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基本测试原理

合集下载

ICT测试原理与程式简介

ICT测试原理与程式简介

ICT测试原理与程式概述ICT(In-Circuit Test)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件测试方法,用于验证电路板的连通性和功能性。

本文将介绍ICT测试的原理和程式的编写方法。

ICT测试原理ICT测试通过在电路板上插入一组测试探针,以测量电路板上各个连接点的电性参数。

测试探针连接到一个特殊的测试设备上,该设备通过向测试点施加电压、测量电流或者执行其他测试操作来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ICT测试的主要步骤如下: 1. 设计测试夹具:根据电路板的布局和连接点的位置,设计并制造适合的测试夹具。

2. 设计测试程序:使用特定的测试软件,编写测试程式。

测试程式包含了一系列的测试命令和断言,用于验证电路板的各个功能是否正常。

3. 连接测试夹具:将电路板放置在测试夹具上,并使用夹具将测试探针连接到电路板的各个测试点上。

4. 执行测试程序:运行测试软件,执行测试夹具中的测试程序,并记录测试结果。

5. 分析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来判断电路板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ICT测试程式测试程式是ICT测试的核心部分,它包含了一系列指令和断言,用于验证电路板的功能和性能。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1. 设置测试参数:- 设置电压输入为3.3V- 设置测试时钟频率为1MHz2. 测试点A:- 施加电压到测试点A- 测量电流- 如果电流大于阈值,则测试通过;否则测试失败3. 测试点B:- 施加电压到测试点B- 测量电压- 如果电压在指定范围内,则测试通过;否则测试失败4. 测试点C:- 施加信号并记录响应时间- 如果响应时间小于指定时间,则测试通过;否则测试失败5. 结束测试在上述示例中,每个测试点都有相应的测试步骤和判断条件。

测试程式会自动执行这些测试步骤,并根据判断条件来确定测试结果。

通过编写不同的测试步骤和判断条件,可以对电路板的各个功能进行全面的测试。

ICT测试程式编写方法编写ICT测试程式的首要任务是理解电路板的设计和功能。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需要测试的功能模块和相应的测试步骤。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ICT测试原理。

ICT(In-Circuit Test)是一种用于电子产品制造中的自动化测试技术,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电路板上的元件和连接是否正常,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ICT测试的原理和相关知识。

首先,ICT测试的原理是基于电路板上的元件和连接的电学特性进行测试。

通过在电路板上加上测试点,然后使用专门的测试设备(如ICT测试仪)来对这些测试点进行测试,从而判断电路板上的元件和连接是否正常。

在测试过程中,ICT测试仪会对电路板进行电气测试,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参数的测试,以及对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测试,从而全面地检测电路板的质量。

其次,ICT测试的原理还涉及到测试程序的编写和执行。

测试程序是指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电路板的特性,编写出的一系列测试步骤和测试规则。

这些测试步骤和测试规则被加载到ICT测试仪中,然后由ICT测试仪按照程序执行来对电路板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ICT测试仪会根据测试程序的要求,对每个测试点进行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反馈给操作人员,从而判断电路板是否合格。

此外,ICT测试的原理还包括测试覆盖率和测试精度的考量。

测试覆盖率是指ICT测试能够覆盖到电路板上的所有测试点,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测试。

测试精度是指ICT测试能够准确地检测电路板上的元件和连接的电学特性,以及对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测试。

这些因素都是影响ICT测试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充分考虑。

总的来说,ICT测试的原理是基于电路板上的元件和连接的电学特性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程序的编写和执行,以及测试覆盖率和测试精度的考量,来保证电路板的质量。

ICT测试技术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ICT测试的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关于ICT测试原理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ICT的基本工作原理

ICT的基本工作原理

ICT的基本工作原理1.开路及短路的测量原理ICT提供一个O.lmA的直流电流源测量两测试针点之间的阻抗值。

系统把两测试针点之间的阻抗值分为4组。

阻抗值区间会随测试参数上“开/短路范围”的设定而对应改变:(5,25,55)→(15,55,85)→(5,20,80)。

在短/开路学习时,会将测试针点之间阻抗小于25fl的点自动聚集成不同的短路群(shortgroups)。

需要学习的时间随着测量点数的增加而增加,自我学习时必须确定电路板是良好的,且要使测试针接触良好,否则学习到的数据可能是错误的。

开路测试(openTe。

t)时,在任一短路群(shortgroup)中任何两点的阻抗不得大于55fl,否则即是开路测试不良(openfail)。

短路测试(shorttest)时分为3种情况,若有以下其中之一的情况发生,则判定短路测试不良(shortfail):(1)在短路群中任何一点与非短路群中任一点的阻抗小于5Ω。

