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出口豆类蔬菜肥料运筹与推广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不同肥料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不同肥料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不同肥料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作者:蒋红刚吕连庆徐小惠汤建平谢国庆沈鑫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1期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地基础地力贡献率约50%,配方施肥能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较农户习惯施肥增产347.7 kg/hm2,节肥25.2 kg/hm2,增值661.86元/hm2。

关键词小麦;肥料运筹;产量;经济效益中图分类号 S512.1;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022-01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其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当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1]。

随着生产能力的提升,土壤中主要养分不能完全满足小麦高产需求,化肥施用能有效提高小麦产量[2]。

但过量施用易引起小麦减产,造成资源浪费和农业面源污染[3]。

因此,如何科学施用化肥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选取金坛区主要小麦品种在主要土壤类型上进行不同配方肥效果田间试验,研究当前生产条件下施肥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小麦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地分别设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金城镇、指前镇、薛埠镇、直溪镇和朱林镇。

1.2 供试材料小麦品种为当地农户种植品种。

配方肥(N-P2O5-K2O)16-18-8、18-7-10分别为小麦基肥和拔节肥配方,为金坛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主推肥料品种。

1.3 试验设计试验采取大田无重复设计,共设3个处理,分别为无肥区、农户常规施肥区和测土配方施肥区。

其中:测土配方施肥(配方)基肥施配方肥(16-18-8)375 kg/hm2+尿素135 kg/hm2,拔节肥施配方肥(18-7-10)225 kg/hm2+尿素120 kg/hm2,小区面积不少于200 m2;常规施肥处理(常规)基肥施复合肥(15-15-15)375 kg/hm2,苗肥施尿素300 kg/hm2,拔节肥施尿素150 kg/hm2,小区面积不少于200 m2;空白对照不施肥(无肥),小区面积不少于30 m2。

对淮安市淮阴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思考

对淮安市淮阴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思考

对淮安市淮阴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思考作者:钱飞跃刘绪平徐凤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06期摘要阐述了淮安市淮阴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现状,分析了基层农技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农技推广体系;现状;问题;对策;江苏淮安;淮阴区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301-01淮安市淮阴区拥有67万农业人口,现有6.5万hm2耕地,农作物播种面积12万hm2。

近年来,在淮阴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农技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依靠科技的力量为淮阴区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广大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尝到了甜头,认识到科技就是生产力,科技就是效益。

但农技推广体系及农技人员在机构改革之后,却面临着众多难题。

1 淮阴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现状1.1 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基本情况淮阴区农技推广中心是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下设5个机构(办公室、粮作站、经作站、土肥站、植保站),编制数34人,实有人员29人,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现有人员年龄和知识的老化,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植保、土肥、蔬菜、栽培、农产品检验检测等方面的技术人才更为紧缺。

2003年底,由于推广中心负责人被调到农业局工作,现在的单位性质也就随着改变,人事部门认定农技推广中心仅是股级单位(目前全省县(区)级农技推广中心仅此1家),结果造成现在单位性质不明确,关系没理顺,给单位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和不便,很难引进人才,严重影响了全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目前全区共有21个乡镇农技推广站,有农业技术人员101人,其中国家干部62人,聘用制干部35人,工勤人员4人。

1.2 农技推广体系的职能一是农业“四新”成果引进及示范推广;二是高效农业发展的技术指导;三是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四是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五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六是耕地质量的监管与指导等[1]。

江苏淮安露天栽培菜用春大豆品种引种试验

江苏淮安露天栽培菜用春大豆品种引种试验

江苏淮安露天栽培菜用春大豆品种引种试验
罗建秀;董强
【期刊名称】《上海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6(0)4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江苏淮北地区早春播种的菜用大豆品种,进行了7个菜用春大豆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淮鲜14-01”种植效益较高,可作为淮安地区主栽品种的替代品种;“苏奎14-6”产量最高,但采收期偏迟,建议推迟播种时期,在鲜食春大豆采收结束后上市,以提高其经济效益.
【总页数】2页(P80-81)
【作者】罗建秀;董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223300;江苏天丰种业有限公司,江苏省淮安市223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秋季菜用大豆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 [J], 许亚俊;丁峰;楼春燕;徐一平;何勇刚
2.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3号引种试验初报 [J], 葛明初;陆国明;章彦成
3.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6号引种试验示范初报 [J], 魏章焕;陆新苗
4.慈溪地区菜用春大豆优良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J], 蔡娜丹;戚自荣;崔萌萌;冯洁琼
5.不同基因型菜用春大豆品种的适应性研究 [J], 赵志刚;罗瑞萍;姬月梅;连金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淮安市淮阴区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初探

