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的创业之路
(创业励志)刘永好:我创业生涯中的5个故事

我创业生涯中的5个故事创业励志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有3方面的变化利好民营企业投资,分别为:反腐、对央企适度地控制、地方政府投资平台受到一定限制。
刘永好以5个故事串联起了他的创业生涯,讲述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和现在新政策下的机遇。
每一个故事里,他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境遇,非常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第一个故事:傻子瓜子与胎死腹中的刘氏音箱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下重建改革的逻辑,谈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和我们面临的新机会。
首先,我想说重建改革的逻辑,那么逻辑是什么呢?我可以从几个小故事来讲。
当年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一次中央政治局讨论开会,讨论年广久的傻子瓜子,那个时候他赚了100多万。
而小平同志讲先看看吧,不碍大局的。
这才有了我们民营经济的机会。
就这个看一看才有了以后的试一试,才有了以后有益的补充,才有了以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定位,才有了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的重要的基础地位。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要进一步市场化,而市场化是与民营经济连接在一块儿的,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市场化可能只能是空中楼阁,市场化和民营经济是正相关的。
其实在和傻子瓜子差不多的时间,我们新希望的几个兄弟想做一点事情,我们是无线电的发烧友,那个时候我们喜欢装收音机,我装了几台,大家都特别地满意,花钱也不多。
后来我想为什么不把它做一个产品呢?我们就把生产队的库房腾出来,自己就开始干了,我们把音响设计出来样机也装出来了,声音挺大也挺好,他们很高兴。
但后面公社的书记没有支持我们。
我的第一次创业想法就结束了。
假设那个时候我们公社的书记支持我们,就有两种可能了,第一,中央开会讨论的就不是傻子瓜子了,而是刘氏音响了。
或者,可能现在和tcl、海尔并列的,就有刘氏电器了,我们丢掉了一个机会。
第二个故事:利用政策养鹌鹑养了全世界第一改革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正相关的。
后来有了农村专业户,我们就下乡创业了。
刘永好:农业大王的创业经

刘永好:农业大王的创业经作者:高乃明来源:《职业(上半月刊)》 2014年第1期20岁之前,他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子,没有一件新衣服,为了让孩子过年的时候能够吃上一点肉,他和三个哥哥一起被逼上了创业之路。
养鹌鹑,他们做成了世界第一;改行做饲料,又成为中国饲料大王;近日,他又成功成为胡润投资富豪榜上首屈一指的投资大王。
但是,不管生意做得多么大,他始终一心一意坚守自己的主业。
白手起家成为鹌鹑大王刘永好的创业实践始于中国改革开放全面起步的1982年。
当时他与自己的三位兄长一道,辞去其在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公职,到四川成都新津县农村创业。
此前,兄弟四人曾想凭借自己的专长开个生产音响的电子工厂,却因为公社书记一句“集体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不准走资本主义道路”而被迫放弃。
第一个创业想法泡汤后,刘永好和兄弟们想到了投身养殖业。
养殖业不需要很多投资,技术含量低,他们很快在自家阳台上养起了鹌鹑。
每天下班回家,刘永好和二哥刘永行就骑着自行车沿街叫卖鹌鹑蛋,渐渐地积累起一些原始资本。
一段时间后,兄弟们商量去村里办一个良种场。
由于银行不给贷款,兄弟四人只能卖了手表、自行车等家中值钱的物件,才凑齐了1000元的启动资金,建起了良种场。
良种场的主营业务是孵小鸡、养鹌鹑和培育蔬菜种。
没有孵化箱,他们到货摊上收购废钢材,然后到工厂租用工具自己来做。
筚路蓝缕换来黄金满钵,到1986年,育新良种场已经年产鹌鹑15万只,鹌鹑蛋不仅贩卖到国内各个城市,而且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
刘永好在这个过程当中实实在在地显露了他的销售才能。