(2)不同短路群中任意两点的阻抗小于5Ω。

(3)非短路群中任意两点的阻抗小于5Ω。

2.电路隔离测试技术ICT使用一只高ADM485JRZ-REEL7输入电阻的集成运放(OA)在被测电路中适合的电路支点上施加等电势电压,从而去除由于电势不等造成的流过被测对象电流值变化,以实现精确测试。

(1)以电流源当信号源输入时,则在相接元件Z.的另一脚施加与高电位A等电势的电压,以防止电流流人与被测元件相接的旁路元件,确保测量的精准性。

此时隔离点的选择必须以和被洌元件高电位脚(高点)相接的旁路零件为选择范围。

(2)以电压源当信号源输入时,则在相接元件Z:的另一脚施加与低电位B等电势的电压,以防止与被测元件相接的元件所产生的电流流入,而增加测量的电流,影响测量的精准性。

此时隔离点的选择必须以和被测元件低电位脚(低点)相接的旁路元件为选择范围。

3.零件测试原理ICT采用固定直流电流源(电流已知)、交流电压源(频率已知,电压有效值已知)及可编程控制电压源,对电子零件进行测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送电流(已知),量电压(测量得知)”与“送电压(已知),量电流(测量得知)”。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是指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进行测试的原则和方法。

在进行ICT测试时,需遵循以下原理:
1. 全面性原则:对被测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覆盖,确保所有功能和需求都被测试到。

2. 一致性原则:测试人员需按照预定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进行测试,保持测试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3. 独立性原则:测试应该独立于开发过程,测试结果不能受到开发人员的影响。

4. 自动化原则: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来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确保大规模测试的可行性。

5. 风险导向原则:基于风险评估进行测试,首先测试对系统功能和稳定性的关键部分,并逐步扩大测试范围。

6. 可追溯性原则:测试需求、测试计划、测试用例等所有测试活动都需要有完整的文档记录,以便于追溯和复查。

7. 维护性原则:测试用例和测试工具需要易于维护和更新,以适应系统的演进和变化。

以上是ICT测试原理的概述,了解并遵循这些原则有助于进
行有效的ICT测试。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

ICT测试原理一、概述ICT测试(In-Circuit Testing)是一种常用的电子产品测试方法,它的原理基于电路板上的器件和连接的精密测量。

通过在电路板上插入探针进行测试,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电路板上的错误和缺陷。

本文将深入探讨ICT测试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二、ICT测试原理1. 测试工步ICT测试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工步: - 测试点准备:指定要测试的电路节点。

- 探针接触:将测试探针接触到待测电路节点上。

- 测量信号:对电路节点施加合适的测试信号。

- 信号检测:检测测试信号的响应,并与预期值进行比较。

- 记录结果:记录测试结果,标记通过或不通过。

2. 测试流程ICT测试的基本流程如下: 1. 打开测试机座台,将待测电路板放置在测试机的夹具上。

2. 根据设计规范和测试需求,设置测试探针的位置和参数。

3. 启动测试机,探针自动进行位置校准和接触测试点。

4. 注入测试信号,如电流或电压,通过待测电路。

5. 测试机检测并记录测试点的响应值。

6. 分析测试结果,判断电路板是否通过测试。

7. 根据测试结果,记录不合格测试点,方便后续修复或改进。

3. 测试技术ICT测试使用了多种技术来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效率,包括: - 探针技术:测试机通过特殊设计的探针接触电路板,确保灵敏度和稳定性。

- 测试信号:测试机注入合适的信号到电路板,如直流电流、正弦波等。

- 测试设备:使用专业的ICT测试仪器,如测试机、探针卡等。

- 自动化工具:通过自动化工具来提高测试效率和减少人工干预。

三、ICT测试应用ICT测试在电子产品制造和维修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产品制造在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ICT测试被用于确保电路板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对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和连线进行全面测试,可以排除生产中的错误和缺陷,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出货率。

