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淮剧在社区文化中释放正能量
用“淮剧”触动儿童心灵激活传统文化

用“淮剧”触动儿童心灵激活传统文化近年来,习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为学校推进此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园从幼儿出发,用适合的方式,从课程架构、实施路径等方面展开探索与研究。
下面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基于价值追求,激活传统文化两办和教育部发布文件中都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强多元支撑,推进戏曲进校园。
我们的家乡戏“淮剧”,是水乡建湖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地域文化的优势为淮剧艺术走进校园奠定了基础。
二、注重发展规划,创新实践路径(一)拓展教师视野,营造“浓郁”环境。
每学期我们的老师都要参加专家指导、邀请家长助教、参加社会实践、展示淮歌弹唱、分享学习故事、开放特色活动。
1.我们向淮剧专家学习气沉丹田、声音贯顶的发生方法,让注入真情实感的唱腔和身段更有韵味。
2.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邀请他们来园助教。
3.我们带着孩子走进淮剧团、社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相遇。
4.每学期教师展示一次淮歌弹唱。
5.我们利用周前会会后的时间,分享淮剧“学习故事”和淮剧“微课程”。
6.每学期我们都会对同行、家长、社会开放一次特色活动。
(二)立足儿童视角,点燃“戏曲”热情。
我们通过淮操、区角活动、传统游戏、集体教学、江淮小戏苑活动、经典故事、淮歌、特色节目,来点燃幼儿的“戏曲”热情。
1. 淮操:每天的淮操,孩子们最喜欢边唱边做,稚嫩的淮腔淮调总是充斥着整个操场。
淮剧区角活动:孩子们每天在班级的淮剧区角,做头饰、唱淮剧、搭戏台,玩的很是投入。
这是亲子制作的“淮剧故事盒”,有兴趣的老师可以扫一下二维码,听一听大(二)班吴瑄小朋友和妈妈用自己制作的淮剧故事盒讲的故事“包拯断案”。
这个来自于淮剧灵感的头饰、乐器、道具是我们老师的杰作,这个作品在教育部组织的自制教玩具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户外传统游戏:跳花竿、滚铁圈这些传统游戏,也深受孩子们喜爱。
2.这是每周五开展的一节淮剧集体教学活动。
演好焦裕禄 唱响正气歌——浅谈创作演出现代淮剧《永远的焦裕禄》

的现 代大 戏 , 又是一 部担负政治使命 的正剧 。首 次彩 排太 为重要 了。 为确保演出成功 。 彩排前我们做 了精心的准备 , 邀请多方面爱好 戏剧 的同志观摩 。在听取 意见 中抓好修 改。在有 充分把握的前提下 , 请县主 管宣传 的领 导和 备有
关单位的领导 、 专家 、 群众代表再来看彩排 , 并协调县 电视
尉影月报 图・ 博・ 群
演好焦裕禄 唱响正气 歌
— —
浅谈创作演出现代淮剧 《 永远的焦裕禄 》
2 0 1 4 年, 为配合全 县正在开展党 的先进 『 生 教育活动 . 由滨海县文化馆上演 了现代淮剧《 永远 的焦裕禄》 。 作品通
过 “ 火车站访灾 民” 、 “ 下基层搞调查” 、 “ 植树治沙 ” 、 “ 买粮
演出当晚取得 了十分可喜的成果。 我们又邀请了市委宣传
部、 市 先进性教育办公 室领导 , 市文化部 门的相关专 家来 实地指导 、 听取意见。由于前期准备充分 、 精心打磨 , 这部
通过阵地 、 资源组织群众 陛文化 活动 。 现在真正要 着手搞
一
部大戏 . 此 难度是可想而知 的 . 而上演一 部戏剧有 很多 必备条件 。开 弓没有回头箭 , 看准的事就要 坚决 完成 。 抓搭建班子挑选演 员。将一部大戏搬上舞 台, 基础
救 荒” 等典型 故事 , 演绎 了焦裕禄 同志在特 定历史环 境下
带领兰考干部群众艰苦奋斗 、改变穷苦面貌的艰辛历程 。 展现 了焦裕禄同志“ 亲 民、 求实 、 奋斗 、 无私 ” 的公仆情怀和 崇 高品质 , 树 立了一个真实感人 、 洋溢着 人性光辉党 的领
导 干部的形象 。作品搬上舞 台在 全县演 出引起了 巨大反 响. 县委专 门下发文件 , 组织全县各级 党组 织和党 员干部
谈淮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谈淮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要谈淮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首先必须认识到淮剧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传统戏曲的观众基本上是老年人群体,年轻人往往不能够找到与自己所处环境相符合的感受。
这对于戏曲这样长期以来的传统艺术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此外,淮剧在传承中也受到了很多非常规的冲击,比如西方音乐、电影、电视等。
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阅读、学习、欣赏淮剧,使淮剧继续传承下来,成为了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思考淮剧传承和创新的问题时,我们必须注意到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出出色的创新,必须让传统艺术进入现代化、时尚化、多元化的进程中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淮剧的表演方式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
