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水泥的竞争格局

合集下载

600585海螺水泥2023年上半年决策水平分析报告

600585海螺水泥2023年上半年决策水平分析报告

海螺水泥2023年上半年决策水平报告一、实现利润分析2023年上半年利润总额为850,400.3万元,与2022年上半年的1,297,590.75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34.46%。

利润总额主要来自于内部经营业务。

2023年上半年营业利润为831,219.86万元,与2022年上半年的1,265,091.01万元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下降34.30%。

在营业收入迅速扩大的情况下,营业利润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企业未能处理好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盈利水平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应尽快采取措施处理市场扩展所带来的经营危机。

二、成本费用分析海螺水泥2023年上半年成本费用总额为5,789,092.3万元,其中:营业成本为5,272,212.18万元,占成本总额的91.07%;销售费用为162,715.46万元,占成本总额的2.81%;管理费用为313,469.09万元,占成本总额的5.41%;财务费用为-82,001.62万元,占成本总额的-1.42%;营业税金及附加为51,991.42万元,占成本总额的0.9%;研发费用为70,705.77万元,占成本总额的1.22%。

2023年上半年销售费用为162,715.46万元,与2022年上半年的152,506.21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6.69%。

从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变化情况来看,2023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增长的同时收入也有较大幅度增长,企业销售活动取得了明显市场效果,销售费用支出合理。

2023年上半年管理费用为313,469.09万元,与2022年上半年的270,806.59万元相比有较大增长,增长15.75%。

2023年上半年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79%,与2022年上半年的4.81%相比变化不大。

管理费用与营业收入同步增长,但销售利润却大幅度下降,要注意提高管理费用支出的效率。

三、资产结构分析海螺水泥2023年上半年资产总额为24,118,206.45万元,其中流动资产为9,938,782.53万元,主要以货币资金、存货、应收票据为主,分别占流动资产的61.12%、10.81%和10.34%。

海螺水泥财务分析

海螺水泥财务分析

海螺水泥财务分析一、引言海螺水泥是中国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上海。

公司主要从事水泥的生产、销售和配送等业务。

本文将对海螺水泥的财务状况进行详细分析,以了解其经营情况和财务健康度。

二、财务指标分析1. 营业收入根据海螺水泥的财务报表数据,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100亿元,2022年增长至120亿元,增长率为20%。

这表明公司的销售业绩在过去一年中有所增长。

2. 净利润海螺水泥的净利润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2022年的净利润为10亿元,2022年增长至12亿元,增长率为20%。

这说明公司在过去一年中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

3. 资产负债比率资产负债比率是衡量公司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

根据财务数据,海螺水泥的资产负债比率在过去两年中保持稳定,分别为60%和62%。

这说明公司的负债相对较高,需要注意债务风险的管理。

4. 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评估公司偿还债务能力的指标之一。

通过计算海螺水泥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可以评估其偿债能力。

根据财务数据,2022年的流动比率为1.5,2022年为1.8;速动比率分别为1.2和1.5。

这些指标表明公司的偿债能力较好,能够及时偿还债务。

5. 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评估公司盈利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计算海螺水泥的毛利率、净利率和ROE(净资产收益率),可以评估其盈利能力。

根据财务数据,2022年的毛利率为20%,净利率为10%,ROE为15%;2022年的毛利率为22%,净利率为12%,ROE为18%。

这些指标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在过去两年中有所提高。

三、财务风险分析1. 市场竞争风险作为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海螺水泥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其他竞争对手的进入可能会对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造成影响。

2. 债务风险海螺水泥的资产负债比率较高,需要密切关注债务风险。

如果公司无法有效管理债务,可能会增加偿债压力,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3. 市场需求波动风险水泥行业的市场需求受到宏观经济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较大,市场需求的波动可能对海螺水泥的销售和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海螺水泥下一步剑指何方

海螺水泥下一步剑指何方

40Indus try observa tion 行业观察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

一句话道出了海螺水泥在中国乃至世界水泥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若不是中建材集团近年来在水泥行业的大肆并购整合,在产能产量方面超过了海螺水泥,恐怕其仍会稳坐我国水泥行业的头把交易。

