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诊断基础知识
影像X线知识点总结

影像X线知识点总结X线影像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它通过X射线的穿透和吸收特性,能够对人体内部进行成像。
X线影像在临床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病情,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X线影像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X射线的物理特性、X线影像的制作原理、常见的X线检查项目、X线影像的解读技巧等内容。
一、X射线的物理特性X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穿透性和吸收性。
它的穿透能力与被照射物质的原子序数和密度有关,高原子序数和高密度的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较强。
X射线的能量越高,穿透能力越强,对物质的穿透性也越强。
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所以在X线影像上呈现不同的明暗度。
二、X线影像的制作原理X线影像的制作主要包括X射线的产生、穿透物质的成像和影像的记录三个步骤。
X射线是通过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管内产生的电子高速运动撞击靶材,释放出X射线。
X射线穿过患者的身体部位后,被放置好的感光胶片或数码探测器记录下来,形成X线影像。
三、常见的X线检查项目X线影像在临床检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见的X线检查项目包括胸部X线片、腹部X线片、四肢X线片、颅脑X线片等。
不同的检查项目对X线影像的要求和解读方法也不同。
1、胸部X线片:胸部X线片是临床诊断中最常见的X线检查项目之一,它可以用于诊断肺部疾病、心脏疾病和胸部损伤等。
在解读胸部X线片时,需要注意肺野的清晰度、肺部的密度、心影的大小和形态、纵隔的位置等。
2、腹部X线片:腹部X线片可以用于诊断腹部脏器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腹部异常积气等情况。
在解读腹部X线片时,需要注意肠道充盈情况、腹部腔内器官的位置和形态、有无胆结石或肾结石等。
3、四肢X线片:四肢X线片主要用于检查骨骼或关节的骨折、骨质增生、骨骺闭合情况等。
在解读四肢X线片时,需要注意骨骼的长短、粗细、形态以及关节的位置和形态。
4、颅脑X线片:颅脑X线片用于诊断颅脑外伤、颅内感染、颅内肿瘤等疾病。
X线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

X线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X线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文档范本:一、引言1.1 X线的概述1.2 X线的发现和历史1.3 X线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二、X线的物理性质2.1 X线的产生原理2.2 X线的特性2.3 X线的穿透力和吸收能力三、X线成像技术3.1 X线成像设备3.2 X线成像原理3.3 X线成像参数调节3.4 X线成像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四、X线诊断技术4.1 X线摄影技术4.2 X线造影技术4.3 X线衍射技术4.4 计算机辅助X线诊断技术五、X线在不同科室的临床应用5.1 X线在放射科的应用5.2 X线在外科的应用5.3 X线在内科的应用5.4 X线在儿科的应用5.5 X线在牙科的应用5.6 X线在其他专科的应用六、X线辐射防护6.1 X线辐射的危害6.2 X线辐射防护措施6.3 X线辐射防护设备6.4 X线辐射防护工作的法律规定七、附件附件1:X线图像示例集附件2:X线设备操作手册附件3:X线辐射防护装备清单八、法律名词及注释8.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核辐射防护法的解释8.2 放射源管理法解释第一条8.3 放射性物质管理法第十二条条款解释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X线图像示例集附件2:X线设备操作手册附件3:X线辐射防护装备清单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8.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核辐射防护法的解释:对核辐射防护法的相关条款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法律文件。
8.2 放射源管理法解释第一条:对放射源管理法第一条中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法律文件。
8.3 放射性物质管理法第十二条条款解释:对放射性物质管理法第十二条中的相关条款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法律文件。
X线胸片诊断专题知识

少许诊疗有限
中量烧瓶心
D——胸腔积液
少许:肋隔角变顿或闭锁 300~500ml
中量:第四前肋下列
1000ml
大量:第二前肋
>1500ml
E——气胸
1.寻找肺边界
张 1.低力密性气度胸影非常大,肺完全
2.观察纵膈
1压.低缩密度影大小
3.仔细观察肺纹理
注意:一旦忽然出现气短,无X线体现,不
陈旧性骨折
X线体现
X线体现
骨折线显示清楚
骨折线较模糊,可见骨痂生长。
断端成明显锐利旳变化,或错位; 若骨折愈合,骨质增白变化;
1.第4-7肋轻易发生骨折
2.锁骨、第1-3肋骨折,常合并颈腋部血管神经损伤。
3.第11、12肋发生骨折,警惕腹内脏器和膈肌损伤。
C——经典异常心影
靴型心
梨型心
经典:主动脉关闭不全 经典:二尖瓣狭窄
印戒征
E——肺炎
X线主要体现为肺叶出现 均匀、边沿清楚旳密度 增高影,肺野透亮度减 低或两肺纹理增粗,边 沿较淡旳云雾状阴影。
