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收外币账款是进行折算吗?

合集下载

公司外币折算管理制度

公司外币折算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外币折算工作,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境内外所有外币业务,包括外币交易、外币资产负债、外币报表折算等。

第三条公司外币折算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2. 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公允性;3. 操作规范,便于审计和监管;4. 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传递。

第二章外币折算汇率第四条公司外币折算汇率采用以下方式确定:1. 对于外币交易,采用业务发生时的即期汇率;2. 对于外币资产负债,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3. 对于外币报表折算,采用以下汇率:(1)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类报表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类报表项目,除未分配利润、其他综合收益中的外币报表折算差外,其余项目均按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2)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通常按照平均汇率折算,平均汇率计算方法为全年每日的即期汇率加总除以总天数,或用各月期初期末的和除以2,然后12个月的月平均加总除以12,计算得出全年平均数。

第三章外币折算程序第五条外币折算程序如下:1. 外币交易发生时,财务部门应立即按照业务发生时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并将折算后的金额登记在外币账户中;2. 资产负债表日,财务部门应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对外币资产负债进行折算,并将折算后的金额登记在外币账户中;3. 编制财务报表时,财务部门应按照本制度规定的外币折算汇率对外币报表进行折算;4. 每月末,财务部门应计算汇兑损益,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5. 年末,财务部门应对外币报表进行折算,并将折算后的金额纳入年度财务报表。

第四章外币折算监督与责任第六条公司财务部门负责外币折算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对以下事项进行监督:1. 外币折算汇率的确定是否符合规定;2. 外币折算程序的执行情况;3. 汇兑损益的计算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 外币报表折算是否真实、公允。

《中级会计实务》外币折算

《中级会计实务》外币折算

《中级会计实务》外币折算在中级会计实务中,外币折算可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对于从事财务工作的朋友们来说,理解和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让我们在处理跨国业务、编制财务报表等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

首先,咱们来聊聊什么是外币折算。

简单来说,就是把用外币表示的财务报表、交易等转换为记账本位币来反映。

为啥要进行折算呢?想象一下,一个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业务,既有美元的收入,又有欧元的支出,要是不统一折算成一个货币单位,那财务数据岂不是乱成一团麻?根本没法清晰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那记账本位币又是什么呢?它是企业用于日常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货币。

企业选定记账本位币时,通常要考虑主要的收支货币、融资活动所使用的货币等因素。

接下来,咱们看看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当企业发生外币交易时,比如说进口一批货物用美元结算,那在交易日,就得按照当日的即期汇率把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

如果汇率发生变动,就会产生汇兑差额。

比如说,企业买入 1000 美元的商品,交易日的汇率是 1 美元=65 元人民币。

那记账的时候,就是 6500 元人民币。

过了一段时间,汇率变成了 1 美元=68 元人民币。

这时候,原来的 1000 美元就相当于 6800 元人民币了,多出来的 300 元就是汇兑差额。

再说说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

这可有点复杂啦!对于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要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中,除了“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的都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通常按照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近似汇率。

在折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这个差额要怎么处理呢?在母公司合并报表中,一般是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列“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反映。

咱们再深入一点,讲讲境外经营的处置。

企业在处置境外经营时,要将已列入所有者权益的外币报表折算差额中与该境外经营相关的部分,自所有者权益项目转入处置当期损益。

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外币折算

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外币折算

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外币折算
转载:
(2011-09-02 23:48:31)
问: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如何进行外币折算?
答: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是属于外币折算准则规范的货币性项目,还是属于非货币性项目,在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中均未予以明确。

在会计准则中第7号非货币性交换准则准则和第19号外币折算准则分别提到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项目的定义。

具体如下:
1、《企业会计准则第 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二条:
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

2、《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第十一条:
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者偿付的负债。

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

根据上述会计准则,预付账款不在第7号准则货币性资产定义中所枚举的项目中,正常情况下,预付账款未来收回的是所购买的货物,不属于将以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

同理预收账款在正常情况下未来将确认为收入,不再表现将以可确定金额的货币偿付的债务。

因此均不属于外币折算会计准则所定义的货币性项目。

综上,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应作为非货币项目,在资产负债表日,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

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折算

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折算

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折算外币业务的特点:1. 外币业务使企业暴露于汇率风险。

由于汇率的波动,企业可能遭受资金损失。

2. 外币业务的交易规模较大,涉及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企业需要在进行外币交易时,选择合适的汇率进行结算以减少风险。