在他的带动下,当时整个县城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养鹌鹑,最高峰的时候全县养了1000万只鹌鹑,刘氏兄弟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鹌鹑大王,他们也开始用“希望”这个充满美好前景的词来重新命名自己的养殖场。
避免竞争成就饲料大王由于把自己养殖鹌鹑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新津县的养殖专业户,1987年县城的养殖专业户小兵团作战,在孵化率、产蛋率和饲料转换率三项指标上都比刘氏兄弟高出2%到3%。
刘永好:”赤脚首富”的苦乐人生

!"#$%&' ! !"#$%&'()*NMMM !"#$%& ! !"#$%&1955年“六一儿童节”时,刘永好(前排右一)全家福。
1951年刘永好出生于四川新津,家里排行老四,有三个哥哥,一个妹妹。
刘永好几个兄弟的名字是刘永 的苦乐人生L iu Y o “赤脚 富”1969年,下乡插队时和二哥永行在新津南河边上。
1969年,18岁的刘永好插队到成都市郊的新津县顺江乡的古家村,在那个穷乡僻壤,他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不过是为集体挣的。
他们花了90元钱买了一台爆米花机,到各个村落去卖爆米花,没想到三个月下来挣了将近1000块。
创业初期,刘永好捧着刚孵化出来的小鸡,欢喜不已。
1980年春节,二哥刘永行为了让儿子过年有肉吃,在马路边摆了一个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没想到短短几天时间,赚了300块钱,相当于他10个月的工资!这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兄弟们的心里炸开了花,下海、创业的心思蠢蠢欲动。
创业之初,他们虽然没开成电子厂,但“饲料大王”的新“希望” 1987年,他们将“育新良种场”更名为“希望饲料厂”,放弃了几近饱和的. All Rights Reserved.. All Rights Reserved.2003年,刘永好在德国C E O论坛上发言。
刘永好经常说:“顺潮流而动,略有超前快半步”,“别人没有‘下海’,我们‘下海’了;别人没有投资农业时,我们投资了;别人没有兼并收购时,我们已经兼并收购了多家企业;别人还没有在金融领域投资时,我们已经成为了民生银行大股东之一。
”在新希望的发展过程中,刘永好从孵鸡、养鹌鹑、饲料业,到畜牧养殖业、再到肉奶深加工业,从房地产业到金融2007年,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畅谈企业的社会责任。
2007年,在美国出席微软峰会期间,和比尔·盖茨合影,身后是盖茨美丽的家。
2008年10月,在古巴哈瓦那考察期间,与友人合影2009年9月,在日本北海道游玩。
刘永好的30年创业史

刘永好的30年创业史作者: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年第04期“現实社会中有很多例子,从独木舟上翻下去,下去了就是下去了,再翻过来非常地难。
”“我们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企业家,不多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刘永好开始出席一些论坛活动,到90年代,他留意到身边参会的人悄然发生了些变化。
到現在,变化越来越大了,“原来跟我们一起开会的朋友越来越少了。
”他说:“有的不干了,有的去世了,有的倒闭了,有的被抓了。
”1951年出生的刘永好今年60岁,正是耳顺之年。
从1982年开始创业,时间已经过去了30年。
白手起家的传奇让位于中国首富的光环。
在2010年的胡润川渝富豪榜上,刘永好以250亿元的身家位列第一。
把希望做大在做希望牌饲料之前,刘永好在孵鹌鹑蛋;在卖鹌鹑蛋之前,他是人民教师。
下班之余,刘永好和另外三个兄弟在自家阳台上养起鹌鹑,并售卖鹌鹑蛋。
当时的他们没有想到四年后将会成为足以笑傲世界市场的鹌鹑大王。
到1986年专做猪饲料之前,他们在成都青石桥开了一个鹌鹑蛋批发门市部,后来又在东风农贸市场开了一家更大的店。
在青石桥的时候,刘永好的母亲坐镇店中,他们兄弟四人就出去跑销售。
到后来母亲去世的时候,刘永好他们才知道兄弟们富了以后给母亲的钱全被老人捐给了青石桥的乡亲。
东风农贸市场的店是他们崭露头角的开始。
那时候,店里每天的存货都有鹌鹑蛋数十万枚。
刘永好出生地所在的四川新津县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在养鹌鹑。
他们自己的养殖场年产鹌鹑15万只,而整个县最高峰时养殖鹌鹑达到1000万只。
当鹌鹑养殖的瓶颈到来的时候,刘家四兄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个行业,转身投向了后来让他们功成名就的饲料行业。
《希望》本是养殖场的名字,转做饲料之后,他们又再次以此命名了自己投资研发的猪饲料。
1987年,研发建厂一共投资了800万元。
