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云杉大痣小蜂的潜在分布区预测
中国东北地区跳小蜂科分类研究(膜翅目:小蜂

中国东北地区跳小蜂科分类研究(膜翅目:小蜂中国东北地区跳小蜂科分类研究(膜翅目:小蜂中国东北地区跳小蜂科分类研究(膜翅目:小蜂跳小蜂科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小蜂总科Chalcidoidea,在生物防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其种类众多、寄生性能优良,因而常常被人们用于害虫的生物防治,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国东北地区对该类群的研究一直较弱,尚无系统的研究报道。
作者经过几年的努力共收集、鉴定出了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的跳小蜂科共40属66种,其中包括1新属、6新种、3个新记录属和6个中国新记录种。
本论文包括两部分:概述和分类。
第一部分概述,介绍了跳小蜂科分类的研究历史和分类概况,中国跳小蜂科分类研究现状,跳小蜂的生物学习性以及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
第二部分分类,重点详细描述了新属、新种以及新记录属和种,并附有相应的显微照片,同时对东北地区已知属和种编制了分属、分种检索表。
每个属及种均详细列出了同物异名、参阅文献、形态特征及标本来源等,最后还附有全部的参考文献。
本研究是我国东北地区跳小蜂科分类方面首次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对丰富我国跳小蜂科天敌资源,指导农林业实行生物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进一步系统地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东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中文摘要3-4英文摘要4-91 概述9-151.1 跳小蜂科分类研究史9-121.2 中国跳小蜂的研究121.3 跳小蜂的生物学12-131.4 标本的采集和制作13-151.4.1 标本的采集131.4.2 玻片标本制作方法13-141.4.3 针插标本制作方法14-152 分类15-130跳小蜂科Encyrtidae15中国东北地区跳小蜂科分属检索表15-1301 阿根多胚跳小蜂属 Ageniaspis Dahlbom23-25(1) 巢蛾多胚跳小蜂 Ageniaspis fuscicollis(Dalman)24-252长索跳小蜂属 Anagyrus Howard25-31(2) 短棒长索跳小蜂 Anagyrus brachyclavae(Wu & Xu)27(3) 大庆长索跳小蜂,新种 Anagyrus daqingensis sp.nov27-29(4) 康氏粉蚧长索跳小蜂 Anagyrus subalbipes Ishii,192829(5) 乌苏里长索跳小蜂 Anagyrus ussuriensis Sharkov29-313 扁角跳小蜂属 Anicetus Howard31-33(6) 软蚧扁角跳小蜂 Anicetus annulatus Timberlake32-334 球蚧跳小蜂属 Aphycoides Mercet中国新记录属33-35(7) 云杉球蚧跳小蜂,新种 Aphycoides marginalissp.nov33-355 寡索跳小蜂属 Arrhenophagus Aurivillius35-39(8) 盾蚧缺缘跳小蜂 Arrhenophagus chionaspidis Aurivillius36-396 小雅跳小蜂属 Baeocharis Mayr39-40(9) 巴库小雅跳小蜂 Baeocharis pascuorum Mayr39-407 花角跳小蜂属 Blastothrix Mayr40-46(10) 红蚧花角跳小蜂Blastothrix kermivora Ishii中国新记录种41-43(11) 盔蚧花角跳小蜂 Blastothrix longipennis Howard43-45(12) 东方花角跳小蜂Blastothrix orientalis Shi,Si & Wang45(13) 球蚧花角跳小蜂 Blostothrix sericea(Dalman)45-468 纹翅跳小蜂属Cerapteroceroides Ashmead46-48(14) 蛎蚧纹翅跳小蜂Cerapteroceroides fortunatus(Ishii)47-489 刷盾跳小蜂属Cheiloneurus Wlestwood48-51(15) 中国刷盾跳小蜂 Cheiloneurus chinensis Shi,Wang,Si et Wang49(16) 长缘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claviger Thomson49-51(17) 红蚧刷盾跳小蜂Chiloneurus quercus(Mayr)5110 突唇跳小蜂属 Coelopencyrtus Timberlake51-53(18) 锤角突唇跳小蜂Coelopencyrtusclavige,.Xu&He52-5311 巨角跳小蜂属Comperiella Howard53-55(19) 双带巨角跳小蜂 Comperiella bifasciata Howard53-5512 多胚跳小蜂属 Copidosoma Ratzeburg55-58(20) 卷蛾多胚跳小蜂Copidosomadailinicum(Liao)57(21) 小蛾多胚跳小蜂 Copidosoma filicorne (Dalman)57-58(22) 棉铃虫多胚跳小蜂 Copidosoma heliothis (Liao)5813 缺缘跳小蜂属 Cowperia Girault中国新记录属58-60(23) 黑褐缺缘跳小蜂,新种 Cowperia subnigra sp.nov59-6014 敌蟑跳小蜂属 Dicarnosis Mercet60-61(24) 弯带敌蟑跳小蜂 Dicarnosis sinuatis Xu6115 敌若跳小蜂属Dinocarsiella Mercet61-62(25) 五斑敌若跳小蜂 Dinocarsiella quinqueguttata Xu6216 点刻跳小蜂属 Discodes Foerster62-63(26) 沈阳点刻跳小蜂 Discodes shenyangensis Xu et He6317 伊克跳小蜂属 