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重点

合集下载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中秋节,又称“月夕”、“团圆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也就是秋季的中心月圆之夜,人们欢聚一堂,庆祝丰收和团圆。

本文将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风俗。

一、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月神嫦娥传说。

相传,古时候世界有十个太阳,导致地球生灾害,人民苦不堪言。

于是,神箭手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仅剩一个太阳照亮世界。

人们对后羿心生感激和崇敬,纷纷向他祭拜。

后羿娶了嫦娥为妻,两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后羿的徒弟冀诣贪婪不满足现状,想夺取后羿的神仙草药。

为了保护草药不落入冀诣手中,嫦娥决定吞下这颗神奇的草药并飞向天空。

最终,她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成为月宫中的仙女。

人们为了表达对后羿和嫦娥的崇敬之情,以及思念故乡的情感,便在每年的中秋之夜举行祭拜活动,并赏月庆祝。

这便是中秋节的起源。

二、中秋节的传统风俗1. 赏月: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活动是赏月。

人们在这个夜晚,尽情欣赏皎洁的明月,寄托对家人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赏月时,家庭成员会一起围坐在一起,品尝月饼、瓜子、柚子等传统食品,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2. 吃月饼:中秋节的主要食品之一便是月饼。

月饼的外皮金黄酥脆,内陷多种口味,如豆沙、莲蓉、五仁等。

人们通常会将月饼送给亲朋好友,寓意着团圆和美好的祝福。

3. 点灯笼: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点亮各种各样的灯笼,增添节日的氛围。

传统的灯笼多为红色,上面绘有精美的图案和祝福语。

灯笼挂在窗户、庭院等地方,给家中增添了温馨和喜庆。

4. 赛诗会: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举行赛诗会的活动。

参与者可以即兴吟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这一传统活动既促进文化交流,也丰富了节日的气氛。

5. 玩兔子灯:兔子是中秋节的象征动物之一。

人们会用玉米叶或纸制作兔子的灯笼,并将其放在窗台或户外。

兔子灯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吉祥。

三、中秋节在不同地区的风俗特色1. 南方:在南方地区,中秋节期间人们吃的是莲蓉月饼。

此外,南方还有一项独特的活动叫做“掷柚子”。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中秋节来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关于中秋节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中秋节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中秋节的知识点总结中秋节,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起源和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传承至今,负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们对美好团圆生活的向往。

本文将从中秋节的起源、传统习俗、文化内涵等方面介绍中秋节的相关知识点。

一、起源传说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传说有许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传说中,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后羿的射箭高手,他射下了九个太阳,使天空回归正常状况,人们生活得更加舒适。

不过后羿因此也引来了万人敬仰,甚至嫉妒,于是便有了一个想要夺取不死药的人。

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偷爬上后羿的背上夺取不死药,但是被丈夫发现并追赶。

嫦娥为了保住不死药,只好一饮而尽,随着药性作用,飞上了月亮。

此后,中秋节便成为了纪念嫦娥的日子。

二、传统习俗1、吃月饼中秋节与月饼的关系十分密切,月饼外观圆圆腴腴,寓意着人们团圆、太平,品尝月饼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体验。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都会吃月饼,这里头有传统口味的月饼,也有一些创意口味和造型的月饼上市。

2、赏月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赏月寓意着人们的心灵交流与陶冶、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宇宙的神秘。

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人们常会在家园的阳台上,或是公共广场、公园等地方赏月、唱月歌,或是谈心聊天。

据传说,在月亮最圆的时候,在月亮下点烛,便可以带来好运,消灾免难。

3、猜灯谜在中秋节晚上,人们常常会在带有照明灯罩的树下或是小摊位上,摆上一个个的灯笼,把自己布置得十分热闹。

其中猜灯谜成为中秋节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猜灯谜寓意着人们心灵的智慧和勇气,也是一种传统文化。

人们可以利用中秋节期间的欢聚团圆,博大家一笑,也可以欣赏别人的答案,增强人际沟通。

三、文化内涵中秋节集团圆、感恩、传承于一身,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团圆中秋节与春节相似,这两个重大的传统节日,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同样代表着团圆的意义。

中秋节的团圆更像是海内外华人的关爱与牵挂,因此在这一天,即便身在远处,人们也会发信息、打电话、寄礼物给远在他乡的亲朋好友,向和心爱之人表达关心与思念。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也称为月圆节、团圆节。

它是中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与相关传说。

一、古代历史背景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农耕文化,与农历的节气密切相关。

农历八月是丰收的季节,人们庆祝丰收、祈求来年丰收的愿望,也是对一年劳作的结束和休息的标志。

二、嫦娥奔月的传说一个与中秋节紧密相连的传说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蟾蜍同时出现,严重破坏了农田,人们生活困苦不堪。

一天,射中了九个太阳的英雄后羿用他的神箭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民。

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偷吃下了长生不老药,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仙女,但却被迫离开丈夫,上了月亮成为了月宫里的仙子。