病变累及肺段体现为片状 或三角形致密影 如累及肺叶旳大部分或全 部肺叶,则呈大片均匀致 密影,以叶间裂为界,边 沿清楚,形状与肺叶旳轮 廓一致
E——大叶性肺炎
充血期病变部位旳肺纹理增 粗、透亮度减低其他明显异 常。 实变期时病变一般自肺边沿 向肺门部发展,病变区均匀 密度影,有时可见空气支气 管征。 消散期时病变逐渐吸收,密 度逐渐减低,呈散在斑片影, 若吸收延迟或吸收不完全时 可发展为慢性炎或机化性肺 炎。
白,则向该侧偏转
二.检验胸片技术质量
5.吸气程度 吸气不足
深吸气后
二.检验胸片技术质量
5.吸气程度
二、X线基本知识_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本科课件

(二)增感屏的种类 增感屏可分为钨酸钙和稀土两大类。 1.钨酸钙屏:这类增感屏使用已久,以增 感速度的不同又分为:①低速增感屏②中 速增感屏③高速增感屏④超高速增感屏、 高电压增感屏、一次多层摄影增感屏等。 钨酸钙屏是在X线激发下,转换成蓝色 谱段可见光,对感蓝胶片敏感,亦称蓝敏 胶片用增感屏。
(二)增感屏的种类
六、光学密度与感光效应
(一)光学密度 胶片中的感光乳剂(卤化银)在光(或 辐射线)作用下致黑的程度称为照片的密度, 又称光学密度或黑化度。 光学密度是由于胶片上乳剂感光后,光 量子被卤化银吸收,经过化学处理,使卤化 银还原,构成黑色金属银的影像。吸收光线 越多,卤化银沉积越多,照片就越黑;反之, 卤化银沉积越少,照片越透明。
2、增感速度 增感速度是各种增感屏之间增感率的 比较。影响增感速度的因素: ①荧光 颗粒的大小;②荧光体层厚度;③不 同类型的荧光物质;④温度对增感速 度的影响。
3、荧光体的光扩散 增感屏的结晶体颗粒在受到X线照射后, 每个晶体均成为一个发光光源向外散射 荧光,使影像清晰度降低,称为“荧光 的光扩散”。此现象与荧光结晶体颗粒 大小及涂布厚度有关,结晶颗粒越大, 涂布厚度越厚,则荧光的光扩散现象也 越显著。
4、余辉现象 当X线照射停止时,增感屏上仍然继续 有荧光作用存在,这种荧光的继续滞留 称为“余辉”。
5、分辨率 是表示增感屏能清晰反映影像细节的最大 能力的指标。由于增感屏的材料和荧光性 能的制约,增感屏分辨率远低于胶片分辨 率,故对X线照片影像质量影响较大。其次, 采用不同荧光颗粒的增感屏,其分辨率也 有差异,选用时应加以注意。
(二)化学效应
2.着色作用 某些物质如铂氰化钡、增感屏、铅玻 璃、水晶等,经X线长时间照射后,其结 晶体脱水渐渐改变颜色,发生脱水、着色, 称为着色作用(脱水作用)。
x线诊断学基础

X线诊断学基础一、X线成像原理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
当X线穿过人体组织时,由于组织密度的差异,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导致在感光材料上形成明暗不同的影像。
通过分析这些影像,可以诊断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的形态学异常。
二、X线设备与技术X线设备主要包括X线机和影像增强器。
X线机是产生X线的装置,而影像增强器则能够将穿透人体的X线转换为可见光图像,以便于观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X 线设备和计算机X线摄影(CR)、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等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人体各部位X线影像学特征1. 骨骼系统:通过X线可以观察骨骼的形态、密度和结构,常见的病变如骨折、骨肿瘤等。
2. 呼吸系统:X线可以显示肺部、气管和支气管的形态,用于诊断肺炎、肺癌、气胸等疾病。
3. 消化系统:通过腹部X线平片可以观察胃肠道的形态和位置,诊断肠梗阻、胃穿孔等疾病。
4. 泌尿系统:尿路结石、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X线检查。
5.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需要进行特殊类型的X线检查,如心血管造影。
四、正常X线影像解读解读正常X线影像需要掌握各部位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能够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影像特征。
五、异常X线影像分析异常的X线影像通常表现为组织密度异常、形态改变或位置异常。
通过对异常影像的分析,结合临床病史和症状,可以对疾病做出初步诊断。
六、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1. 骨折:通过X线检查可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位置,为治疗提供依据。
2. 肺炎:X线可以显示肺部炎症病灶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3. 肺癌:X线可以发现肺部肿块或结节,进一步确诊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
4. 胃肠疾病:腹部X线平片可以发现胃肠扩张、气液平面等异常表现,有助于诊断胃肠梗阻等疾病。
5. 尿路结石:尿路结石在X线检查中表现为高密度影,根据结石的大小和位置选择治疗方案。
6. 骨肿瘤:骨肿瘤在X线检查中表现为骨质破坏或肿块,确诊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
X线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

X线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
第8页
肋骨
X线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
第9页
透视下效果
骨骼、软组织及液
体密度高组织,吸收 了绝大部分X线,抵 达荧光板X线极少或 没有,荧光板发光很 弱或不发光,成灰黑 色或纯黑;
组织以外和肺部
(绝大部分是空气) 几乎没有吸收X线, 所以荧光板会发光, 成灰白或纯白。
X线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
咱们下次再见!!!