他们将养殖场的10万只鹌鹑全部宰杀,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两年之后,希望牌饲料推向市场。
三个月之后,销量追上当时国内饲料霸主——正大。
刘永好简历刘永好简历刘永好家族艰难创业史

刘永好简历-刘永好简历:刘永好家族艰难创业史1986年,刘氏四兄弟决定用一个充满美好前景的词来重新命名自己的养殖场——“希望”。
壮士断腕成就中国饲料大王价格战血拼正大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一向聪明过人的刘氏兄弟也有犯“糊涂”的时候,他们把自己养殖鹌鹑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新津县的养殖专业户。
1987年,新津县的养殖专业户小兵团作战,使用刘氏兄弟的饲料和农具,在孵化率、产蛋率和饲料转换率三项指标上都比刘氏兄弟高出2%到3%。
在家禽养殖和家禽饲料方面,刘氏兄弟不愿意和身边的农民兄弟短兵相接,以免造成两败俱伤。
这时候,他们想到了将产品升级,转战猪饲料市场。
当时,有一家名为“正大”的外资饲料公司(就是著名的“正大综艺”节目的赞助方),已经占据了中国猪饲料市场的半壁江山。
“正大”在成都投资一亿元建了一家饲料厂,虽然价格奇贵,但因为对猪的增肥效果奇好,所以,农民购买“正大”饲料还需要排长队。
有些农民问刘氏兄弟:“你们为什么不生产和正大一样的猪饲料呢?”正中下怀!1987年,希望饲料公司在古家村买了10亩地,投资了400万元,建立了希望科学技术研究所和饲料厂,又投入40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找了国内外一批专家进行研制开发,同时将10万只鹌鹑全部宰杀。
2年之后的1989年,“希望牌”1号乳猪全价颗粒饲料推出市场,擅长销售和市场推广的刘永好开始将自己的销售和广告才能“玩”大。
谁能想到,被称为城市“牛皮癣”的“小广告”,开山鼻祖竟然是中国首富刘永好。
从卖鹌鹑蛋开始,刘永好就积累了一整套散发张贴小广告的经验。
“希望”牌饲料一面世,刘永好马上带着自己的小广告下了乡。
“我租了一台刻印机,请一个写字好的朋友写好广告语。
创意是我做的,稿子是我写的,刻是我找人刻的,贴是我自己贴的,每家每户猪圈都贴上了我们的广告。
后来我们又做墙头广告。
我们喊的口号,最开始是‘养猪希望富,希望来帮助’,后来是‘吃一斤长一斤,希望牌奶猪饲料就是精’。
刘永好的传奇创业故事

刘永好的传奇创业故事创业之路20岁之前,他没有穿过一双像样的鞋子,没有一件新衣服。
为了让孩子过年的时候能够吃上一点肉,他和三个哥哥一起被逼上了创业之路。
养鹌鹑,他们做成了世界第一。
改行做饲料,又成为中国饲料大王。
不管生意做得如何大,他始终小心翼翼地坚守自己的主业。
这位被称作“内地首富”的人有两个特点:学习和专注比常人更加坚持学习和更加坚持专注他喜欢吃麻婆豆腐和回锅肉。
只要待在成都,中午便会乖乖地回家吃妻子做的饭。
平日里,他最主要的工作餐是盒饭。
除此之外,他还习惯和各部门基层员工在集团餐厅共进午餐。
他吃饭速度很快,饭盒中不会剩下一粒米。
他不喜欢穿西服,身上的T恤衫和休闲裤加起来不过几十块钱。
他原来的座驾是一辆桑塔纳,最后下属实在看不过去,逼令他换了辆奔驰。
每次坐飞机出行,他也只坐经济舱,当然机票最好是打折的。
他的发型十几年来没变过,是那种花几块钱就可以理的自然式。
十多年来,他一直去同一家理发馆理发。
他把自己比作不会喝酒、不会抽烟、不会跳舞、不会打麻将、不会对明星和名牌感兴趣的“二百五”。
他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生活的主色调就是学习。
无论和谁交谈,他都会拿出随身携带的本子,碰到有用的便往上记。
他没有架子,从来不骂人,脸上永远带着温和的微笑,说话的时候他非常注意措辞,从不会让人听了感到不舒服。
基层员工见了他不会感到有压力。
作为一代巨富,刘永好除了名气之外,普通得实在不能再普通了。
同样不普通的还有他的学习能力和专注精神。
【白手起家成为鹌鹑大王】“22年前,你们4兄弟凑了1000块钱开始创业,如果用做投资,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0万元。
假如现在你的财富突然间一夜蒸发,你认为你还能东山再起,再度成为中国首富吗?”面对《人力资本》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刘永好轻轻抿了抿嘴,沉吟片刻,然后挺直身子,直视着我们,一字一句地说:“其实,这20多年的磨练对于我来说,拥有了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能力!假如我这个企业什么都没有了,我的所有财富都消失了,但是我的自信还在,我的见识还在,我的这种经历和能力还在,我可以重头再来。
刘永好:农业大王的创业经

量 去 村 里办 一 个 良种 场 。由于银 行 不 给贷 款 ,
兄 弟 四人只 能卖 了手 表 、白行车等 家 中值钱 的
物件 , 才 凑齐 了 1 0 0 0 元 的启动 资金 , 建起了良
种场。
1 9 9 5 年5 月1 5日, 刘 氏四兄 弟 明晰产 权 并 进 行资产 重组 , 刘永 好组建 了新 希望集 团并任
