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

合集下载

“挑战杯”详细介绍

“挑战杯”详细介绍

“挑战杯”详细介绍挑战杯是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大赛的简称,是由中国科协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承办的全国性创业创新大赛,成立于1992年。

挑战杯旨在推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激发青年学子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该比赛为全国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已成为全国性高水平创新创业竞赛的重要平台之一挑战杯比赛的参赛范围涵盖了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农学等多个领域,共设有技术发明、社会调查和学术论文三个组别。

技术发明组要求参赛作品能够规模化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商业潜力;社会调查组鼓励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学术论文组鼓励学生面向学术前沿进行研究,提出有创新性和有学术价值的观点。

挑战杯比赛的参赛队伍由本校学生自愿组成,以学校为单位报名参赛。

参赛队伍由指导教师或社会专家担任指导,并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完成参赛项目的立项、研究、实践和总结报告等环节。

每年参赛的队伍数量众多,来自全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都派出自己的优秀代表队参赛。

比赛的评奖标准主要包括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规范性等几个方面。

参赛作品被评为国家级优秀项目或获得相关奖项的,可以在全国挑战杯比赛中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参加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挑战杯比赛的举办不仅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交流切磋的机会,也成为了大学生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

比赛中的一些优秀作品也会得到学术界和商界的关注,有时会吸引大量投资者的目光,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参加挑战杯比赛可以帮助大学生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同时,比赛也能够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让大学生通过与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参赛队伍互动交流,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挑战杯”比赛不仅注重学术研究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也鼓励学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比赛的过程中,各参赛队伍也会接受评委和专家的指导和点评,以完善和改进自己的项目,增加项目的可行性和商业价值。

大学生挑战杯

大学生挑战杯

大学生挑战杯【赛题背景】大学生挑战杯是由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主办的全国性科技创新大赛,旨在鼓励大学生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参与进来,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意识,为社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大学生挑战杯已经成为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之一。

【参赛经历】自从我进入大学以来,我就对大学生挑战杯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

每年的比赛我都会积极参与,以此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参与大学生挑战杯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找到一个具有科技创新性且符合社会需求的课题。

这需要我们对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同时能够将创新的想法与实践相结合。

在一次与导师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空气污染。

于是,我决定选取这一问题作为我的课题。

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和创新,一定能找到解决空气污染的方法。

【项目介绍】我的项目主要是基于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的空气污染治理方案。

通过合理布置传感器和监测点,我们能够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

收集到的数据将通过算法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空气污染的趋势和特征。

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我提出了一种针对空气污染治理的创新方案。

通过交叉分析不同区域的监测数据,我们可以找到污染源的位置和污染途径。

而后,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污染源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这就能够实现有针对性的空气污染治理,提高治理效果和成本效益。

【创新之处】我的项目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创新之处:首先,我们采用了智能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对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测和精准分析。

传统的空气监测方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采样和测试,效率低下且不能实时反馈。

而我们的方案可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测,大大提高了监测和反馈的效率。

其次,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算法处理,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不同区域的空气污染情况和污染源的分布情况。

这为针对性的空气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治理策略的盲目性。

挑战杯评分标准

挑战杯评分标准

挑战杯评分标准挑战杯是一项旨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

评分标准是评价作品质量和评定获奖名次的重要依据,本文将详细介绍挑战杯评分标准,帮助参赛者更好地了解评分要点,提高作品质量,争取更好的成绩。

一、创新性(20分)。

作品的创新性是评分的重要指标之一。

创新性包括技术创新、思想创新、应用创新等方面。

评委会将根据作品的创新点、解决方案的新颖性、对现有技术或理论的突破等方面进行评分。

作品的创新性越高,得分越高。

二、实用性(20分)。

作品的实用性是评分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实用性包括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

评委会将根据作品的实际应用前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评分。

作品的实用性越强,得分越高。

三、完整性(15分)。

作品的完整性是评分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完整性包括作品的设计思路、实施方案、实验数据、成果展示等方面。