舞台造型、剧本设计、服装制作、表演方式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地创新与改进。
特别是在人们的生活中重视形式的年代,人们对舞台的观感很重要,淮剧需要用新的视觉效果和形式来吸引观众,同时保持传统的唱、念、做、唱艺术体系。
其次,淮剧要更好地站在观众的角度上表演,讲述广大人民生活中的故事。
演员们需要更加贴近民间,用自己的技能讲述更多受众关心的故事。
这是艺术家要努力创造的情感和主题。
另外,推广淮剧需要有更好的传播渠道,传统媒体渠道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
因此,更多的淮剧艺术表现需要通过现代媒体、网络媒体等方式进行推广,让更多年轻人能够了解、学习、欣赏淮剧这一传统艺术。
同时,还可以建立一个淮剧的学习平台,吸引更多人来到淮剧里学习和传承,更好地将淮剧推向更大的文化市场,为它的传承创新埋下更好的基石。
这其中,要特别注意淮剧与国外与当代文化的交流,从中吸取创新的灵感和元素,并尝试在其表演中运用。
最后,淮剧文化传承和创新其实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传承中产生的问题,是创新、创造的动力;在创新中发生的问题,是传承、加强的机会。
如果淮剧能够循序渐进地推行,适当借鉴西方文化,融合当代艺术体系,采取多种形式的表演,在淮剧传承的基础上,展现更好的传统价值,拥有更多的年轻人群体,逐渐展示自己的特有优势和影响力,传承创新将推动淮剧艺术不断发展,成为历史、人民、艺术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谈淮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谈淮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淮剧,是中国山东省滨州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明清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淮剧已经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的淮剧艺术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进行创新与发展成为了淮剧艺术发展的重要议题。
淮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首先需要在传承中保持原有的特色。
淮剧是以河柳河、青城山等为著名表演地的北方地方戏曲。
淮剧有自己独特的唱腔、音乐、表演、服饰等方面的特色。
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特色,是淮剧艺术创新发展的基础。
要坚持对传统剧目的继承和发展,保持传统唱腔的特色,推动淮剧表演艺术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得到新的传播与演绎。
在传承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戏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保持艺术的纯正和传统性,为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淮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积极融入现代文化元素。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进程,淮剧艺术需要通过吸收、汲取其他戏曲艺术、音乐、舞蹈等元素,创新戏曲表演形式,推出新的题材和剧目。
借鉴其他优秀的戏曲艺术的优点,进行强化改革,提高淮剧艺术的表演水平和文化内涵。
在舞美设计、灯光效果、音响效果等方面,要融入现代科技,增强戏曲艺术的视听效果,提升观赏价值。
要加强戏曲与其他文化形式的交流,丰富淮剧的表现形式,拓宽观众群体,增强传播的有效性。
淮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作。
培养一批淮剧艺术的专业人才,是淮剧艺术创新发展的关键。
要在院校、专业培训机构加大淮剧艺术的推广与教学力度,培养年轻人的才艺,引导更多的年轻人投身淮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还要鼓励淮剧艺术家进行创新创作,推出一批富有时代气息、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新剧目。
鼓励淮剧艺术家进行自主创作,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断开拓新的戏曲艺术表现形式,提高淮剧的艺术创新水平。
淮剧艺术创新与发展,还需要加强对淮剧艺术的推广和传播。
要通过举办淮剧艺术节、庙会、展览等形式,展示淮剧艺术的魅力和特色。
淮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淮剧,又称淮海戏,是中国戏曲的一种,起源于江苏淮安,流传于江苏、安徽、上海等地。
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我校组织了以“体验淮剧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淮剧的历史、艺术特点,感受淮剧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7月15日至7月25日活动地点:江苏省淮安市淮剧艺术中心三、活动内容1. 淮剧基础知识讲座活动伊始,我们邀请了淮安市淮剧艺术中心的专家为同学们进行淮剧基础知识讲座。
专家详细介绍了淮剧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代表剧目等内容,使同学们对淮剧有了初步的了解。