永 好 与 新希 望 的成 功 究 竟 有 哪些 秘 诀 呢 ?在
刘 永好 身 上 ,有几 项 特质 , ~ 是 爱学 习 , 二是 能 吃苦 , 三 是非 常 专 注 。 刘 永 好表 示 , 在 他 看 来, 成 为 一个 成功 的 民营企 业 家 , 最 需要 的就
推出, 擅长 销售 和市 场推广 的 刘永好 开始 将 自 己的 销售和 广 告才 能继续 发扬 光大 , 他租 了一
如今 , 与 刘永好 同在上 世纪 8 0 年代创 业 的 民营 企业 家 , 现在 仍然 活跃 的已经不 多 了 。 刘
出2 %到 3 %。为 了不 和 身边 的农 民恶性 竞 争 ,
他们 想到 了将 产 品革新 , 转 战猪饲 料市 场 。 两 年 后 ,“ 希望牌” 1 号 乳 猪全 价 颗 粒饲 料
2 0 1 3 年1 0 月, 胡 润 研 究 院 发 布 了 只 计 算
有三分 之一 的农 户养 鹌鹑 , 最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峰的 时候全 县
养了1 0 0 0 万只鹌鹑 , 刘 氏兄 弟 成 为 当之 无 愧 的世 界 鹌 鹑 大王 , 他们也开始用 “ 希望” 这 个 充 满美 好前景 的词来 重新命 名 自己的养 殖场 。
职场纪事 1
‘
上 养 起 了鹌鹑 。 每 天下 班 回家 , 刘永 好 和二 哥 刘 永行 就骑 着 自行车沿 街 叫卖鹌 鹑蛋 , 渐渐 地 积 累起 一 些原 始 资本 。一段 时 间后 , 兄 弟们 商
大陆首富刘永行刘永好的经营之道

大陆首富刘永行刘永好的经营之道1:顺应潮流千元创业在很多人的眼中,中国的民营企业“只会生不会长,只会老不会大”,20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领风骚三五年,淘汰率极高。
“浪里淘沙”,刘永行、刘永好及其兄弟们却成了闪闪发光的金子。
回顾20年前的创业经历,四兄弟中的老三刘永好说:“我们提出了一句话作为企业发展的理念——‘顺潮流事半功倍’。
什么叫‘顺潮流’呢?就是我们始终把产业定位在社会需求、政府倡导的领域。
这样去做就会事半功倍,少冒风险。
我们是四川成都郊县的普通市民,没有任何政府背景、经济背景。
靠什么?靠党的好政策,靠我们自己的努力,靠艰苦创业。
”20世纪80年代初,刘氏四兄弟中的老大刘永言在成都906计算机所工作,老二刘永行从事电子设备的设计维修工作,老三刘永美在县农业局当干部,最小的刘永好还是四川新津县一所中等专科学校的教师。
他们四兄弟常常一起谈论天下大事,因为在农村插过队,他们对农村发展的格局比较敏感,当时《光明日报》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引起了他们的思考,他们意识到——机会来了:农村正在改革,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人,应该投身到这场改革中去,千年不遇的好时机,趁着年轻,趁着我们还有一股子劲,有不算笨的脑子,大干一场吧!可不能错过这个好机会啊!心有灵犀一点通,四兄弟想到一起了。
1980年,刘氏兄弟就曾经计划下海创业,结果没有被批准,1982年,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了专业户。
于是他们毅然放弃了正式的工作,要求到农村去创业。
在刘永好当过4年零9个月知青的古家村,村民们接纳了他们。
当时的县委书记鼓励他们说:“好,欢迎你们,但是有一个条件———每年带动10个农户致富,科技兴农嘛!”卖掉手表、卖掉自行车,四兄弟所能凑到的所有的钱也只有1000元。
他们就拿这1000元开始了创业。
他们选择的是养鹌鹑。
鹌鹑,他们过去只听说过,如今却要弄来养了。
听说这小鸡儿似的东西营养价值很高,售价也很高,大批量地养大了,能卖出很好的价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永好的创业之路
刘永好,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荣获中国十佳民营企业家、中国改革风云人物等称号。
刘永好一直生活在漩涡中,他可能是中国最有名的富人之一,尤其在去年《福布斯》排行榜上刘氏兄弟名列内地富豪第一名之后,围绕他的新闻永远戴着中国首富的帽子,他白手起家的传奇已经逊色于首富的光环,现在人们谈得较少的是刘永好的过去——在一个传统行业饲料业中如何缓慢而持续地积累壮大,谈得更多的是他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大手笔:金融业、房地产业、食品业、旅游业——尤其是最近在旅游业的投资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物简介:
刘永好先生,生于1951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人,毕业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四川首富。