评委会将根据作品的设计合理性、方案可行性、数据可靠性、成果可展示性等方面进行评分。

作品的完整性越好,得分越高。

四、论证性(15分)。

作品的论证性是评分的重要内容之一。

论证性包括作品的理论依据、实验论证、结论推导等方面。

评委会将根据作品的理论基础、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结论推断等方面进行评分。

作品的论证性越强,得分越高。

五、创意表达(15分)。

作品的创意表达是评分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创意表达包括作品的展示方式、交流效果、创意设计等方面。

评委会将根据作品的展示效果、交流能力、创意设计等方面进行评分。

作品的创意表达越好,得分越高。

六、工作量(15分)。

作品的工作量是评分的重要指标之一。

工作量包括作品的研究深度、实验难度、创新成果等方面。

评委会将根据作品的研究深度、实验难度、创新成果等方面进行评分。

作品的工作量越大,得分越高。

综上所述,挑战杯评分标准涵盖了作品的多个方面,参赛者在准备作品时应当全面考虑评分要点,努力提高作品的创新性、实用性、完整性、论证性、创意表达和工作量,以获得更好的成绩。

对挑战杯的认识和理解

对挑战杯的认识和理解

对挑战杯的认识和理解一、挑战杯的概述挑战杯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指导,由全国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联盟主办,旨在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勇攀科技高峰,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该比赛自1992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为中国高校最具代表性的科技竞赛之一。

二、参加挑战杯的意义1. 培养创新思维。

参加挑战杯需要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解决问题,并进行实践操作,这些过程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提升综合素质。

通过参加挑战杯,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就业竞争力。

参加挑战杯可以丰富个人简历内容,在求职时起到积极作用,并且也可以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4. 推动科技创新。

挑战杯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科技成果。

三、挑战杯的组织形式1. 分类别竞赛。

挑战杯根据参赛作品的类型分为理论研究、实践探究、工程设计和文艺作品四个类别。

2. 层层选拔。

挑战杯比赛采取层层选拔制度,分为校内初赛、省市赛区复赛和全国总决赛三个阶段。

3. 专家评审。

挑战杯比赛评审采用专家评审制度,由各领域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打分。

四、参加挑战杯需要具备哪些能力1. 独立思考能力。

参加挑战杯需要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并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2. 实践操作能力。

参加挑战杯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完成设计制作等任务。

3. 团队协作能力。

参加挑战杯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交流表达能力。

参加挑战杯需要向专家评委和其他参赛者介绍自己的作品,需要具备良好的交流表达能力。

五、挑战杯比赛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1. 选题要准确。

选题要与自己的专业相关,并且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践意义。

2. 创新点要突出。

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要突出自己的创新点,使评委对自己的作品印象深刻。

3. 实践操作要扎实。

在完成设计制作任务时,需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保证作品质量。

第十八届挑战杯评审标准

第十八届挑战杯评审标准

第十八届挑战杯评审标准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中国科协主办,旨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了公平公正地评审作品,确保选拔出优秀的作品,组委会制定了一套评审标准,以全面评判作品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工程实施水平。

一、创新性(40分)创新性是评审作品的重要指标之一。

创新性包括对已有问题的独到见解、创新方法和解决方案的独特性,以及对现有技术或理论的运用的创造性。

评审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问题定义与解决思路(15分):评审应关注作品对所涉及问题的清晰定义和解决思路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2.创新方法与技术(15分):评审应评判作品中使用的创新方法和技术的合理性和前瞻性。

3.独特性和前瞻性(10分):评审应评估作品在研究和实践中的独特性和前瞻性。

二、科学性(30分)科学性是评审作品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科学性包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评审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方法的科学性(10分):评审应评估作品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10分):评审应评估作品中所使用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理论与实践的结合(10分):评审应评估作品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

三、实用性(20分)实用性是评审作品的又一个重要指标。

实用性包括作品的实际应用前景、对社会经济的贡献,以及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审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实际应用前景(10分):评审应评估作品的实际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情况。

2.社会经济贡献(5分):评审应评估作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在贡献。

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分):评审应评估作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成效。

四、工程实施水平(10分)工程实施水平是评审作品的最后一个指标。

工程实施水平包括作品的技术可行性、成果的工程实现程度,以及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潜力。

评审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可行性(5分):评审应评估作品的技术可行性和工程实施难度。

