作乐器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猜猜是哪种乐器演奏的,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内容:介绍乐器的历史、分类、造型特点及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基本知识。

3. 示范与讲解:展示制作乐器的示范视频,讲解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互相评价,选出最佳创意奖。

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10课 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10课 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民间乐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认识并学会制作简单的民间乐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制作民间乐器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尊重和保护民间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介绍我国民间乐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

2. 学习制作简单的民间乐器,如笛子、二胡、琵琶等。

3. 分析民间乐器的制作材料、工艺及演奏方法。

4. 探讨民间乐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传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民间乐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学会制作简单的民间乐器。

2. 教学难点:掌握民间乐器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民间乐器实物或图片、教材等。

2. 学具:制作民间乐器所需的材料(如竹子、木头、弦线等)、工具(如刀、锯、钻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民间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了解民间乐器。

2. 新课:讲解民间乐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让学生对民间乐器有更深入的认识。

3. 实践:分组进行民间乐器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民间乐器,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我做的乐器2. 板书内容:民间乐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制作民间乐器的方法和步骤民间乐器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传承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课内作业:根据所学内容,制作一款简单的民间乐器。

2. 课外作业:收集关于民间乐器的资料,了解其发展历程及演奏技巧。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民间乐器的种类、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学会制作简单的民间乐器,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 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 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1)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0课我做的乐器》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制作乐器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乐器的制作方法,如纸制乐器、塑料乐器、木制乐器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材料选择制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制作乐器的的基本方法,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制作手工乐器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尝试和创新。

但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对细节处理不够精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层次不齐,教师应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制作乐器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制作乐器的技巧和方法。

2.如何在制作过程中注重细节处理,使乐器更具观赏性和实用性。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制作乐器的技巧。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乐器的制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探究学习法: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4.评价激励法: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如纸张、塑料、木材、剪刀、胶水等。

3.音乐播放设备。

4.展示用的黑板、展架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关注乐器的美感和制作过程。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几种不同材质的乐器,如纸制乐器、塑料乐器、木制乐器等,让学生了解乐器的多样性。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做的乐器》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乐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对美术的热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乐器的制作方法、乐器的装饰设计以及如何利用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动手能力,对音乐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术和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2.乐器的装饰设计。

3.如何利用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制作技巧。

2.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制作任务。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意设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乐器的材料和工具。

2.教师准备音乐教材或音乐播放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乐器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乐器的外观和制作材料。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乐器是怎么制作的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示范。

示范过程中,教师讲解制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利用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帮助。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乐器。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乐器,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学生尝试用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技巧,以及装饰设计的重要性。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我做的乐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我做的乐器》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 10课《我做的乐器》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制作乐器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对音乐与美术之间联系的理解。

具体目标包括: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乐器制作方法,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制作出具有创意的乐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与音乐之间联系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乐器的基本知识:介绍乐器的基本构造、分类和功能,让学生对乐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 制作乐器的步骤与方法:讲解制作乐器的步骤,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

3.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具有创意的乐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制作乐器的基本方法,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具有创意的乐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乐器制作材料。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感受音乐的魅力。

然后展示一些常见的乐器,让学生对乐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 知识讲解:介绍乐器的基本构造、分类和功能,让学生对乐器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制作步骤讲解:讲解制作乐器的步骤,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

4.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具有创意的乐器。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乐器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6.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互相交流心得。

板书设计1. 《我做的乐器》2. 乐器的基本知识:构造、分类、功能3. 制作乐器的步骤:准备材料、设计图纸、动手制作4. 创新设计: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具有创意的乐器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乐器。

2. 写一篇关于制作乐器的过程和心得体会的文章。

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10课《我做的乐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乐器的特点,学会运用废旧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乐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掌握制作乐器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乐器的基本知识:介绍各种乐器的分类、特点及其发声原理。

2. 制作乐器的步骤:讲解制作乐器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材、设计、制作和调试。

3. 废旧材料利用:引导学生关注废旧材料,学会将其变废为宝,制作成有创意的乐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乐器的特点,学会运用废旧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乐器。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将废旧材料巧妙地运用到乐器制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乐器、制作乐器的工具和材料。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塑料瓶、竹筒等废旧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猜猜是哪种乐器,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乐器的分类、特点及其发声原理,引导学生关注废旧材料,学会将其变废为宝。

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乐器案例,让学生了解制作乐器的步骤和技巧。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乐器。

5.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互相交流心得。

6. 总结评价: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我做的乐器》2. 内容:(1)乐器的分类与特点(2)制作乐器的步骤(3)废旧材料利用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运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乐器。

2. 拍照上传至班级群,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将废旧材料巧妙地运用到乐器制作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灵手巧我做的乐器小学美术教案
2.学习在制作中发展创造性的思维并运用各种造形的技巧表现。

重点:学会立体造形并发展发散思维。

难点:运用造形的技巧表现自己的设计
教具:范例实物、图片
我做的乐器,不一定是为演奏乐曲。

主要是做出想象中的造型,学会享受创作的乐趣。

同学们,老师请你欣赏当代设计师的设计。

请你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每个小朋友的感受都是不同的,
你一定有自己新的想法吧?
制作的材料有纸、黏土、竹┄┄
分小组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你想看一看别的小朋友的设计吗?
你觉得怎样?
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可以用某一种材料来做个乐器,也可以用多种材料综合起来做。

即可做某一种已有的乐器,也可以自己设计的乐器。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