Ectroma Westwood63-64(27) 娄氏伊克跳小蜂 Ectroma loui Xu6418 跳小蜂属 Encyrtus Latreille64-69(28) 球蚧跳小蜂Encyrtus infidus (Rossi)65-67(29) 刷盾短缘跳小蜂 Encyrtus sasakii lshii67-6919 斑翅跳小蜂属 Epitetracnemus Girault69-71(30) 蛎蚧斑翅跳小蜂Epitetracnemus intersectus (Fonscolombe)69-7120 伊丽跳小蜂属 Ericydnus Walker71-72(31) 缢盾伊丽跳小蜂 Ericydnus scutellus Xu7221 瓢虫跳小蜂属Homalotylus Mayr72-75(32) 瓢虫隐尾跳小蜂 Homalotylus flaminius (Dalman)73-7522 草蛉跳小蜂属 IsodromusHoward75-77(33) 辽宁草蛉跳小蜂 Isodromus liaoningensis Liao76(34) 黑色草蛉跳小蜂 Isodromus niger Ashmead76-7723 丽突跳小蜂属 Leptomastidea Mercet77-78(35) 长尾丽突跳小蜂Leptomastidea longicauda Xu7824 玛赫跳小蜂属 Mahencyrtus Masi78-79(36) 柯木玛赫跳小蜂 Mahencyrtus ara (Walker)7925 玛丽跳小蜂属 Mayridia Mercer79-80(37) 微小玛丽跳小蜂 Mayridia parva Wu & Xu8026 阔柄跳小蜂属 Metaphycus Mercet80-91(38) 纯黄阔柄跳小蜂 Metaphycus albopleuralis (Ashmead) 中国新记录种82-85(39) 软蚧阔柄跳小蜂 Metaphycus insidiosus (Mercet),中国新记录种85-86(40) 长索阔柄跳小蜂,新种 Metaphycus longifuniculata sp.nov86-88(41) 杨圆蚧阔柄跳小蜂 Metaphycus nadius (Walker)中国新记录种88-90(42) 绵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ulvinariae (Howard)90-9127 花翅跳小蜂属Microterys Thomson91-98(43) 铜绿花翅跳小蜂 Microterys chalcostomus (Dalman)93(44) 柯氏花翅跳小蜂 Microterys clauseni Compere93-95(45) 白蜡虫花翅跳小蜂 Microterys ericeri Ishii95-96(46) 佳木斯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jiamusiensis Xu96(47) 红黄花翅跳小蜂 Microterys rufofulvus Ishii96-97(48) 异色花翅跳小蜂 Microterys varicoloris Xu97-9828 叶角跳小蜂属 Mira Schellenberg98-100(49) 双带叶角跳小蜂 Mira bifasciataXu99(50) 宽额叶角跳小蜂 Mira latifronta Xu99(51) 宽扁叶角跳小蜂 Mira mucora Schellenberg99-10029 卵跳小蜂属 Ooencyrtus Ashmead100-104(52) 大蛾卵跳小蜂 Ooencyrtus kuwanae(Howard)102-103(53) 毒蛾卵跳小蜂 Ooencyrtus masii(Mercet)103(54) 落叶松毛虫卵跳小蜂 Ooencyrtus pinicolus (Matsumura)103-10430 东方跳小蜂属 Oriencyrtus Sugonjaevet Trjapitzin104-106(55) 柳绵蚧东方跳小蜂Oriencyrtus beybienkoi Sugonjaev et Trjapitzin105-10631 副蟑跳小蜂属Parablatticida Girault106-107(56) 栖桔副蟑跳小蜂 Parablatticida citri (Mercet)106-10732 窄额跳小蜂属Prochiloneurus Silvestri107-110(57) 短翅窄额跳小蜂,新种Prochiloneurus brechypterus sp.nov108-11033 瘿蚊跳小蜂属 Pseudencyrtus Ashmead 中国新记录属110-112(58) 柳瘿蚊跳小蜂 Pseudencyrtus misellus (Dalman)中国新记录种110-11 木虱跳小蜂属 Psyllaephagus Ashmead112-114(59) 皂角木虱跳小蜂Psyllaephagus belanensis (Hoffer)中国新记录种113-11435 无缘跳小蜂属,新属 Synsokida gen.Nov114-116(60) 黄索无缘跳小蜂,新种 Synsokida flavofunicula sp.nov115-11636 食蚜蝇跳小蜂属 Syrphophagus Ashmead116-119(61) 蚜虫跳小蜂 Syrphophagus aphidivorus (Mayr)117-11937 四突跳小蜂属Tetracnemus Westwood119-120(62) 长梗四突跳小蜂 Tetracnemuslongipedicellus Xu12038 汤氏跳小蜂属 Thomsonisca Ghesquiere120-124(63) 盾蚧汤氏跳小蜂 Thomsonisca amathus(Walker)121-12439 角缘跳小蜂属 Tyndarichus Howard124-126(64) 苹果毒蛾跳小蜂 Tyndarichus navae (Howard)124-125(65) 山槐卷蛾跳小蜂 Tyndarichus scaurus(Walker)125-12640 短缘跳小蜂属Zaomma Ashmead126-130(66) 盾蚧短缘跳小蜂 Zaomma lambinus (Walker)127-1303参考文献130-1474 致谢147。
祁连圆柏大痣小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分析

2024年第2期现代园艺祁连圆柏作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其根系发达,环境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贫瘠,对土壤要求不高,在酸性、中性及石灰质土壤中均能正常生长,不仅具有突出的保水固土和涵养水源的功能,而且可作薪柴使用,经济效益明显。