淮安市淮阴区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初探

淮安市淮阴区农技推广体系发展初探摘要淮安市淮阴区拥有6.47万公顷耕地,70多万农业人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好的农技推广体系。

根据淮阴区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农技推广体系对农业科技过去和现在的贡献,分析现在基层农技人员存在的八点问题和在农技推广过程中遇到的五种农民心理,以明确农技推广人员在农技推广中应具有的素质和如何与农民进行沟通,最后针对当前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技推广体系;现状;问题;对策;江苏淮安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拥有70多万农业人口,6.47万公顷耕地,是一个农业大区。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农业科技人员对准阴区的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与运行情况将对农业科技的推广起到积极的作用。

1淮阴区农技推广体系的现状(1)区级农业推广体系有区农技推广中心、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区植保植检站、区农业干部学校、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5家单位。

编制数为72人(其中区农技推广中心25人、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12人、区植保植检站9人、区农干校18人、区农广校8人),现在在职人数68人(其中农技推广中心26人、区农业行政执法大队6人、区植保植检站9人、区农干校19人、区农广校9人)。

本科及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1人,占31%,大专文化程度的为17人,占25%,中专文化程度为7人,占10%,高中及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为23人,占34%。

在现有人员中,从事科技工作人数为56人,占总人数的82%。

年龄结构:40岁以上为42人,30~40岁之间的为9人,30岁以下的为17人。

(2)全区有21个乡镇农技站,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编制数为78人,现有人员数为134人,其中本科及本科以上文化的为3人,占2%,大专文化程度的为29人,占22%,中专文化程度的87人,占65%,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的为15人,占11%。

在职人员中40岁以上为75人,30~40岁之间的有37人,30岁以下的为22人。

2农技推广体系始终是科教兴农的主力军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了三次农业技术革命:一是以杂交育种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革命,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吃饭问题;二是以地膜覆盖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白色革命,使种植业和城郊生产水平成倍提高,一举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问题;三是以设施农业为主要内容的耕作制度改革,使复种指数上升了70%,提高了光能利用率,降低了水资源消耗,改善了农产品品质,调节了上市淡旺矛盾。

大豆高产肥水运筹技术

大豆高产肥水运筹技术

大豆高产肥水运筹技术
汪宁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
【年(卷),期】2000()6
【总页数】1页(P23-23)
【关键词】大豆;肥水运筹;合理施肥;适时排灌
【作者】汪宁
【作者单位】淮南乳品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5.106
【相关文献】
1.小麦超高产土壤肥力及肥水运筹 [J], 商勇;郝云景;李锋升
2.安徽沿江稻区单季杂交水稻高产肥水运筹技术分析 [J], 吴传洲;奚波;陶光兵;韩韦东;陶乐明
3.水果玉米优质高产栽培的肥水运筹 [J], 胡启山
4.科学运筹肥水是棉花高产优质的关键 [J], 李瑞萍;陈庆来;等
5.水稻“沙交五号”“高产肥水运筹”技术 [J], 王宝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肥料运筹对水稻南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肥料运筹对水稻南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施肥次数:多次施肥可以提高水稻南粳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但过多施肥可能会导致肥害
施肥时间:不同时期施肥对水稻南粳生长有不同影响,如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等
肥料运筹对水稻南粳生理特性的影响
肥料运筹对水稻南粳根系生长的影响
肥料运筹对水稻南粳叶片生长的影响
肥料运筹对水稻南粳茎秆生长的影响
肥料运筹对水稻南粳穗粒生长的影响
肥料运筹对水稻南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项标题
肥料运筹对水稻南粳生长的影响
肥料运筹对水稻南粳产量的影响
肥料运筹的合理应用与推广
添加章节标题
01
肥料运筹对水稻南粳生长的影响
02
肥料种类和配比对水稻南粳生长的影响
肥料运筹对水稻南粳产量的影响
肥料运筹对水稻南粳抗逆性的影响
肥料运筹可以提高水稻南粳的抗逆性,使其在恶劣环境中生长得更好。
肥料运筹可以促进水稻南粳根系的生长,使其更好地吸收水分和养分,提高抗旱能力。
肥料运筹可以促进水稻南粳叶片的生长,使其更好地长,使其更好地进行营养积累,提高抗病能力。
推广科学合理的肥料运筹技术可以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推广科学合理的肥料运筹技术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科学合理的肥料运筹技术可以提高水稻南粳的生长和产量
推广科学合理的肥料运筹技术可以减少肥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推广科学合理的肥料运筹技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肥料运筹水平
01
02
施肥时间:不同生长阶段的施肥时间
施肥量:根据水稻南粳的生长需求确定施肥量