现任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公司董事长、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工商联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等。
刘永好先后荣获中国十佳民营企业家、中国改革风云人物、中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以及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2000年亚洲之星”、2004亚太最具创造力华商领袖、2006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三农人物。
2007年刘永好先生被美国著名的安永会计事务所评为“安永企业家奖”、荣获2007年中国管理100“持续创价值”奖、2007年度“光彩人物榜”。
2008年获称“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经济30人”。
创业经历:
1、白手起家成为鹌鹑大王
1980年春节,刘永好二哥刘永行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马路边摆了一个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
短短几天时间,他竟然赚了300块钱,相当于10个月的工资!从而使他们四兄弟产生了开电子厂卖音响的念头,厂办好了,音响也产了,但是因为被人认为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私人企业,而没有人跟他们合作,让让刘氏兄弟们的美梦胎死腹中。
音响虽然没有做成,但是,创业的强烈愿望却被点燃了。
当“万元户”成了刘永好的新理想,那是1982年。
做什么呢?搞音响投资大,何况还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而搞养殖业不需要很多投资,技术含量低,自己也熟悉,那就从养殖业开始做起。
于是,在左邻右舍鄙夷不屑的议论声当中,刘永好和兄弟们在自家的阳台上养起了鹌鹑,而且越做越大,生意很好。
天有不测风云,转过年来,一场“灭顶之灾”骤然而至。
1984年4月的一天,资阳县的一个专业户找到他们,一下子就下了10万只小鸡的订单,这可是笔大买卖!被冲昏了头的刘氏兄弟马上借了一笔数额不少的钱,购买了10万只种蛋。
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2万只小鸡孵出来交给这个专业户之后不久,他们便听说这个专业户跑了。
他们去追款,发现交给这个专业户的2万只小鸡,一半在运输途中闷死了,一半在家里被大火烧死了,对方已经是倾家荡产。
无奈之下,他们四兄弟只能将8万只小鸡带到农贸市场卖。
因为他们的一直坚持,二十天时间左右,
居然全卖出了。
从此之后,生意越做越大,1986年,刘氏四兄弟决定用一个充满美好前景的词来重新命名自己的养殖场——“希望”,也成为了鹌鹑大王。
2、转型做饲料
刘氏兄弟不愿意和身边的农民兄弟短兵相接,以免造成两败俱伤。
这时候,他们想到了将产品升级,转战猪饲料市场。
1987年,希望饲料公司在古家村买了10亩地,投资了400万元,建立了希望科学技术研究所和饲料厂,又投入400万元作为科研经费,找了国内外一批专家进行研制开发,同时将10万只鹌鹑全部宰杀。
2年之后的1989年,“希望牌”1号乳猪全价颗粒饲料推出市场,擅长销售和市场推广的刘永好开始将自己的销售和广告才能“玩”大。
最终确立了“希望”牌饲料在中国猪饲料市场的霸主地位。
1992年,中国第一个经国家工商局批准的私营企业集团——希望集团,在希望饲料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
但谁又能想到,被称为城市“牛皮癣”的“小广告”,开山鼻祖竟然是中国首富刘永好。
从卖鹌鹑蛋开始,刘永好就积累了一整套散发张贴小广告的经验。
“希望”牌饲料一面世,刘永好马上带着自己的小广告下了乡。
就这样,刘氏四兄弟创业成功,成立了属于自己的企业——希望集团。
业绩(辉煌战绩)
1、辉煌战绩
要看刘永好的辉煌战绩,当然是1989年与“正大”的打仗。
“正大”的外资饲料公司(就是著名的“正大综艺”节目的赞助方),已经占据了中国猪饲料市场的半壁江山。
但他们的公司成立后,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希望”牌饲料的销量就追上了“正大”,“希望”饲料的质量不比“正大”差,每吨的价格却便宜了60块钱。
面对“希望”的不断蚕食,“正大”急了。
“正大”每吨降价20元,“希望”也降了20元;“正大”咬了咬牙,再降100元! “希望”干脆降价120元!一时间,“希望”牌饲料的销量狂涨了三倍!刘永好的市场营销策略打得“正大”既没有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
最后,“正大”主动找到“希望”,双方达成了协议——“希望”以成都市场为主,“正大”以成都之外的市场为主。