然而近年来,大痣小蜂为害范围及程度呈进一步加剧之势,对祁连圆柏苗木繁育、生长及天然更新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因此,需要在详细了解大痣小蜂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提升防治工作的科学性,从而实现对虫害的有效控制,更好地保护祁连圆柏资源。
1祁连圆柏大痣小蜂生物学特性圆柏大痣小蜂属膜翅目长尾小蜂科,是祁连圆柏林出现的主要种实害虫。
一般情况下,大痣小蜂1年发生1代,具有成虫、卵、幼虫、蛹4种形态。
(1)成虫:雌虫、雄虫体长差异较小,一般虫体长3~3.5mm、腹部长1.3~1.6mm,虫体呈橙黄色,分布有黑褐色斑,翅脉简单,产卵器长且弯曲。
成虫寿命短,仅1周左右,同时,飞行能力差,每次飞行距离不超过5m。
(2)卵:为椭圆形、白色。
(3)幼虫:共有5龄,1龄虫体体积及食量均较小,主要取食新生幼果外种皮,此时基本不会影响种仁生长,但随着幼虫的生长,2~5龄幼虫不仅取食量会大幅增加,还会取食种仁。
(4)蛹:长2~5mm,蛹的颜色会由乳白色变为黑色。
除去成虫阶段,卵、幼虫、蛹均是在圆柏球果内发育。
2祁连圆柏大痣小蜂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2.1为害特点首先,大痣小蜂幼虫会取食大果圆柏种仁,为害初期具有隐蔽性,种实外部无明显特征,因而不易被发现。
但随着幼虫对果仁的持续取食,会造成球果单个质量和总体产量明显下降,从而对圆柏结实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圆柏的繁育和生长,而且会制约圆柏林的自然更新。
需要注意的是,幼虫取食只会在同一个球果内进行,其间不会转移到其他植株为害。
其次,进入成虫期,害虫会咬破果皮飞出,球果上会留有明显的虫孔,但由于大痣小蜂成虫飞行能力较差,远距离传播概率较小,基本只会在同一植株或相邻植株球果内产卵。
垂枝香柏大痣小蜂潜在分布区预测-精品文档

垂枝香柏大痣小蜂潜在分布区预测摘 要 垂枝香柏大痣小蜂是危害垂枝香柏种子的重要害虫,明确其潜在分布区对检疫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选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该物种在云南省的分布点数据和历年环境数据进行运算、分析,预测出垂枝香柏大痣小蜂主要分布于滇西北大部分地区和川南、滇东北局部地区,影响其预测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是温度变化方差、最暖季度平均湿度和昼夜温差与年温差,预测结果经ROC曲线分析法验证显示可靠。
大痣小蜂属Megastigmus食植群是检疫和生产上都值得注意的一类食植群害虫,其幼虫在针叶及蔷薇等种子内生活和取食,蛀食种子的胚乳,导致种子中空,使种子丧失发芽能力,危害率占种子的10%~80%[1]。
20世纪90年代,Roques、孙俊华及潘涌智等对云南省滇西北地区针叶树种实害虫调查研究,发现了这种专门寄生于垂枝香柏球果种子内的垂枝香柏大痣小蜂Megastigmus pingii Roqueset Sun,它隶属长尾小蜂科Torymidae大痣小蜂属Megastigmus食植群,是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已对我国西南部特有针叶树种垂枝香柏Sabinapingii(Chengex Ferre)Chenget W.T.Wang产生严重危害[2-5]。
垂枝香柏分布于云南省西北部及四川省西南部海拔2600~4400m的立地条件较差的阳坡垂直地带上,常与云杉类、落叶松类、栎类树种混生[6,7]。
由于具有极其耐寒、耐干旱、耐强光性,垂枝香柏已成为高山立地条件差造林地造林的首选树种[8],但其结实量少、种子受危害率高,一直制约着该树种更新造林的速度。
潘涌智自1993年在滇西北垂枝香柏分布地区对垂枝香柏大痣小蜂的生态学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在丽江和中甸地区1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形式在种子内越冬[2]。
该蜂具有隐蔽性强、危害期长、危害性大等特点,直接威胁到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其幼虫的发育完全在1粒种子内,滞育时间长,这也使其具有较强的传播、扩散、定殖能力和巨大的入侵潜力[2,5,9];同时,近几年种子贸易的迅速发展,也大大提高了该物种随种子传播、扩散和入侵的风险。
长尾小蜂科种实害虫研究进展

长尾小蜂科种实害虫研究进展长尾小蜂科Torym idae 昆虫中有许多的植食性种类就在林木种子内取食危害. 由于大痣小蜂属MegastigmusD alman 昆虫对种实进行危害而造成种子质量和产量下降的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对大痣小蜂属种实害虫的研究也陆续开展起来. 大痣小蜂属种实害虫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即种子园发展初期. 当时多数研究只局限于虫种的分类和虫害所造成种子产量的损失. 随着对大痣小蜂属种实害虫研究的广泛开展, 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及其综合治理措施均有了较大程度的拓展和更新.有关长尾小蜂科种实害虫研究的文献已有多篇, 但尚没有公开发表的综述性文章[ 1 ] .长尾小蜂科是中等大小的科, 约含1 700种, 分隶2个亚科: 大痣小蜂亚科Megast igm inae和长尾小蜂亚科Totrym inae, 在我国均有发现. 原有其余亚科, 如螳小蜂亚科Podagrioninae、单齿小蜂亚科Mo modontomerinae和畸长尾小蜂亚科Thaumatorym inae等现均已降为长尾小蜂亚科的族. 长尾小蜂亚科现包括7个族. 我国仅对大痣小蜂属有些研究. 大痣小蜂亚科少数为食虫性, 单个外寄生于植物致虫瘿. 多数为植食性,常危害蔷薇科Rosaceae、松科P ina ceae、柏科Cupressaceae 及杉科Taxod iaceae 等植物的种子. 种子被害后, 胚乳被吃光, 不能发芽[ 2] . 