X线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
第39页
X线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
第27页
心影形态测量
以纵膈中点画一条垂 直线为中轴线(A),
以左心缘心尖部为基 准点向中轴线画一条 垂直线,为心影水平 线(B),
以水平线(B)与心尖 交界点向右心反搏点 画一条直线(C),
以B和C线夹角角度判 断心影为何种形态。
X线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
第28页
心影各正常形态
第10页
二、X线临床常规应用
(一)常规拍片检验 1,全胸片及全胸侧位片
X线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
第11页
常规拍片检验
全胸片
(全胸正位片)
全称为:全胸站立后 前位片; 用途:观察胸部诸骨、 双肺、心脏(大血 管)、纵膈(气管) 及横隔。
是临床常规检验最惯 用一项
X线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
第12页
全胸站立后前位-拍片姿势
X线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
第13页
全胸侧位
全称:全胸站立左(右) 侧为片
用途:1, 全胸正位片辅助检验, 用于病灶交叉定位、观 察心脏及大血管形态、 肺门、胸骨、胸膈角、 肺底及部分胸椎椎体;
X线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
第14页
全胸站立左侧位
X线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
常规X线检查技术

常规X线检查技术第一节 X线摄影的基本知识一、解剖学基准线(一)标准姿势(解剖学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下肢并拢、足尖及掌心向前、两上肢下垂置于躯干两侧。
在X线摄影中,无论患者处于何种体位或动作,均应以解剖学姿势为定位的依据。
(二)解剖学方位1、近头侧为上,近足侧为下。
2、近正中矢状面者为内侧,远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3、近心脏侧为近端,远心脏侧为远端。
4、近身体腹面为腹侧(前面),近身体背面为背侧(后面)。
(三)解剖学关节运动1、屈伸运动关节沿腹背轴运动,组成关节的上下骨骼相互靠近或远离,角度减小时为“屈”。
相反为“伸”。
2、内收、外展运动关节沿冠状面运动,骨向正中矢状面靠近者为“内收”,反之者为“外展”。
3、旋转运动骨环绕矢状轴做旋转运动时称“旋转运动”。
骨的前面向内旋转时为“旋内”,相反为“旋外”。
(四)解剖学基准线(面)1、矢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左右两部分的面称“矢状面”。
2、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左右等分的面称“正中矢状面”。
3、水平面与地平面平行的将人体横断为上下两部分的断面称“水平面”。
4、冠状面将人体纵断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称“冠状面”。
冠状面与矢状面垂直。
5、水平线人体直立时,与地面平行的线。
6、正中线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
7、矢状线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线。
8、冠状线与矢状面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分开的线。
9、垂直线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二、X线摄影学基准线(一)头颅体表定位线1、听眶线(ABL)即人类学的基准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
2、听眦线(OMBL)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
听眦线与听眶线约呈12°~15°角。
3、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
听鼻线与听眦线约呈25°角。
4、瞳间线两侧瞳孔间的连线。
与水平面平行。