2. 维修和故障排除对于已经生产的电子产品,ICT测试也是重要的维修和故障排除工具。

ict测试工作原理

ict测试工作原理
• 先测试bc极和be极之间正向压降,这和二极管 测试方法相同.
六. 跳线测试(J):
• 跳线是跨接印制板做连线用,只有通、断两种 情况.
• 测试其电阻阻值就能够判断好坏. 测试方法和测 试电阻是相同.
ict测试工作原理
第10页
ICT测试工作原理

阻抗值
ict测试工作原理
屏幕显示
1 3 4
第11页
ict测试工作原理
ict测试工作原理
第1页
ICT测试工作原理
一.电阻测试(R):
• 电阻是测试其阻值. • 工作原理:就是在电阻测试针上加一个电流,然
后测试这个电阻两端电压,利用欧姆定律:
R=U/I
ict测试工作原理
第2页
ICT测试工作原理
依据欧姆定律算出被测电阻阻值.
备注:除并联有L或C时采取电压源外,其它电阻 测试均采取直流电流源
• 大容量(>3uf)电容测试用DC方法,即用直流 电压加在电容两端,充电流随时间或指数降低规 律,在测试时加一定延时时间
ICT测试工作原理
• 思索:
1. 为何大电容需要用DC信号源?
2. 若测试大电容采取直流电流源能够?

ict测试工作原理
第6页
ICT测试工作原理
ict测试工作原理
第8页
ICT测试工作原理
四. 二极管测试(D):
• 二极管正向测试时,加一正向电流在二极管上, 二极管正向压降为0.7V(硅材料管),假如加一反 向电流在二极管上,二极管压降会很大.
• 加载电流有3mA , 20mA或 10mA.
ict测试工作原理
第9页
ICT测试工作原理
五.三极管测试(Q):

ICT及ICT测试原理

ICT及ICT测试原理

ICT 及ICT 测试原理一、简介:ICT 在线测试机(IN CIRCUIT TESTER)是经由量测电路板上所有零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体、电晶体、FET、SCR、LED 和IC 等,检测出电路板产品的各种缺点诸如:线路短路、断路、缺件、错件、零件不良或装配不良等,并明确地指出缺点的所在位置,帮助使用者确保产品的品质,并提高不良品检修效率。

它还率先使用可用数亿次开关的磁簧式继电器(REED RELAY),是当今测试涵盖率最高,测试最稳定,使用最方便,提供数据最齐全的在线测试机。

二.隔离(GUARDING)测试原理:在测试ACT 测试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GUARDING 的技巧,它把待测元件隔离起来,而不受它线路的影响.(如下列图示). 电脑程式自动选择恰当的隔离点可选择多个三.电阻的量测方法:(1)定电流测量法: 使用定电流测量法,电脑程式会根据待测电阻的阻值自动设定电流源的大小.(2)定电压测量法: 当待测电阻并联大电容时,若用定电流测量法,大电容的充电时间过长,然而使用定电压测量法可以缩短测试时间.(3)相位测量法: 当电阻与电容并联时,如果用电流量测法无法正确量测时,就需要用相位量测法来量测来做测试.此法利用交流电压为信号源,量测零件两端的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藉以计算出各别的电阻抗,电容抗或感抗.(4)小电阻的量测:一般小电阻量测(0.1Ω~2Ω),可以把它当成JUMPER 的方式测量但只可量测有无缺件. 若需较精确的量测,就须用四端量测. 原理如下:信号源和量测各有自己的回路,因此可準确量测RX 上的压降。

应用:小电阻如0.1Ω~10Ω,小电感,小电容量测时会受到cable 和探针接触不良的影响,而造成测试不稳,而四线量测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由二线式改為四线式量测法的修改说明如下: a. relay board 需做以下修改,JA,JB,JC 跳线拿掉,使之开路OPEN。