该科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类群, 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长尾小蜂科与林业生产关系密切, 因此对该类群的某些种类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在林业生产实践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对长尾小蜂科昆虫的研究概况目前, 长尾小蜂科昆虫在全世界有约1 700种[ 2] , 全世界已报道大痣小蜂属共126 种, 其中59种取食植物种子(食植群) [ 3] , 其中我国仅报道8属30多种. 对该类群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初. 我国对林业调查规划该类群的研究开展相对较晚, 直到20世纪70 年代以后, 国内专家对该类群的研究才逐渐开展起来.1833年, w alker建立长尾小蜂科时, 包括以下几个属: 大痣小蜂属M egastigmus Dalman, 长尾小蜂属TorymusWalker, 还包括一些现在被归属于腹刻小蜂科Ormyridae 和巨胸小蜂科P rilamp idae 的属[ 4, 31 ].Walker建立的长尾小蜂科现在已发生变化: 大痣小蜂属MegastigmusDalman升级为大痣小蜂亚科M e gastigminae, PriomerusWalker被拆分为螳小蜂属P o dagrion和单齿小蜂亚科Momodontomerinae; Torymus和Callimom e 2 个属合并为长尾小蜂亚科Torym i nae. 但是w alker在提出长尾小蜂科时, 并没有详描述长尾小蜂科的科级特点, 科的初步含义仅包括一些翅脉特征的讨论, 当时所描绘的翅脉特征, 现在的广肩小蜂科Eurytom idae、褶翅小蜂科Leucospidae和小蜂科Cha lcididae中都具有[ 5, 31] . 国内何俊华、徐志宏对大痣小蜂属种实害虫有专门的研究[ 6 ] . 1993年以来, 潘涌智等开始对云南省大痣小蜂种实害的种类进行调查研究, 如今已经发现3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东北林业大学和西南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 目前中国大痣小蜂食植群主要种类名录如下:蔷薇大痣小蜂Megastigmus aculeatus[ 7] 、柳杉大痣小蜂M cryp tomeriae[ 8,9]、欧洲落叶松大痣小蜂M p ictus[ 10 ] 、圆柏大痣小蜂M sabinae[ 11], 中华大痣小蜂M sinensis[ 12] 、云杉大痣小蜂M ezomatsuanus[ 13] 、冷杉大痣小蜂M Larsiocarpae[ 14] 、黄杉大痣小蜂M pseuclotsugaph ilus[ 15, 16 ] 、拟海棠大痣小蜂M pseuclomali、开室大痣小蜂M cellus、横脊大痣小蜂M carinus[ 17] 、滇柏大痣小蜂M ducloux ianae[ 18 ] 、垂枝香柏大痣小蜂M p ingiiR oques et Sun、干香柏大痣小蜂M ducloux ianae Roques etP an、丽江云杉大痣小蜂M lik iangensis Roqueset Sun[ 19] 、杜松大痣小蜂M rigidae[ 20] 、台桧大痣小蜂M sp 、小果垂枝柏大痣小蜂M sp.2 长尾小蜂科昆虫的形态特征体形一般较长, 不包括产卵管长为11~ 75mm, 连产卵管可达160 mm, 个别长30mm. 体多为蓝色、绿色、金黄色或紫色, 具有强烈的金属光泽, 通常体上仅有很弱的网状刻纹或很光滑. 触角13节,多数环状节1节, 极少数2或3节. 前胸背板小, 背面观看不到. 中胸三角片前端一般不超过翅基连线.盾纵沟完整, 深而明显. 前翅缘脉较长, 痣脉和后缘较短, 痣脉上的爪形突几乎接触到前缘. 腹部相对较小, 呈卵圆形, 略侧扁. 跗节5节, 后足腿节有时膨大且腹缘具齿. 第二背板常长, 产卵管显著外露[ 2, 21] .该科大痣小蜂属显著特征为前翅翅痣头状膨大, 腹部侧扁. 头部正面观宽过于长, 复眼椭圆形, 额稍突出, 额顶宽阔. 触角着生于颜面中部, 远离复眼下缘连线, 丝状;环状节短; 索节7 节; 棒节3节, 微毛区伸达第2节基部. 胸部较长, 背方隆起; 前胸背板几乎与中胸盾片等长; 中胸盾片具细横脊, 有时后部具短纵脊; 三角片较大; 小盾片近末端具横沟; 并胸腹节长且倾斜. 腹部不长过胸部, 侧扁, 第1节背板后缘中部具缺刻; 产卵管鞘长, 上弯曲, 螯针上的齿小. 前翅缘脉与后缘脉等长或较短.3 长尾小蜂科昆虫的生物学特性越冬和发生代数长尾小蜂科昆虫的越冬和发生代数因种类不同而异. 有些种类1年仅发生1代, 如柳杉大痣小蜂在浙江省1年发生1[ 2] ;Momodontomerus aereus 1年发生1代[ 22] ; 中华长尾小蜂T orymus sinensisK am ijo 每年发生1代. 有些种类每年发生的代数很不整齐,如黄杉大痣小蜂在安徽省徽州地区多数1年1代或2年1代, 少数多年1Momodontomerus d entlp es 1年发生2代, 在同一寄主上羽化也不整齐[ 23]生活史及习性长尾小蜂科不同种类的生活史和习性不尽相同,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植食性类群的生活史及习性.其越冬代数和发生代数因种类不同而异, 但某些种类的习性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如大痣小蜂属植食性类群中的柳杉大痣小蜂、丽江云杉大痣小蜂、垂枝香柏大痣小蜂等均1年发生1代, 以老熟幼虫在被害种子内越冬. 柳杉大痣小蜂在浙江1年1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上残留的种子或落地及贮存的种子内越冬. 翌年3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蛹期, 化蛹盛期在4月下旬, 蛹的历期约为1个月. 成虫的出现因分布地区而异, 一般盛期在4月下旬至5月初.雌虫将卵直接产于当年生幼嫩柳杉球果种子内. 8月下旬幼虫已食尽胚乳, 蛀空种子, 末龄幼虫即在种子内越冬.成虫大多在白天羽化, 交配. 幼虫在种子内生活, 一生仅食1粒种子, 无转移危害习性. 被害种子外表无明显痕迹, 呈饱满状但无光泽, 略软, 其中充满虫粪[ 24, 25] . 长尾小蜂属成虫羽化、交尾和寿命与种类的不同变化很大, 如中华长尾小蜂成虫羽化后需要在瘿内停留3~ 4 d后才性成熟, 第二天后就可以交尾, 持续1 m in左右, 交尾时间多在下午12~ 16时.