2. 淮剧观摩演出在活动期间,我们组织同学们观看了淮安市淮剧艺术中心的精彩演出。
演出过程中,同学们全神贯注地欣赏着演员们的表演,感受到了淮剧的艺术魅力。
3. 淮剧体验课程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淮剧,我们安排了淮剧体验课程。
课程中,同学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淮剧的基本动作、唱腔、表演技巧等。
通过亲身体验,同学们对淮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4. 淮剧文化调研同学们分成小组,对淮安市淮剧艺术中心周边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淮剧的认知程度、喜爱程度以及传承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虽然淮剧在年轻人中的知名度不高,但仍有很多人喜爱并传承淮剧。
5. 淮剧文化宣传为了提高淮剧的知名度,同学们在活动期间开展了一系列淮剧文化宣传活动。
包括制作淮剧宣传海报、撰写淮剧文化文章、举办淮剧知识竞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淮剧,关注淮剧。
四、活动成果1. 提高了同学们对淮剧的认知度和喜爱程度,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沟通和组织能力。
3. 为淮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淮剧。
4. 通过活动,同学们对淮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基础。
谈淮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谈淮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淮剧,是中国的一种地方传统戏曲剧种,起源于安徽省的淮河流域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淮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被誉为淮河流域的“地方戏曲明珠”,并在各地演出、传承。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淮剧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淮剧的传承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
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淮剧的传承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许多年轻人对淮剧并不了解,传统的淮剧表演团体和老艺人逐渐减少,导致传统技艺和剧目得不到传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推动淮剧的传承工作。
要在学校加大对淮剧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爱淮剧。
可以举办各类淮剧表演比赛和交流活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可以通过采取政策扶持、培训传承人才等方式,加大对淮剧传承的支持和力度。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够更好地传承淮剧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淮剧也需要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和观众的需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淮剧表演形式难以吸引现代观众的喜爱。
淮剧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提升其艺术魅力和观赏性。
可以通过改编经典剧目、创作新的剧本和角色,使淮剧更加接地气、贴近生活。
可以借助现代舞台、灯光、音效等技术手段,提高淮剧的舞美效果,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和观赏体验。
可以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和话题,创作具有特色和时代感的淮剧作品,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和欣赏。
在传承和创新的双重挑战下,淮剧的艺术表现力和生命力仍然十分强大。
历经沧桑,淮剧仍然在不断探索前行,努力寻找一条符合时代发展的道路。
传承淮剧,既要坚守传统底蕴,又要不断进行创新变革,才能使淮剧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赢得更广泛的认可和欢迎。
在淮剧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需要政府、社会和艺术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淮剧的扶持力度,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等方式,支持淮剧传承和发展。
娘怨扣人心弦 母爱感天恸地——评现代淮剧《娘怨》所传递的艺术力量

鲜明,打斗也十分精彩。
在人物的刻画上,剧中的演员们着重从表演的细节上表现人物性格,如朱丽叶的天真可爱,迈丘西奥的公子哥气,提博尔特的好斗,或以动作或以情态,都得到了较好的展现。
