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工业遗产转型科普基础设施初探
工业遗产保护改造初探

工业遗产保护改造初探摘要:工业遗产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产物,也是城市工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是资源可持续发展、城市历史记忆延续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适度的保护利用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对维也纳煤气罐厂改造工程的研究,对其发展概况、开发模式和开发类型进行了分析,旨在探求工业遗产保护改造的方法。
关键词:工业遗产维也纳煤气罐厂保护改造开发模式开发类型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市空间与社会的巨变,城市的核心地区不再作为制造业的基地,原有的工业遗址失去其原有的作用和意义,于是产生了一批需要改建或者处理的旧厂房等工业遗产。
这些工业遗产是城市近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遗存,也是城市的一种特殊的历史记忆与景观,如何对这些工业遗产进行妥善保护、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当前又一个极为紧迫的问题,我国的旧工业建筑遗存众多,对于探索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模式,实现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颇有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维也纳煤气罐改造工程的分析研究,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进行探讨。
维也纳煤气罐厂发展概况维也纳煤气厂建造于1892年,是由当时的维也纳市市长卡尔吕格尔的提议建造的,曾是维也纳城市煤气供应的主要来源。
作为奥地利先进科技的象征之一,直到二战前,还在不断扩建。
煤气罐最早的设计来源于1892年的国际竞赛,建成后的煤气罐是4个容量分别为9万立方米左右的圆柱体煤气储藏罐,底部置于水中,外部红色砖墙。
高236英尺(约71.9米),直径约213英尺(约64.9米)(图1-1)。
由于20世纪70年代维也纳逐步使用天然气,1986年,煤气罐先后被废弃。
内部被掏空,但砖砌的外墙被保留下来。
与此同时,欧美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建筑改造,到80年代发展至其鼎盛时期,维也纳深受欧美影响,煤气罐改造于是顺理成章被提入议程。
专题之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利用与改造
在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城市人口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相关方面有 很大动力拆除这些老厂房,因此,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的前期规划研究 显得更为重要,应努力实现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城市功能健全发展的科学协 调。
3 工业遗产面临的问题
2、单一化和粗暴化 在北京798、上海M50等项目获得成功 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了不少地方对工业 遗产改造的“标准”模式。 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的模式很多,但是 没有“万能”。现在的商业开发保护模式也 是一种有效利用的方式,关键是如何合理地 开发利用;而另外一种模式,比如将工业遗 产改造为学校、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等也 未必不可。工业遗产的保护应该“因地制 宜”。 在一些改造再利用项目中,还存在过度 开发的问题。总占地面积12.8万平方米的 “西城红场”,是哈尔滨最大的商业综合体, 这种改造属于“用力过猛”,“过度设计” 导致工业遗产的二次破坏,历史文化价值消 失殆尽。
工业遗产利用与改造
3 工业遗产面临的问题
3、产权障碍
工业遗产利用与改造
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过 程中,一些地方还面临工业遗产 产权不清的问题,这为进一步 的保护开发带来了障碍。 对于产权归企业所有的工 业遗产,产权单位没有保护与合 理开发的意识,认为“拆光厂子 卖完地就万事大吉了”。 保护工业遗产首先就要界定 产权, 只有产权明确, 资源才能得 到最优配置。 因此,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 再利用的过程中,在更好地调动 企业和个人积极性的同时,地 方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只有这样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才 能更加科学有效。
WHAT?