成虫平均寿命较短, 约47 d, 个别最长达8d. 在取食蜜水和新鲜带露栗芽的情况下, 成虫寿命明显延长. 竹瘿长尾小蜂D iomorus aiolomorph i 羽化时在竹瘿上咬一圆孔, 在气温适宜时爬出, 昼夜均羽化, 白天羽化较多, 日羽化高峰在上午8时和下午1时, 羽化当天便可以交尾, 雌蜂可交配1次, 雄蜂可交配多次. 成虫活泼, 飞行速度较快, 且有向堆积物钻藏的习性. 雌成蜂寿命平均为9 d左右, 而雄蜂平均寿命比雌蜂多0 5 d. 长尾小蜂属的雌雄性比则普遍较低, 如中华长尾小蜂的雌雄性比为1 09, 竹瘿长尾小蜂的雌雄性比为1 1 1.4 大痣小蜂属种实害虫与球果发育间的关系及防治4 1 大痣小蜂属种实害虫与球果发育间的关系通过对滇柏等针叶树球果生命表的研究发现,大痣小蜂属种实害虫对寄主的危害贯穿球果发育的始终[ 18] . 种子形成期是大痣小蜂属害虫危害的起始期. 大痣小蜂雌虫通过长产卵器刺穿柔软的果皮和种皮, 将卵产入种子内, 为后代的发育提供物质保障. 随着球果的生长发育, 进入种子成熟期, 球果纤维增多, 含糖率及含水率降低. 此时球果达到木质化期, 昆虫取食接近尾声, 以老熟幼虫或蛹进入越冬状态. 大痣小蜂属种实害虫和球果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中形成的, 但二者间发育的同步机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潘涌智通过滇柏不同发育阶段球果的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来探寻滇柏大痣小蜂危害的同步机制, 说明了一些问题. 球果不同的发育阶段, 球果外形表征和生化物质及其含量的不同引起对种实害虫感觉器官刺激作用的变化可能是种实害虫的危害与球果发育同步的主要原因[ 26] .一些非生物因素也会对大痣小蜂属种实害虫的危害期和危害程度造成影响. 气温、降水等自然因素是影响种实害虫求偶、产卵及其它行为的重要因素.时非生物因素会推迟或提前害虫的危害期. 如圆柏种子大痣小蜂Megastigmus sabinae X u etH e羽化数量与温度成正相关[ 27, 28 ] .4 2 对大痣小蜂属种实害虫的防治国内对大痣小蜂属植食群的研究多集中在分类、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方面, 防治方面所做的工作较少, 而且应用的防治方法也比较传统, 诸如化学防治、检疫防治、生物防治和营林技术措施等. 对于害虫大面积发生的林区, 采取的主要手段还是化学防治, 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或施用粘稠的毒药. 这些方法对昆虫及环境都有不利的影响, 会重污染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 害虫抗药性也越趋严重. 由于大痣小蜂属种实害虫个体较小, 生活环境隐蔽, 大部分时间以幼虫生活在寄主植物的种子内, 有潜在传文献资料十分有限, 不能够满足林业生产实践的需要. 潘涌智等对滇柏大痣小蜂等种类的防治做过研究[ 18] , 并和法国专家合作, 对一些种类也做过挥发性物质和性信息素方面的防治试验, 但尚未发表相关文章. 吴洪源等对圆柏种子大痣小蜂做过防治试验, 并发表了相关文章[ 27, 28] . 国外对该类群的研究则多集中在种群的发生规律和引诱防治方面, 对该类种实害虫的防治已经有了新突破, 采用性诱捕、视觉诱捕和嗅觉诱捕相结合的方法对害虫进行诱杀防治. 法国对该类害虫的防治技术比较先进, 从树木组织(树干、树枝、球果)和害虫本身入手, 提取有用的化学物质, 利用气相色谱分光光度仪对有用的生理活性物质进行测定, 对于没有挥发性的树脂酸和苯酚磺酸加以分离. 然后把分离出来的不同有用化合物采用触角电位仪对害虫进行嗅觉刺激实验, 筛选出对害虫引诱效果最好的化合物, 并将其应用于害虫的防治试验. 此外还用相似的方法从害虫体内提取性信息素, 对其进行诱杀防治. 该防治技术效果显著, 而且对环境无污染, 也可避免引进天敌可能会带来的生物入侵等问题。
基于MaxEnl生态位模型预测台桧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

林业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2期台桧(Juniperus formosana )又称刺柏、山刺柏,是我国亚热带和石灰岩山地的一个特有树种。
台桧大痣小蜂(Megast-igmus formosana Rogues et Pan )是一种为害台桧种子的害虫[1],以幼虫蛀食健康种子的胚乳,导致种子失去发芽能力,严重制约了台桧的天然更新和造林。
MaxEnt (Maximum entropy niche-based modeling )即最大熵预测模型,已被广泛用于鼠类、植物、病菌、昆虫等物种的潜在分布区预测[2-5]。
该研究通过MaxEnt 生态位模型预测台桧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填补了国内外在台桧大痣小蜂风险评估的适生性方面的研究空白。
1材料与方法1.1分布数据实地调查台桧大痣小蜂的分布,将其经纬度输入Excel ,在ArcMap 中创建分布点的shape 文件[4],与云南省级行政区划图叠加生成台桧大痣小蜂的已知分布点图层。
1.2环境数据环境数据(降水和气温)的20个变量来自WorldClim (http :///)[6]。
参照徐磊等[4]方法进行。
1.3模型创建及潜在分布区预测利用MaxEnt 模型和ArcGIS 软件预测,参照Phillips et al [7]进行。
将台桧大痣小蜂的适生范围分为非适生区、低适生区、中适生区、高适生区4级。
2结果与分析2.1台桧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台桧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预测结果见图1:①高适生区:集中分布于滇西北的丽江市、大理州北部局部地区、滇东北局部地区以及滇中的楚雄州局部地区等地;零星分布在昆明市及周边局部地区。
包括楚雄州的大姚县、永仁县、牟定县;丽江市;大理州的鹤庆县、剑川县、洱源县等局部地区;滇东北的会泽县局部地区;以及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局部地区。