表演中,演员们采用了真刀实枪来表现打斗的场景,不由让人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只有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才能在舞台较好地呈现这一效果。
这也显示了演员们的敬业和认真。
哈特伯瑞克剧团的青年演员们充满活力,青春昂扬,这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演出正是他们献给青春的赞礼,献给爱情的赞礼,也是献给观众们的赞礼。
本场演出独具一格地设置了故事讲解人这个角色。
她作为整场演出的第三方叙事者,向观众介绍故事的背景和场景的由来,客观上起到了串联起整场演出的效果。
故事讲解人的设置使得孩子们能快速便捷地掌握剧情,遗憾的是这位讲解人并不是很专业,以至于讲解的内容游离了剧情,讲解的着重点在于孩子们身上,而忽视了绝大多数的成年观众。
另外,全英文的演出与字幕的配合不够密切,以至于削弱了剧场的现场效果。
当然,这与演员们异国演出,不熟悉当地人物与剧场是有关系的。
但这也并不妨碍观众们欣赏此剧,因为这部剧与其说是面对成人,毋宁说是面向孩子们设计的儿童剧。
演出过程中,还专门设置了一些与台下孩子们互动的场景,虽然略显累赘,但是对于初识戏剧的孩子们应该是一次有趣的戏剧体验。
在这场演出中,为了方便未成年人观看,它在一定程度上将原作之中复杂的故事情节简化,将人物的复杂性格提纯,以方便孩子们理解、观看。
虽然这对于整场戏的艺术效果是有所影响的,但是也无可厚非。
毕竟,由于时代久远和文化上的差异,如果将原版的莎剧呈现给孩子们,他们也很难理解和接受。
哈特伯瑞克剧团的改编可以视为为了扩大受众面,普及莎翁剧作的尝试。
不管怎样,如果你想要寻找一部适合于全家人一同观赏的剧目,想让孩子们领略一下莎翁著作的风情,英国哈特伯瑞克剧团的这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可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他们观看之后还有兴趣,那么剧本,无疑是下一步更好的选项。
呼唤人间真爱期盼家庭和谐——淮剧《打碗记》中几个道具的运用

舞台实践剧影月报淮剧《打碗记》是我所在的江苏省淮剧团的当家戏,可说是历经时间的沉淀,越来越体现其艺术的深厚魅力。
这是一部呼唤人间真爱,期盼家庭和谐,鞭策不孝忤逆行为,讴歌新时代风范,倡导社会正能量的优秀剧作。
作品由盐城市资深剧作家姜帮彦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创作,江苏省淮剧团首演至今,已逾2000余场,可说是常演不衰,历久弥新。
该作品在获得国家文化部优秀戏剧大奖后,由全国30多家剧团进行移植排练,在社会上产生强烈的反响。
2018年我团将该剧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展中的重要剧目,再一次搬上舞台,观众依然反响热烈,在赴全市,100多个乡镇、社区演出中成为最爱观众喜爱的戏剧,仅去年我团就演出达60多场。
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的戏剧剧情、一波三折的故事载体、入木三分的人性话题,都再次彰显了这部优秀戏剧的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涵。
作为多年饰演老旦一角的我,有幸在这部戏中扮演了陈奶奶,每一次的演出和艺术磨合,都让我对人物塑造有了深化思考,有所启迪,现结合舞台实践,就陈奶奶一角饰演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
数着火柴过日子《打碗记》的剧情如下:年迈的老妈妈陈奶奶,晚年因长期患病,自己无法独立生活,只能在两个儿子——大年、小寒家轮流过日子。
在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期,老人一般都是从旧社会过来之人,由下代人赡养年老人,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规矩。
在中国式的家庭中,如果只有一个孩子,那么对上一辈赡养往往不存在问题,然而在多子女的家庭中,这可不是一般的小问题。
像剧中陈奶奶在失去劳动力后,让儿子赡养本是天经地义的事。
但陈奶奶是二个儿子的母亲,那么她的抚养就不是那么简单的让长房儿子抚养,或者是小儿子来抚养的问题,必须得处理十分公平,这就体现在轮流做庄,在哪家过的时候要精确到用数字来表达,多一天不行,少一天不让,来不得半点马虎。
为演活陈奶奶的人物心理和性格,我根据剧情提示,设计了一盒火柴盒,用一根一根数火柴来数着日子,这个道具既形象又深刻,它能一下子刻画出兄弟俩人的个性,反映出陈奶奶艰难度日的复杂心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下河调 ” 等; 二是在伴奏上 由比较单一的“ 打竹板” 、 “ 拉 二
胡” 发展到了以二胡 、 笛子 、 三弦 、 扬琴 、 唢呐为主要 伴奏乐 器和以扁鼓 、 苏锣 、 铙钹 、 堂锣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 的一 整 套伴 奏 ; 三是 由民间小戏 、 靠把戏不断发展到 “ 九 莲” 、 “ 十 三英” 、 “ 七十二记” 等大型剧 目。 因此 , 这一时期 , 淮剧不仅
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 诸如社 区文化建设的特色问题和
普及面问题 , 以及主体缺位 问题和经费问题 。 笔者以为, 盐 城是淮剧 之乡 , 淮剧有 广泛的群众基础 , 应当把淮剧作 为 社 区文化 活动的主要 内容 , 使其释 放着正能量 . 形威盐 城 特色的社区文化。 淮剧 , 又名江淮戏。 苏北盐城地区是淮剧的发源地。 淮 剧 的剧 目最初 多为民间生活小戏 ,其主 要唱调是 “ 门叹 调” 、 “ 香火调” 和部分 民歌小曲基础上发展 而成的老淮词 。 1 9 3 0年前后 , 淮剧有 了较大的发展 , 一是在唱腔上 , 由“ 老 淮调 ” 、 “ 靠把调”发展到了 “ 拉调” 、 “ 自由调 ” 、 “ 淮 悲调 ” 、
一
.