这实际上宣告了“正大”退出了成都市场。
经此一役,才奠定了“希望”牌饲料在中国猪饲料市场的霸主地位。
2、企业情况与业绩:
新希望集团现有六万多名员工,企业近400家,其中有近3万人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有专业大专以上员工2万1千人,同时带动超过450万农民朋友走上致富道路,连续5年名列中国企业500强。
产业范围涉及饲料、乳业、肉食品加工、房地产、金融与投资、基础化工、现代商贸与物流等领域,并在东南亚建有3家生产型企业,2010年实现产值460.7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民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是中国民生保险主要发起股东。
刘永好先生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乳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等职务。
荣获中国十佳民营企业家、中国改革风云人物、中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2000年亚洲之星”、“2004亚太最具创造力华商领袖”、“2004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称号。
2005年,刘永好先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荣获“五一”劳动奖章。
2006年被评为CCTV年度经济人物、三农人物。
2007年被评为“安永企业家”、荣获2007年中国管理100“持续创价值”奖、2007年度“光彩人物”、“推动四川饲料工业发展突出贡献奖”、2008年获“中国改革30年30人杰出人物”、“中国改革30年30人经济人物”、“四川农村改革30年最具影响风云人物”、“2009十大精英人物”
等奖项。
启发
创业,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这是别人的事情,似乎离我们很远,毕竟能创业成功的人始终都是少数,觉得要具备很多条件和能力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但了解到刘永好成功创业的经历后,才慢慢明白,其实,创业,并非是我想的那样,并非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其实,都有好多人创业,都能成功,只是没有想刘永好那样成功,影响力没有他们的大而已。
的确,要有他们那样的影响力,确实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或许我以前想到的创业就是这一点吧。
不过刘永好从白手起家的经历,让我领会到,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洞察市场的能力而已,还需要坚持的毅力,就算你市场洞察能力非常强,但也跟不上社会的万种变化,总有些突发的事情让你意想不到,就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坚持的毅力,你就应付不了这个问题,让你亏大本,你的创业之路就到了尽头。
就拿刘永好来说吧,在他还在做养殖场的时候,那个下了10万订单的专业户突然就跑了,眼下就面临着破产了,但要不是刘永好和兄弟们的坚持,连着十几天,每天都凌晨四点起床,风雨无阻,蹬3个小时的自行车赶到20公里以外的农贸市场,再用土喇叭扯起嗓子叫卖,他还会翻身吗?就是因为他们坚持的毅力,就这样卖掉8万小鸡,换做是你们,你们有这样的毅力吗,有的话,你也是一个成功的创业家了。
如果没有坚持的毅力,怎么抵挡得住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怎么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呢,创业创到一半就坚持不下了,还能成功创业吗。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困难,更何况是创业呢。
创业并不是一件玩玩而已的事情,一旦选择了,就必须走下去,而且还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也可以用等价交换的经济学理论来说,付出和回报是等价的,付出小回报就小,像创业成功这样如此大的回报,岂能与一点点付出等价呢。
创业不是儿戏,要成功就必须坚持下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面对,都要解决。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可见坚韧的毅力是多么的重要,特别对一个创业者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