②中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大理州南部、楚雄州东部地区、昆明市周边县、市,曲靖市等地;零星分布在大理州西北部、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天祝县祁连山云杉主要害虫及可持续控制对策

※林业科学农业与技术2017, V ol.37, No.04177天祝县祁连山云杉主要害虫及可持续控制对策赵有福(天祝县夏玛林场,甘肃天祝 733299)摘 要:云杉是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代表树种之一。
它以自己独有的形态特征和适应性很强的特点,散布于各个庭园与风景区。
它的主要害虫有云杉球果小卷蛾、云杉梢斑螟、云杉球果云杉长尾小蜂、云杉超小卷蛾。
根据祁连山的生长特点及其它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以检疫、物理、生物等多措并举的害虫可持续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云杉;害虫;控制对策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621主要害虫及其为害1.1 云杉球果小卷蛾该害虫遍布我国北部多省,如甘肃、新疆、内蒙、黑龙江等地,其幼虫对球果与种子的危害非常大,受害球果呈现出弯曲与出脂的状况。
成虫体长6mm,翅展长度10~13mm,胸部、头部与腹部呈现灰黑色。
成虫的下唇须呈现出前伸与上弯的特点,带有少数长鳞毛。
前翅为棕黑色,带有浅黑色的基斑;其为棕黑色的中横带,中部呈现出弧形,向外凸出;在前缘到顶角的部分,有3~4组钩状纹,下部延伸成为银灰色的斜斑,带有一定的金属光泽;其为棕黑色的后翅,根部颜色较淡,带有黄白色的缘毛。
卵为黄色,呈现圆形或稍微扁平。
其幼虫为10~11mm的体长,呈现出扁平形,颜色为黄色或黄白色,头部则为褐色。
幼虫的气门很小,为褐色。
气孔在最后的体节部位。
蛹为褐色,长度为4~5mm。
在倒数的第2节位置处带有刺,有4个钩状臀棘。
发生特点:头2年为第1代,主要为越冬的老熟幼虫。
每年的4月初越冬的幼虫开始活动,5月初—6月中旬为幼虫化蛹期,每年的5月中旬为盛期。
在5、6月间产卵,并在次月转为盛期;在6、7月孵化,于7、8月转为老熟幼虫,进入果轴内部越冬。
成虫在进行羽化的时候主要为日间的09:00~15:00,其飞行活跃期为08:00—16:00。
羽化后的1~2d间,成虫交尾,继而产卵,其一般为5d的寿命。
多省区防控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

重时导致苗木倒伏、落叶、植株矮化、枝梢枯死,尤以 一、二年生幼林受害最为严重。该害虫每年发生2至3代, 世代重叠,以成虫在虫瘿内越冬,翌年4月开
始羽化。该小蜂孤雌生殖,繁殖能力强,种群密度大, 扩散迅速,在极高气温和极低气温情况下均可发生危害。 桉树枝瘿姬小蜂最初于2000年在中东及地中
海沿岸国家发现,目前,已在法国、意大利、越南、印 度等诸多国家发现。2007年,在我国广西与越南交界处 首次发现桉树受桉树枝瘿姬小蜂危害,200
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绿化及速生丰产林树种,这些地区由于寄主的存在 及适宜的气候条件成为桉树枝瘿姬小蜂潜在的适生区。 该虫一旦在我国继续快速扩散蔓延,将对我国重要
造林绿化树种桉树构成重大威胁。为此,我国桉树主要 种植省区迅速开展了普查工作,重点查看桉树属植物的 叶片及枝条等,在准确掌握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辖区
内的发生情况后,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江西、四 川六省区经有关专家进行风险分析评估后,相继把桉树 枝瘿姬小蜂列为该省区林业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
记者骆会欣报道为预防桉树枝瘿姬小蜂入侵,继广西、 广东、海南三省区之后,福建、江西、四川三省也将桉 树枝瘿姬小蜂列为林业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桉树
枝瘿姬小蜂是桉属Eucalyptus植物的重要枝叶害虫,隶属 膜翅目Hy鄄menoptera小蜂总科Chalcidoidea姬小蜂科 Eulop
hidae,其个体较小,个头还不如普通蚂蚁大,黑褐色, 最喜欢吃桉树的幼嫩部位,吸取营养的同时产卵繁殖, 使叶柄、叶脉和嫩枝生成“肿瘤”,危害严
8年相继在海南、广东发现。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桉树 枝瘿姬小蜂在广西主要危害巨园桉DH201-2、巨尾桉广 林9号、巨尾桉DH3226等无性系及
窿缘桉,但以巨园桉DH201-2无性系受害最重,此外还 可危害葡萄桉、尤加利、赤桉、蓝桉、西达桉、巨桉、 柳叶桉、直杆桉、大叶桉、细叶桉等。20
云杉大小蠹在西藏的适生区分析

2020年4月第2期林业资源管理FORESTRESOURCESMANAGEMENTApril2020No 2云杉大小蠹在西藏的适生区分析肖义发1,王梦君1,李昕宇1,陈 飞1,王继山1,张海武2,次旦普尺2(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昆明勘察设计院,昆明650216;2 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病虫害防治站,拉萨850000)摘要:为防止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云杉大小蠹(Dendroctonusmicans)在西藏进一步扩散,采用最大熵(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气候、降雨等环境因素,直观、定量地模拟云杉大小蠹在西藏的潜在适生区,并采用特性曲线(ROC)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
模拟结果表明,云杉大小蠹潜在适生区约占西藏总面积的1/6,并主要集中在西藏东南部和中部,这一结论与其寄主植物在西藏的分布基本一致;ROC曲线验证结果表明,Maxent模型对云杉大小蠹在西藏的潜在适生区模拟精度高(AUC=0 97),结果可信。
云杉大小蠹的适生区模拟为早期监测和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可防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