ICT基本测试原理

ICT基本测试原理

ICT基本测试原理ICT基本测试原理1.电阻测试原理2.电容/电感测试原理3.⼆极体及IC保护⼆极体测试原理4.齐纳⼆极体测试原理5.电晶体(三极管)测试原理6.光藕合元件测试原理7.电容极性测试原理1.1 电阻测试原理1.1.1 固定电流源(Constant Current)模式(MODE 0)对于不同的电阻值,ICT本⾝会⾃动限制⼀个适当的固定电流源做为测试的讯号源使⽤,如此才不会因使⽤都的选择不当,因⽽产⽣过⾼的电压⽽烧坏被测试元件,故其测试⽅式为:提供⼀个适当的固定电流源I,流经被测电阻R,再于被测电阻R两端,测量出Vr,由于Vr及I已知,利⽤Vr=IR公式,即可得知被测电阻R值,如附图⼀.RANGE CURRENT1欧姆--299.99欧姆5mA300欧姆-- 2.99K欧姆500uA3K欧姆--29.99K欧姆50uA30K欧姆--299.99K欧姆5uA300K欧姆-- 2.99M欧姆0.5uA3M欧姆--40M欧姆0.1uAVr=IR R Vr1.1 电阻测试原理1.1.2 低固定电流源(Low Constant Current)模式(MODE 1)该测试⽅法和上述固定电流源模式⼀样,只是在被测电阻于电路上并联(Parallel)着⼆极体(Diode)或是IC保护⼆极体(IC Clamping Diode)时,对于该电阻两端测量电压值若超过0.5V⾄0.7V左右时,因为⼆极体导电的关系,该电阻两端电压将被维持在0.5V⾄0.7V 左右,固⽆法量测出真正的Vr值,为了解决此问题,只要将原先的电流源降低⼀级即可.如附图⼆.RANGE CURRENT1欧姆--299.99欧姆500uA300欧姆-- 2.99K欧姆50uA3K欧姆--29.99K欧姆5uA30K欧姆--299.99K欧姆0.5uA300K欧姆-- 2.99M欧姆0.1uAVr=IR R Vr1.1 电阻测试原理1.1.3 交流相位(AC Phase)测试模式(MODE 3 、MODE 4 、MODE 5)由于电路设计关系,被测试电阻,将会并联着电感等元件,对于此电阻值测量,若使⽤固定电流源⽅式测试,电阻值将会偏低⽽⽆法测量出真正的电阻值,故使⽤AC 电压源,利⽤相位⾓度的领先,及落后⽅式⽽得知被测电阻值.故其测试⽅式为:提供⼀个适当频率的AC 电压源V,同时在被测电阻两端测量出Iz,由于V=Iz*Zrl,因为V 及Iz 已知,故可得知Zrl,⼜因为R=Zrl*cos θ,⽽Zrl 及cos θ已知,故即可得知被测电阻R 值.如附图三.SIGNAL RANGE(L) RANGE(R)1KHz 600uH --60H 5欧姆--300欧姆10KHz 60uH --600mH 5欧姆--40K 欧姆100KHz 6uH --6mH 5欧姆--4K 欧姆V = Iz*ZrlR = Zrl*cos θ(图三: 交流相位测试⽅法)RLV1.1 电阻测试原理1.1.4 快速(High-Speed)测试模式(MODE 2)假如被测电阻并联⼀颗0.3uF 以上的电容时,若使⽤上述固定电流源测试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让电容充饱电荷,再去测量出Vr 值,⽽得知R 值,如此测试⽅法将增加ICT 测试时间,为解决此问题,可以将固定DC 电流源改为0.2V DC 固定电压源,直接接于被测电阻两端,如此电容将会在短暂时间内使其Ic=0,故电路上所有电流将流经电阻R.其测量⽅式为:提供⼀个0.2V DC 电压源,当Ic=0时,再测试流经电阻两端的Ir,因为V=IrR,⽽V 及Ir 已知,即可得知电阻R 值.如附图四.SIGNAL RANGE(L) RANGE(R)1KHz 600uH --60H 5欧姆--300欧姆10KHz 60uH --600mH 5欧姆--40K 欧姆100KHz 6uH --6mH 5欧姆--4K 欧姆V = Ir*R(图四: 交流相位测试⽅法)RC0.2V2 电容/电感测试原理2.1 固定AC电压源(Constant AC Voltage)测试模式(MODE 0 、MODE 1、MODE 2、MODE )对于不同阻抗的电容或电感,ICT本⾝会⾃动选择⼀个适当频率(frequency)的AC电压源,作为测试使⽤,其频率计有:1KHz ,10KHz , 100KHz , 1MHz ,对于极⼩阻抗值的电容或电感将需要较⾼频率的AC电压源,再测量被测元件两端的电压源,由于V=Ic*Zc或V=Il*Zl,⽽V及Ic或Il已知,故得知Zc=1/2π*f*C或Zl=2πfL,⼜因f已知,故即可得知电容C或电感L值.