尽管如此,在经营效益上,海螺水泥仍是行业里最优异的企业之一,被誉为水泥行业中“最赚钱的企业”,让众多的水泥企业无法望其项背。

2011年,海螺水泥新增熟料产能3360万吨、水泥产能3100万吨,熟料产能总计达1.64亿吨,水泥产能总计达1.8亿吨。

同期,海螺水泥共计生产熟料1.37亿吨,同比增长19%;生产水泥1.3亿吨,同比增长17%。

2011年,海螺集团水泥和熟料合计净销量1.58亿吨,同比增长15.22%,综合毛利率达40%。

2011年海螺水泥实现实现营业收入486.54亿元,同比增长40.99%,实现净利润110亿元,而同期全行业共计实现利润1020亿元,占比10.78%。

截至2011年底海螺水泥总资产达到了840亿元,同比增长39.05%。

2012年,海螺水泥新增熟料产能2080万吨、水泥产能2830万吨,熟料产能总计达1.84亿吨,水泥产能总计达2.09亿吨。

同期,海螺水泥共生产熟料1.54亿吨,同比增长13.81%;生产水泥1.49亿吨,同比增长17.17%。

2012年,海螺集团水泥和熟料合计净销量达1.87亿吨,同比增长18.33%,综合毛利率为28%。

2012年海螺水泥实现营业收入为450.62亿元,同比下降6.41%;实现净利润63亿元,而同期全行业共计实现利润657亿元,占比9.59%。

截至2012年底海螺水泥总资产达到875亿元,同比增长4.19%。

透过海螺水泥2011、2012年经营状况,海螺水泥在行业中的效益可见一斑,以行业内7%左右的产能却创造了行业里10%左右的利润,着实可以笑傲水泥行业。

但海螺水泥不论是2011年利润达到巅峰,还是2012年随着行业景气度下滑利润下降,都已成为过往,重要的是现在的水泥行业情况下,海螺水泥将作何打算。

海螺水泥财务分析

海螺水泥财务分析

海螺水泥财务报告分析一、公司简介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9月1日。

1997年10月21日在香港挂牌上市,开创了中国水泥行业境外上市的先河。

公司主要从事水泥及商品熟料的生产和销售,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品牌供应商。

公司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产能持续增长,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区域不断扩大。

公司先后建成了铜陵、英德、池州、枞阳、芜湖5个千万吨级特大型熟料基地,并在安徽芜湖、铜陵兴建了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技术水平的3条12000吨生产线。

海螺水泥产品质量卓越,享誉全国,并远销海外;下属10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省内基地和十二个区域,横跨华东、华南和西部18个省、市、自治区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形成了集团化管理和国际化、区域化运作的经营管理新格局,成就了“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的美誉。

“海螺”牌高等级水泥和商品熟料为公司的主导产品。

“CONCH”商标被国家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海螺”牌水泥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免检产品,长期、广泛应用于举世瞩目的标志性工程,本着“为人类创造未来的生活空间”的经营理念,依托雄厚的实力,公司成为国内能够全部提供抗硫酸盐水泥、中低热水泥和道路水泥等特种水泥的供应商。

二、背景分析1、企业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特点以及所处的行业分析公司生产线全部采用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技术,具有产量高、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环境保护好等特点。

公司在华东、华南地区拥有丰富的优质石灰石矿山资源,含碱度低,碳酸钙含量高,为生产高品质低碱水泥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材料;公司生产全部采用新型干法旋窑工艺技术,装备先进,实现了从矿石开采到码头装运的全程自动化控制。

中国水泥产能在很多区域都已经处于过剩状态。

产能过剩,水泥产品的同质性和区域性,使得水泥行业的竞争非常惨烈,行业从历史数据来看,很多水泥企业的历史回报水平很低,甚至在一些年份处于亏损状态。

但海螺水泥的历史回报水平都还不错,基本都能维系在20%左右。

水泥行业研究报告海螺

水泥行业研究报告海螺

水泥行业研究报告海螺海螺集团是中国领先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其主要业务涵盖水泥生产、砂石生产、混凝土制造等。

本篇研究报告将对海螺集团的水泥行业进行分析,包括行业背景、发展趋势、竞争优势和风险等方面。

水泥行业是建筑行业的重要支撑,随着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水泥需求量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水泥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水泥产量达到24.34亿吨,同比增长了3.9%。