关键词:云杉大小蠹;分布;模型;环境因子;西藏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22(2020)02-0141-05DOI:10.13466/j.cnki.lyzygl.2020.02.021AnalysisonthePotentialDistributionAreaofDendroctonusmicansinTibetXIAOYifa1,WANGMengjun1,LIXinyu1,CHENfei1,WANGJishan1,ZHANGHaiwu2,CIDANPuchi2(1 ChinaForestExploration&DesignInstituteinKunming,NationalForestryandGrasslandAdministration,Kunming650216;2 ForestPestManagementStationofTibetAutonomousRegion,Lasha850000)Abstract:InordertopreventthefurtherspreadofDendroctonusmicansinTibet,researchwascarriedouttopredictpotentialdistributionofDendroctonusmicansinTibetusingtheMaxentmodelaspredictionmodel,andtemperatureandprecipitationasenvironmentvariables,thepredictionresultsareverifiedbytheROCcurve TheresultsshowthatthepotentialdistributionareaofDendroctonusmicansisabout1/6oftheTibet′stotalarea,anddistributedinsoutheasternandcentralTibet,thisresultisbasicallyconsistentwiththedistributionofthehost TheROCcurvetestindicatedthatthepredictionwithMaxentmodelhadahigherprecision(AUC=0 97),andwascredible TheseprovidedatheoreticalbasisforthepreventionandcontrolDendroctonusmicansandsomeeffectivemeasuresmustbetakentopreventitsspreadforthefurtherKeywords:Dendroctonusmicans,distribution,model,environmentalfactor,Tibet收稿日期:2020-01-10;修回日期:2020-04-27作者简介:肖义发(1987-),男,江西赣州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森林经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年第 5 01 期
总 1 6期 9
S ND N O E T Y S I N E A D T C O O Y HA O G F R S R C E C N E HN L G
2 1 . . 0 1 No 5
文 章 编 号 :0 2 2 2 ( 0 1 0 — 0 1 — 0 10 — 74 2 1) 5 01 5
q e tS n i n a rvn e man y i Lj n itit icu e Yo g h n c u t Yuo g c u t , Hu pn c u t u se u n Yu n n p o ic il n ia g dsrc ,n ld d i n s e g o n y, ln o n y a ig o ny,
ge ss Ro u s e u . Th n i q e tS n e AUC( e d rr ec r e ft e t an n a a a d t et s a a a e r s e t e 0 9 5 a d 1 0 0, Ar a Un e o u v )o h r i i g d t n h e td t r e p c i . 9 n . 0 v
中 图分 类 号 : 7 3 3 3 ¥ 6. 0 文献标识码 : A
The Pr diton ofPo e ta o r phia srbu i e d Cha cd e c i t n i lGe g a c lDit i ton ofS e l is,M e s i u i i nge ss ga tgm slk a n i Ro e tS n qu se u
ditp e ild s rbuton oft s e ha i c ot nta i ti i he e d c cds,M e gasi uslki tgm i ange i Ro nss que t un i u s e S n Y nna s d on a s ca ins be n ba e s o ito — t e n kno n o c r n e r c dsa e fe io w e w c r e c e or nd a s to nv r nm e ra l s:The hghl ut b ea e sf e ntva i b e i y s ia l r a orM gasi uslki tgm i ange ss Ro— n i
到其 它地 方 。丽江 云杉 大痣 小蜂 危害 主要 表现 为 ]
幼虫 在健 康 的种子 中取食 , 致种 子 中空 , 去发 芽 导 失
能力 E 7。丽江 云 杉 大痣 小蜂 具 有 隐蔽 性 强 , 害 53  ̄ 危
期长 , 害性 大等 特点 , 云南省 丽江 市和迪 庆州 丽 危 在 江 1年 发生 1代 , 以幼 虫 在种 子 内越 冬 。成 虫 于 次 年 4月初 开始 羽化 , 5月 中旬 羽 化 结 束 , 4月 中下 旬
建筑 、 枕木 、 具 、 纸 等 用 材 ; 为 观 赏树 , 材 纹 器 造 又 木
理直 , 结构 致 密 , 质优 良 , 材 易加 工 , 优 良的用材 和 是
荒 山造林树 种 。树 姿 雄 伟 , 又适 于 园林 栽 培 。由 于 其 材 质优 良, 是树 木 育种 中难 得 的种质 资源 , 年 亦 近 来 成 为一些 地 区进 行 引种 的 目标 树种 。随着种 子 贸 易 的 日益发 展 , 江 云杉 大 痣 小 蜂 极 有 可 能 随着 丽 丽
作者 简介 : 杨建 东( 9 4 ) 男 , 18 - , 白族 , 南大理人 , 云 西南林业大 学硕 士研 究生, 主要从事 昆虫学方面的研 究。