“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格式要求完整

“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格式要求完整

“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格式要求完整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一个专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科技竞赛,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介绍“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格式要求,包括项目申报书、项目报告和展板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一、项目申报书项目申报书是项目参赛报名的第一步,是对项目概念和创新点的概括性介绍。

一般来说,项目申报书的字数要求为1200字以上。

具体格式要求如下:1.封面:项目名称、学校名称、项目参赛类别等必要信息。

2.题目:清晰明确的项目名称,应能准确反映项目的核心内容。

3.摘要:简要介绍项目的背景、目标、创新点和预期效果等。

4.项目内容:详细描述项目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等。

5.创新点:明确指出项目的创新之处,包括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应用创新等。

6.预期效果:具体说明项目预期取得的成果和应用前景等。

二、项目报告项目报告是参赛项目的详细介绍和论证,展示项目的研究过程、结果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项目报告的字数要求一般为5000字以上。

具体格式要求如下:1.封面:与项目申报书相同,包括项目名称、学校名称、项目参赛类别等必要信息。

2.摘要:对项目研究内容和成果进行简要介绍,字数要求不超过500字。

3.目录:对项目报告的各个章节进行编号和标题的标注。

4.引言:对项目的背景、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5.方法与技术路线:介绍项目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验设计等。

6.结果与分析:详细介绍项目的研究结果,包括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和图表等。

7.讨论与总结:对项目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验证创新点和预期效果。

三、展板设计展板是项目参赛展示的重要环节,直接呈现了项目的核心内容和创新点。

展板的内容要全面、简洁明了,吸引人眼球。

具体设计要求如下:1.标题:用大字体清晰地标明项目名称、学校名称和项目参赛类别等。

2.内容:展示项目的背景、创新点、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结果与分析、预期效果等。

3.图表:通过图表清晰地呈现项目的数据、实验结果和统计分析等。

大学生挑战杯

大学生挑战杯

大学生挑战杯1. 简介大学生挑战杯,全称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中国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赛事。

该比赛旨在鼓励和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自1992年举办以来,大学生挑战杯已经成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之一,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实践技能的舞台。

2. 比赛划分大学生挑战杯按照参赛作品的不同领域进行划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向:•科技创新:涉及应用科技、工程技术、物理学、化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创新项目。

•文化创意:涉及文化艺术、设计创意、传媒传播等方面的作品创作和设计项目。

•教育创新:涉及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教育实践等方面的教育创新项目。

•社会服务与创业:涉及社会问题解决、创业项目、公益事业等方面的社会服务项目。

参赛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选择相应的比赛方向。

3. 参赛流程大学生挑战杯比赛通常分为校内选拔赛和校外决赛两个阶段:校内选拔赛阶段: - 报名:参赛者需按照要求进行报名,提交参赛作品的简介和相关资料。

- 评审:由学校相关部门或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确定入围作品。

- 决赛名额选拔:根据评审结果和作品质量,确定参加校外决赛的名额。

校外决赛阶段: - 参赛准备:入围的参赛队伍需进一步完善并优化参赛作品,准备校外决赛。

- 决赛展示:参赛队伍将作品进行展示,向评审团和现场观众展示项目的创新性和价值。

- 评审和颁奖:评审团将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分情况进行排名和奖项颁发。

4. 价值与意义大学生挑战杯作为一项重要的科技创新赛事,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比赛鼓励大学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业的胆识。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参赛作品需要对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学术研究与应用结合:大学生挑战杯鼓励将学术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创新创业的活力。

大学生挑战杯

大学生挑战杯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简介
大学生挑战杯的全称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 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 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 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丼办一届。 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 迎接挑战。 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 勇亍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 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 Page 2

Page 3
竞赛影响
由亍“挑战杯”竞赛活动在较高层次上展示了我国各高校 的育人成果和推动了高校与社会间的交流,已成为学校学 生课余科技文化活动中的一项主导性活动,成为高校与社 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成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 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方式,成为培养高素质跨世纨人才的重 要途径,也是企业界接触和物色优秀科技英才、引进科技 成果、宣传企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最佳机会,从而越 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各高校的重视,也越来越在社 会上产生广泛而良好的影响,其声誉远播港澳地区甚至欧 美发达国家。
参赛作品
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 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 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 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 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 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 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 须申报集体作品。 集体作者必须全部为学生。凡有合 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 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 生或博士研究生类作品进行评审。