1.1工业遗产的定义
间、工厂、矿山、仓库和储藏室,生源生产、传送、 使用和运输以及所有的地下构筑物及所在的场所组 成,与工业相联系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 朝拜地、教育机构)也包含在工业遗产范畴之内。
工业遗产鉴定标准及层级保护初探——以湖北工业遗产为例

t dg noft he o  ̄ he pr oblm .E pe ar h e s ci yt e l ci r _ u ti o ulen [at n re ornd sF J r ge a h lc i t i Q a hei l o
a e e ch s on di e r nt e I ot ct n nd r s Qr e f f e ve I pr e i o p s ct eo e c er pe i v r ompa a i el e n ha d— rt y v 'b  ̄ d n T o h t e s us i n a ut h el i a y hr ug h di c s bo i pr i n r o ts m s a omen t1 { f ' es es f p v d h he t  ̄ i r o r i e t e ¥t i o
用具、生活 用品等可移动 文物,契约台 同、商 号商标、 产品样品、手稿 信札、招牌字 号、票 证簿册、照 片拓片、图书 影音制品等涉 及企业
历史的记录档案 ・ 广义 工业遗产的内容 ,官方的定义 为:具 有历史学 、 会学、建筑 学和科技、审 美价位 社
t e yon r t T on e 1 t e I t r o - h or d p ac i gu d c o h o e n ce s t n pec T n o e s o on wor of b i is e t nd r gT r f o l i k Hu eT I u  ̄aI ed g nd s h  ̄ e
这种划 分的 依据 是两者 在时 间与 内容上的 差
别。
凰 2
从 时间上 看 , 义 的工 遗 产是 以采 用 狭
… b} s t e r ea r h on i us i e i e e h es c nd t al r t r h ag
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

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弘扬工业精神,发展工业文化,提升中国工业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 年)》,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开展国家工业遗产认定、保护管理、利用发展、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工业遗产,是指在中国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工业遗存。
国家工业遗产核心物项是指代表国家工业遗产主要特征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
物质遗存包括厂房、车间、作坊、矿区等生产储运设施,与工业相关的管理和科研场所、其他生活服务设施及构筑物和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产品、档案等;非物质遗存包括生产工艺、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工业精神等。
第四条开展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管理工作,应当发挥遗产所有权人的主体作用,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动态传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等管理工作,指导地方和遗产所有权人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公司总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或本企业国家工业遗产的申报、推荐工作,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科研、科普、教育、捐赠、公益活动、设立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第七条鼓励和支持大运河、黄河、长江沿线城市和革命老区、老工业城市通过国家文化公园、工业遗址公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和老工业城市搬迁改造系统性参与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第二章认定程序第八条申请国家工业遗产,需工业特色鲜明,遗产价值突出,保存状况良好,管理水平较高,满足国家工业遗产评价指标(附件 1)要求,并具备以下条件:(一)产权明晰;(二)为省级工业遗产或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三)已制定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规划、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
《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发展工业文化,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开展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及相关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工业遗产,是指在中国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经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工业遗存。