每年的八月十五,人们会向天上的月亮祈福,并且焚烧香烛,以表达对后羿和嫦娥的敬意和思念。

三、月亮崇拜的传统中秋节的来历还与对月亮的崇拜有关。

在古代中国,人们将月亮视为女性的象征,并且认为月亮拥有神奇的力量。

因此,每到八月十五,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赏月、放花灯、吃月饼等。

特别是在南方,庆祝中秋节的习俗更加盛行,人们会聚在一起,共同赏月,并且以团圆为主题,彰显家庭的温暖和团结。

四、历史和现代的过节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在古代,人们通常会举办祭祀仪式,祈福丰收。

而现代社会,具有浓厚传统氛围的庆祝活动仍在进行中,同时也加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

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仍然是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但现代社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庆祝方式,如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丰富了人们的节日体验。

总结:中秋节以其独特的来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秋节不仅是人们向月亮祈福的日子,更是团聚、感恩和思念的日子。

通过传承和庆祝中秋节,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仍能体会到古代人们对丰收、家庭和团圆的深切期盼和祝福。

以上便是中秋节的来历及相关传说,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中秋节的起源,也展示了中秋节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简介

1.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又称为月圆节、秋夕或团圆节,是中国及东亚地区普遍庆祝的传统节日。

它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和祭祀活动,并与农业社会秋季丰收的季节性特征紧密相关。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代就有“中秋夜祭月”的传统习俗。

而到了唐代,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文化的兴盛发展,“八月十五赏月”逐渐成为民间的一种重要风俗。

在那个时代,人们相信月亮是天宫中的仙女所居之地,象征着光明与纯洁。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宋代时期中秋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民性的盛大节日。

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食物来庆祝这个节日的到来,并以月饼作为主要的节日食品之一。

月饼的形状圆润如满月,寓意着家庭团圆和谐美满。

此外,在宋朝时还出现了许多关于中秋赏月的诗词歌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在明清两代及以后的历史长河中,中秋节的地位愈发稳固,并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不断发扬光大。

除了传统的吃月饼、赏明月之外,在不同地区还出现了诸如观灯会、舞龙舞狮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尽管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了许多传统习俗可能已不如以往盛行,但每到中秋之夜家人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的情景仍深深扎根于每个中国人心中。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体会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

总而言之,中秋节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无数人的思念与祝福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并将其世代相传下去吧!2.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如同岁月长河中的璀璨珍珠,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与精神追求。

中秋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其文化内涵深厚而丰富,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的庆祝活动上,更渗透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哲学中。

首先,在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中秋节是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认知的一种体现。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中秋是指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都会选择和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关于中秋节的来历说法有很多,以下列出三个比较常见的说法。

为了庆祝这个节日,各地都有习俗,人们会摆上香案,祈求平安,吃月饼祈求团圆等。

来历来历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我国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而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且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

先开始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的演变称为“中秋节”。

来历二: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这个我们最熟悉了,先是后裔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个成仙的药,他不舍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至于嫦娥为什么吃药,还有几种说法,这里不表,后裔对嫦娥思念,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后来演变成习俗,也有说人们听说嫦娥成仙之后,纷纷在月下设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称“中秋节”。

来历三: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收获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动,在以前有春播、夏收、秋获、冬藏之说,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所以可能是由这延续下来的习俗。

习俗月饼,每到中秋节,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它象征着团圆,寓意着圆满,是我们对亲情的寄托。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亲朋好友互相赠月饼,是一种亲情的体现,也是社会关系的联络。

在节日当晚,一家人会围在香案前切月饼吃,每个人都要吃,这代表了自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象征着团员。

设香案,中秋季也是祭月的节日,人们会设香案,点上香,放上水果、月饼等,香案置于院落中,表达了对月亮的祭拜,也表达了人们对神的敬仰。

赏月,这一天月亮很美,由古代文人骚客们发起,他们的诗句及作品促使这种活动逐渐成为一种习俗,这一天一家人一起赏月那叫圆满,一个人漂泊在外赏月,会异常孤单。

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

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中秋节,又称月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节日。

一、来历:中秋节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习俗。

相传古代人们为了祈求丰收和庇佑,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向明亮的圆月祭祀。

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成为了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二、风俗:1. 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的风俗之一就是赏月。

当晚,家人团聚,一同赏月,传说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也常被讲述。

2. 吃月饼:中秋节的主食是月饼。

月饼通常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

人们相互赠送月饼,寓意着团圆和祝福。

3. 点灯笼: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风俗是点灯笼。

人们会在家门口或花园里挂灯笼,营造出温馨的节日氛围。

特别是在公园或广场上还会举行灯笼展览,各种造型的灯笼争奇斗艳,壮观非常。

4. 赏桂花: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季节,人们会在这时欣赏桂花的香气和美丽。

5. 祭拜家神: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为家中的神像或祖先设立祭拜台,烧香祭拜,祈求平安和祝福。

三、故事:1. 嫦娥奔月: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有十太阳,炎炎夏日使人们苦不堪言。