Page 5
Page 6

Page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届“挑战杯”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动我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浓厚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氛围,并为我院组织参加第八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做好准备,特制如下竞赛实施方案:一、基本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二、竞赛目的引导和激励我院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提高素质,促进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同时挖掘、选拔出优秀作品参加全省及全国课外科技学术作品竞赛。

三、参赛对象凡有我院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含专科生、本科生)均可参加;获得2010年度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的学生作品须参加比赛。

四、参赛作品类别及形式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制作、小发明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四大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

科技制作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小发明创造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等。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参赛作品需从实际出发,侧重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五、参赛方式1、凡在2010年9月正式注册的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含本科生、专科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团队负责人必须由2011年7月1日以前仍在校的学生担任。

2、作品申报。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 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

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3、竞赛启动仪式于2010年12月10日举行。

作品申报以系(院)为单位进行,各系(院)按有关要求组织初赛,接收、审核本系(院)的各类参赛作品,并组织系(院)评审小组对作品进行评审、选拔,推荐优秀作品参加院级复赛,推荐的优秀作品必须经过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老师(与申报作品相同或相关领域的讲师职称以上专家学者或专业技术人员)填写评审意见。

作品质量较高、数量较多的系(院)可多报作品。

各系(院)需在2011年1月5日前提交立项作品汇总表(一份)、申报书和参赛作品(一式四份),参赛作品附在申报书后,不要进行任何装祯。

所有申报资料均需上交电子文档。

4、参赛者要利用假期进行前期的资料准备、项目选择及适当调研,或利用假期的时间对项目做进一步充实、完善。

复赛阶段入围决赛的作品均要求于2011年3月初完成详细、完整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参加决赛,科技发明类尽量做出成品。

5、每项作品须确定指导教师1名,注意区分指导老师和技术持有人的身份。

指导老师需了解课外学术竞赛的有关规则,熟悉课外学术作品的各项内容,具有全面指导课外学术作品创作的能力,而技术持有人一般作为团队的一员,技术入股。

若技术持有人具有指导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创作的条件,亦可兼任指导教师。

六、评审方法1、资格审核各系(院)负责对初赛申报作品及作者进行资格和形式审查,并对申报作品进行分类。

2、各系初评与申报竞赛活动的初评和复赛由各单位组织实施。

各单位按照竞赛章程的有关规定,组织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制作、小发明创造、社会调查报告与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四类作品参赛,并对学生的参赛资格和作品申报条件进行审查确认,聘请专家进行初评工作,筛选出参加全院决赛的作品,指导学生正确填写申报书。

3、预审与终审院团委对复赛申报作品及作者进行资格和形式审查,并对申报作品进行分类、录入、归档、建库,评审委员会分成若干学科专业评审组。

成立学院竞赛活动评审委员会,按照竞赛章程规定的评判标准,通过作品资格和形式审查,筛选出通过初评5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决赛。

4、终审决赛学校评审委员会对决赛作品进行书面评审、观看实物演示及全校公开答辩,讨论确定终审决赛入围作品建议及奖励名单,由组织单位最终确定决赛奖励名单及代表我校参加全省竞赛作品名单。

其中,科技制作类、小发明创造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展。

在竞赛终审决赛阶段,同时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展览、活动。

七、名额分配各单位推荐参加全院竞赛作品的名额按照在校学生规模分配。

在校学生数1000人以上的各类作品8~10件;500~1000人的各类作品5~7件;500人以下的各类作品3~4件。

获得2010年度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的学生作品须参加比赛。

八、组织实施计划1、报名阶段(2010年12月10 日—2010年 12月17 日)2、竞赛阶段(2010年 12 月—2011年4 月)(1)2010年12月21 日—12月31日,各系初赛;(2)2011年1月 1日— 1月5 日,提交汇总表、推荐作品至院团委;(3)2011年1月6日—2011年2月18日,参赛人员完善作品;(4)2011年2月19日—2011年2月28日,各系复赛;(5)2011年3月1 日—2011年3月15日,进一步完善作品;(6)2011年3月16日—3月20日,提交决赛作品、汇总表;(7)2011年3月21日—3月31日,举行终审决赛并举办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展。