水肥运筹对夏大豆植株形态和根瘤发生的影响

水肥运筹对夏大豆植株形态和根瘤发生的影响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兼用性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1]。

本研究在系统分析水肥运筹对夏大豆株高、茎粗和根瘤数量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进展,研究了水肥运筹对夏大豆植株形态指标和根瘤发生的影响,旨在为夏大豆水肥精准管理调控和根瘤接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本研究选用在山东省推广面积较大、适应性较好的大豆品种‘齐黄34’为试验材料,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并提供。

1.2试验设计试验1:水氮互作桶栽试验。

试验于2020年夏大豆生长季在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灌水处理,设W1(1次,播后滴灌)、W2(2次,播后滴灌+开花期滴灌)和W3(3次,播后滴灌+开花期滴灌+鼓粒期滴灌)3个处理,副区为施氮处理,设N0(0)、N60(60kg/hm 2)、N120(120kg/hm 2)和N180(180kg/hm 2)4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36个小区,小区面积=1.2m ×1.0m=1.2m 2,观察道0.5m 。

行距0.4m ,株距10cm 。

试验用桶规格为长×宽×高=1.2m ×1.0m ×1.0m =1.2m 3。

每亩基施有机肥1000kg ,复合肥(N ∶P 2O 5∶K 2O 为15∶15∶15)15kg ,氮肥在开花期随滴灌一次性施入。

其他管理同夏大豆高产栽培管理。

试验2:水钾互作桶栽试验。

试验于2020年夏大豆生长季在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灌水处理,设W1(1次,播后滴灌)和W3(3次,播后滴灌+开花期滴灌+鼓粒期滴灌)2个处理,副区为施钾处理,设K0(0)、K30(30kg/hm 2)、K60(60kg/hm 2)和K90(90kg/hm 2)4个处理,3次重水肥运筹对夏大豆植株形态和根瘤发生的影响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GNC106129);淄博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gy010018)。

淮阴区配方肥料应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

淮阴区配方肥料应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
总使用量 2 4 0 。其中 ,配方肥料约 32 t 3 7 t左右 , 占总量的 比例 为 I 7 ,在全省处于 中下游水 68 5.% 平 。 区配 方肥料的使 用以稻 、 全 麦为主 ,占8 % 5 以上 。其次 , 为连 片种植的特色经济 作物 ,如西瓜 、辣椒 、 黄瓜 等 。 而近 年来种 植面积 有所 下滑 的杂粮 、油 料作 物等 ,由于 田块分 散、 面积较小 、 植效益不 高等原因 ,配 方肥 料的使用 比例 种
政主管部门 区域批准登记 的,以某类作物 为使用 对象的复合
由于配方肥料 的生产 、 供应是采取政府 引导 、 企业参与的 市场化运作方 式,就必然受市场 因素制约 。目前 ,我 区各乡 ( )配方肥料供应体系很不健全 ,也很 不平衡 。由于认识上 镇
的差异 ,有的乡 ( ) 镇 级建立了配肥站 , 但没有村级配送点 ; 有 的将配方肥料供应站设到村里 , 但布点较少, 不能满足供量 要求 ; 有的乡 ( )目前还处于空 白 ; 镇 由于没有畅通的物流环
不到 总面积的 I % O。 2 当前配方肥料推广 中存在的问题 2 1 对配方肥料 的概念认识不清 .
配方肥料 的推广是一项面广量 大的社会 工程 ,需要各级
政府 ̄ t 和农技推广系统的鼎力 支持 。 P7 ' 当前,由于基层农技推
广部 门机制不活,工资 、 福利没有保障 , 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农 技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 削弱了公益性职能的发挥 。 ( ) 乡 镇 农技人员 的大部分 时间都用在经 营上 ,而经营的范围多 以农 药和种子为主 , 经销肥料 的极少 , 十分不利于配方肥料 的推广
2 4 对配方肥料的宣传不到位 .
农业生产中的增效作用 , 还需要各级政府 、 农技推广部 门 、 肥 料生产企业 、经销商等 的共 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阴区出口豆类蔬菜肥料运筹与推广应用研究
摘要在淮阴区出口豆类蔬菜上进行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在基肥一定的情况下,荷兰豆在开春升温后和初花期分别追施150kg/hm2氮肥,产量较高;矮生刀豆追施氮肥也有增产作用。