如附图五.DEBUG SIGNAL CAPACITOR INDUCTORMODE SOURCE RANGE RANGE0 1KHz400pF --30uF 6mH--60H1 10KHz40pF --4uF 600mH以下2 100KHz1pF --40nF 6mH以下3 1MHz1pF --300pF 1uH --60uHIcZcVV = Ic*Zc = 1/2*π*f*C*IV = Il*Zl = 1/2 *π*f*L*I2 电容/电感测试原理2.2 AC相位(AC Phase)测试模式(MODE 5 、MODE 6、MODE 7 )对于电容或电感的测试,若并联电阻时,则利⽤相位⾓度的领先及落后⽅式来测量出阻抗值,故其测量⽅式为:提供⼀个适当频率的AC电压源并在被测元件两端测量出Iz,由于V=Iz*Zrc或V=Iz*Zrl,⽽V及Iz已知,故可得知Zrc或Zrl值,⼜因Zc=Zrc*sinθ或Zl=Zrl*sinθ⽽Zrc及sin θ或Zrl及sin θ已知,故可得知Zc或Zl,⼜因为Zc= 1/2*π*f*C或Zl= 1/2*π*f*L,⽽Zc及f或Zl及f已知,故即可得知电容C值或电感L值.如附图六.DEBUG SIGNAL CAPACITOR INDUCTORMODE SOURCE RANGE RANGE5 1KHz400pF --30uF 6mH--60H6 10KHz40pF --4uF 600mH以下7 100KHz1pF --40nF 6mH以下V = Iz*Zrc ; V = Iz*Zrl;Zc = Zrc*sin θ; Zc = 1/2*π*f*C ;Zc = Zrc*sin θ;Zl = 2 *π*f*L ;(图六: AC相位测试⽅法)VIzRC2 电容测试原理2.3 DC 固定电流(DC Constant Current)模式(MODE 4)对于3uF 以上电容值的电容,若使⽤上述AC 电压源模式测试时,将需要较低频率来测试,⽽增加ICT 测试时间,故可利⽤电容充电曲线的斜率⽅式得知电容值,故其测试⽅式为:提供⼀个固定的DC 电流源,并在T1时间测量电容两端的V1值及T2时间测量电容两端的V2值,由于Slope=(V2-V1)/(T2-T1)=△V/△T,⽽V1、V2及T1、T2已知,故得知Slope,⼜因Slope*C=Constant,Slope 及Constant 已知,故即可得电容C 值,如附图七.Slope = (V2-V1)/(T2-T1) = △V/△TVc CI T1 T2V2V1VT3. ⼆极体(Diode)及IC保护⼆极体原理ICT(In-Circuit Tester)对于IC元件的测试⽅式有三种(1)IC保护⼆极体(IC Clamping Diode)测试(2)IC Pattern测试(3)IC Boundary Scan测试,其中以IC保护⼆极体⽅式最简单,其⽅式和⼀般Diode测试⼀样,它可以测量出IC的短路、开路、IC反插及IC保护⼆极体不良等问题,故其测量⽅式为:提供⼀个3mA或30mA的固定电流及0V –10V可程式电压源(Programmable Voltage)直接加在⼆极体两端,并输⼊该⼆极体正向导通所需电压来测试即可.如附图⼋.CLV DCL : Current LimitSignal Source3mA/30mA Constant(MODE 0 、MODE 1 、MODE 2)0 –10V Programmable Voltage(图⼋: ⼆极体及IC保护⼆极体测试原理)4. 齐纳⼆极体(Zener Diode)测试原理齐纳⼆极体的测试和⼆极体测试⼀样,其差异性只是在测试电压源不同,其电压源为0V –10V及0V –40V可程式电压源两种.如附图九.CLV ZDCL : Current LimitSignal Source(MODE 0 、MODE 1 )3mA/30mA Constant Current0 --10V Programmable Voltage4mA/30mA Constant Current0 –40V Programmable Voltage(图九: 齐纳⼆极体测试原理)5. 电晶体(Transistor)测试原理对于电晶体测试需要三步骤(Step)测试,其中(1)B-E 脚(2)B-C 脚测试是使⽤⼆极体测试⽅式(3)E-C 脚使⽤Vcc 的饱和电压值及截⽌电压值的不同,来测试电晶体是否反插.电晶体反插测试⽅法为:在电晶体的B-E 脚及E-C 脚两端各提供⼀个可程式电压源,并测量出电晶体E-C 脚正向饱和电压值为Vce=0.2V 左右,若该电晶体反插时,则Vce 电压将会变成截⽌电压,并⼤于0.2V,如此即可测出电晶体反插的错误.