于是后羿英勇地射下九个太阳,挽救了人间。

但他的举动引起了太阳神的愤怒,太阳神降下久旱。

后羿为了挽救百姓,从王母娘娘那里得到了不死药。

但被嫉妒的弓箭手冯宣偷走,后羿只好把药丹交给妻子嫦娥保管。

嫦娥不忍看到百姓苦苦哀求,决定用这颗药丹消灭罪恶并拯救百姓。

她吞下了药丹后飞升至月宫,成为嫦娥仙子,并定居在月亮上守护着人间。

2. 后羿射日:相传,后羿为了救世人们,这天以力大无穷、箭术精湛的他开始实施了射日计划。

后羿利用自己超人的力量,用绣线一箭射往天空的九个太阳,成功拯救了人类,太阴隐去九个太阳,回到了正常的状态。

人们敬佩他的英勇事迹,将他的名字流传至今,中秋节也因之而更加庄重隆重。

以上是关于中秋节的来历、风俗和故事的简要介绍。

希望大家能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与家人团聚,共度一个温馨美满的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提纲

中秋节的来历提纲

中秋节的来历提纲一、中秋节的历史渊源1.中秋节的起源和历史背景2.中秋节的起初意义和庆祝活动二、古代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1.嫦娥奔月的传说2.后羿射日的传说3.其他与中秋节相关的传说三、中秋节的传统习俗1.赏月a.月亮的象征意义b.赏月的起源和演变c.赏月的意义和方法2.月饼a.月饼的起源和演变b.不同地区的传统月饼c.月饼与中秋节的关联3.其他传统习俗a.点灯笼b.走月亮c.称月神四、中秋节的现代庆祝方式1.中秋晚会a.在国内外的普及和举办情况b.主要内容和形式2.中秋节活动a.各类文艺表演b.网络互动活动五、中秋节的文化意义1.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a.中秋节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b.中秋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2.家庭团聚与感恩a.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b.中秋节对家人和谐关系的促进3.情感表达与友情连接a.中秋节是亲友联络感情的时刻b.通过中秋节向亲友表达心意的方式六、中秋节的变革与创新1.中秋节与现代生活的融合a.中秋节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b.现代社会对中秋节的重新定义2.中秋节的新兴庆祝形式a.不同地区的中秋节新庆祝方式b.中秋节在企业和商业中的应用七、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类似节日1.东亚各国的中秋节a.韩国的中秋节b.日本的中秋节2.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类似节日a.东南亚国家的中秋节相似节日b.西方国家的月亮和欢庆相关节日八、中秋节的未来发展1.中秋节的现状和前景2.中秋节在全球化时代中的发展机遇和挑战3.中秋节在未来可能的改变和发展方向以上提纲旨在为写作中秋节的来历提供一个结构框架,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可以对提纲进行增删或重新组织,最终撰写一篇1200字以上的完整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灯谜历史
灯谜,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的智慧和结晶, 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智力活动游戏。它吸引着天南地
北各行各业的爱好者,使人在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的同时,又获得美妙的享受。 我国的灯谜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廋
词”和“隐语”,这是灯谜的雏形。到了汉代“隐语”开始分化为两个方向。一类 以描写特征为主的事物谜;另一类以文字形义为主的文义谜。到了魏代,则称为
中秋节的活动
一、拜月 拜月、祭土地为中秋的祭祀活动,古人以为月亮属阴,
为女性象征,所以称太阴祭,古谚说:「男不拜月、女不 祭灶。」妇人拜月,祈求月神福佑全家团圆吉祥。至于祭 土地神,则具有劝农的功能。
二、走月亮 走月亮-中秋夜晚,秋高气爽,又明月当空,大家喜
欢到郊外走走,散步赏月,尽兴而归,故俗称「踏月」或 「走月亮」。
图片欣赏 看到底
谢谢你的观赏
制造者:何志勇
活动及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 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 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 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 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 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 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 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 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 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 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 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 种月饼?quot;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 一张纸的由来。
“谜语”。隋唐时期随着诗歌的兴盛,诗谜大量出现,并成为主流。从宋代开始, 一些文人学士常在元宵之夜,将谜条张贴在各种花灯之上,吸引行人猜射,“灯谜” 就是这样而来的。清中叶以后,谜风大盛,涌现了许多谜师。辛亥革命后,灯谜形 成了南宗北派两种风格,到了旧社会,由于谜家大都是士大夫阶层,有些文人自命 清高,片面强调风雅,排斥民间灯谜。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指 引下,灯谜活动更加蓬勃发展,,谜材谜作日益完善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有灯谜
三、偷瓜菜 偷瓜菜-又称摸秋或偷秋,这是未婚男女在中秋夜
玩的游戏。在中秋月,趁着月色皎洁,到田野去偷摘 别人家菜圃的瓜果蔬菜,看摘的多寡好坏,来测定偷 瓜菜者的天资好、坏和健康、运气如何。如果未婚少 女偷得葱或青菜,表示她们快找到如意郎君了。所以 讶语:「偷得葱,嫁好尪(丈夫);偷得菜,嫁好 婿。」
中秋节的来历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 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 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 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 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 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 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 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 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