水泥产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

然而,水泥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过剩产能的存在,水泥行业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空间有限。

其次,环境保护压力增大,对水泥企业的生产要求更加严格。

同时,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和政策风险也会影响水泥行业的发展。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海螺集团凭借其优势在水泥行业中取得了领先地位。

首先,海螺集团具有规模经济优势,拥有大量的生产基地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成本优势。

其次,海螺集团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来提高市场竞争力。

再次,海螺集团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注重环境保护,符合政府的产业政策。

然而,海螺集团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由于水泥行业竞争激烈,海螺集团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来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环境保护压力增大,海螺集团需要持续改善环境治理,以符合相关政策要求。

再次,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也会对海螺集团的发展产生影响,海螺集团需要灵活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

综上所述,水泥行业是中国建筑行业的重要支撑,海螺集团作为领先的水泥企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然而,行业竞争激烈和环境保护压力增大依然是海螺集团面临的挑战。

海螺集团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积极应对环境保护要求,以保持其在水泥行业的领先地位。

海螺集团

海螺集团

海螺型材是科技部确定的重点高新技术企 业, 主要从事中高档塑料型材、板材、门 窗的生产、销售、安装以及科研开发, 主 窗的生产、销售、安装以及科研开发, 要产品包括塑钢门窗异型材、彩色异型材、 双色、全色、木纹共挤型材以及塑料栅栏、 卷帘窗、百叶窗等装饰异型材. 卷帘窗、百叶窗等装饰异型材. 以产销量 计算, 计算,报告期内公司在国内塑料型材行业位 居首位. 居首位.
安徽海螺集团公司 的发展历程
安徽海螺集团公司是1996年 安徽海螺集团公司是1996年9月3日经安徽 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 公司,其前身是全套引进日本三菱重工4 公司,其前身是全套引进日本三菱重工4 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宁国 水泥厂。90年代中期,通过收购、兼并、 资产重组等低成本扩张方式,宁国水泥厂 完成了从工厂到集团的体制转变,发展成 跨地区的建材企业集团,后被国务院批准 为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
发展困境
海螺集团有关信息化的困境 面临成本压力 浪费资源, 浪费资源,又难以突破地域限制 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
海螺集团有关信息化的困境
(1)海螺集团信息系统技术问题 (2)系统之间没有有效集成 (3)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存在隐患 (4)一些信息系统应用程度低 (5)系统开发及规划缺少标准规范
面临成本压力
1、海螺水泥的经营现状和规模
2、海螺型材的经营现状和规模
水泥制造是海螺集团的主导产业,分别在安徽、江苏、 水泥制造是海螺集团的主导产业,分别在安徽、江苏、 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形成17个大型水泥熟料基 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形成17个大型水泥熟料基 地。现已投入运行的有8条日产5000吨级,7条日产2500 地。现已投入运行的有8条日产5000吨级,7条日产2500 吨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建的有4条日产10000吨、1 吨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在建的有4条日产10000吨、1 条日产8000吨、6条日产5000吨、1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 条日产8000吨、6条日产5000吨、1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 法水泥生产线。除水泥熟料基地外,集团分别在江苏、浙 江、上海、江西、福建等地先后建成了17个300~600万 江、上海、江西、福建等地先后建成了17个300~600万 吨级的水泥粉磨站。2003年,集团水泥和商品熟料销量将 吨级的水泥粉磨站。2003年,集团水泥和商品熟料销量将 达到4000万吨,型材产销突破30万吨,集团销售收入将 达到4000万吨,型材产销突破30万吨,集团销售收入将 达到127亿元,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双跨”目标( 达到127亿元,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双跨”目标(总 资产、销售收入跨百亿元) 资产、销售收入跨百亿元)。

水泥行业竞争分析

水泥行业竞争分析

水泥行业竞争2019年1-8月,全国水泥产量14.7亿吨,同比增长7%,其中8月当月水泥产量2.1亿吨,同比增长5.1%。

全国水泥产品价格总体呈同比略增、环比下降的特点。

以下对水泥行业竞争分析。

伴随着水泥和熟料价格的上涨,水泥和熟料的价差也在扩大。

我们以华东地区的南京为例,根据统计的南京地区P.O42.5水泥价格和熟料价格,水泥-熟料价差(假定单吨P.O42.5水泥消耗熟料0.77吨)伴随着两者价格上涨也在扩大,并在海螺宣布熟料降价130-150元/吨后价、差扩大至271元历史高位。