如附图⼗.Signal Source(MODE 3 、MODE 4 )3mA/30mA Constant Current0 --10V Programmable Voltage(图⼗: 电晶体测试原理)CLV CL : Current LimitVCL C EB6. 光藕合元件(Photo -coupler)测试原理测量光藕合元件是在第1 、2脚及第3 、4脚各提供⼀个DC 可程式电压源,并于第3 、4脚测量其电压是否为正向饱和电压值,如此即可检测出该元件是否反插错误及不良故障等问题.如附图⼗⼀.Signal Source(MODE 0 、MODE 1 )3mA/30mA Constant Current0 --10V Programmable Voltage4mA/30mA Constant Current0 –40V Programmable Voltage(图九: 光电藕合元件测试原理)CLV CL : Current LimitCL V12347. 电容极性(Capacitor Polarization)测试原理电容极性的测试若使⽤电容值测试⽅式,将⽆法测试出来,因为电容于正反插时,其电容值都⾮常接近,但若使⽤测量电容的漏电流(Leakage Current)⽅式,则可以测量出来,因为正向的电容漏电流⼩于反向的电容漏电流.然⽽因为电路效应关系,例如:电容并联IC 或电感等元件时,将会使得两者的漏电流值差异不⼤,⽽⽆法测试,故⼀般电容极性使⽤漏电流测试⽅式,其可测率约45 –55%左右,故其测量⽅式为:提供⼀个DC 可程式电压源,连接于电容两端,再去测量其正向漏电流值即可.如附图⼗⼆.Signal Source(MODE 5 、MODE 6 )3mA/30mA Constant Current0 --10V Programmable Voltage4mA/30mA Constant Current0 –40V Programmable VoltageMV IcM : Current Mete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T基本测试原理1.电阻测试原理2.电容/电感测试原理3.二极体及IC保护二极体测试原理4.齐纳二极体测试原理5.电晶体(三极管)测试原理6.光藕合元件测试原理7.电容极性测试原理1.1 电阻测试原理1.1.1 固定电流源(Constant Current)模式(MODE 0)对于不同的电阻值,ICT本身会自动限制一个适当的固定电流源做为测试的讯号源使用,如此才不会因使用都的选择不当,因而产生过高的电压而烧坏被测试元件,故其测试方式为:提供一个适当的固定电流源I,流经被测电阻R,再于被测电阻R两端,测量出Vr,由于Vr及I已知,利用Vr=IR公式,即可得知被测电阻R值,如附图一.RANGE CURRENT1欧姆--299.99欧姆5mA300欧姆-- 2.99K欧姆500uA3K欧姆--29.99K欧姆50uA30K欧姆--299.99K欧姆5uA300K欧姆-- 2.99M欧姆0.5uA3M欧姆--40M欧姆0.1uAVr=IR R Vr1.1 电阻测试原理1.1.2 低固定电流源(Low Constant Current)模式(MODE 1)该测试方法和上述固定电流源模式一样,只是在被测电阻于电路上并联(Parallel)着二极体(Diode)或是IC保护二极体(IC Clamping Diode)时,对于该电阻两端测量电压值若超过0.5V至0.7V左右时,因为二极体导电的关系,该电阻两端电压将被维持在0.5V至0.7V 左右,固无法量测出真正的Vr值,为了解决此问题,只要将原先的电流源降低一级即可.如附图二.RANGE CURRENT1欧姆--299.99欧姆500uA300欧姆-- 2.99K欧姆50uA3K欧姆--29.99K欧姆5uA30K欧姆--299.99K欧姆0.5uA300K欧姆-- 2.99M欧姆0.1uAVr=IR R Vr1.1 电阻测试原理1.1.3 交流相位(AC Phase)测试模式(MODE 3 、MODE 4 、MODE 5)由于电路设计关系,被测试电阻,将会并联着电感等元件,对于此电阻值测量,若使用固定电流源方式测试,电阻值将会偏低而无法测量出真正的电阻值,故使用AC 电压源,利用相位角度的领先,及落后方式而得知被测电阻值.