3. 外币业务需要遵守国际财务会计准则(IFRS)的相关规定。

企业需要按照规定对外币业务进行计量、披露以及报表折算。

外币报表折算的方法:1. 实际汇率法:该方法是根据实际汇率来折算外币金额。

实际汇率是指市场上实际存在的汇率。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成本国货币金额,并计入财务报表中。

2. 平均汇率法:该方法是将一段时间内的汇率取平均值进行折算。

这种方法可以消除短期汇率波动的影响,更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3. 末期汇率法:该方法是将期末的汇率应用到外币金额上进行折算。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外币业务交易较多,期末汇率与期初汇率差距较大的情况。

外币报表折算的会计处理:1. 外币资产和负债的折算:企业需要根据汇率将外币资产和负债折算成本国货币,计入财务报表中。

折算时,如果外币金额增加,则计入公允价值变动利润中;如果外币金额减少,则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2. 外币收入和费用的折算:企业需要根据汇率将外币收入和费用折算成本国货币,计入损益表中。

折算时,如果外币金额增加,则计入业务损益中;如果外币金额减少,则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3. 外币报表的披露: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明确披露外币金额的折算方法和汇率变动对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影响。

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折算对企业的影响:1. 风险管理能力:企业需要具备较强的汇率风险管理能力,及时把握汇率变动对业务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对策进行风险控制。

2.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比性:通过外币报表折算,企业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并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和分析。

准确的财务报表对于投资者和股东等利益相关方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变化来评估不同决策方案的风险和收益,并做出合理的决策。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该准则规定,当企业进行外币交易或外币报表编制时,应使用该准则中规定的汇率确定货币的折算方法。

外币交易是指企业以外币进行交易的活动,包括采购、销售、贷款、存款等。

外币报表编制是指将外币发生的交易转换为报表币种的过程,以便于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

根据该准则,企业在进行外币折算时,应区分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编制两个环节,分别进行折算。

对于外币交易,企业应按交易日汇率折算,即将交易日的外币金额按当时市场汇率转换为报表币种金额。

对于外币报表编制,企业应按报表日汇率折算,即将报表日的外币金额按当时市场汇率转换为报表币种金额。

在外币折算过程中,企业应将外币金额转换为报表币种金额,并将差额记录在外币报表折算差异科目中。

这是因为汇率波动会导致外币金额的实际价值发生变化,而报表币种金额是企业资产负债状况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记录外币折算差异,以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

在进行外币折算时,企业还应考虑外币兑换差异的会计处理。

外币兑换差异是指由于外币汇率的波动而引起的货币金额的差额。

当外币兑换差异是由于长期投资或持有货币性项目产生时,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当外币兑换差异是由于在报表日前后进行外币交易或担保外币货币性项目产生时,应计入当期损益。

该准则还规定了外币折算的相关会计核算内容。

企业应将外币折算差异分别计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并在注释中说明外币折算的影响。

此外,企业还应披露外币折算差异的额度和变动情况,以及外币折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对外币折算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规定了外币折算的原则和方法,帮助企业进行外币交易和外币报表编制时的准确折算。

企业应按照该准则的要求进行外币折算,并及时披露外币折算差异的影响,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最后,企业还应密切关注外汇市场的变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及时调整外币折算策略,确保企业经营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外汇预收款的操作方法

外汇预收款的操作方法

外汇预收款的操作方法
外汇预收款是指企业事先收到的外汇货币,但尚未实际交付相关商品或服务的款项。

以下是外汇预收款的操作方法:
1.确认预收款:企业在收到预收款后,应当确保款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避免任何可能的错误或欺诈行为。

2.会计处理:企业需要将外汇预收款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方,即“预收款”账户中。

同时,应在利润表中体现相应金额。

3.监管预收款:为了避免预收款被挪用或滞留,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确保预收款能够按时、准确地归还给客户。

4.清算预收款:当企业提供相关商品或服务后,预收款将被清算为收入。

预收款金额应从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款”账户中扣除,并计入收入账户。

5.汇率风险管理:由于外汇预收款是以外币形式收取的,企业必须注意外汇汇率的波动对预收款的影响。

如果外币贬值,可能会导致所得金额的减少。

因此,企业可以采取风险管理策略,如购买外汇期货或使用外汇远期合约等工具来进行对冲操作。

总之,外汇预收款的操作需要企业高度重视,确保准确记录和管理预收款,并采
取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应对外汇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外币余额需要调整汇兑损益吗?

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外币余额需要调整汇兑损益吗?