国家工业遗产核心物项是指代表国家工业遗产主要特征的物质遗存和非物质遗存。
物质遗存包括作坊、车间、厂房、管理和科研场所、矿区等生产储运设施,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设施和生产工具、机器设备、产品、档案等;非物质遗存包括生产工艺知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
第四条开展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管理工作,应当发挥遗产所有权人的主体作用,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动态传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等管理工作,指导地方和企业开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公司总部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或本企业国家工业遗产的申报、推荐工作,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社会机构通过科研、科普、教育、捐赠、公益活动、设立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国家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第七条申请国家工业遗产,需工业特色鲜明,并具备以下条件:(一)在中国历史或行业历史上有标志性意义,见证了本行业在世界或中国的发端、对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有重要影响、与中国社会变革或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密切相关;(二)工业生产技术重大变革具有代表性,反映某行业、地域或某个历史时期的技术创新、技术突破,对后续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三)具备丰富的工业文化内涵,对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较强的影响力,反映了同时期社会风貌,在社会公众中拥有广泛认同;(四)其规划、设计、工程代表特定历史时期或地域的风貌特色,对工业美学产生重要影响;(五)具备良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基础。
南京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初探

南京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初探摘要:文章从南京工业遗产的内涵,工业发展历程、遗产价值评估及使用现状入手,提出南京工业遗产保护的要求,并提出各种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南京工业遗产;保护要求;利用建议abstract: the article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in nanj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eritage value and status of the use, to ask for nanjing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various use. key words: nanjing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using the recommended中图分类号:j8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南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工业遗产历史悠久,门类丰富。
但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南京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较大,大量老工厂纷纷进行了功能置换与调整,许多具有珍贵价值的工厂在逐步消失,尚存的老工厂目前已也屈指可数,且大多数还面临着搬迁改造的需求。
因此对南京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研究已迫在眉睫。
借鉴《下塔吉尔宪章》和无锡、北京等城市经验,结合南京实际确定南京的工业遗产:是指鸦片战争以来,各历史阶段工业建设所留下的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矿山和相关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1南京工业发展历程和遗产价值评价1.1南京工业发展历程南京工业大致分为以下5个阶段:清末,下关开埠而产生的一系列外商工业企业遗存;洋务运动的影响下产生了一批官办、民族工业,包括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民国时期体现首都职能的一系列首都工业企业、军工企业以及民族工业企业;建国初期南京产生的一系列大型工矿工业;文革期间建设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鞍山物流工业遗产数字化保护初探——以鞍钢博物馆为例

C h i n as t o r a g e&t r a n s p o r t m a g a z i n e 2022.02鞍山物流工业遗产数字化保护初探文/于沅芷欧文雨吴志成随着当今城市的迅速发展,鞍山工业遗产保护逐渐往数字化方向转型。
现鞍钢集团博物馆作为鞍山为数不多的数字化工业遗产,为保护以及带领更多的鞍山工业遗产数字化有着很高的价值。