5、听眉线(SML)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
听眉线与听眦线约呈10°角。
6、眶下线(IOL)两眼眶下缘的连线。
(二)摄影用线及距离1、中心线X线束中,居中心部分的那一条线称“中心线”。
X线诊断基础

X线诊断学基础名词1、肺实质: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空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和肺泡壁。
肺间质:是支气管何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有结缔组织所支持的支架与间隙。
2、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并吸入气体后形成。
3、空腔:是肺内生理腔隙病理性扩大(如肺大疱、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都属于空腔)。
4、纵膈摆动:一侧主支气管内引起不完全阻塞石,两侧胸腔压力失去平衡,呼气时患侧胸腔压力失去平衡,呼气石患侧胸腔内压升高,纵膈向健侧移位,吸气时纵膈恢复原位。
5、结核球:呈圆形、椭圆形、分叶状、直径较小、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滑。
密度均匀伴钙化,可有小空洞存在,常有卫星灶。
6、肺野:在胸片尚两侧肺脏表现为透明的区域。
7、肺门:肺门影是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的总合投影,其中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大分支为主的组成部分。
8、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
9、钙化:病理上属于实质性病变,受到破坏的组织局部脂肪酸分解而引起酸碱度发生变化时,钙离子以磷酸钙或碳酸钙的形式沉积,一般发生在推行变或坏死组织内。
10、手套征:阻塞性支气管扩张表现为带状活条状致密影。
当相临的支气管扩张呈手套状表现时。
X线诊断:1、肺气肿:双肺野透亮度增高,肋间隙增宽,膈肌低平,纵膈变窄,肺叶纹理减少(如果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肺叶纹理增多)心脏外形成梨形。
2、慢性支气管炎:双肺野纹理增多,增多、增粗,紊乱,走行不清(常合并肺气肿、肺大疱,肺大疱好发于胸膜下,肺尖及肺底多见,肺大疱破裂后可形成气胸)。
3、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常见于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病灶沿支气管分布,呈斑点状或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浓淡不均。
病灶液化坏死可形成空洞,表现为斑片状影中可见环形透亮影。
常合并阻塞性小叶性肺炎和肺不张。
4、慢性肺脓肿:密度不均匀,排列紊乱何索条状及斑片状影,内有圆形、椰形或不规则形厚壁空洞。
可有(多房相连)(多支相连)(多叶相连)三多征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线的诊断效果
X线诊断是一种特殊视诊,它能克服被毛 与体壁的障碍看到体内的组织器官(如 骨骼、关节、胃、肾等),此外,不但 能看到其静止的解剖状态,还可观察到 其运动和生理功能(如心的博动、膈的 呼吸运动,胃肠的蠕动等等)正因如此, X线检查,具有其独特诊断效果。
(一)X线的产生
高速运动的阴极射线(即电子流)撞击 到物质(阳极靶面上)而受阻时99.8%的 动能转变为热能,0.2%的动能变为电磁 波辐射——X线。
⑶阳极 是一个铜柱,在管内一端制成斜面, 斜面上镶制一块能耐高温的钨块,称为靶面, 此即承受高速运动的电子撞击而产生X线的地 方,产生的热借铜柱面而传导出去。
X线管构造
2、变压器
用途是供给产生X线用的灯丝电压和加速电压。 X线机的变压器包括三个种类:
⑴灯丝变压器 是一个降压变压器,把输入的 电压变为数伏至十伏的低压供灯丝加热。
2、荧光作用
X线波长很短,肉眼看不见,但某些物质 铂氰化钡、硫化锌镉和钨酸钙等受到X线 照射时能发出一种波长较长的在光谱中 中介于紫外线和可见光之间的荧光,为 肉眼所能看见。由于X线具有这种作用, 所以才能用作透视检查。
3、摄影作用
摄影作用也即感光作用。X线与可见光一 样,具有光化学效应,可使摄影胶片的 感光乳剂层中的溴化银感光,经化学处 理后,变成由感光还原出的银粒组成的 影象。由于这种作用,X线可用作摄影检 查。