全国、华北和华东P.O42.5水泥均价(元/吨)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区域主导企业的市场控制能力,加强区域市场协调,从而避免市场无序竞争,提升水泥行业企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也有利于稳定市场对企业盈利的预期。

目前水泥企业区域协同已逐渐成为行业内普遍共识,区域协同达到空前高度。

现从四大主要企业市场状况来分析水泥行业竞争。

海螺水泥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熟料、水泥产能位列全国第一。

公司主要从事水泥及商品熟料的生产和销售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水泥、熟料供应商,产销量已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

水泥行业竞争分析,2017年海螺水泥量价齐升,报告期内海螺水泥主营业务收入为735.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4.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8.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5.87%。

2017年,海螺水泥熟料产能2.46亿吨,水泥产能3.35亿吨,骨料产能2,890万吨,商品混凝土60万立方米。

金隅股份北京金隅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公司主要从事于是建材制造、房地产开发和不动产经营产业,主要产品是高标号水泥、家具、矿棉吸声板、加气混凝土、耐火材料、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销售自产产品等。

水泥行业竞争分析,公司持有及与独立第三方共同拥有多项先进技术的专利权,并已起草或审阅超过多项建筑材料业界的国家及行业标准。

海螺水泥竞争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海螺水泥竞争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海螺水泥竞争战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海螺水泥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也是全球五十大水泥生产企业之一,拥有超过20个水泥生产基地和100多条生产线。

随着国内水泥行业市场竞争的加剧,海螺水泥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何有效区分和把握市场竞争,制定适
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竞争战略,成为海螺水泥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海螺水泥的竞争战略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找出其竞争优势和劣势,为海螺水泥制定具有实际意义的竞争战略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1.了解当前水泥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和趋势,分析海螺水泥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
2.分析海螺水泥的成本控制和创新能力;
3.分析海螺水泥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
4.分析海螺水泥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
5.结合以上分析结果,提出适合海螺水泥发展的竞争战略建议。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其中重点是对市场竞争格局、营销策略和管理模式的分析。

五、预期结果
通过对海螺水泥的竞争战略研究,预计可以找出其竞争优势与劣势,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竞争战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
场占有率,实现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出于“沪港通”的投机心理买了些水泥煤炭,虽然价位不高,但买入即被套。

事后对海螺水泥进行了一些研究,尤其是参考了@天地侠影兄的资料,越来越觉得海螺水泥有些意思。

一、海螺水泥的竞争格局
1、水泥企业2013年产能情况(水泥熟料,根据中国水泥网数据整理)
中国建材包括南方水泥、西南水泥、中联水泥和北方水泥。

南方水泥比较集中的范围:江西全省;浙江湖州、嘉兴、衢州;以及江苏宜兴、安徽宣城一带。

西南水泥位于四川重庆一带。

中联水泥位于山东河南一带,尤其是山东全省及周围势力雄厚。

北方水泥主要是在东三省。

中材水泥包括中材、祁连山、天山和宁夏建材,主要位于新疆、甘肃、宁夏。

冀东水泥占据河北、山西、内蒙中部范围。

华润水泥占据两广,具有优势地位。

台泥在广东、广西、江苏、云贵川都有布置。

山水水泥是一家民营企业,香港上市,主要位于山东和辽宁,在山东市场和中联水泥形成双雄局面。

华新水泥是中国水泥的老字号,但现在是外资控股,基本依靠湖北沿江发展。

红狮集团主要在福建、浙江一带。

金隅集团主要是北京河北区域。

另外拉法基主要集中在在云贵川区域。

这是国内上规模水泥企业的基本情况,海螺集团在全国的布局根据数字水泥的产能地图呈现这个状况:
山东:济宁1家,日产能5000吨,这应该是海螺精心安插的一枚棋子,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新疆:哈密有1家,日产能2500吨,周围是两家地方厂。