进一步落实社 区文化建设 的责任主体 就 目前 情
况 而言 , 街道办事处及其居 民委员会是社区文化建设的责 任主体 。 但是 , 街道办是处 、 居委会对于组织社 区群众文化 活动只是看脸色 、 凭兴趣 、 随大流。街 道办事处 、 居委会的 主要领导重视 的尚能开展一些活动 , 不重视 的 , 基本上是
搁置一旁。 有 的办事处 、 居委会干部个人有兴趣 . 尚能带头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 没兴趣的 , 基本上是不闻不 问。 还有的 因为 经 费 问题 、 人 员 组 织 问题 比较 难 以 落 实 , 群众文化活 动基本没有 动静 。许多社区死气沉沉 , 隐合在社 区居 民之 间的矛盾也 比较多 。要切实把社 区群众文化活动搞起来 . 搞得有声有色 , 要利用淮剧 的基础 , 唱响淮剧 , 形成特 色 . 这就要市 、 县领导部 门高度重视 , 要 坚决 摒弃社区文化建 设与经济建设无 关紧要 的认识 , 把街 道办事处 、 居委会真 正作为责任主体 , 把社 区群众文化建设作为…项经常 I 生丁 作列入 目标责任考核 , 同时要在经费 预算上 , 把社区群众 文化建设 的必要经费落在实处 。 同时要把住宅小区的物业 管理公 司也作为群众文化活 动的责任主体 。 要运用现代化 城市管理 的政策杠杆 , 来明确住宅小区的物管公 司承担相 应责任 。 现在[ 向 社区范围比较大 , 辖区内能有五 、 六个上千 户的住宅小 区, 光靠居委会来组织群众 文化活动或是群众
应当包括物质 、 精神 、 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容 。物 质方面 , 主 要是指文化活动场所 、 设施 ; 精神 方面是指社 区威 员的人
生观 、 价值观 、 审美情趣 以及社 区居 民对社 区的认 同感和
折子戏耳熟能详 , 张 口就来。 许多淮剧票友 、 戏迷在群众中
发挥 了较好的传帮带作用 。 其二盐阜地区的淮剧艺术团体 在 政府 的支持下 ,发挥了较好 的弘扬传统文化艺术 的作 用, 吸引了大批基层群众参与到淮剧的宣传 中来 。 其三 , 现 代 传播手段推动 了淮剧 的普 及 , 卡拉 OK、 光碟等现代 工 具在传播流行歌 曲、 流行音乐 的同时也在 自觉或不 自觉地 传播淮 剧艺术 , 使盐城 的青 年一 代逐步熟悉淮 剧 . 传 唱淮
剧 影 月 报 图・ 博・ 群
让淮剧在社 区文化 中释放正能量
社 区是按照一定的区域组威的社 会生活共 同体 。 社 区
是城市的“ 细胞 ” , 是群众生活的 “ 万花筒 ” , 也是社 情 民意 的“ 富矿” 。 社 区文化是在一定的社 区组织中形成的群体意 识、 价值观念 、 行为模式 、 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 的总和 。它 民的喜 爱。 有 的还得到了全 国的大奖。还有不少淮剧折子 戏, 在群众中长期传唱 , 经久不衰。 追溯历史的渊源 以及考察现时的状况 , 盐阜地区对于 淮 剧有其广泛的群众基础 。其一 , 盐阜地 区是淮剧的发源 地, 具有传 唱淮剧 的传 统 , 许多 基层群众对于经典剧 目及
容 。同时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强社 区的向心力和凝 聚 力, 有助于树立城 市品牌 形象 , 形成各 具特色 的城 市群 众 文化 亮点 , 因此 , 现阶段各级城市都把社 区文化建设放 在 了较为突出的位置 然而, 就 目前盐城市 的社 区文化建设状 况而言 , 仍然
那么 , 在社 区文化建设 中 , 应当如何弘扬淮剧艺术 , 使 其释放正能量 , 不断活跃基层群众的社 区文化生活呢?
在苏北盐阜地 区以及淮安 、 兴化等地产生了较 大的社会影
响, 同时, 他也 走 向上 海 以 及 苏 中地 区 , 影响深远。
淮剧的现代戏始于抗 日战争 。 在 苏北抗 日根据地成立
的盐阜文工团等文艺演团体 , 创作和演 出了反 映人民革
自发组织是不能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 。现在 , 有 的住宅小
剧。
归属感 ; 而制度方面则是指为保 障社 区文化活动的正常开 展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规章制度。这三个 方面的内容 . 更突出的是精神方面。 也是社 区文化的 目的所在 。 社区文
化建 设有助于满足居 民的精神需求 , 提升精神 境界 。 在 构
建和谐社 会的当 口,社区文化建设 是一项非常重 要的 内
区的开发商有这方面的意识建起了一些文化活动场 所 . 但 是其活 动仍然是 自发的。 把住宅小 区物管公司作为责任主 体, 具 有地域优势和组织协助优势 , 便于群众 文化活动的 开展 , 也便于提升群众文化活 动的水平 二. 建立一批社区或住宅小 区的淮剧业余演艺 团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