单位:X线的剂量单位是雷姆(rem)。并规定,凡全 身受到照射的工作人员最大允许剂量是,周积累量为 0.03雷姆(rem) 。而年积累剂量为5rem。通常的透视条 件下,X线的放射率约为10~15r/分。
监测方法:监测安全剂量的方法,是在安全暗室内用 一张新牙片以黑纸包严,别上回形针后,置于工作人 员的衣袋内,经工作一周后取出显影,不见变黑,并 且没有回形针的痕迹显现者,则安全。
铅屏风
铅手套
铅围裙
二、X线诊断设备
X线机
X线管
X线管是X线机的最主要部件,是产生X线的部 位。⑴管壁 由特种硬质玻璃制成,用以固定 阴极和阳极并维持管内的真空。
⑵阴极 通常是一条长螺旋形灯丝,它的用途 是放射电子,灯丝装在一个铜制的集射罩内, 并一端与罩相连,使罩为负电位而使电子聚射。
X线对人体的损害
当人体接受了一定数量的X线或长时间微 量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损害的反应就 会出现,但人体组织器官对X线的敏感性 存在差异,造血系统、生殖器官和眼球 对X线敏感性较高。而皮肤、肌肉、骨髓、 结缔组织等较迟钝。
X线对人的损害
造血系统的损害尤为常见,可表现白血细胞与 淋巴细胞的减少,凝血酶降低,贫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甚至可 发生出血性征候群,生殖器官损害可引起不孕 或机能上的变化,眼球可引起干涩感,视力疲 乏,衰退,严重者可致水晶体白内障而失明。
4、电离作用
物质受X线照射时,都会引起电离作用, 分解为正负离子。如气体被照射后离解 的正负离子可用正负极吸引形成电离电 流。通过测量电离电流量,就可以计算 出X线量,这是X线测量的基础。
5、生物学作用
X线电离作用,又是引起生物学作用的开端, 引起活的组织细胞和体液发生一系列理化性改 变,而使组织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损害, 以至生活机能破坏,但损害的程度随照射X线 量的多少而不同。微量照射,可不产生明显影 响,但达到一定剂量,将可引起明显的改变, 过量照射可导致不能恢复的损害,因此要注意 X线防护。不同的组织细胞对X线敏感性也不 一样。分化程度越低的,对X线越敏感。如肿 瘤等。这也是肿瘤治疗的基础。
⑵高压变压器 是一个升压变压器,将交流电 的电压(220)升高到数万伏以上的高压,供 给X线管,使X线管两极间产生很高的电位差。 将阳极发射的电子吸引向阳极高速运动,撞出 靶面产生X线。
⑶自耦变压器 将交流电变成各种不同的电压 以供X线机各部分的需要。
3、控制器
也称操纵器,是开动一台X线机并调节X 线质量的必备装置。控制器通常包括有 各种按钮或电磁开关,各种仪表,各种 调节器,计时器,交换器,保险丝指示 灯,集中装在一个称为控制台或操纵台 的箱内。
第二节 X线诊断基础知识
一、概述
电磁光谱
X线是一种电磁波,波长极短(0.006Å~500 Å, 1 Å=10-8cm )并不是所有的X线都能用于X线 诊 断 , 只 有 波 长 为 0.08 ~ 0.31 Å也 即 相 当 于 40~150KV的X线才能应用于诊断。
一、什么是X线诊断?
X线(伦琴射线,X光,X线)诊断是应 用X线检查患畜,诊断疾病的一门科学。 它是借助X线的特殊功能 ,使人们能在 荧光屏上或X线照片上,观察动物体内组 织器官的解剖形态,生理功能和病理变 化从而作出诊断的一门科学。
综合防护措施
1.工作人员应避免X线直接照射,并尽可能缩 小和控制其照射范围。
2.对散射线的防护 。 3.提高熟练透视技术,缩短透视观察时间,。 4.X线室应有适当的面积和高度。 日常防护检查应当坚持,如检查防护制度执行
情况,防护条件是否合格,工作人员应作就业 前检查,每年定期体检,每月血液检查,发现 问题及时处理。
皮肤损害可见有毛发脱落、红斑、皮肤干硬、 弹性降低、角质增生,色素沉着或皮肤皱裂, 甚者,可致不能治愈的溃疡和癌变。
全身反应也可出现倦怠、睡眠不佳、头痛健忘 等等。
安全照射量
概念:人体长期受X线照射后,最敏感的组织细胞检查 不到任何反应,身体察觉不出任何损害,则所接受的 剂量属于安全照射量。
(二)X线的特性
X线除具有光的一般特性外,还有以下几 种特性:
1、穿透作用
X线因波长很短,光子的能量很大,所以具有 很强的穿透能力,能透过可见光不能通透的物 质,正是X线具有这种能穿透物体的特殊动能, 故可用来进行诊断,穿透力与被穿透的物质的 原子序数、厚度有关,与X线的波长有关。
被穿透的物质原子序数、厚度大,不易穿透。 X线波长愈短,穿透愈强。X线波长取决于管 电压(千伏)的高低,管电压愈高,波长愈短, 穿透能力愈强。因此,实际工作中,常以管电 压高低表示穿透力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