(8)2011年4月11日后,推荐优秀作品参加河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九、奖励方式评审委员会按照竞赛章程规定的设奖等级的比例评定出参赛作品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奖励获奖作品的作者和指导教师;以作品获奖数为基础,按照《“挑战杯”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规定的计分办法,以系(院)为单位累计团体总分,对总分排名前三名的单位进行表彰,“挑战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单位,设“优秀组织奖”若干,奖励参赛组织工作先进的单位。

十、作品要求参赛作品须按照要求认真填写《第五届“挑战杯”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见附件2)一式四份。

大赛其它事宜请参见《“挑战杯”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十一、几点要求1、各系(院)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各施其责,通力合作、形成合力,确保工作效果。

2、各系(院)要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环节,加大人力物力支持,确保工作效果,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难题,并对作品的真实性应严格把关,谨慎推荐。

3、各系(院)要利用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术氛围,突出竞赛的品牌效应。

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备总结、归档。

系级初赛总结(电子版和纸质版各一份,须附上初赛答辩照片)于2011年1月5日前上交院团委办公室。

附件:1、第五届“挑战杯”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考课题2、第五届“挑战杯”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初赛(复赛)分组方案3、第五届“挑战杯”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作品汇总表4、第五届“挑战杯”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申报书共青团河南城建学院委员会 2010年 11 月 30 日附件1第五届“挑战杯”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考课题一、法律系“挑战杯”征集课题1.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制度研究2.涉讼信访问题成因及疏导机制研究3.素质教育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结合4.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二、外语系课题研究5.大学生英语教学中学生网络英语学习初始条件与网络化自主学习的实证研究6.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7.弱势高校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心理及对策研究8.现阶段小学英语教育现状及对策9.运用英美电影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研究10.语篇在翻译中的具体运用11.词汇组块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三、工商系课题研究12.金炫宫绝豆韩方痘金膏营销策划方案13.本专科毕业生在我市就业问题研究14.金融危机对河南酒店业影响研究15.平煤股份二矿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16.平顶山普通高校体育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四、建管系“挑战杯”征集课题17.项目管理的先进管理模式18.项目风险管理评价方法19.房地产营销渠道的创新研究20.房地产估价方法的创新研究21.住房保障途径的创新研究五、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系征集课题22.关于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对策23.高校扩招带来的毕业生就业难问题24.乳化液泵的内卸载问题25.深孔加工方法研究26.乳化液泵的发热问题研究27.煤矸石、砖厂防尘问题研究28.平顶山旅游深度开发问题研究六、城市规划与建筑系征集课题29.平顶山市新农村规划模式探讨30.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生态问题研究31.平顶山市废弃工矿企业景观改造32.平顶山市老龄化社区规划建设33.河南区域文化战略与城市研究34.利用文化生态学原理研究河南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开封老街巷内的老门楼保护与开发35.历史文化名镇(村)中的保护与发展及文化生态策略探讨36.动漫产业创新性研究37.城市商业区步行街的改造38.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七、数理系39.平顶山市的重要矿产资源分布与储量调查40.平顶山市市区山岭风力资源分布状况调查41.平顶山市优质水资源利用状况与效益调查42.城市公路的路面质量评价的数学方法研究43.建筑装修材料经销价格变动趋势调查研究44.平顶山市市区正常使用新楼房空置率调查45.平顶山市的高校大学生家族经济状况调查46.平顶山市大学生的消费观与消费水准调查47.大中学生上网的目的与网上行为调查分析48.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经济状况相关性研究49.毕业生工作成就与学业成绩相关性的研究50.大学生的婚恋观及不健康行为危害性调查51.平顶山市可利用的优势自然山水资源调查52.平顶山市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优势条件53.平顶山市主要景点游客的流量及来源调查54.平顶山市建设中原和谐大城市可行性研究八、化工系“挑战杯”推荐课题55.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基于FePO4的快速充放电锂离子56.研制精品墨盒57.微型太阳能洗衣机的研究58.新型多羧酸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聚合物的研究59.新型手性分子钳的设计合成及分子识别性能研究60.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合成61.