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商不变的规律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应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商不变的定义和特点2.商不变的运算规律3.商不变的应用问题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导入,比如:小明去超市买了5件衣服,每件衣服30元,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们尝试用乘法解决这个问题。
2.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引入商不变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商的含义和不变性质。
示范几个商不变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规律总结:(10分钟)学生们尝试总结商不变的运算规律,教师给予指导和引导。
确保学生们能够正确总结规律。
4.练习:(20分钟)学生们分组,每组给出一组数据,让其他组员求商,并验证商的不变性质。
5.应用问题讨论:(2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应用问题,让学生们尝试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
就解决方法和答案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
6.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回顾商不变的规律和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们提问反思,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针对商不变的规律进行教学,通过导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概念讲解过程中,我使用了简单明了的语言,帮助学生们理解商的含义和不变性质。
在规律总结环节,我采用了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积极参与,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练习环节和应用问题讨论环节,让学生们有机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内容。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我在概念讲解环节花费的时间有点过长,导致后面的练习和应用问题讨论环节有些仓促,学生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
其次,在应用问题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有些难以理解问题的实质和解决方法,我应该更加详细地解释和引导他们思考。
最后,在总结反思环节,我没有倾听学生们的反思和问题,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够深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商不变的规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1.掌握商不变的规律.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散思维,概括出商不变的规律.3.通过商不变的规律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商不变的规律.教学难点归纳总结商不变的规律.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520÷40900÷50720÷20750÷30640&divid e;80910÷70960÷60240÷202.口答:乘法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重点理解:同时、相同倍数、扩大、缩小.3.导入.除法口算中是否也有规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呢?。
商不变的规律的数学教案

商不变的规律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2. 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商不变规律的内涵,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体会商不变的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例子,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发对商不变规律的思考。
2. 探究规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3. 讲解规律:教师总结商不变的规律,并进行讲解。
4.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5. 拓展应用: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解决。
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商不变规律的讲解、实例和练习题。
2. 练习题:提供多种类型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的掌握。
3. 实际问题:收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商不变规律解决。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探究商不变规律。
2. 第二课时:讲解商不变规律,练习巩固。
3. 第三课时:拓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4. 第四课时:总结反馈,布置作业。
九、作业设计:1.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内容。
小学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小学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商不变的规律,掌握商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进行数学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以商不变的规律为主要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的发现、观察、探索、实验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些实例,并掌握商的概念和性质,最终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应用于具体问题中去。
三、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老师的提问,让学生从审视商品的价格、重量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习的数学知识,并调动他们的思维。
2、新课分析引入商的概念和性质,可以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并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认识商的性质和规律,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提炼解题方法和应用。
3、模板例题设置模板解题,并提供标准答案,让学生模仿完成,加强其应用能力,并培养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应用练习根据具体情境设置多组习题进行练习,在引导学生使用商不变的规律,同时让学生巩固、加深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课堂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反思问题,迎接新的学习挑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商的概念和性质,并学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根据具体例子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题。
五、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情境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当前理解数学的水平和年龄阶段选择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究热情。
2、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把理论知识内容和实践操作技能相结合。
3、启发与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加以检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表格教案《商不变的规律》