关键词豆类蔬菜;肥料运筹;江苏淮安
中图分类号s643.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2-0023-01
蔬菜产业是淮阴区农业的优势产业,经济效益优势比较明显,蔬菜及其加工品市场竞争力强,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目前农民的科学施肥水平较低,出口豆类蔬菜的产量不高、品质较差,大大影响了淮阴区出口豆类蔬菜基地的不断扩大和农民种植效益的提高。

为此,淮安市淮阴区土肥站与淮安市天益食品有限公司通力合作,于2007年3月开展了出口豆类蔬菜的肥料运筹与推广应用研究。

2年来,采集化验土样40个,开展蔬菜试验20个,建立蔬菜示范片2个,示范面积达33.3hm2,推广应用1 333.3hm2,使淮阴区出口豆类蔬菜平均增产30%以上,其中荷兰豆产量由7.5t/hm2提高到11.25 t/hm2,增效7 500元/hm2左右;刀豆产量由22.5t/hm2提高到30t/hm2,增效10 500元/hm2左右,全区荷兰豆、刀豆总增效达1 000万元以上。

1采土化验,及时掌握地力状况
为准确掌握淮阴区出口豆类蔬菜生产基地土壤基本情况,在老张集乡4个重点村多点采样,进行常规化验检测。

结果显示(见表1):
蔬菜地有机质含量相对偏低,有效磷含量中等,有效钾含量严重不足。

2试验示范,研究肥料运筹
近年来,淮阴区豆类蔬菜出口贸易发展迅速。

为探索出该类蔬菜高产优质栽培尤其是在肥料运筹方面的科学方案,开展了一系列的示范试验,初步总结出一套适宜本地出口豆类蔬菜生产的科学施肥技术。

目前,淮阴区出口豆类蔬菜主要是荷兰豆和刀豆2大类品种。

为此,分别进行了这2个品种的肥料运筹试验。

2.1荷兰豆肥料运筹试验
2.1.1试验目的。

通过n、p、k三要素不同比例在荷兰豆上的应用试验,总结出适合淮阴区的最佳施肥技术。

2.1.2试验设计。

在淮阴区老张集乡洪涯村以荷兰豆全生育期磷、钾肥用量固定,氮不同时期设置不同水平为处理进行试验,共设16个处理,肥料运筹试验方案见表2。

小区面积66.7m2。

2.1.3试验过程。

于 11月中旬开条沟点播,行距133cm,穴距20cm,每穴播3~4粒种,播种4.50~5.25万穴/hm2。

播前各处理分别施土杂肥45 000kg/hm2、磷肥90kg/hm2、钾肥90 kg/hm2作基肥。

播种后覆盖地膜以利于保温防寒;注意开好田间一套沟,保持沟系畅通;3月初搭好支架;防治病虫草害;在4月中旬开始采摘。

2.1.4试验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荷兰豆在开春升温后和初花期2个时期分别追施150kg/hm2氮肥效果最好。

在基施肥料的基础上,以初花期追施氮肥最为关键,效果也最明显。

2.2矮生刀豆肥料运筹试验
2.2.1试验目的。

通过n、p、k三要素不同比例在矮生刀豆上的应用试验,总结出适合淮阴区的最佳施肥方案。

2.2.2试验设计。

在淮阴区老张集乡洪涯村以矮生刀豆全生育期磷肥、钾肥固定,氮不同时期设置不同水平为处理进行试验,共设4个处理,肥料运筹试验方案见表3。

小区面积66.7m2。

2.2.3试验方法。

于3月下旬到4月初开条沟点播,穴行距为40cm ×25~30cm,穴播种子2~3粒,确保基本苗12万株/hm2。

(下转第 26页)
(上接第 23页)
播前分别施土杂肥45 000kg/hm2、氮肥150kg/hm2、磷肥105 kg/hm2和钾肥105kg/hm2。

播种后覆盖地膜以利于保温防寒;注意开好田间一套沟,保持沟系畅通;防治病虫草害;在6月初开始采摘。

2.2.4试验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在基施肥料的基础上,刀豆还需辅助追肥,并且追肥效果明显。

以盛花期追施105 kg/hm2氮肥效果最佳。

3示范带动,指导农民科学施肥
通过试验,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淮阴区出口豆类蔬菜高产、高效、优质栽培的科学施肥模式,探明了豆类蔬菜追施氮肥的最佳时期与最佳用量,解决了盲目施肥带来的高投入、低产出和肥料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使淮阴区农民走出了豆类蔬菜不用追施氮肥或少施氮
肥的误区,同时通过示范带动,使得广大农民对其他蔬菜的科学施肥、无公害栽培等有了全新的认识。

4参考文献
[1] 古强,王敏.蔬菜施肥存在问题及对策[j].四川农业科
技,2008(9):5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