故其测试方式为:提供一个适当频率的AC 电压源V,同时在被测电阻两端测量出Iz,由于V=Iz*Zrl,因为V 及Iz 已知,故可得知Zrl,又因为R=Zrl*cos θ,而Zrl 及cos θ已知,故即可得知被测电阻R 值.如附图三.SIGNAL RANGE(L) RANGE(R)1KHz 600uH --60H 5欧姆--300欧姆10KHz 60uH --600mH 5欧姆--40K 欧姆100KHz 6uH --6mH 5欧姆--4K 欧姆V = Iz*Zrl R = Zrl*cos θ(图三: 交流相位测试方法)RLV1.1 电阻测试原理1.1.4 快速(High-Speed)测试模式(MODE 2)假如被测电阻并联一颗0.3uF 以上的电容时,若使用上述固定电流源测试时,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让电容充饱电荷,再去测量出Vr 值,而得知R 值,如此测试方法将增加ICT 测试时间,为解决此问题,可以将固定DC 电流源改为0.2V DC 固定电压源,直接接于被测电阻两端,如此电容将会在短暂时间内使其Ic=0,故电路上所有电流将流经电阻R.其测量方式为:提供一个0.2V DC 电压源,当Ic=0时,再测试流经电阻两端的Ir,因为V=IrR,而V 及Ir 已知,即可得知电阻R 值.如附图四.SIGNAL RANGE(L) RANGE(R)1KHz 600uH --60H 5欧姆--300欧姆10KHz 60uH --600mH 5欧姆--40K 欧姆100KHz 6uH --6mH 5欧姆--4K 欧姆V = Ir*R (图四: 交流相位测试方法)RC0.2V2 电容/电感测试原理2.1 固定AC电压源(Constant AC Voltage)测试模式(MODE 0 、MODE 1、MODE 2、MODE )对于不同阻抗的电容或电感,ICT本身会自动选择一个适当频率(frequency)的AC电压源,作为测试使用,其频率计有:1KHz , 10KHz , 100KHz , 1MHz ,对于极小阻抗值的电容或电感将需要较高频率的AC电压源,再测量被测元件两端的电压源,由于V=Ic*Zc或V=Il*Zl,而V及Ic或Il已知,故得知Zc=1/2π*f*C或Zl=2πfL,又因f已知,故即可得知电容C或电感L值.如附图五.DEBUG SIGNAL CAPACITOR INDUCTORMODE SOURCE RANGE RANGE0 1KHz400pF --30uF 6mH--60H1 10KHz40pF --4uF 600mH以下2 100KHz1pF --40nF 6mH以下3 1MHz1pF --300pF 1uH --60uHIcZcVV = Ic*Zc = 1/2*π*f*C*IV = Il*Zl = 1/2 *π*f*L*I2 电容/电感测试原理2.2 AC 相位(AC Phase)测试模式(MODE 5 、MODE 6、MODE 7 )对于电容或电感的测试,若并联电阻时,则利用相位角度的领先及落后方式来测量出阻抗值,故其测量方式为:提供一个适当频率的AC 电压源并在被测元件两端测量出Iz,由于V=Iz*Zrc 或V=Iz*Zrl,而V 及Iz 已知,故可得知Zrc 或Zrl 值,又因Zc=Zrc*sin θ或Zl=Zrl*sin θ而Zrc 及sin θ或Zrl 及sin θ已知,故可得知Zc 或Zl,又因为Zc= 1/2*π*f*C 或Zl= 1/2*π*f*L,而Zc 及f 或Zl 及f 已知,故即可得知电容C 值或电感L 值.如附图六.DEBUG SIGNAL CAPACITOR INDUCTORMODE SOURCE RANGE RANGE5 1KHz 400pF --30uF 6mH --60H6 10KHz 40pF --4uF 600mH 以下7 100KHz 1pF --40nF 6mH 以下V = Iz*Zrc ; V = Iz*Zrl ; Zc = Zrc*sin θ; Zc = 1/2*π*f*C ;Zc = Zrc*sin θ;Zl = 2 *π*f*L ;(图六: AC 相位测试方法)V IzR C2 电容测试原理2.3 DC 固定电流(DC Constant Current)模式(MODE 4)对于3uF 以上电容值的电容,若使用上述AC 电压源模式测试时,将需要较低频率来测试,而增加ICT 测试时间,故可利用电容充电曲线的斜率方式得知电容值,故其测试方式为:提供一个固定的DC 电流源,并在T1时间测量电容两端的V1值及T2时间测量电容两端的V2值,由于Slope=(V2-V1)/(T2-T1)=△V/△T,而V1、V2及T1、T2已知,故得知Slope,又因Slope*C=Constant,Slope 及Constant 已知,故即可得电容C 值,如附图七.Slope = (V2-V1)/(T2-T1) = △V/△TVc C IT1 T2V2V1VT3. 