本文对鞍钢博物馆进行详细调研,并结合鞍钢博物馆的背景、历史传承、技术手段、数字化展厅的展示方式、如何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观展体验和视觉享受等进行进行数字化保护。
前言:鞍山因为有着及其丰富的铁矿资源,铁矿已经作为鞍山的标志与象征,“钢都”也由此得名。
在早期鞍山就已经与其他发达国家展开友好交流,鞍山的发展和当时密不可分、与民族振兴紧紧相连。
通过工业遗产和多方面历史史料可以得出鞍山具有深厚的工业历史底蕴。
鞍山工业遗产有这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美学价值、情感价值等。
鞍山工业遗产还与跟工业发展相关的历史、人物有着密切的关联,在鞍山市乃至辽宁省甚至全国都有着重要作用。
具有非常深厚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鞍山钢铁博物馆作为一座具有钢铁特色的现代博物馆,展示和收藏具有鞍山工业遗产特色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和照片。
在2019年10月16日在“鞍山钢厂厂早期建筑”中鞍钢博物馆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以多媒体多样化的形式展示出鞍钢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1一、工业遗产数字化概念。
工业遗产是在其工业活动所制造出的建筑以及结构,在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包含的工艺与工具,它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物质与非物质的结合体,是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
它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遗产具有历史、技术、社会、艺术、建筑或科学价值。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保护工业遗产已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将保护和传播有效的融为一体是我们将研究的课题。
随着我国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数字测绘的方式进行及有效又准确的图像收集。
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新思路——基于文化创意视角

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新思路——基于文化创意视角作者:崇慧朱晓娜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4年第12期崇慧朱晓娜随着人们对工业遗产价值的重新认识和工业遗产旅游逐渐兴起,现在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保护工业遗产的同时,对其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和传承历史文化,这已经成为工业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世界各国非常都注重本国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
纵览全国,我国的工业遗产并没有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反而在日新月异的城市改造建设和产业布局调整中,不断被损坏,拆除。
到现在,全国仅有11处工业遗产列入了“国保”名单,而相对于几乎遍布全国的工业遗迹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原本城市中现存的大量工业遗迹已经遭到严重破坏。
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工业遗产如何进行保护和开发?目前,工业遗产的旅游开发很多仅仅是停留在观光层面,很难适应现今旅游的发展。
在全球经济进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兴起。
据联合国有关统计,文化创意产业占了全球GDP的7%,而且以每年10%的速度迅速增长。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工业遗产(Industrial heritages)属于文化遗产范畴,文化遗产又包括了历史纪念物、考古遗址和建筑群三大类。
而工业遗产常常兼具这三类,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在2003年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中对工业遗产的定义是:具有历史价值。
技术价值。
社会意义。
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
包括建筑物和车间、机械、磨坊、矿山、工厂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等。
除此之外,还有与其相关的其它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的供给,宗教崇拜和教育等等。