天然石墨复合改性研究九、环政系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62.综合性高校的生态环保方法研究63.自行车电子远程控制锁64.负载型纳米Fe/Pd-Cu材料的合成65.纳米Fe/Cu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硝酸盐污染修复中的应用66.负载型纳米Fe/Pd-Cu材料在去除硝酸盐污染的性能研究67.数字化通风网络分析技术的研究68.关于白色污染现状的调查及其新型防治措施的研究69.矿用救生舱的救生效率及其使用推广前景70.利用电极法深度处理饮水中难绛解有机物的研究71.二氧化硅分子筛负载壳聚糖去除水中的三价和五价砷十、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软件职业技术学院72.AVS编解码的应用研究73.某蔬菜基地的信息化规范与建设74.绿色空间室内装饰75.生态鱼缸控制系统76.Deep Web下中文领域本体的构建研究77.基于.NET技术的企业管理MIS系统设计与实现78.交易型中间件的在UNIX/Linux环境设计与实现79.电子政务数据平台建设研究80.企业徽标LOGO与企业文化设计与实现81.汽车车轮闪动LED设计82.车载4路录像监控和记录黑匣子83.低成本四轴飞行器设计和实现84.嵌入式ECC在SSLVPN数据完整性中的应用研究85.基于JIEE的高校在线考试系统86.基于UML建模下高校实验实训系统的设计与开发、87.电子请柬的开发88.移动LED显示系统的开发十一、交通工程系“挑战杯”课题征集题目89.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研究90.城市综合交通规划91.城市交叉口交通冲突分析92.道路交通安全审计研究93.城市道路非机动车道破坏形式及防护措施94.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破坏及维护95.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的探索研究96.基于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研究97.春运火车票价与市场规律研究98.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原则的研究99.山区公路爬坡车道设置的原则与方法研究100.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研究101.平顶山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改善方案探讨102.城市主干道交通信号协调联动控制103.城市道路接入管理104.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渠化关键技术研究105.快速路交通流分形研究十二、生物工程系推荐“挑战杯”课题106.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及酶活测定107.富营养化水体进化菌株16S rDNA分子鉴定及分子系统学关系研究108.选育适合河南种植的大球盖菌新种和新方法109.尘螨防治仪研制110.诱导人食管癌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增殖与核基质形态变化的研究111.环六亚甲基双乙酰氨诱导人食管癌细胞分化过程中核基质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112.韭菜籽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提纯113.HMBA诱导人食管癌细胞分化过程中功能核基质蛋白特异表达和相互关系的研究114.除磷菌的优化培育115.甲壳糖制取人工皮肤骨架研究及意义116.响应面法优化南瓜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117.禾本科草本植物纤维素降解优化工艺研究118.高效除氮净水菌筛选119.杏仁苷萃取与检测技术的研究120.南瓜鸡肉丸的研制121.保健型南瓜乳饮料的开发研制122.南瓜多糖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作用的研究123.大学生村官在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124.小规模食用菌生产中的液态菌种制备十三、土木系征集课题125.煤矸石粗集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研究126.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能测试127.内养护对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研究128.非开挖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线铺设中的应用研究129.湖岸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桩基成孔问题研究130.基于ANSYS的高速公路人工高切坡稳定性分析十四、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系131.易降解、无污染新型地膜研制132.秸秆利用研究133.食品残余农药快速检测产品的研制——有机磷类农药检测试十五、电气与电子工程系134.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135.恒温箱控制系统设计136.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单相电表的软件设计137.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单相电表的硬件设计138.环境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139.超声波倒车雷达的设计140.基于单片机的遥控电子密码锁的设计141.电子式智能单向电表的设计142.大容量存储卡数据采集器的设计143.大功率智能充电器的设计144.校园一卡通系统中IC卡读卡器设计145.照明灯智能遥控控制系统的设计146.16路声光显示智力竞赛抢答器147.16×16点阵LED电子显示屏的设计148.宣传条幅悬挂系统的设计附件2第五届“挑战杯”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初赛(□复赛)分组方案的系部第五届“挑战杯”河南城建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作品汇总表备注:1、作品编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制作、小发明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四大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