青山建化,14家,5.15万吨。

天山水泥,22家,7.53万吨。

陕西:有4家,产能3.25万吨,分布在西安以北,宝鸡周围,区域竞争能力很强,附近有竞争能力的企业为冀东水泥,陕西最主要的水泥企业为尧栢水泥。

甘肃:平凉1家日产能1万吨,临夏1家2500吨,周围主要有祁连山水泥。

云南:共2家,日产能1.35万吨,云南拉法基占优势。

贵州:5家,日产能3.4万吨,与拉法基、台泥竞争。

四川、重庆:4家,日产能3.82万吨,与拉法基、西南水泥、华新、中联水泥竞争。

云贵川小计,拉法基,22家,日产能6.99万吨。

西南水泥,82家,日产能29.77万吨。

台泥,10家,日产能4.66万吨。

红狮,5家,日产能3.5万吨。

华新,8家,日产能2.55万吨。

海螺,11家,日产能7.1万吨。

两广:8家,日产能8.05万吨,竞争对手华润水泥强于海螺。

华润,15家,日产能12.3万吨。

海南1家1.05万吨
台泥,4家,8.3万吨。

湖南:6家,日产能5.2万吨。

长江下游省市(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15家,日产能25.85万吨,产能主要在安徽,其余省市设粉磨站,海螺利用已“T形战略”占据优势地位。

南方水泥,56家,产能24.78万吨。

中联水泥,5家,产能4.63万吨。

红狮集团,4家,产能2.9万吨。

万年青水泥,5家,产能3.7万吨
另外海螺向福建海运500万吨。

东北地区销售季节短,生产季节也不能长,这是北方的劣势,产能利用不足,看冀东水泥一四季度收入大减,更冷的东北就可想而知了。

2、海螺的战略
海螺在最主要的长江中下游的地区实行T形战略,即依托长江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沿长江下游和沿海地区一线兼并小型水泥企业,将他们改造成粉磨厂或水泥转运站,迅速地占领当地的水泥市场。

具体来说,就是依靠安徽强大的生产基地,利用廉价的水运将水泥或熟料运输到江苏、浙江、上海、福建,以至于辽宁甚至出口。

小知识:水泥粉磨站是将水泥生产中的最后成品阶段单独独立出来而形成的水泥成品生产单位。

该阶段将水泥熟料加入适量的混合材料进行粉磨,产出成品水泥。

水泥的生产,一般可分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制成等三个工序。

硅酸盐类水泥的生产工艺在水泥生产中具有代表性,是以石灰石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窑中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加适量石膏(有时还掺加混合材料或外加剂)磨细而成。

水泥生产的布局是在矿区建立水泥熟料生产线,在靠近水泥销售市场建立水泥粉磨站,以减少运输成本。

如果把熟料生产线建在城市附近,每生产1t熟料,需要1.6t左右的水泥生料,要增加60%的运输成本。

如果把水泥粉磨站和熟料生产线一起建在矿山,由于混合材大部分是城市产生的废渣,这些混合材要运到建在矿山附近的水泥厂里,磨成水泥后再运到城市,增加了运输成本。

因此,熟料生产线要建在矿山附近,水泥粉磨站要建在市场附近。

安徽的生产能力在全国范围内也是最强的,丰富的石灰资源、极具规模优势的生产线、以及集中高效的管理,构成了海螺的生产端的成本优势。

第一,水泥是低价值产品,每吨只有200-300元,而陆地运输费用吨公里应该在0.5元左右,因此陆地运输半径不能太大。

第二,水泥保质期短,不能长期储存,库存有限。

所以讲,海螺通过长江水运取得运输的价格优势,当然别的厂家也可以利用长江水道,可是他首先要在长江边建厂,附近还需要石灰石资源,目前国家对水泥产能审批很难,再则没有规模优势以及资金优势,极容易被海螺以价格战打败。

投资一条日产能5000吨水泥生产线,投资额大概要6个亿,建设时间不会少于2年,投资回收期不知要多少年,不能不慎重,因此说来,海螺取得先机,其他企业只能望江兴叹了。