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对工业遗产的定义是:工业遗产不仅包括了磨坊和工厂,而且还包括由新技术带来的社会效益与工程意义上的成就,比如工业市镇、运河、铁路、桥梁以及运输和动力工程的其它物质载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 发展的思想 、文化 、理念 、技术等都是从欧美工业起源 的国家地 区引进或移 植。《 台北宣言 》第 三条 明确 指出 ,体 认 到亚 洲地区工业 发展历程与西方世界有所不 同,自发式 的 生产方式 与设施 的发展是当时历史的一部分 ,工业遗产 的定 义在 亚洲地区应该更加广阔 ,包含了前工业革命时期及工业 革命之后 的技 术 、机器与生产设 施 ,人造物与人造环境 。亚 洲 工业遗 产在 世界 文化遗 产 中的 明晰 定位是 首先 要考 虑的 问题 ,进 而才 能有效确定工业遗 产如何保 护 、再利用的合理 性 及客 观性 。另外 ,值得 回溯 的记忆 性文 化遗 产 ( Me m o r y He r i t a g e) ,如工业文化 、民族觉醒 自强精神也会重新诠 释亚 洲 的近代历史 。
的途径是建造 工业博物馆或工业展 示基 地 ,较为全 面反 映国家地 区工业发展 、城 市发展 进程 。文章主要从 亚洲 国家培 养和提 高 国民科 学素养 ,需要 科普基础设施提供科 学资 源社会化 、科 学知识传播休 闲化和科 学普及服务 个性 化为基点 ,初 步探 索 国 家科普基础设施 中的规划构建 中,实现 全民终身 学习平 台创构 ,工业博物馆的建 立既能体现城 市发展 的地 域特 色,又可保 护
全 民终 身学 习平 台创构 ,工业博 物馆 的建 立既 能体现 城市 发 展 的地域 特色 ,又 可保 护再利 用. T = 业遗 产 ,加 强科 学教 育。工业 遗址博 物馆 或工 业展示 基地 本身 的核心 价值 是科 学 技术 ,转化 为技术 性 的科 普基 础设 施影 响科学 传播 及教 育 系统 ,潜意识 作用 公 民科学 素养 ,实现工 业资 源节 约可 持续利用 , 使其创造新 的价值 , 科普基础设施在城市 的经济 、 社会 和环 境运 作 中具 有重 要 的作用 。在亚 洲地 区资源 短缺 和工 业系统污染 威胁 的现状 下 ,如何更 好的转化 工业遗产 , 新加 坡水 库 的再 利用 ,整合 废弃 管道公 共雨 水收集 基础 设 施 ,2 0 0 9 年 ,新加 坡发 布了 《 可 持续 的新加 坡发 展蓝 图 》 , 预划 全球 环境变 化 ,运用 灵活方 式 ,整 合协 调和 规划 ,布 局城 市工 业遗迹 转 型科普 基础设 施资 源 ,如再 生水 展览 中 心 ,采 用先 进技 术采 集 、处 理净 化二 次使用 的水 ,纯度 超 过世 界卫 生组织 的标 准 ,并 融合公 众节水 意识 和教 育宣传 活动 ,提高新 加坡 公 民从 节水 成本 效益 中享受 清洁 的城 市 生 活 ,也标 志水 在新 加坡公 众 中价值 地位 的提升 ,在细 微 的生 活变 化 中增 强公 民科 学素养 内涵 的深度 认知 。 日本 的 博物 馆 明治村 ,将 明治 时代 工厂 整体搬 迁 至山体 上 ,建立 工业遗址 博物馆 ,机 器可灵活转 动 ,“ 古董”交通 工具 即可 乘坐 ,使工业 遗 产的科 技价 值被 现时现 地利 用传播 ,超越 了时空 约束 ,突 出体 现科学教 育和普及科学 知识可操 作性 , 明治地 区对科普基 础设 施 的活 化经验 ,优化 工业遗产 资源 , 精准的服务实现 了科普基础设施个性 化。 中国提 出创新 发展驱 动 战略 ,提 出创 新 国家建设 ,并 对世 界 上 3 2个 发达 科 技强 国做 了初 步研 究 ,预 达到 创新 型 国家 目标 ,国务 院颁布全 民科学 素质行动 纲要 五大工 程 , 其 中之 一是 加强基 础设 施建设 。 中国 自洋务运 动 ,抗 战 内 迁 ,1 5 6计 划 ,三线 建 设等 国家 统筹 规划 下 ,百 年工 业发 展历程 遗 留的工业 遗产 ,运用 恰 当的途 径及方 式 ,合 理转 型为科 普基 础设施 ,为 国家现 代化 实现全 覆盖 创造科 学传 播平 台。
C o n s e r v a t i o n o f t h e I n d u s t i r a l H e i r t a g e ,以下 简称 T I C C I H)在 瑞典成立 , 标志着工业遗产的保护迈上 了全球化合作 的道路 。 T I C C I H 自成立 起 ,确保 至少三年 举行一 次大会 , 目前 已在 法 国、比利时 、西班牙 、美 国、加拿大 、希腊 、奥地利 、英 国等 多个 国家召 开过年会 ,并 在十几个 国家召开 中间会 议 , 每次 大会 都会形 成 《 转变及 国家报告 》 ,工业遗产 保护逐渐 成为 国际共识 。基 于经济发展 和民族 自觉 ,亚洲各个 国家 、 地区把工业遗产 的保护和再利用等相关 的突出问题逐渐提上
参考文献
国家政策规划 的布局 中。2 0 1 2年 1 1月 5日,国际工业遗产 保存 委员会 ( T I C C I H) 在 中国台北举行 大会 ,这 是 T I C C I H 第一次将例行大会移至亚洲城市举行 ,显示 了国际组织对 于
亚洲 地区 1 3 益 受到威胁 的工业遗产 的关注 。 亚洲地 区国家地缘复杂 、国情特殊 ,并非工业革命 的原 发地 ,从世 界工业化进 程的视角下 ,亚洲属 于工业后发 地 ,
再利用工业遗产。
【 关键词 】工业遗产;科普设施;国家;亚洲
工业遗产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世界上最初开始工业革命的 英 国 ,伴随工业 革命 的进 步 ,“ 工业 考古学 ”应运 而生 ,英 国遗产局 ( E n g l i s h H e r i t a g e )管理 ,并在 1 9 6 4年 由英 国考古 学会对全英 国的工业 文物进 行普 查。随即 ,工业 遗产在欧美 主要 国家起源和发展 , 在世界范 围内, 引发 广泛影 响。 1 9 7 8 年,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 (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h a l C o m mi t t e e f o r t h e
青年与社会
2 0 1 5 年2 月下 第6 期 总第5 8 8 期
亚洲工业遗产转型科普基础设施初探
陈Hale Waihona Puke 苗苗 ( 北京联合大学 历史文博 系,北京 1 0 0 0 8 1 )
【 摘 要 】 亚洲地区国家地缘复杂、国情特殊,并非工业革命的原发地,从世界工业化进程的视角下,亚洲属于工业后
发地 ,工业发展 的思想 、文化 、理 念、技 术等都是从 欧关工业起 源的 国家地 区引进 或移植 。工业 遗产就地保护和 开发 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