表格教案《商不变的规律》章节一:理解商不变的规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1.2 教学内容:商不变的规律定义:当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时,商不变。
商不变的规律示例:8 / 2 = 4,(8 2) / (2 2) = 41.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使用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互相解释和验证商不变的规律。
1.4 教学资源:商不变的规律示例和练习题。
分组讨论和合作的材料。
1.5 教学步骤:1. 引入商不变的规律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商不变。
2. 提供商不变的规律示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解释和验证商不变的规律。
4.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5. 进行分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商不变的规律。
章节二: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使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的方法。
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3 教学方法:使用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提供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解决计算中的问题。
2.4 教学资源:商不变的规律计算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计算工具和材料。
2.5 教学步骤:1. 回顾商不变的规律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2. 提供商不变的规律计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3. 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4. 提供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解决计算中的问题。
章节三:解决实际问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2 教学内容:使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示例。
3.3 教学方法: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解决。
《商不变的规律》教案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含义。
让学生能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知识点商不变的规律的定义和表述。
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方法和步骤。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例子,引发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的思考。
3.2 探究与发现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计算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和总结商不变的规律。
3.3 巩固与拓展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活动,提高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的运用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价学生在探究和发现过程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评价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计算例子和练习题。
小组讨论的引导问题和拓展活动。
第六章:教学工具与设备6.1 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或黑板,展示计算例子和练习题。
使用计算器,帮助学生进行计算和验证答案。
6.2 教学设备准备一些计算纸和笔,供学生进行练习和记录。
第七章:教学方法与策略7.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商不变的规律。
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探究和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7.2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商不变的规律》教案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运用归纳和推理的方法,让学生总结出商不变的规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商不变的规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来理解和掌握。
商不变的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广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数学规律的概念,对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有一定的基础。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例子,来发现和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灵活运用。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观察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例子,发现和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归纳和推理:引导学生通过归纳和推理的方法,总结出商不变的规律。
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4.2 教学手段:教学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具体的例子和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实物教具:使用实物教具,如小木棒、计数器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观察和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商不变的规律的好奇心和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商不变,从而引出商不变的规律的概念。
5.2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和分析具体的例子,发现和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分享与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商不变的规律的数学教案

商不变的规律的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商不变的规律的定义和理解。
2. 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不变的规律的定义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商不变的规律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商不变的规律的定义、例子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做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如计算24÷32,引导学生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商不变的规律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商不变的规律是指,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3.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如:36÷48、50÷60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商不变的规律的应用,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商不变的规律的定义和应用。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时计算总价和数量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商不变的规律在更大数域中的应用,如分数、小数等。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商不变的规律的定义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感悟。
八、作业设计:1. 教师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题,让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尝试将商不变的规律应用到其他数学领域。
九、教学反馈:1. 教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商不变的规律1.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散思维,概括出商不变的规律.
3.通过商不变的规律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商不变的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2040 90050 72020 75030
64080 91070 96060 24020
2.口答:乘法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重点理解:同时、相同倍数、扩大、缩小.
3.导入.
除法口算中是否也有规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除法口算: 244=6(板书)
教师明确:为了比较方便,把算式填入表格.(投影出示)被除数
24
除数
4
商
6
2.教师提示:如果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24和除数4分别扩大5倍,怎样表示?(板书)
24 4=6
(245)(45)(用红色标出5)
引导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
被除数扩大2倍是48,除数扩大2倍是8,48除以8还得6.
3.引导学生讨论.
结合已学过的方法中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中的一些术语,怎样说得更明确一些.
并出示投影,引导学生填写.
被除数
24
被除数24
48
除数4
除数4 8 商6 商
6
6
使学生明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没有变.同时是指被除数和除数一同扩大,相同是指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的倍数一样.
4.学生讨论、交流.被除数和除数还可以怎样变化,并保持商不发生变化?
汇报并板书:
(1)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扩大10倍,商还是6.
(2)被除数扩大20倍,除数扩大20倍,商还是6.
(3)
(4)教师明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都可以使商不发生变化,也可以叫做商不变.
(5)出示投影:
我们选择几例填入表中.
被除数
24
48
120 240 480 除数4 8 20
40 80 商6 6 6 6
6
(6)引导学生完整地观察,从左往右,进一步明确:
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板书)
(7)引导学生从右往左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发生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使学生明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板书)
(8)怎样将两种说法写成一条规律呢?
引导学生先讨论交流后,再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结论.
5.对照 244=6
48080=□
使学生明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20倍,商不变所以□里写6.
同样48080=6
244=□
因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20倍,商不变,所以□里写6.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习
1.做一做.(分组讨论、交流、填写,汇报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从上到下,根据第1题的商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xx00 3600300 8000400
2.投影出示,练习十四第11题,发现了什么?(除数不扩大,商也发生变化)
3.小组合作学习,练习十四第13题.(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