二极体(Diode)及IC保护二极体原理ICT(In-Circuit Tester)对于IC元件的测试方式有三种(1)IC保护二极体(IC Clamping Diode)测试(2)IC Pattern测试(3)IC Boundary Scan测试,其中以IC保护二极体方式最简单,其方式和一般Diode测试一样,它可以测量出IC的短路、开路、IC反插及IC保护二极体不良等问题,故其测量方式为:提供一个3mA或30mA的固定电流及0V –10V可程式电压源(Programmable Voltage)直接加在二极体两端,并输入该二极体正向导通所需电压来测试即可.如附图八.CLV DCL : Current LimitSignal Source•3mA/30mA Constant(MODE 0 、MODE 1 、MODE 2)•0 –10V Programmable Voltage(图八: 二极体及IC保护二极体测试原理)4. 齐纳二极体(Zener Diode)测试原理齐纳二极体的测试和二极体测试一样,其差异性只是在测试电压源不同,其电压源为0V –10V及0V –40V可程式电压源两种.如附图九.CLV ZDCL : Current LimitSignal Source(MODE 0 、MODE 1 )•3mA/30mA Constant Current0 --10V Programmable Voltage•4mA/30mA Constant Current0 –40V Programmable Voltage(图九: 齐纳二极体测试原理)5. 电晶体(Transistor)测试原理对于电晶体测试需要三步骤(Step)测试,其中(1)B-E 脚(2)B-C 脚测试是使用二极体测试方式(3)E-C 脚使用Vcc 的饱和电压值及截止电压值的不同,来测试电晶体是否反插.电晶体反插测试方法为:在电晶体的B-E 脚及E-C 脚两端各提供一个可程式电压源,并测量出电晶体E-C 脚正向饱和电压值为Vce=0.2V 左右,若该电晶体反插时,则Vce 电压将会变成截止电压,并大于0.2V,如此即可测出电晶体反插的错误.如附图十.Signal Source(MODE 3 、MODE 4 )•3mA/30mA Constant Current0 --10V Programmable Voltage(图十: 电晶体测试原理)CL V CL : Current Limit VCLCEB6. 光藕合元件(Photo -coupler)测试原理测量光藕合元件是在第1 、2脚及第3 、4脚各提供一个DC 可程式电压源,并于第3 、4脚测量其电压是否为正向饱和电压值,如此即可检测出该元件是否反插错误及不良故障等问题.如附图十一.Signal Source(MODE 0 、MODE 1 )•3mA/30mA Constant Current0 --10V Programmable Voltage•4mA/30mA Constant Current0 –40V Programmable Voltage (图九: 光电藕合元件测试原理)CLV CL : Current LimitCL V12347. 电容极性(Capacitor Polarization)测试原理电容极性的测试若使用电容值测试方式,将无法测试出来,因为电容于正反插时,其电容值都非常接近,但若使用测量电容的漏电流(Leakage Current)方式,则可以测量出来,因为正向的电容漏电流小于反向的电容漏电流.然而因为电路效应关系,例如:电容并联IC 或电感等元件时,将会使得两者的漏电流值差异不大,而无法测试,故一般电容极性使用漏电流测试方式,其可测率约45 –55%左右,故其测量方式为:提供一个DC 可程式电压源,连接于电容两端,再去测量其正向漏电流值即可.如附图十二.Signal Source(MODE 5 、MODE 6 )•3mA/30mA Constant Current0 --10V Programmable Voltage •4mA/30mA Constant Current0 –40V Programmable Voltage(图十二: 电容极性测试原理)MV Ic M : Current Me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