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外币余额需要调整汇兑损益吗?先看看准则是怎么说的。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外币折算》一章中有如下文字:“对于外币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或结算日,因汇率波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作为财务费用处理,同时调增或调减外币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

”“对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已在交易发生日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日不应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差额。

因为这些项目在取得时已按取得时日即期汇率折算,从而构成这些项目的历史成本,如果再按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就会导致这些项目价值不断变动,从而使这些项目的折旧、摊销和减值不断地随之变动。

这与这些项目的实际情况不符。

”再看看什么是货币性项目,什么是非货币项目。

同样是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外币折算》一章中是如下解释的:“货币性项目是企业持有的货币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或者偿付的负债。

货币性项目分为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货币性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持有至到期投资等;货币性负债包括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短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非货币性项目是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如:存货、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上面这些理论的意思就是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是非货币性项目,不用调整汇兑损益。

为什么是非货币性项目?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属于货币性项目还是非货币性项目,关键一点是要看企业承担了由于未来汇率变化带来的存货公允价值变动的风险还是承担货币的购买力变动风险。

先说预收账款,一般在预收款的销售模式下,合同中对货物的数量、单价已作出明确约定,并约定在交货之前不再调整价格和数量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在收到预收款项的环节就已经完成,这表明存货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已由企业承担,而不是承担与该笔款项对应的货币购买力变动风险。

对于预付账款也是一样的,预付账款转为存货时,属于资产形态的一种转化,这一过程不涉及资产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不应确认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一、定义外币折算是指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将不同国家使用的货币相互转换成同一国家货币的过程。

由于国际市场的资源是有限的,国际上的货币不断波动,因此,为了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利益的公平,外币折算就变得必要。

二、外币折算的原则1、均衡原则:即当外汇账户中存在多种外币时,应根据折算日当日的汇率,将多种外币折算成国内币,然后再进行统一管理。

2、货币兑换原则:即当外币账户中存在多种外币时,应按照实际情况,先将外汇账户中的多种外币按照当日汇率,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相互转换,再折算成国内币。

3、统一折算原则:即外汇账户中存在多种外币时,应按照指定的汇率,统一折算成国内币,以便于统一管理。

三、外币折算的方法1、按照当日汇率折算法:即将外汇账户中的资金按照当日汇率折算成相应的国内币。

2、按照有效汇率折算法:即将外汇账户中的资金按照有效汇率折算成国内币。

在外汇账户中,有效汇率指的是对外汇账户中的资金进行折算时,所采用的汇率,它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能会有所变化。

3、按照历史汇率折算法:即将外汇账户中的资金按照历史汇率折算成国内币。

历史汇率指的是已经通过的汇率,它是根据过去的情况来定,不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四、外币折算的注意事项1、要牢记外币折算的原则,按照正确的原则进行折算,以免出现折算失误,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2、要根据不同的折算方法,合理选择折算汇率,以避免折算误差。

3、要牢记外币折算的流程,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折算,以确保折算的准确性。

4、要注意外汇市场的波动,及时对外汇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及时进行外币折算,以确保外币折算汇率的准确性。

五、总结外币折算是指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将不同国家使用的货币相互转换成同一国家货币的过程。

外币折算的原则主要有均衡原则、货币兑换原则和统一折算原则;外币折算的方法主要有按照当日汇率折算法、按照有效汇率折算法和按照历史汇率折算法;外币折算应注意原则、汇率以及折算流程,并要随时关注外汇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外币折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收外币账款是进行折算吗?
最近某外贸公司的财务跟小编抱怨,账上预收账款外币多,月末都按照即期汇率进行折算,产生的汇兑损益计入营业外收入,这不啥也没干真金白银交企业所得税,只能45°仰望天空了。

小编只是笑而不语,且等我慢慢道来。

一、汇率排行榜
最常用的非即期汇率莫属,也就是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牌价中间价。

汇率变动不大的,也可采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进行折算。

最容易被忽略的莫过于实际汇率(银行买入价或卖出价)了,事实上有些业务是不能采用即期汇率或其近似汇率的,这时候实际汇率就要闪亮登场啦。

二、折算不折算,你说了不算
发生一般外币业务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其近似汇率都可以,who cares?但是有两种业务特殊:外币投资只爱即期汇率,外币兑换则偏爱实际汇率,其他都得靠边站。

如果你认为期末不管三七二十一所有科目都按照即期汇率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那小编只能笑你Too young too simple了。

事实上,需要区分货币性和非货币性项目进行调整,且看下图:
看完上图,聪明如你怎会不懂小编为何笑而不语,预收账款属于以历史成本计量的非货币性项目,无论汇率如何波动,都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会产生汇兑损益。

还好只是预缴,不然真
是白花花的银子,肉疼。

温馨提醒:预付账款也属于非货币性项目哦。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