* *为通 讯 作 者 : 涌智 ( 9 2 ) E m i P 9 6 3 @ P bi. m. n c 潘 1 5 一 , — al 8 2 3 1 u l k y . n : c
Ch x o g,Yo g e o n y u in n r n c u t ,Yu n u c u t a mo o n y,Do g h a it ito n n iy n c u n d s rc fKu mi g ct .Th o s ia l r a n l d d Ku mi g e l w ut b e a e s i cu e n n
ct i y,we tr j n itit sen Nui gdsrc ,Ba s a iy a o h n ct ,No t e nLic n i rh r n a gct y,Jn d n itito u’rct ig o g dsrc fP e iy,M o to h r a nQu s ftea e si — jn iya d Ho g edsrc.I d io o t eea e s h e t ft er go swe eu s i b ea e sf rM e a tg slka — ig ct n n h itit na dt n t h s ra ,t er s h e in r n ut l r a o g si mu ii n i o a
在 分 布 区域 : 高适 生 区 主要 包括 丽 江 市的 永 胜 县 , 龙 县 , 平 县 , 蒗 县 ; 玉 华 宁 中适 生 区 包 括 迪 庆 州 的 雏 西 县 、 大理 州 北 部 、 雄 楚
的 大姚 县 、 仁 县 、 谋 县 、 明 的 东 川 区 ; 适 生 区 包括 昆 明 市 , 江 州 西 部 , 山 市 , 沧 市 北 部 , 洱 市 的 景 东县 , 靖 市 永 元 昆 低 怒 保 临 普 曲 的 大部 分地 区 , 红河 州 的 大 部 分 地 区 ; 上 述 地 区外 其 余 地 区 为 丽 江 云 杉 大 痣 小蜂 的 非 适 生 区 。该 研 究 的 训 练 数 据 和 测 试 数 除 据的 A UC值 分 别 为 0 9 5和 10 0 表 明 Mae t 型 对 该 蜂 在 云 南 的潜 在 分 布 区 预 测 有 显 著 的 统 计 学 意 义 。 .9 .0 , xn 模 关 键 词 : 江 云 杉 ; 江云 杉 大痣 小蜂 ; x n ; 在 分 布 区 ; 南 丽 丽 Ma et潜 云
表 1 丽 江 云 杉 大 痣 小 蜂 分 布 点 经 纬 度
杉大痣 小蜂 的潜 在分 布 区对 于阻止 丽江 云杉 大痣小
蜂 的扩 散 和早期 预警 具有 重要 意义 。 丽江 云杉 大痣小 蜂 主要是 ] 也会 随种子 运输 传播 使 ,
ton; Y u i nna n
丽江 云 杉 大痣 小 蜂 ( g s g s iin e ss Me a t mu ka g ni i l Ro u se S n l 隶 属 于膜 翅 目 He n p ea 长 q e t u )】 me o tr 、 尾 小蜂 科 T rmia 、 痣 小 蜂 属 Me at mu 食 oy d e大 g si g s 植 群 “ , 危 害 丽 江 云 杉 ( cal in e s ) ]是 Pi i a g n i 种 e k s
子 的害虫 , 具有 极 强 的 传播 扩 散 能 力 和 巨大 的 入 侵 潜 力 。丽 江云 杉 为 常绿 乔 木 , 材 轻 软 、 木 耐用 , 供 可
收 稿 日期 : O 1 。 一 1 21 ~ g 7
*基 金 项 目 : 南省 重 点 学科 建 设 项 目( Kz 0 9 5 。 云 X 2 O O )
山东 林 业 科 技
21 0 1年 第 5期
江云杉 的种 子扩 散 蔓 延 , 江 云杉 大 痣 小 蜂 一旦 成 丽 灾 , 严重 影响 丽江 云杉 的更新 和 造林 , 邻 近地 区 将 对 的引种 也构 成潜 在威 胁 。因此 , 准确 的预 测 丽 江 云
痣小 蜂在 云南 的 已知分 布点 图像 ( 图 1 。 见 )
ofFo es ia tr W ar ng a r tD s s e ni nd Con r l K u to , nm i un n,65 24 Chi ) ng Y na 02 na
Ab ta t To e tma e s in i c l h ik o h s s e is a d t k f e tv a u e ,i’ e e s r O i v s ia et e i — sr c : si t ce tf a l t ers ft i p ce n a e e fc i e me s r s t Sn c s a y t n e t t h i y g n f c e e in a d p tn i l iti u i n o h p c e n Yu n n e t d r g o n o e ta d s rb t ft e s e is i n a .Ec l g c ln c e mo e e h i u ,M a e t o o o ia ih d lt c n q e x n ,wa s d t r — su e O p e
N i l ng c nt Them o r t u t l e s i l de exic ng a ou y. de a e s iab ear a ncu d W i oun y o qi s rc ,N o t r t fDi ng dit it r he n Dal c unt i o y,D a a ou y of y o c nt
Ya gJa d n n in o g,Pa n z i ,F n n ig nYo g h ~ a g Ha qn
( a u t ff r s r o t we tF r s r i e st F c ly o o e t y S u h s o e ty Un v r i y,Ke b r t r y La o a o y
i iatng t tt a nth t ts ia i fc nc or p e itn he po e ilg og a hia s rb i . nd c i ha he M xe ad s a itc lsgniia ef r d c ig t t nta e r p c lditi uton Ke o d y W r s:P ie i i c a lk ange i ( a h. Prt ; M e nss Fr nc ) iz gasi uslk ange i Ro e tSun; M a e : Pot n ilDit i tgm i i nss qu s e x nt e ta sr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