当然,当年华新水泥就差点取得成功,结果最后海螺取得了成功,华新被挤走。

这说得就是海螺运输的成本优势,
前面所说的生产端和运输的优势都是成本优势,难道就没有其他优势了?比如品牌优势?这是因为水泥是个同质化的产品,只要是目前大厂的新式干法水泥产品区别就不大,最主要的差别就是价格了,建筑商、混凝土销售商每方成本那是死抠呀,每吨几十元的差距可能就吃掉了他们的全部利润,当然了,海螺水泥的质量也是很可靠的。

有听说非喝可口可乐的,没听说非要海螺水泥的,不过相对来说,海螺对于客户方还是强势的,他的客户还是分散的建筑商或混凝土销售商,对方不具有定价能力,但是会挑区域市场价格最低的。

如果区域内只有1家水泥企业,价格只要稍低于区域外最低生产成本与运费之和,销售端那就非你莫属了,当然这个区域半径越大就越好了。

海螺在该区域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可是被中国建材下的南方水泥横插一杠子,在浙江收编了几十家水泥厂,不但分走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影响了海螺的定价能力。

长期来讲,海螺必须将这个心腹大患解决掉。

现阶段海螺的策略就像@超级鹿鼎公所说的:就是追求满产,满产之后就追求利润,不满产就杀价格杀到满产,用满产的折旧杀不满产的折旧。

这就是要限产联盟的好看。

由于海螺有30多元的成本优势,在海螺微利的情况下,南方水泥只能是亏损,当毛利为零的时候自然就继续不下去了。

当然更有可能是中国建材的巨额负债压垮自身,实行所谓的混合所有制,卖厂求生。

海螺另外一个市场是两广地区,可是华润水泥先拔头筹,占据了西江水道,供应两广,海螺和台泥紧据其后。

这个地方很不错,目前形成了均势。

另外东北、华北市场市场惨淡,产能利用不足,水泥企业都在赔钱,海螺目前没有将来可能也不会布局,不过对冀东的投资可能有长远的考虑。

海螺在山东济宁布了一枚钉子,让山水水泥和中国建材旗下的中联水泥很难受,算是报当年一箭之仇,当然这个也有长远考虑。

目前海螺主要在西南和西北布局,海螺利用自己的成本管理优势在区域内发展,但是不会再有长江水道那样的地利了,有可能在行业衰退期会利用本身的资金优势展开并购,取得区域定价权,青松建化应该就是一个局,不过时候未到,强扭的瓜不甜。

3、海螺的主要对手
海螺如果要煮酒论英雄,主要的对手,其实也谈不上对手,只是最影响海螺发展的就是中国建材。

而华润水泥、台泥、拉法基水泥只要自身不出大问题,和海螺目前谁也吃不掉谁,能够共处,毕竟水泥行业存在区域竞争优势的。

中国建材是央企混合所有制的一个典型,根据其2014年上半年的报表,具体如下:资产3105亿元,负债2557亿元,所有者权益548亿元,少数股东权益占比34%,资产负债率82%。

具体数据为固定资产净值1262亿元,商誉425亿元,现金只有151亿元,有息负债总额却达到1829亿元,而2014年上半年的业务收入为559亿,净利2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为18亿,上半年的财务费用54亿元。

考虑到1829亿元的有息负债以及425亿元的商誉,以及每年50-60亿元是否可靠的净利,中国建材还能走多远。

另外一个问题,他的水泥企业原来都是收购来的,基本采取中国建材控股,民营参股的模式,在利益一致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协同战略,但是由于各民营股东可能想法各异(不归属于母公司的少数股东),很难做出牺牲局部、保证整体长远利益的战略,相反海螺水泥就可以利用这一战略,以局部或短期的牺牲占领一个市场,不需要协同各股东的利益。

中国建材管理400多家类似企业的难度,远远大于海螺管理80家企业的(绝大部分独资)难度。

海螺水泥目前盈利不错,资本性支出逐渐减少,今后会发展成为一个现金牛企业,对于海螺来说逆周期才是他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对手中国建材不管顺逆周期都很难继续发展了,南方水泥浙江部分的垮掉对海螺意义深远,如果实现,海螺在长江下游就可以拥有完全定价权,其盈利就不受行业发展影响了。

自己的一些胡乱看法和别人的成熟思想,欢迎大家对我拍砖,因为家里要盖3间房,不构成投资建议,因为我的主要投资在银行,水泥也没盈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